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新诊断2型糖尿病胰岛素分泌和胰岛素抵抗特点调查 被引量:82
1
作者 安雅莉 高妍 +40 位作者 朱倩 宁光 贾伟平 黄勤 许雯 李成江 周智广 施秉银 单忠艳 陈璐璐 许樟荣 王姮 严励 钟惠菊 姬秋和 李红 薛元明 张木勋 谷卫 郭晓蕙 高蕾丽 洪洁 刘芳 邹大进 李延兵 张小英 李桢 郭辉 赵晓娟 吴汉妮 王玉珍 赵维纲 张少玲 吴静 张南雁 杨凤英 张云 周鑫荣 任跃忠 李光伟 《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256-260,共5页
目的研究中国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分泌功能(IS)及胰岛素抵抗(IR)状况。方法对405例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和40名糖耐量正常者(对照组)测量身高、体重;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F)及胰岛素释放试验。按空腹血糖(FPG)水平... 目的研究中国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分泌功能(IS)及胰岛素抵抗(IR)状况。方法对405例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和40名糖耐量正常者(对照组)测量身高、体重;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F)及胰岛素释放试验。按空腹血糖(FPG)水平分为4组,与对照组比较。93例FPG≥8.3mmol/L者应用格列齐特(达美康)缓释片进行干预治疗1—3个月,血糖达标后重复OGTT并计算干预后的IR及IS。结果(1)随着FPG水平的升高,糖尿病各组IR、IS逐级恶化:在FPG≥9.7mmol/L组,胰岛素敏感性为正常组的30%,IS仅为正常组的5%;(2)在FPG〈9mmol/L组,IR能解释70%的血糖水平变化,而在FPG高于≥9mmol/L组,IS能解释60%的血糖变化;(3)格列齐特缓释片干预治疗IR及IS有了显著的改善。结论新诊断2型糖尿病的IR及IS随空腹血糖升高而恶化,但是IS恶化更为严重;这种双重恶化在高血糖状态得到纠正后在相当程度上是可逆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2型 胰岛素抵抗 胰岛素分泌功能 干预治疗 格列齐特
原文传递
阿罗洛尔与氨氯地平治疗糖尿病高血压的随机对照研究 被引量:18
2
作者 王卫庆 陈宇红 +7 位作者 刘伟 王丽华 顾君明 陈岚 邹大进 鲁瑾 陈玉 宁光 《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35-38,共4页
目的验证阿罗洛尔在治疗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病人应用中临床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18~75 a的糖尿病合并高血压者83例,随机分为阿罗洛尔组(n=41)和氨氯地平组(n=42),分别服用阿罗洛尔(5~15 mg,bid)或氨氯地平(5~10 mg,qd),观察12 wk。每4... 目的验证阿罗洛尔在治疗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病人应用中临床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18~75 a的糖尿病合并高血压者83例,随机分为阿罗洛尔组(n=41)和氨氯地平组(n=42),分别服用阿罗洛尔(5~15 mg,bid)或氨氯地平(5~10 mg,qd),观察12 wk。每4 wk随访一次,观察血压、空腹血糖,用药前后测定糖化血红蛋白(HbA1c)及各项安全性指标。结果治疗后,2组血压都明显下降,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高血压治疗前后,2组的空腹血糖及HhA1c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12 wk后,阿罗洛尔组心率由(78±6)次·min^(-1)下降至(69±9)次·min^(-1),与氨氯地平组相比有统计学差异。阿罗洛尔组总有效率为85%,氨氯地平组为93%,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阿罗洛尔能有效地降低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痛病人的收缩压和舒张压,对糖代谢及脂代谢无不良影响,对糖尿病合并的高血压病人,尤其是对伴有交感神经兴奋者是一个安全有效的降压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罗洛尔 氨氯地平 糖尿病 高血压 安全
下载PDF
糖尿病并发症治疗新策略:防护线粒体氧化损伤 被引量:16
3
作者 杨前勇 邹大进 《医学综述》 2007年第24期1973-1975,共3页
活性氧(ROS)引起的氧化损伤在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最新研究显示,线粒体ROS增加可能是糖尿病并发症发病的共同机制。因此,减少线粒体ROS生成及其引起的氧化损伤,为糖尿病并发症的防治提供了新策略。这一新策略有望通过... 活性氧(ROS)引起的氧化损伤在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最新研究显示,线粒体ROS增加可能是糖尿病并发症发病的共同机制。因此,减少线粒体ROS生成及其引起的氧化损伤,为糖尿病并发症的防治提供了新策略。这一新策略有望通过设计线粒体靶向性抗氧化剂及减少线粒体膜电位的药物来实现。文章简述线粒体氧化损伤的背景,并就线粒体靶向性抗氧化剂及解耦联蛋白在糖尿病并发症的防护作用进行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粒体 活性氧 糖尿病并发症 药靶 抗氧化剂 解耦联蛋白
下载PDF
5α-还原酶对雄激素诱发痤疮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4
作者 丁薇 邹大进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523-525,共3页
雄激素可以促进皮脂腺生长和脂质合成。5α-还原酶通过将雄激素睾酮转变为活性更强的双氢睾酮,进一步促进皮脂腺分泌皮脂,在痤疮的发病中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就雄激素与痤疮的相关研究的进展进行综述,主要包括雄激素在皮肤代谢的途径及5... 雄激素可以促进皮脂腺生长和脂质合成。5α-还原酶通过将雄激素睾酮转变为活性更强的双氢睾酮,进一步促进皮脂腺分泌皮脂,在痤疮的发病中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就雄激素与痤疮的相关研究的进展进行综述,主要包括雄激素在皮肤代谢的途径及5α-还原酶在该生理过程中的作用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痤疮 5Α-还原酶 雄激素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