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烟草幼苗两种钙调素结合蛋白激酶的活性调节及基因表达 被引量:3
1
作者 华玮 李荣俊 +1 位作者 梁述平 吕应堂 《植物生理与分子生物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305-310,共6页
在体外条件下,烟草两种钙调素结合蛋白激酶(NtCBK1与NtCBK2)自磷酸化活性的最适pH分别是7.5和8;Mg2+离子浓度对两种激酶自磷酸化活性影响比Na+离子大。Northern杂交结果显示:两基因在花和叶中都有大量表达,但在根和茎中NtCBK1的表达量... 在体外条件下,烟草两种钙调素结合蛋白激酶(NtCBK1与NtCBK2)自磷酸化活性的最适pH分别是7.5和8;Mg2+离子浓度对两种激酶自磷酸化活性影响比Na+离子大。Northern杂交结果显示:两基因在花和叶中都有大量表达,但在根和茎中NtCBK1的表达量明显多于NtCBK2;高盐处理会引起NtCBK1基因表达量升高,而高温、低温和干旱处理对该基因表达没有影响,说明NtCBK1参与植物体内盐诱导的信号转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钙调素结合蛋白激酶 自磷酸化 基因表达 NORTHERN杂交
下载PDF
不同产地的紫苏籽油活性成分检测与主成分分析 被引量:18
2
作者 许春芳 董喆 +3 位作者 郑明明 从仁怀 肖俊勇 黄凤洪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275-282,共8页
为评价油品质与营养功能,有效开发不同产地的紫苏籽油,收集19个产地的紫苏籽,分析了油的理化性质,脂肪酸、维生素E、植物甾醇等活性成分的组成及含量。结果发现:紫苏籽油主要含有棕榈酸、硬脂酸、油酸、亚油酸、亚麻酸五种脂肪酸,亚麻... 为评价油品质与营养功能,有效开发不同产地的紫苏籽油,收集19个产地的紫苏籽,分析了油的理化性质,脂肪酸、维生素E、植物甾醇等活性成分的组成及含量。结果发现:紫苏籽油主要含有棕榈酸、硬脂酸、油酸、亚油酸、亚麻酸五种脂肪酸,亚麻酸含量58.8%~70.9%,不饱和脂肪酸含量91.1%~93.8%;紫苏籽油含有Δ-5燕麦甾醇、菜籽甾醇、β-谷甾醇及环阿廷醇,总甾醇含量67.0mg/100g~94.4mg/100g;紫苏籽油含有α-生育酚、β-生育酚、γ-生育酚,γ-生育酚占总生育酚含量95%左右,总生育酚含量为63.4mg/100g~99.4mg/100g。通过主成分分析及主成分中各性状载荷分析发现,α-亚麻酸、γ-生育酚、菜籽甾醇是紫苏籽油的特征活性成分,对不同产地的紫苏籽油差异影响较大。对紫苏籽油的12个脂溶性活性成分进行分层聚类热图分析,可将19个产地的紫苏籽油分成6大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苏籽油 Α-亚麻酸 植物甾醇 生育酚 主成分分析
下载PDF
基于衍生化技术的游离脂肪酸的色谱-质谱分析方法研究进展 被引量:8
3
作者 刘明 魏芳 +3 位作者 谢亚 董绪燕 陈洪 黄凤洪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1269-1278,共10页
游离脂肪酸在生物体内含量极低,由于结构中缺少易电离的官能团,导致质谱分析时检测灵敏度不高。利用化学衍生化技术对其进行结构修饰是改善色谱行为和提高质谱响应的有效手段。近年来,化学衍生化结合色谱和质谱技术在游离脂肪酸检测中... 游离脂肪酸在生物体内含量极低,由于结构中缺少易电离的官能团,导致质谱分析时检测灵敏度不高。利用化学衍生化技术对其进行结构修饰是改善色谱行为和提高质谱响应的有效手段。近年来,化学衍生化结合色谱和质谱技术在游离脂肪酸检测中得到广泛应用。该文综述了国内外基于衍生化技术的游离脂肪酸分析方法及其应用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游离脂肪酸 化学衍生化 色谱 质谱 研究进展
下载PDF
直接进样串联质谱法分析冷榨菜籽油中甘油三酯 被引量:7
4
作者 谢亚 魏芳 +2 位作者 吕昕 董绪燕 陈洪 《中国食品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292-300,共9页
采用直接进样多重中性丢失扫描串联质谱法(Shotgun-NL-ESI-MS/MS),定性、定量分析两种油菜籽微波预处理前、后得到的冷榨菜籽油中20种甘油三酯(TAG)分子,含量较高的依次是LOO(149.8~159.7 mg/g)、Ln OO(135.3~147.4 mg/g)、OOO(134.9~14... 采用直接进样多重中性丢失扫描串联质谱法(Shotgun-NL-ESI-MS/MS),定性、定量分析两种油菜籽微波预处理前、后得到的冷榨菜籽油中20种甘油三酯(TAG)分子,含量较高的依次是LOO(149.8~159.7 mg/g)、Ln OO(135.3~147.4 mg/g)、OOO(134.9~146.6 mg/g)、LLO(118.7~133.2 mg/g)、LLL(59.2~69.5 mg/g)、LLS(56.7~62.6 mg/g)、LOP(35.7~41.2 mg/g)、OOP(36.1~40.0 mg/g)、Ln Ln O(31.5~35.1 mg/g)和LLLn(29.2~35.7 mg/g),占总甘油三酯含量的88%以上。经微波预处理得到的冷榨菜籽油中TAGs分子的种类不变,含量略有降低,无显著性差异(P>0.05)。该结果表明微波预处理对TAGs的影响较小,为油菜籽微波预处理前、后甘油三脂含量变化提供了理论依据。本试验采用所有样本的混合物作为质量控制(Quality control,QC)样本,每隔16个待测样本插入1个QC样本,以监测方法的稳定性。QC监测结果表明:该方法适用于大批量油样的甘油三酯分析,有望用于冷榨油的质量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榨菜籽油 甘油三酯 直接进样质谱 微波预处理 质量监控
原文传递
油菜脂肪酸延长酶基因fae1片段的克隆与SNP分析 被引量:12
5
作者 肖玲 卢长明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891-896,共6页
脂肪酸延长酶基因fae1是调控油菜芥酸合成的关键基因。本研究利用GenBank中的fae1基因序列AF490462为模板设计引物,通过多聚酶链式反应(PCR)从白菜、甘蓝和甘蓝型油菜(包括2个人工合成种)的12个不同品种中扩增出长1007bp的fae1基因片段... 脂肪酸延长酶基因fae1是调控油菜芥酸合成的关键基因。本研究利用GenBank中的fae1基因序列AF490462为模板设计引物,通过多聚酶链式反应(PCR)从白菜、甘蓝和甘蓝型油菜(包括2个人工合成种)的12个不同品种中扩增出长1007bp的fae1基因片段。PCR产物经与克隆载体pGEM-Tvector连接和序列测定,获得12个品种的fae1基因片段的DNA序列。对来自12个不同品种的fae1基因序列进行比较分析表明:fae1基因具有高度序列保守性,扩增长度均为1007bp,核苷酸序列相似度达98%以上,氨基酸序列的保守性更高。在1007bp的区间内共发现23个SNP(singlenucleotidepolymorphism)位点,其中有11个单核苷酸变异导致了编码氨基酸的改变。人工甘蓝型油菜和天然甘蓝型油菜的fae1基因片段未发现明显差异。发现了高芥酸品种与低芥酸品种的fae1基因、以及A基因组与C基因组的fae1基因特有SNP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菜 脂肪酸延长酶基因 fae1片段 基因克隆 SNP 芥酸
下载PDF
以油菜脂肪酸延长酶基因fae1为靶标RNAi载体的构建 被引量:11
6
作者 肖玲 卢长明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6-11,共6页
通过基因工程手段抑制脂肪酸延长酶基因fae1的表达,以阻止芥酸合成,培育不受高芥酸窜粉影响的低芥酸品种。利用GenBank中的fae1基因序列AF490462为模板设计引物和多聚酶链式反应(PCR)从白菜、甘蓝和甘蓝型油菜的12个不同品种中扩增出长1... 通过基因工程手段抑制脂肪酸延长酶基因fae1的表达,以阻止芥酸合成,培育不受高芥酸窜粉影响的低芥酸品种。利用GenBank中的fae1基因序列AF490462为模板设计引物和多聚酶链式反应(PCR)从白菜、甘蓝和甘蓝型油菜的12个不同品种中扩增出长1007bp的fae1基因片段,通过对fae1基因片段DNA序列的测定和序列比较,找到长度为428bp高度保守区作为RNA干涉(RNAi)的靶标区。根据RNA干涉(RNAi)双向表达载体设计原则,将428bpfae1基因片段以正反两个方向插入双向表达载体pMCG161中,两个片段用一个wax基因的内含子连接,植物筛选标记基因采用bar基因,从而构建以油菜fae1基因为靶标的RNAi载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基因 油菜 酶基因 BAR基因 低芥酸 白菜 脂肪酸 RNA干涉 表达载体 片段
下载PDF
脂质组学在脂质膳食营养与健康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5
7
作者 徐淑玲 魏芳 +1 位作者 董绪燕 陈洪 《中国食物与营养》 2017年第11期5-10,共6页
综述了脂质组学研究中的脂质分析方法、常用的脂质数据库、数据处理方法及脂质组学在膳食营养与健康研究中的应用进展。
关键词 脂质组学 质谱 膳食营养 应用进展
下载PDF
青枯菌接种的2个花生抗感品种中几种酶活性的变化 被引量:4
8
作者 王辉 严海燕 +3 位作者 黄家权 叶小文 文奇根 廖伯寿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8期79-83,共5页
为给花生的抗病育种提供理论基础,用不同浓度的青枯菌接种2个抗感花生品种,分5个时期收获样品,用分光光度计法测量酶活性。感病品种的4种酶活性前期升高,而后期下降。而抗病品种的酶活性前期升高缓慢,后期升高速度越来越快。前期抗病品... 为给花生的抗病育种提供理论基础,用不同浓度的青枯菌接种2个抗感花生品种,分5个时期收获样品,用分光光度计法测量酶活性。感病品种的4种酶活性前期升高,而后期下降。而抗病品种的酶活性前期升高缓慢,后期升高速度越来越快。前期抗病品种酶活性不是都高于感病品种,后期抗病品种的酶活性则都高于感病品种。对照组2个品种花生的酶活性始终变化不大,它们之间酶活性也没有明显差异。PAL、CAT、PPO和POD作为植物的保护性酶类均参与了病程反应,其表达模式的差异可能与花生的青枯病抗性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生 抗感品种 酶活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