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3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综合干预对肿瘤科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应用及细菌耐药性的影响 被引量:8
1
作者 汪涛 周保柱 +2 位作者 宇方 朱捷 王影 《药学实践杂志》 CAS 2020年第2期189-192,共4页
目的探讨肿瘤科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应用的综合干预及对细菌耐药性的影响,并分析综合干预后的效果。方法以肿瘤科2017年1~6月出院的63例患者病历作为对照组,2018年1~6月出院的61例患者病历作为干预组,比较干预前后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相... 目的探讨肿瘤科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应用的综合干预及对细菌耐药性的影响,并分析综合干预后的效果。方法以肿瘤科2017年1~6月出院的63例患者病历作为对照组,2018年1~6月出院的61例患者病历作为干预组,比较干预前后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相关指标的变化。结果经过综合干预,肿瘤科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网络会诊通过率由65.34%上升到98.00%,有显著性差异(P<0.05);利奈唑胺、氨曲南、卡泊芬净及伏立康唑的药物利用指数(DUI)值由大于1降至小于1;抗菌药物单药使用率显著增加,抗菌药物多药使用率显著降低(P<0.05);主要病原菌为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白假丝酵母菌和光滑假丝酵母菌,其构成比例变化不大;除肺炎克雷伯菌对亚胺培南耐药率增加了16.67%外,其他病原菌耐药率均处于下降趋势。结论综合干预使肿瘤科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情况日趋合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 细菌耐药性 肿瘤科 综合干预
下载PDF
3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外周血CD4^+T淋巴细胞和CD4^+/CD8^+比值变化 被引量:11
2
作者 张益明 高世定 +13 位作者 王占科 祝仲珍 黄立桂 莫群 徐劲松 谢安明 叶心周 谢小伟 于强 李蕾 周媛 高肃 胡婷 邓伦志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20年第17期2173-2176,共4页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原名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是2019年底开始在国内流行的按甲类传染病管理的乙类呼吸道传染病,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和密切接触传播。2020年1月30日世界卫生组织(WHO)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列为国际关注的突发卫生公...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原名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是2019年底开始在国内流行的按甲类传染病管理的乙类呼吸道传染病,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和密切接触传播。2020年1月30日世界卫生组织(WHO)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列为国际关注的突发卫生公共事件[1]。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病原体是一种人类从前没有发现的新型冠状病毒[2],患者CT影像学检查结果表现出病毒性肺炎特征,患者咽拭子标本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阳性,外周血白细胞计数正常或减少,淋巴细胞计数减少等[3-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炎性反应 细胞免疫功能 淋巴细胞总数 CD4^+T淋巴细胞数
下载PDF
综合护理干预对肝硬化腹水患者症状转归的影响 被引量:13
3
作者 罗登 佘海洋 《当代护士(中旬刊)》 2020年第3期20-21,共2页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肝硬化腹水患者症状转归的影响。方法纳入本院2017年8月-2018年8月60例肝硬化腹水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施行常规护理,实验组30例施行干预性护理模式,即心理护理、体位护理、饮食护理、皮肤护理、用药护...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肝硬化腹水患者症状转归的影响。方法纳入本院2017年8月-2018年8月60例肝硬化腹水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施行常规护理,实验组30例施行干预性护理模式,即心理护理、体位护理、饮食护理、皮肤护理、用药护理及病情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满意度、肝硬化腹水发生原因的认知评分、腹水减少50%的平均天数、护理前后腹水量、肝硬化指标情况、总体健康、护理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实验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肝硬化腹水发生原因的认知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腹水减少50%的平均天数少于对照组(P<0.05);护理前两组患者腹水量、肝硬化指标情况、总体健康接近(P>0.05);护理后实验组腹水量、肝硬化指标情况、总体健康均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护理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肝硬化腹水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模式效果好,可改善患者腹水量、肝硬化指标情况,减少护理不良反应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腹水 综合护理干预 症状转归
下载PDF
靶向高通量测序技术在肺炎病原学诊断中的应用进展
4
作者 葛哲 付仕忠 《现代临床医学》 2024年第5期375-377,392,共4页
肺炎病原学的临床诊断方法较多,传统检测技术存在检测范围有限、准确性欠佳、耗时长等不足。宏基因组二代测序(mNGS)技术检测范围广,但属于非靶向广谱病原学筛查,价格昂贵,临床应用受限。而靶向高通量测序(tNGS)技术可实现病原光谱精准... 肺炎病原学的临床诊断方法较多,传统检测技术存在检测范围有限、准确性欠佳、耗时长等不足。宏基因组二代测序(mNGS)技术检测范围广,但属于非靶向广谱病原学筛查,价格昂贵,临床应用受限。而靶向高通量测序(tNGS)技术可实现病原光谱精准检测,且检测成本更低。通过纤维支气管抽取支气管肺泡灌洗液,能直接取样,避免标本被口咽菌群污染,提高了病原学检测的准确性。因此,采用tNGS技术检测支气管肺泡灌洗液,能显著提升肺炎病原学的诊断效果。本文对tNGS技术在肺炎病原学诊断中的应用进展进行综述,旨在分析tNGS技术在肺炎病原学诊断中的价值,为tNGS技术的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靶向高通量测序技术 支气管肺泡灌洗液 肺炎 病原学诊断
下载PDF
高敏丙型肝炎病毒核糖核酸在丙型肝炎中的诊断价值
5
作者 戴倩梅 丁体龙 +2 位作者 代雪枫 于莉 陈策 《检验医学与临床》 2024年第4期487-490,共4页
目的比较高敏丙型肝炎病毒核糖核酸(HCV-RNA)与普通HCV-RNA、丙型肝炎病毒(HCV)核心抗原检测在丙型肝炎临床诊断中的优势,探讨高敏HCV-RNA在临床诊断和病情监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48例HCV抗体阳性的门诊及住院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 目的比较高敏丙型肝炎病毒核糖核酸(HCV-RNA)与普通HCV-RNA、丙型肝炎病毒(HCV)核心抗原检测在丙型肝炎临床诊断中的优势,探讨高敏HCV-RNA在临床诊断和病情监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48例HCV抗体阳性的门诊及住院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择同期40例HCV抗体阴性的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采集所有研究对象5 mL空腹静脉血标本,留取血清。高敏HCV-RNA采用赛沛全自动医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分析系统检测,普通HCV-RNA采用厦门安普利生物技术有限公司Anadas9850全自动核酸提纯系统及荧光定量PCR分析系统及配套试剂检测,HCV抗体及HCV核心抗原检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试验前,先对赛沛高敏HCV-RNA检测进行性能验证。结果高敏HCV-RNA检测性能验证准确度、重复性、线性范围和最低检出限符合要求。高敏HCV-RNA诊断丙型肝炎灵敏度明显高于普通HCV-RNA及HCV核心抗原检测。结论高敏HCV-RNA是丙型肝炎诊断的重要指标,并可用于丙型肝炎治疗终点判断和病情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型肝炎病毒 丙型肝炎病毒核糖核酸 高敏 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原 诊断
下载PDF
护患沟通在雾化吸入治疗成年患者并发肺部感染护理中的应用价值
6
作者 袁文霞 徐文璇 程琼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4年第7期0134-0137,共4页
并发肺部感染成年患者采取雾化吸入疗法时护患沟通措施的效果讨论。方法 研究于2022年8月至2023年8月展开,共纳入并发肺部感染成年患者94例为对象,均行雾化吸入疗法,抽签法分成47例/组,对比组和讨论组,运用常规护理为对比组患者实施服务... 并发肺部感染成年患者采取雾化吸入疗法时护患沟通措施的效果讨论。方法 研究于2022年8月至2023年8月展开,共纳入并发肺部感染成年患者94例为对象,均行雾化吸入疗法,抽签法分成47例/组,对比组和讨论组,运用常规护理为对比组患者实施服务,以护患沟通为讨论组患者实施服务,针对两组患者雾化吸入依从性、雾化吸入效果、肺功能、临床有效性展开讨论与分析。结果 二组雾化吸入依从性比较,讨论组依从性较对比组高,组间有显著性差异,比较结果P<0.05;二组雾化吸入效果比较,讨论组效果明显优于对比组,组间有显著性差异,比较结果P<0.05;二组肺功能改善效果比较,讨论组肺功能指标高于对比组,组间有显著性差异,比较结果P<0.05;二组临床有效率比较,讨论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比组,组间有显著性差异,比较结果P<0.05。结论 护患沟通措施可以使并发症肺部感染成年患者的负性心理减轻,从而促进患者配合性,雾化吸入疗法准确落实,病情缓解,促进了生活质量,患者对该护理方案的满意度很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依从性 肺功能 肺部感染 雾化吸入 护患沟通
下载PDF
心理护理在重型肝炎护理中的作用及护理满意度研讨
7
作者 袁文霞 徐文璇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12期213-216,共4页
研究心理护理在重型肝炎护理中的作用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方法 抽取2019.1.1-2024.1.1到本院治疗重型肝炎患者共50例,随机数字分组,命名为研究组、对照组,分析护理效果。结果 护理后,研究组心理状态评分低,P<0.05;护理后,研究组肝... 研究心理护理在重型肝炎护理中的作用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方法 抽取2019.1.1-2024.1.1到本院治疗重型肝炎患者共50例,随机数字分组,命名为研究组、对照组,分析护理效果。结果 护理后,研究组心理状态评分低,P<0.05;护理后,研究组肝功能指标更优,P<0.05;研究组护理满意度高,P<0.05;护理后,研究组知信行水平高,P<0.05。结论 运用心理护理可明显改善重型肝炎患者负性情绪,优化肝功能指标,改善其知信行评分,提升护理满意度,建议运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理护理 常规护理 重型肝炎 焦虑抑郁 肝功能指标 护理满意度
下载PDF
优质护理等方法在感染科老年肝病睡眠障碍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2
8
作者 许雀 《世界睡眠医学杂志》 2023年第1期186-188,共3页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联合责任制分层护理在感染科老年肝病睡眠障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3月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〇九医院感染科收治的老年肝病睡眠障碍患者112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联合责任制分层护理在感染科老年肝病睡眠障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3月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〇九医院感染科收治的老年肝病睡眠障碍患者112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n=57)和观察组(n=55)。对照组采用一般护理干预,观察组给予优质护理联合责任制分层护理。比较2组护理应用效果。结果:干预前,2组睡眠呼吸暂停生命质量指数(SAQLI)评分、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2组PSQI评分较本组治疗前均下降,SAQLI评分较本组治疗前均提高,且观察组PSQI评分低于对照组,SAQLI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总满意率为90.90%,明显高于对照组75.75%(P<0.05)。结论:优质护理联合责任制分层护理在感染科老年肝病睡眠障碍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良好,能有效提高患者满意度,提高其睡眠质量,促进患者生命质量的提高,有较高的临床护理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优质护理 责任制分层护理 感染科 睡眠障碍
下载PDF
谷氨酰胺联合恩替卡韦对病毒型肝硬化小鼠肝脏病变指标及免疫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2
9
作者 沈培根 卢秋燕 +2 位作者 王丽惠 卢燕辉 陈碧芬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20年第14期2651-2655,共5页
目的:探讨谷氨酰胺联合恩替卡韦对病毒型肝硬化小鼠肝脏病变指标及免疫水平的影响。方法:将60只健康雄性BABL/cJ小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模型组、谷氨酰胺组,谷氨酰胺联合恩替卡韦组(联合组),对照组,每组15只。采用高压水注射方法将50... 目的:探讨谷氨酰胺联合恩替卡韦对病毒型肝硬化小鼠肝脏病变指标及免疫水平的影响。方法:将60只健康雄性BABL/cJ小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模型组、谷氨酰胺组,谷氨酰胺联合恩替卡韦组(联合组),对照组,每组15只。采用高压水注射方法将50μL HBV质粒通过尾静脉注入模型组、谷氨酰胺组,联合组三组小鼠体内,然后腹腔注射50%CCI4(5 m L/kg)以构建肝硬化模型小鼠。对照组经尾静脉注射50μL生理盐水,然后腹腔注射生理盐水(5 m L/kg)。谷氨酰胺组接受谷氨酰胺(0.5 m L/10g)治疗,联合组接受恩替卡韦联合谷氨酰胺(0.5 m L/10 g)治疗,对照组、模型组接受生理盐水(0.5 m L/10g)治疗,每天1次,治疗周期均为4周。比较四组小鼠的肝功能、病毒载量、肝纤维化指标、免疫功能。结果:成模后,模型组、谷氨酰胺组、联合组的病毒载量、ALT、AST、HA、PIIIP水平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4周后,谷氨酰胺组、联合组两组病毒载量、ALT、AST、HA、PIIIP水平显著下降,且联合组病毒载量、ALT、AST、HA、PIIIP水平低于谷氨酰胺组,差异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4周后,谷氨酰胺组病毒载量、ALT、AST、HA、PIIIP水平低于模型组,差异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4周后,谷氨酰胺组、联合组两组脾脏指数、CD4+、CD4+/CD8+百分率升高组脾脏指数、CD4+、CD4+/CD8+百分率高于谷氨酰胺组,差异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谷氨酰胺联合恩替卡韦可改善病毒型肝硬化小鼠肝脏肝功能,减轻组织纤维化,并有助于增强其免疫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毒型肝硬化 小鼠 谷氨酰胺 恩替卡韦
原文传递
骨桥蛋白在慢性肝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被引量:1
10
作者 杨依娜 朱娅梅 马世武 《肝脏》 2021年第6期594-596,共3页
骨桥蛋白(OPN)于1986年首次报道,是小整合素结合配体N端连接糖蛋白家族的成员,其单词前缀osteo-表示骨骼,后缀-pontin表示桥接,提示OPN在细胞外基质(ECM)中发挥连接蛋白的作用[1]。近年来的很多研究借助OPN基因敲除小鼠(Opn-/-小鼠)和... 骨桥蛋白(OPN)于1986年首次报道,是小整合素结合配体N端连接糖蛋白家族的成员,其单词前缀osteo-表示骨骼,后缀-pontin表示桥接,提示OPN在细胞外基质(ECM)中发挥连接蛋白的作用[1]。近年来的很多研究借助OPN基因敲除小鼠(Opn-/-小鼠)和肝细胞过表达OPN的转基因小鼠(OpnHEP Tg)等模型解释OPN在慢性肝病中的作用[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肝病 连接蛋白 转基因小鼠 肝细胞 整合素 模型解释 OPN 发病机制
下载PDF
双环醇联合替诺福韦治疗病毒性肝炎的效果及对肝功能、病毒载量的影响
11
作者 刘柏林 万里涛 谢宁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23年第28期94-96,共3页
目的观察双环醇联合替诺福韦治疗病毒性肝炎的临床效果及对肝功能、病毒载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6月—2022年6月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〇八医院感染科收治的病毒性肝炎患者12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 目的观察双环醇联合替诺福韦治疗病毒性肝炎的临床效果及对肝功能、病毒载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6月—2022年6月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〇八医院感染科收治的病毒性肝炎患者12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对照组给予富马酸替诺福韦二吡呋酯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双环醇片治疗,2组均治疗6个月。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肝功能指标[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胆红素(TBil)和甲胎蛋白(AFP)]、HBV-DNA载量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6个月后,2组ALT、AST、TBil、AFP水平及HBV-DNA载量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与对照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6.67%vs.8.33%,χ^(2)=0.120,P=0.729)。结论双环醇联合替诺福韦治疗可明显改善病毒性肝炎患者的肝功能,降低病毒载量,且不良反应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毒性肝炎 双环醇 替诺福韦 肝功能 病毒载量
下载PDF
加强健康教育在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护理中的效果评价
12
作者 张桂兰 徐文璇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 2023年第3期24-27,共4页
研究分析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就诊期间采用加强健康教育方式为其提供护理服务的实施效果。方法 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2021年4月至2022年12月收治74例,经抽签分配,分置常规组者予以基础护理,分置观察组者加强健康教育,比较干预效果。结... 研究分析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就诊期间采用加强健康教育方式为其提供护理服务的实施效果。方法 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2021年4月至2022年12月收治74例,经抽签分配,分置常规组者予以基础护理,分置观察组者加强健康教育,比较干预效果。结果 肺结核病症反应、糖尿病病症反应改善用时,可见观察组用时较短(P<0.05),观察组患者血糖水平,与常规组相比有极大程度下降(P<0.05),健康行为予以统计,相比常规组,予以观察组患者加强健康教育方式干预后可见极大程度提高(P<0.05),观察组患者情绪状态、生活质量、自我效能感等,均于干预后在组别间有明显优势(P<0.05)。结论 护理干预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加强健康教育,利于其提高自护能力及生活质量,可使疾病影响充分减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强健康教育 肺结核合并糖尿病 护理效果
下载PDF
双重血浆分子吸附系统联合激素治疗慢加急性肝衰竭的疗效 被引量:23
13
作者 许何明 张骏飞 +7 位作者 董静 宋海燕 陈照林 刘力伟 潘劲劲 刘波 陈曦 吕荣德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15-120,共6页
目的探讨双重血浆分子吸附系统(DPMAS)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相关的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16年1月至2019年2月第九〇一医院感染科接受DPMAS治疗好转出院的38例HBV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的临床资... 目的探讨双重血浆分子吸附系统(DPMAS)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相关的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16年1月至2019年2月第九〇一医院感染科接受DPMAS治疗好转出院的38例HBV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n=20,DPMAS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和对照组(n=18,DPMAS治疗)。记录所有患者临床表现、肝功能、凝血功能、炎症指标、住院时间、DPMAS治疗次数等。结果(1)治疗2周时,观察组患者总胆红素(TBIL)、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及白细胞介素-8(IL-8)改善情况均好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4.572、6.625、2.416、3.026,P值分别为<0.001、<0.001、0.024、0.005);(2)治疗2周时观察组患者TBIL、CRP、IL-6、IL-8的下降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5.850、-2.241、-3.917、-2.147,P值分别为<0.001、0.031、<0.001、0.039);(3)观察组与对照组消化道症状改善时间[(3.20±1.15)d vs.(10.11±2.49)d,P<0.001]、TBIL降至肝衰竭诊断临界值之下的时间[(15.25±1.33)d vs.(19.92±2.81)d,P<0.001]、住院时间[(44.20±4.62)d vs.(59.25±8.06)d,P<0.001]、DPMAS治疗次数[(3.00±0.97)次vs.(4.22±1.52)次,P=0.00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4)观察组与对照组肺部感染发生率(15.0%vs.22.2%,P=0.566)、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发生率(40.0%vs.33.8%,P=0.671)、腹水发生率(45.0%vs.44.4%,P=0.973)、肝肾综合征发生率(10.0%vs.16.7%,P=0.544)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DPMAS联合糖皮质激素在治疗前期可快速降低HBV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血清TBIL及炎症因子水平,缓解患者消化道症状,减少平均住院时间及DPMAS治疗次数,加速患者病情恢复,且对并发症无明显影响,值得临床进一步探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加急性肝衰竭 乙型肝炎病毒 双重血浆分子吸附系统 糖皮质激素 人工肝
下载PDF
全血γ-干扰素释放试验联合T淋巴细胞亚群检测在肺结核诊断中的初步应用 被引量:10
14
作者 葛哲 卢思萍 +3 位作者 付仕忠 王春红 李少莹 刘翺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1年第9期108-113,共6页
目的探讨全血γ-干扰素释放试验(Interferon-gamma release assay,IGRA)联合T淋巴细胞亚群检测在肺结核诊断中的价值。方法纳入2015年9月至2016年2月在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二〇医院感染科住院诊断为肺结核的全部患者58例,其... 目的探讨全血γ-干扰素释放试验(Interferon-gamma release assay,IGRA)联合T淋巴细胞亚群检测在肺结核诊断中的价值。方法纳入2015年9月至2016年2月在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二〇医院感染科住院诊断为肺结核的全部患者58例,其中痰涂阳活动性肺结核或肺穿刺活检组织学确诊为肺结核患者41例,痰涂阴性而临床诊断为肺结核(且经临床抗结核治疗有效)的肺结核患者17例。同时选择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二〇医院同期健康体检的自愿者48例作为对照组。所有受试者进行全血IGRA检测、T淋巴细胞亚群检测。结果IGRA检查诊断肺结核的灵敏度为86.2%(50/58),特异度为95.8%(46/48),漏诊率为13.8%(8/58),误诊率为4.2%(2/48),ROC曲线下面积AUC=0.816(P=0.001)。治疗前肺结核组患者CD3(+)、CD4(+)及CD4(+)/CD8(+)较正常组明显下降,CD8(+)较正常组明显升高,并与正常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IGRA检查联合T淋巴细胞亚群检测诊断肺结核的灵敏度为96.6%(56/58),特异度为91.7%(44/48),漏诊率为3.4%(2/58),误诊率为8.3%(4/48),IGRA实验联合T淋巴细胞亚群检测ROC曲线下面积AUC=0.911(P<0.001)。结论IGRA检查联合T淋巴细胞亚群检测诊断肺结核具有较高灵敏度和特异性,漏诊率较单一IGRA检测明显降低,具有较高诊断价值,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Γ-干扰素释放试验 T淋巴细胞亚群 肺结核 诊断
下载PDF
停用吡嗪酰胺对初治结核病患者血尿酸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7
15
作者 申恩瑞 彭惠 +6 位作者 陈青 朱静 王冀岚 权彤彤 李玉美 殷水泽 马世武 《广东医学》 CAS 2018年第24期3701-3705,共5页
目的调查停用吡嗉酰胺(PZA)后患者血尿酸(SUA)水平短期内是否能够回复到基线水平。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以初治结核病患者为研究者对象,采集人口学资料、临床背景以及治疗基线和治疗6个月间的SUA数据;根据患者基线是否有高尿酸血症(H... 目的调查停用吡嗉酰胺(PZA)后患者血尿酸(SUA)水平短期内是否能够回复到基线水平。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以初治结核病患者为研究者对象,采集人口学资料、临床背景以及治疗基线和治疗6个月间的SUA数据;根据患者基线是否有高尿酸血症(HUA),分为非HUA组和HUA组;根据巩固期用药方案不同,分为结核1组(2HRZE/HR)和结核2组(2HRZE/HRE);同期住院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SUA水平变化。结果治疗第6个月时,初治结核病患者平均SUA水平显著高于基线[(382. 23±133. 56) vs.(340. 31±106. 97)μmol/L,t=-7. 544 1,P=0. 000 0];无论基线HUA组[(556. 09±147. 13) vs.(503. 77±79. 12)μmol/L,t=-2. 786 9,P=0. 006 7],还是基线非HUA组[(342. 60±92. 45) vs.(303. 05±71. 71)μmol/L,t=-7. 426 3,P=0. 000 0],平均SUA水平都显著高于基线;无论是结核1组[(384. 32±151. 27) vs.(325. 44±106. 26)μmol/L,t=-5. 952 6,P=0. 000 0],还是结核2组[(380. 93±121. 59) vs.(349. 54±106. 57)μmol/L,t=-4. 815 3,P=0. 000 0],停用PZA 4个月时平均SUA水平也都显著高于基线。结论结核病初治患者停用PZA后,大部分患者的SUA短期内不能降回到基线水平,应引起临床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病 吡嗪酰胺 血尿酸 急性高尿酸血症
下载PDF
奥沙利铂、氟尿嘧啶联合表柔比星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治疗原发性肝癌合并HIV/AIDS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9
16
作者 孙选 杨翠丽 《罕少疾病杂志》 2021年第4期47-48,共2页
目的原发性肝癌合并HIV/AIDS患者采用奥沙利铂、氟尿嘧啶联合表柔比星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治疗的效果分析。方法将该院2018年4月至2020年5月收治的78例原发性肝癌合并HIV/AIDS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2组,分别为对照组与观察组,... 目的原发性肝癌合并HIV/AIDS患者采用奥沙利铂、氟尿嘧啶联合表柔比星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治疗的效果分析。方法将该院2018年4月至2020年5月收治的78例原发性肝癌合并HIV/AIDS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2组,分别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前者采用奥沙利铂、氟尿嘧啶经TACE术治疗,后者在此基础上联合表柔比星治疗,对比两组取得的治疗效果及出现的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为74.36%,较对照组明显提升(51.28%,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率为28.21%,对照组为20.51%,观察组多于对照组,但组间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针对原发性肝癌合并HIV/AIDS患者,奥沙利铂、氟尿嘧啶联合表柔比星经TACE术治疗不仅效果显著且安全性高,为临床提供良好的借鉴及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肝癌 HIV/AIDS 奥沙利铂 氟尿嘧啶 表柔比星 TACE
下载PDF
原发性肝癌治疗现状及MDT治疗模式的探讨 被引量:8
17
作者 董晓锋 杨英豪 +4 位作者 张燕 王建斌 朱晓红 刘妲妲 梁栋 《肝脏》 2021年第3期262-265,共4页
目的结合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八八医院原发性肝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的治疗现状,探讨HCC多学科团队(multidisciplinary team,MDT)治疗的必要性。方法收集2010年1月至2018年1月收治的HCC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 目的结合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八八医院原发性肝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的治疗现状,探讨HCC多学科团队(multidisciplinary team,MDT)治疗的必要性。方法收集2010年1月至2018年1月收治的HCC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HCC治疗以手术切除和经导管动脉栓塞术(transcatheter arterial chemoembo1ization,TACE)为主。行手术切除患者中,存在扩大手术适应证现象;行TACE治疗患者中,部分病灶单发且较小的患者未行手术治疗,再次治疗患者呈指数下降。结论手术切除和TACE治疗,分属外科和内科系统,受知识体系的局限性制约,各专科医生往往只重视本专业内对肿瘤的治疗,对于其他学科的治疗手段缺乏了解,这也是我国HCC治疗现状。为了整合各种治疗方式的优点,实现HCC患者最优化治疗,必须开展有组织的成系统的多学科间的综合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肝癌 治疗 手术 肝动脉化学药物栓塞 多学科团队
下载PDF
健康信念教育模式在军事训练伤伤员护理干预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4
18
作者 林育红 曾华 +2 位作者 念花 朱秀梅 曾西明 《福建医药杂志》 CAS 2022年第1期159-161,共3页
军事训练伤是一种由于军事训练造成的参训人员运动系统或其他器官的病理改变或功能障碍,其中运动系统功能障碍的发生率最高[1].军事训练伤在和平时期影响部队的训练工作,在战时可造成非战斗减员,对部队的战斗力提升有不利影响.训练伤的... 军事训练伤是一种由于军事训练造成的参训人员运动系统或其他器官的病理改变或功能障碍,其中运动系统功能障碍的发生率最高[1].军事训练伤在和平时期影响部队的训练工作,在战时可造成非战斗减员,对部队的战斗力提升有不利影响.训练伤的出现与官兵的预防意识、心理素质、对环境的适应性及身体的耐受性有关[2].有学者研究发现,合理的护理方案能加快受伤官兵的恢复,良好的预防措施能减少训练伤的发生[3].健康信念教育是近年来新提出的一种护理干预方案,主要通过社会心理学方法,从健康信念形成角度,解释健康相关行为,从而树立良好的训练意识和习惯,改变原有的危险行为,对患者的治疗效果具有促进作用[4-5].健康信念教育多用于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患者治疗中,在军事训练方面少见报道,故笔者拟通过健康信念教育,对来院门诊就诊的训练伤官兵进行干预,观察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军事训练伤 护理干预 慢性病患者 系统功能障碍 健康相关行为 健康信念 危险行为 非战斗减员
下载PDF
云南省医务人员对结核患者肝炎病毒感染筛查认知的横断面研究 被引量:4
19
作者 詹淑华 杨智彬 +5 位作者 苏慧勇 匡崇书 李国伦 申恩瑞 马万红 马世武 《中华实验和临床感染病杂志(电子版)》 CAS 2020年第1期31-39,共9页
目的调查云南省从事结核病诊疗的医务人员对结核病患者筛查和监测乙型/丙型肝炎病毒(HBV/HCV)感染的认知。方法调查对象为云南省全部16个州、市综合医院中从事结核病诊疗的医务人员,通过问卷调查方式收集他们对抗结核治疗或应用糖皮质... 目的调查云南省从事结核病诊疗的医务人员对结核病患者筛查和监测乙型/丙型肝炎病毒(HBV/HCV)感染的认知。方法调查对象为云南省全部16个州、市综合医院中从事结核病诊疗的医务人员,通过问卷调查方式收集他们对抗结核治疗或应用糖皮质激素前对肝炎病毒筛查和管理的决定。结果共发出问卷1000份,回收问卷942份,剔除无效问卷52份。合格的890份问卷分别来自21家三级综合医院和64家二级综合医院。在抗结核治疗前,医务人员对抗-HCV筛查的比例(48.8%,434/890)低于对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 Ag)筛查的比例(70.7%、629/890,χ^2=88.805、P<0.001)。在应用糖皮质激素前,对抗-HCV筛查的比例(72.1%,642/890)也低于对HBsAg筛查的比例(75.6%,673/890),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794、P=0.094)。Logistic回归多变量分析提示:使用糖皮质激素前,医务人员所在的科室类别和职称是筛查抗HCV的独立的影响因素,其中来自感染科(OR=1.834、95%CI:1.342~2.505、P=0.001)及高级职称(OR=1.745、95%CI:1.115~2.731、P=0.015)医务人员的诊疗认知优于非感染科及非高级职称医务人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所在医院等级、科室类别和职称是筛查HBsAg的影响因素,其中来自三级医院(OR=1.735、95%CI:1.233~2.441、P=0.002)、感染科(OR=1.567、95%CI:1.133~2.167、P=0.007)及高级职称(OR=1.786、95%CI:1.104~2.888、P=0.018)医务人员的诊疗认知优于二级医院、非感染科及非高级职称医务人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使用糖皮质激素时,医院等级和科室类别是医务人员对结核合并HCV感染者监测HCV RNA的影响因素,其中三级医院(OR=1.898、95%CI:1.285~2.802、P=0.001)、感染科(OR=2.039、95%CI:1.391~2.988、P<0.001)医务人员的诊疗认知优于二级医院及非感染科医务人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医院等级、科室类别和职称为医务人员对结核合并HBV感染监测HBV DNA的影响因素,其中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务人员 结核病 肝炎病毒 乙型 肝炎病毒 丙型 认知调查
原文传递
腹腔置管灌洗联合腹腔注射抗生素治疗肝硬化自发性腹膜炎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5
20
作者 梁栋 边绪强 张鼎 《肝脏》 2021年第1期37-40,共4页
目的探讨腹腔置管灌洗联合腹腔注射抗生素治疗肝硬化自发性腹膜炎(SBP)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6月至2019年6月我院收治的肝硬化合并SBP患者73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静滴抗生素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 目的探讨腹腔置管灌洗联合腹腔注射抗生素治疗肝硬化自发性腹膜炎(SBP)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6月至2019年6月我院收治的肝硬化合并SBP患者73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静滴抗生素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腹腔置管灌洗联合腹腔注射抗生素治疗,疗程均为14天。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发热、腹痛、腹胀、腹部压痛、反跳痛等症状及体征的变化,记录治疗前后肝功能指标: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胆红素(TBil)和炎症指标:白细胞计数(WBC)、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变化情况,以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患者临床症状、体征的缓解时间,肝功能、炎症因子的改善程度,以及治疗的总有效率、显效率、无效率,均较对照组更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置管灌洗联合腹腔注射抗生素可明显缓解肝硬化SBP临床症状、体征,改善肝功能及炎症指标,提高治疗治疗有效率,具有显著的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置管灌洗 腹腔注射 肝硬化 自发性腹膜炎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