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7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部分地区1980、1990、2000年慢性心力衰竭住院病例回顾性调查 被引量:361
1
作者 程康安 吴宁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8期450-454,共5页
目的 了解我国 2 0年来慢性心力衰竭 (心衰 )住院患者在一般情况、病因、药物治疗、转归及死亡等流行病学演变 ,为今后我国心衰的预防和治疗策略提供资料。方法 先后对国内 4 2家医院 1980、1990、2 0 0 0年 3个全年段住院病历进行回... 目的 了解我国 2 0年来慢性心力衰竭 (心衰 )住院患者在一般情况、病因、药物治疗、转归及死亡等流行病学演变 ,为今后我国心衰的预防和治疗策略提供资料。方法 先后对国内 4 2家医院 1980、1990、2 0 0 0年 3个全年段住院病历进行回顾性分析和比较。结果  (1)共 10 714例心衰患者入选 ,占住院心血管病患者的 16 3%~ 17 9% ,其中男性占 5 6 7% (男性多于女性 ,P <0 0 0 1) ;平均年龄为 (6 3 1± 16 1)岁~ (6 7 8± 16 5 )岁 ,>6 0岁以上患者超过 6 0 % ;1980、1990、2 0 0 0年心衰病程分别为 (12 8 9± 12 5 7)、(88 1± 98 6 )、(46 6± 77 4 )个月 ,P <0 0 0 1,住院时间分别为 (35 1± 4 3 0 )、(31 6± 34 1)、(2 1 8± 2 5 6 )d ,P <0 0 0 1,呈逐年缩短。 (2 )心衰病种主要是冠心病、风湿性心瓣膜病、高血压病 ;1980~ 2 0 0 0年冠心病从 36 8%增至 4 5 6 % ,高血压从 8 0 %升至 12 9% ,风心病由 34 4 %减至18 6 % (均为P <0 0 0 1)。 (3) 3个年段入院时心功能都以Ⅲ级最多 (42 5 %~ 4 3 7% ) ,Ⅱ级心功能的患者有逐年递增的趋势 (分别为 2 4 5 %、2 6 7%、2 7 7% ) ,相反Ⅳ级心功能的患者有逐年递减的趋势(32 4 %、2 8 8%、2 7 5 % )。 (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心力衰竭 流行病学 药物疗法 死亡率 中国
原文传递
重组人脑利钠肽和硝酸甘油治疗急性失代偿性心力衰竭疗效和安全性的随机、开放、平行对照的多中心临床研究 被引量:228
2
作者 谢洪智 朱文玲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222-226,共5页
目的比较重组人脑利钠肽和硝酸甘油治疗急性失代偿性心力衰竭(心衰)的治疗效果和安全性。方法试验对入选的209例急性失代偿性心衰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随机、开放、平行对照、多中心方法进行采集和统计分析。入选患者随机分配为导管组和... 目的比较重组人脑利钠肽和硝酸甘油治疗急性失代偿性心力衰竭(心衰)的治疗效果和安全性。方法试验对入选的209例急性失代偿性心衰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随机、开放、平行对照、多中心方法进行采集和统计分析。入选患者随机分配为导管组和非导管组,导管组应用Swan-Ganz导管进行血流动力学监测,分别在给药的0、15、30min和1、2、4、8、12、24h结束时测量记录治疗前后的肺毛细血管楔压(PCWP)、肺动脉压(PAP),分别于给药的1、4、8、24h测量右房压(RAP)、心排量(CO)和心排指数(CI)。导管组与非导管组均记录治疗前后的呼吸困难程度、出入量以及全身临床情况评估。分组后患者再随机分入试验组(重组人脑利钠肽)和对照组(硝酸甘油),试验组使用重组人脑利钠肽首先以0·15μg/kg静脉冲击后,以0·0075μg·kg-1·min-1连续静脉滴注;对照组静脉持续滴注硝酸甘油。安全性评估采用用药过程中及用药后定期测量血压、心率,并对过程中所有不良事件进行记录。结果试验资料显示,两组治疗期间的液体出量均显著增加;试验组的呼吸困难和临床状况好转率显著优于对照组;试验组的PCWP、PAP比对照组有显著下降,而两组RAP和C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与药物相关的不良事件方面,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重组人脑利钠肽能明显改善急性失代偿性心衰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呼吸困难程度及全身临床状况,在有效降低PCWP方面优于硝酸甘油,其安全性与硝酸甘油类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力衰竭 充血性 重组人脑利钠肽 血液动力学
原文传递
QT离散度及其临床应用 被引量:105
3
作者 方全 吴宁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315-317,共3页
近年来我国急性心肌梗塞(心梗)的发病有明显上升趋势。一般认为,急性期死亡的病例中约60%为心源性猝死。幸存者中约10%死于出院后第一年,此后每年约5%死于该病,大部分为猝死。如何识别可能猝死的高危人群一直是困扰临床心... 近年来我国急性心肌梗塞(心梗)的发病有明显上升趋势。一般认为,急性期死亡的病例中约60%为心源性猝死。幸存者中约10%死于出院后第一年,此后每年约5%死于该病,大部分为猝死。如何识别可能猝死的高危人群一直是困扰临床心脏病学的一大难题。QT离散度是近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塞 AMI QT离散 临床应用
原文传递
卡维地洛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58
4
作者 卡维地洛临床试验协作组 朱文玲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7-10,共4页
目的 评价卡维地洛治疗慢性心力衰竭 (心衰 )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在此多中心、随机安慰剂对照的临床研究中 ,以慢性轻、中度心衰患者为研究对象 ,在心衰标准用药的基础上 ,卡维地洛由小剂量开始 ,逐渐递增至目标剂量。在 7个月的疗... 目的 评价卡维地洛治疗慢性心力衰竭 (心衰 )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在此多中心、随机安慰剂对照的临床研究中 ,以慢性轻、中度心衰患者为研究对象 ,在心衰标准用药的基础上 ,卡维地洛由小剂量开始 ,逐渐递增至目标剂量。在 7个月的疗程中 ,检查超声心动图 3次 ,以评价左室功能和容积。结果  7家医疗中心共入选卡维地洛组 65例以及安慰剂组 31例。在试验结束 ,两组的左室射血分数 (LVEF)均有增加 ,卡维地洛组由 (2 7 9± 6 2 ) %增至 (35 2± 9 0 ) % ,安慰剂组由 (2 8 7±5 9) %增至 (32 2± 7 4) % ;但卡维地洛组LVEF的增加值显著高于安慰剂组 ,分别为 (7 5± 7 8) %和(3 0± 5 3) % ,P =0 0 0 4 1。经 7个月的治疗 ,卡维地洛组显著缩小左室舒张末期容积 (EDV)和收缩末期容积 (ESV) ,分别为 (- 1 8 3± 35 8)ml、P =0 0 0 0 3和 (- 2 6 8± 34 5)ml、P =0 0 0 0 1。而安慰剂组在试验终点 ,左室EDV和ESV均有增加 ,分别增加 (7 5± 33 0 )ml和 (2 9± 30 0 )ml。卡维地洛组有 40例 (61 5 % )耐受目标剂量 (50~ 1 0 0mg/d) ,其多见的不良反应为头晕 ,但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安慰剂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两组均未发现肝、肾功能损害或血象、电解质和糖代谢变化。本研究中 3例死亡 ,均在安慰剂组。安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疗效 安全性 统计学 卡维地洛 治疗 慢性心力衰竭 临床研究
原文传递
荧光偏振免疫法检测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的临床评价 被引量:48
5
作者 鄢盛恺 宋耀虹 +4 位作者 张春玲 方理刚 朱文玲 林其燧 惠汝太 《中华检验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12-15,共4页
目的 对荧光偏振免疫法 (FPIA)检测血浆同型半胱氨酸 (HCY)进行方法学评价 ,并初步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系统研究了FPIA法测定HCY的精密度、灵敏度、稀释线性、校准曲线的稳定性及干扰因素 ,并分析了其与高效液相色谱法 (HPLC)... 目的 对荧光偏振免疫法 (FPIA)检测血浆同型半胱氨酸 (HCY)进行方法学评价 ,并初步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系统研究了FPIA法测定HCY的精密度、灵敏度、稀释线性、校准曲线的稳定性及干扰因素 ,并分析了其与高效液相色谱法 (HPLC)检测结果的相关性。同时应用FPIA法测定了北京地区 77名正常人及 6 1例冠心病患者血浆HCY水平。结果 FPIA法检测HCY具有较高的精密度 (总CV为 1.93%~ 3.6 0 % ) ,分析灵敏度为 0 .2 1μmol L ,校准曲线至少可稳定3周 ,稀释标本回收率为 92 .2 8%~ 10 2 .41% ,黄疸、脂血和溶血现象基本不影响测定结果。FPIA法 (X)与HPLC法(Y)具有良好相关性 (Y =0 .977X + 0 .6 90 ,r =0 .992 )。冠心病患者血浆HCY[(16 .83± 6 .70 ) μmol L]明显高于正常人 [(9.6 7± 3 .0 0 ) μmol L](P <0 .0 5 )。结论 FPIA法操作简单、结果准确可靠、自动化程度高 ,且检测速度快 ,具有较高的精密度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荧光偏振免疫法 同型半胱氨酸
原文传递
脑钠肽在心力衰竭和心肌梗死中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47
6
作者 林雪 朱文玲 方理刚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469-471,共3页
关键词 脑钠肽 心力衰竭 心肌梗死 诊断 临床意义 治疗 预后 基因重组 神经内分泌激素
原文传递
心肌细胞裂解液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心肌细胞分化诱导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40
7
作者 袁岩 陈连凤 +3 位作者 张抒扬 吴炜 陈浩 严晓伟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70-173,共4页
目的 通过向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MSCs)培养体系中添加心肌细胞裂解液的方法,体外模拟心肌微环境,观察MSCs向心肌细胞分化的诱导作用,并与诱导分化剂 5 氮杂胞苷 ( 5 aza)比较。方法 分离新生乳鼠的心肌细胞并制成心肌细胞裂解液,自成... 目的 通过向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MSCs)培养体系中添加心肌细胞裂解液的方法,体外模拟心肌微环境,观察MSCs向心肌细胞分化的诱导作用,并与诱导分化剂 5 氮杂胞苷 ( 5 aza)比较。方法 分离新生乳鼠的心肌细胞并制成心肌细胞裂解液,自成年大鼠骨髓中分离MSCs,用含有心肌细胞裂解液的培养基(A组)、含有 5 aza的培养基 (B组 )、含有 5 aza和心肌细胞裂解液的培养基(C组)以及普通培养基(对照组)培养。观察细胞形态的改变,并通过免疫组化分析分化后细胞表达α 肌动蛋白、心脏特异性肌钙蛋白T(cTnT)、连接蛋白 43及CD31的情况。结果 A、B组的MSCs在培养 1周后均形成肌细胞形态,并且均表达α 肌动蛋白和cTnT;A组MSCs分化的肌样细胞所含的肌纤维较B组更丰实,细胞生长趋势也优于B组,并且可以表达CD31;B组MSCs分化的肌样细胞不表达CD31;对照组细胞仅表达α 肌动蛋白。结论 心肌细胞裂解液是体外诱导MSCs分化为心肌样细胞的理想条件,优于传统的 5 aza,在心肌细胞移植技术中可以用于体外模拟心肌细胞微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细胞 CD31 表达 分化诱导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Α-肌动蛋白 对照组 成肌细胞 心肌样细胞 培养基
原文传递
双源CT冠状动脉成像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43
8
作者 张竹花 金征宇 +19 位作者 张抒扬 林松柏 李冬晶 孔令燕 王怡宁 宋兰 王云 赵文敏 王林辉 张晓娜 张云庆 齐冰 徐凯 梁继祥 朱海峰 牟文斌 张立仁 朱文玲 苗齐 方圻 《中华放射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973-976,共4页
目的初步探讨无需口服控制心率药物准备的双源 CT 冠状动脉成像的扫描技术和图像质量。方法对215例临床怀疑冠心病或冠状动脉早期病变患者进行无需口服控制心率药物准备的双源 CT 冠状动脉成像。扫描步骤包括平扫和增强扫描。用平扫图... 目的初步探讨无需口服控制心率药物准备的双源 CT 冠状动脉成像的扫描技术和图像质量。方法对215例临床怀疑冠心病或冠状动脉早期病变患者进行无需口服控制心率药物准备的双源 CT 冠状动脉成像。扫描步骤包括平扫和增强扫描。用平扫图像行冠状动脉钙化积分,用增强扫描图像行多平面重组(MPR)、最大密度投影(MIP)及容积再现技术(VRT)重组。总结双源 CT冠状动脉成像的扫描技术和后处理方法。将图像质量分为3级,按冠状动脉分段标准评价各个节段的图像质量。结果 215例患者钙化积分值中位数为82.2(2.3~1827.9)。增强扫描平均心率为(80.6±15.3)(57~139)次/min,尽可能使冠状动脉良好显示的后处理方法有:(1)多个时相筛选法;(2)2个或多个时相补充法;(3)早搏去除法和心律不齐移位法。共评价3026个冠状动脉节段,其中图像质量为1级者占97.5%(2951/3026),2级者占2.0%(62/3026),为3级者占0.5%(13/3026);图像质量为2级和3级的节段多由于呼吸伪影所致。215例患者共91例冠状动脉各节段均未见斑块或狭窄,共诊断<50%冠状动脉狭窄节段112个,≥50%冠状动脉狭窄节段213个。结论双源 CT 冠状动脉成像在无需口服控制心率药物准备的情况下可获得非常好的冠状动脉各节段图像,心率不再是影响图像质量的关键因素,通过单时相或多时相重组可良好显示冠状动脉主干及分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冠状动脉疾病
原文传递
冠状动脉多层螺旋CT成像与常规冠脉造影对照研究 被引量:41
9
作者 张竹花 金征宇 +16 位作者 李冬晶 林松柏 孔令燕 王怡宁 薛华丹 王云 王林辉 赵文敏 牟文斌 张立仁 朱文玲 张抒扬 倪超 任华 于洪泉 苗齐 方圻 《临床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9期772-776,共5页
目的 探讨 16层螺旋CT用于诊断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冠心病 )的价值。资料与方法 对 2 30例临床可疑冠心病患者进行 16层螺旋CT心电门控平扫及增强扫描。用平扫图像行钙化积分测定 ,用增强图像行二维及三维重建 ,其中 4 0例患... 目的 探讨 16层螺旋CT用于诊断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冠心病 )的价值。资料与方法 对 2 30例临床可疑冠心病患者进行 16层螺旋CT心电门控平扫及增强扫描。用平扫图像行钙化积分测定 ,用增强图像行二维及三维重建 ,其中 4 0例患者有常规冠状动脉造影作对照。以常规造影为“金标准” ,得出 16层螺旋CT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 (CTA)诊断各类冠状动脉狭窄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结果  16层螺旋CT冠状动脉CTA用于诊断冠状动脉轻度狭窄的敏感性为 95 .2 % ,特异性为 90 .2 % ;诊断中度以上狭窄的敏感性为 10 0 % ,特异性为97.3%。结论  16层螺旋CT冠状动脉CTA是一种无创、简便、优良的冠状动脉成像方法 ,高质量的CTA图像可作为一种诊断冠心病的可靠手段用于临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诊断 16层螺旋CT 冠状动脉 CTA 平扫 狭窄 多层螺旋CT 钙化积分 可靠 高质量
下载PDF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与心律失常 被引量:43
10
作者 牛楠 戴玉华 黄席珍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5期330-333,共4页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对心血管功能的影响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为探讨OSAS与心律失常的关系,我们对212例打鼾者行夜间多导睡眠图监测(PSG),呼吸紊乱指数(AHI)≥5为OSAS。分析PSG心电导联...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对心血管功能的影响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为探讨OSAS与心律失常的关系,我们对212例打鼾者行夜间多导睡眠图监测(PSG),呼吸紊乱指数(AHI)≥5为OSAS。分析PSG心电导联。结果:146例病人诊断为OSAS,其中82例OSAS病人发生心律失常(56.2%),包括早搏或心动过速、传导阻滞或二者均有。采用经鼻持续气道内正压呼吸(nC-PAP)7小时治疗严重的OSAS合并心律失常19例,其中治疗后心律失常完全消失者14例(73.7%)。OSAS病人的心律失常发生率较非OSAS高(χ2=17.28,P<0.0001)。心律失常发生率与低氧及夜间呼吸暂停严重程度呈正相关。nCPAP有效治疗呼吸暂停的同时可逆转或改善心律失常。作者认为,低氧血症很可能是OSAS者心律失常的重要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睡眠呼吸暂停 综合征 心律失常
原文传递
急性心肌梗塞静脉溶栓治疗改善左心室功能的作用 被引量:46
11
作者 曾勇 朱文玲 +5 位作者 倪超 郭丽琳 吴宁 张抒扬 金兰 方圻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3期192-194,共3页
为评价急性心肌梗塞(AMI)静脉溶栓再灌注对左心室功能及重塑的影响,应用二维超声心动图(2DE)对61例AMI接受静脉溶栓治疗的患者,分别在急性期及6个月后随访时测量并计算左心室容积(ESV和EDV),射血分数(EF... 为评价急性心肌梗塞(AMI)静脉溶栓再灌注对左心室功能及重塑的影响,应用二维超声心动图(2DE)对61例AMI接受静脉溶栓治疗的患者,分别在急性期及6个月后随访时测量并计算左心室容积(ESV和EDV),射血分数(EF),左心室内膜弧长(ASL和PSL)以及室壁运动指数(GW-MI和RWMI)。结果显示,以上各项指标急性期时两组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在6个月后的随访中,再通组EF值明显高于未通组,再通组左室容量减小、变形减轻。急性期两组的心功能无差异,随访时再通组心功能较未通组显著改善。提示溶栓再灌注能明显减轻左心室的扩张及抑制左心室重塑,改善患者的心功能和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塞 心室重塑 溶栓治疗
原文传递
静脉注射伊布利特与普罗帕酮转复心房颤动和扑动的多中心研究 被引量:43
12
作者 张海澄 郭继鸿 +7 位作者 方全 郑亚安 孙跃民 朱文青 万征 郭静萱 葛均波 韩少梅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2期798-801,共4页
目的评价静脉注射伊布利特与普罗帕酮转复持续时间<90d的心房颤动(房颤)、心房扑动(房扑)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随机单盲对照研究。2003年9月至2004年7月,5个研究中心共入选符合入组条件的患者212例,随机进入普罗帕... 目的评价静脉注射伊布利特与普罗帕酮转复持续时间<90d的心房颤动(房颤)、心房扑动(房扑)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随机单盲对照研究。2003年9月至2004年7月,5个研究中心共入选符合入组条件的患者212例,随机进入普罗帕酮组和伊布利特组。伊布利特组107例,其中房颤75例,房扑32例;普罗帕酮组105例,其中房颤76例,房扑29例。两组分别在持续心电、血压监测下于10min内静脉推注伊布利特1mg或普罗帕酮70mg,如给药结束10min后仍未转复为窦性心律,重复前述治疗1次。观察开始给药后1·5h内房颤/房扑的转复率及4h内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1)伊布利特组房扑的转复率明显高于普罗帕酮组(78·1%vs.48·3%,P<0·05);而房颤的转复率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4·7%vs.39·5%,P>0·05)。两组房颤和房扑总转复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伊布利特组和普罗帕酮组分别为61·7%和41·9%,P<0·05)。(2)两组平均转复时间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房颤/房扑持续48h之内者,两组间转复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房颤/房扑持续3d以上者两组间转复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伊布利特的主要不良反应为短阵室性心动过速(5例,4·7%)、连发室性过早搏动(4例,3·7%)和一度房室阻滞(1例,0·9%)。普罗帕酮的主要不良反应为交界性心律与低血压(2例,1·9%)、恶心与呕吐(2例,1·9%)。普罗帕酮组发生1例与试验药物无关的严重不良事件。结论与普罗帕酮比较,伊布利特对房扑的转复有明显的优势。房颤/房扑持续3d以上者(<90d)应用伊布利特的转复率明显高于普罗帕酮。两药的不良反应一般无需特殊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注射 伊布利特 普罗帕酮 转复 心房颤动 心房扑动 多中心研究
原文传递
心肌梗死后的心室重构 被引量:34
13
作者 郝玉明 朱文玲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96-197,共2页
关键词 心室重构 AMI 心肌梗死 改变 病理基础 进行性 心肌结构 外形 形状
原文传递
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症与血脂异常关系研究 被引量:43
14
作者 林雪 金贝贝 方理刚 《中国心血管杂志》 2011年第3期198-200,共3页
目的探讨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症(亚临床甲减)患者促甲状腺素(TSH)与血脂水平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至2010年1月北京协和医院病案数据库中诊断为亚临床甲减且未经治疗的患者50例,以及年龄和性别相匹配的社区查体人群250名,收... 目的探讨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症(亚临床甲减)患者促甲状腺素(TSH)与血脂水平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至2010年1月北京协和医院病案数据库中诊断为亚临床甲减且未经治疗的患者50例,以及年龄和性别相匹配的社区查体人群250名,收集常见心血管危险因素及甲状腺功能水平资料,多元回归探讨TSH水平对血脂水平的影响。结果在常见心血管危险因素控制良好的情况下,TSH水平与三酰甘油(TG)、HDL-C和LDL-C呈正相关(均为P<0.05);与查体人群相比,亚临床甲减可显著影响TG水平,在TSH≥10.0 mIU/L时,TSH水平与LDL-C升高呈正相关(P=0.044)。结论亚临床甲减可能是血脂异常的高危因素之一,临床实践中应重视该疾病的研究、诊断和治疗,当TSH≥10.0mIU/L时应考虑积极替代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功能减退症 血脂异常 促甲状腺素
下载PDF
血清瘦素水平与原发性高血压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31
15
作者 黎明 吴从愿 +5 位作者 詹志伟 杨静 张葵 李晓光 甘利虹 纪宝华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2期1058-1061,共4页
目的 探讨瘦素、肥胖、胰岛素抵抗与血压的相互关系 ,评价瘦素在高血压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5 6 0名非糖尿病的成年男性 ,测定空腹血脂、瘦素、真胰岛素 (TI)浓度以及空腹和餐后 2h血糖。胰岛素敏感性以稳态模型抵抗指数 (HOMA R)评... 目的 探讨瘦素、肥胖、胰岛素抵抗与血压的相互关系 ,评价瘦素在高血压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5 6 0名非糖尿病的成年男性 ,测定空腹血脂、瘦素、真胰岛素 (TI)浓度以及空腹和餐后 2h血糖。胰岛素敏感性以稳态模型抵抗指数 (HOMA R)评价。结果 空腹瘦素水平与体重指数 (BMI)、腰臀比 (WHR)、TI和HOMA R、血压以及甘油三酯和胆固醇均显著相关 (均为P <0 0 1)。在调整年龄、BMI、WHR和HOMA R后 ,瘦素仍与收缩压呈正相关 (r=0 11,P <0 0 5 ) ,而且高血压者 (除外服用降压药者 )的瘦素水平也显著高于非高血压者 (几何均值 6 4 μg/L对 4 7μg/L ,P <0 0 0 1)。肥胖、胰岛素抵抗和高瘦素血症均能明显增加高血压的检出率。Logistic回归分析也显示瘦素水平的升高与高血压的发病密切相关。结论 瘦素与肥胖型高血压的发病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瘦素 肥胖症 高血压 胰岛素抵抗 血清学检查 危险因素
原文传递
流速指标对肾动脉狭窄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37
16
作者 李建初 姜玉新 +4 位作者 蔡胜 张抒扬 戴晴 吕珂 齐振红 《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 CSCD 2004年第12期902-906,共5页
目的 探讨流速指标对内径减少≥ 5 0 %的肾动脉狭窄 (RAS)的诊断价值和确定最佳阈值。方法 经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 (CDFI)检查后并进行肾动脉造影的 187条肾动脉构成研究组。测量肾动脉峰值流速(PSV)、肾动脉与腹主动脉PSV比率 (RAR)... 目的 探讨流速指标对内径减少≥ 5 0 %的肾动脉狭窄 (RAS)的诊断价值和确定最佳阈值。方法 经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 (CDFI)检查后并进行肾动脉造影的 187条肾动脉构成研究组。测量肾动脉峰值流速(PSV)、肾动脉与腹主动脉PSV比率 (RAR)、肾动脉与叶间动脉PSV比率 (RIR)和叶间动脉PSV。肾动脉造影显示肾动脉内径减少≥ 5 0 %者定为RAS。使用ROC曲线 (receiveoperatingcharacteristiccurves)分析确定最佳诊断指标。计算这些流速指标不同阈值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结果 肾动脉造影共显示180条主肾动脉和 7条副肾动脉 ,其中 13条完全闭塞和 93条内径减少 5 0 %~ 99% (大动脉炎性 3 0条 ,纤维肌性发育不良性 2 1条 ,动脉粥样硬化性 42条 )。肾动脉CDFI探测成功率为 96% (180 / 187)。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RIR是最好的流速指标。RIR >5、肾动脉PSV >15 0cm /s、RAR >2、叶间动脉PSV <2 5cm/s的敏感性依次分别为 88%、81%、70 %、74%。RIR >5与叶间动脉PSV <15cm /s提供了最好的结合 ,敏感性为 91% ,特异性为87%。结论 对于RAS的诊断 ,RIR是最好的流速指标 ,叶间动脉PSV是最差的流速指标 ,RAR >3能够比较自信地诊断RAS。注意肾动脉PSV的影响因素并联合各类流速指标有助于减少误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SV 肾动脉造影 诊断价值 RAS 肾动脉狭窄 CDFI 敏感性 内径 流速 显示
原文传递
十六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的初步探讨 被引量:30
17
作者 金征宇 张竹花 +16 位作者 林松柏 李冬晶 陆菁菁 有慧 王云 王林辉 赵文敏 牟文斌 张立仁 朱文玲 张抒扬 倪超 贾宁 任华 于洪泉 苗齐 方圻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3期1150-1155,共6页
目的 探讨十六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的技术操作要点和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6 4例临床可疑冠心病及 5例置入冠状动脉支架的患者进行十六层螺旋CT心电门控平扫及增强扫描。对所有患者行冠状动脉钙化积分扫描 ,用增强扫描重建像行多曲... 目的 探讨十六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的技术操作要点和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6 4例临床可疑冠心病及 5例置入冠状动脉支架的患者进行十六层螺旋CT心电门控平扫及增强扫描。对所有患者行冠状动脉钙化积分扫描 ,用增强扫描重建像行多曲面重建 (MPR)、最大密度投影(MIP)重建及容积再现技术 (VRT)重建 ,其中 10例可疑冠心病患者有常规冠状动脉造影作对照。总结CT冠状动脉造影的评价方法和显示情况 ,分析影响冠状动脉成像的原因。对 5例患者置入的 7个冠状动脉支架另行垂直切面MPR及MIP重建 ,并行仿真血管内窥镜重建 ,观察支架通畅情况。结果拟订出四步扫描步骤。十六层螺旋CT平扫可测定钙化积分 ,增强扫描MPR、MIP及VRT重建像能多角度各向同性地显示冠状动脉的所有 1级、绝大部分 2、3级以及部分 4级分支。MPR及MIP图像对冠状动脉分支的显示优于VRT图像。用VRT重建像评价图像质量 79 7% (5 5例 )为 1级 ,10 1% (7例 )为 2级 ,10 1%为 3级。图像质量的影响因素有主动脉根部造影剂浓度、心率、有无心律不齐和患者屏气情况等。评价 10例冠状动脉狭窄情况 ,与常规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基本相符。 7个支架均显示良好 ,6个支架通畅 ,1个不通畅。结论 十六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可一次检查完成冠状动脉钙化积分和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六层螺旋CT 冠状动脉造影 冠状动脉疾病 冠状血管
原文传递
血管紧张素转化酶基因的插入/缺失多态性与其血清水平及心肌梗塞的关系 被引量:27
18
作者 郑豪义 戴玉华 邱长春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期34-36,共3页
旨在探讨中国人中血管紧张素转化酶(ACE)基因的插入/缺失(insertion/deletion,I/D)多态性与血清中ACE水平及心肌梗塞的关系。心肌梗塞患者103例;正常对照96例。位于ACE基因第16内含子的I... 旨在探讨中国人中血管紧张素转化酶(ACE)基因的插入/缺失(insertion/deletion,I/D)多态性与血清中ACE水平及心肌梗塞的关系。心肌梗塞患者103例;正常对照96例。位于ACE基因第16内含子的I/D多态性经PCR扩增可分为三种基因型:纯合缺失型(DD),纯合插入型(I),杂合子型(ID)。血清ACE水平在DD、DI、I型分别为28.3±9.9U/ml、24.5±8.4U/ml、19.2±4.8U/ml,即DD>DI>ⅠⅠ。结果显示,心肌梗塞患者的D等位基因的频率(0.61)高于正常对照组(0.48),P<0.01。认为:ACE基因的缺失多态性与中国人血清ACE水平及心肌梗塞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紧张素 转化酶 基因多态性 心肌梗塞 多态性
原文传递
冠状动脉的慢血流现象 被引量:29
19
作者 谢洪智 沈珠军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0期963-965,共3页
关键词 冠状动脉造影检查 冠状动脉血流速度 慢血流 心脏血流灌注 冠状动脉狭窄 冠状动脉痉挛 冠状动脉扩张 病理生理机制 冠状动脉内 结缔组织病
原文传递
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基因多态性及血中同型半胱氨酸和叶酸水平与冠心病的关系 被引量:21
20
作者 方理刚 朱文玲 +1 位作者 朱广瑾 鄢盛凯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9期515-519,共5页
目的 观察高同型半胱氨酸 (HCY)血症是否为中国人冠心病 (CHD)的一个独立危险因素 ,以及探讨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 (MTHFR)基因多态性与冠心病的联系 ,并分析HCY、叶酸与MTHFR基因多态性间的相互关系。方法 选择CHD患者 16 1例 ,其中 ... 目的 观察高同型半胱氨酸 (HCY)血症是否为中国人冠心病 (CHD)的一个独立危险因素 ,以及探讨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 (MTHFR)基因多态性与冠心病的联系 ,并分析HCY、叶酸与MTHFR基因多态性间的相互关系。方法 选择CHD患者 16 1例 ,其中 15 4例行冠状动脉造影证实。正常对照 12 5例。应用荧光免疫偏振法测定血浆HCY ,放免法测定血清叶酸 ,分析MTHFR基因多态性。结果 CHD患者血浆HCY浓度显著高于对照组 [分别为 (15 2 4± 9 5 9)与 (11 4 3± 6 4 4 ) μmol L ,P <0 0 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性别、年龄、脂蛋白B和高HCY血症是CHD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 ,高HCY血症的优势比 (OR)为 2 5 70 7,其 95 %的可信区间 1 30 0 3~ 5 0 82 5。CHD组MTHFR基因C6 77T突变TT型的频率为 2 9 2 % ,明显高于对照组 16 8% (P =0 0 15 )。CHD组T等位基因频率显著高于对照组 (P =0 0 0 4 )。CHD组和对照组TT型的血浆HCY水平明显高于CT和CC型 (P <0 0 0 1)。CHD组各基因型的HCY水平均高于对照组 (P <0 0 0 1~ 0 0 1)。多元逐步回归显示 :血清叶酸浓度、TT型与血浆HCY浓度独立相关。CHD组和对照组的TT型中 ,血清叶酸水平 <对照组中位数时的HCY水平显著高于叶酸≥中位数时的HCY值。叶酸 <中位数时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 基因多态性 同型半胱氨酸 叶酸 冠心病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