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初诊淋巴细胞绝对值与儿童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预后的相关性 被引量:12
1
作者 吕明恩 李洋 +4 位作者 刘文洁 付荣凤 孙甜甜 吕翠翠 杨仁池 《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5期1147-1151,共5页
目的探讨初诊淋巴细胞绝对值(ALC)预测儿童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预后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14例初诊儿童ITP患者的临床资料,并随访1年以上。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儿童ITP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评... 目的探讨初诊淋巴细胞绝对值(ALC)预测儿童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预后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14例初诊儿童ITP患者的临床资料,并随访1年以上。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儿童ITP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评估初诊ALC在儿童ITP预后的预测价值,与儿童ITP预后的关系,以及预后分层在临床应用价值。结果ITP患儿12个月缓解率为71.5%。多因素分析发现发病急缓、发病前6周内感染及疫苗接种史、初诊ALC和治疗疗效是儿童慢性ITP的独立影响因素(P均〈0.05)。初诊ALC 3.005×109/L是预测儿童ITP12个月内缓解的分界值,敏感度为71.9%,特异性为83.6%,ALC〉3.005×109/L组与ALC≤3.005×109/L组3个月、12个月内未缓解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24.2%比64.9%,8.3%比54.2%,/=42.13,P〈0.001),2组治疗后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5.098,P〉0.05),以中位年龄分组,2组间≤5岁组与〉5岁组12个月缓解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22.371、22.177。P均〈0.01)。ALC与发病前6周内感染及疫苗接种史对儿童ITP预后分层,低危组、中危组、高危组3个月缓解率分别为75.8%、54.1%、22.8%,12个月缓解率分别为91.6%、68.4%、31.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44.867、68.802,P均〈0.001)。结论初诊ALC是影响儿童ITP预后的独立因素,具有较好的预测价值,初诊ALC、发病前6周有无感染史及疫苗接种史对儿童1TP预后分层,可以作为临床评估儿童ITP预后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减少 儿童 淋巴细胞绝对值 预后
原文传递
57例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9
2
作者 吕翠翠 孙甜甜 +9 位作者 鞠满凯 吕明恩 付荣凤 薛峰 刘晓帆 刘葳 黄月婷 陈云飞 杨仁池 张磊 《临床血液学杂志》 CAS 2015年第6期957-960,965,共5页
目的:探讨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TP)的临床特点和治疗策略,提高TTP的诊疗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57例TTP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治疗方法、疗效和预后。结果:57例患者中,男16例,女41例,中位发病年龄38岁,49例表现为三联征... 目的:探讨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TP)的临床特点和治疗策略,提高TTP的诊疗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57例TTP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治疗方法、疗效和预后。结果:57例患者中,男16例,女41例,中位发病年龄38岁,49例表现为三联征,22例表现为五联征。血小板、血红蛋白及乳酸脱氢酶均值分别为(16.83±13.79)×109/L,(65.11±19.01)g/L和(1 169.69±668.27)U/L。外周血红细胞碎片比例为1.3%~31.0%。使用血浆置换+糖皮质激素及血浆置换+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的有效率分别为71.43%(25/35)和100%(13/13);9例难治或复发的患者加用利妥昔单抗治疗,有效率为100%(9/9)。57例患者中,9例死亡,11例复发。死亡组与存活组在血红蛋白(P=0.027)、乳酸脱氢酶(P=0.024)、尿素氮(P=0.004)、年龄(P=0.009)、严重神经系统症状(P=0.037)、昏迷(P=0.023)和神经系统症状不断加重(P=0.000)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中神经系统症状不断加重是TTP的独立预后因素(P=0.025)。复发组与非复发组年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结论:TTP患者多数以三联征起病,血浆置换联合糖皮质激素是其标准治疗方案。对于难治复发的患者,利妥昔单抗可以提高有效率。神经系统症状不断加重是TTP的不良预后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血浆置换 免疫抑制剂 利妥昔单抗
原文传递
血管性血友病86例临床诊断和治疗分析
3
作者 许剑辉 许现辉 +4 位作者 陈云飞 李慧媛 薛峰 张磊 杨仁池 《临床血液学杂志》 CAS 2013年第6期789-791,共3页
目的:分析血管性血友病(vWD)的特点,探讨其临床诊断和治疗的影响因素。方法:收集86例vWD患者的病史和实验结果,对不同亚型患者的指标进行比较,并对患者贫血、出血表现及治疗需要的影响因素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86例vWD患者中,41例诊断... 目的:分析血管性血友病(vWD)的特点,探讨其临床诊断和治疗的影响因素。方法:收集86例vWD患者的病史和实验结果,对不同亚型患者的指标进行比较,并对患者贫血、出血表现及治疗需要的影响因素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86例vWD患者中,41例诊断为3型vWD,其余45例为未分型vWD。3型vWD患者的因子Ⅷ活性(FⅧ∶C)和瑞斯托霉素诱导的血小板聚集(RIPA)显著低于未分型患者(均P<0.05)。鼻出血难止是患者并发贫血的独立性因素(R=3.22,P<0.05)。vWF抗原水平(vWF∶Ag)和FⅧ∶C与患者的临床出血积分呈显著负相关(R=-0.38,P<0.01;R=-0.26,P<0.05),接受替代治疗的患者vWF∶Ag和RIPA水平均显著低于未接受替代治疗患者(0.01∶0.06,P=0.026;0.085∶0.275,P=0.034)。结论:临床上3型vWD的比例较高提示需要更为完善的诊断策略和手段,鼻出血的防治对于减少vWD患者并发贫血可能有重要的意义,vWF∶Ag和RIPA的显著低下对临床给予vWF替代治疗可能有重要的指示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性血友病 实验室检测 vWF∶Ag FⅧ∶C 瑞斯托霉素诱导的血小板聚集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