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辅助治疗幽门螺杆菌阳性消化性溃疡临床研究
1
作者 张东姣 樊丽伟 +2 位作者 赵彦焕 张磊 汪景坤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1期0050-0053,共4页
研究分析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辅助治疗幽门螺杆菌阳性消化性溃疡临床效果。方法 研究选取我院2023年1-11月收治的消化性溃疡患者100例,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三联治疗,实验组加用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治疗。分析比... 研究分析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辅助治疗幽门螺杆菌阳性消化性溃疡临床效果。方法 研究选取我院2023年1-11月收治的消化性溃疡患者100例,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三联治疗,实验组加用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治疗。分析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有效性等指标。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患者治疗有效性增高,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辅助治疗幽门螺杆菌阳性消化性溃疡临床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幽门螺杆菌感染 随机对照研究 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 消化性溃疡患者 PPI
下载PDF
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联合质子泵抑制药四联根除幽门螺旋杆菌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
2
作者 张东姣 樊丽伟 +2 位作者 李洵 赵彦焕 汪景坤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 2023年第4期172-174,共3页
研究分析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联合PPI四联根除幽门螺旋杆菌的疗效。方法 研究选取我院2021年2月-2023年2月门诊及收治的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患者300例,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每组各150例。对照组采用PPI四联,实验组加用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 研究分析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联合PPI四联根除幽门螺旋杆菌的疗效。方法 研究选取我院2021年2月-2023年2月门诊及收治的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患者300例,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每组各150例。对照组采用PPI四联,实验组加用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分析比较两组患者Hp根除有效性、症状改善有效性等指标。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患者Hp根除有效性、症状改善有效性均增高,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联合应用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与PPI四联对根除幽门螺旋杆菌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幽门螺旋杆菌 随机对照研究 质子泵抑制剂
下载PDF
circCEP128靶向miR-4458对胃癌AGS细胞增殖、凋亡、迁移及侵袭的影响
3
作者 杨卫振 侯伟 +2 位作者 张磊 李小龙 翟建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8期4519-4524,共6页
目的探讨circCEP128靶向miR-4458调控胃癌AGS细胞增殖、凋亡、迁移及侵袭的分子机制。方法采用qRT-聚合酶链反应(PCR)法检测胃癌组织、癌旁组织中circCEP128与miR-4458的表达量;si-NC、si-circCEP128、miR-NC、miR-4458 mimics、si-circ... 目的探讨circCEP128靶向miR-4458调控胃癌AGS细胞增殖、凋亡、迁移及侵袭的分子机制。方法采用qRT-聚合酶链反应(PCR)法检测胃癌组织、癌旁组织中circCEP128与miR-4458的表达量;si-NC、si-circCEP128、miR-NC、miR-4458 mimics、si-circCEP128+anti-miR-NC、si-circCEP128+anti-miR-4458分别转染入胃癌细胞AGS;采用细胞对数试剂盒(CCK)-8实验检测细胞增殖能力;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能力;采用Trasnwell小室实验检测细胞迁移及侵袭能力;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检测circCEP128与miR-4458的靶向关系。结果胃癌组织中circCEP128表达水平比癌旁组织显著升高,miR-4458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转染si-circCEP128或转染miR-4458 mimics后细胞活力显著降低,迁移及侵袭细胞数明显减少,细胞凋亡率显著升高(P<0.05);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证实circCEP128可靶向调控miR-4458的表达;共转染si-circCEP128与anti-miR-4458可减弱转染si-circCEP128对AGS细胞生物学行为的作用。结论抑制circCEP128表达可通过靶向miR-4458从而减弱胃癌细胞增殖、迁移及侵袭能力,并可诱导胃癌细胞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ircCEP128 miR-4458 胃癌 增殖 凋亡 迁移 侵袭
下载PDF
丙氨酰谷氨酰胺在晚期结肠癌化疗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4
作者 赵彦焕 张东姣 +2 位作者 樊丽伟 张磊 汪景坤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3年第6期113-115,共3页
研究丙氨酰谷氨酰胺应用于晚期结肠癌化疗患者中的实际价值。方法 参与研究的46例患者,均为2020年6月-2022年12月之间诊断为结肠癌且接受化疗的患者,随机分成后,对照组、观察组各自包含23例患者,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接受丙氨酰谷... 研究丙氨酰谷氨酰胺应用于晚期结肠癌化疗患者中的实际价值。方法 参与研究的46例患者,均为2020年6月-2022年12月之间诊断为结肠癌且接受化疗的患者,随机分成后,对照组、观察组各自包含23例患者,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接受丙氨酰谷氨酰胺治疗。观察内容包括:治疗效果、并发症、血清蛋白和肠道功能指标、生活质量。结果 结果显示,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地域对照组,治疗效果好于对照组,肠道功能和血清蛋白检查结果优于对照组,且生活质量好于对照组,以上对比均体现出了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晚期结肠癌化疗患者来说,应用丙氨酰谷氨酰胺进行辅助治疗能够获得预期效果,可以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使患者肠道功能恢复正常,维持正常血清蛋白水平,提升患者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期结肠癌 治疗效果 肠道功能 并发症 丙氨酰谷氨酰胺
下载PDF
乔松素抑制人胃癌细胞系AGS增殖、迁移和侵袭 被引量:1
5
作者 李洵 付晓霞 +5 位作者 樊丽伟 汪景坤 张东姣 赵炎焕 张磊 赵玉红 《基础医学与临床》 2022年第11期1744-1750,共7页
目的探讨乔松素(pinocembrin)对人胃癌细胞系AGS增殖、迁移和侵袭的作用及机制。方法将AGS细胞分为不同浓度乔松素组(50、100、200和400μmol/L)、NC组、200μmol/L pinocembrin+anti-miR-NC组、200μmol/L pinocembrin+anti-miR-34a-5p... 目的探讨乔松素(pinocembrin)对人胃癌细胞系AGS增殖、迁移和侵袭的作用及机制。方法将AGS细胞分为不同浓度乔松素组(50、100、200和400μmol/L)、NC组、200μmol/L pinocembrin+anti-miR-NC组、200μmol/L pinocembrin+anti-miR-34a-5p组;采用CCK-8法及流式细胞测量术检测AGS细胞增殖及凋亡;采用Transwell小室法及蛋白质免疫印迹法检测AGS细胞增殖及凋亡;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检测miR-34a-5p表达水平。结果不同浓度乔松素降低AGS细胞的增殖活性(P<0.05),且G/G期细胞所占比例升高,S期细胞所占比例降低,MMP2、MMP9、p-PI3K、p-AKT蛋白的表达降低,细胞迁移和侵袭数量减少,miR-34a-5p的表达水平升高(P<0.05)。抑制miR-34a-5p表达减轻乔松素对AGS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的抑制作用。结论乔松素可通过调控miR-34a-5p抑制AGS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乔松素 miR-34a-5p 增殖 迁移 侵袭
下载PDF
甲基硒酸调控胃癌MGC-803细胞的作用机制研究
6
作者 付晓霞 李洵 +4 位作者 樊丽伟 张东姣 汪景坤 张磊 赵彦焕 《世界临床药物》 2022年第4期394-402,共9页
目的探讨甲基硒酸(methylseleninic acid,MSA)对胃癌MGC-803细胞增殖、侵袭迁移和凋亡的影响及其相关机制。方法将对数生长期的胃癌MGC-803细胞随机分为对照组、不同浓度(5、10、15μmol/L)MSA组、抑制剂XAV939组和激活剂SKL2001+MSA组... 目的探讨甲基硒酸(methylseleninic acid,MSA)对胃癌MGC-803细胞增殖、侵袭迁移和凋亡的影响及其相关机制。方法将对数生长期的胃癌MGC-803细胞随机分为对照组、不同浓度(5、10、15μmol/L)MSA组、抑制剂XAV939组和激活剂SKL2001+MSA组。采用MTT法检测MSA干预MGC-803细胞24、48和72 h后的细胞活力;Transwell小室法检测细胞侵袭、迁移能力;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与周期分布;采用免疫印迹法检测β-联蛋白(β-catenin)、糖原合成酶激酶-3β(glycogen synthase kinase 3β,Gsk-3β)、轴抑制蛋白2(axis inhibition protein 2,Axin2)的表达水平。结果与对照组相比,不同浓度(5、10、15μmol/L)MSA组MGC-803细胞活力、S期细胞比例、细胞侵袭、迁移数目和β-联蛋白表达水平均降低(P<0.05);MGC-803细胞凋亡率、G0/G1期细胞比例、Gsk-3β、Axin2蛋白表达量均增高(P<0.05),且均呈浓度依赖性;与对照组相比,XAV939组MGC-803细胞活力、S期细胞比例、细胞侵袭、迁移数目和β-联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MGC-803细胞凋亡率、G0/G1期细胞比例、Gsk-3β、Axin2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增高(P<0.05);与MSA组相比,激活剂SKL2001+MSA组MGC-803细胞活力、S期细胞比例、细胞侵袭、迁移数目和β-联蛋白表达水平均增高(P<0.05),MGC-803细胞凋亡率、G0/G1期细胞比例、Gsk-3β和Axin2蛋白表达水平均降低(P<0.05)。结论MSA可通过Wnt/β-catenin信号通路抑制胃癌细胞增殖、侵袭和迁移,并诱导其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基硒酸 WNT/Β-CATENIN 胃癌 增殖 凋亡
原文传递
circ_0000515靶向miR-1258调控结肠癌细胞增殖和凋亡的机制研究
7
作者 汪景坤 樊丽伟 +5 位作者 李洵 付晓霞 赵彦焕 张东姣 赵玉红 张磊 《蚌埠医学院学报》 CAS 2021年第12期1649-1653,共5页
目的:探讨circ_0000515调控结肠癌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分子机制。方法:选取41例结肠癌病人癌组织及癌旁组织标本,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检测circ_0000515和miR-1258的表达水平;结肠癌细胞SW620分为si-circ_0000515组、si-NC组、miR-1... 目的:探讨circ_0000515调控结肠癌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分子机制。方法:选取41例结肠癌病人癌组织及癌旁组织标本,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检测circ_0000515和miR-1258的表达水平;结肠癌细胞SW620分为si-circ_0000515组、si-NC组、miR-1258组、miR-NC组、si-circ_0000515+anti-miR-NC组、si-circ_0000515+anti-miR-1258组。四甲基偶氮唑盐比色法(MTT)检测SW620细胞活性;流式细胞术检测SW620细胞凋亡;双荧光素酶报告实验检测circ_0000515和miR-1258的靶向关系。结果:与癌旁组织比较,结肠癌组织中circ_0000515表达水平升高,miR-1258表达水平降低(P<0.01)。抑制circ_0000515表达或过表达miR-1258,SW620细胞活性降低,SW620细胞的凋亡率升高(P<0.01)。circ_0000515靶向调控miR-1258;干扰miR-1258表达逆转了抑制circ_0000515表达对结肠癌SW620细胞增殖和凋亡的作用。结论:抑制circ_0000515表达通过靶向上调miR-1258抑制结肠癌细胞增殖,促进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肿瘤 circ_0000515 miR-1258 增殖 凋亡
下载PDF
Pokemon、TIP30和HCCR-1在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预后的关系研究
8
作者 樊丽伟 古彩喆 +5 位作者 赵彦焕 李洵 付晓霞 张磊 汪景坤 张东娇 《分子诊断与治疗杂志》 2021年第2期220-224,共5页
目的探讨Pokemon、TIP30和人宫颈癌基因-1(HCCR-1)在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预后的关系。方法纳入100例2016年6月至2018年6月本院收治的直肠癌患者,收集术中切取的100份直肠癌组织及癌旁组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Pokemon、TIP30及HC... 目的探讨Pokemon、TIP30和人宫颈癌基因-1(HCCR-1)在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预后的关系。方法纳入100例2016年6月至2018年6月本院收治的直肠癌患者,收集术中切取的100份直肠癌组织及癌旁组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Pokemon、TIP30及HCCR-1蛋白的表达水平。比较Pokemon、TIP30及HCCR-1不同表达水平患者临床资料的差异。对患者进行随访2年,采用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直肠癌患者预后生存的危险因素,绘制Kaplan-Meier生存曲线,研究Pokemon、TIP30及HCCR-1蛋白表达情况对直肠癌患者预后生存的影响。结果直肠癌组织中Pokemon、HCCR-1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高于癌旁组织,而TIP30蛋白表达水平显著低于癌旁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性别、局部浸润程度与直肠癌患者组织Pokemon、TIP30及HCCR-1蛋白表达无相关(P>0.05),但Dukes分期、淋巴结转移与Pokemon、HCCR-1蛋白表达呈正相关,而组织分化程度与TIP30蛋白表达呈负相关(P<0.05);100例直肠癌患者2年生存率为43.00%(43/100)。Dukes分期、淋巴结转移、分化程度、Pokemon高表达、TIP30低表达及HCCR-1高表达为影响直肠癌患者预后生存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Pokemon、HCCR-1蛋白低表达组平均生存时间显著长于高表达组,TIP30蛋白高表达组平均生存时间显著长于低表达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okemon、HCCR-1、TIP30与在直肠癌患者组织中密切相关,可作为预测直肠癌患者预后的分子标志物和肿瘤治疗的潜在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OKEMON TIP30 HCCR-1 直肠癌
下载PDF
心理护理干预对ERCP手术患者情绪及治疗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20
9
作者 张丽君 许文达 闫俊芬 《河北医药》 CAS 2020年第3期474-477,共4页
目的分析心理护理干预对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患者围手术期情绪及治疗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12月78例行ERCP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护理组和心理干预组,每组39例。常规护理组给予常规护理措施,心理干预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 目的分析心理护理干预对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患者围手术期情绪及治疗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12月78例行ERCP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护理组和心理干预组,每组39例。常规护理组给予常规护理措施,心理干预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心理护理干预。通过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及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分析比较2组患者焦虑评分和抑郁评分。结果护理前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患者出现焦虑情绪37例(94.87%),其中重度焦虑7例(17.95%);所有患者均出现不同程度抑郁情绪,其中为重度抑郁3例(7.69%),护理后,均无重度焦虑、抑郁情绪的患者。2组患者护理前SAS、SD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心理干预组SAS、SDS评分明显低于常规护理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胰腺炎、胆道感染、出血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心理干预组并发症总发生率显著低于常规护理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理干预组平均住院天数明显低于常规护理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ERCP患者给予心理护理干预,有助于缓解患者的内心压力,能够有效减少ERCP手术给患者带来的负面情绪,有效提高患者依从性,利于治疗的顺利完成,同时心理护理干预可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及缩短平均住院时间,提高患者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理护理 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 情绪 治疗结果
下载PDF
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胃黏膜组织中TFF2、miR-181a、RKIP的表达及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7
10
作者 李霞 杨云 +1 位作者 王慧纬 王丙信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22年第21期2578-2582,共5页
目的探讨三叶因子2(TFF2)、Raf激酶抑制蛋白(RKIP)及miR-181a在慢性萎缩性胃炎(CAG)患者胃黏膜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并对三者间的相关关系进行分析。方法选取2018年3月至2021年3月该院收治的CAG患者115例作为CAG组,并招募同期体检健康者12... 目的探讨三叶因子2(TFF2)、Raf激酶抑制蛋白(RKIP)及miR-181a在慢性萎缩性胃炎(CAG)患者胃黏膜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并对三者间的相关关系进行分析。方法选取2018年3月至2021年3月该院收治的CAG患者115例作为CAG组,并招募同期体检健康者120例作为健康对照组,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TFF2和RKIP的表达水平,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miR-181a的表达水平,比较两组间TFF2、RKIP及miR-181a表达水平,比较不同特征CAG患者TFF2、RKIP及miR-181a表达水平,分析三者间的相关关系,并进一步分析影响CAG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CAG组有饮酒史、吸烟史比例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健康对照组比较,CAG组的TFF2和miR-181a表达水平升高,RKIP表达水平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发病部位、幽门螺杆菌(Hp)感染史、胃炎/胃癌家族史、饮食习惯规律情况CAG患者间的TFF2、RKIP和miR-181a表达水平不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FF2表达水平与miR-181a表达水平呈正相关(r=0.345,P=0.045),TFF2、miR-181a表达水平与RKIP表达水平均呈负相关(r=—0.326,P=0.047;r=—0.625,P=0.008)。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年龄≥50岁、发病部位以胃窦为主、Hp感染、有胃炎/胃癌家族史、饮食不规律均为影响CAG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TFF2、RKIP表达水平和miR-181a表达水平在CAG患者的胃黏膜组织中升高,应对年龄≥50岁、发病部位以胃窦为主、有Hp感染、有胃炎/胃癌家族史、饮食习惯不规律患者加强随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叶因子2 miR-181a RAF激酶抑制蛋白 慢性萎缩性胃炎
下载PDF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合并恶性淋巴瘤PICC置管临床护理1例 被引量:1
11
作者 张秀坤 郭永勃 +2 位作者 宝欧 张润平 赵建红 《河北北方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1年第6期49-51,共3页
采用个性化护理方案护理新型冠状肺炎合并恶性淋巴瘤PICC置管患者1例,护理要点包括患者管理、护士管理、心理护理、饮食护理、导管护理及病房管理。患者经过抗病毒等对症支持治疗,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转阴,无导管相关并发症发生,按照... 采用个性化护理方案护理新型冠状肺炎合并恶性淋巴瘤PICC置管患者1例,护理要点包括患者管理、护士管理、心理护理、饮食护理、导管护理及病房管理。患者经过抗病毒等对症支持治疗,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转阴,无导管相关并发症发生,按照《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七版)》要求,达到出院标准出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恶性淋巴瘤 PICC 护理
下载PDF
PICC带管出院患者导管维护依从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2
作者 张秀坤 张娜 张丽坤 《河北北方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0年第2期55-57,共3页
成功置入导管是PICC工作的开端,重点是每周的维护,患者得不到及时有效的维护,将出现诸多并发症,进而影响导管的使用。分析了PICC带管出院患者导管维护依从性差的原因,并综述了出院导管维护的相关对策。
关键词 PICC 出院 维护 依从性
下载PDF
足甲床恶性黑色素瘤胃底部转移1例 被引量:2
13
作者 穆文利 《安徽医药》 CAS 2020年第11期2265-2266,I0002,共3页
目的提高内镜下对肢端恶性黑色素瘤转移至胃底部诊断的重视。方法报告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第八十一集团军医院2018年5月收治的原发于足甲床恶性黑色素瘤电子胃镜下胃底部不典型转移灶1例。结果胃部转移性恶性黑色素瘤罕见,通过分析该病... 目的提高内镜下对肢端恶性黑色素瘤转移至胃底部诊断的重视。方法报告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第八十一集团军医院2018年5月收治的原发于足甲床恶性黑色素瘤电子胃镜下胃底部不典型转移灶1例。结果胃部转移性恶性黑色素瘤罕见,通过分析该病例电子胃镜下诊断过程,提高了对该类疾病认识。结论重视胃部转移性恶性黑色素瘤电子胃镜下表现,以期做到早发现、早治疗,提高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色素瘤 指(趾)甲 肿瘤转移 胃转移 胃镜检查
下载PDF
食物烫伤致食管全段巨大血肿1例 被引量:1
14
作者 穆文利 《安徽医药》 CAS 2021年第4期748-750,I0002,共4页
目的分析1例因食物烫伤致食管全段巨大血肿病例,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分析解放军陆军第八十一集团军医院消化内科2019年7月10日急诊收治的一位因食物烫伤导致食管全段巨大血肿病人病情演变、诊断治疗经过及相关文献复习。结果经过电子... 目的分析1例因食物烫伤致食管全段巨大血肿病例,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分析解放军陆军第八十一集团军医院消化内科2019年7月10日急诊收治的一位因食物烫伤导致食管全段巨大血肿病人病情演变、诊断治疗经过及相关文献复习。结果经过电子胃镜及影像学检查综合分析诊断为食管血肿,经消化内科保守治疗病人痊愈出院。结论食物烫伤导致食管全段巨大血肿临床罕见,胃镜下组织损害可达烫伤Ⅱ度,经过内科保守治疗预后良好。发病初期需结合多种检查手段确诊,病情允许应尽早胃镜检查以明确病因,但需谨慎操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疾病 血肿 烫伤 胃镜检查
下载PDF
超微针刀疗法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13
15
作者 王立志 郭志平 +3 位作者 王淑珍 武晓玲 忻荣荣 许文达 《河北北方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1年第10期60-62,F0003,共4页
超微针刀疗法是从针刀法派生出的新型微针刀技术,该方法以针刺及运动医学为理论基础,具有诊断方法独特、安全性高、适应症广泛、见效快等特点,尤其适用于基层治疗运动损伤及疼痛。综述了其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关键词 针刺 超微针刀 作用机制 临床运用
下载PDF
血清G-17、sB7-H3、DKK1检测对早期胃癌的诊断价值
16
作者 刘文会 殷平 戚洁 《国际肿瘤学杂志》 CAS 2024年第8期498-503,共6页
目的探究血清促胃液素-17(G-17)、可溶性B7-H3(sB7-H3)、Dickkopf-1(DKK1)检测对早期胃癌(EGC)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4月至2023年4月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第八十一集团军医院收治的95例EGC患者作为EGC组, 95例胃炎患者作为胃炎组, 9... 目的探究血清促胃液素-17(G-17)、可溶性B7-H3(sB7-H3)、Dickkopf-1(DKK1)检测对早期胃癌(EGC)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4月至2023年4月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第八十一集团军医院收治的95例EGC患者作为EGC组, 95例胃炎患者作为胃炎组, 95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比较3组研究对象血清G-17、sB7-H3、DKK1水平及EGC组不同病理特征患者血清G-17、sB7-H3、DKK1水平。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G-17、sB7-H3、DKK1水平对EGC的诊断价值。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EGC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对照组、胃炎组、EGC组幽门螺杆菌感染者比例分别为20.00%(19/95)、35.79%(34/95)、61.05%(58/95),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4.26, P<0.001), 血清G-17水平分别为(6.98±0.55)、(8.39±0.95)、(9.46±1.38)pmol/L,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41.82, P<0.001), sB7-H3水平分别为(18.86±1.64)、(20.34±2.16)、(22.44±2.62)ng/ml,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64.86, P<0.001), DKK1水平分别为(12.87±1.96)、(14.75±2.09)、(6.93±2.24)ng/ml,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88.95, P<0.001)。两两比较发现, 对照组、胃炎组、EGC组幽门螺杆菌感染者比例依次升高, 血清G-17、sB7-H3、DKK1水平均依次升高(均P<0.05)。不同血清G-17、sB7-H3、DKK1水平EGC患者的年龄、性别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 肿瘤最大径(χ^(2)=5.74, P=0.017;χ^(2)=4.98, P=0.026;χ^(2)=5.74, P=0.017)、肿瘤浸润(χ^(2)=10.94, P=0.001;χ^(2)=16.16, P<0.001;χ^(2)=21.16, P<0.001)、淋巴结转移(χ^(2)=6.75, P=0.009;χ^(2)=10.68, P=0.001;χ^(2)=4.74, P=0.029)、分化类型(χ^(2)=7.00, P=0.008;χ^(2)=4.26, P=0.039;χ^(2)=27.18, P<0.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ROC曲线分析发现, G-17、sB7-H3、DKK1诊断EGC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25、0.763、0.785, 三者联合检测EGC的AUC为0.933, 优于3项指标单独检测(Z=3.22, P=0.001;Z=4.94, P<0.001;Z=4.53, P<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 血清G-17(OR=3.82, 95%CI为1.73~8.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胃泌素类 可溶性B7-H3 DICKKOPF-1 诊断
原文传递
过敏性紫癜并发胰腺受损1例
17
作者 付晓霞 李洵 《临床消化病杂志》 CAS 2024年第3期211-212,共2页
过敏性紫癜(henoch-schonlein purpura,HSP)是以小血管炎等病理改变为特征的系统性血管炎,可累及多器官以致损伤。除典型的临床表现外,一些以罕见的临床表现,如肌肉受损、肺部及胸膜受损、胆囊及肝脏受损等作为首发症状的HSP逐步被报道... 过敏性紫癜(henoch-schonlein purpura,HSP)是以小血管炎等病理改变为特征的系统性血管炎,可累及多器官以致损伤。除典型的临床表现外,一些以罕见的临床表现,如肌肉受损、肺部及胸膜受损、胆囊及肝脏受损等作为首发症状的HSP逐步被报道[1]。本文就1例以胰腺受损为首发表现患者的起病、进展及诊治过程进行阐述,以提高对该病的认知诊治水平,降低误诊率。1病例介绍患者,男,22岁,主因腹痛伴呕吐1周入院。患者缘于1周前进食火锅(内有海鲜)后出现脐周及上腹部疼痛不适,呈持续性,伴恶心、呕吐,吐出物为胃内容物,无呕血,大便每日1~2次,为黄色稀便,无发热,当地卫生所以急性胃肠炎给予药物(具体不详)治疗,大便变为每2日1次,腹痛加重,仍诉恶心,门诊以腹痛待查收入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敏性紫癜 腹痛 胰腺炎
原文传递
以急性胰腺炎起病的十二指肠乳头癌2例报道 被引量:1
18
作者 李心红 杨正德 王美红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CAS 2019年第10期1199-1200,共2页
十二指肠乳头癌临床少见,而以急性胰腺炎起病者更为罕见。对于急性胰腺炎患者要进一步明确其病因,尤其有胰管、胆管扩张时,需要内镜检查明确十二指肠乳头部有无病变。现将我院2例以急性胰腺炎起病的十二指肠乳头癌报道如下。
关键词 急性胰腺炎 十二指肠乳头癌 内镜检查
下载PDF
蔓荆子黄素对结直肠癌细胞增殖、周期和凋亡的影响及其可能的调控机制 被引量:2
19
作者 张东姣 赵彦焕 +5 位作者 樊丽伟 汪景坤 李洵 付晓霞 张磊 赵玉红 《广西医学》 CAS 2021年第17期2093-2099,共7页
目的探讨蔓荆子黄素对结直肠癌细胞增殖、周期和凋亡的影响及其可能的调控机制。方法(1)体外培养SW480细胞,采用不同浓度(0、10、20、40μmol/L)的蔓荆子黄素处理后,检测细胞活力、细胞周期和凋亡情况,以及细胞周期蛋白(p21、c-myc)、... 目的探讨蔓荆子黄素对结直肠癌细胞增殖、周期和凋亡的影响及其可能的调控机制。方法(1)体外培养SW480细胞,采用不同浓度(0、10、20、40μmol/L)的蔓荆子黄素处理后,检测细胞活力、细胞周期和凋亡情况,以及细胞周期蛋白(p21、c-myc)、凋亡相关蛋白[B细胞淋巴瘤-2(Bcl-2)蛋白、Bcl-2相关X蛋白(Bax)]表达水平。同时检测经0μmol/L、40μmol/L的蔓荆子黄素处理后的SW480细胞的泛素样修饰物激活酶2(UBA2)蛋白和mRNA表达水平。(2)另取SW480细胞,分别转染阴性对照小干扰RNA(siRNA)(si-NC组)、UBA2 siRNA转染(si-UBA2组);另取SW480细胞,分别转染空载质粒载体(蔓荆子黄素+vector组)和UBA2过表达质粒载体(蔓荆子黄素+UBA2组)6 h后,加入40μmol/L蔓荆子黄素处理24 h。检测各组细胞活力、细胞周期和凋亡情况,以及细胞周期蛋白、凋亡相关蛋白、UBA2蛋白表达水平。结果(1)与0μmol/L蔓荆子黄素相比,其他浓度蔓荆子黄素干预后,SW480细胞的活力、S期细胞比例下降,细胞凋亡率、G_(0)/G_(1)期细胞比例增加,p21、Bax蛋白相对表达水平上调,c-myc、Bcl-2蛋白相对表达水平下调(均P<0.05)。与0μmol/L蔓荆子黄素相比,40μmol/L蔓荆子黄素干预后SW480细胞中的UBA2 mRNA和蛋白表达均下调(均P<0.05)。(2)与si-N C组相比,si-UBA2组的细胞活力、S期细胞比例降低,凋亡率、G_(0)/G_(1)期细胞比例增加,c-myc蛋白、Bcl-2蛋白、UBA2蛋白相对表达水平下调,p21蛋白和Bax蛋白相对表达水平上调(均P<0.05)。而转染UBA2过表达质粒载体后给予蔓荆子黄素干预,蔓荆子黄素+UBA2组SW480细胞中上述指标均逆转(均P<0.05)。结论蔓荆子黄素可以抑制结直肠癌细胞的增殖,阻滞细胞周期,并促进细胞凋亡,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下调UBA2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癌 蔓荆子黄素 泛素样修饰物激活酶2 细胞增殖 细胞周期 细胞凋亡 体外实验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