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型可透X线骨外固定器的研制 被引量:3
1
作者 魏延云 黄磊 +6 位作者 胡红玲 李博 邵擎东 严旭 叶方 蒋阳阳 李玉琴 《生物医学工程学进展》 CAS 2009年第2期88-89,共2页
目的治疗近关节骨折、复杂骨折、骨缺损及骨不连等的一种新型可透X线骨外固定器。方法由固定部件、连接杆、万向头、连接杆锁紧螺帽、骨折固定螺钉、固定螺钉锁紧螺帽构成,通过X线能够全方位地观察骨折情况,调整骨外固定器使骨折对位对... 目的治疗近关节骨折、复杂骨折、骨缺损及骨不连等的一种新型可透X线骨外固定器。方法由固定部件、连接杆、万向头、连接杆锁紧螺帽、骨折固定螺钉、固定螺钉锁紧螺帽构成,通过X线能够全方位地观察骨折情况,调整骨外固定器使骨折对位对线。结果可避免因传统金属骨外固定器对术后骨折愈合情况观察,固定安全可靠,特别适用于战时、紧急情况下对骨折的固定,固定不超关节,故可以术后即刻关节功能锻炼。结论固定器设计合理,构思新颖,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外固定器 可透X线 骨折
下载PDF
透明质酸钠防止肌腱粘连的实验与临床应用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魏延云 陈至善 宋艾青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5期393-394,共2页
透明质酸钠防止肌腱粘连的实验与临床应用研究魏延云陈至善宋艾青作者单位:200052上海市,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五五医院骨科我们应用杭州嘉伟生物制品有限公司生产的医用高分子透明质酸钠(SHP),对防止术后肌腱粘连的作用进... 透明质酸钠防止肌腱粘连的实验与临床应用研究魏延云陈至善宋艾青作者单位:200052上海市,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五五医院骨科我们应用杭州嘉伟生物制品有限公司生产的医用高分子透明质酸钠(SHP),对防止术后肌腱粘连的作用进行了实验和临床应用研究,现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透明质酸钠 肌腱 粘连 临床应用
原文传递
尺动脉腕背支为蒂皮瓣设计改进的解剖学基础 被引量:22
3
作者 张发惠 刘经南 +1 位作者 钟桂午 许卫红 《中华显微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4期281-284,共4页
目的:为临床尺动脉腕背支皮瓣设计改进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用40侧成人上肢标本,对尺动脉腕背支的起始、走行、分支分布、吻合以及浅深静脉伴行交通关系,进行详细的解剖观察。结果:尺动脉腕背支是前臂、腕部和手背尺侧复合组织... 目的:为临床尺动脉腕背支皮瓣设计改进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用40侧成人上肢标本,对尺动脉腕背支的起始、走行、分支分布、吻合以及浅深静脉伴行交通关系,进行详细的解剖观察。结果:尺动脉腕背支是前臂、腕部和手背尺侧复合组织的营养血管,与手、腕部形成多部位的吻合。贵要静脉粗大,深静脉与其交通丰富。结论:以尺动脉腕背支为蒂,可在前臂尺侧、手背尺侧设计顺行、逆行皮瓣,用于手腕部创伤修复。并就术式设计提出吻接贵要静脉等改进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尺动脉腕背支 手背 皮瓣 逆行皮瓣 解剖学
原文传递
腓动脉穿支皮瓣及其穿支血管超声定位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13
4
作者 施晓成 于鹏丽 +4 位作者 王淑琴 蒋亚楠 闫浩 陈约东 谭谦 《中国美容整形外科杂志》 CAS 2018年第10期623-626,共4页
目的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技术检测腓动脉穿支的分布规律和内径等参数并对其进行研究,进而探讨腓动脉穿支皮瓣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技术对15例健康志愿者双侧小腿30侧腓动脉的穿支数目、分布、类型及直径进行检测研究;... 目的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技术检测腓动脉穿支的分布规律和内径等参数并对其进行研究,进而探讨腓动脉穿支皮瓣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技术对15例健康志愿者双侧小腿30侧腓动脉的穿支数目、分布、类型及直径进行检测研究;术前对25例患者行腓动脉穿支精确定位并设计皮瓣修复缺损部位,术后观察不同类型腓动脉穿支皮瓣的临床效果。结果 15例志愿者双侧小腿30侧腓动脉的穿支总数为110支,其中肌皮穿支45支(占40.9%),肌间隙穿支65支(占59.1%);穿支起始处内径平均为(1.06±0.31)mm。25例患者应用腓动脉穿支皮瓣修复缺损,术后随访3~18个月,20例皮瓣完全成活,5例皮瓣出现局部坏死,其中3例采用皮肤移植修复后愈合,2例经换药后创面自愈。结论腓动脉穿支皮瓣具有稳定可靠的血管蒂,是重建软组织损伤的良好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腓动脉穿支皮瓣 游离皮瓣 组织修复 超声技术
原文传递
克氏针弹性固定治疗Doyle Ⅰ、Ⅱ型锤状指近期疗效观察 被引量:8
5
作者 闫浩 谭权昌 +6 位作者 周胜 杨俊生 李力毅 汪剑龄 施晓成 夏超 李颖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1287-1290,共4页
目的探讨克氏针弹性固定治疗DoyleⅠ、Ⅱ型锤状指的近期疗效。方法 2016年7月—2017年3月,收治DoyleⅠ、Ⅱ型锤状指18例。男12例,女6例;年龄16~61岁,平均45岁。损伤指别:示指2例,中指3例,环指10例,小指3例。受伤至手术时间2 h^45 d,中... 目的探讨克氏针弹性固定治疗DoyleⅠ、Ⅱ型锤状指的近期疗效。方法 2016年7月—2017年3月,收治DoyleⅠ、Ⅱ型锤状指18例。男12例,女6例;年龄16~61岁,平均45岁。损伤指别:示指2例,中指3例,环指10例,小指3例。受伤至手术时间2 h^45 d,中位时间5.5 h。闭合性损伤8例,开放性损伤10例。单纯指伸肌腱断裂14例,伴撕脱性骨折的伸肌腱止点断裂4例。采用克氏针弹性跨关节固定远节指间关节(distal interphalangeal joints,DIPJ)于过伸位,6周后去除克氏针并进行功能锻炼。结果手术时间34~53 min,平均38.9 min。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3~8个月,平均5个月。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患指固定期间未发生克氏针松动、针眼处感染。患者锤状指畸形均得到纠正,术后6周拔除克氏针后,DIPJ被动活动无明显受限,主动屈曲角度为(75.83±11.15)°,与健侧对应指(85.28±6.06)°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158,P=0.003)。术后8个月,15例获随访患者患指DIPJ主动屈曲角度为(82.67±6.78)°,与健侧对应指(86.00±5.73)°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454,P=0.157)。术后6周拔除克氏针后,DIPJ主动屈曲时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为(1.78±0.88)分,被动屈曲至最大关节活动度时VAS评分为(3.06±1.06)分。术后3个月,根据总主动活动度(TAM)评定标准,获优10例、良5例、中2例、差1例,优良率为83.33%;患者满意度Likert评分为3~5分,平均4.2分。结论克氏针弹性固定治疗DoyleⅠ、Ⅱ型锤状指,能有效修复指伸肌腱,纠正锤状指畸形,利于远期DIPJ屈伸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锤状指 克氏针 弹性固定 指伸肌腱 关节活动度
原文传递
股深血管及穿血管股骨膜(骨)瓣转位的应用解剖 被引量:5
6
作者 张发惠 刘经南 +1 位作者 钟桂午 陈日景 《中华显微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2期126-128,共3页
目的:为股骨骨折、骨不连提供带血管蒂骨膜(骨)瓣转位修复的解剖学基础。方法:在40侧成人下肢标本上,解剖观察了股深血管穿支的起始、走行、分支、吻合及骨膜支。结果:股深血管主干经大收肌和短收肌之间,贴股骨后内侧下降直达... 目的:为股骨骨折、骨不连提供带血管蒂骨膜(骨)瓣转位修复的解剖学基础。方法:在40侧成人下肢标本上,解剖观察了股深血管穿支的起始、走行、分支、吻合及骨膜支。结果:股深血管主干经大收肌和短收肌之间,贴股骨后内侧下降直达大收肌止端深面,沿途分出3~4支穿动脉,起始点距小转子尖下依次为4.5±1.3cm、9.3±2.6cm、14.3±3.1cm和16.0±1.5cm,外径分别为2.8±0.7mm、2.4±0.6mm、2.2±0.5mm和1.3±0.2mm。各穿支分出1~3支外径1.0mm左右的肌骨膜支,分布股骨体粗线及粗线两侧骨膜,形成骨膜动脉网。结论:以股深血管及其穿支为蒂可设计3种骨膜(骨)瓣修复股骨各段骨折骨不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深血管 股骨膜 骨瓣 转位术 解剖学
原文传递
股深血管及穿血管股骨(膜)瓣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4
7
作者 钟桂午 张发惠 +1 位作者 刘经南 陈日景 《中华显微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3期198-200,共3页
目的:介绍股深血管及穿血管股骨(膜)瓣的应用解剖和临床应用。方法:在40侧成人下肢标本上,解剖观察了股深血管及其穿支的分支分布情况。以股深血管及穿血管为蒂设计顺行、逆行骨(膜)瓣,从1991年开始,应用于临床修复股骨... 目的:介绍股深血管及穿血管股骨(膜)瓣的应用解剖和临床应用。方法:在40侧成人下肢标本上,解剖观察了股深血管及其穿支的分支分布情况。以股深血管及穿血管为蒂设计顺行、逆行骨(膜)瓣,从1991年开始,应用于临床修复股骨各段骨不连、骨缺损和股骨颈骨折32例。结果:骨折病例均于术后10.5~16周骨愈合,效果良好。结论:该供区血管解剖位置恒定,手术操作简单,转位灵活,对供区影响很小,适用于股骨各段骨不连、骨缺损的修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深血管 股骨 骨瓣 临床应用
原文传递
凝血和纤溶指标对骨科创伤患者下肢静脉血栓的评价 被引量:6
8
作者 施晓成 汪剑龄 +3 位作者 陈约东 周胜 彭赛 李颖 《浙江临床医学》 2017年第4期642-643,共2页
目的探讨凝血和纤溶指标对骨科创伤患者下肢静脉血栓的评估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6年5月在本院住院并手术的创伤患者230例,术前与术后分别对患者行下肢深静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测定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纤维蛋白酶(Fbg)... 目的探讨凝血和纤溶指标对骨科创伤患者下肢静脉血栓的评估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6年5月在本院住院并手术的创伤患者230例,术前与术后分别对患者行下肢深静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测定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纤维蛋白酶(Fbg)、纤维蛋白降解产物(FDP)、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D-二聚体(D-D),同时分析血糖、血压、性别及年龄与血栓形成的关系。结果230例创伤患者中下肢深静脉血栓37例,发生率16.0%,以小腿肌间静脉血栓为主,糖尿病及高血压患者下肢静脉血栓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27.6%VS12.2%:30.3%VS10.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与术后血栓组DD、FDP及Fbg均明显高于非血栓组;PT与aPTT血栓组与对照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检测凝血和纤溶指标有助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筛查和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静脉血栓 创伤 凝血 纤溶
下载PDF
带血管蒂缝匠肌瓣移位修复伸膝装置断裂缺损 被引量:4
9
作者 胡万华 钟桂午 +2 位作者 王国文 朱青安 何尚宽 《中华显微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67-68,共2页
伸膝装置断裂缺损较为少见,常易漏诊,而成为陈旧性,给以后的治疗带来困难。随着工农业及交通运输业的迅速发展,膝部创伤所致的伸膝装置断裂缺损发病率逐渐提高。为提高伸膝装置断裂缺损的修复疗效,自1988年以来,我们在解剖学研究的基础... 伸膝装置断裂缺损较为少见,常易漏诊,而成为陈旧性,给以后的治疗带来困难。随着工农业及交通运输业的迅速发展,膝部创伤所致的伸膝装置断裂缺损发病率逐渐提高。为提高伸膝装置断裂缺损的修复疗效,自1988年以来,我们在解剖学研究的基础上,设计带血管蒂缝匠肌瓣转位,修复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伸膝装置断裂 缺损 修复 外科手术
原文传递
带血管蒂骨膜瓣移位修复舟骨骨折的解剖与临床 被引量:5
10
作者 张发惠 钟桂午 《中华显微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58-60,共3页
目的 通过解剖学观测,为腕背支骨膜瓣的临床应用提供依据。 方法 50侧成成人尸体上肢标本,观测骨间前动脉腕背支的走行、分支、分布及吻合情况,设计腕背支及其分支为蒂骨膜瓣移位术。 结果 (1)腕背支距桡骨茎突上(6.0±1.0)cm... 目的 通过解剖学观测,为腕背支骨膜瓣的临床应用提供依据。 方法 50侧成成人尸体上肢标本,观测骨间前动脉腕背支的走行、分支、分布及吻合情况,设计腕背支及其分支为蒂骨膜瓣移位术。 结果 (1)腕背支距桡骨茎突上(6.0±1.0)cm处,贴骨间膜背份下行分为内、外侧终支,分别与尺、桡动脉的腕背支相吻合。腕背支近端两侧分出尺、桡侧骨皮支,二者降支循尺、桡骨背份走行,并分出骨膜支分布;(2)临床应用15例,术后3~5个月骨折愈合,腕关节功能恢复。 结论 以骨间前动脉腕背支为蒂的骨膜瓣可用于舟、月骨损伤修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舟骨 骨膜瓣 移位术 骨不连 骨缺损
原文传递
胫前动脉踝上支骨膜(骨)瓣移位术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3
11
作者 钟桂午 张发惠 +1 位作者 刘经南 陈日景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155-156,共2页
胫前动脉踝上支骨膜(骨)瓣移位术的临床应用钟桂午张发惠刘经南陈日景胫骨骨折在四肢骨折中居首位,其骨不连的发生率较高,修复比较困难[1,3],我们通过40侧经动脉内灌注红色乳胶的成人下肢标本的解剖学观察,发现胫前动脉下... 胫前动脉踝上支骨膜(骨)瓣移位术的临床应用钟桂午张发惠刘经南陈日景胫骨骨折在四肢骨折中居首位,其骨不连的发生率较高,修复比较困难[1,3],我们通过40侧经动脉内灌注红色乳胶的成人下肢标本的解剖学观察,发现胫前动脉下段发出较为粗大而恒定的骨膜支分布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骨骨折 胫前动脉 踝上支骨膜瓣 移位术
原文传递
骶外侧血管蒂髂骨瓣转位治疗腰椎峡部不连的应用解剖 被引量:1
12
作者 王珊 张发惠 +1 位作者 钟桂午 宋一平 《中华显微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135-136,共2页
关键词 椎椎峡部不连 骶外侧血管蒂 髂骨瓣转位 治疗
原文传递
pH/酶双重敏感肿瘤靶向递药体系的合成及应用 被引量:3
13
作者 王丁丁 南军 +2 位作者 孙中洋 郭松岩 徐若男 《西北药学杂志》 CAS 2019年第3期372-378,共7页
目的通过基质金属蛋白酶2(matrix metalloproteinase 2,MMP2)敏感多肽Gly-Pro-Leu-Gly-Ile-Ala-Gly-Gln(GPLGIAGQ)修饰的细胞穿膜肽(transcriptional activator protein,TAT)与聚乙二醇(polyethylene glycol,PEG)相连,并通过酸敏感顺式... 目的通过基质金属蛋白酶2(matrix metalloproteinase 2,MMP2)敏感多肽Gly-Pro-Leu-Gly-Ile-Ala-Gly-Gln(GPLGIAGQ)修饰的细胞穿膜肽(transcriptional activator protein,TAT)与聚乙二醇(polyethylene glycol,PEG)相连,并通过酸敏感顺式乌头酸键连接阿霉素(doxorubicin,DOX),构建具有胞内特异性释药功能的纳米递药系统,研究其理化性质和体外抗肿瘤活性。方法将DOX用顺式乌头酸酐(Cis-aconitic acid,CAA)进行修饰生成连接有酸敏感顺式乌头酸键的阿霉素(Cis-aconitic-DOX,CAD),将CAD连接至四臂聚乙二醇(4-arm PEG)上制备得到PEG-CAD,将MMP2敏感多肽GPLGIAGQ修饰的TAT连接至4-arm PEG-CAD上制备出GPLGIAGQ-TAT-PEG-CAD并在去离子水中自组装形成纳米粒GTPC。利用核磁表征GTPC的结构;粒度分析仪和透射电镜测定纳米粒的粒径及外观形貌;利用HPLC法测定CAD中酸敏感键断裂效率;体外模拟体内正常组织、肿瘤微环境和胞内环境pH,利用动态透析法研究药物控释效率;MTT实验验证GTPC对乳腺癌MDA-MB-231细胞的毒性作用。结果核磁共振氢谱证实GTPC合成成功;测定纳米粒GTPC的粒径为132.1 nm;透射电镜观察到纳米粒结构圆整,平均粒径为90 nm;酸敏感实验证实CAD具有较好的胞内酸响应性;pH值为5.5时纳米粒24 h的累积释药量约为80%;体外细胞毒和细胞内摄研究表明,GTPC对乳腺癌MDA-MB-231细胞有较好的杀伤作用。结论利用MMP2敏感多肽GPLGIAGQ修饰TAT使其具有选择特异性,并具有胞内酸敏释药功能的纳米粒,能够有效实现纳米粒的高效入胞及在肿瘤细胞内晚期内涵体和溶酶体精准释药,提高抗肿瘤药物的生物利用度,有待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质金属蛋白酶2 四臂聚乙二醇 阿霉素 纳米递药体系
下载PDF
带血供肱骨下段内侧骨(膜)瓣的移位术 被引量:3
14
作者 钟桂午 张发惠 刘经南 《中华显微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9-11,共3页
目的:为上肢骨不连、骨缺损以及肘关节软骨缺损提供一种新的供骨区。方法:选择40侧成人上肢标本,解剖观测了尺侧下副动脉、尺侧返动脉的起始、走行、分布和吻合。通过解剖学研究,设计带血供的肱骨下段内侧骨(膜)瓣移位术治疗骨缺损和骨... 目的:为上肢骨不连、骨缺损以及肘关节软骨缺损提供一种新的供骨区。方法:选择40侧成人上肢标本,解剖观测了尺侧下副动脉、尺侧返动脉的起始、走行、分布和吻合。通过解剖学研究,设计带血供的肱骨下段内侧骨(膜)瓣移位术治疗骨缺损和骨不连接。结果:从1995年开始,经临床应用9例(肱骨中段骨不连3例,骨缺损2例;尺、桡骨中、上段骨不连3例;肘关节面软骨缺损1例),均取得良好治疗效果。结论:以尺侧下副动脉为供养血管的肱骨下段内侧骨(膜)瓣,血管解剖位置恒定,吻合丰富,可形成多种带血供的骨供区,适于修复肱骨、尺、桡骨骨不连、骨缺损以及肘关节软骨缺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膜)瓣 骨缺损 移位术 上肢骨
原文传递
骨肉瘤中RASSF1A基因的甲基化状态研究 被引量:4
15
作者 牛军涛 褚尤彪 +2 位作者 蒋继亮 李颖 范广丽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11年第3期560-563,597,共5页
目的:分析骨肉瘤组织中RASSF1A基因甲基化状况。方法:运用甲基化特异性PCR(MSP)分别检测44例骨肉瘤组织及相应的癌旁组织中RASSF1A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状态并分析其临床病理意义。结果:骨肉瘤组织中RASSF1A基因异常甲基化率(61.4%)显著高... 目的:分析骨肉瘤组织中RASSF1A基因甲基化状况。方法:运用甲基化特异性PCR(MSP)分别检测44例骨肉瘤组织及相应的癌旁组织中RASSF1A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状态并分析其临床病理意义。结果:骨肉瘤组织中RASSF1A基因异常甲基化率(61.4%)显著高于癌旁正常骨组织中RASSF1A基因的异常甲基化率(20.5%),二者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RASSF1A基因异常甲基化导致组织中RASSF1A基因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降低。另外,RASSF1A基因异常甲基化和肿瘤组织分化程度及全身有无转移情况有相关性(P值分别为0.022和0.016),而与患者年龄、性别、肿瘤位置及大小等临床特征无关(P值分别为0.6944,0.977,0.786和0.831)。结论:RASSF1A基因启动子高甲基化可能是导致其在骨肉瘤中表达水平降低的分子机制之一,有望成为骨肉瘤早期辅助诊断的一个重要分子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肉瘤 RASSF1A基因 启动子甲基化 基因表达
原文传递
VSD技术在四肢皮肤软组织撕脱伤治疗中应用效果 被引量:3
16
作者 闫浩 谢凌寒 童梁成 《齐鲁医学杂志》 2017年第3期345-347,共3页
目的探讨封闭式负压吸引(VSD)技术在四肢撕脱皮肤软组织回植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收集2012年1月—2014年12月因四肢皮肤软组织撕脱伤收住院的病人192例,病人均进行清创、皮肤软组织回植,87例(A组)行单纯加压包扎,105例(B组)以VSD技术... 目的探讨封闭式负压吸引(VSD)技术在四肢撕脱皮肤软组织回植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收集2012年1月—2014年12月因四肢皮肤软组织撕脱伤收住院的病人192例,病人均进行清创、皮肤软组织回植,87例(A组)行单纯加压包扎,105例(B组)以VSD技术处理。比较两组病人的皮肤软组织成活情况、治疗周期、术后72h疼痛评分、感染率以及二次手术率。结果 B组病人皮肤软组织成活情况明显优于A组(Z=8.146,P<0.01)。A、B组病人平均住院时间分别为(23.1±3.1)、(12.4±2.3)d,术后72h疼痛评分分别为(8.32±1.05)、(1.78±0.67)分,感染率分别为47.1%和12.4%,二次手术率分别为44.8%和18.1%,B组以上指标均明显优于A组(t=6.121、5.332,χ2=5.691、5.729,P<0.05)。结论相对于单纯的加压包扎方式,在四肢撕脱皮肤软组织回植手术中应用VSD技术可缩短治疗周期,缓解病人疼痛,降低二次手术率,减轻医护人员负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负压伤口疗法 四肢 软组织损伤 治疗结果
下载PDF
胞内酶敏感肿瘤靶向递药体系的合成及应用 被引量:2
17
作者 王丁丁 孙中洋 +1 位作者 南军 徐若男 《西北药学杂志》 CAS 2019年第2期203-208,共6页
目的利用对乳腺癌肿瘤细胞MDA-MB-435内特有酶豆蛋白酶(legumain)敏感的多肽(AANL)连接阿霉素(DOX)构建具有胞内特异性释药功能的纳米递药系统,并对AANL在含有legumain环境下的断裂效率进行研究。方法将DOX用AANL修饰得到AANL-DOX(AD),... 目的利用对乳腺癌肿瘤细胞MDA-MB-435内特有酶豆蛋白酶(legumain)敏感的多肽(AANL)连接阿霉素(DOX)构建具有胞内特异性释药功能的纳米递药系统,并对AANL在含有legumain环境下的断裂效率进行研究。方法将DOX用AANL修饰得到AANL-DOX(AD),再将AD连接至4-arm PEG上,最后将细胞穿膜肽(TAT)连接至4-arm PEG-AD上,制备出TAT-PEG-AD并自组装形成纳米粒(TPAD)。核磁表征TAT-PEG-AANL-DOX;粒度分析仪和透射电镜测定纳米粒的粒径及外观形貌;模拟体内、肿瘤微环境和胞内环境通过动态透析法研究legumain对AANL的断裂效率并模拟DOX的药物控释效率;细胞毒性研究TPAD对MDA-MB-435细胞的毒性作用。结果核磁共振氢谱证实TAT-PEG-AANL-DOX合成成功;测定TPAD的粒径为126.3 nm;透射电镜(TEM)观察纳米粒结构圆整,粒径为80 nm;24 h的累积释药量为82.2%;体外细胞毒性研究表明,TPAD对MDA-MB-435细胞有较好的杀伤作用,其效果接近游离DOX的细胞毒性。结论利用legumain敏感多肽连接DOX制备具有胞内特异性释药功能的纳米粒,能够有效实现肿瘤细胞内晚期内涵体和溶酶体精准释药,提高抗肿瘤药物的生物利用度,值得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豆蛋白酶 酶敏感 纳米递药体系 细胞穿膜肽
下载PDF
微型铆钉和抽出钢丝法治疗锤状指畸形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2
18
作者 王春书 谢凌寒 +2 位作者 汪剑龄 陈约东 王飞 《江苏医药》 CAS 2016年第24期2760-2761,共2页
目的比较微型铆钉和抽出钢丝法治疗锤状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单纯伸肌腱止点撕脱导致的锤状指患者23例,11例采用微型铆钉修复,12例采用抽出钢丝法修复。23例患者术后均固定于近节指间关节屈曲、远节指间关节过伸位6周,6周后行手指功... 目的比较微型铆钉和抽出钢丝法治疗锤状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单纯伸肌腱止点撕脱导致的锤状指患者23例,11例采用微型铆钉修复,12例采用抽出钢丝法修复。23例患者术后均固定于近节指间关节屈曲、远节指间关节过伸位6周,6周后行手指功能锻炼。观察患者远节指间关节活动度。结果 23例患者获7.2~12.3个月随访,微型铆钉修复患者远节指间关节活动度优6例,良4例,可1例;抽出钢丝法修复患者远节指间关节活动度优5例,良6例,差1例(由于功能锻炼过程中肌腱再撕脱);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型铆钉和抽出钢丝法治疗锤状指临床疗效均较好,但微型铆钉可有效防止肌腱再撕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锤状指 微型铆钉 抽出钢丝
原文传递
带蒂豌豆骨移位治疗月骨无菌性坏死
19
作者 钟桂午 胡万华 +3 位作者 闫毅 许可才 张正治 杨志明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1期17-19,共3页
目的 探讨治疗月骨无菌性坏死新的有效方法。方法在25例成人上肢标本和57套腕骨标本上观察了碗豆骨的形态和血供。在解剖学研究的基础上,采用带血管蒂和尺侧腕屈肌腱的豌豆骨移位替代月骨,治疗月骨无菌性坏死17例。结果经18... 目的 探讨治疗月骨无菌性坏死新的有效方法。方法在25例成人上肢标本和57套腕骨标本上观察了碗豆骨的形态和血供。在解剖学研究的基础上,采用带血管蒂和尺侧腕屈肌腱的豌豆骨移位替代月骨,治疗月骨无菌性坏死17例。结果经18~46个月,平均28个月的随访,17例腕痛全部缓解,腕关节活动度较术前改善,握力比术前增加48.2%。X线片见:16例带蒂豌豆骨移位骨位置正常,无骨硬化和骨萎缩,1例术后2年豌豆骨萎缩。17例患者中15例恢复原工作,2例因社会原因改换工作。结论带蒂豌豆骨移位能有效地保持腕骨链的完整,是治疗月骨无菌性坏死Ⅲ期的一种有效手术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月骨 缺血性坏死 豌豆骨 骨骼移植
原文传递
胸小肌喙突骨瓣移位修复肩锁关节脱位的应用解剖
20
作者 刘经南 张发惠 钟桂午 《中华显微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S1期45-47,共3页
目的 为胸小肌喙突骨瓣移位修复肩锁关节脱位提供解剖学依据。 方法 30 侧经动脉内灌注红色乳胶的成人尸体标本, 对胸小肌的形态、血管、神经及喙突的形态结构进行解剖学观察。 结果 胸小肌中部长(149 ±17)c ... 目的 为胸小肌喙突骨瓣移位修复肩锁关节脱位提供解剖学依据。 方法 30 侧经动脉内灌注红色乳胶的成人尸体标本, 对胸小肌的形态、血管、神经及喙突的形态结构进行解剖学观察。 结果 胸小肌中部长(149 ±17)c m ,起始处宽( 72 ±12)c m ,中部厚(51 ±19) m m ,附着部宽(15±04)c m 。营养动脉主要源于胸肩峰动脉的占833 % ( 25 侧) , 肌门距肌起、止点分别为( 22 ±17)c m 、(57 ±14)c m 。胸小肌的神经933 % ( 28 侧) 由胸前内侧神经分支支配, 长( 29 ±24)c m 。喙突长(4 0 ±03)c m 、宽(16 ±0 2)c m 、厚(09 ±2 )c m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小肌 移位术 肩锁关节 解剖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