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2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脆弱农业生态系统服务评价——以安塞县为例 被引量:115
1
作者 高旺盛 董孝斌 《自然资源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82-188,共7页
论文以典型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安塞县为例,运用市场价值法、替代工程法、影子价格法、机会成本法等方法对其境内7种不同类型农业生态系统的保持土壤(Es)、涵养水分(Ew)、固定CO2和释放O2(Ea)、维持营养物质循环(En)、净化环境(Ee)等服... 论文以典型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安塞县为例,运用市场价值法、替代工程法、影子价格法、机会成本法等方法对其境内7种不同类型农业生态系统的保持土壤(Es)、涵养水分(Ew)、固定CO2和释放O2(Ea)、维持营养物质循环(En)、净化环境(Ee)等服务功能进行了价值核算,初步估算出安塞县生态系统各服务功能的价值总量为3169870.46×104元,是其农林产品服务价值(Vp)的170倍。这一方面表明脆弱生态系统依然担当了重要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为其经济生产力提供了巨大的生态服务。各种服务价值的大小依次为En(占89.85%)、Ew(占4.39%)、Ea(占4.18%)、Vp(占0.58%)、Es(占0.81%)、Ee(占0.18%)。另一方面也充分反映出在该地区“生态生产力”与“经济生产力”严重失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高原 丘陵沟壑区 农业生态系统 生态服务 服务价值
下载PDF
长期有机无机肥配施对褐土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及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124
2
作者 贾伟 周怀平 +3 位作者 解文艳 关春林 郜春花 石彦琴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700-705,共6页
通过对山西省寿阳长期定位试验田0—20 cm和20—40 cm的土壤测定和分析,探讨了长期有机无机肥配施下褐土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和酶活性的变化以及相关性。结果表明,褐土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变化基本一致。褐土微生物生物量碳、氮从0—20 cm... 通过对山西省寿阳长期定位试验田0—20 cm和20—40 cm的土壤测定和分析,探讨了长期有机无机肥配施下褐土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和酶活性的变化以及相关性。结果表明,褐土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变化基本一致。褐土微生物生物量碳、氮从0—20 cm到20—40 cm土层均呈减少趋势;长期单施高量有机肥、有机无机肥合理配施都能提高褐土微生物生物量碳、氮;不同用量的长期单施化肥处理不能使微生物生物量碳、氮显著增加。脲酶和碱性磷酸酶活性从0—20 cm到20—40 cm土层呈减少趋势;长期单施高量有机肥和有机无机肥合理配施可使褐土脲酶及碱性磷酸酶活性增加。脲酶活性随单施化肥量的增加有增加趋势,而碱性磷酸酶活性则呈减小趋势。土壤微生物量碳、氮、土壤酶活性及土壤养分之间的显著相关性表明,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和土壤酶活性可以判断褐土土壤有机质和N素状况,可作为评价褐土肥力水平和土壤培肥效果的生物学指标,同时也为提高褐土肥力水平和土壤培肥效果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期施肥 褐土 微生物生物量 土壤酶活性 有机无机肥配施
下载PDF
论保护性耕作技术的基本原理与发展趋势 被引量:117
3
作者 高旺盛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2702-2708,共7页
本文综合分析国内外保护性耕作技术发展趋势和特点,提出保护性耕作技术概念是泛指为了减少农田土壤侵蚀,保护农田生态环境而采取的综合性技术体系,其核心技术是土壤少耕免耕技术、农田地表微地形改造技术及地表覆盖技术,其技术原理是达... 本文综合分析国内外保护性耕作技术发展趋势和特点,提出保护性耕作技术概念是泛指为了减少农田土壤侵蚀,保护农田生态环境而采取的综合性技术体系,其核心技术是土壤少耕免耕技术、农田地表微地形改造技术及地表覆盖技术,其技术原理是达到农田"少动土"、"少裸露""少污染"以及"适度湿润"和"适度粗糙"的耕层土壤状态,保持可持续的土地生产力。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基于中国国情的保护性耕作技术研究方向以及不同区域需要解决的关键技术,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保护性耕作技术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保护性耕作 概念 原理 研究方向
下载PDF
论发展循环农业的基本原理与技术体系 被引量:98
4
作者 高旺盛 陈源泉 梁龙 《农业现代化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731-734,共4页
本文从循环经济的理念出发,重点阐述了循环农业的概念与基本原理,提出了发展循环农业的"4R"原则,在此基础上,重点讨论了循环农业的技术体系构建,并提出了我国发展循环农业的关键对策。
关键词 循环农业 基本原理 技术体系
下载PDF
黄土高原典型流域农业生态系统生产力的能值分析——以安塞县纸坊沟流域为例 被引量:68
5
作者 董孝斌 高旺盛 严茂超 《地理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223-229,共7页
以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典型小流域纸坊沟为案例,应用能值方法研究其植物初级生产力、动物次级生产力、农户经济生产力及生态系统服务生产力能值的特征及相互间的关系。结果表明:纸坊沟流域经过20年的治理,初级生产力水平有了明显提高,林... 以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典型小流域纸坊沟为案例,应用能值方法研究其植物初级生产力、动物次级生产力、农户经济生产力及生态系统服务生产力能值的特征及相互间的关系。结果表明:纸坊沟流域经过20年的治理,初级生产力水平有了明显提高,林草植被得到了一定恢复,巨大的生态系统服务为农业系统生产力的形成创造了基础。但整个流域依然处于低能值投入度、低耦合度、低能效的状态。主要表现为农林牧子系统之间耦合效应仍不明显;动物次级生产能值水平较低,初级生产的产品能值不能高效转化为动物次级生产能值;农户产业结构的不合理性,导致农业系统产品能值的潜在经济价值向农户现实经济收入的转化能力低下,因此,调整农户种植结构及产业配置是促进系统生产力高效转化的内在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高原 流域农业生态系统 生产力 沟壑区
下载PDF
长期秸秆还田秋施肥对褐土微生物碳、氮量和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70
6
作者 贾伟 周怀平 +3 位作者 解文艳 关春林 郜春花 石彦琴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38-142,共5页
通过对山西寿阳长期定位试验田0-20和20-40 cm的褐土土壤测定和分析,探讨了长期秸秆还田秋施肥下褐土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和酶活性的变化以及相关性。结果表明,褐土微生物碳、氮量和脲酶、碱性磷酸酶活性从0-20 cm土层到20-40 cm土层均... 通过对山西寿阳长期定位试验田0-20和20-40 cm的褐土土壤测定和分析,探讨了长期秸秆还田秋施肥下褐土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和酶活性的变化以及相关性。结果表明,褐土微生物碳、氮量和脲酶、碱性磷酸酶活性从0-20 cm土层到20-40 cm土层均呈减少趋势。长期秸秆还田秋施肥和长期秸秆还田春施肥都使微生物碳、氮量增加;长期秸秆还田秋施肥提高了褐土土壤脲酶活性;长期秸秆还田秋施肥和长期秸秆还田春施肥都可以明显提高碱性磷酸酶活性。微生物碳、氮量和脲酶、碱性磷酸酶活性之间有显著的相关性,这种相关性表明它们可作为综合指标来反映褐土土壤微生物生态环境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期施肥 秸秆还田秋施肥 褐土 微生物生物量 土壤酶活性
下载PDF
生态足迹分析方法研究进展 被引量:52
7
作者 陈冬冬 高旺盛 陈源泉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1983-1988,共6页
作为可持续发展的指标,生态足迹模型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应用.同时,对生态足迹理论和方法的研究也不断深化,出现了将生态足迹分析与物流能流分析、产品生命周期分析、投入产出分析相结合的适用于宏观和微观尺度的各种方法,尤其是最近出... 作为可持续发展的指标,生态足迹模型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应用.同时,对生态足迹理论和方法的研究也不断深化,出现了将生态足迹分析与物流能流分析、产品生命周期分析、投入产出分析相结合的适用于宏观和微观尺度的各种方法,尤其是最近出现了分配足迹到最终需求类型的“标准化”方法.本文介绍了生态足迹不同方法的产生情况,指出生态足迹分析方法分为过程分析和投入产出分析两套体系,并具体介绍了各种分析方法的特点、适用范围、研究进展和应用情况,建立了较为明晰的生态足迹发展的方法框架.针对当前国内外生态足迹方法的应用现状和趋势,提出重点把握3个方向:统一综合法在国家和区域尺度的研究;探索投入产出法、成分法等方法在国内的应用;加强时间序列研究和多情景预测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足迹 综合法 成分法 投入产出法 展望
下载PDF
基于生态经济学理论与方法的生态补偿量化研究 被引量:54
8
作者 陈源泉 高旺盛 《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165-170,共6页
以生态系统服务和生态足迹的理论和方法为基础,从国家宏观层面建立生态补偿的判定标准、量化模型和计算方法.在此基础上以中国各省份为例,研究中国区域之间的生态补偿量化问题.结果表明:1)生态赤字大小的顺序为东部>中部>西部,而... 以生态系统服务和生态足迹的理论和方法为基础,从国家宏观层面建立生态补偿的判定标准、量化模型和计算方法.在此基础上以中国各省份为例,研究中国区域之间的生态补偿量化问题.结果表明:1)生态赤字大小的顺序为东部>中部>西部,而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贡献顺序恰好相反.2)东部地区该支付的生态补偿总量为439.50×108yuan/a,各省平均为73.25×108yuan/a;中部总量为482.98×108yuan/a,各省平均为40.25×108yuan/a,西部总量158.56×108yuan/a,各省平均为12.20×108yuan/a.建议国家建立生态补偿基金,协调区域生态服务与生态占用的矛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补偿 生态系统服务 生态足迹 生态评价
原文传递
基于农业生态服务价值的农业绿色GDP核算——以安塞县为例 被引量:48
9
作者 陈源泉 高旺盛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250-259,共10页
将传统GDP绿色化,也就是“绿色GDP”是国民经济核算研究和探索的热点。从微观层面对农业生产进行绿色GDP核算,认为农业绿色GDP不仅包含传统的产品价值,还应包括农业对人类社会经济系统的生态服务价值,并以基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农业... 将传统GDP绿色化,也就是“绿色GDP”是国民经济核算研究和探索的热点。从微观层面对农业生产进行绿色GDP核算,认为农业绿色GDP不仅包含传统的产品价值,还应包括农业对人类社会经济系统的生态服务价值,并以基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农业绿色GDP=农业常规GDP+农业生态GDP”的公式核算了安塞县的绿色GDP。结果表明(1)安塞县2000年的农业生产总值为29187万元,减去中间消耗为18972万元;(2)若考虑农业生态环境代价,则农业生产产值仅为6272.30万元,是农业常规GDP的33.06%,农业常规GDP背后至少隐含着66.94%的农业生态环境代价;(3)应用市场价值法、机会成本法、替代工程法、影子价格法等核算农业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结果为504218.37万元,把农业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作为农业系统的间接产出,则该县2000年的农业绿色GDP为510490.67万元。安塞县农业经济的获得背后至少有66.94%生态环境代价是依靠其农业生态系统的服务来提供和补偿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产值 生态系统服务 绿色GDP 国民经济核算
下载PDF
基于能值理论的农牧交错带两个典型县域生态经济系统的耦合效应分析 被引量:41
10
作者 董孝斌 高旺盛 严茂超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1期1-6,共6页
农牧交错带生态经济系统耦合效应与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紧密相关,该文运用能值理论与方法,首次提出了农牧系统耦合度的概念,并对农牧交错带两个典型县域的农牧系统耦合现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农牧耦合效果不好,主要表现为两种典型结... 农牧交错带生态经济系统耦合效应与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紧密相关,该文运用能值理论与方法,首次提出了农牧系统耦合度的概念,并对农牧交错带两个典型县域的农牧系统耦合现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农牧耦合效果不好,主要表现为两种典型结构模式,一种以安塞县为代表,农牧能值总体利用率较高,但畜牧业内部结构偏重食粮动物使得高质能转化率低下;另一种以武川县为代表,农牧业结构总体上朝趋于协调方向发展,但畜牧业规模过大,由于草畜平衡严重失调,导致农牧系统耦合机制难以稳定。该文根据能值指标分析结果,还提出了提高农牧系统耦合的一些措施及关于产业结构调整的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值 农牧交错带 农牧系统耦合度 生态经济 华北地区
下载PDF
黄土高原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重要性与恢复对策探讨 被引量:38
11
作者 高旺盛 陈源泉 董孝斌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59-61,共3页
黄土高原在环境脆弱与经济发展低下的双重胁迫下,如何探索既适合环境保护又适应当地经济发展需求的战略对策至关重要。以黄土高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分析为基础,提出了该地区以农户单元、流域单元和区域尺度的生态系统服务恢复与重建对策... 黄土高原在环境脆弱与经济发展低下的双重胁迫下,如何探索既适合环境保护又适应当地经济发展需求的战略对策至关重要。以黄土高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分析为基础,提出了该地区以农户单元、流域单元和区域尺度的生态系统服务恢复与重建对策。研究表明,尽管长期以来被人们所忽视,在生态环境脆弱区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依然是客观存在的,但是这些服务功能远不足以维持系统的自我循环,导致生态环境恶化趋势日趋严重。为此,必须科学分析该地区生态系统服务的现状与不足,并采取科学合理可行的生态系统恢复对策,为生态—经济系统的协调可持续发展提供生态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高原 生态系统服务 生态恢复 生态重建 生态系统功能 生态经济系统 农户单元 流域单元 区域尺度
下载PDF
中国农作物秸秆资源化利用的生态效应和技术选择分析 被引量:38
12
作者 陈冬冬 高旺盛 陈源泉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2007年第10期143-149,共7页
中国农作物秸秆资源丰富,随着现代农业和现代加工技术的发展,通过农作物秸秆的多途径综合利用及转化增值,减少秸秆资源的浪费和环境污染,对节约稀缺的自然资源,替代耗竭性资源投入具有重大意义。分别从资源替代效应和直接环境效应宏观... 中国农作物秸秆资源丰富,随着现代农业和现代加工技术的发展,通过农作物秸秆的多途径综合利用及转化增值,减少秸秆资源的浪费和环境污染,对节约稀缺的自然资源,替代耗竭性资源投入具有重大意义。分别从资源替代效应和直接环境效应宏观分析秸秆燃料、肥料、饲料利用的生态效应,在此基础上比较秸秆资源化利用的单项技术和综合技术、从生命周期考察技术的综合生态效应,强调技术的区域适应性,兼顾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秸秆资源化 生态效应 技术选择
下载PDF
不同间作形式对玉米根际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37
13
作者 姜莉 陈源泉 +5 位作者 隋鹏 栾琛 张敏 汪洪焦 李媛媛 高旺盛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326-330,共5页
为了探究间作群体地下部土壤生物化学环境,采用田间试验法研究了不同间作群体玉米关键生育时期3种主要根际土壤酶活性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随着玉米生育时期的推进,玉米单作、玉米‖向日葵、玉米‖花生、玉米‖红薯4个处理的根际土壤脲... 为了探究间作群体地下部土壤生物化学环境,采用田间试验法研究了不同间作群体玉米关键生育时期3种主要根际土壤酶活性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随着玉米生育时期的推进,玉米单作、玉米‖向日葵、玉米‖花生、玉米‖红薯4个处理的根际土壤脲酶、过氧化氢酶、碱性磷酸酶均在喇叭口期出现活性高峰;玉米整个生育期各处理脲酶、过氧化氢酶活性大小顺序均表现为玉米‖花生>玉米‖红薯>玉米‖向日葵>玉米单作,且在喇叭口期差异较显著(P>0.05)。玉米‖花生碱性磷酸酶活性在整个玉米生长期一直高于玉米单作,玉米‖红薯除喇叭口期外均低于玉米单作、玉米‖向日葵在喇叭口期和开花授粉期也均低于玉米单作;间作群体有明显的产量优势。因此,研究表明合理的间作可以改善土壤酶活性,提高作物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作 土壤酶活性 产量
下载PDF
共和盆地土地沙漠化因素定量研究 被引量:36
14
作者 杨世琦 高旺盛 +1 位作者 隋鹏 陈源泉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2期3181-3187,共7页
共和盆黄河上游土地沙漠化严重地区,导致青海湖生态环境的恶化,同时还直接威胁龙羊峡水库的正常运转。土地沙漠化面积逐年扩大,严重沙漠化面积以年均0.12万hm2的速度扩展,每年进入龙羊峡水库的流沙量以达313万m3,导致许多牧民搬迁和无... 共和盆黄河上游土地沙漠化严重地区,导致青海湖生态环境的恶化,同时还直接威胁龙羊峡水库的正常运转。土地沙漠化面积逐年扩大,严重沙漠化面积以年均0.12万hm2的速度扩展,每年进入龙羊峡水库的流沙量以达313万m3,导致许多牧民搬迁和无家可归。土地沙漠化已经成为共和盆地生态环境恶化的主要问题。选取青海共和盆地从1953到2004年共52a的农牧业人口数量、牲畜数量、耕地面积、降水量和大风日数5个因素进行了分析,借用功效原理、主成分分析原理和数理统计原理构建了评价模型,研究了它们与土地沙漠化的定量关系。结果表明共和盆地土地沙漠化主要是由农牧业人口数量、牲畜数量和耕地面积的增加引起的,权重上分别占到0.4412、0.2582和0.1470,影响系数随时间不断提高,引起社会因素综合影响系数在1994年以前由0增加到0.8105,呈现上升趋势,以后又逐渐下降至2004年的0.7069;降雨量和大风日数对土地沙漠化影响次要的,权重系数只有0.1118和0.0418,影响系数表现为一种不规则的周期性变化,自然因素综合影响系数呈现平稳发展趋势,变化范围在0.0102与0.1381之间。社会因素和自然因素的综合影响系数的变化1994年以前从0.0652增加到0.8974,年均增长1.6%,以后逐年下降至0.7813,年均降低1.2%;同时在综合影响系数的变化趋势线上反映出从1956年以后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开始超过自然因素,成为影响共和盆地土地沙漠化的主体因素,1994年达到最高值,以后出现逐年降低的趋势,从20世纪末开始由于退耕还草生态项目的实施,社会因素有了较为明显的降低,但仍然高于自然因素的作用,因此共和盆地土地沙漠化的防治关键与重点是降低人为等社会因素的影响力,应该实施土地沙漠化综合治理工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和盆地 土地 沙漠化 因素 定量研究
下载PDF
农牧交错带不同耕作方式土壤水分动态变化特征 被引量:31
15
作者 马月存 秦红灵 +4 位作者 高旺盛 陈源泉 李向东 隋鹏 黄凤球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2523-2530,共8页
从耕作方式、覆盖和轮作3个因素系统地对莜麦整个生育期土壤含水量进行了动态的观测研究,结果表明,干旱地区单纯的免耕在提高土壤水分含量上作用不太明显,尤其是降低了表层土壤的含水量,免耕只有在覆盖下,才能真正起到增加土壤水分含量... 从耕作方式、覆盖和轮作3个因素系统地对莜麦整个生育期土壤含水量进行了动态的观测研究,结果表明,干旱地区单纯的免耕在提高土壤水分含量上作用不太明显,尤其是降低了表层土壤的含水量,免耕只有在覆盖下,才能真正起到增加土壤水分含量,提高水分利用效率的作用;而对于深松处理,无论是覆盖还是不覆盖,与传统翻耕处理相比,土壤水分均明显提高;同种耕作措施覆盖与无覆盖相比,覆盖处理下土壤含水量明显高于无覆盖处理;说明保护性耕作之所以能够提高土壤水分含量,关键因素在于残茬覆盖;同种耕作方式下轮作种植土壤水分含量与水分利用效率明显高于连作。可以看出,从理论上轮作深松覆盖处理是当地应采用的最佳耕作方式,然而,由于当地缺乏覆盖材料,因此,轮作深松是目前当地最适合的耕作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牧交错带 保护性耕作 土壤水分
下载PDF
在黄土丘陵区土质路面种草 被引量:30
16
作者 曹世雄 陈莉 高旺盛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1754-1763,共10页
土质道路水土流失是所有人工生态系统中最严重的土地利用类型,土壤侵蚀模数是相同条件下林地的250倍,农村道路修筑破坏了区域生态景观的完整性,为景观生态修复理论与技术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实验场地。广大山区农村田间地块道路在种植和收... 土质道路水土流失是所有人工生态系统中最严重的土地利用类型,土壤侵蚀模数是相同条件下林地的250倍,农村道路修筑破坏了区域生态景观的完整性,为景观生态修复理论与技术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实验场地。广大山区农村田间地块道路在种植和收获季节以外长期处于闲置状态,这为植物的种植和生长提供了可能。1997~2001年,以中国黄土丘陵区陕西省延安市小砭沟小流域农田道路为背景,以防止和减轻路面汇流引发的水土流失对道路的破坏和修复农村道路景观生态系统为目的,采用小区径流监测、施工统计和定点观测的方法,在路面进行了为期5a的种草实验。研究结果显示,农田作业道路路面不仅可以种草,而且具有一定生态经济价值,在条播下,胡枝子、小冠花、无芒雀麦每km年产值可达1068.88~3150.27元;同时,路面牧草可承受适度的通行压力,禾本科牧草一般可承受300t·次/a以下车辆碾压;道路种植禾本科牧草后,除有机质外,土壤中其它营养成份均有不同程度的亏损,因此有必要补充各种肥料延长路面牧草使用年限和提高牧草防蚀能力;路面种草后径流量减少46.15%~69.30%,土壤侵蚀量减少54.53%~77.80%,建设成本仅为石子路的27.69%~35.99%,维护费用仅为土质道路的30.52%,是一种经济可行的技术途径。道路种草后,路面雨季泥泞、旱季尘土飞扬的劣质景观被蜿蜒的绿色道路景观所取代,形似镶嵌在绵延山谷中的绿飘带,这无论在理论还是技术方面都是生态修复学和景观生态学研究的重要方向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路侵蚀 路面种草 通行能力 生长发育 黄土丘陵区
下载PDF
四川盆地稻田多熟高效保护性耕作模式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 被引量:27
17
作者 李向东 陈尚洪 +3 位作者 陈源泉 高旺盛 马月存 马丽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3782-3788,共7页
运用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评估方法,对四川盆地稻田保护性耕作条件下多熟高效保护性种植模式进行生态经济评价。结果表明,油-稻-芋模式比油-稻传统耕作种植模式的农产品服务价值高32.42%,固定CO2和释放O2的价值高17.03%;麦-稻保护性耕... 运用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评估方法,对四川盆地稻田保护性耕作条件下多熟高效保护性种植模式进行生态经济评价。结果表明,油-稻-芋模式比油-稻传统耕作种植模式的农产品服务价值高32.42%,固定CO2和释放O2的价值高17.03%;麦-稻保护性耕作模式比麦-稻传统种植模式农产品服务价值高55.21%,固定CO2和释放O2的价值高9.40%。油-稻秸秆还田双免耕模式比油-稻传统耕作种植模式土壤积累有机质的价值高0.23%,农田生态系统维持营养物质循环的价值高12.35%;麦-稻保护性耕作种植模式比麦-稻传统耕作种植模式土壤积累有机质的价值高0.39%,农田生态系统维持营养物质循环的价值高12.81%;稻草覆盖还田后油菜田的农田涵养水分价值增加11.66%,小麦田农田涵养水分价值增加32.6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田 保护性耕作 生态系统服务 价值评估
下载PDF
湖南资阳区生态经济社会系统协调度评价研究 被引量:24
18
作者 杨世琦 高旺盛 +2 位作者 隋鹏 陈源泉 许翠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2005年第5期67-70,共4页
构建和谐社会已经成为人类社会发展的主流方向,以区域农业系统为研究对象,在构建了系统评价的协调度函数、协调等级和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从生态经济社会子系统三个层次及系统层次上分析了湖南省益阳市资阳区1995-2002年区域农业系统... 构建和谐社会已经成为人类社会发展的主流方向,以区域农业系统为研究对象,在构建了系统评价的协调度函数、协调等级和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从生态经济社会子系统三个层次及系统层次上分析了湖南省益阳市资阳区1995-2002年区域农业系统协调度的变化趋势。研究结果表明:资阳区从1995-2002年区域农业系统处于低度失调与弱度失调状态,协调等级为4-5,协调度变化处于缓慢上升趋势。经济子系统的协调度表现较快增长趋势,协调等级从3上升到7;社会子系统协调度表现U型变化趋势,协调等级为4-3-4;生态子系统协调度表现较大的下滑趋势,协调等级从7级下降到4级,经济子系统在系统的协调度增长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资阳区在强调经济发展的同时应该加强环境建设和重视社会建设,以推动区域农业系统的协调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经济社会系统 协调度 协调等级 资阳区
下载PDF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市场转化问题初探 被引量:20
19
作者 陈源泉 高旺盛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77-80,共4页
为生态系统服务寻找建立特定的、真实的市场环境 ,将生态系统服务的间接价值转化为直接的经济价值 ,既有利于区域经济的发展 ,又可促进人们对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维持和保护。提出了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市场转化 (率 )概念 ,即生态系统服... 为生态系统服务寻找建立特定的、真实的市场环境 ,将生态系统服务的间接价值转化为直接的经济价值 ,既有利于区域经济的发展 ,又可促进人们对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维持和保护。提出了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市场转化 (率 )概念 ,即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市场转化是指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寻找建立特定的、真实的市场环境 ,使一些生态系统服务能够像普通商品一样进入市场流通 ,转化为直接的经济价值 ;而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市场转化率 (Cr)就是能够进入市场流通的服务价值 (Va)占生态系统总服务价值 (Vg)的比例。阐述了市场转化 (率 )的应用意义。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全球及我国各类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市场转化情况 ,并提出了将来的发展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系统服务 生态价值 生态经济 市场转化率
下载PDF
土壤风蚀影响因子与防治技术 被引量:24
20
作者 马月存 陈源泉 +1 位作者 隋鹏 尹春梅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1390-1394,共5页
土壤风蚀是当今制约世界各国农业可持续发展和环境质量的主要因素。本文从土壤质地、风速、土壤湿度和植被覆盖等方面介绍了影响土壤风蚀的主要因素,并详细阐述了各个因素与风蚀量之间的数量关系;同时总结出了当前国际上流行的几种能够... 土壤风蚀是当今制约世界各国农业可持续发展和环境质量的主要因素。本文从土壤质地、风速、土壤湿度和植被覆盖等方面介绍了影响土壤风蚀的主要因素,并详细阐述了各个因素与风蚀量之间的数量关系;同时总结出了当前国际上流行的几种能够有效防治风蚀的方法,并且通过比较各种防治方法的优缺点,提出目前解决中国土壤风蚀最可行的途径是保护性耕作为主,其他技术为辅;最后,借鉴西方新制度经济学的观点,分析了目前土壤风蚀防治进展缓慢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关的政策性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蚀 风蚀量 残茬与卵石覆盖 生物结皮 风蚀预测系统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