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强化降脂治疗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疗效观察及安全性研究 被引量:10
1
作者 廖琦 常洪升 +1 位作者 唐燕 刘蓉 《卒中与神经疾病》 2013年第4期224-226,共3页
目的比较观察阿托伐他汀钙强化和常规治疗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经颈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IMT)>1.2 mm的粥样斑块病变为靶病变,将80例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患者随机分为阿托伐他汀钙40... 目的比较观察阿托伐他汀钙强化和常规治疗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经颈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IMT)>1.2 mm的粥样斑块病变为靶病变,将80例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患者随机分为阿托伐他汀钙40 mg/d的强化治疗组和阿托伐他汀钙20 mg/d的常规对照组,9个月后再次行颈部超声,比较治疗前后斑块数目、IMT及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面积。结果 80例均完成了临床随访,68例完成了整个服药过程及颈部超声复查。9个月后常规对照组靶病变斑块IMT值及斑块面积未见明显改变(P>0.05),而强化治疗组靶病变斑块IMT值及斑块面积明显降低(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钙强化治疗组可遏制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托伐他汀钙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强化治疗 安全性
原文传递
脑卒中患者急性期末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影响因素 被引量:5
2
作者 廖琦 周冀英 +1 位作者 常红升 谭戈 《卒中与神经疾病》 2010年第6期351-354,共4页
目的分析脑卒中患者急性期末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NFDS)与患者入院初始时的颅内压(ICP)、脑灌注压(CPP)等多种临床因素的相关性,以期得到能提示患者急性期短期预后的临床指标。方法对66例脑梗死患者及43例脑出血患者的急性期末NFD... 目的分析脑卒中患者急性期末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NFDS)与患者入院初始时的颅内压(ICP)、脑灌注压(CPP)等多种临床因素的相关性,以期得到能提示患者急性期短期预后的临床指标。方法对66例脑梗死患者及43例脑出血患者的急性期末NFDS与患者入院初始时的ICP、CPP、病灶体积、血压、血脂、血糖、纤维蛋白原、发病时间、既往史评分、性别等作单因素相关分析,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作多元逐步回归分析,以确定在多因素整体考虑下与急性期末NFDS有统计学显著性意义的临床指标。结果经多元逐步回归分析,脑梗死患者急性期末NFDS与入院时病灶体积,发病后至入院时的时间延迟以及入院后所测的总胆固醇量密切相关,脑出血患者急性期末NFDS与入院时出血的体积,发病后至入院时的时间延迟密切相关。结论在多因素分析中入院时的病灶体积、发病后至入院时的时间延迟,不论是对脑出血还是脑梗死的急性期短期预后而言,都是独立的相关因素;血脂对于脑梗死而言比之对于脑出血更为重要,是脑梗死的急性期短期预后独立的相关因素;血压尚不能提示急性期短期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 颅内压 脑灌注压
原文传递
多灶性运动神经病1例分析及文献复习 被引量:2
3
作者 廖琦 常红升 刘蓉 《卒中与神经疾病》 2012年第1期48-49,共2页
多灶性运动神经病(multifocalmotorneuropathy,MMN)是一种少见的周围神经病,病因不清,多认为与自身免疫机制有关。临床以周围运动神经受累为主,表现为慢性、非对称性远端肢体无力、感觉正常、肌电图示运动传导阻滞或部分阻滞。
关键词 多灶性运动神经病 文献复习 运动传导阻滞 周围神经病 自身免疫机制 抗神经节苷脂 神经受累 肢体无力
原文传递
卒中亚型急性期严重程度的影响因素
4
作者 廖琦 周冀英 谭戈 《中国卒中杂志》 2007年第10期825-828,共4页
目的分析卒中患者入院时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NFDS)与颅内压(ICP)、脑灌注压(CPP)等多种临床因素的相关性。方法对72例脑梗死患者及57例脑出血患者入院时的NFDS与病灶体积、ICP、CPP、血压、血脂、血糖、纤维蛋白原、发病时间、既往... 目的分析卒中患者入院时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NFDS)与颅内压(ICP)、脑灌注压(CPP)等多种临床因素的相关性。方法对72例脑梗死患者及57例脑出血患者入院时的NFDS与病灶体积、ICP、CPP、血压、血脂、血糖、纤维蛋白原、发病时间、既往史评分、性别等作单因素相关分析,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作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经多元逐步回归分析,脑梗死患者入院时NFDS与CPP(P=0.06)、发病后时间(P=0.05)、梗死体积(P<0.01)密切相关;脑出血患者入院时NFDS与ICP(P=0.02)及脑出血的体积(P<0.01)密切相关。结论病灶体积是脑梗死与脑出血患者入院时NFDS共同的影响因素,CPP在脑梗死患者中所占的权重较大,ICP在脑出血患者中所占的权重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 亚型 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 颅内压 脑灌注压
下载PDF
帕罗西汀联合氟哌噻吨美利曲辛对脑卒中后抑郁及神经功能损伤的疗效 被引量:14
5
作者 赵全 钱时德 焦冬生 《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 2020年第4期231-232,共2页
目的:观察帕罗西汀联合氟哌噻吨美利曲辛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的疗效。方法:卒中后抑郁患者76例随机分为单药组(盐酸帕罗西汀片治疗)和联合组(盐酸帕罗西汀片联合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治疗),各38例,均治疗28 d。于治疗前、后对患者进行汉密尔... 目的:观察帕罗西汀联合氟哌噻吨美利曲辛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的疗效。方法:卒中后抑郁患者76例随机分为单药组(盐酸帕罗西汀片治疗)和联合组(盐酸帕罗西汀片联合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治疗),各38例,均治疗28 d。于治疗前、后对患者进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比较疗效。结果:治疗后,联合组总有效率为94.74%,高于单药组的76.32%(P<0.05)。治疗前,2组HAMD和NIHS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HAMD评分低于同组治疗前,且联合组低于单药组(P<0.05);2组NIHSS评分低于同组治疗前,但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帕罗西汀联合氟哌噻吨美利曲辛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疗效优于帕罗西汀单药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后抑郁 帕罗西汀 疗效
下载PDF
结核性脑膜炎和疱疹病毒脑膜脑炎脑脊液细胞学检查的特点分析 被引量:4
6
作者 李朝阳 赵之晗 +12 位作者 冯国栋 杜芳 王静 张红鸭 杨毅宁 代文 刘婷婷 贺莹 周慧敏 边婷 安星月 蔡铮 赵钢 《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 2018年第6期551-555,共5页
目的观察分析结核性脑膜炎(TBM)和疱疹病毒脑膜脑炎(HVME)的脑脊液细胞学特点。方法对经下一代基因测序技术确诊的28例TBM和27例HVME患者进行脑脊液细胞学检查及动态观察。结果 TBM组脑脊液嗜中性粒细胞比例显著高于HVME组(P <0. 01)... 目的观察分析结核性脑膜炎(TBM)和疱疹病毒脑膜脑炎(HVME)的脑脊液细胞学特点。方法对经下一代基因测序技术确诊的28例TBM和27例HVME患者进行脑脊液细胞学检查及动态观察。结果 TBM组脑脊液嗜中性粒细胞比例显著高于HVME组(P <0. 01),而小淋巴细胞比例低于HVME组(P <0. 01)。HVME组有6例(22. 22%)患者查见红细胞和/或含铁血黄素吞噬细胞,有2例查见细胞内包涵体,而TBM组则均未查见。脑脊液细胞学动态观察发现,TBM组白细胞计数和嗜中性粒细胞比例下降的速度、小淋巴细胞比例上升的速度均较HVME组缓慢,且呈波动性。结论TBM和HVME的脑脊液细胞反应类型不同,TBM表现为混合型细胞反应,HVME则以淋巴细胞反应为主。HVME并发出血的机率显著高于TBM,而且常见细胞内包涵体。动态观察结果表明脑脊液细胞学检查可做为病情观察、疗效判定和预后评估的客观指标,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性脑膜炎 疱疹病毒脑膜脑炎 脑脊液细胞学
下载PDF
一氧化氮在抑郁症发病机制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7
作者 曾静 赵弘轶 迟丽屹 《神经疾病与精神卫生》 2017年第7期521-524,共4页
抑郁症是一种以心境低落为主要特征的情感性精神障碍综合征。抑郁症患者存在多种躯体不适,即抑郁症的躯体症状,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及工作。世界卫生组织调查显示,全球抑郁症的发生率约为3.1%,在发达国家更是接近6%。抑郁症目前... 抑郁症是一种以心境低落为主要特征的情感性精神障碍综合征。抑郁症患者存在多种躯体不适,即抑郁症的躯体症状,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及工作。世界卫生组织调查显示,全球抑郁症的发生率约为3.1%,在发达国家更是接近6%。抑郁症目前己成为世界第四大疾患,仅在中国,就有超过2600万抑郁症患者,带来的经济负担达到622亿元人民币。预计到2020年,抑郁症可能成为世界第二大疾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郁症 一氧化氮 一氧化氮合酶 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 综述文献
原文传递
eNOS解偶联对大脑中动脉栓塞后大鼠神经血管单元的作用及机制 被引量:3
8
作者 曾静 李丹丹 +3 位作者 赵弘轶 黄勇华 张微微 迟丽屹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500-503,共4页
目的探讨大鼠大脑中动脉栓塞模型中,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 NOS)解偶联对神经血管单元的作用及机制。方法将8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n=40)和大脑中动脉栓塞(MCAO)组(n=40)。参照Longa法制作MCAO模型。栓塞后6 h,通过蛋白印记法... 目的探讨大鼠大脑中动脉栓塞模型中,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 NOS)解偶联对神经血管单元的作用及机制。方法将8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n=40)和大脑中动脉栓塞(MCAO)组(n=40)。参照Longa法制作MCAO模型。栓塞后6 h,通过蛋白印记法检测缺血区e NOS不同偶联状态的表达情况及3-硝基酪氨酸(3-NT)的水平;通过尼氏染色比较缺血区神经元的形态及存活情况;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比较缺血区星形胶质细胞、微血管内皮细胞以及血脑屏障紧密连接对应的标记物GFAP、VWF、Occludin的表达水平;通过MRI的T2加权序列和动脉自旋标记(ASL)反应栓塞后脑组织病灶范围及血流情况。结果 MCAO后栓塞部位在T2序列上呈高信号,在ASL序列上血流信号减低。e NOS二聚体/单体的比例明显低于假手术组(P<0.05);3-NT的含量明显高于假手术组(P<0.05)。尼氏染色显示MCAO后神经元大量空泡形成,核固缩变性,数量显著减少;免疫组化结果显示,VWF、Occludin的表达较假手术组明显减少,而GFAP则明显增多(P<0.05)。结论 MCAO会导致e NOS解偶联。e NOS解偶联后NO合成受限,而具有毒性作用的3-NT产生增多,炎症反应加重,从而对神经血管单元结构及功能产生破坏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血管单元 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 3-硝基酪氨酸 动脉自旋标记
下载PDF
中枢神经系统周细胞功能障碍参与阿尔茨海默病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9
作者 曾静 赵弘轶 +1 位作者 黄勇华 迟丽屹 《神经疾病与精神卫生》 2017年第5期373-376,共4页
中枢神经系统周细胞主要分布于微血管周围,于1873年由Rouget首次发现,因此又称Rouget细胞[1-2].尽管被发现已超过150年,但周细胞的功能、特征、信号通路等方面的研究还远未明确.进入21世纪后,涌现出大量研究认为中枢神经系统周细胞是神... 中枢神经系统周细胞主要分布于微血管周围,于1873年由Rouget首次发现,因此又称Rouget细胞[1-2].尽管被发现已超过150年,但周细胞的功能、特征、信号通路等方面的研究还远未明确.进入21世纪后,涌现出大量研究认为中枢神经系统周细胞是神经血管单元(Neurovascular Unit, NVU)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功能障碍参与包括缺血性脑卒中[3]、肌萎缩侧索硬化[4]、帕金森病[5]、创伤性脑损伤[6]、糖尿病视神经变性[7]、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合并皮质下梗死和白质脑病(Cerebral Autosomal-Dominant Arteriopathy with Subcortical Infarcts and Leukoencephalopathy,CADASIL)[8]等疾病的发生、发展.近年来,随着对于周细胞研究的深入,越来越多的文献支持其与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 Disease, AD)密切相关.本文即以AD的发病机制为出发点,就近几年来所报道的周细胞功能障碍参与AD的文献综述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细胞 阿尔茨海默病 发病机制 综述文献
原文传递
神经型一氧化氮合酶参与脂多糖诱导的大鼠脑微出血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曾静 李丹丹 +3 位作者 刘志新 赵弘轶 迟丽屹 黄勇华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868-872,共5页
目的改进并稳定脂多糖(LPS)诱导脑微出血(CMBS)动物模型的建立方法,为进一步研究提供稳定成熟的技术手段;探讨神经型一氧化氮合酶(nNOS)在CMBS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40只SD大鼠,随机分成LPS给药组(n=20)和生理盐水对照组(n=20),分别于0 h... 目的改进并稳定脂多糖(LPS)诱导脑微出血(CMBS)动物模型的建立方法,为进一步研究提供稳定成熟的技术手段;探讨神经型一氧化氮合酶(nNOS)在CMBS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40只SD大鼠,随机分成LPS给药组(n=20)和生理盐水对照组(n=20),分别于0 h、12 h和24 h腹腔注射1 mg/ml、3 mg/kg LPS或相同剂量的生理盐水,48 h后行头部MRI扫描,SWI序列显示出血灶;免疫荧光染色显示小胶质细胞标记分子Iba的表达;蛋白印迹法分析nNOS和ZO-1(血脑屏障标记分子)的表达情况。结果 3 mg/kg LPS给药后,MRI显示散在SWI序列点状低信号影,蛋白印迹法及免疫荧光结果显示ZO-1明显减少,Iba及nNOS表达显著增多。结论 LPS可能通过增加全身炎症反应,促进脑内小胶质细胞增殖,增加nNOS的表达,对中枢神经系统血脑屏障产生破坏作用,从而导致微出血的产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微出血 脂多糖 神经型一氧化氮合酶 磁敏感加权成像 血脑屏障
下载PDF
丘脑-基底节区脑出血破入脑室行脑血肿穿刺抽吸引流术后死亡原因探讨 被引量:1
11
作者 赖福生 汪万成 赖新民 《天津医药》 CAS 1997年第5期305-306,共2页
脑血肿穿刺抽吸引流术(简称脑穿)可较迅速减轻血肿对脑组织压迫,从而挽救危重患者的生命,促进肢体功能恢复,但深部血肿穿刺后死亡率仍较高。1986~1995年我院行丘脑-基底节区脑血肿穿刺61例,现报道分析如下。
关键词 脑出血 脑血肿 穿刺抽吸术 死因
下载PDF
伴与不伴高血脂脑梗死的CT表现与近期临床疗效的对比研究
12
作者 刘蓉 常红升 戴雪来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02年第3期190-190,共1页
关键词 高血脂 脑梗死 CT 近期临床疗效 对比研究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