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医工融合转化”专题前言 被引量:1
1
作者 刘谦 黄国亮 +2 位作者 丁志华 邱海霞 杨思华 《中国激光》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2,F0002,共3页
医工融合转化旨在面向人民生命健康,围绕预防、诊断、治疗和康复等具体需求,通过结合医学知识与工程技术,创造能够满足临床需求的创新医疗产品。医工融合转化不仅促进了医学与工程学领域的深度交叉和协同发展,而且推动了新型医学诊疗技... 医工融合转化旨在面向人民生命健康,围绕预防、诊断、治疗和康复等具体需求,通过结合医学知识与工程技术,创造能够满足临床需求的创新医疗产品。医工融合转化不仅促进了医学与工程学领域的深度交叉和协同发展,而且推动了新型医学诊疗技术的研发。此外,它还加速了智能医疗与健康管理的创新,从而显著提升了医疗服务水平,是实现国家“十四五”发展规划中全民健康信息化建设战略目标的重要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民生命健康 医疗服务水平 工程技术 全民健康 协同发展 临床需求 智能医疗 医学诊疗技术
原文传递
“生物医学光子学新技术及进展”专题前言 被引量:2
2
作者 张镇西 屈军乐 《中国激光》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2,共2页
生物医学光子学已成为多学科交叉和高速发展的领域,也是生命科学和医学成像等重要学科前沿领域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生物医学光子学作为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近年来的发展已经渗透到生物物理、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和细胞生物学等生命... 生物医学光子学已成为多学科交叉和高速发展的领域,也是生命科学和医学成像等重要学科前沿领域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生物医学光子学作为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近年来的发展已经渗透到生物物理、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和细胞生物学等生命科学的前沿领域,成为与人类医疗健康息息相关的重要研究手段。目前的一些研究热点也得到了高度关注和迅速发展。《中国激光》在2018年第2期、第3期适时推出“生物医学光子学’’专题栏目,得到了本领域专家学者的积极响应。本专题共收到投稿94篇,最终接收综述论文31篇、研究论文17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专题 前言
原文传递
“生物医学光子显微与多模态成像”专题前言
3
作者 张镇西 魏勋斌 +1 位作者 季敏标 斯科 《激光与光电子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I0001-I0002,共2页
从上世纪至今,光学显微技术为生命科学和医学研究带来了革命性的进步。每一次显微技术的突破,都给生物医学研究带来里程碑式的发展。近年来,生物医学光子学应运而生,其利用光子学的原理和技术来探究生命科学,是研究生命系统的交叉学科... 从上世纪至今,光学显微技术为生命科学和医学研究带来了革命性的进步。每一次显微技术的突破,都给生物医学研究带来里程碑式的发展。近年来,生物医学光子学应运而生,其利用光子学的原理和技术来探究生命科学,是研究生命系统的交叉学科。其研究内容包括:在生命科学领域,在分子水平上对生物组织结构与功能进行监测与调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医学光子学 生命科学 交叉学科 光学显微技术 多模态成像 生物医学研究
原文传递
高通量多靶标核酸自动化定量检测关键技术及产业化应用
4
作者 彭年才 +8 位作者 李明 苗保刚 李政 胡飞 韦学勇 李红东 赵立波 张镇西 蒋庄德 《中国科技成果》 2021年第23期74-74,共1页
高端的高通量多靶标核酸检测仪器设备我国很长时间一直依赖进口.西安交通大学教授、西安天隆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天隆科技)创始人彭年才教授领衔的产学研团队,20余年长期深耕核酸检测仪器试剂关键技术,在蒋庄德院士作为技术负责人、... 高端的高通量多靶标核酸检测仪器设备我国很长时间一直依赖进口.西安交通大学教授、西安天隆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天隆科技)创始人彭年才教授领衔的产学研团队,20余年长期深耕核酸检测仪器试剂关键技术,在蒋庄德院士作为技术负责人、彭年才教授为项目负责人的国家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专项等国家科技项目支持下,解决了核酸提取易交叉污染、快速热循环基因扩增温度均匀性差、集成式MEMS生物传感以及多靶标核酸检测等系列技术难题,发明高通量多靶标核酸自动化定量检测技术并成功产业化系列核酸提取检测产品,研制了96通量6通道的高通量多靶标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系统和全自动核酸提取检测工作站等5类12个型号仪器产品;研制了与上述仪器配套的10类200多个提取检测试剂,形成了一体化的高通量多靶标核酸自动化定量检测系统解决方案和产品组合,牵头制定国家医药行业标准YY/T 1717-2020核酸提取试剂盒(磁珠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药行业 产业化应用 科学仪器设备 核酸提取 定量检测系统 仪器试剂 交叉污染 温度均匀性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