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氢质子磁共振波谱成像技术在创伤性脑损伤后认知障碍中的应用 被引量:6
1
作者 胡霞 肖慧 +2 位作者 周苏键 苏静 彭慧平 《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 2021年第2期197-201,共5页
创伤性脑损伤(TBI)可引起一系列复杂的病理生理过程变化,这些变化包括脑内物质代谢异常,导致机体出现包括头痛、认知、运动和情感障碍等在内的长、短期症状,而认知障碍是阻碍TBI患者日常生活质量恢复和延缓其回归社会的重要因素。氢质... 创伤性脑损伤(TBI)可引起一系列复杂的病理生理过程变化,这些变化包括脑内物质代谢异常,导致机体出现包括头痛、认知、运动和情感障碍等在内的长、短期症状,而认知障碍是阻碍TBI患者日常生活质量恢复和延缓其回归社会的重要因素。氢质子磁共振波谱成像技术(1H-MRS)可对急、慢性脑部损伤患者的脑组织代谢进行非侵入性检测,具有辅助诊断和预测长期功能预后的价值。该文将近年来1H-MRS在TBI后认知障碍中的应用进行总结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性脑损伤 认知障碍 氢-1核磁共振波谱法
下载PDF
基于“5W2H”的自我管理联合脊柱推拿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腰部功能及疼痛程度的影响 被引量:17
2
作者 陈尚美 魏锦锦 +1 位作者 黄升云 陈尚京 《颈腰痛杂志》 2021年第6期887-889,共3页
目的探讨基于“5W2H”的自我管理联合脊柱推拿对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 disc herniation,LDH)患者腰部功能及疼痛程度的影响。方法采用区组随机化法将本院2019年5月~2020年9月收治的133例LDH患者分为观察组(66例)和对照组(67例),对照组... 目的探讨基于“5W2H”的自我管理联合脊柱推拿对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 disc herniation,LDH)患者腰部功能及疼痛程度的影响。方法采用区组随机化法将本院2019年5月~2020年9月收治的133例LDH患者分为观察组(66例)和对照组(67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基于“5W2H”的自我管理联合脊柱推拿干预,均干预1个月。观察两组干预前后的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ilton anxiety scale,HAMA)、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HAMD)、疼痛数字评分(numerical rating scale,NRS)、慢性疼痛自我效能感量表(chronic pain self-efficacy scale,CPSS)、JOA评分及世界卫生组织生活质量测定量表简表(WHO quality of life brief scale,WHOQOL-BREF)评分的变化情况,并分析两组患者干预后的下肢功能障碍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干预后HAMA、NR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JOA、CPSS评分及WHOQOL-BREF各项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双腿直腿抬高角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LDH患者给予基于“5W2H”的自我管理联合脊柱推拿干预,可改善患者焦虑情绪及疼痛程度,提高生活质量及疼痛自我效能感,并能减轻下肢功能障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七问分析法 脊柱推拿 腰椎间盘突出症 腰部功能 疼痛程度
下载PDF
中西医结合治疗气虚血瘀型脑梗死恢复期患者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55
3
作者 王琳 聂容荣 +3 位作者 秦凤玲 张丹华 莫华兰 齐立 《世界中医药》 CAS 2019年第6期1490-1492,1497,共4页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对气虚血瘀性脑梗死恢复期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7月至2019年1月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二四医院神经康复科收治的气虚血瘀型脑梗死恢复期患者128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对气虚血瘀性脑梗死恢复期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7月至2019年1月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二四医院神经康复科收治的气虚血瘀型脑梗死恢复期患者128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医对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应用中药益气活血化痰通络汤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评分)、日常生活能力(Barthel指数)、脑血流动力学指标及血清学指标。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0.6%(58/64),高于对照组的76.6%(49/64),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治疗前中医证候积分、NIHSS评分、Barthel指数、脑血流动力学指标及血清学各项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中医证候积分及NIHS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Barthel指数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脑血流动力学指标双侧脑动脉血流速度平均值(Vm)及收缩期值(Vs)均高于对照组,搏动指数(PI)低于对照组(P<0.05);且观察组血清学各项指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可有效提高气虚血瘀型脑梗死恢复期患者的治疗效果,有利于改善患者神经功能,值得临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西医结合 气虚血瘀型 脑梗死 恢复期 证候积分 神经功能
下载PDF
针刀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疗效及对肌电图、血流图、环氧化酶2的影响 被引量:15
4
作者 聂容荣 张远景 +3 位作者 文辉 卢剑 刘洪波 齐立 《河北中医》 2019年第6期910-915,共6页
目的观察针刀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疗效及对肌电图、血流图、环氧化酶2(COX-2)的影响。方法将115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针刀组57例予针刀治疗,每周治疗2次;针刺组58例予针刺治疗,每周治疗5次。2组均治疗2周,... 目的观察针刀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疗效及对肌电图、血流图、环氧化酶2(COX-2)的影响。方法将115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针刀组57例予针刀治疗,每周治疗2次;针刺组58例予针刺治疗,每周治疗5次。2组均治疗2周,并随访1个月。统计疗效,比较2组治疗前后日本骨科学会(JOA)下腰痛评分系统评分、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血清COX-2水平及患肢肌电图、血流图变化情况。结果针刀组治愈率(64.9%)高于针刺组(48.3%,P<0.05)。治疗后2组JOA下腰痛评分系统评分均升高(P<0.05),疼痛VAS评分均降低(P<0.05);针刀组治疗后JOA下腰痛评分系统评分高于针刺组(P<0.05),疼痛VAS评分低于针刺组(P<0.05)。治疗后肌电图2组胫神经、腓神经F波传导速度均升高(P<0.05),且针刀组均高于针刺组(P<0.05)。治疗后2组胫神经、腓神经F波潜伏期均缩短(P<0.05),且针刀组均短于针刺组(P<0.05)。治疗后2组血流图波幅均升高(P<0.05),上升时间、血管阻力指数、两侧波幅差均降低(P<0.05);针刀组治疗后波幅高于针刺组(P<0.05),上升时间、血管阻力指数、两侧波幅差均低于针刺组(P<0.05)。治疗后2组COX-2水平均降低(P<0.05),且针刀组低于针刺组(P<0.05)。结论针刀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确切,能有效改善肌电图、血流图指标,降低COX-2,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间盘移位 腰椎 小刀针 针刺疗法 环氧化酶2
下载PDF
小针刀联合玻璃酸钠关节腔内注射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被引量:9
5
作者 冯彦辉 郝丹 俎志勇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0年第8期1389-1391,共3页
目的观察小针刀联合玻璃酸钠关节腔内注射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KOA)的临床效果。方法使用随机数表法将2017年8月至2018年12月在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八八医院治疗的84例KOA患者分为A、B两组,各42例。A组接受玻璃酸钠关节腔... 目的观察小针刀联合玻璃酸钠关节腔内注射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KOA)的临床效果。方法使用随机数表法将2017年8月至2018年12月在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八八医院治疗的84例KOA患者分为A、B两组,各42例。A组接受玻璃酸钠关节腔内注射治疗,B组在此基础上增加小针刀治疗。对比两组治疗前后VAS和WOMAC评分、治疗总有效率。结果 B组治疗后VAS评分低于A组,WOMAC评分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B组治疗总有效率(95.24%)高于A组(78.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针刀联合玻璃酸钠关节腔内注射治疗KOA临床效果较好,可有效缓解患者疼痛,且能改善患者膝关节功能,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玻璃酸钠 小针刀
下载PDF
海南州贵德县1612名健康成人静脉血红细胞、血红蛋白、血小板计数参考值范围及影响因素调查 被引量:4
6
作者 于均涛 丹珠永吉 +3 位作者 徐妮 赵忠恺 切科加 姜忠东 《职业与健康》 CAS 2020年第11期1519-1521,1526,共4页
目的调查海南州贵德县1612名健康成人静脉血红细胞(RBC)、血红蛋白(Hb)及血小板计数(PLT)参考值范围及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9年5-11月在海南州贵德县人民医院体检中心进行健康检查的健康成人1612名作为研究对象,采用mindray BC-6000五... 目的调查海南州贵德县1612名健康成人静脉血红细胞(RBC)、血红蛋白(Hb)及血小板计数(PLT)参考值范围及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9年5-11月在海南州贵德县人民医院体检中心进行健康检查的健康成人1612名作为研究对象,采用mindray BC-6000五分类血液分析仪进行静脉血常规测定,并按海拔、性别、民族、年龄进行分组,进行描述和分析。结果男女受检对象RBC参考区间分别为(4.27~6.09)×10^12/L、(3.87~5.24)×10^12/L,Hb参考区间分别为136.18~193.56 g/L、110.75~168.83 g/L,PLT参考区间分别为(77.49~286.03)×10^9/L、(68.53~312.77)×10^9/L。男女RBC、Hb、PLT均值比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汉族、藏族PLT均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89,P<0.05);藏族、回族PLT均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51,P<0.05);各年龄段RBC、Hb、PLT均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海南州贵德县高原地区成人静脉血RBC、Hb、PLT数值受高原环境、年龄、性别、民族的影响,需要修订本地的血常规部分参考数值,以适应当地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原地区 健康成人 血红细胞数 血红蛋白 血小板计数 参考值范围
原文传递
正清风痛宁缓释片联合甲氨蝶呤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临床观察 被引量:6
7
作者 马海侠 梁先红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20年第4期112-114,共3页
目的探讨正清风痛宁缓释片联合甲氨蝶呤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对其临床效果及相关炎性指标进行观察。并随机选类风湿关节炎应用甲氨蝶呤联合非甾体止痛药双氯芬酸钠缓释片治疗,2组治疗前后进行对照。方法类风湿关节炎(RA)80例分为:治疗组:40... 目的探讨正清风痛宁缓释片联合甲氨蝶呤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对其临床效果及相关炎性指标进行观察。并随机选类风湿关节炎应用甲氨蝶呤联合非甾体止痛药双氯芬酸钠缓释片治疗,2组治疗前后进行对照。方法类风湿关节炎(RA)80例分为:治疗组:40例,甲氨蝶呤7.5 mg/周(补充叶酸5 mg/周),正清风痛宁缓释片60 mg/次,日2次饭后口服。对照组:40例,甲氨蝶呤片12.5 mg/周(补充叶酸5 mg/周),双氯芬酸钠缓释片75 mg/d(饭后口服,联合胃粘膜保护药瑞巴派特,1个月后逐渐减停),12周为1个疗程。2组治疗前及治疗后第4,8,12周对临床疗效及ESR,C-RP进行观察统计。结果治疗组在第4,8,12周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尤其在第4周更为明显。经过12周治疗,2组在关节肿胀数、关节疼痛数、关节压痛数、关节晨僵时间及ESR、C-RP检验方面比均有显著差异P<0.05,本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显著P<0.05。2组间治疗效果(有效率)分别为100%、8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清风痛宁缓释片 甲氨蝶呤 类风湿 关节炎 痹证
下载PDF
不同量表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抗血小板治疗后出血风险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5
8
作者 何伟 蒋文贤 +2 位作者 王琳 邓伟林 齐立 《广西医学》 CAS 2019年第19期2455-2458,共4页
目的比较S 2TOP-BLEED、REACH及颅内-B 2LEED 3S量表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抗血小板治疗后出血风险的预测价值。方法纳入48例TIA或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均接受常规治疗、溶栓治疗及抗血小板治疗。根据抗血小板治疗12个... 目的比较S 2TOP-BLEED、REACH及颅内-B 2LEED 3S量表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抗血小板治疗后出血风险的预测价值。方法纳入48例TIA或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均接受常规治疗、溶栓治疗及抗血小板治疗。根据抗血小板治疗12个月后是否发生大出血,将患者分为出血组19例和非出血组29例。比较出院时两组间S 2TOP-BLEED、REACH及颅内-B 2LEED 3S量表的评分。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评价出院时3种量表对TIA/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抗血小板治疗后出血风险的预测效能。结果出血组S 2TOP-BLEED和REACH评分均高于非出血组(均P<0.05),但两组颅内-B 2LEED 3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 2TOP-BLEED、REACH、颅内-B 2LEED 3S量表预测TIA/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抗血小板治疗后出血风险的最佳截点分别为14分、11分、7分,其中S 2TOP-BLEED量表的曲线下面积达0.906,均大于REACH和颅内-B 2LEED 3S量表(均P<0.05),且准确率、灵敏度、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均最高。结论与REACH和颅内-B 2LEED 3S量表相比,S 2TOP-BLEED量表评分在预测TIA/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抗血小板治疗后出血风险中有较高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缺血性脑卒中 抗血小板治疗 出血风险 S2TOP-BLEED量表 REACH量表 intracranial-B2LEED3S量表 预测效能
下载PDF
中医中药联合沙利度胺片治疗白塞病临床观察 被引量:4
9
作者 马海侠 梁先红 葛晓飞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20年第19期126-129,共4页
目的探究沙利度胺联合中医中药治疗白塞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9年1月联勤第967医院诊治的白塞病患者5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各25例。对照组:给以沙利度胺50~100 mg/d,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结合中医... 目的探究沙利度胺联合中医中药治疗白塞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9年1月联勤第967医院诊治的白塞病患者5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各25例。对照组:给以沙利度胺50~100 mg/d,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结合中医辨证施治予中药汤剂联合治疗。观察2组临床疗效,治疗前、治疗后第4,8,12周对临床症状及血沉、C反应蛋白进行观察统计。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2.0%(23/25),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6.0%(19/25),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沙利度胺联合中医药治疗白塞病疗效明显优于沙利度胺单药治疗,且中药的应用减少沙利度胺的副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塞病 中西医结合疗法 沙利度胺 辨证施治
下载PDF
针药联合言语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失语症患者的疗效探究 被引量:3
10
作者 李小霞 张莹莹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21年第14期47-48,共2页
目的:探讨针药联合言语康复训练治疗对脑卒中后失语症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将2020年1-12月收治的脑卒中患者中选取失语患者82例纳入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40例和联合组42例,对照组给予言语康复训练,联合组给予针药联合... 目的:探讨针药联合言语康复训练治疗对脑卒中后失语症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将2020年1-12月收治的脑卒中患者中选取失语患者82例纳入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40例和联合组42例,对照组给予言语康复训练,联合组给予针药联合言语康复训练。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语言功能及神经功能改善情况。结果: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2.50%(29/40),低于联合组的90.48%(38/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语言功能各项评分(听理解能力、复述能力、阅读能力、书写能力)及神经功能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联合组语言功能各项评分(听理解能力、复述能力、阅读能力、书写能力)及神经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卒中后失语症患者采用针药联合言语康复训练有助于语言功能障碍及神经功能缺损情况得到有效改善,促进临床疗效的提升,较单纯言语康复训练的治疗效果更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后失语症 言语康复训练 针药治疗
下载PDF
中西医结合治疗脊柱关节病临床观察 被引量:3
11
作者 马海侠 梁先红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20年第3期114-116,共3页
目的脊柱关节病是无法根治的疾病,易复发,对患者影响较大,治疗周期长且复杂,中西医结合既能快速缓解疾病发作,又能减少长期用药副反应,在缓解期中药及中医理疗更好保持疾病不复发。方法收集2017年1月—2019年1月脊柱关节病(包括强直性... 目的脊柱关节病是无法根治的疾病,易复发,对患者影响较大,治疗周期长且复杂,中西医结合既能快速缓解疾病发作,又能减少长期用药副反应,在缓解期中药及中医理疗更好保持疾病不复发。方法收集2017年1月—2019年1月脊柱关节病(包括强直性脊柱炎、银屑病关节炎)病例90份,随机分成2组,对照组采用生物制剂(益赛普)+非甾体抗炎药,中西医结合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法基础上通过中医药辨证施治综合调理,对比疾病活动期缓解时间,缓解期持续时间,复发间期时间,及患者关节功能、生活质量评分差异。结果中西医结合治疗组活动期缓解时间缩短,缓解期持续时间延长,复发间期明显延长,关节功能生活质量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关节病 强直性脊柱炎 益赛普 中西医结合疗法 痹证
下载PDF
针灸对小儿脑瘫患者脑血液循环与神经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3
12
作者 张丹 《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电子杂志》 2021年第23期17-20,共4页
目的探讨针灸对小儿脑瘫患者大脑动脉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VP)、血管搏动指数(PI)水平及神经功能的影响,为改善患儿预后提供依据。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2020年2月至2021年2月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八八医院收治的80例脑瘫患... 目的探讨针灸对小儿脑瘫患者大脑动脉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VP)、血管搏动指数(PI)水平及神经功能的影响,为改善患儿预后提供依据。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2020年2月至2021年2月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八八医院收治的80例脑瘫患儿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患儿实施综合治疗疗法[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纳联合神经生理学疗法(Bobath疗法)],观察组患儿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针灸疗法,两组患儿均连续治疗3个月。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后临床疗效,治疗前后VP、PI、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肌酸激酶脑型同工酶(CK-BB)水平、Barthel指数(BI)及粗大运动功能评估量表(GMFM)评分。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儿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与治疗前比,治疗后两组患儿VP、BI及GMFM评分均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而两组患儿PI与血清VEGF、CK-BB水平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在小儿脑瘫的治疗中,采用针灸治疗可提升患儿的治疗效果,促进脑血液循环,改善神经与运动功能,并提升日常生活自理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儿脑瘫 针灸 综合疗法 脑血液循环 运动功能
下载PDF
针刀治疗中风后偏瘫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3
作者 齐立 《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电子杂志》 2020年第3期169-171,共3页
脑卒中发病率、致残率和死亡率均较高,是第3位致死疾病,仅次于心血管病和肿瘤,严重危害人类健康。针刀对肌肉有双向调节作用,针刀刀刃平行刺入肌肉纤维,可使下降的肌力收缩力恢复,针刀刀刃垂直切入肌肉纤维,可使部分痉挛的肌肉松弛到正... 脑卒中发病率、致残率和死亡率均较高,是第3位致死疾病,仅次于心血管病和肿瘤,严重危害人类健康。针刀对肌肉有双向调节作用,针刀刀刃平行刺入肌肉纤维,可使下降的肌力收缩力恢复,针刀刀刃垂直切入肌肉纤维,可使部分痉挛的肌肉松弛到正常的肌力范围内。通过对近些年针刀的理论基础、作用机制、临床应用等进行归纳总结,为今后临床治疗中风后偏瘫提供便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风 偏瘫 针刀 研究进展
下载PDF
十一方药烫熨疗法联合巨刺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观察
14
作者 许震中 谢玉春 +1 位作者 陆克艳 王雄 《四川中医》 2023年第3期141-143,共3页
目的:观察十一方药烫熨疗法联合巨刺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CSR)的疗效。方法:选取2019年5月~2022年5月收治的138例CSR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9例,对照组采用巨刺法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十一方药烫... 目的:观察十一方药烫熨疗法联合巨刺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CSR)的疗效。方法:选取2019年5月~2022年5月收治的138例CSR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9例,对照组采用巨刺法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十一方药烫熨疗法,比较两组中医疗效、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视觉模拟(VAS)评分、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全血黏度(高切、低切)、红细胞压积。结果:观察组中医疗效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97.10%vs 85.51%,χ^(2)=5.841,P<0.05);观察组颈肩部疼痛、上肢疼痛与麻木、手指疼痛与麻木积分高于对照组(t=6.037;t=7.505;t=6.028,P<0.05);观察组NDI评分、Cobb角高于对照组(t=17.089;t=4.482,P<0.05);治疗1周、2周、4周后,观察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t=2.440;t=4.529;t=7.091,P<0.05);治疗后,观察组IL-6、IL-1β、TNF-α水平低于对照组(t=11.758;t=7.263;t=6.668,P<0.05);观察组高切和低切全血黏度、红细胞压积水平低于对照组(t=3.294;t=6.708;t=3.352,P<0.05)。结论:十一方药烫熨疗法联合巨刺法可通过改善CSR患者颈部血流循环,降低炎症反应,进而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颈椎功能和降低疼痛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根型颈椎病 十一方药烫熨疗法 巨刺法
下载PDF
丁苯酞联合硫酸氢氯吡格雷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效果
15
作者 罗文浩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3年第1期142-144,共3页
研究丁苯酞联合阿司匹林和硫酸氢氯吡格雷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效果。方法 将2022.1—2022.7月在本科室治疗的9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2组,对照组患者进行阿司匹林和硫酸氢氯吡格雷治疗,观察组在上述治疗的基础上联合丁苯酞治疗。结果... 研究丁苯酞联合阿司匹林和硫酸氢氯吡格雷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效果。方法 将2022.1—2022.7月在本科室治疗的9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2组,对照组患者进行阿司匹林和硫酸氢氯吡格雷治疗,观察组在上述治疗的基础上联合丁苯酞治疗。结果 观察组心功能指标、NIHSS评分、MRS评分、Barthel指数、FMA评分以及生活质量均更佳;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P<0.05)。结论 丁苯酞联合阿司匹林和硫酸氢氯吡格雷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效果非常显著,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丁苯酞 阿司匹林 硫酸氢氯吡格雷 急性脑梗死
下载PDF
SLC6A8基因突变家系1例报道 被引量:1
16
作者 翟豪强 黄金 沈德新 《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 2022年第10期1840-1843,共4页
目的 探讨基因检测在脑肌酸缺乏综合征早期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提高广大临床工作者对本病的认识。方法 报道1例通过基因检测确诊的肌酸缺乏综合征1型的中国家庭,该家庭兄弟二人均有明显的智力障碍,父母表型正常。对患者进行详细的病史询... 目的 探讨基因检测在脑肌酸缺乏综合征早期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提高广大临床工作者对本病的认识。方法 报道1例通过基因检测确诊的肌酸缺乏综合征1型的中国家庭,该家庭兄弟二人均有明显的智力障碍,父母表型正常。对患者进行详细的病史询、电生理检查和全外显子组测序,基因检测结果通过一代测序验证。结果 在中国家庭中发现了SLC6A8基因的一个新的变异位点c.1569G>A,该变异为无义变异,兄弟二人均为半合子,遗传自母亲,母亲为杂合子,父亲为野生型。结论 扩大了中国人群中SLC6A8基因的变异谱。通过全外显子组测序并结合患者详细的临床评估有利于早期诊断肌酸缺乏综合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脑肌酸缺乏综合征1型 SLC6A8基因 智力障碍 全外显子组测序
原文传递
联合血栓通胶囊治疗在脑梗死二级预防中的应用
17
作者 文衍玉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2年第12期41-44,共4页
将血栓通胶囊联合阿伐他汀与阿司匹林应用于脑梗死患者的治疗过程中,探讨三者联合在二级预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本次研究一共纳入110例脑梗死患者的临床一般资料,所有患者均为我院2021年3月到2022年3月期间接受诊治的脑梗死患者。将所... 将血栓通胶囊联合阿伐他汀与阿司匹林应用于脑梗死患者的治疗过程中,探讨三者联合在二级预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本次研究一共纳入110例脑梗死患者的临床一般资料,所有患者均为我院2021年3月到2022年3月期间接受诊治的脑梗死患者。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阿伐他汀联合阿司匹林开展干预治疗)与实验组(在对照组患者的治疗基础上怎天血栓通胶囊进行干预治疗)每组55名患者,均进行常规脑梗死二级预防干预措施。记录患者药品干预前后的血脂水平以及C反应蛋白水平,同时记录所有患者药品展开治疗中出现的不良反应,研究三者联合在患者临床干预治疗中的作用。结果 治疗阶段完成后,所有患者的临床一般症状(血脂水平以及C反应蛋白水平)均得到了有效改变,就改善程度而言,实施三者联合治疗的实验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相较于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更好,(p<0.05),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将三种药物(血栓通胶囊、阿伐他汀以及阿司匹林)用于患者的二级预防中,药物合用对患者的血脂水平具有调节作用,且三者毒副作用小,治疗更加安全,同时阿司匹林具有抗炎消毒的作用,在患者治疗中使用,对炎症感染等不良反应具有抑制作用,相较于常规治疗,效果更佳,临床应用的价值较为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栓通胶囊 阿托伐他汀 阿司匹林 脑梗死 二级预防干预措施 实施效果
下载PDF
利巴韦林在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治疗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18
作者 文衍玉 邓伟林 《中国病毒病杂志》 CAS 2021年第1期52-56,共5页
目的观察利巴韦林对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患儿的治疗效果,为该治疗方案的推广使用积累临床经验。方法选取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二四医院2018年1月—2019年11月收治的80例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患儿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余数分组... 目的观察利巴韦林对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患儿的治疗效果,为该治疗方案的推广使用积累临床经验。方法选取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二四医院2018年1月—2019年11月收治的80例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患儿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余数分组法均分为两组,每组各40例,分别采用更昔洛韦(10~30 mg/kg静脉滴注,3次/d,给药14 d)和利巴韦林(10~15 mg/kg静脉滴注,2次/d,给药14 d)进行治疗并对两组疗效进行对比。结果利巴韦林组总有效率(92.50%,37/40)高于更昔洛韦组(80.00%,32/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588,P=0.010);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7.50%(3/40)和10.00%(4/4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利巴韦林组和更昔洛韦组比较,C反应蛋白[(15.80±5.25)mg/L vs(20.42±5.38)mg/L]、白细胞介素-6[(10.24±2.75) ng/L vs(17.89±2.81)ng/L]、肿瘤坏死因子-α[(35.70±9.80) ng/L vs(50.31±9.77)ng/L]、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酶[(9.77±1.33)μg/L vs(12.24±1.46)μg/L]和脑脊液神经元特异性烯醇酶[(10.25±1.96)μg/L vs(14.11±1.89)μg/L]在利巴韦林组均低于更昔洛韦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利巴韦林组发热消失时间[(3.10±0.35)d vs(4.60±0.40)d]、头痛/呕吐消失时间[(2.25±0.25)d vs(3.10±0.20)d]、抽搐消失时间[(2.20±0.20)d vs(3.35±0.30)d]、意识障碍消失时间[(4.30±0.50)d vs(6.40±0.55)d]均短于更昔洛韦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结论利巴韦林治疗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效果确切、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 利巴韦林 更昔洛韦 不良反应 疗效观察
原文传递
体外冲击波联合肌肉能量技术对颞下颌关节紊乱疗效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7
19
作者 苏文杰 周甜甜 +1 位作者 连松勇 林友聪 《中国康复》 2022年第10期598-602,共5页
目的:探究体外冲击波联合肌肉能量技术对颞下颌关节紊乱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颞下颌关节紊乱(TMD)患者共120例,采用计算机随机分成常规治疗组、体外冲击波(ESWT)组、肌肉能量技术(MET)组和体外冲击波联合肌肉能量技术(ES... 目的:探究体外冲击波联合肌肉能量技术对颞下颌关节紊乱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颞下颌关节紊乱(TMD)患者共120例,采用计算机随机分成常规治疗组、体外冲击波(ESWT)组、肌肉能量技术(MET)组和体外冲击波联合肌肉能量技术(ESWT+MET)组4组,每组30例。常规治疗和MET每日1次,每周5次,连续4周;ESWT每周1次,治疗4周。治疗前后记录患者最大张口度(MMO)、压力疼痛阈值(PPT)、疼痛情况(VAS)和下颌功能损害问卷(MFIQ)评分。结果:治疗前4组患者的MMO、PPT、VAS及MFIQ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4周后,4组患者的MMO及PPT均较治疗前明显增加(P<0.05),且ESWT组、MET组及ESWT+MET组高于常规组(P<0.05),ESWT+MET组高于ESWT组和MET组(P<0.05);MET组的MMO较ESWT组增加(P<0.05),ESWT组的PPT较MET组增加(P<0.05)。4组VAS及MFIQ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ESWT组、MET组及ESWT+MET组低于常规组(P<0.05),ESWT+MET组低于ESWT组和MET组(P<0.05);ESWT组VAS评分较MET组下降(P<0.05),MFIQ评分ESWT组与MET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体外冲击波和肌肉能量技术均能有效改善TMD患者的最大张口度、疼痛情况及下颌功能,但是体外冲击波和肌肉能量技术的联合效果优于单一的体外冲击波或肌肉能量技术,临床上可以考虑将二者结合用于治疗TM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外冲击波 肌肉能量技术 颞下颌关节紊乱
下载PDF
藻红蛋白对HeLa细胞生长和凋亡的影响
20
作者 潘若望 黄大道 +4 位作者 潘玲玲 倪形斌 应俊 李佩珍 张恩勇 《江苏医药》 CAS 2024年第8期757-761,F0002,共6页
目的探讨藻红蛋白(PE)对HeLa细胞生长和凋亡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从龙须菜中获得高纯度PE,用PE 0、5、10、20、40 mg/L处理宫颈癌HeLa细胞,采用MTT法检测细胞生长,Hoechst 33342染色检测细胞核凋亡,流式细胞术测定细胞凋亡,细胞膜电位探... 目的探讨藻红蛋白(PE)对HeLa细胞生长和凋亡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从龙须菜中获得高纯度PE,用PE 0、5、10、20、40 mg/L处理宫颈癌HeLa细胞,采用MTT法检测细胞生长,Hoechst 33342染色检测细胞核凋亡,流式细胞术测定细胞凋亡,细胞膜电位探针JC-1染色检测线粒体膜电位,实时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 blot法检测细胞凋亡相关基因和蛋白表达情况。结果与PE 0 mg/L比较,PE 10、20、40 mg/L呈浓度依赖性地抑制HeLa细胞生长,增加晚期凋亡率和总凋亡率,上调Caspase-3、Caspase-9和Bax mRNA表达和剪切型Caspase-3蛋白表达(P<0.05)。与PE 0 mg/L比较,PE 20、40 mg/L处理24 h后细胞核凋亡率升高,PE 10、20和40 mg/L处理48 h后细胞核凋亡率升高,且48 h比24 h更明显(P<0.05)。与PE 0、10 mg/L比较,PE 20、40 mg/L处理后HeLa细胞线粒体膜电位降低,Bcl-2 mRNA和蛋白表达下调,CytC蛋白表达上调,且PE 40 mg/L较PE 20 mg/L更明显(P<0.05)。结论PE能呈浓度依赖性地抑制HeLa细胞生长,诱导细胞凋亡,其机制可能与降低细胞线粒体膜电位和调控线粒体凋亡通路相关蛋白的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藻红蛋白 宫颈癌 线粒体膜电位 细胞凋亡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