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早期成药性评价中化合物晶型的生物活性研究策略 被引量:6
1
作者 方莲花 何国荣 +3 位作者 王月华 王守宝 吕扬 杜冠华 《中国药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497-500,共4页
目的综述近年来药物晶型与生物活性关系的研究进展及在早期成药性评价中化合物晶型的生物活性研究策略。方法根据国内外相关文献,对固体药物多晶型概念及意义、影响固体晶型药物生物活性的因素及早期成药性评价中化合物晶型的生物活性... 目的综述近年来药物晶型与生物活性关系的研究进展及在早期成药性评价中化合物晶型的生物活性研究策略。方法根据国内外相关文献,对固体药物多晶型概念及意义、影响固体晶型药物生物活性的因素及早期成药性评价中化合物晶型的生物活性研究策略和技术等做一综述。结果与结论药物的多晶型直接影响药品的熔点、溶解度、溶出速率和稳定性等理化性质及临床疗效。早期成药性评价中开展化合物多晶型的生物活性研究,可明确化合物的药理活性是否具有晶型选择性,提前预测其后期开发的必要性,提高研发的效率和成功率,避免早期评价中存在的由于化合物晶型不同造成的生物活性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晶型 药物优势晶型 生物活性 成药性
原文传递
低氧诱导小鼠肺动脉高压药物评价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5
2
作者 袁天翊 陈迪 +2 位作者 孙姝婵 方莲花 杜冠华 《医药导报》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857-863,共7页
目的探索不同条件建立小鼠低氧性肺动脉高压模型的成模效果,确定最适合进行药物评价的小鼠低氧性肺动脉高压模型的造模条件。方法将C57雄性小鼠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低氧组、低氧+SU5416组、低氧+西地那非组、低氧+SU5416+西地那非组,... 目的探索不同条件建立小鼠低氧性肺动脉高压模型的成模效果,确定最适合进行药物评价的小鼠低氧性肺动脉高压模型的造模条件。方法将C57雄性小鼠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低氧组、低氧+SU5416组、低氧+西地那非组、低氧+SU5416+西地那非组,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各组小鼠饲养于氧气(O 2)含量为10%的低氧环境。监测小鼠体质量变化,并以2,3,4周为实验终点,检测各组小鼠心电图,右心导管插管检测右心室收缩压,左颈动脉插管检测体循环压力;称量并计算小鼠各脏器指数,分析右心室重塑情况;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检测支气管肺泡灌洗液炎症因子含量;肺组织病理切片Masson染色,观察肺血管重塑情况。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其他各组小鼠体质量增长缓慢,但体循环压力无明显变化;低氧组小鼠右心室收缩压在低氧2周时增高最明显,且心脏指数显著增加;低氧组及低氧+SU5416组3周时脾指数均明显降低;低氧组及低氧+SU5416组2周、3周、4周肺指数均明显升高;各组其他脏器无明显变化;低氧+SU5416组第4周时右心室发生重构现象,右心指数显著升高;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各组小鼠支气管肺泡灌洗液炎症因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C57小鼠单纯使用低氧造模2周,各指标即可发生显著变化,适合快速成模及药效初步评价;低氧联合SU5416注射4周,小鼠呈现较稳定的肺动脉高压病理特征及右心室重构,该模型适于长期药效评价及作用机制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氧 肺动脉高压 动物模型 SU5416 右心室重构
下载PDF
DL0805衍生物的生物活性筛选与细胞毒性评价 被引量:1
3
作者 袁天翊 王夙博 +5 位作者 陈俞材 张惠芳 焦晓臻 谢平 方莲花 杜冠华 《中国新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9期2183-2188,共6页
目的:DL0805是本实验室发现的具有Rho激酶抑制作用的吲唑类化合物,本研究拟对DL0805结构改造后得到的105个小分子化合物进行体外活性筛选,发现潜在候选药物。方法:利用ELISA方法评价105个化合物的Rho激酶活性抑制作用;采用离体大鼠胸主... 目的:DL0805是本实验室发现的具有Rho激酶抑制作用的吲唑类化合物,本研究拟对DL0805结构改造后得到的105个小分子化合物进行体外活性筛选,发现潜在候选药物。方法:利用ELISA方法评价105个化合物的Rho激酶活性抑制作用;采用离体大鼠胸主动脉血管环张力检测系统评价化合物舒张血管作用;利用MTT法,检测化合物对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和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的细胞毒性,并评价化合物对VSMC增殖的抑制作用。结果:经过初筛和复筛,发现5个化合物对Rho激酶活性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22个化合物对离体血管具有良好的舒张作用;1个化合物对VSMC毒性作用较强;5个化合物对血清诱导的VSMC增殖有一定的抑制作用;3个化合物对HUVEC毒性较强。结论:对DL0805衍生物的生物活性和细胞毒性的系统评价和综合分析,105个化合物中发现5个化合物具有良好的Rho激酶抑制作用、舒张血管活性及较低的细胞毒性,具有继续研究和开发的潜力,其中4个化合物为全新结构,值得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L0805衍生物 RHO激酶 离体血管环 血管平滑肌细胞 人脐静脉内皮细胞
原文传递
我国化学药物晶型研究现状与进展 被引量:23
4
作者 杨世颖 周健 +2 位作者 张丽 吕扬 杜冠华 《医药导报》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77-182,共6页
化学药物的晶型研究已经成为国内外药学研究的热点问题。该文简要介绍药物的多晶型现象、晶型成因及研究意义,分析国际药物研发历程以及我国晶型药物发展特点,并从基础理论、技术方法、知识产权、研发监管等四个方面综述了我国化学药物... 化学药物的晶型研究已经成为国内外药学研究的热点问题。该文简要介绍药物的多晶型现象、晶型成因及研究意义,分析国际药物研发历程以及我国晶型药物发展特点,并从基础理论、技术方法、知识产权、研发监管等四个方面综述了我国化学药物晶型研究的现状与进展,为正确定位我国晶型药物研究水平以及明确晶型药物研发方向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药物 晶型 知识产权 监管
下载PDF
动物类有毒中药“毒”的历史认识及现代研究 被引量:22
5
作者 王诺琦 张莉 +1 位作者 杨秀颖 杜冠华 《医药导报》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1425-1430,共6页
动物类中药是我国传统中药的重要组成部分。古代中医药学者已经认识到动物类有毒中药的毒性成分同时也是其有效成分,并采取配伍、炮制、制剂等方法达到减毒增效的目的。现代研究发现,各种动物毒素是引起动物类有毒中药毒性的物质基础。... 动物类中药是我国传统中药的重要组成部分。古代中医药学者已经认识到动物类有毒中药的毒性成分同时也是其有效成分,并采取配伍、炮制、制剂等方法达到减毒增效的目的。现代研究发现,各种动物毒素是引起动物类有毒中药毒性的物质基础。动物毒素包括结构和功能丰富多样的蛋白质和多肽等活性物质,不同的动物毒素生物效应也不同。该文通过系统查阅土鳖虫、水蛭、全蝎、金钱白花蛇、斑蝥、蜈蚣、蕲蛇和蟾酥等8种动物类有毒中药的历史记载和现代毒性研究报道,从引起毒性反应的化学成分、分子机制以及临床表现和对策等角度进行综合评价,以期为科学认识动物类有毒中药、促进临床合理应用动物类有毒中药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 动物类 毒性物质 动物毒素 毒性防控
下载PDF
丹酚酸A与阿司匹林抗血栓作用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13
6
作者 王海港 孔令雷 +5 位作者 王睿 陈燕霞 杨时伦 赵晓悦 周启蒙 杜冠华 《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301-307,共7页
阿司匹林(aspirin, ASP)和丹酚酸A (salvianolic acid A, SAA)均为抗血小板、抑制血栓形成的化合物,为了探讨二者的作用特点,本研究考察了丹酚酸A和阿司匹林在大鼠体内外抗血小板聚集作用,同时在血栓性脑缺血模型大鼠中,考察丹酚酸A和... 阿司匹林(aspirin, ASP)和丹酚酸A (salvianolic acid A, SAA)均为抗血小板、抑制血栓形成的化合物,为了探讨二者的作用特点,本研究考察了丹酚酸A和阿司匹林在大鼠体内外抗血小板聚集作用,同时在血栓性脑缺血模型大鼠中,考察丹酚酸A和阿司匹林的抗血小板聚集及抗脑缺血作用,比较丹酚酸A和阿司匹林抗血栓作用的特点。动物福利和实验过程均遵循中国医学科学院动物伦理委员会的规定。体内外抗血小板聚集实验结果显示,丹酚酸A能够剂量依赖性地抑制二磷酸腺苷(adenosine diphosphate, ADP)、花生四烯酸(arachidonic acid, AA)和凝血酶(thrombin, THR)诱导的血小板聚集,阿司匹林在体内实验中对AA诱导的血小板聚集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丹酚酸A和阿司匹林对正常凝血系统的作用类似。在脑缺血大鼠模型中的血小板最大聚集率(maximum platelet aggregation rate, MAR)显示,相比于模型组[MAR_(ADP)=(41.67±4.55)%, MAR_(AA)=(53.22±2.83)%, MARTHR=(73.33±5.04)%],丹酚酸A显著抑制ADP和AA [MAR_(ADP)=(26.13±4.60)%, MAR_(AA)=(35.53±13.73)%]诱导的血小板聚集(P<0.01),而阿司匹林对AA [MAR_(AA)=(8.13±2.99)%]诱导的血小板聚集作用较强;脑缺血模型组大鼠的脑梗死体积为[(43.50±12.69)%]和脑含水量为[(82.25±0.89)%],丹酚酸A (10 mg·kg^(-1))[(10.77±7.80)%和(79.72±0.83)%]均有改善作用(P<0.01),而阿司匹林(100 mg·kg-1)未见明显作用。以上结果表明,与阿司匹林相比,丹酚酸A不仅对血小板聚集具有全面温和的抑制作用,而且对血栓引起的脑缺血具有显著的保护作用。因此,丹酚酸A对血栓性疾病的预防和治疗将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酚酸A 阿司匹林 抗血小板 抗血栓
原文传递
基于血管舒缩相关GPCR靶点的小续命汤网络药理学研究 被引量:13
7
作者 卢文丹 李莉 +4 位作者 申艳佳 周睿 杨冉 庞晓丛 杜冠华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3期4698-4708,共11页
该研究采用分子对接和网络药理学等生物信息学方法,构建中药经典复方小续命汤"成分-血管舒缩G蛋白偶联受体(GPCR)靶点"网络,研究复方小续命汤调控血管舒缩功能的有效成分及潜在靶点。通过"国家人口与健康科学数据共享平... 该研究采用分子对接和网络药理学等生物信息学方法,构建中药经典复方小续命汤"成分-血管舒缩G蛋白偶联受体(GPCR)靶点"网络,研究复方小续命汤调控血管舒缩功能的有效成分及潜在靶点。通过"国家人口与健康科学数据共享平台药学数据中心"提供的"中国天然产物化学成分库"、TCMSP数据库及文献检索收集复方小续命汤12味中草药所含的化学成分,经过类药性和代谢性质等的预测与筛选后,建立分子库。利用RCSB Protein Data Bank数据库和Discovery Studio 4.1内置建模工具获得与血管舒缩相关的5类GPCR:5-羟色胺1A及1B受体(5-HT1AR,5-HT1BR)、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AT1R)、β2肾上腺素能受体(β2-AR)、尾加压素Ⅱ受体(hUTR)和内皮素受体B(ETB)及相关活性位点。将分子库与靶点进行Libdock分子对接,取每个靶点评分最高的50个化合物进行统计。收集到的数据通过Cytoscape 3.4.0进行化学成分和靶点的网络建模和分析。结果表明,复方小续命汤大多数化学成分作用于不同的血管舒缩相关GPCR靶点,少数有效成分可同时作用于多个GPCR靶点,并形成协同效应达到舒张血管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药理学 小续命汤 G蛋白偶联受体 分子对接
原文传递
系统性红斑狼疮动物模型研究进展 被引量:13
8
作者 阎雨 方莲花 杜冠华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428-433,共6页
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是一种慢性多系统复发性自身免疫性疾病,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狼疮动物模型对于研究SLE的病因、发病机制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各种狼疮动物模型进行评述和比较,以期探讨各种模型... 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是一种慢性多系统复发性自身免疫性疾病,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狼疮动物模型对于研究SLE的病因、发病机制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各种狼疮动物模型进行评述和比较,以期探讨各种模型的优缺点,为研究者在寻找特定的致病机制、开发针对性的干预措施以及更具潜力的治疗药物过程中选择合适的模型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性红斑狼疮 小鼠 动物模型
下载PDF
丹酚酸A调节高脂血症大鼠血脂水平并保护游离脂肪酸导致的内皮细胞损伤 被引量:10
9
作者 杨秀颖 强桂芬 +2 位作者 宫丽丽 方莲花 杜冠华 《中国新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4期2869-2873,共5页
目的:考察丹参水溶性有效成分之一的丹酚酸A对高脂饲料诱导的高脂血症大鼠血脂水平的影响,及其对游离脂肪酸损伤的内皮细胞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高脂饲料喂饲Spargue-Dawley大鼠1个月后,按每日0.5和1.5 mg·kg-1剂量腹腔注射给予... 目的:考察丹参水溶性有效成分之一的丹酚酸A对高脂饲料诱导的高脂血症大鼠血脂水平的影响,及其对游离脂肪酸损伤的内皮细胞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高脂饲料喂饲Spargue-Dawley大鼠1个月后,按每日0.5和1.5 mg·kg-1剂量腹腔注射给予丹酚酸A,观察丹酚酸A对血脂水平的影响。并采用游离脂肪酸损伤的细胞模型,观察丹酚酸A对内皮细胞的保护作用。结果:连续给药2周后,丹酚酸A可显著降低实验性高脂血症大鼠血中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水平,并对游离脂肪酸导致的内皮细胞损伤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结论:丹酚酸A可能在血脂调控及防治高血脂导致的内皮细胞损伤中发挥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酚酸A 大鼠 高脂血症 游离脂肪酸 内皮细胞
原文传递
肿瘤免疫和代谢药物靶点研究进展 被引量:9
10
作者 刘金宜 任利文 +5 位作者 李莎 唐琴 李婉 郑湘锦 王金华 杜冠华 《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1718-1727,共10页
肿瘤的发生发展与肿瘤微环境密切相关。其中,肿瘤免疫微环境和肿瘤代谢微环境对肿瘤的发生发展和侵袭转移起着重要作用。肿瘤免疫治疗是通过激活人体本身的免疫系统或使免疫正常化从而起到杀伤或抑制肿瘤生长的作用。肿瘤免疫疗法已在... 肿瘤的发生发展与肿瘤微环境密切相关。其中,肿瘤免疫微环境和肿瘤代谢微环境对肿瘤的发生发展和侵袭转移起着重要作用。肿瘤免疫治疗是通过激活人体本身的免疫系统或使免疫正常化从而起到杀伤或抑制肿瘤生长的作用。肿瘤免疫疗法已在多种实体瘤中表现出良好的治疗效果。近年来,针对肿瘤的免疫治疗取得了一些显著的进展。Warburg效应表明肿瘤细胞主要通过有氧糖酵解获取能量,肿瘤中能量代谢发生异常,肿瘤微环境会诱发肿瘤细胞代谢发生重编程。因此,靶向肿瘤代谢对肿瘤治疗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对近年来肿瘤免疫和肿瘤代谢的主要药物靶点及其相关药物研发进展进行了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微环境 肿瘤免疫 肿瘤代谢 药物靶点
原文传递
粉末X射线衍射技术定量分析左炔诺孕酮晶型 被引量:7
11
作者 邢逞 曹俊姿 +4 位作者 张丽 龚宁波 杨世颖 杜冠华 吕扬 《医药导报》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93-197,共5页
目的针对紧急避孕药左炔诺孕酮的临床药用晶型物质——晶γ型,采用粉末X射线衍射法建立其原料药中晶γ型定量分析方法。方法采用单晶X射线衍射法和粉末X射线衍射法确定了制备的左炔诺孕酮晶γ型为100%晶型纯品,为单峰法定量分析提供标... 目的针对紧急避孕药左炔诺孕酮的临床药用晶型物质——晶γ型,采用粉末X射线衍射法建立其原料药中晶γ型定量分析方法。方法采用单晶X射线衍射法和粉末X射线衍射法确定了制备的左炔诺孕酮晶γ型为100%晶型纯品,为单峰法定量分析提供标准样品。称取不同质量左炔诺孕酮晶γ型的标准样品进行粉末X射线衍射实验,选择晶γ型的特征衍射峰d=6.4、d=6.1和d=5.6的峰强度值为定量参数,建立峰强度值与晶型质量间的线性关系,用于定量分析左炔诺孕酮原料药中晶γ型的含量。结果左炔诺孕酮晶γ型中3个(d=6.4、d=6.1和d=5.6)特征衍射峰的峰强度值与晶γ型的质量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在晶γ型质量为5~50 mg内,回归线性方程分别为Y=459.59X+5 536.5,R2=0.993 0、Y=430.03 X+6 867.6,R2=0.990 5和Y=615.95 X+6 209.5,R2=0.990 8。结论该方法操作简单便捷,定量分析准确可靠,可作为左炔诺孕酮原料药的晶型质量控制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炔诺孕酮 晶型 粉末X射线衍射法 定量分析
下载PDF
Rho激酶抑制剂DL0805-0对大鼠离体胸主动脉的舒张作用及机制研究 被引量:7
12
作者 阎雨 王夙博 +4 位作者 袁天翊 焦晓臻 谢平 方莲花 杜冠华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473-477,共5页
目的探讨Rho激酶抑制剂DL0805-0对离体大鼠胸主动脉的舒张作用及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大鼠胸主动脉环张力测定法,观察DL0805-0对内皮完整或剔除的大鼠胸主动脉环的影响。应用法舒地尔、左旋硝基精氨酸甲醋(LNAME)、亚甲蓝、吲哚美辛、四乙... 目的探讨Rho激酶抑制剂DL0805-0对离体大鼠胸主动脉的舒张作用及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大鼠胸主动脉环张力测定法,观察DL0805-0对内皮完整或剔除的大鼠胸主动脉环的影响。应用法舒地尔、左旋硝基精氨酸甲醋(LNAME)、亚甲蓝、吲哚美辛、四乙胺(TEA)、格列本脲和4-氨基吡啶(4-AP)等工具药,研究DL0805-0舒张血管的作用机制。结果 DL0805-0能剂量依赖性的舒张KCl(60 mmol·L-1)和NE(0.1μmol·L-1)预收缩的大鼠胸主动脉环。LNAME可明显抑制DL0805-0对NE收缩血管的舒张作用,而亚甲蓝和吲哚美辛无明显影响。TEA可明显抑制DL0805-0对NE收缩血管的舒张作用,而格列本脲和4-AP无明显影响。DL0805-0能够明显抑制NE在无钙K-H液中引起的血管收缩和复钙诱导的外钙依赖性血管收缩。结论 DL0805-0具有明显的舒张血管作用,其作用可能依赖于血管内皮功能,另外开放血管平滑肌细胞上钙激活的钾离子通道以及阻滞钙离子通道可能也是作用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HO 激酶 DL0805-0 大鼠胸主动脉环 内皮 钾通道 钙通道 DL0805-0
下载PDF
复方小续命汤防治阿尔茨海默病的物质基础探究 被引量:8
13
作者 申艳佳 庞晓丛 +3 位作者 张宝月 杨冉 李莉 杜冠华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716-717,共2页
目的研究复方小续命汤(XXMD)防治阿尔茨海默病(AD)的物质基础,并在此基础上寻找多靶点防治AD的潜在活性化合物,确证XXMD防治AD的潜在靶点。方法通过中国天然产物化学成分库、TCM-Database@Taiwan及相关文献检索收集复方小续命汤12味中... 目的研究复方小续命汤(XXMD)防治阿尔茨海默病(AD)的物质基础,并在此基础上寻找多靶点防治AD的潜在活性化合物,确证XXMD防治AD的潜在靶点。方法通过中国天然产物化学成分库、TCM-Database@Taiwan及相关文献检索收集复方小续命汤12味中草药所含的化学成分,经过ADMET性质进行过滤,建立分子库。利用多靶点抗AD药物预测平台(AlzhCPI,http://rcidm.org/AlzhCPI/index.html)预测化合物作用靶点。预测结果通过Cytoscape 3.2.1构建化合物-靶点相互作用网络。通过DAVID数据库进行GO及KEGG生物通路富集,以及STRING数据库建立靶点之间相互作用关系。结果通过对中国天然产物化学成分库、TCM-Database@Taiwan数据库及文献检索,共收集到化合物成分1481个,经ADMET性质过滤,构建了包含908个化合物的分子库。对该分子库进行了作用靶点预测,结果显示XXMD中的抗AD有效成分主要存在于人参和川芎中,这些化合物主要作用于炎症相关通路及胆碱能系统,COX-2及AChE是主要作用的靶点。从靶点—靶点作用网络可以看出AChE,APP,MAPK,GSK3β及5HT1A在AD治疗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结论小续命汤中的化合物通过作用于多个靶点及多个代谢通路发挥协同抗AD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茨海默病 小续命汤 网络药理学
下载PDF
丹参饮颗粒抑制NLRP3炎症小体抗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 被引量:7
14
作者 燕柳艳 王丹姝 +5 位作者 魏广义 阴苏月 孔令雷 方莲花 王守宝 杜冠华 《中药药理与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6-21,共6页
目的:观察丹参饮颗粒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及其通过氧化应激和NLRP3炎症小体活化途径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冠状动脉左前降支结扎制备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丹参饮颗粒1 g/kg组、3 g/kg组和9 g/kg组,缺血1 ... 目的:观察丹参饮颗粒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及其通过氧化应激和NLRP3炎症小体活化途径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冠状动脉左前降支结扎制备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丹参饮颗粒1 g/kg组、3 g/kg组和9 g/kg组,缺血1 h后进行再灌注,另设假手术对照组。于再灌注前0.5 h和再灌注20 h时分别灌胃给予丹参饮颗粒溶液或纯水。再灌注24 h后检测大鼠心功能,测定心肌梗死范围、血清心肌酶谱、心肌炎症因子、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丙二醛(MDA)含量和总抗氧化能力(T-AOC),心肌冰冻切片染色观察活性氧(ROS)含量,免疫印迹分析NLRP3炎症小体活化水平。结果:与假手术对照组比较,模型对照组LVESD明显升高,而EF和FS亦急剧降低,梗死区面积明显增加,血清中AST、LDH、CK-MB、MDA含量明显升高(P<0.05或P<0.01),SOD活性和T-AOC活力显著降低,心肌组织TNF-α、IL-1β和IL-6含量显著升高,ROS水平明显升高,NLRP3、凋亡相关斑点样蛋白(ASC)、成熟型半胱天冬酶-1(cleaved Caspase-1)和白介素-1β(cleaved IL-1β)蛋白表达显著上调(P<0.05或P<0.01)。与模型对照组比较,丹参饮颗粒3 g/kg、9 g/kg组大鼠心功能明显提高,心肌梗死范围减小,血清心肌酶水平、心肌组织炎症因子和ROS水平显著降低,MDA含量降低,而SOD和T-AOC活力升高(P<0.05或P<0.01),还明显下调NLRP3、ASC、cleaved Caspase-1和cleaved IL-1β蛋白水平。结论:丹参饮颗粒具有显著的抗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作用,可能与其抑制氧化应激、抑制NLRP3炎症小体活化和缓解炎症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参饮颗粒 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 NLRP3炎症小体 氧化应激
原文传递
偏向β-抑制蛋白的GPCR信号传导机制及药物研究进展 被引量:6
15
作者 殷琳 陈熙 +1 位作者 杨秀颖 杜冠华 《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66-72,共7页
G蛋白偶联受体(G protein-coupled receptors, GPCR)是一类存在于细胞膜表面的受体超家族。随着对GPCR脱敏调节器β-抑制蛋白(β-arrestin)研究的深入,发现GPCRs激活后不仅能通过G蛋白依赖途径进行信号的传导,也能通过非G蛋白依赖途径,... G蛋白偶联受体(G protein-coupled receptors, GPCR)是一类存在于细胞膜表面的受体超家族。随着对GPCR脱敏调节器β-抑制蛋白(β-arrestin)研究的深入,发现GPCRs激活后不仅能通过G蛋白依赖途径进行信号的传导,也能通过非G蛋白依赖途径,即β-抑制蛋白通路来调节受体内吞和脱敏,甚至启动一波新的信号传导,由此提出"偏向性传导"的概念,即配体激活受体后能够选择性激活相应的信号通路,使信号沿着特定"偏好"的下游通路继续向下传导,并将与受体结合后能引起偏向性激活的配体称为"偏向性配体"。一般认为,偏向性的产生是因为配体与受体结合方式存在差别,包括受体构象的差异、下游信号蛋白结合位点的差异以及信号蛋白自身构象的差异等。本文就偏向β-抑制蛋白的GPCR信号传导机制以及偏向β-抑制蛋白通路的配体类药物研究进展做一简要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蛋白偶联受体 β-抑制蛋白 偏向性机制 偏向性计算方法 偏向性配体药物
原文传递
天然产物防治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6
作者 徐春阳 李文兰 +2 位作者 杨秀颖 强桂芬 杜冠华 《中药药理与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199-203,共5页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是糖尿病最常见的慢性微血管并发症之一,严重影响病人的生活质量甚至危及生命。目前临床上针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药物缺乏,且存在疗效不确切,副作用多等问题。因此新型治疗药物需求迫切。众多研究表明,多种天然产...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是糖尿病最常见的慢性微血管并发症之一,严重影响病人的生活质量甚至危及生命。目前临床上针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药物缺乏,且存在疗效不确切,副作用多等问题。因此新型治疗药物需求迫切。众多研究表明,多种天然产物药物具有防治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作用。天然产物具有多靶点、安全性高等优势,具有较好的开发前景。本文就具有防治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作用的天然产物进行归纳与总结,为新药开发提供线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产物 糖尿病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原文传递
特异性抗肝癌单味中草药提取物的高通量筛选 被引量:4
17
作者 杨秀颖 张莉 +3 位作者 杨海光 李莉 方莲花 杜冠华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243-247,共5页
目的利用高通量筛选分析技术评价单味中草药提取物对肝癌细胞及成纤维细胞的作用,以期获得具有特异性抗肝癌作用的中草药提取物。方法将242种常用单味中草药分别应用石油醚、乙醇或水进行提取,共获得554个中草药提取物。采用MTT来评价... 目的利用高通量筛选分析技术评价单味中草药提取物对肝癌细胞及成纤维细胞的作用,以期获得具有特异性抗肝癌作用的中草药提取物。方法将242种常用单味中草药分别应用石油醚、乙醇或水进行提取,共获得554个中草药提取物。采用MTT来评价提取物对人肝癌细胞Bel7402和小鼠成纤维细胞NIH3T3存活的作用。结果提取物对人肝癌细胞Bel7402及成纤维细胞NIH3T3生长抑制作用>50%的样品分别占总样品数的7.4%和14.8%,对2种细胞抑制率同时>50%的样品占总数的4.4%,对Bel7402抑制率为对NIH3T3抑制率2倍以上且对Bel7402抑制率>50%的样品占总样品数的1.6%。复筛结果显示,防己乙醇提取物(DF173)对肝癌细胞的细胞毒作用特异性较好,具有良好的量效关系。DF173对Bel7402细胞毒作用IC50为8.27 mg·L-1,对NIH3T3的细胞毒作用IC50为19.48 mg·L-1。结论肿瘤细胞联合正常成纤维细胞筛选评价中草药提取物特异性抗肿瘤作用,有利于发现高效、低毒抗肿瘤中草药提取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通量筛选分析 中草药提取物 抗肝癌药(中药) Bel7402细胞 NIH3T3细胞 防己
下载PDF
荧光素二乙酸酯荧光微孔板法在细胞活力测定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8
作者 陈熙 杨秀颖 +1 位作者 方莲花 杜冠华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710-714,共5页
目的评估荧光素二乙酸酯(FDA)微孔板检测法在细胞活力测定中的应用。方法培养板接种细胞,加入FDA孵育一定时间,多功能微板分析仪测定荧光值。评价FDA孵育时间、浓度及其他影响因素对检测精确度的影响,并与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方法在... 目的评估荧光素二乙酸酯(FDA)微孔板检测法在细胞活力测定中的应用。方法培养板接种细胞,加入FDA孵育一定时间,多功能微板分析仪测定荧光值。评价FDA孵育时间、浓度及其他影响因素对检测精确度的影响,并与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方法在H2O2损伤及细胞数量的检测方面进行比较。结果随着孵育时间的延长,荧光值与细胞数的相关系数随之增加,27-30 min时可达到0.99。FDA终浓度在10-30μg/ml时,荧光值与细胞数的相关系数较高。在H2O2损伤模型检测中,与四甲基偶氮唑盐相比,FDA在H2O2高浓度时相关性更强。结论 FDA法检测细胞活力稳定可靠,适用于多种条件下的细胞活力检测及药理学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荧光素二乙酸酯 荧光 微孔板检测 细胞活力 四甲基偶氮唑盐 细胞毒
下载PDF
尾加压素Ⅱ与2型糖尿病能量代谢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9
作者 陈熙 杨秀颖 杜冠华 《中国药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2期1885-1889,共5页
尾加压素Ⅱ(urotensinⅡ,UⅡ)及其受体(urotensinⅡreceptor,UTR)在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T2D)病理进程中具有重要作用。UTR作为G蛋白偶联受体(G protein-coupled receptor,GPCR),可以介导UII的信号调节。UⅡ及其受体的基因多态性... 尾加压素Ⅱ(urotensinⅡ,UⅡ)及其受体(urotensinⅡreceptor,UTR)在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T2D)病理进程中具有重要作用。UTR作为G蛋白偶联受体(G protein-coupled receptor,GPCR),可以介导UII的信号调节。UⅡ及其受体的基因多态性与糖尿病易感性密切相关。研究发现,UⅡ系统参与调控糖脂质代谢、体重、炎症反应等,并影响糖尿病发展过程。UⅡ通过影响信号通路、促进氧化应激等多个方面引起胰岛素抵抗。UⅡ系统是糖尿病治疗的潜在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尾加压素Ⅱ 2型糖尿病 糖代谢 脂质代谢 药物靶点
原文传递
靶向G蛋白偶联受体高通量药物筛选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1
20
作者 杨秀颖 张莉 杜冠华 《中国新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2期2636-2641,共6页
G蛋白偶联受体(GPCR)是临床广泛应用药物的主要靶点之一。靶向GPCR的高通量药物筛选新技术不断涌现,为发现高效、高选择性、低毒的药物提供可能,并使选择合理的GPCR药物筛选策略显得尤为重要。本文综述了靶向GPCR药物高通量筛选相关技... G蛋白偶联受体(GPCR)是临床广泛应用药物的主要靶点之一。靶向GPCR的高通量药物筛选新技术不断涌现,为发现高效、高选择性、低毒的药物提供可能,并使选择合理的GPCR药物筛选策略显得尤为重要。本文综述了靶向GPCR药物高通量筛选相关技术及策略的研究进展,主要包括基于GPCR受体配体结合、第二信使、β-arrestin、调控元件报告基因、内化、聚合体及变构调节剂等方面的高通量药物筛选技术,以及相关技术的代表性商品化产品以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蛋白偶联受体 高通量药物筛选 药物发现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