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颈动脉术后备用气管切开包篮的设计与应用 被引量:6
1
作者 李海燕 朱建英 曹园 《护理研究(下旬版)》 2012年第1期286-287,共2页
近年来,随着医疗诊断水平的不断提高,颈动脉疾病得到更多的认识和诊治。无论是颈动脉狭窄还是颈动脉体瘤,在一定适应证情况下均可行颈动脉开放手术。此类术后致命的并发症是术侧出血压迫气道导致呼吸困难甚至窒息,危及生命。为了避免窒... 近年来,随着医疗诊断水平的不断提高,颈动脉疾病得到更多的认识和诊治。无论是颈动脉狭窄还是颈动脉体瘤,在一定适应证情况下均可行颈动脉开放手术。此类术后致命的并发症是术侧出血压迫气道导致呼吸困难甚至窒息,危及生命。为了避免窒息的发生,挽救病人生命,我院血管外科2009年4月—2010年12月对颈动脉疾病病人行开放术后床尾备用自行设计的气管切开包篮,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疾病 气管切开 术后 设计 应用 颈动脉体瘤 颈动脉狭窄 2009年
下载PDF
Onyx栓塞剂治疗主动脉瘤腔内隔绝术后内漏病人的护理 被引量:2
2
作者 李海燕 易璐 +1 位作者 陆清声 钱火红 《护理研究(上旬版)》 2014年第5期1630-1631,共2页
主动脉瘤是由于各种原因导致血管壁纤维成分受损,血管壁失去弹性而变得脆弱,在血流压力的长期作用下,血管逐渐膨胀扩大形成主动脉瘤[1]。临床上把位于肾动脉以上的腹主动脉瘤称为胸腹主动脉瘤,位于肾动脉水平以下的称为腹主动脉瘤... 主动脉瘤是由于各种原因导致血管壁纤维成分受损,血管壁失去弹性而变得脆弱,在血流压力的长期作用下,血管逐渐膨胀扩大形成主动脉瘤[1]。临床上把位于肾动脉以上的腹主动脉瘤称为胸腹主动脉瘤,位于肾动脉水平以下的称为腹主动脉瘤。腔内隔绝术由于其良好的预后和微小创伤一直是主动脉瘤病人的首选治疗方法。但术后如果有内漏发生则仍然存在危险。我院血管外科2012年9月在国内率先用 Onyx栓塞剂对2例主动脉瘤腔内隔绝术后腔内移植物近端内漏进行栓塞治疗,取得了较好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瘤 腔内隔绝术 Onyx栓塞剂 内漏 护理
下载PDF
胸、腹主动脉瘤腔内隔绝术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49
3
作者 景在平 赵珺 +8 位作者 冯翔 曲乐丰 包俊敏 赵志青 徐赋 周颖奇 王振堂 曹贵松 叶必远 《外科理论与实践》 1998年第4期203-206,共4页
目的:总结腔内隔绝术治疗胸、腹主动脉瘤的初步临床经验,探讨其指征、方法、操作要点及临床应用前景.方法:本组15例患者在DSA监视下经股总动脉小切口将人造血管内支撑复合体(移植物)导人腹主动脉瘤,从腔内将瘤体与血流隔绝.15例中置入... 目的:总结腔内隔绝术治疗胸、腹主动脉瘤的初步临床经验,探讨其指征、方法、操作要点及临床应用前景.方法:本组15例患者在DSA监视下经股总动脉小切口将人造血管内支撑复合体(移植物)导人腹主动脉瘤,从腔内将瘤体与血流隔绝.15例中置入直管型移植物4例,分叉型移植物11例.结果:13例患者于手术当日进食,次日下床活动;1例出现急性酸中毒;1例因髂动脉扭曲导致移植物将髂动脉阻塞,而加作股.股交叉转流术,恢复较慢.4例出现内漏,其中1例3月后自行愈合;1例术后第4天动脉瘤破裂,经传统开腹手术治愈;另2例随访中.2周及3月后分别复查彩超、螺旋CT.结果显示全部病例移植物中血流通畅,无移位.结论:腔内隔绝术简捷、方便,避免了常规开腹手术所见腹部及重要脏器并发症,创伤小、恢复快,适用于所有尤其是高龄高危肾下腹主动脉瘤及胸降主动脉瘤患者.全程内支架-人造血管复合体应用于EVGE效果良好.熟练的导管操作技巧及精确的术前评估有利于提高操作成功率及减少术后并发症.并发内漏的问题有待于继续观察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主动脉瘤 胸主动脉瘤 腔内隔绝术 人造血管
下载PDF
医用弹力袜治疗下肢慢性静脉功能不全的进展 被引量:20
4
作者 邹思力 曲乐丰 《中国血管外科杂志(电子版)》 2010年第4期251-253,共3页
慢性静脉功能不全(chronic venous insufficiency,CVI)是一常见病、多发病,患者可无任何客观表现,仅有下肢沉重感或难以描述的弥散性疼痛,亦可出现下肢浅表静脉扩张或曲张、皮肤硬结、
关键词 慢性静脉功能不全 静脉性溃疡 加压治疗 加压疗法 静脉曲张 医用弹力袜 下肢肿胀 随机对照试验 浅表静脉 硬化剂治疗
下载PDF
胃肠道平滑肌细胞作为eNOS基因转移靶细胞的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宁守斌 张忠兵 +4 位作者 沈茜 谢渭芬 杨秀疆 赵新 信栓力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2003年第7期986-989,共4页
目的:构建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OS)腺病毒表达载体,介导eNOS在胃肠道平滑肌细胞中稳定表达并评价表达产物eNOS的酶学活性.方法:构建牛eNOS的重组腺病毒表达载体Ad-eNOS,感染体外培养的猫下段食管及胃底部平滑肌细胞,采用Western blot、... 目的:构建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OS)腺病毒表达载体,介导eNOS在胃肠道平滑肌细胞中稳定表达并评价表达产物eNOS的酶学活性.方法:构建牛eNOS的重组腺病毒表达载体Ad-eNOS,感染体外培养的猫下段食管及胃底部平滑肌细胞,采用Western blot、RT-PCR技术检测eNOS在平滑肌细胞中的表达,测定基因转移后NOS活性以及一氧化氮(NO)产量,并研究不同施加因素对NOS活性及NO合成的影响.结果:Ad-eNOS可高效感染体外培养的胃肠平滑肌细胞(MOI=50,感染效率=74%),Western blot、RT-PCR结果证实eNOS在平滑肌细胞中高效表达.Ad-eNOS感染细胞后基础NOS活性比感染前显著增高(93±13 vs 47±13 nkat/L,P<0.05),培养液中累积的NO增加了3倍(45±13 vs16±7μmol/L,P<0.05).分别加入L-精氨酸(10-4mol/L)、钙离子(10-4 mol/L)、EGTA(钙离子螯合剂,10-4 mol/L)及L-NAME(NOS抑制剂,10-3mol/L)后,NOS活性分别为94±8,173±25,29±6,58±11 nka/L,NO含量分别为48±14,106±18,6±2,17±11 μmol/L.结论:构建的重组腺病毒Ad-eNOS能够高效介导eNOS基因在消化道平滑肌细胞中表达,表达产物eNOS活性受钙离子浓度调节,其作用底物L-精氨酸并不是NO合成的限速步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道平滑肌细胞 eNOS活性 基因转移 靶细胞 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活性 消化系统疾病
下载PDF
经闭孔旁路术治疗股动脉感染性动脉瘤 被引量:2
6
作者 邹耀祥 陈文有 冯翔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1630-1634,共5页
目的:探讨采用经闭孔旁路术治疗股动脉感染性动脉瘤的方法和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8月—2014年7月间采用经闭孔旁路术治疗的4例股动脉感染性假性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患者男3例,女1例,平均年龄26.5(22~31)岁,病因为... 目的:探讨采用经闭孔旁路术治疗股动脉感染性动脉瘤的方法和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8月—2014年7月间采用经闭孔旁路术治疗的4例股动脉感染性假性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患者男3例,女1例,平均年龄26.5(22~31)岁,病因为注射吸毒损伤股动脉3例,下肢动脉栓塞介入治疗穿刺点并发症1例。3例接受单纯股动脉结扎及感染性动脉瘤清创术治疗,术后出现下肢缺血,二期行经闭孔髂动脉到股动脉旁路术,1例行同期股动脉结扎、动脉瘤清创加经闭孔髂外动脉到股浅动脉旁路术治疗。平均随访27(8~60)个月,4例患者术后患肢踝肱指数(ABI)为1.0~1.1,无间歇性跛行及其他不适。结论:同期或分期经闭孔旁路是治疗股动脉感染性假性动脉瘤可避免术后的下肢缺血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瘤 感染性 动脉瘤 假性 股动脉
原文传递
PTFE血管加自体静脉段减轻动脉内膜增生的实验研究
7
作者 景在平 曲乐丰 +1 位作者 曹贵松 仲剑平 《外科理论与实践》 1999年第4期221-223,共3页
目的:探讨PTFE人造血管加自体静脉段吻合对动脉内膜增生的缓和作用。方法:12只健康杂种犬的24条犬腿随机分成对照组及实验组。对照组股动脉阻断后,以PTFE人造血管直接行旁路转流术,实验组以自体颈外静脉段间置于PTFE与远端股动脉之间,... 目的:探讨PTFE人造血管加自体静脉段吻合对动脉内膜增生的缓和作用。方法:12只健康杂种犬的24条犬腿随机分成对照组及实验组。对照组股动脉阻断后,以PTFE人造血管直接行旁路转流术,实验组以自体颈外静脉段间置于PTFE与远端股动脉之间,术后第八周动脉造影后,收集标本行病理组织学观察及计算机图象分析测算增生内膜、中膜的厚度,增生内膜的截面面积、血管腔截面面积及两者的比值和静脉“动脉化”后中膜的厚度,同时,行间置静脉扫描电镜观察。结果:血管造影示两组通畅率分别为16.7%和66.7%(P<0.05);内膜厚度分别是483.5μm±67.3μm和147.1μm±38.6μm(P<0.1);中膜厚度组间差异不明显;增生内膜面积分别是5217±1123(pixel)和3117±890(pixel),分别占血管腔截面的80.9%±17.2%和47.7±13.7%(P<0.01);间置静脉呈动脉化表现。结论:间置自体静脉段能明显减轻PTFE管旁路手术后的动脉内膜增生,有效地提高血管手术后的通畅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膜增生 旁路转流术 自体移植 PTFE 静脉移植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