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6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鼠疫自然疫源地分型研究Ⅵ.鼠疫媒介生物学特征 被引量:29
1
作者 龚正达 于心 +7 位作者 刘起勇 叶瑞玉 鲁亮 许磊 张金桐 李超 白学礼 方喜业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818-822,共5页
目的研究中国鼠疫自然疫源地鼠疫媒介生物学特征。方法应用昆虫分类学技术,鉴定整理中国鼠疫媒介种属和宿主关系及其区系分布;通过微生物学、昆虫生态学综合实验,了解鼠疫媒介在中国鼠疫自然疫源地的生态作用和生物学特征。结果中国... 目的研究中国鼠疫自然疫源地鼠疫媒介生物学特征。方法应用昆虫分类学技术,鉴定整理中国鼠疫媒介种属和宿主关系及其区系分布;通过微生物学、昆虫生态学综合实验,了解鼠疫媒介在中国鼠疫自然疫源地的生态作用和生物学特征。结果中国鼠疫媒介有63种,其中主要媒介28种,次要媒介35种。结论明确了中国鼠疫主要媒介在鼠疫自然疫源地的生态作用和生物学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鼠疫主要媒介 鼠疫次要媒介
原文传递
云南省2012-2014年HIV-1流行毒株亚型分布特征 被引量:25
2
作者 李健健 李惠琴 +5 位作者 李敬云 杨绍敏 李林 张米 刘家法 杨翠先 《中国艾滋病性病》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45-149,共5页
目的研究云南省目前艾滋病病毒1型(HIV-1)流行毒株的亚型分布特点。方法收集2012-2014年云南省14个地市731例在定点医院随访的HIV感染者或艾滋病患者的血样及流行病学调查信息,采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扩增HIV-1的3′半分子约4.5... 目的研究云南省目前艾滋病病毒1型(HIV-1)流行毒株的亚型分布特点。方法收集2012-2014年云南省14个地市731例在定点医院随访的HIV感染者或艾滋病患者的血样及流行病学调查信息,采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扩增HIV-1的3′半分子约4.5kb(包含env基因全长),序列校对后用Genotyping、MEGA6.06和BLAST工具软件确定毒株亚型,分析云南省HIV-1的地区和人群分布特征。结果共获得731例样本的224条半分子序列,各亚型HIV-1毒株及其所占的比例分别为CRF08_BC 58.0%,CRF01_AE 18.3%,CRF07_BC11.6%,未知重组8.0%,B(B′)亚型2.7%和C亚型1.3%。在德宏州和西双版纳主要以CRF01_AE为主,其余地州以CRF08_BC为主,在临沧、红河、玉溪、曲靖CRF08_BC占绝对优势(>70%)。以上6种亚型的人口学特征(性别、年龄、婚姻状况、民族)及感染途径分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B(B′)或C与CRF01_AE、B与C两种未知型重组在传播途径上的分布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运用3′半分子来确定病毒亚型,和前期2008-2009年的研究比较,云南省的HIV-1毒株在地域、人口学、传播途径等特征的分布上较之前有变化,仍有新型重组毒株出现,应密切监测流行趋势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滋病病毒-1 流行毒株 亚型 分布特征
原文传递
狂犬病毒生物学特征研究进展 被引量:18
3
作者 熊成龙 张永振 +1 位作者 卢思奇 Zhen F.Fu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913-916,共4页
狂犬病是由狂犬病毒(Rabies virus,RV)引起的,以恐水、畏光、吞咽困难、狂躁等临床表现为特征的致死性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疾病,一旦发病,病死率几乎达100%,是迄今为止人类病死率最高的急性传染病。随着分子生物学等相关学科的快... 狂犬病是由狂犬病毒(Rabies virus,RV)引起的,以恐水、畏光、吞咽困难、狂躁等临床表现为特征的致死性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疾病,一旦发病,病死率几乎达100%,是迄今为止人类病死率最高的急性传染病。随着分子生物学等相关学科的快速发展,RV的基因分型、临床诊断、新型RV的发现、演变进化,以及病毒的毒力及其致病性等研究取得了很大成就。本文就近年来RV生物学特征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狂犬病毒 生物学特性
原文传递
南京市生物气溶胶浓度垂直分布和日变化规律 被引量:13
4
作者 陈铭夏 金龙山 +3 位作者 孙振海 鹿建春 孙润桥 李宗恺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97-100,共4页
利用1998年7月的观测资料,对南京市生物气溶胶浓度垂直分布和日变化规律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生物气溶胶浓度随高度增加逐渐减少;细菌浓度最大值为 700 CFU/m3,真菌浓度最大值为1080 CFU/m3 ,与国内其他一些城市相比,浓度比较低,... 利用1998年7月的观测资料,对南京市生物气溶胶浓度垂直分布和日变化规律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生物气溶胶浓度随高度增加逐渐减少;细菌浓度最大值为 700 CFU/m3,真菌浓度最大值为1080 CFU/m3 ,与国内其他一些城市相比,浓度比较低,但与国外有关观测结果相比其真菌浓度要高出许多;细菌、真菌和花粉浓度在于24h内呈现出周期性变化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气溶胶 空气细菌浓度 空气真菌浓度 花粉浓度 大气气溶胶
下载PDF
中国鼠疫自然疫源地分型研究Ⅱ.鼠疫自然疫源地分型方法研究 被引量:13
5
作者 方喜业 杨瑞馥 +3 位作者 刘起勇 董兴齐 张荣祖 许磊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34-238,共5页
自然界千姿百态,自然地理环境变化万千,直接反映到鼠疫自然疫源地,进而影响到物种生存起源进化和遗传演化的发展。动物鼠疫在自然界的存在是以鼠疫菌、鼠疫宿主、鼠疫媒介之间食物链和空间接触为基础,在进化中形成鼠疫生物群落,并... 自然界千姿百态,自然地理环境变化万千,直接反映到鼠疫自然疫源地,进而影响到物种生存起源进化和遗传演化的发展。动物鼠疫在自然界的存在是以鼠疫菌、鼠疫宿主、鼠疫媒介之间食物链和空间接触为基础,在进化中形成鼠疫生物群落,并在一定鼠疫生物地理环境条件下自然组合形成鼠疫生物地理群落——即鼠疫自然疫源地。鼠疫生物地理群落受相应生态、生理、遗传诸多因素的影响,相互依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鼠疫自然疫源地分型方法 鼠疫生物地理群落指征 两级分型法 三项指征命名法
原文传递
中国鼠疫自然疫源地分型研究Ⅶ.中国鼠疫自然疫源地分型生物学特征 被引量:13
6
作者 方喜业 杨瑞馥 +13 位作者 许磊 刘起勇 董兴齐 张荣祖 于心 秦长育 龚正达 周冬生 崔玉军 李艳君 叶瑞玉 鲁亮 张金桐 李贵昌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1144-1150,共7页
目的研究中国鼠疫自然疫源地分型。方法根据中国鼠疫自然疫源地鼠疫生态地理景观学、鼠疫耶尔森菌基因组学、鼠疫宿主动物学、鼠疫媒介昆虫学特征,提出“鼠疫生物地理群落指征、两级分型法和三项指征命名法”;区划中国鼠疫自然疫源地... 目的研究中国鼠疫自然疫源地分型。方法根据中国鼠疫自然疫源地鼠疫生态地理景观学、鼠疫耶尔森菌基因组学、鼠疫宿主动物学、鼠疫媒介昆虫学特征,提出“鼠疫生物地理群落指征、两级分型法和三项指征命名法”;区划中国鼠疫自然疫源地型及其亚型。结果中国鼠疫自然疫源地分为12型19亚型。阐明中国鼠疫自然疫源地生物学特征。结论中国鼠疫自然疫源地型及其亚型的划分,为掌握其生物学基本规律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鼠疫自然疫源地 鼠疫生态地理景观学 鼠疫耶尔森菌基因组学 鼠疫宿主动物学 鼠疫媒介昆虫学
原文传递
生物气溶胶浓度、通量及环境因素的影响 被引量:10
7
作者 陈铭夏 金龙山 +5 位作者 孙振海 鹿建春 王庆安 胡庆轩 孙润桥 李宗恺 《自然科学进展(国家重点实验室通讯)》 北大核心 2001年第9期939-944,共6页
利用1998年7月在南京市进行的生物气溶胶和气象要素同步梯度观测资料对生物气溶胶浓度、通量输送规律及其影响因素进行研究,得到了一些有意义的结果:(1)生物气溶胶通量与太阳辐射和湍流运动强弱关系密切,存在着周期性变化规律;(2)生物... 利用1998年7月在南京市进行的生物气溶胶和气象要素同步梯度观测资料对生物气溶胶浓度、通量输送规律及其影响因素进行研究,得到了一些有意义的结果:(1)生物气溶胶通量与太阳辐射和湍流运动强弱关系密切,存在着周期性变化规律;(2)生物气溶胶浓度是通量输送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太阳辐射和相对湿度对细菌浓度影响较大,温度对真菌浓度影响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气溶胶 浓度 通量 Bowen比方法 太阳辐射 相对湿度 环境因素 湍流运动 空气污染
下载PDF
食品中分离的李斯特氏菌的致病基因分析 被引量:5
8
作者 付萍 冉陆 +4 位作者 李志刚 姚景慧 赵熙 杨瑞馥 郭兆彪 《卫生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244-245,共2页
1996—1997年作者对全国12个省市的7类食品共3746份进行了李斯特氏菌的污染调查,共分离出李斯特氏菌165株。用PCR技术对分离菌株中李斯特氏菌的2种主要致病因子李氏溶血素O和内化素的基因进行了检测,其中57... 1996—1997年作者对全国12个省市的7类食品共3746份进行了李斯特氏菌的污染调查,共分离出李斯特氏菌165株。用PCR技术对分离菌株中李斯特氏菌的2种主要致病因子李氏溶血素O和内化素的基因进行了检测,其中57株仅有内化素基因,27株同时具有内化素基因和李氏溶血素O基因。两种致病基因均未检出的共有81株。本研究说明判断单增李氏菌的主要指标是小鼠毒力试验阳性而不是其溶血反应,同时检测溶血素O和内化素2种基因对单增李氏菌有鉴别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品 李斯特氏菌 致病基因分析
下载PDF
中国鼠疫自然疫源地分型研究Ⅳ.鼠疫耶尔森菌生物型生物学特征的探讨 被引量:8
9
作者 方喜业 周冬生 +5 位作者 崔玉军 李艳君 刘起勇 李贵昌 许磊 杨瑞馥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626-629,共4页
鼠疫菌生物型是鼠疫菌起源进化遗传性状最稳定的生物学标准,是鼠疫起源进化普系的“活化石”,也是该菌起源进化最具代表性的模式。依据其对甘油和阿拉伯糖的酵解和还原硝酸盐的能力,鼠疫菌可分为4种生物型,即古典型(甘油酵解阳性... 鼠疫菌生物型是鼠疫菌起源进化遗传性状最稳定的生物学标准,是鼠疫起源进化普系的“活化石”,也是该菌起源进化最具代表性的模式。依据其对甘油和阿拉伯糖的酵解和还原硝酸盐的能力,鼠疫菌可分为4种生物型,即古典型(甘油酵解阳性,阿拉伯糖酵解阳性,硝酸盐还原阳性)、中世纪型(甘油酵解阳性,阿拉伯糖酵解阳性,硝酸盐还原阴性)、东方型(甘油酵解阴性,阿拉伯糖酵解阳性,硝酸盐还原阳性)和田鼠型(甘油酵解阳性,阿拉伯糖酵解阴性,硝酸盐还原阴性)。前三种生物型与人类历史3次鼠疫大流行相对应,最后一种生物型对人不致病,但能造成田鼠鼠疫并在其自然疫源地内流行。目前中国鼠疫自然疫源地有4种鼠疫菌生物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鼠疫耶尔森菌 生化表型 鼠疫菌生物型
原文传递
新疆山地鼠疫自然疫源地鼠疫耶尔森菌基因组分化和演变 被引量:9
10
作者 张渝疆 戴翔 +3 位作者 王信惠 戴二黑 布仁明德 杨瑞馥 《中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60-166,共7页
目的 比较来自我国新疆4大片山地鼠疫自然疫源地的144株鼠疫菌的基因组组成的差别,研究新疆山地鼠疫自然疫源地鼠疫菌的基因分型和进化规律。方法 根据已经证实的22个差异区段(DFR)设计引物,每株鼠疫菌的每个DFR都采用PCR技术进行... 目的 比较来自我国新疆4大片山地鼠疫自然疫源地的144株鼠疫菌的基因组组成的差别,研究新疆山地鼠疫自然疫源地鼠疫菌的基因分型和进化规律。方法 根据已经证实的22个差异区段(DFR)设计引物,每株鼠疫菌的每个DFR都采用PCR技术进行验证。结果 新疆4大片山地鼠疫自然疫源地的144株鼠疫菌的基因型DFR图谱可归类为14种,分为7个主要基因组型和7个次要基因组型。西天山北坡灰旱獭-长尾黄鼠鼠疫疫源地存在3个主要基因组型和5个次要基因组型,西段以01型基因组型为主,占种群体的91.7%,02型占8.3%;中段以03型为主,占68.8%,01型占4.2%,02型占20.85%,另有02M1和02M3(02型的突变型)占2.1%,03M1型(03型的突变型)占2.1%;东段以02型为主,89.8%,01型、02M2、02M3和02M4型(02型的突变型)各占2.0%。南天山灰旱獭鼠疫疫源地存在2个主要基因型和1个次要基因型,以4型为主,占66.7%,02型占16.7%,04M1型(04型的突变型)占16.7%。帕米尔高原-阿赖山红旱獭鼠疫疫源地仅存在04型1种基因型。昆仑山喜马拉雅旱獭鼠疫疫源地分为中昆仑和东昆仑鼠疫自然疫源地,中昆仑山存在2种鼠疫基因组型,以11型为主,占群体的90%,12型占10%;东昆仑山存在3种鼠疫基因组型,以05型为主,占66.7%,02型和11型分别占16.7%。结论 新疆山地鼠疫自然疫源地鼠疫菌基因组的演化由3个演化路线组成。西天山北坡鼠疫自然疫源地的鼠疫菌基因组,自西向东在不同的生态地理环境和宿主媒介作用下发生适应性进化和演变,由较为古老的01型基因组逐渐演化为02和03型,最后南下至青海和东昆仑演变为05型,并且在这条演化路线上存在许多演变过程中发生的基因组地域交叉和次要基因组型;南天山和帕米尔高原-阿赖山鼠疫自然疫源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鼠疫耶尔森菌 比较基因组学 差异区段 聚合酶链反应 鼠疫自然疫源地 新疆
原文传递
云南省20个HIV-1独特型重组毒株近全长基因序列特征分析 被引量:7
11
作者 李健健 董兴齐 +4 位作者 李惠琴 李敬云 李林 雷素云 张米 《中国艾滋病性病》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377-381,共5页
目的研究云南省目前主要流行的艾滋病病毒1型(HIV-1)的独特型重组(URFs)毒株的分子变异特点。方法收集2012-2014年云南省14个地市,800例在定点医院随访的HIV感染者或艾滋病患者的血样及流行病学调查信息,采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 目的研究云南省目前主要流行的艾滋病病毒1型(HIV-1)的独特型重组(URFs)毒株的分子变异特点。方法收集2012-2014年云南省14个地市,800例在定点医院随访的HIV感染者或艾滋病患者的血样及流行病学调查信息,采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的方法,分别扩增HIV-1的3′半分子和5′半分子。测序后,序列应用contig软件校对拼接,获得约9.0kb的近全长基因组,后用Genotyping、MEGA 6.06和BLAST工具软件确定毒株亚型,挑出新型独特型重组毒株,分析云南省HIV-1独特型重组毒株的基因变异及重组进化情况。结果共获得800例样本的103条近全长基因组,分析后挑出独特型重组毒株20个,分别来自于昆明、德宏、红河、昭通、大理和西双版纳地区。20个毒株之间的平均基因距离为(0.204±0.015),分别与来自泰国、印度、越南和日本的国际参考株的平均基因距离较为接近。云南省HIV-1独特型重组株呈现3种基因重组模式,主要为以C亚型为骨架的11株,其次是CRF0l_AE为骨架的7株,和B(B′)为骨架的2株。从重组区域上看,env、nef和rev基因是最易发生重组的基因区域。结论在2012-2014年间,云南省的HIV-1毒株呈现高度重组进化趋势,出现了大量的独特型重组毒株,且这些毒株与一些东南亚国家的毒株表现出高度同源性,其重组的类型和模式比较复杂,并且在全省范围内广泛传播开来,应密切监测流行趋势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滋病病毒1型 独特型重组 重组特点
原文传递
蚤类的虫态变化 被引量:6
12
作者 叶瑞玉 陈欣如 +1 位作者 张金桐 于心 《地方病通报》 1991年第4期23-26,共4页
在平皿中潮湿滤纸上培育蚤卵、三龄老熟幼虫和无茧裸蛹,镜下连续观察卵的孵化、幼虫化蛹和蛹的羽化等动态过程,并通过显微录像法记录了上述虫态变化的详细过程。虫体自后向前一系列迭进式收缩所引起的压力增高是实现各期蜕变的基本动因... 在平皿中潮湿滤纸上培育蚤卵、三龄老熟幼虫和无茧裸蛹,镜下连续观察卵的孵化、幼虫化蛹和蛹的羽化等动态过程,并通过显微录像法记录了上述虫态变化的详细过程。虫体自后向前一系列迭进式收缩所引起的压力增高是实现各期蜕变的基本动因。孵化开始于幼虫头部破卵器孵化刺将卵壳的割开,幼虫先后以胸—头—腹的顺序孵出,在2至数分钟内完成。化蛹时蛹体胸部首先从幼虫胸节背板中缝裂口处膨出,随之幼虫后头背中骨缝及一侧菱形骨缝裂开,蛹头、足和腹部相继蜕出,幼虫旧表皮腹节各背板均不裂开,化蛹过程多在10~20分钟内完成。羽化则以头—胸—腔的次序进行,一般需经5~20分钟。蛹衣从头顶横向裂开并脱下一个盔形物是羽化开始的标志。 观察了4属5种蚤41枚卵的孵化、8属10种蚤56条幼虫的化蛹和5属6种蚤25个蛹的羽化过程。结果表明,在以上虫态变化中,各种蚤的变化程序及虫体行为基本一致。对观察到的有关生物学和生态学现象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孵化 化蛹 羽化
下载PDF
中国鼠疫自然疫源地分型研究 Ⅷ.鼠疫自然疫源地分型生物学研究基础理念 被引量:4
13
作者 方喜业 刘起勇 +7 位作者 许磊 周冬生 崔玉军 董兴齐 张荣祖 谷少华 叶财德 杨瑞馥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91-97,共7页
鼠疫是典型的自然疫源性人畜共患病。鼠疫自然疫源地的划分是认识和防制鼠疫的基础性工作。鼠疫生物地理群落(鼠疫自然疫源地)由生态地理景观型、宿主、媒介、鼠疫菌基因组型四要素组成,并在长期进化过程中存在复杂的相互关系。人类... 鼠疫是典型的自然疫源性人畜共患病。鼠疫自然疫源地的划分是认识和防制鼠疫的基础性工作。鼠疫生物地理群落(鼠疫自然疫源地)由生态地理景观型、宿主、媒介、鼠疫菌基因组型四要素组成,并在长期进化过程中存在复杂的相互关系。人类活动是影响鼠疫自然疫源地的重要因素。本文基于先前发表的系列论文,整合对鼠疫自然疫源地各要素的研究成果,集中论述鼠疫自然疫源地划分和认识中的若干重要理念,为鼠疫和其他人畜共患病的防疫和监控提供理论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鼠疫自然疫源地 鼠疫生态地理景观学 鼠疫耶尔森菌基因组学 鼠疫宿主动物学 鼠疫媒介昆虫学
原文传递
我国瘤虻属一新种记述(双翅目:虻科) 被引量:4
14
作者 刘增加 王建国 许荣满 《Entomotaxonomia》 CSCD 1990年第1期57-59,共3页
本文记述采自宁夏泾源县六盘山区和甘肃省迭部县的瘤虹属一新种。模式标本除8个副模保存在银川市卫生防疫站和13个副模保存在军事医学科学院微生物流行病研究所外,余者均保存在兰州军区后勤部军事医学研究所。
关键词 瘤虻属 新种 大盘山瘤虻
下载PDF
昆明市郊采获毛蠓二新种(双翅目:蠓科) 被引量:3
15
作者 赵天顺 虞以新 《四川动物》 CSCD 1997年第1期6-7,共2页
本文报道作者于1995年在昆明市郊采获蠓科毛蠓属二新种,分别命名为昆明毛蠓Dasyheleakunmingensissp.nov.,和南竹毛蠓Dasyheleanandinasp.nov,并作了特征描述和绘图。
关键词 蠓科 毛蠓 新种
下载PDF
鸭肝炎病毒现场分离株单克隆抗体的研制 被引量:3
16
作者 周珍辉 陈万荣 +7 位作者 周育森 向双云 曹金元 李玉冰 杨久仙 曹授俊 田璐 张浩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78-81,共4页
为有效防治鸭肝炎,建立特异性强、敏感性高、简便快速的DHV检测方法,对分离的DHV进行纯化,并制备单克隆抗体。鸭胚尿囊液中的DHV经冻融、氯仿反复处理、PEG浓缩和超速离心纯化后,免疫BALB/c小鼠,用杂交瘤技术,通过间接ELISA法筛选及多... 为有效防治鸭肝炎,建立特异性强、敏感性高、简便快速的DHV检测方法,对分离的DHV进行纯化,并制备单克隆抗体。鸭胚尿囊液中的DHV经冻融、氯仿反复处理、PEG浓缩和超速离心纯化后,免疫BALB/c小鼠,用杂交瘤技术,通过间接ELISA法筛选及多次亚克隆,成功获得8株阳性杂交瘤细胞,分别命名为DHV-1、DHV-6、DHV-7、DHV-8、DHV-9、DHV-10、DHV-11和DHV-12,并制备出腹水。8株单抗腹水经ELISA法检测,DHV-7、DHV-8的效价为1∶2 000;DHV-6、DHV-10的效价为1∶8 000;DHV-1、DHV-9、DHV-11和DHV-12的效价为(1∶32 000)^(1∶512 000)。抗体亚类鉴定,DHV-6、DHV-7、DHV-8、DHV-10为IgG1;DHV-1、DHV-12为IgG2a;DHV-2、DHV-9、DHV-11为IgG2b。上述抗体均为k链。特异性鉴定表明,上述单克隆抗体只能与从尿囊液中纯化的DHV病毒包板反应,与非DHV抗原无反应。鸭胚中和试验及雏鸭保护试验结果表明,DHV-6、DHV-7、DHV-9、DHV-10具有较好的中和活性,并对雏鸭有不同程度的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鸭肝炎病毒 单克隆抗体 间接ELISA法 中和试验
下载PDF
汉坦病毒包膜糖蛋白基因核酸免疫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杨茜 张伦理 +2 位作者 周育森 罗保君 陈万荣 《江西医学院学报》 CAS 2006年第2期34-36,40,共4页
目的将克隆有汉坦病毒包膜糖蛋白基因M片段及G1、G2基因的重组质粒免疫动物,了解上述目的基因在核酸疫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大量制备已构建好的pcDNA3.1-M、pcDNA3.1-G1、pcDNA3.1-G2重组质粒DNA及对照空质粒pcDNA3.1。然后用这四... 目的将克隆有汉坦病毒包膜糖蛋白基因M片段及G1、G2基因的重组质粒免疫动物,了解上述目的基因在核酸疫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大量制备已构建好的pcDNA3.1-M、pcDNA3.1-G1、pcDNA3.1-G2重组质粒DNA及对照空质粒pcDNA3.1。然后用这四组质粒DNA通过肌肉注射的方法免疫6~8周龄的BALB/c小鼠(每组5只),每4周免疫一次,共免疫3次,每次免疫前及最后一次免疫后2周断尾取血,用免疫荧光的方法检测基因免疫的体液免疫应答效果。结果重组质粒pcDNA3.1-G1免疫小鼠有4只血清抗汉坦病毒抗体为阳性,重组质粒pcDNA3.1-G2以及重组质粒pcDNA3.1-M免疫小鼠各有1只血清抗汉坦病毒抗体为阳性。结论汉坦病毒糖蛋白基因核酸免疫动物后可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的体液免疫应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坦病毒 M片段 G1 G2基因 核酸免疫
下载PDF
怪蚤属一新种记述及对该属属征的补充和亲缘关系的探讨 被引量:1
18
作者 刘泉 李振海 常凤嶓 《地方病通报》 1991年第3期119-123,共5页
本文记述了柳氏怪蚤新种Paradoxopsyllus liui sp.nov.,模式标本采自河北省蔚县,宿主为社鼠;对怪蚤属属征进行了补充。
关键词 蚤目 怪蚤属 新种 亲缘关系
下载PDF
CD80、CD86抗体对耗竭性T细胞效应功能的影响
19
作者 孙斌 杨晓珍 +3 位作者 郭向华 周育森 孙世惠 王延军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4期24-26,共3页
目的以CD80、CD86抗体作为激动剂、脾细胞为研究对象,观察CD80、CD86抗体对耗竭性T细胞效应功能的影响。方法将42只8周龄雌性HLA-A11DR1转基因小鼠随机分为7组各6只,分别在8、11、14周龄时,A^F组臀部皮下接种磷脂酰肌醇蛋白聚糖3(GPC3)... 目的以CD80、CD86抗体作为激动剂、脾细胞为研究对象,观察CD80、CD86抗体对耗竭性T细胞效应功能的影响。方法将42只8周龄雌性HLA-A11DR1转基因小鼠随机分为7组各6只,分别在8、11、14周龄时,A^F组臀部皮下接种磷脂酰肌醇蛋白聚糖3(GPC3)多肽,G组接种等体积无热源PBS;A^E组在24周龄和F、G组在17周龄时脱颈处死,取脾脏并制成脾细胞悬液;A、B组分别滴加20、40μg/m L抗鼠CD80抗体和10μg/m L GPC3多肽,C、D组分别滴加20、40μg/m L抗鼠CD86抗体和10μg/m L GPC3多肽,E、F、G组仅滴加10μg/m L GPC3多肽。孵育18 h后,采用酶联斑点分析仪检测干扰素γ(IFN-γ),以此判断T细胞效应功能。结果 A^G组脾细胞IFN-γ阳性斑点数分别为(80.61±48.91)、(207.67±60.41)、(1.67±0.97)、(1.33±0.49)、(2.33±1.53)、(38.17±5.18)、(2.33±1.53)个。其中,F组高于E、G组(P均<0.01),E、G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A组>B组>C、D、E组(P均<0.01),C、D、E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且,IFN-γ阳性斑点数随着CD80抗体浓度升高而增加,二者呈正相关(r=0.760 5,P<0.01)。结论 CD80抗体能够刺激耗竭性T细胞恢复产生细胞因子,且呈剂量依赖的动力效应;而CD86抗体未能检测到该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D80抗体 CD86抗体 磷脂酰肌醇蛋白聚糖3 多肽疫苗 T细胞耗竭 干扰素Γ
下载PDF
云南鼠疫菌pYC质粒来源的探索
20
作者 何电 董兴齐 +5 位作者 郭英 张洪英 吴明寿 王津 郭兆彪 杨瑞馥 《地方病通报》 2009年第1期1-3,共3页
目的检测鼠疫近缘菌中是否存在着与鼠疫菌pYC质粒相同的核苷酸序列。方法设计4对引物,其产物长度覆盖整个的pYC质粒序列,将产物设计为探针,对近40余种鼠疫近缘菌全部的DNA进行斑点杂交。结果除用来作为对照的、分离至云南的4株鼠疫菌斑... 目的检测鼠疫近缘菌中是否存在着与鼠疫菌pYC质粒相同的核苷酸序列。方法设计4对引物,其产物长度覆盖整个的pYC质粒序列,将产物设计为探针,对近40余种鼠疫近缘菌全部的DNA进行斑点杂交。结果除用来作为对照的、分离至云南的4株鼠疫菌斑点杂交呈阳性外,其他杂交结果均为阴性。结论目前发现该质粒只存在于某些鼠疫菌中,进一步证实了我们先前的猜测,说明该质粒不是从这些近缘菌进化而来,可能是从外界获得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鼠疫菌 pYC质粒 斑点杂交 亲缘性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