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3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加速康复外科理念在腹腔镜精准肝切除术治疗肝血管瘤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14
1
作者 谢伟选 方征 +4 位作者 刘洪 夏咸军 朱振成 祝梦娇 罗昆仑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864-870,共7页
目的:探讨加速康复外科(ERAS)理念在腹腔镜精准肝切除术治疗肝血管瘤中应用的安全性、可行性、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2019年1月期间96例因肝血管瘤接受腹腔镜下精准肝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40例采用ERAS理念行围手术期... 目的:探讨加速康复外科(ERAS)理念在腹腔镜精准肝切除术治疗肝血管瘤中应用的安全性、可行性、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2019年1月期间96例因肝血管瘤接受腹腔镜下精准肝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40例采用ERAS理念行围手术期管理(ERAS组),56例按照传统方式行围手术期管理(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术前一般资料、术中指标、术后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肝功能恢复情况、C-反应蛋白(CRP)等实验室检查。结果:两组患者在术前、术中各方面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对照组比较,ERAS组术后住院时间明显缩短、住院费用明显降低(均P<0.05)。实验室指标方面,ERAS组术后7 d的CRP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间其余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术后各项并发症发生率及再入院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在腹腔镜精准肝切除术患者围手术期开展ERAS是安全及可行的,可以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减少住院费用,减少术后应激反应,加快患者术后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切除术 血管瘤 腹腔镜 加速康复外科
原文传递
TGF-β1、survivin和caspase-3在肝内胆管结石相关性肝内胆管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7
2
作者 谢伟选 柏杨 +7 位作者 李福利 刘伟伟 朱振成 祝梦娇 朱庆洲 周志华 赵海滨 罗昆仑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967-976,共10页
目的:探讨肝内胆管结石相关肝内胆管癌(ICC)组织中TGF-β1、survivin和caspase-3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用免疫组化法检测52例ICC患者肝内胆管组织(肿瘤组)和30例肝内胆管结石仅合并慢性炎症患者肝内胆管组织(炎症组)及30例正常肝内... 目的:探讨肝内胆管结石相关肝内胆管癌(ICC)组织中TGF-β1、survivin和caspase-3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用免疫组化法检测52例ICC患者肝内胆管组织(肿瘤组)和30例肝内胆管结石仅合并慢性炎症患者肝内胆管组织(炎症组)及30例正常肝内胆管组织(正常组)中TGF-β1、survivin和caspase-3的表达,分析三者表达与ICC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结果:在肿瘤组、炎症组、正常组中、TGF-β1与survivin的阳性表达率呈依次降低,而caspase-3的阳性表达呈率依次升高(均P<0.05);在ICC组织中,TGF-β1与survivin的表达呈正相关(r=0.917,P<0.01),且两者与caspase-3的表达呈负相关(r=-0.890,P<0.01;r=-0.894,P<0.01)。单因素与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TGF-β1、survivin和caspase-3均为肝内胆管结石相关ICC预后的独影响因素(均P<0.05),TGF-β1与survivin阳性表达患者生存率明显低于各自的阴性表达患者(χ^2=13.192,P=0.001;χ^2=10.536,P=0.002),而caspase-3阳性表达患者生存率明显高于其阴性表达患者(χ^2=5.469,P=0.023)。结论:TGF-β1、survivin和caspase-3蛋白在肝内胆管结石相关ICC组织中表达异常,三者可能共同参与了该病的发生、发展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管肿瘤 胆结石 肝内胆管癌 胆管 肝内 生物标记 肿瘤
原文传递
高迁移率族蛋白1在肝内胆管癌中的作用及其与肿瘤微血管形成的关系 被引量:8
3
作者 柏杨 刘洪 +3 位作者 方征 李福利 朱振成 罗昆仑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71-178,共8页
背景与目的:肝内胆管癌(ICC)是源于二级及以上胆管上皮细胞的高度恶性肿瘤,其不良的预后源于对其发病机制认识不足、早期诊断方法匮乏和治疗手段有限。对ICC分子标志物的研究有助于早期诊断、预后判断和指导治疗。本研究旨在探讨促炎症... 背景与目的:肝内胆管癌(ICC)是源于二级及以上胆管上皮细胞的高度恶性肿瘤,其不良的预后源于对其发病机制认识不足、早期诊断方法匮乏和治疗手段有限。对ICC分子标志物的研究有助于早期诊断、预后判断和指导治疗。本研究旨在探讨促炎症因子高迁移率族蛋白1(HMGB1)在ICC组织中的表达与其临床意义及其与肿瘤微血管生成的关系。方法:用免疫组化法检测65例ICC患者手术标本(ICC组织与癌旁组织)以及30例正常肝内胆管组织标本中HMGB1的表达及肿瘤微血管密度(MVD)计数(CD31的表达),分析HMGB1表达与MVD与ICC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两者在ICC组织中的相关性,及两者对ICC患者预后的影响。结果:HMGB1的表达与MVD计数均表现为在ICC组织、癌旁组织、正常胆管组织明显依次降低(均P<0.05)。HMGB1的表达与肿瘤组织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血管浸润与HMGB1有关(均P<0.05);MVD计数与肿瘤血管浸润明显有关(P<0.05);在ICC组织中,HMGB1的表达量与MVD计数呈明显正相关(r=0.330,P=0.008)。全组ICC患者术后的1、3、5年生存率分别为55.4%、36.9%、7.7%。HMGB1阳性ICC患者的生存率明显低于HMGB1阴性ICC患者(χ~2=6.278,P=0.012),高MVD计数ICC患者的生存率明显低于低MVD计数ICC患者(χ~2=5.101,P=0.024);具有HMGB1阳性与高MVD计数两种特征的患者生存率明显低于只具有其中一种特征或两种特征均无的患者(均P<0.05)。结论:HMGB1在ICC组织中表达升高,且与ICC的侵袭转移以及预后情况关系密切,作用机制可能与HMGB1通过各种信号通路系统诱导肿瘤微血管生成,从而促进肿瘤的生长和侵袭转移有关。HMGB1可作为ICC患者预后评估、治疗方案选择的参考指标,以及提供了靶向药物开发的新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管肿瘤 胆管癌 肝内 高迁移率族蛋白质类 新生血管化 病理性
原文传递
补救性肝移植、再次肝切除和局部消融治疗肝癌术后复发的临床疗效及其预后危险因素 被引量:2
4
作者 林鹏 游悦楷 +4 位作者 刘建勇 杨芳 蔡秋程 江艺 沈佳佳 《中华肝脏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55-160,共6页
目的探讨肝癌术后复发患者补救性肝移植(SLT)、再次肝切除(RH)和局部消融(LA)治疗的临床疗效,并分析影响肝癌复发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收集2005年1月至2018年6月在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医院145例肝癌复发患者的临床资料... 目的探讨肝癌术后复发患者补救性肝移植(SLT)、再次肝切除(RH)和局部消融(LA)治疗的临床疗效,并分析影响肝癌复发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收集2005年1月至2018年6月在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医院145例肝癌复发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SLT组25例,RH组44例,LA组76例。随访并统计3组患者术后1、2和3年总体生存率、无复发生存率和并发症。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COX分析影响肝癌复发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结果当肝癌复发符合米兰标准时,SLT组、RH组和LA组术后1、2、3年总体生存率分别为100.0%、84.0%、72.0%,95.5%、77.3%、65.9%和90.8%、76.3%、63.2%。SLT和RH比较(P=0.303)、RH和LA比较(P=0.152),总体生存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SLT和RH比较、RH和LA比较,无复发生存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46)。SLT和RH比较、RH和LA比较,并发症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17)。年龄>65岁是影响肝癌复发患者总体生存率的独立危险因素。年龄>65岁及复发时间<24个月是影响肝癌复发患者无复发生存率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当肝癌复发符合米兰标准时,SLT是最佳的治疗方案,在肝源紧缺的情况下,RH和LA是复发性肝癌合适的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癌 补救性肝移植 再次肝切除 局部消融 复发 危险因素
原文传递
高尔基磷酸化蛋白3在胆囊癌组织中表达的临床意义及其与血管生成的关系 被引量:5
5
作者 李福利 夏咸军 +3 位作者 刘洪 方征 赵海滨 罗昆仑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90-197,共8页
背景与目的:胆囊癌是来源于胆道系统的恶性肿瘤,其起病隐匿、恶性程度高、预后极差。高尔基磷酸化蛋白3(GOLPH3)是一种癌基因,其通过启动一系列信号通路参与肿瘤的发生、发展。目前GOLPH3在胆囊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尚未见报导。由于... 背景与目的:胆囊癌是来源于胆道系统的恶性肿瘤,其起病隐匿、恶性程度高、预后极差。高尔基磷酸化蛋白3(GOLPH3)是一种癌基因,其通过启动一系列信号通路参与肿瘤的发生、发展。目前GOLPH3在胆囊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尚未见报导。由于血管生成是肿瘤生长的必要条件,故本研究探讨GOLPH3在胆囊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促血管形成因子VEGF、肿瘤血管生成的关系。方法:收集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〇四医院2010年1月-2018年12月期间手术切除的胆囊癌组织标本80例及慢性胆囊炎组织标本30例,采用免疫组化的方法检测标本中GOLPH3、VEGF的表达及肿瘤微血管密度(MVD)计数(以CD34的表达标记)。分析GOLPH3、VEGF、MVD计数与胆囊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并分析胆囊癌组织中GOLPH3、VEGF表达与MVD计数三者的相关性。结果:胆囊癌组织GOLPH3、VEGF的阳性表达率及MVD计数均明显高于慢性胆囊炎组织(均P<0.05)。胆囊癌组织GOLPH3与MVD的表达与患者肿瘤分化程度、有无淋巴结转移、TNM分期有关(均P<0.05),而VEGF的表达与患者TNM分期、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胆囊癌组织中GOLPH3表达与VEGF表达呈正相关(r=0.437,P<0.05),并且两者的表达均与MVD计数呈正相关(r=0.416、0.433,均P<0.05)。生存分析显示,GOLPH3、VEGF表达阳性胆囊癌患者生存率明显低于各自的阴性表达患者(χ~2=5.300、6.023,均P<0.05),而高MVD计数胆囊癌患者生存率明显低于低MVD计数患者(χ~2=11.986,P<0.05)。结论:GOLPH3的表达与胆囊癌的恶性临床病理特征及胆囊癌患者的不良预后密切相关,基于GOLPH3与VEGF及MVD之间的相关性推测,它可能通过影响VEGF的表达来促进肿瘤的血管生成,进而促进胆囊癌的生长及转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囊肿瘤 高尔基磷酸化蛋白3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类 新生血管化 病理性
原文传递
阳性淋巴结个数对肝内胆管癌患者根治术后预后的预测价值
6
作者 谢伟选 柏杨 +1 位作者 朱庆洲 罗昆仑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02-209,共8页
背景与目的:肝内胆管癌(ICC)近年来发病率不断升高,该疾病起病较为隐匿、多无明显症状,早期诊断率较低,根治性切除仍是其可能获得痊愈的唯一治疗手段,但由于肿瘤已多发转移、剩余肝储备不足、患者一般情况不能耐受手术等原因,其根治性... 背景与目的:肝内胆管癌(ICC)近年来发病率不断升高,该疾病起病较为隐匿、多无明显症状,早期诊断率较低,根治性切除仍是其可能获得痊愈的唯一治疗手段,但由于肿瘤已多发转移、剩余肝储备不足、患者一般情况不能耐受手术等原因,其根治性切除率较低。因此,本研究探讨阳性淋巴结个数与ICC患者术后预后的关系,以期为ICC手术预后评价提供参考,为术后治疗策略的选择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收集2017年9月—2020年9月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〇四医院肝胆外科行根治性手术切除术150例ICC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影响患者术后生存的相关因素,以及不同阳性淋巴结个数(N0:无淋巴结转移;N1:淋巴结转移个数<3枚;N2:淋巴结转移个数≥3枚)患者术后生存的差异。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术前糖类抗原19-9(CA19-9)水平、术前甲胎蛋白水平、切缘状态、淋巴结阳性个数与ICC患者术后生存明显有关(均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切缘状态(P=0.003)、术前CA19-9水平(P=0.008)、阳性淋巴结个数(P<0.001)是影响术后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全组150例ICC患者术后1、2、3年生存率分别为50.67%、24.67%、17.33%。62例N0患者术后1、2、3年生存率分别为79.03%、43.55%、32.25%;36例N1患者术后1、2、3年生存率分别为47.22%、27.78%、16.67%;52例N2患者术后1、2、3年生存率分别为19.23%、0、0,三组不同淋巴结状态患者间总体生存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3.516,P<0.001),且生存率在N0、N1、N2患者中依次降低(均P<0.05)。结论:阳性淋巴结个数是影响ICC患者根治术后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以阳性淋巴结3枚作为临界值结合其他相关因素的评估,可完善临床上对ICC患者的危险分级,为ICC术后治疗策略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管肿瘤 胆管 肝内 淋巴转移 预后
原文传递
不同解剖位置肝内胆管癌患者淋巴结转移与清扫的比较及对预后的影响
7
作者 谢伟选 柏杨 +1 位作者 朱庆洲 罗昆仑 《中华肝胆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499-504,共6页
目的比较不同解剖位置肝内胆管癌(ICC)患者淋巴结转移与清扫情况以及对手术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9月至2020年9月于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〇四医院行根治性手术切除术的150例ICC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性86例,女性64例... 目的比较不同解剖位置肝内胆管癌(ICC)患者淋巴结转移与清扫情况以及对手术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9月至2020年9月于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〇四医院行根治性手术切除术的150例ICC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性86例,女性64例,年龄为(56.2±12.9)岁。依据不同解剖位置,ICC分为中央型(n=52)和周围型(n=98)。比较周围型和中央型ICC患者的白蛋白-胆红素(ALBI)分级、术前淋巴结转移风险、淋巴结清扫数目、淋巴结转移和术后生存的差异,分析淋巴结转移与清扫对不同位置ICC患者预后的影响。结果周围型与中央型ICC患者的ALBI分级、术前淋巴结转移风险、淋巴结清扫数目、淋巴结转移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周围型ICC和中央型ICC患者的3年累积生存率分别为30.6%和15.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46,P=0.004)。中央型ICC患者中,淋巴结清扫数目≥6枚(n=36)和淋巴结清扫数目<6枚(n=16)患者的3年累积生存率分别为16.7%和1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96,P=0.046)。术前淋巴结转移评估高风险的中央型ICC患者中,淋巴结清扫数目≥6枚(n=22)和淋巴结清扫数目<6枚(n=12)的3年累积生存率分别为13.6%和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55,P=0.019)。结论周围型ICC患者的预后优于中央型ICC患者,对于术前淋巴结转移评估高风险的中央型ICC患者,充分的淋巴结清扫可以使患者获得更佳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管上皮癌 预后 淋巴结清扫 解剖位置
原文传递
不同部位胆管癌患者术后生存的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2
8
作者 谢伟选 柏杨 +2 位作者 方征 朱庆洲 罗昆仑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1006-1016,共11页
背景与目的:目前,胆管癌(CCA)的首选治疗仍为外科手术,但术后复发率较高,患者生存率低。对CCA患者术后生存影响因素的分析将有助于优化手术策略,从而一定程度上改善患者预后。因此,本研究探讨不同部位CCA患者术后生存的影响因素,为临床... 背景与目的:目前,胆管癌(CCA)的首选治疗仍为外科手术,但术后复发率较高,患者生存率低。对CCA患者术后生存影响因素的分析将有助于优化手术策略,从而一定程度上改善患者预后。因此,本研究探讨不同部位CCA患者术后生存的影响因素,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2020年3月133例行手术治疗的CCA患者临床病理资料,其中,肝内胆管癌(iCCA)58例,肝门胆管癌(hCCA)30例,远端胆管癌(dCCA)45例,分析临床病理特征与患者生存的关系与预后影响因素。结果:iCCA患者术后1、2、3、5年的生存率分别为41.38%、22.41%、8.62%、3.45%,单因素分析显示,iCCA患者的术后生存与合并胆道结石、术前血清白蛋白(ALB)水平、凝血酶时间、CEA、CA125、CA19-9、Child-Pugh分级、肿块最大直径、是否R0切除、淋巴结转移情况、肿瘤分化程度有关(均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术前ALB水平、凝血酶时间、CA19-9、Child-Pugh分级、肿块最大直径及是否R0切除是iCCA患者术后生存的独立影响因素(均P<0.05)。hCCA患者术后1、2、3、5年的生存率分别为43.33%、20.0%、6.67%、3.33%,单因素分析显示,hCCA患者的术后生存与术前CEA水平、是否R0切除、淋巴结转移情况、肿瘤分化程度、肿块最大直径、是否侵犯门静脉有关(均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是否行R0切除、淋巴结转移情况、肿瘤分化程度、是否侵犯门静脉及肿块最大直径是hCCA患者术后生存的独立影响因素(均P<0.05)。dCCA患者术后1、2、3、5年的生存率分别为62.22%、31.11%、17.78%、14.29%,单因素分析显示,dCCA患者的术后生存与淋巴结转移情况、肿瘤分化程度有关(均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淋巴结转移情况、肿瘤分化程度及是否R0切除是dCCA患者术后生存的独立影响因素(均P<0.05)。dCCA患者术后生存时间优于iCCA和hCCA患者,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不同部位CCA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管肿瘤 胆管 肝内 胆管 肝外 危险因素 预后
原文传递
肝细胞癌微血管侵犯的危险因素及其对预后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2
9
作者 谢伟选 柏杨 +2 位作者 方征 朱庆洲 罗昆仑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890-895,共6页
背景与目的:肝细胞癌(HCC)在我国属于较常见的恶性肿瘤,根治性切除是其首选治疗方式,但是术后复发仍然严重影响患者的预后。在众多影响因素中,微血管侵犯(MVI)被认为是HCC患者术后复发风险的重要预测指标。因此,本研究探讨HCC患者MVI的... 背景与目的:肝细胞癌(HCC)在我国属于较常见的恶性肿瘤,根治性切除是其首选治疗方式,但是术后复发仍然严重影响患者的预后。在众多影响因素中,微血管侵犯(MVI)被认为是HCC患者术后复发风险的重要预测指标。因此,本研究探讨HCC患者MVI的危险因素及MVI对根治术术后预后的影响,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更多的参考指标。方法:回顾性收集2017年2月—2020年2月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〇四医院肝胆外科收治的150例行HCC根治术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病理检查证实42例有MVI,108例无MVI,通过两组患者的临床数据分析MVI的影响因素,通过随访数据分析两组患者术后的生存情况。结果:单变量分析结果显示,肿瘤最大直径、术前甲胎蛋白(AFP)、术前血小板(PLT)与HCC患者MVI发生有关(均P<0.05)。多变量分析结果显示,肿瘤最大直径(>5 cm)、术前AFP(≥400μg/L)、术前PLT(>200×109/L)也是HCC患者MVI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150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范围12~48个月,中位时间为26个月。与无MVI患者比较,有MVI患者术后1、2年总体生存率明显降低(76.19%vs.91.67%,P<0.05;47.20%vs.78.70%,P<0.05),中位生存时间明显缩短(23个月vs.34个月,P<0.05)。结论:肿瘤较大、术前AFP与PLT水平较高的HCC患者发生MVI的风险升高,对于此类患者应进行严格的术后随访,以便一旦出现复发征象及时进行后续治疗,改善患者生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 微血管侵犯 危险因素 预后
原文传递
上消化道出血史对肝移植治疗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蔡思奕 蔡秋程 +2 位作者 杨芳 刘建勇 江艺 《中华移植杂志(电子版)》 CAS 2019年第1期45-49,共5页
目的探讨上消化道出血史对肝移植治疗肝硬化门静脉高压(PHT)疗效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17年9月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医院肝胆外科因肝硬化PHT行肝移植的受者临床资料,根据肝移植术前是否出现上消化道出血... 目的探讨上消化道出血史对肝移植治疗肝硬化门静脉高压(PHT)疗效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17年9月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医院肝胆外科因肝硬化PHT行肝移植的受者临床资料,根据肝移植术前是否出现上消化道出血将其分为出血组和非出血组。观察指标为受者性别、年龄、术中出血量和输血量、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和肝移植前后肝功能指标。采用Wilcoxn符号秩和检验比较出血组与非出血组年龄、术中出血量和输血量等指标,采用成组t检验比较两组术前ALT、AST、总胆红素(TBil)、白蛋白(ALB)和凝血酶原时间(PT),采用两因素重复测量资料方差分析比较两组术后1周内各时间点肝功能指标,采用卡方检验比较两组性别和原发病情况。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最终纳入80例因肝硬化PHT接受肝移植治疗的受者,其中男性61例,女性19例,年龄7~71岁。原发病:乙型病毒性肝炎后肝硬化71例,胆汁性肝硬化5例,肝豆状核肝硬化2例,酒精性肝硬化2例。所有受者均采用原位下腔静脉逆灌注肝移植术。出血组(39例)与非出血组(41例)受者性别、年龄、原发病情况、术前肝功能指标、术中出血量和输血量、住院费用及住院天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出血组与非出血组术后各时间点ALT、AST、TBil、ALB和PT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术后第3、5和7天血清ALT水平均低于术后第1天,两组术后第5和7天血清ALT水平均低于术后第3天,非出血组术后第7天血清ALT水平低于术后第5天(P均<0.05)。结论肝移植前是否存在上消化道出血史对肝移植治疗肝硬化PHT受者移植术后早期肝功能无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移植 门静脉高压 食管胃底静脉曲张 肝硬化 上消化道出血
原文传递
经皮肾镜钬激光碎石治疗移植肾结石11例护理 被引量:1
11
作者 王瑜 江哲龙 +1 位作者 冯燕 谢志红 《福建医药杂志》 CAS 2019年第4期165-166,共2页
随着肾移植技术的成熟和新型免疫抑制剂的应用,肾移植的成功率不断提高,同时移植肾输尿管结石的患者也不断增多[1]。移植肾结石的病因复杂、多样,目前认为与术后应用糖皮质激素导致高尿酸血症相关[2]。其中应用环孢素A可导致50%~60%的... 随着肾移植技术的成熟和新型免疫抑制剂的应用,肾移植的成功率不断提高,同时移植肾输尿管结石的患者也不断增多[1]。移植肾结石的病因复杂、多样,目前认为与术后应用糖皮质激素导致高尿酸血症相关[2]。其中应用环孢素A可导致50%~60%的移植患者产生高尿酸血症[3]。经皮肾镜钬激光碎石术治疗移植肾输尿管结石具有创伤少、术后恢复快等优点。但因移植肾解剖位置不同于正常肾脏,且移植患者处于免疫抑制状态,容易发生感染,伤口较难愈合,因此移植肾输尿管结石的治疗和护理较普通肾结石患者难度大。现将我科采用经皮肾镜钬激光碎石治疗移植肾或输尿管结石患者11例护理情况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肾镜钬激光碎石术 移植肾结石 碎石治疗 护理 肾输尿管结石 高尿酸血症 免疫抑制状态 免疫抑制剂
下载PDF
大鼠ALPPS一期术后Lgr5蛋白表达变化及其与肝脏再生的关系
12
作者 刘伟伟 方征 +4 位作者 夏咸军 柏杨 谢伟选 濮毅峰 罗昆仑 《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 CAS 2021年第10期1275-1279,共5页
目的探讨G蛋白偶联受体家族一员Lgr5在联合肝脏离断和门静脉结扎分期肝切除(ALPPS)一期术后残肝再生组织中的表达变化及其意义。方法将120只SD雄性大鼠(200~240 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假手术(SO)组、门静脉结扎(PVL)组和ALPPS组;分... 目的探讨G蛋白偶联受体家族一员Lgr5在联合肝脏离断和门静脉结扎分期肝切除(ALPPS)一期术后残肝再生组织中的表达变化及其意义。方法将120只SD雄性大鼠(200~240 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假手术(SO)组、门静脉结扎(PVL)组和ALPPS组;分别在术后第1、2、4、7天时观察肝再生及检测肝功能(ALT、AST)情况,同时观察肝组织病理学改变及肝右中叶组织中Ki-67和Lgr5蛋白表达变化。结果肝脏再生率、Ki-67蛋白表达阳性率和Lgr5蛋白相对表达量在PVL组和ALPPS组术后第1、2、4天时均高于SO组(P<0.05)且2组的肝脏再生率在第7天时仍高于SO组(P<0.05);肝脏再生率在ALPPS组术后第4、7天时高于PVL组(P<0.05)、Ki-67蛋白表达阳性率和Lgr5蛋白相对表达量在第2、4天时高于PVL组(P<0.05)。ALT和AST水平在PVL组和ALPPS组术后第1、2天时均高于SO组(P<0.05),其在ALPPS组仅在术后第1天时高于PVL组(P<0.05),在第4天即可恢复正常。结论ALPPS可更好地促进肝再生,Lgr5与ALPPS术后肝再生密切相关,ALPPS术后肝干细胞可能参与了肝再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GR5 联合肝脏离断和门静脉结扎分期肝切除术 肝脏再生 大鼠
原文传递
射频消融在严重肝破裂术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13
作者 张小进 沈佳佳 +3 位作者 杜苏明 江哲龙 潘凡 江艺 《福建医药杂志》 CAS 2019年第2期1-4,共4页
目的探讨射频消融在严重肝破裂术中的应用价值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8年10月在我院因严重肝破裂(Ⅲ、Ⅳ、Ⅴ级)手术治疗的24例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应用射频消融止血分为常规组15例和射频组9例。观察两组患者术中出... 目的探讨射频消融在严重肝破裂术中的应用价值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8年10月在我院因严重肝破裂(Ⅲ、Ⅳ、Ⅴ级)手术治疗的24例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应用射频消融止血分为常规组15例和射频组9例。观察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肝门阻断时间、围手术期肝功能恢复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等。结果与常规组对比:射频组肝门阻断时间显著缩短[(38.5±8.42)min vs(15.6±4.91)min,P<0.05],术中出血显著减少[(820±364)mL vs(459±322)mL,P<0.05];术后第3天血清ALT显著降低(562±243)U/L vs(319±124)U/L,AST显著降低(426±126)U/L vs(304±82)U/L,术后第3天其他肝功能指标及术后第1天及术后第7天各项肝功能指标比较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胆漏、再出血、胸腔积液、腹腔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率比较的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Ⅳ、Ⅴ级肝破裂手术中应用射频消融止血可以缩短肝门阻断时间,减少术中出血,有利于早期肝功能恢复,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性肝破裂 射频消融
下载PDF
胆囊切除术联合腹腔镜下胆总管探查术后胆总管一期缝合与T管引流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67
14
作者 谢伟选 罗昆仑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27-134,共8页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LC)联合腹腔镜下胆总管探查术(LCBDE)后胆总管一期缝合与T管引流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疗效差异。方法:回顾分析2013年4月—2018年4月218例行LC+LCBDE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90例一期缝合,128例T管引...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LC)联合腹腔镜下胆总管探查术(LCBDE)后胆总管一期缝合与T管引流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疗效差异。方法:回顾分析2013年4月—2018年4月218例行LC+LCBDE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90例一期缝合,128例T管引流。对比两组患者的相关临床指标,分析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的影响因素。结果:两组患者的术前一般资料、术中出血量、术后肛门首次通气时间、术后电解质紊乱发生率、术后结石残余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一期缝合组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明显少于T管引流组,腹腔引流时间长于T管引流组(均P<0.05);一期缝合组术后胆汁漏发生率明显高于T管引流组(8.89%vs.2.34%,P=0.030),术后结石复发率明显低于T管引流组(1.11%vs.7.03%,P=0.040)。统计分析显示,一期缝合是术后胆汁漏的独立危险因素,而T管引流是术后结石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LC+LCBDE术后一期缝合可有效减少术后胆总管结石复发,T管引流可有效减少术后胆汁漏发生。两者尚不能完全互相替代,需把握严格的手术指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总管结石病 胆囊结石病 胆囊切除术 腹腔镜 胆总管探查术
原文传递
术前/术后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与格拉斯哥预后评分对胆囊癌预后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10
15
作者 朱振成 罗昆仑 +5 位作者 谢伟选 祝梦娇 朱庆洲 柏杨 李福利 刘伟伟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947-957,共11页
背景与目的:胆囊癌(GBC)是高病死率的恶性肿瘤,快速有效术前诊断及预后评估手段的缺乏为胆囊癌的手术及随访治疗增加了难度。近年来围绕着外周血炎症相关指标与肿瘤预后的研究较为广泛,但由于外周血参数的不稳定性,预测价值往往有限。... 背景与目的:胆囊癌(GBC)是高病死率的恶性肿瘤,快速有效术前诊断及预后评估手段的缺乏为胆囊癌的手术及随访治疗增加了难度。近年来围绕着外周血炎症相关指标与肿瘤预后的研究较为广泛,但由于外周血参数的不稳定性,预测价值往往有限。本研究旨在探讨新型外周血参数模型术前/术后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数比值(PP-NLR)及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PS)在GBC预后评估中的作用。方法:回顾2005年1月—2015年12月收治的140例GBC患者临床资料,根据ROC曲线界值决定手术前后NLR界值,升高则分别赋值为1,反之则为0,PP-NLR定义为两者赋值之和,分别为0、1、2;将术前血清白蛋白<35 g/L和术前CRP>10 g/L分别赋值为1,否则为0,GPS定义为两者赋值之和,分别为0、1、2。采用Kaplan-Meier法与Log-rank检验及单因素分析方法分析PP-NLR和GPS与患者生存及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方法分析PP-NLR和GPS与临床病理因素的相关性,用多因素Cox风险模型确定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ROC曲线确定术前及术后NLR的界值分别为2.51(敏感度0.961,特异度0.788)和2.38(敏感度0.745,特异度0.712)。生存分析显示,不同PP-NLR或GPS水平患者间生存率均有统计学差异(均P<0.05),生存率在PP-NLR=1、PP-NLR=2、PP-NLR=3组呈依次降低(均P<0.05);GPS=0组的生存率明显高于GPS=1组或GPS=2组(均P<0.05),但GPS=1和GPS=2组间生存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PP-NLR和GPS水平均与根治率、肿瘤侵润、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分化程度及炎症指标及肿瘤标志物水平等明显有关(均P<0.05);相关性分析提示,PP-NLR与GPS与根治率、肿瘤侵润、淋巴结及远处转移、TNM分期及分化程度明显相关(均P<0.05)。单因素分析提示,PP-NLR及GPS的升高均与低生存率有关(均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PP-NLR为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P-NLR=1:HR=0.357,95% CI=0.221~0.575,P<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囊肿瘤 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 格拉斯哥预后评分 预后
原文传递
胆囊癌的多学科治疗进展 被引量:5
16
作者 朱振成 罗昆仑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1000-1006,共7页
胆囊癌(GBC)是罕见的高度恶性肿瘤,尽管近年来相关研究在不断深入,GBC患者预后仍多不良。手术是唯一有治愈GBC可能的治疗,辅助疗法结合手术的多学科疗法是晚期GBC患者提升生存期的希望。笔者将对近年来关于GBC治疗的相关文献进行回顾和... 胆囊癌(GBC)是罕见的高度恶性肿瘤,尽管近年来相关研究在不断深入,GBC患者预后仍多不良。手术是唯一有治愈GBC可能的治疗,辅助疗法结合手术的多学科疗法是晚期GBC患者提升生存期的希望。笔者将对近年来关于GBC治疗的相关文献进行回顾和总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囊肿瘤/外科学 放化疗 辅助 综述文献
原文传递
肝癌术后复发的外科治疗研究现状及进展 被引量:18
17
作者 林鹏 蔡敏清 +2 位作者 房俊伟 刘建勇 江艺 《器官移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11-119,共9页
肝细胞癌(肝癌)是全球范围内最常见恶性肿瘤之一,目前肝切除术是其最常用的治疗方法之一,但其术后高复发率严重影响患者的长期生存。因此,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治疗肝癌复发以期改善患者长期生存迫在眉睫。外科治疗是复发性肝癌的有效治... 肝细胞癌(肝癌)是全球范围内最常见恶性肿瘤之一,目前肝切除术是其最常用的治疗方法之一,但其术后高复发率严重影响患者的长期生存。因此,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治疗肝癌复发以期改善患者长期生存迫在眉睫。外科治疗是复发性肝癌的有效治疗手段,包括再次肝切除、补救性肝移植和射频消融。目前,肝癌术后复发提倡个体化治疗,治疗选择应基于首次肝切除时肿瘤情况、复发肿瘤特征、患者基本情况及复发时间等,为患者制定合理治疗方案。本文对上述外科治疗方案进行回顾和比较,以分析肝癌术后复发较为合理的外科治疗方案,旨在为延长患者生存时间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癌 复发 外科治疗 补救性肝移植 再次肝切除 射频消融 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TACE) CHILD-PUGH分级
下载PDF
夏枯草胶囊对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大鼠NF-κB通路及免疫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15
18
作者 李嫚 涂瑞沙 +2 位作者 余书勇 徐小江 尹俊峰 《解放军医药杂志》 CAS 2020年第4期88-92,96,共6页
目的探索夏枯草胶囊对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大鼠免疫指标及NF-κB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SD大鼠5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夏枯草低、中、高剂量组,每组10只。对照组不做任何处理,模型组和夏枯草组均采用皮下注射甲状腺球蛋白(PTg)建立... 目的探索夏枯草胶囊对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大鼠免疫指标及NF-κB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SD大鼠5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夏枯草低、中、高剂量组,每组10只。对照组不做任何处理,模型组和夏枯草组均采用皮下注射甲状腺球蛋白(PTg)建立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SD大鼠模型,夏枯草低、中、高剂量组分别给予夏枯草28、56、112 mg/(100 g·d)干预,连续干预4周。观察5组大鼠甲状腺组织变化,检测甲状腺功能因子、血清炎性因子水平与甲状腺自身抗体含量、NF-κB信号通路相关蛋白水平以及Bcl-2、Bax基因表达量。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与夏枯草低、中、高剂量组血清三碘甲状腺素(T3)、甲状腺素(T4)、促甲状腺素(TSH)、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白介素-12(IL-12)、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干扰素-γ(INF-γ)水平、NF-κB蛋白含量及Bax mRNA表达量均明显升高,IL-10含量、Bcl-2 mRNA表达量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夏枯草低、中、高剂量组血清T3、T4、TSH、TGAb、TPOAb、IL-12、TNF-α、INF-γ水平、NF-κB蛋白含量及Bax mRNA水平降低,IL-10含量、Bcl-2 mRNA水平升高(P<0.05)。结论夏枯草胶囊对自身免疫性甲状腺大鼠的甲状腺功能有一定的改善作用,可能与降低机体炎性反应,抑制NF-κB信号通路活化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炎 自身免疫性 夏枯草胶囊 甲状腺激素类 白介素-12 肿瘤坏死因子-α 干扰素Γ NF-κB信号通路 大鼠 Sprague-Dawley
下载PDF
高龄急性化脓性胆囊炎经皮经肝胆囊穿刺置管引流术后手术时机的选择 被引量:14
19
作者 杜苏明 黄兴华 +2 位作者 张晓翠 胡还章 江艺 《国际外科学杂志》 2019年第10期673-677,共5页
目的探讨高龄急性化脓性胆囊炎患者经皮经肝胆囊穿刺置管引流术后手术时机的选择。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19年2月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〇〇医院肝胆外科56例高龄急性化脓性胆囊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31例,女性25例... 目的探讨高龄急性化脓性胆囊炎患者经皮经肝胆囊穿刺置管引流术后手术时机的选择。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19年2月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〇〇医院肝胆外科56例高龄急性化脓性胆囊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31例,女性25例,年龄为(75.72±3.57)岁,年龄范围为70~86岁。依据患者经皮经肝胆囊穿刺置管引流术(PTGD)后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的时间间隔分为A、B、C3组,A组为PTGD后间隔2个月内行LC患者(n=12),B组为PTGD后间隔2~4个月行LC患者(n=21)、C组为PTGD后间隔4~6个月行LC患者(n=23)。观察指标:(1)手术情况。比较三组患者手术基本情况及术后基本情况。(2)随访情况。采用门诊和电话方式进行随访,了解患者术后3个月内并发症发生情况。随访时间截至2019年6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Mean±SD)表示,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AVONA检验),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多组两两比较采用SNK-q检验,等级资料采用Kruskal-WallisH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结果(1)手术情况:A组患者LC术前胆囊壁厚度、中转开腹率、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分别为(0.57±0.04)cm、50.0%、(95.83±11.45)ml、(107.50±21.90)min、(5.67±3.40)d;B组上述指标分别为(0.43±0.03)cm、9.5%、(69.52±24.59)ml、(71.43±12.16)min、(3.76±2.61)d;C组上述指标分别为(0.43±0.05)cm、39.1%、(68.64±21.89)ml、(77.95±12.88)min、(5.05±2.95)d,上述指标三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LC术前胆囊壁厚度、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高于B和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C术前胆囊壁厚度、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在B和C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中转开腹率和术后住院时间分别优于A和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转开腹率和术后住院时间在A和C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成功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囊炎 急性 胆囊切除术 腹腔镜 引流术 经皮经肝胆囊穿刺置管引流术 手术时机 高龄
原文传递
超声引导下射频消融术与腔镜微创手术治疗甲状腺良性结节的应用比较 被引量:11
20
作者 李嫚 涂瑞沙 +2 位作者 余书勇 徐小江 尹俊峰 《中华普通外科学文献(电子版)》 2020年第1期31-34,共4页
目的比较超声引导下射频消融术与腔镜微创手术在甲状腺良性结节患者治疗中的应用。方法收集2015年1月至2019年1月于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二八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甲状腺良性结节患者1000例,根据手术方式分为超声引导下射频消... 目的比较超声引导下射频消融术与腔镜微创手术在甲状腺良性结节患者治疗中的应用。方法收集2015年1月至2019年1月于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二八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甲状腺良性结节患者1000例,根据手术方式分为超声引导下射频消融术组(594例)和腔镜微创手术组(406例)。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手术前后6个月甲状腺功能变化情况,手术前后12 h白细胞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射频消融术组术后IL-6、CRP和TNF-α质量浓度水平显著低于腔镜微创手术组(t=-67.827、-117.340、32.192,均P<0.001);射频消融术组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手术出血量、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均显著低于腔镜微创手术组(t=85.135、67.418、65.475,χ^2=169.568,均P<0.001)。结论超声引导下射频消融术与腔镜微创手术在甲状腺良性结节患者治疗中均对甲状腺功能损伤较小,且超声引导下射频消融术安全性好、创伤小、术后并发症较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结节 导管消融术 消融技术 外科手术 微创性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