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1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皮瓣血管交通支的定量研究方法
1
作者 谢红炬 张继 +1 位作者 李慧超 刘育凤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1199-1201,共3页
目的采用血管造影量化相邻血管交通吻合程度,为皮瓣血管研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健康小型猪5头,体长100~115cm,体重25~35kg。一侧腹壁于旋髂深动脉与腹壁上动脉穿支交界区域肉膜下埋植300ml扩张器1枚,每周1次扩张注水,每次30~40ml,扩... 目的采用血管造影量化相邻血管交通吻合程度,为皮瓣血管研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健康小型猪5头,体长100~115cm,体重25~35kg。一侧腹壁于旋髂深动脉与腹壁上动脉穿支交界区域肉膜下埋植300ml扩张器1枚,每周1次扩张注水,每次30~40ml,扩张2个月(扩张组);另一侧腹壁不作任何处理(非扩张组)。于双侧腹壁设计以旋髂深血管为蒂、20cm×20cm轴型皮瓣10个,并分别携带双侧腹直肌及腹壁上动、静脉。将动物颈总动脉放血处死,颈动脉灌注明胶-氧化铅混悬液后,动物尸体冻存24h,断蒂取下皮瓣,摄皮瓣动脉X线影像。在该图像上于旋髂深动脉和腹壁上动脉大致的交通部位设计等距的3条平行线垂直于2条血管的长轴方向,总宽度以能覆盖所有交通支为佳,计数平行线和这一区域内血管支的切割次数,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扩张组平行线与交界区动脉切割次数为81.20±10.33,非扩张组为22.40±5.41,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设计测量血管交通支的方法简便易行,能真实反映血管交通支的改变,并可用于其他相关实验和临床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瓣 血管交通支 量化方法 血管造影
下载PDF
下颌神经管的分体重建
2
作者 陈莹 归来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09年第9期1277-1278,共2页
目的:三维CT能清楚再现骨组织结构,但对于软组织及骨内血管束的表述还存在一定的缺陷,本实验根据患者头颅CT扫描数据,利用计算机分层重建技术,构建下颌神经管三维图像,与头颅三维图像进行配比,得到正确位置,方便在口腔颌面疾病诊断治疗... 目的:三维CT能清楚再现骨组织结构,但对于软组织及骨内血管束的表述还存在一定的缺陷,本实验根据患者头颅CT扫描数据,利用计算机分层重建技术,构建下颌神经管三维图像,与头颅三维图像进行配比,得到正确位置,方便在口腔颌面疾病诊断治疗中应用。方法:对2例健康下颌角肥大患者进行螺旋CT扫描,数据三维重建,应用三维重建软件进行下颌神经管的重建,与完整的头颅三维图像进行配比,进行术前评估,手术设计。结果:均可得到完整的下牙槽神经三维图像及在下颌骨正确位置,方便术者观察与测量。结论:下牙槽神经管的分体重建技术对于下颌骨的手术操作手术设计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机辅助设计 手术模拟 三维重建 分体重建 下颌骨 下牙槽神经
下载PDF
牵引成骨术在面中份畸形治疗中的应用
3
作者 唐蓉 张智勇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07年第4期565-569,共5页
牵引成骨(distraction osteogensis,DO)指在保留软组织附着及血供的前提下,在骨缝处或截开骨段,用牵引装置按一定的速度和频率牵开,因此产生骨间隙形成新骨,以达到使骨延长或增宽的目的。骨牵引术起源于欧洲,1905年意大利学者Al... 牵引成骨(distraction osteogensis,DO)指在保留软组织附着及血供的前提下,在骨缝处或截开骨段,用牵引装置按一定的速度和频率牵开,因此产生骨间隙形成新骨,以达到使骨延长或增宽的目的。骨牵引术起源于欧洲,1905年意大利学者Alessandro Codivilla将股骨干截断,跟骨牵引进行股骨延长,他的研究开创了牵引成骨术的先河。20世纪50年代,俄罗斯学者Gavril Ilizarov创造性地设计出环形固定器。并通过实验提出促进骨再生和软组织适应反应的原则,后来的Ilizarov延长技术成为20世纪矫形外科的里程碑。Snyder等(1973)首先将牵引成骨原理引入颅颌面外科并进行了动物实验,以期寻找矫治颅面畸形的新方法。1992年,McCarthy等率先将DO技术用于临床牵引延长下颌骨,取得了理想效果,是真正意义上的颌骨牵引成骨技术临床应用的开始,使颅颌面畸形的治疗翻开了历史性的一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牵引成骨术 颅面畸形 治疗 ILIZAROV 面中份 颌骨牵引成骨技术 软组织附着 股骨延长
下载PDF
口内入路L型截骨术矫正高颧骨 被引量:46
4
作者 归来 邓诚 +8 位作者 张智勇 滕利 黄绿萍 金骥 牛峰 俞宾 季莹 罗今超 夏德林 《中华整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288-290,T004,共4页
目的 探讨口内入路截骨术矫正高颧骨的新方法。方法 根据颧骨的解剖特点 ,设计了一种新型的可完全截断颧骨体的L型截骨术 :包括颧骨体上份斜形截开 ,颧骨体前份垂直截断及颧骨弓根部的“青枝状”折断。再参考颧骨高出的程度把颧骨体... 目的 探讨口内入路截骨术矫正高颧骨的新方法。方法 根据颧骨的解剖特点 ,设计了一种新型的可完全截断颧骨体的L型截骨术 :包括颧骨体上份斜形截开 ,颧骨体前份垂直截断及颧骨弓根部的“青枝状”折断。再参考颧骨高出的程度把颧骨体前下后份切除后将颧骨体和颧弓整体降低。结果  1995~ 2 0 0 0年临已床应用 39例。其中对称性高颧骨畸形 32例 ,非对称性高颧骨畸形 7例 ,均获满意效果。结论 L型截骨术矫正高颧骨畸形在保证颧骨体和颧弓解剖结构完整性的前提下降低高颧骨 ,操作简单 ,并发症少 ,效果良好 ,是一种比较理想的手术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颧骨 L型截骨术 口内入路 手术方法
原文传递
颅骨缺损的个性化修复 被引量:39
5
作者 归来 左锋 +5 位作者 张智勇 夏德林 牛峰 金骥 俞宾 罗金超 《中华整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98-100,共3页
目的 探索修复颅骨缺损的一种新型材料和方法。方法 利用三维重建技术和快速自动成型技术 ,采用医用钛预制成个性化钛植入体修复颅骨缺损。结果 自 2 0 0 1年以来 ,采用此法完成 9例颅骨缺损的修复 ,随访 3~ 12个月 ,效果良好。结... 目的 探索修复颅骨缺损的一种新型材料和方法。方法 利用三维重建技术和快速自动成型技术 ,采用医用钛预制成个性化钛植入体修复颅骨缺损。结果 自 2 0 0 1年以来 ,采用此法完成 9例颅骨缺损的修复 ,随访 3~ 12个月 ,效果良好。结论 颅骨缺损的个性化修复具有操作简单、并发症少以及修复精确、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生物力学等优点 ,具有推广应用的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骨缺损 个性化修复 生物力学 生物相容性 三维重建技术 医用钛
原文传递
下颌骨外板修复颅颌面畸形 被引量:34
6
作者 归来 张智勇 +1 位作者 滕利 黄绿萍 《实用美容整形外科杂志》 2000年第4期178-180,共3页
目的研究自体下颌骨外板移植在颅颌面骨骼畸形或缺损修复中的应用。方法经口内切口显露下颌升支下份、下颌角、下颌体 ,根据所需骨量的大小及形状 ,采取一侧或双侧下颌外板 ,经裁剪塑形后配合坚强内固定技术用于颅颌面充填植骨或骨骼支... 目的研究自体下颌骨外板移植在颅颌面骨骼畸形或缺损修复中的应用。方法经口内切口显露下颌升支下份、下颌角、下颌体 ,根据所需骨量的大小及形状 ,采取一侧或双侧下颌外板 ,经裁剪塑形后配合坚强内固定技术用于颅颌面充填植骨或骨骼支架的重建。结果自 1993年 4月至 1999年 10月共采用下颌骨外板治疗颅颌面骨组织缺损或畸形 5 6例。其中颅颌面先天畸形 15例 ,创伤后畸形修复 2 1例 ,肿瘤切除后重建 3例 ,美容整形 17例。随访 6个月至 3年 ,移植骨与邻近骨愈合良好 ,骨质无明显吸收 ,所有患者面部形态均得到明显改善。结论自体下颌骨外板主要是密质骨 ,移植后很少吸收 ,适合于面部骨骼的充填植骨 ,具有较高的机械强度 ,配合小夹板坚强内固定技术可很好的完成面部支架的重建 ,有效地矫正各种原因导致的颅颌面部骨骼畸形 ,采取方便 ,手术创伤小 ,于体表不遗留瘢痕 ,对生理功能干扰小 ,是理想的自体骨移植材料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颌骨外板 颅颌面 植骨 修复 颅颌面畸形
下载PDF
股前外侧皮瓣的解剖及应用 被引量:30
7
作者 刘育凤 归来 张智勇 《创伤外科杂志》 2007年第3期283-286,共4页
目前股前外侧皮瓣以各种不同的形成方式、携带不同的组织成分广泛应用于临床。临床上对皮瓣的血供系统进行了反复的认证,从而扩展了皮瓣的应用范围,提高了皮瓣的成活率。
关键词 皮瓣 解剖
下载PDF
下颌角肥大矫治术及其常见并发症的处理 被引量:26
8
作者 黄绿萍 归来 +1 位作者 张智勇 滕利 《中华整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364-366,共3页
目的 探讨下颌角肥大的常见术后并发症发生的原因及防治措施。方法  1996~2 0 0 1年采用下颌角弧形截骨术治疗下颌角肥大 2 0 3例 ,其中 19例同时行颧骨截骨降低术 ,18例行颏成形术 ,11例行下颌角截除骨质隆颏术 ,2例行颏下吸脂术 ,... 目的 探讨下颌角肥大的常见术后并发症发生的原因及防治措施。方法  1996~2 0 0 1年采用下颌角弧形截骨术治疗下颌角肥大 2 0 3例 ,其中 19例同时行颧骨截骨降低术 ,18例行颏成形术 ,11例行下颌角截除骨质隆颏术 ,2例行颏下吸脂术 ,2 9例行颊脂垫取出术。结果  2 0 3例中发生并发症者 9例 ,包括出血及血肿、感染、颏神经损伤、口唇拉伤后增生性瘢痕、双侧不对称及下颌角形态不良。结论 手术治疗下颌角肥大不但要求术前精确设计 ,手术中还要严格无菌 ,以免发生髁突骨折等严重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颌角肥大 并发症 下颌角弧形截骨术 手术设计 整形外科
原文传递
三维模型技术在颅面创伤修复中的应用 被引量:24
9
作者 归来 夏德林 +4 位作者 张智勇 牛峰 金骥 俞斌 罗金超 《中华创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213-216,共4页
目的 利用电子束CT扫描、三维重建和快速成型技术制作三维头颅模型 ,探讨其在治疗严重颅颌面骨折、缺损中的意义。 方法  2 6例严重颅颌面创伤患者 ,电子束CT连续薄层容积扫描 ,CT数据传至工作站后行三维重建并转换成STL文件格式。... 目的 利用电子束CT扫描、三维重建和快速成型技术制作三维头颅模型 ,探讨其在治疗严重颅颌面骨折、缺损中的意义。 方法  2 6例严重颅颌面创伤患者 ,电子束CT连续薄层容积扫描 ,CT数据传至工作站后行三维重建并转换成STL文件格式。将处理后的数据输入AFS -32 0QZ激光快速成型机制造三维头颅模型。在此模型上直接进行测量 设计、手术模拟和个性化骨缺损修复体的预制 ,并制定相应的治疗计划。 结果 根据CT数据制作的三维模型能立体、精确地显示颅面三维解剖结构及其相互关系 ,再现畸形或病体原型 ,为准确了解和掌握病情并制定合理的手术治疗计划提供了极为重要的依据 ,提高了手术治疗效果。 结论 CT扫描数据基础上制作的三维模型是现代颅颌面创伤修复的新型诊断和手术模拟方法 ,具有重要的临床实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模型技术 颅面创伤 影像学诊断 颅颌面骨折 骨缺损
原文传递
双侧下颌角突出合并小颏畸形的治疗 被引量:20
10
作者 张智勇 归来 +1 位作者 滕利 侯全志 《中华整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214-216,共3页
目的 提高双侧下颌角突出伴有小颏畸形的手术治疗效果。方法 用口内入路行双侧下颌角连续弧线截骨术 ,同时行颏部水平截骨前徙延长、小夹板坚强内固定、自体下颌角骨质断端间植骨术 ,不作咬肌部分切除手术。结果  1996~ 1999年共收... 目的 提高双侧下颌角突出伴有小颏畸形的手术治疗效果。方法 用口内入路行双侧下颌角连续弧线截骨术 ,同时行颏部水平截骨前徙延长、小夹板坚强内固定、自体下颌角骨质断端间植骨术 ,不作咬肌部分切除手术。结果  1996~ 1999年共收治 2 0例 ,术后下面部宽短畸形明显改善。咬肌虽未行部分切除 ,但术后随着咬肌附着点的上移、肌张力降低而发生部分萎缩 ,下颌角部曲线圆滑 ,形态自然。结论 双侧下颌角突出伴有严重小颏者 ,只有同时行双侧下颌角截骨和颏部水平截骨整形 ,才能达到全面矫治畸形的目的。下颌角连续弧线截骨术截骨设计灵活、向上可达下颌升支后缘、向下可延续至下颌体下缘 ,截骨量大 ;一次完成 ,截骨后的下颌角更加圆滑自然 ;结合颏部截骨整形术 ,不仅提高了术后的整体效果 ,而且可利用截除的下颌角骨质充填于颏部水平截骨断端间 ,可以保证骨质的愈合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颌角突出 小颏畸形 截骨术 治疗
原文传递
重睑术同期矫正内眦赘皮的新术式探讨 被引量:22
11
作者 杨锴 滕利 +3 位作者 卢建建 范星宇 张波 吴国平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07年第12期1648-1650,共3页
目的:探索重睑成形术同期行内眦开大术的新术式。方法:采用常规重睑成形术切口,在内眦赘皮处设计新的与重睑成形术切口相连接的上睑内侧单"Z"成形+去除一个三角瓣的新术式。对112例(224只眼睛)就医者进行手术,并进行为期6个... 目的:探索重睑成形术同期行内眦开大术的新术式。方法:采用常规重睑成形术切口,在内眦赘皮处设计新的与重睑成形术切口相连接的上睑内侧单"Z"成形+去除一个三角瓣的新术式。对112例(224只眼睛)就医者进行手术,并进行为期6个月以上的随访。结果:对随访的就医者的重睑形态和内眦部形状进行评估,重睑基本为平行性重睑,内眦已完全敞开,赘皮消失,手术效果满意。结论:本术式能充分矫正内眦赘皮(逆向内眦赘皮除外),术后形态良好,是一种效果稳定,结果满意的术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眦赘皮 重睑成形术 内眦开大术
下载PDF
下颌角弧形截骨术后咬肌厚度的变化 被引量:19
12
作者 李敏 归来 +2 位作者 刘剑峰 黄绿萍 张智勇 《中华医学美学美容杂志》 2007年第2期78-81,共4页
目的观察下颌角弧形截骨术后咬肌形态的变化,为下颌角肥大矫治手术提供指导。方法采用超声成像技术对10例行下颌角弧形截骨术的受术者行双侧(20侧)咬肌厚度测定,测量时间为术前及术后半年,于受术者肌肉松弛状态下分别在3个不同平面... 目的观察下颌角弧形截骨术后咬肌形态的变化,为下颌角肥大矫治手术提供指导。方法采用超声成像技术对10例行下颌角弧形截骨术的受术者行双侧(20侧)咬肌厚度测定,测量时间为术前及术后半年,于受术者肌肉松弛状态下分别在3个不同平面(A平面:口角与耳垂连线所在平面;B、C平面分别为与A平面平行,跨度为1cm的上下两平面)测量咬肌的最大厚度,观察比较咬肌厚度变化。结果A平面咬肌厚度术前平均值为(1.168±0.155)cm,术后平均值为(1.133±0.176)cm,与术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平面咬肌厚度术前平均值为(1.215±0.178)cm,术后平均值为(1.108±0.210)cm,与术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平面咬肌厚度术前平均值为(1.223±0.192)cm,术后平均值为(0.979±0.118)cm,与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术后咬肌厚度减少值平均为(0.244±0.121)cm,术前术后减少百分比平均为(19.22±7.785)%。结论下颌角弧形截骨术后近角区咬肌可发生明显萎缩,轻、中度下颌角肥大者可单纯行下颌角弧形截骨术,无需切除咬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颌角肥大 咬肌 超声成像 下颌角截骨术
原文传递
电子束CT三维重建技术在颅颌面外科的应用 被引量:16
13
作者 归来 罗茂萍 +4 位作者 戴汝平 何沙 滕利 张智勇 黄绿萍 《中华整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313-314,共2页
关键词 CT 颅颌面外科 三维重建术 颅颌面畸形 整形手术
原文传递
口内入路下颌角肥大矫正术 被引量:15
14
作者 李敏 归来 +5 位作者 张智勇 吕长胜 黄绿萍 牛峰 金骥 刘剑锋 《中华医学美学美容杂志》 2006年第6期323-327,共5页
目的探讨经口内入路不同术式矫正下颌角肥大的适应证及疗效。方法应用下颌角弧形截骨术矫正60例中重度下颌角肥大,下颌角外侧骨板矢状劈开截骨术矫治10例轻中度下颌角肥大,通过X线头影测量评价疗效。结果下颌角弧形截骨组:术后下颌角角... 目的探讨经口内入路不同术式矫正下颌角肥大的适应证及疗效。方法应用下颌角弧形截骨术矫正60例中重度下颌角肥大,下颌角外侧骨板矢状劈开截骨术矫治10例轻中度下颌角肥大,通过X线头影测量评价疗效。结果下颌角弧形截骨组:术后下颌角角度为(129.491±6.277)°,下颌平面角角度为(34.447±5.068)°,下颌升支后缘切线与前颅底平面的前下交角角度为(92.702±5.520)°,面下部宽度为(10.797±0.688)cm,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接近于正常人群。下颌角外侧板矢状劈开截骨组:术后面下部宽度为(11.200±0.675)cm,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下颌角角度为(123.444±3.468)°,下颌平面角为(30.444±3.664)°,下颌升支后缘切线与前颅底平面的前下交角为(95.333±3.000)°,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容貌较术前均有明显改观,无下齿槽神经损伤、下颌骨骨折等并发症发生。结论针对下颌角肥大不同类型采用不同截骨方法,可有效矫治下颌角肥大畸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颌角肥大 口内入路 下颌角弧形截骨术 下颌角外侧骨板矢状劈开截骨术
原文传递
颏部双阶梯水平截骨术在严重小颏畸形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15
15
作者 卢建建 滕利 +6 位作者 靳小雷 徐家杰 张超 张波 许美邦 解芳 田甜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11年第4期567-569,共3页
目的:介绍一种治疗严重小颏畸形的有效方法。方法:采用口内切口行颏部双阶梯水平截骨前移并坚固内固定,以增加颏突度和颏长度,改善颏部形态。结果:2003年10月~2010年9月共治疗25例,术后患者颏部形态均得到明显改善,颏部平均前移12mm,... 目的:介绍一种治疗严重小颏畸形的有效方法。方法:采用口内切口行颏部双阶梯水平截骨前移并坚固内固定,以增加颏突度和颏长度,改善颏部形态。结果:2003年10月~2010年9月共治疗25例,术后患者颏部形态均得到明显改善,颏部平均前移12mm,重塑的颏部外形满意,随访6个月~4年,手术效果稳定,截骨区骨愈合良好,无明显并发症出现。结论:应用颏部双阶梯水平截骨前移术治疗严重小颏畸形,可明显改善颏部形态,协调面部轮廓比例关系,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颏畸形 水平截骨 双阶梯水平截骨
下载PDF
主干蒂与穿支蒂穿支皮瓣血流动力学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12
16
作者 刘育凤 归来 +4 位作者 张智勇 牛峰 黄绿萍 张继 李慧超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331-335,共5页
目的研究主干蒂与穿支蒂穿支皮瓣血流动力学的差异。方法选成年小型猪4只,雌雄各2只,体重23.0±2.0kg。设计自身对照的以两侧腹壁上动脉主干血管或其穿支为蒂的腹部横行皮瓣,一组为逆行解剖血管蒂至腹壁上动脉主干的穿支皮瓣;一组... 目的研究主干蒂与穿支蒂穿支皮瓣血流动力学的差异。方法选成年小型猪4只,雌雄各2只,体重23.0±2.0kg。设计自身对照的以两侧腹壁上动脉主干血管或其穿支为蒂的腹部横行皮瓣,一组为逆行解剖血管蒂至腹壁上动脉主干的穿支皮瓣;一组为腹壁上血管腹直肌穿支为蒂的穿支皮瓣。于术后2h,1、2和3周分别以激光多普勒血流仪测量皮瓣皮肤的血流灌注量,以彩色多普勒超声测定腹壁上动脉的血流速度。术后1周计算皮瓣成活面积。3周时处死动物行氧化铅凝胶动脉灌注皮瓣造影。结果术后2h、1周时主干蒂穿支皮瓣较穿支蒂穿支皮瓣水肿严重;两组皮瓣的皮肤血流灌注量有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2、3周两组皮瓣皮肤的血液灌注量、皮瓣的坏死面积(主干蒂穿支皮瓣组19.73%±3.21%;穿支蒂穿支皮瓣组19.81%±3.33%)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2h、1周时主干蒂穿支皮瓣组的腹壁上动脉平均流速减慢,与另一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2、3周时两组接近。3周时皮瓣造影显示主干蒂穿支皮瓣组的腹壁上血管有新生血管。结论1主干为血管蒂的穿支皮瓣血流动力学表现在术后1周皮瓣皮肤血流灌注量下降,但不影响皮瓣的成活面积;2血管主干至其他组织的或受区血管的分支结扎不能对皮瓣起到超灌注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穿支皮瓣 血流动力学 穿支血管吻合 比较研究
下载PDF
扩张的超薄皮瓣分区修复颜面部烧伤瘢痕 被引量:13
17
作者 张继 王春梅 +3 位作者 尹琳 张君毅 马婷婷 范金财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07年第1期47-51,共5页
目的:对于烧伤后大面积面部瘢痕,探讨一种能最大限度达到面部特殊功能和形态要求的组织修复方法。方法:根据瘢痕的范围结合美容分区将扩张器置入真皮下血管网下;术后5天开始注水,间隔3~5天,平均约60天完成注水过程;瘢痕切除,扩张皮瓣... 目的:对于烧伤后大面积面部瘢痕,探讨一种能最大限度达到面部特殊功能和形态要求的组织修复方法。方法:根据瘢痕的范围结合美容分区将扩张器置入真皮下血管网下;术后5天开始注水,间隔3~5天,平均约60天完成注水过程;瘢痕切除,扩张皮瓣分叶或不分叶转移修复缺损,必要时辅以扩张后的真皮下血管网皮片移植,均取得良好的效果。结果:术后随访6个月到2年,38个病例转移后的皮瓣不需要修薄,外观和功能均比较满意。结论:保留真皮下血管网的扩张皮瓣结合扩张后的真皮下血管网皮片移植能够提供较多的高质量的额外皮肤,是一种高效、实用并且更接近颜面部美学标准的组织修复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烧伤瘢痕 组织扩张 超薄皮瓣 分区修复
下载PDF
眶颧骨折继发畸形的治疗进展 被引量:13
18
作者 张智勇 归来 《中华整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57-59,共3页
关键词 眶颧骨折 治疗进展 病因 临床表现 诊断 治疗
原文传递
经口内骨延长术矫正半侧颜面发育不良的护理 被引量:13
19
作者 申顺英 李淑改 +1 位作者 郭景英 王丹 《中华护理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06-108,共3页
通过对 3 8例经口内入路应用延长器矫正半侧颜面发育不良患者的临床观察与护理 ,总结出一套护理方法。重点是住院期间的心理护理 ,口内入路口腔的术前准备 ,术后口内伤口的护理 ,饮食护理 。
关键词 颅面骨发育不全 骨延长术 护理
原文传递
个性化钛植入体修复大面积颅骨缺损 被引量:11
20
作者 宋涛 归来 +5 位作者 张智勇 牛峰 俞冰 唐晓军 刘剑锋 彭哲 《创伤外科杂志》 2007年第6期509-511,共3页
目的探求一种新的大面积颅骨缺损的修复方法。方法应用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和快速成形技术,进行个性化钛修复体的制备。应用个性化钛修复体对13例大面积颅骨缺损进行修复。结果所有病例术后手术效果好,外观满意,无血肿感染、修复体外露... 目的探求一种新的大面积颅骨缺损的修复方法。方法应用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和快速成形技术,进行个性化钛修复体的制备。应用个性化钛修复体对13例大面积颅骨缺损进行修复。结果所有病例术后手术效果好,外观满意,无血肿感染、修复体外露;病人术前颅骨缺损综合征得到部分改善。结论应用个性化钛修复体对大面积颅骨缺损进行修复,手术效果好,并发症少,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手术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骨缺损 修复 钛植入体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