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肠道病毒71型IgM抗体检测在手足口病早期诊断中的价值 被引量:18
1
作者 赵静 徐军 +8 位作者 陈威巍 李永利 唐彦 刘佳 王海滨 郭桐生 赵敏 李伯安 毛远丽 《中华实验和临床病毒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40-142,共3页
目的评估人肠道病毒7l型(EV71)IgM抗体在手足口病早期诊断中的价值。方法自发病后连续每日采集2010年我院收治的38例手足口病患儿血清及咽拭子标本,分别检测EV 71 IgM抗体、肠道病毒核酸、EV71特异核酸。结果38例手足口病患儿IgM抗... 目的评估人肠道病毒7l型(EV71)IgM抗体在手足口病早期诊断中的价值。方法自发病后连续每日采集2010年我院收治的38例手足口病患儿血清及咽拭子标本,分别检测EV 71 IgM抗体、肠道病毒核酸、EV71特异核酸。结果38例手足口病患儿IgM抗体,按发病天数累加阳性率分别为:第1天60.5%、第2天71.1%、第3~4天81.5%、第5天92.1%、第6天92.1%;肠道病毒核酸阳性率为73.6%;EV71特异核酸阳性率为60.5%。结论EV 7l IgM抗体在手足口病发病的第1天即可出现,至第5天阳性率达到峰值,可作为手足口病早期诊断指标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足口病 肠道病毒属 免疫球蛋白M 诊断 鉴别
原文传递
降钙素原和白介素-6在感染性疾病病原体诊断中的联合检测价值 被引量:17
2
作者 赵军 赵静 +5 位作者 刘爱霞 陈霖 郑超华 王冬梅 刘全良 李伯安 《中华实验和临床病毒学杂志》 CAS CSCD 2014年第5期380-382,共3页
目的 探讨降钙素原(PCT)与白介素-6(IL-6)两种血清学标志物在感染性疾病,病原体种类检测中价值.方法 采用上转发光免疫分析仪及配套试剂检测79例细菌感染性疾病患者、59例病毒感染性疾病患者和68例健康体检者血清样本中PCT和IL-6含... 目的 探讨降钙素原(PCT)与白介素-6(IL-6)两种血清学标志物在感染性疾病,病原体种类检测中价值.方法 采用上转发光免疫分析仪及配套试剂检测79例细菌感染性疾病患者、59例病毒感染性疾病患者和68例健康体检者血清样本中PCT和IL-6含量,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进行分析.结果 细菌感染组PCT和IL-6含量高于病毒感染组及正常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毒感染组PCT和IL-6含量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不具统计学意义(P>0.05);应用ROC曲线分析PCT和IL-6鉴别诊断细菌感染的效能,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54和0.783,显示PCT效能优于IL-6;对三组的PCT与IL-6水平进行了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PCT与IL-6在检测细菌感染中成线性相关(r=0.424,P<0.001);对两项指标进行单项检测时,PCT的灵敏度和特异性分别是82.3%和79.5%,IL-6的灵敏度和特异性分别是69.6%和68.5%;二者联合检测时灵敏度和特异性是88.6%和67.0%.结论 在病原微生物的感染诊断中,PCT是一个优秀指标,若能与IL-6联合检测,更有利于细菌感染性疾病与病毒感染性疾病的鉴别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钙素 白介素-6 感染/诊断
原文传递
肝细胞脂肪变对血清糖蛋白GP73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7
3
作者 魏红山 康艳芳 +6 位作者 郝晓花 刘佳 李红敏 刘爱霞 任慧 黄玉波 李伯安 《中华实验和临床病毒学杂志》 CAS CSCD 2013年第4期244-246,共3页
目的观察不同病因肝细胞脂肪变对肝病患者血清GP73水平的影响。方法以10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观察178例肝穿刺病理学检查发现肝脂肪变性患者的血清GP73水平差异。结果与健康对照人群(35.61±12.22ng/m1)相比,不同病因导致的... 目的观察不同病因肝细胞脂肪变对肝病患者血清GP73水平的影响。方法以10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观察178例肝穿刺病理学检查发现肝脂肪变性患者的血清GP73水平差异。结果与健康对照人群(35.61±12.22ng/m1)相比,不同病因导致的脂肪肝患者(70.62±60.60ng/m1)血清GP73显著升高。尽管酒精性脂肪肝(81.86±47.82ng/m1)和急性肝损伤患者合并肝细胞脂肪变(82.77±77.73ng/m1)血清GP73水平略高于慢性乙型肝炎患者(63.84±50.62ng/ml)和非酒精脂肪肝患者(65.75±62.20ng/ml),但不同病因导致的肝细胞脂肪变并未显示血清GP73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更为重要的是,68例,≥1.0(71.46±66.48ng/ml),75例F≥2.0(69.58±62.31neVml),以及34例F3·F4的患者(71.65±43.89ng/ml),血清GP73的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02,P=0.98)。相反,显著性肝纤维化S〉-2患者(91.04±82.37ng/m1)其血清GP73水平显著高于纤维化轻微S〈2(65.80±53.45ng/m1)的患者(P=0.029)。结论肝细胞脂肪变导致血清GP73水平显著升高,但肝细胞脂肪变的程度似乎与血清GP73水平无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尔基体 脂肪肝 肝炎 生物学标记
原文传递
HBsAg和HBsAb双阳性乙肝患者血清中HBsAb确认方法的建立 被引量:6
4
作者 刘佳 陈霖 +7 位作者 徐军 郭静霞 宋泳继 赵静 刘爱霞 杨丽华 李伯安 毛远丽 《中华实验和临床病毒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492-494,共3页
目的 建立一种基于酶联免疫吸附实验( ELISA)的HBsAb确认方法,验证HBsAg和HBsAb双阳性的乙肝患者血清中HBsAb阳性的真实性,剔除假阳性结果,避免错误诊断.方法收集60例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 ECLIA)检测的HBsAg浓度在1000 COI以上的... 目的 建立一种基于酶联免疫吸附实验( ELISA)的HBsAb确认方法,验证HBsAg和HBsAb双阳性的乙肝患者血清中HBsAb阳性的真实性,剔除假阳性结果,避免错误诊断.方法收集60例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 ECLIA)检测的HBsAg浓度在1000 COI以上的混合血清作为确认血清,将不同稀释度的确认血清与收集的HBsAb阳性混合血清中和,筛选并确定确认血清中HBsAg的最佳试验浓度.收集40例HBsAg和HBsAb双阳性的血清,与确认血清中和后采用ELISA检测COI的下降率,验证HBsAg和HBsAb双阳性标本中HBsAb阳性的真实性.结果 确认血清HBsAg浓度为2000 COI时对HBsAb的中和效果最好,ELISA确认法对40例HBsAg和HBsAb双阳性标本确认结果为37例真阳性和3例假阳性,与ECLIA法完全一致.结论 成功建立了HBsAg和HBsAb双阳性血清HBsAb的确认方法,该方法简单、准确且成本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 乙型 肝炎表面抗原 乙型 肝炎抗体 乙型
原文传递
亲和吸附纯化甲胎蛋白异质体方法的建立 被引量:3
5
作者 宋永继 侯俊 +8 位作者 徐军 刘爱霞 刘佳 赵静 郭静霞 李靖 闫静肖 李伯安 毛远丽 《中华实验和临床病毒学杂志》 CAS CSCD 2013年第2期129-131,共3页
目的利用小扁豆凝集素(LCA)建立基于微量离心柱的甲胎蛋白异质体L3(AFP—L3)的纯化方法。方法采用硫酸铵分级沉淀的方法由小扁豆中提取凝集素,偶联到活化的琼脂糖凝胶4B(sephrose4B)上,灌注离心柱,制备AFP—L3亲和吸附离心管... 目的利用小扁豆凝集素(LCA)建立基于微量离心柱的甲胎蛋白异质体L3(AFP—L3)的纯化方法。方法采用硫酸铵分级沉淀的方法由小扁豆中提取凝集素,偶联到活化的琼脂糖凝胶4B(sephrose4B)上,灌注离心柱,制备AFP—L3亲和吸附离心管。血清加入离心管后经吸附和洗脱,便可获得纯化的AFP—L3。随机选取10例AFP阳性患者血清,应用亲和吸附纯化法纯化AFP.L3后应用电化学发光法检测,并与传统的亲和免疫电泳方法相比较。结果10例患者血清经纯化后,AFP-L3检测结果有8例〉5ng/ml,亲和免疫电泳有6例呈现阳性反应。结论成功建立基于微量离心柱的亲和吸附纯化AFP—L3的方法,该方法具有较高的灵敏度,重复性好并且操作简便更利于临床实验室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胎蛋白类 小扁豆属 凝集素类
原文传递
幽门螺杆菌粪便抗原检测方法学评价 被引量:1
6
作者 郭静霞 韩军 +8 位作者 陈霖 徐军 刘佳 赵静 刘爱霞 杨丽华 宋泳继 李伯安 毛远丽 《中华实验和临床病毒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495-496,共2页
目的 评价幽门螺杆菌粪便抗原( HpSA)检测在诊断患者幽门螺杆菌(Hp)感染中的价值.方法 以胃镜病理学诊断结果为金标准,对328例有消化道症状患者粪便,同时应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检测幽门螺杆菌粪便抗原,计算HpSA检测诊断Hp感染的特异... 目的 评价幽门螺杆菌粪便抗原( HpSA)检测在诊断患者幽门螺杆菌(Hp)感染中的价值.方法 以胃镜病理学诊断结果为金标准,对328例有消化道症状患者粪便,同时应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检测幽门螺杆菌粪便抗原,计算HpSA检测诊断Hp感染的特异性、灵敏度和准确性等性能指标.结果 幽门杆菌粪便抗原酶免疫检测法对Hp感染诊断与金标准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其敏感性为94.6%、特异性为96.9%、准确性为96.3%、阳性预期值为89.7%、阴性预期值为98.4%.结论 幽门螺杆菌粪便抗原酶免疫检测是一种简便、易行、准确性高、便宜、易重复的非侵入性检测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螺杆菌 幽门 诊断 胃镜检查
原文传递
乙型肝炎病毒外膜大蛋白检测方法的建立 被引量:1
7
作者 赵静 马洪滨 +8 位作者 侯俊 郭静霞 徐军 宋永继 陈霖 刘爱霞 刘佳 魏红山 李伯安 《中华实验和临床病毒学杂志》 CAS CSCD 2013年第4期292-294,共3页
目的建立人血清中乙型肝炎病毒外膜大蛋白(HBV-LP)的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方法。方法辣根过氧化物酶标记HBV-LP单抗,优化各类反应液的工作浓度和各种反应条件,建立双抗体夹心的ELISA检测方法;同时评价所建立方法的灵敏度... 目的建立人血清中乙型肝炎病毒外膜大蛋白(HBV-LP)的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方法。方法辣根过氧化物酶标记HBV-LP单抗,优化各类反应液的工作浓度和各种反应条件,建立双抗体夹心的ELISA检测方法;同时评价所建立方法的灵敏度、特异性、稳定性等性能指标。结果所建立方法的灵敏度为5ng/ml,批内、批间变异均小于10%。在4℃和37℃条件下分别进行了3、5、7d的稳定性考察,线性相关系数均〉0.98,标准偏差〈10%。结论成功建立了血清中HBV—LP的检测方法,该方法性能能够满足临床检测的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酶联免疫吸附测定 肝炎病毒 乙型 病毒包膜蛋白质类
原文传递
一起新型甲型H1N1流感疫情的临床和实验室特点
8
作者 冯艳青 郭桐生 +7 位作者 刘立明 李永利 李波 刘志国 孙志强 赵敏 毛远丽 李伯安 《中华实验和临床病毒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34-135,共2页
目的分析一起新型甲型H1N1流感疫情患者的临床和实验室特点。方法某部集体发病患者35例,均由核酸检测方法确诊;回顾调查患者的密切接触史、实验室检测结果、治疗和预后等。结果本次疫情收治的35人,密切接触平均1.7d出现临床症状,... 目的分析一起新型甲型H1N1流感疫情患者的临床和实验室特点。方法某部集体发病患者35例,均由核酸检测方法确诊;回顾调查患者的密切接触史、实验室检测结果、治疗和预后等。结果本次疫情收治的35人,密切接触平均1.7d出现临床症状,首发症状为发热占97.1%(34/35),咽痛65.7%(23/35),咳嗽51.4%(16/35),肌肉酸痛31.4%(11/35),头痛28.6%(10/35)。病毒核酸检测阴性的平均天数为4.5d,奥司他韦治疗,5d标准疗程,所有患者7d后痊愈出院。结论本次疫情为比较典型的新型甲型H1N1流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感 流感病毒A型 疾病暴发流行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