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筋脉通含药血清对高糖培养施万细胞8-羟基脱氧鸟苷和活化的caspase-3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1
1
作者 朴元林 梁晓春 +3 位作者 赵丽 张宏 李伯武 黄文智 《医学研究杂志》 2011年第10期35-39,共5页
目的探讨筋脉通含药血清对高糖培养施万细胞8-羟基脱氧鸟苷(8-hydoxydeoxyguanosine,8-OHdG)水平及活化的半胱氨酸天冬氨酸酶3(cysteine aspartase-3,caspase-3,)(17kDa)蛋白及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将体外培养的施万细胞分为高糖组、筋... 目的探讨筋脉通含药血清对高糖培养施万细胞8-羟基脱氧鸟苷(8-hydoxydeoxyguanosine,8-OHdG)水平及活化的半胱氨酸天冬氨酸酶3(cysteine aspartase-3,caspase-3,)(17kDa)蛋白及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将体外培养的施万细胞分为高糖组、筋脉通组(加入筋脉通含药血清)、维生素C组(加入维生素C含药血清)及正常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施万细胞上清液中8-OHdG的分泌量,免疫荧光法检测活化的caspase-3(17kDa)蛋白表达,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活化的caspase-3(17kDa)mRNA的表达。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高糖培养施万细胞上清液中8-OHdG的分泌量及细胞内活化的caspase-3(17kDa)蛋白和mRNA表达均明显升高(P<0.01);与高糖组比较,筋脉通组细胞上清液中8-OHdG的分泌量及细胞内活化的caspase-3(17kDa)蛋白和mRNA表达明显降低(P<0.01)。结论筋脉通含药血清可改善高糖导致的施万细胞DNA氧化损伤和细胞凋亡,提示筋脉通可能改善糖尿病神经病变之氧化损伤及细胞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施万细胞 8-羟基脱氧鸟苷 caspase-3 筋脉通
下载PDF
大鼠心肌微血管内皮细胞缺氧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1
2
作者 翟仰魁 潘明政 张宏 《医学研究杂志》 2013年第5期128-131,共4页
目的对大鼠的心肌微血管内皮细胞(myocardial microvascular endothelial cells,MMVECs)离体培养方法进行改良,建立该细胞的缺氧模型。方法取出7日龄左右的Wistar大鼠的心脏,用胰蛋白酶和胶原酶二次消化法获得MMVECs,密度梯度离心法纯... 目的对大鼠的心肌微血管内皮细胞(myocardial microvascular endothelial cells,MMVECs)离体培养方法进行改良,建立该细胞的缺氧模型。方法取出7日龄左右的Wistar大鼠的心脏,用胰蛋白酶和胶原酶二次消化法获得MMVECs,密度梯度离心法纯化细胞,计算细胞纯度;用免疫细胞化学方法检测微血管内皮细胞特异性第Ⅷ因子、CD34及CD31相关抗原;将原代培养的细胞置于持续通入体积分数为1%O2、5%CO2和94%N2的自制缺氧装置中,并在37℃孵箱中分别缺氧处理4、6、12、18、24h,各时间段均设置正常对照组;用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比色实验检测缺氧对大鼠MMEVCs增值活力的影响,Hoechst33342染色观察缺氧诱导该细胞凋亡形态学变化。结果细胞形态特征及相关抗原检测证实:与仅用二次消化法培养细胞相比,密度梯度离心纯化后所得MMVECs纯度提高(P<0.01);MTT比色实验: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各缺氧组OD值均有所降低,其中缺氧12、18和24h的OD值降低显著(P均<0.01);从缺氧12h开始,各缺氧组的OD值逐渐降低,与12h相比均有显著差异(P<0.01或P<0.05);Hoechst33342染色:缺氧12h细胞开始出现核固缩、碎裂、蓝色浓染等典型的凋亡形态学变化,随着缺氧时间延长该变化更为明显。结论该原代离体培养方法可以获得纯度较高的MMVECs;缺氧对MMVECs的增殖有抑制作用,本方法可以简便、有效地建立MMVECs的缺氧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微血管内皮细胞 缺氧
下载PDF
胚胎大鼠背根神经节神经元的原代培养 被引量:2
3
作者 孙青 梁晓春 张宏 《医学研究杂志》 2016年第1期66-68,73,共4页
目的原代培养胚胎大鼠背根神经节神经元(DRGn),并观察其生长特性。方法取E15 SD胎鼠的背根神经节,用胰蛋白酶消化法分离成单细胞,通过密度梯度离心法和差速贴壁法进行分离纯化,在无血清培养基中培养,用抗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抗体... 目的原代培养胚胎大鼠背根神经节神经元(DRGn),并观察其生长特性。方法取E15 SD胎鼠的背根神经节,用胰蛋白酶消化法分离成单细胞,通过密度梯度离心法和差速贴壁法进行分离纯化,在无血清培养基中培养,用抗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抗体鉴定神经元。结果纯化培养神经元生长状态良好,纯度可达93%左右。结论该方法具有较好的可操作性和可重复性,用于DRGn的相关实验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背根神经节神经元 原代培养 胚胎大鼠
下载PDF
筋脉通胶囊对高糖培养雪旺细胞睫状体神经营养因子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5
4
作者 王普艳 梁晓春 +4 位作者 张宏 孙连庆 吴群励 屈岭 赵丽 《中医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736-739,共4页
目的探讨筋脉通胶囊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以Wistar大鼠按成人剂量15倍给药分别制成筋脉通和神经妥乐平含药血清。实验分为空白对照组(不加细胞)、正常对照组(加入正常大鼠血清)、高糖组(加入葡萄糖)、筋脉通组(加... 目的探讨筋脉通胶囊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以Wistar大鼠按成人剂量15倍给药分别制成筋脉通和神经妥乐平含药血清。实验分为空白对照组(不加细胞)、正常对照组(加入正常大鼠血清)、高糖组(加入葡萄糖)、筋脉通组(加入筋脉通含药血清和正常大鼠血清)、神经妥乐平组(加入神经妥乐平含药血清),除空白对照组和正常对照组之外,其余各组均加入50mmol/L葡萄糖培养高糖雪旺细胞模型。采用免疫荧光法检测高糖培养雪旺细胞睫状体神经营养因子(CNTF)的表达,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CNTF-mRNA的表达。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高糖组、筋脉通组、神经妥乐平组雪旺细胞CNTF及CNTF-mRNA的表达均降低(P<0.01);与高糖组相比,筋脉通组与神经妥乐平组雪旺细胞CNTF及CNTF-mRNA表达均增高(P<0.01);且筋脉通组雪旺细胞CNTF-mRNA表达较神经妥乐平组增高(P<0.05)。结论筋脉通胶囊可以上调高糖培养雪旺细胞CNTF蛋白及其mRNA的表达,从而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具有一定的改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高血糖 雪旺细胞 睫状体神经营养因子 筋脉通胶囊
原文传递
二十碳五烯酸与表阿霉素联合应用对人胃癌细胞株MGC-803的作用 被引量:11
5
作者 郭卫东 于健春 +4 位作者 刘玉琴 康维明 彭维朝 顾蓓 董继红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353-358,I0006,共7页
目的评估二十碳五烯酸(EPA)联合表阿霉素(EPI)对人胃癌细胞株MGC-803的作用。方法采用MTT法检测各种药物单用和联合应用对细胞的作用,电镜观察细胞超微结构的变化,等效线图解法判断两药合用效果,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分布。结果EPA可... 目的评估二十碳五烯酸(EPA)联合表阿霉素(EPI)对人胃癌细胞株MGC-803的作用。方法采用MTT法检测各种药物单用和联合应用对细胞的作用,电镜观察细胞超微结构的变化,等效线图解法判断两药合用效果,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分布。结果EPA可抑制MGC-803细胞的生长,且呈剂量及时间依赖性(P<0.01);倒置相差显微镜下可见经EPA培养的胃癌细胞核周存在大量异常颗粒,电镜下在核周及胞浆内可见异常电子致密物;EPA对人胚肺成纤维细胞(HPF)生长起促进作用,且呈剂量依赖性(P<0.01);EPA与EPI联合应用对MGC-803细胞生长的抑制具有协同作用(P<0.05);EPA有一定的G0/G1期阻滞作用,EPI有明显的S期阻滞作用,两者可从不同环节抑制细胞增殖。结论EPA对胃癌细胞株MGC-803有抑制作用,相同剂量对正常细胞无抑制作用。EPA与EPI对胃癌细胞的抑制具有协同作用,与单用EPI相比,联合应用可减少EPI的用药剂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十碳五烯酸 表阿霉素 药物疗法 联合 流式细胞术 体外研究
下载PDF
筋脉通含药血清对高糖培养的Schwann细胞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和NADPH氧化酶p22-phox亚基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2
6
作者 赵丽 梁晓春 +4 位作者 张宏 王普艳 孙青 黄文智 李伯武 《中西医结合学报》 CAS 2011年第3期299-305,共7页
目的:探讨筋脉通含药血清对高糖培养的Schwann细胞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ducible nitric oxide synthase,i NOS)蛋白表达及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磷酸(nicotinamide adenine dinucleotidephosphate,NADPH)氧化酶p22-phox亚基mRNA表达的... 目的:探讨筋脉通含药血清对高糖培养的Schwann细胞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ducible nitric oxide synthase,i NOS)蛋白表达及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磷酸(nicotinamide adenine dinucleotidephosphate,NADPH)氧化酶p22-phox亚基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3组,分别灌胃筋脉通、维生素C或蒸馏水制备含药血清和对照血清。取新出生大鼠的双侧坐骨神经用于制备Schwann细胞。将体外培养的Schwann细胞分为高糖组、筋脉通组(加入筋脉通含药血清)、维生素C组(加入维生素C含药血清)及正常对照组。培养48h后,采用免疫荧光法检测Schwann细胞内i NOS蛋白的表达,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法检测NADPH氧化酶p22-phox亚基mRNA的表达。结果:高糖培养的Schwann细胞内i NOS蛋白表达及NADPH氧化酶p22-phox亚基mRNA表达均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与高糖组比较,筋脉通组i NOS蛋白表达及NADPH氧化酶p22-phox亚基mRNA表达明显降低(P<0.01),且明显优于维生素C组(P<0.01)。结论:筋脉通含药血清可以下调高糖培养的Schwann细胞i NOS蛋白及NADPH氧化酶p22-phox亚基mRNA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糖 SCHWANN细胞 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 NADPH氧化酶 中草药
下载PDF
槲皮素通过Akt-mTOR途径上调高糖培养RSC96细胞的自噬 被引量:11
7
作者 屈岭 梁晓春 +3 位作者 顾蓓 张宏 戴威 石玥 《基础医学与临床》 CSCD 2015年第5期596-602,共7页
目的探讨槲皮素对高糖离体培养的RSC96细胞自噬变化规律的影响。方法 RSC96细胞培养于含有槲皮素的高糖培养基中,超微结构应用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用免疫荧光法、Western blot法检测Beclin1、LC3Ⅱ、磷酸化的Akt及磷酸化的m TOR蛋白表达... 目的探讨槲皮素对高糖离体培养的RSC96细胞自噬变化规律的影响。方法 RSC96细胞培养于含有槲皮素的高糖培养基中,超微结构应用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用免疫荧光法、Western blot法检测Beclin1、LC3Ⅱ、磷酸化的Akt及磷酸化的m TOR蛋白表达,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Beclin1 mRNA和LC3B mRNA的转录。结果高糖造成RSC96细胞Beclin1和LC3Ⅱ的表达下调,增加Akt和m TOR的磷酸化水平(P<0.05,P<0.01),造成病理形态改变,减少自噬体数量。槲皮素能够上调Beclin1和LC3Ⅱ的表达,下调Akt和m TOR的磷酸化水平(P<0.05,P<0.01),修复病理损伤,增加自噬体数量。结论槲皮素通过下调Akt-m TOR途径磷酸化水平而增加高糖培养RSC96细胞的自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噬 槲皮素 RSC96 高浓度葡萄糖
下载PDF
筋脉通含药血清降低高糖培养大鼠雪旺细胞活性氧水平及PARP-1蛋白表达 被引量:10
8
作者 石玥 梁晓春 +2 位作者 张宏 王普艳 赵丽 《基础医学与临床》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1059-1063,共5页
目的研究筋脉通含药血清对体外高糖培养雪旺细胞活性氧(ROS)水平及多聚(ADP-核糖)聚合酶-1(PARP-1)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 3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3组,分别灌胃筋脉通(JMT)、维生素C(VC)或蒸馏水制备含药血清和对照血清。取新出生大鼠的... 目的研究筋脉通含药血清对体外高糖培养雪旺细胞活性氧(ROS)水平及多聚(ADP-核糖)聚合酶-1(PARP-1)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 3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3组,分别灌胃筋脉通(JMT)、维生素C(VC)或蒸馏水制备含药血清和对照血清。取新出生大鼠的双侧坐骨神经用于制备雪旺细胞,分为高糖组、JMT组(加入筋脉通含药血清)、VC组(加入维生素C含药血清)及正常对照组。培养48 h后,采用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技术检测细胞内二氯荧光黄(DCF)的荧光强度而测得细胞内ROS水平;采用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细胞PARP-1(89 ku)的蛋白表达。结果 1)高糖组雪旺细胞ROS-DCF荧光值(86.59±8.14)显著高于正常值(P<0.01);筋脉通含药血清组(44.58±8.67)与维生素C含药血清组(46.12±8.80)均显著低于高糖组(P<0.01)。2)与正常组比较,高糖组雪旺细胞内PARP-1(89 ku)含量(0.712±0.012)明显增加(P<0.01);与高糖组比较,筋脉通含药血清组含量(0.307±0.025)明显降低(P<0.01),且明显优于维生素C组(0.594±0.017)(P<0.01)。结论筋脉通含药血清能显著减少ROS生成,降低PARP-1的活性和酶解,减轻细胞DNA氧化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雪旺细胞 高糖 氧化应激损伤 PARP-1 筋脉通
下载PDF
应用聚合酶链式反应鉴定实验细胞的来源种属 被引量:12
9
作者 卞晓翠 刘玉琴 +4 位作者 王春景 苏小玲 赵晓梅 顾蓓 张宏 《基础医学与临床》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423-430,共8页
目的应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鉴定常见细胞的种属来源,以判断培养细胞是否存在种间的交叉污染。方法根据文献报道和NCBI数据库我们得到了32对种属特异性引物,并分别针对10种常见的细胞种属,对这些引物进行特异性和敏感性的筛选;以待检... 目的应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鉴定常见细胞的种属来源,以判断培养细胞是否存在种间的交叉污染。方法根据文献报道和NCBI数据库我们得到了32对种属特异性引物,并分别针对10种常见的细胞种属,对这些引物进行特异性和敏感性的筛选;以待检测细胞的基因组DNA为模板进行PCR及后续的琼脂糖凝胶电泳;以不同种属来源细胞的DNA混合物作为阳性对照模板,以水作为阴性对照模板。结果针对上述10种常见细胞来源的种属分别得到了1对特异性和敏感性均较好的引物,经PCR扩增和琼脂糖凝胶电泳后可以准确鉴定待检测细胞的种属来源,并判断该细胞是否存在种间污染。结论应用聚合酶链式反应可以简便、快速地鉴定实验细胞的种属,并判断该细胞是否存在种间的交叉污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合酶链式反应 细胞培养 种属鉴定
下载PDF
二十二碳六烯酸与氟尿嘧啶联合应用对人胃癌细胞株MGC803的影响 被引量:8
10
作者 吴全 于健春 +2 位作者 刘玉琴 康维明 郭卫东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65-70,共6页
目的评估二十二碳六烯酸(DHA)联合氟尿嘧啶(FU)对人胃癌细胞株MGC-803的作用。方法采用MTT法检测DHA、FU单用和联合应用对细胞增殖的影响,Chou-Talalay联合指数原理计算药物单用和合用时的中效浓度(Dm)及合用指数(CI),流式细胞仪检测药... 目的评估二十二碳六烯酸(DHA)联合氟尿嘧啶(FU)对人胃癌细胞株MGC-803的作用。方法采用MTT法检测DHA、FU单用和联合应用对细胞增殖的影响,Chou-Talalay联合指数原理计算药物单用和合用时的中效浓度(Dm)及合用指数(CI),流式细胞仪检测药物对细胞周期及凋亡的影响,Western blot检测bcl-2和caspase-3蛋白的表达。结果DHA可抑制MGC803细胞生长,低浓度DHA可促进正常细胞生长(P<0.05)。DHA能显著增强FU对胃癌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将FU的Dm减少3.6~2.5倍;两者合用抑制效率达30%时呈协同作用(CI<1),并表现为显著的G_0/G_1期阻滞作用(P<0.05)。DHA能提高FU的诱发凋亡作用,促进剪切型caspase-3蛋白表达。结论DHA可抑制胃癌细胞株MGC803生长,与FU对胃癌细胞的抑制具有协同作用,可减少FU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十二碳六烯酸 氟尿嘧啶 胃癌 协同增效
下载PDF
氧化应激对猪眼小梁细胞内皮细胞白细胞黏附分子-1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6
11
作者 周崎 刘玉琴 +1 位作者 赵家良 张华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394-397,I0008,共5页
目的研究氧化应激对猪眼小梁细胞内皮细胞白细胞黏附分子-1(ELAM-1)表达的影响,探讨氧化应激诱导的ELAM-1的表达与白细胞介素1α(IL-1α)的关系。方法原代培养的猪眼小梁细胞经过血清饥饿培养后,用不同浓度白细胞介素-1受体拮抗剂(IL-1r... 目的研究氧化应激对猪眼小梁细胞内皮细胞白细胞黏附分子-1(ELAM-1)表达的影响,探讨氧化应激诱导的ELAM-1的表达与白细胞介素1α(IL-1α)的关系。方法原代培养的猪眼小梁细胞经过血清饥饿培养后,用不同浓度白细胞介素-1受体拮抗剂(IL-1rα)处理或直接用1mmol/L的H2O2刺激后,用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小梁细胞E-LAM-1的表达。结果H2O2处理的原代培养的猪眼小梁细胞中ELAM-1表达呈阳性,高浓度(180μg/ml和600μg/ml)拮抗剂IL-1rα预处理的猪眼小梁细胞ELAM-1表达呈阴性。结论氧化应激可诱导猪眼小梁细胞表达ELAM-1。在体外细胞培养体系,高浓度的IL-1rα可拮抗氧化应激对ELAM-1表达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应激 小梁细胞 内皮细胞白细胞黏附分子-1
下载PDF
高糖对体外培养背根神经节神经元影响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6
12
作者 孙青 梁晓春 张宏 《基础医学与临床》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214-217,共4页
背根神经节神经元(DRGn)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近年来探讨高糖对体外培养背根神经节神经元(DRGn)的影响成为研究热点。高糖环境可致DRGn细胞凋亡;同时高糖环境下DRGn在氧化应激、膜受体mGluRs及TRPV1激活、DRGn/SC... 背根神经节神经元(DRGn)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近年来探讨高糖对体外培养背根神经节神经元(DRGn)的影响成为研究热点。高糖环境可致DRGn细胞凋亡;同时高糖环境下DRGn在氧化应激、膜受体mGluRs及TRPV1激活、DRGn/SCs共培养等方面均与正常培养基不同,具体机制仍需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背根神经节神经元 高糖 细胞培养 体外
下载PDF
大鼠心肌微血管内皮细胞的体外原代培养 被引量:3
13
作者 李娜 潘明政 张宏 《基础医学与临床》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640-643,共4页
目的体外原代培养大鼠心肌微血管内皮细胞(MMVECs),并观察其生长特性。方法采用酶蛋白消化法培养大鼠MMVECs,用差速贴壁法和亚细胞克隆法纯化细胞,用第Ⅷ因子相关抗原和CD31相关抗原鉴定细胞,倒置相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生长状态。结果成... 目的体外原代培养大鼠心肌微血管内皮细胞(MMVECs),并观察其生长特性。方法采用酶蛋白消化法培养大鼠MMVECs,用差速贴壁法和亚细胞克隆法纯化细胞,用第Ⅷ因子相关抗原和CD31相关抗原鉴定细胞,倒置相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生长状态。结果成功培养出纯度很高的MMVECs,可用于MMVECs相关实验研究。结论此原代培养MMVECs的方案具有较好的可操作性和可重复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微血管内皮细胞 体外培养 大鼠
下载PDF
ω-3多烯酸乙酯对肿瘤恶病质的影响及其机制 被引量:1
14
作者 郭丹 柳欣欣 +2 位作者 刘玉琴 顾蓓 徐锡霞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658-661,共4页
目的临床上肿瘤恶病质的治疗十分棘手,初步的研究提示ω-3多不饱和脂肪酸本身作为免疫营养素具有改善肿瘤恶病质的功能。本研究应用在心血管疾病中广泛使用的ω-3多烯酸乙酯口服制剂来干预荷瘤小白鼠,探讨其对肿瘤恶病质的改善作用及机... 目的临床上肿瘤恶病质的治疗十分棘手,初步的研究提示ω-3多不饱和脂肪酸本身作为免疫营养素具有改善肿瘤恶病质的功能。本研究应用在心血管疾病中广泛使用的ω-3多烯酸乙酯口服制剂来干预荷瘤小白鼠,探讨其对肿瘤恶病质的改善作用及机制。方法使用小白鼠结肠癌细胞株C-26皮下注射Balb/c小白鼠,构建荷瘤小白鼠肿瘤恶病质模型,将小白鼠分为3组:对照组(无荷瘤小白鼠组)、荷瘤无干预组和荷瘤ω-3多烯酸乙酯干预组,荷瘤ω-3多烯酸乙酯干预组小白鼠给予ω-3多烯酸乙酯(DHA、EPA>80%)灌胃(2 g.kg-1.d-1,体积<0.1 ml)。连续2周记录小白鼠饮食量、体质量及腓肠肌重量等指标,并比较各组肿瘤组织炎性因子IL-1β、IL-6的mRNA表达差异。结果ω-3多烯酸乙酯干预组相对于荷瘤无干预组可显著改善荷瘤小白鼠的体质量减轻程度,减少瘦肉体(腓肠肌)的丢失,并降低肿瘤组织的炎性因子IL-1β、IL-6的mRNA表达水平。结论口服ω-3多烯酸乙酯可以降低组织炎性因子表达,达到改善肿瘤恶病质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ω-3多烯酸乙酯 鱼油 炎性因子 肿瘤恶病质
下载PDF
胃肠道间质瘤细胞系建立及其对C-KIT下游抑制剂敏感性研究 被引量:4
15
作者 周芳颖 冯海凉 +5 位作者 卞晓翠 康维明 于健春 宗静 张丹 刘玉琴 《中华肿瘤防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764-770,777,共8页
目的随着胃肠道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s, GIST)诊出率不断升高,靶向抑制剂相关研究亟待开展,但国内可利用的GIST模型十分有限。本研究旨在建立人GIST细胞模型,探讨靶向抑制剂作用。方法利用手术切除的人GIST腹膜转移灶... 目的随着胃肠道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s, GIST)诊出率不断升高,靶向抑制剂相关研究亟待开展,但国内可利用的GIST模型十分有限。本研究旨在建立人GIST细胞模型,探讨靶向抑制剂作用。方法利用手术切除的人GIST腹膜转移灶组织1例进行体外原代培养,连续传代培养>20代进行鉴定,绘制增殖周期生长曲线。免疫细胞化学检测CD117和DOG-1表达,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PCR法检测C-KIT基因与PDGFRA基因突变,CCK8法观察C-KIT 2种通路抑制剂效果,皮下接种BABL/c-nu裸鼠检测致瘤性,PCR法进行种属鉴定及支原体检测,短串联重复序列(short tandem repeats, STR)检测鉴定细胞身份。结果可在体外连续传代的人胃肠道间质瘤细胞命名为PUMC-GIST-1,连续传代后细胞可见分枝,呈神经细胞样生长,传代后于第5天到达平台期;CD117和DOG-1表达均阳性;不同代数细胞染色体核型有变化,在38~48条;细胞C-KIT基因11号外显子5'端突变热点区有突变V559D,PDGFRA基因12号外显子CCG-CCA突变。单独用药结果显示,不同浓度GDC-0941处理48 h后,PUMC-GIST-1 (F=8.96,P<0.001)和GIST-430细胞(F=3.19,P=0.03)增殖能力均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不同浓度AZD-6244处理48h后,PUMC-GIST-1细胞增殖能力整体呈现上升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9.78,P<0.001;GIST-430细胞增殖能力整体呈现下降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6.61,P<0.001。联合用药结果显示,PUMC-GIST-1增殖能力减弱,阴性对照组和5μmol/L AZD+5μmol/L GDC组吸光度(A)值分别为0.41±0.01和0.37±0.0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30,P=0.007;GIST-430增殖能力减弱,阴性对照组和5μmol/L AZD+5μmol/L GDC组吸光度(A)值分别为2.12±0.11和0.13±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58.61,P<0. 001。PUMC-GIST-1较GIST-430对联合用药低敏感。当AZD与GDC浓度分别为5μmol/L时二者具有协同抑制作用,金正均Q值检验PUMC-GIST-1与GIST-430的q值分别为3.08与3.91,均>1.15。裸鼠体内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道间质瘤 C-KIT 药物低敏感 细胞系 PDGFRA
原文传递
改良消化复合植块法培养新生大鼠雪旺细胞 被引量:2
16
作者 刘頔 梁晓春 张宏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388-392,共5页
目的探讨改良的单酶消化法与组织贴块法相结合的培养雪旺细胞(SCs)的方法,并与经典植块法和普通消化复合植块法进行比较。方法取新生3~5 d的SD大鼠双侧坐骨神经和臂丛神经,分别采用经典植块法、普通消化复合植块法、改良消化复合植... 目的探讨改良的单酶消化法与组织贴块法相结合的培养雪旺细胞(SCs)的方法,并与经典植块法和普通消化复合植块法进行比较。方法取新生3~5 d的SD大鼠双侧坐骨神经和臂丛神经,分别采用经典植块法、普通消化复合植块法、改良消化复合植块法培养SCs。培养7 d后进行细胞消化和传代,在显微镜下计数并计算细胞总量。用S-100免疫荧光染色法检测所获细胞的纯度。结果改良消化复合植块法培养的SCs生长增殖速度最快,可获取(1.85±0.13)×10^6个细胞;普通消化复合植块法次之,可获取(1.10±0.10)×10^6个细胞;经典植块法所获SCs的生长增殖速度最慢,可获取(0.77±0.03)×10^6个细胞,3种方法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S-100免疫荧光染色结果显示,改良消化复合植块法细胞纯度为(95.73±1.51)%,普通消化复合植块法为(84.66±2.68)%,经典植块法为(74.50±4.23)%,3种方法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改良消化复合植块法可以在短时间内获得大量高纯度的SCs,为研究周围神经修复再生奠定良好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雪旺细胞 细胞培养 植块法 消化法
下载PDF
氧化型DHA抑制NF-κB信号通路达到化疗增敏作用 被引量:1
17
作者 柳欣欣 于健春 +3 位作者 康维明 马志强 顾蓓 刘玉琴 《外科理论与实践》 2010年第1期56-61,共6页
目的:比较氧化型DHA和非氧化型DHA对于NF-κB通路的不同作用,并比较对于NF-κB信号通路下游基因MMP-2、COX-2、CyclinD1的影响,探索DHA达到化疗增敏作用的机制研究。方法:细胞水平培养胃癌肿瘤细胞系MGC-803,设立多组对照试验,共分4组:... 目的:比较氧化型DHA和非氧化型DHA对于NF-κB通路的不同作用,并比较对于NF-κB信号通路下游基因MMP-2、COX-2、CyclinD1的影响,探索DHA达到化疗增敏作用的机制研究。方法:细胞水平培养胃癌肿瘤细胞系MGC-803,设立多组对照试验,共分4组:对照组(不加药空白组)、5-FU化疗组、氧化型DHA联合化疗组(5-FU+氧化型DHA)、非氧化型DHA联合化疗组(5-FU+非氧化型DHA)。使用敏感可靠的信号通路报告基因的检测方法,比较各组间肿瘤细胞NF-κB信号通路的激活情况,并检测NF-κB信号通路下游调控基因MMP-2、COX-2、CyclinD1的mRNA表达的差异。结果:化疗组(5-FU)较空白组NF-κB信号通路激活明显,氧化型DHA联合化疗组可抑制化疗引起的NF-κB信号通路激活。同样,氧化型DHA在抑制NF-κB信号通路激活的同时,也抑制了NF-κB下游调控基因MMP-2、COX-2、CyclinD1的mRNA的表达。非氧化型DHA的作用则相反,会进一步激活NF-κB信号通路。结论:氧化型DHA可通过抑制NF-κB通路来达到化疗增敏的作用,这为临床联合化疗用药提供了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HA 肿瘤 化疗 NF—κB信号通路
下载PDF
二十二碳六烯酸联合氟尿嘧啶对胃癌细胞SGC7901的协同抑制作用 被引量:1
18
作者 吴全 于健春 +2 位作者 刘玉琴 康维明 郭卫东 《中华临床营养杂志》 CAS 2009年第4期210-214,I0001,共6页
目的探讨二十二碳六烯酸(DHA)联合氟尿嘧啶(FU)对胃癌细胞SGC7901的作用和机制。方法采用MTT法和Transwell小室侵袭实验检测药物对细胞增殖和体外侵袭能力的影响,联合指数(CI)法判断药物合用效果,硫代巴比妥酸法测定细胞膜脂质... 目的探讨二十二碳六烯酸(DHA)联合氟尿嘧啶(FU)对胃癌细胞SGC7901的作用和机制。方法采用MTT法和Transwell小室侵袭实验检测药物对细胞增殖和体外侵袭能力的影响,联合指数(CI)法判断药物合用效果,硫代巴比妥酸法测定细胞膜脂质过氧化产物丙二醛(MDA)含量,荧光探针DCF-DA检测细胞内活性氧(ROS)水平,并用Annexin V—FITC/PI双染法检测药物对细胞早期凋亡的影响。结果低浓度DHA对人胚肺成纤维细胞有促进增殖作用而对SGC7901细胞有抑制作用,与FU联合对SGC7901细胞有协同抑制作用(CI〈1);DHA能提高MDA和ROS水平,而FU此作用较弱;二者合用时ROS水平较FU、DHA单用时显著升高,并且导致SGC7901细胞发生早期凋亡(P〈0.05)。结论FU联合DHA具有协同抑制SGC7901细胞增殖和侵袭的作用,联合用药能降低FU的使用量而不削弱其抑癌作用,协同作用的机制可能与DHA诱发脂质过氧化反应并与FU共同提升ROS水平导致细胞早期凋亡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十二碳六烯酸 氟尿嘧啶 协同作用 胃癌 活性氧
原文传递
同种移植小鼠乳腺癌超声造影增强模式与缺氧诱导因子1α的相关性 被引量:2
19
作者 王铭 冯海凉 +6 位作者 刘赫 姜玉新 刘玉琴 朱庆莉 戴晴 李建初 李康宁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656-661,共6页
目的探讨乳腺癌超声造影(CEUS)增强模式与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表达及微血管密度(MVD)的关系。方法在22只小鼠体内建立同种移植性乳腺癌,于接种后第4、6、7、8、9、10、11天随机抓取3~4只小鼠进行常规超声及CEUS检查,检查结... 目的探讨乳腺癌超声造影(CEUS)增强模式与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表达及微血管密度(MVD)的关系。方法在22只小鼠体内建立同种移植性乳腺癌,于接种后第4、6、7、8、9、10、11天随机抓取3~4只小鼠进行常规超声及CEUS检查,检查结束后处死小鼠并使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肿瘤标本中HIF-1α表达及MVD,分析CEUS增强模式与HIF-1α表达及MVD的关系。结果 22只小鼠乳腺癌中瘤体〈0.05 cm3组5例,CEUS表现为Ⅰ型增强模式,周边环状增强,内部无增强4例,Ⅱ型增强模式,周边环状增强并向病灶内呈点线状穿入1例;0.05~0.75 cm3组9例,多表现为Ⅲ型增强模式,病灶弥漫性增强,均匀/不均匀5例;〉0.75 cm3组8例,多表现为Ⅳ型增强模式,周边环状增强,内部结节状增强7例。3组瘤体在CEUS增强模式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Ⅰ~Ⅳ型CEUS增强模式与肿瘤大小相关(r=0.841,P〈0.05)。小鼠乳腺癌中HIF-1α表达与增强模式(Ⅰ~Ⅳ型)呈负相关(r=-0.596,P=0.003),与肿瘤大小无相关性(P〉0.05)。Ⅰ~Ⅳ型CEUS增强模式间MVD均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MVD与肿瘤大小无相关性(P〉0.05)。结论 CEUS可动态评估同种移植性小鼠乳腺癌的血管生成,肿瘤增强模式与肿瘤HIF-1α的表达水平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同种移植动物模型 超声造影 缺氧诱导因子1Α 肿瘤血管生成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