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托珠单抗治疗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化疗后白细胞介素-6增高介导的门冬酰胺酶相关重症急性胰腺炎1例
1
作者 杜振兰 王娅 +4 位作者 陈鹏 陈伟 司英健 窦凌松 邢国胜 《大医生》 2024年第21期121-124,共4页
目的探讨托珠单抗(TCZ)治疗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化疗后白细胞介素-6(IL-6)增高介导的门冬酰胺酶相关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的安全性与有效性。方法分析1例16岁男性ALL患者化疗后白细胞介素-6(IL-6)增高介导的SAP诊疗过程,患者临床表... 目的探讨托珠单抗(TCZ)治疗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化疗后白细胞介素-6(IL-6)增高介导的门冬酰胺酶相关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的安全性与有效性。方法分析1例16岁男性ALL患者化疗后白细胞介素-6(IL-6)增高介导的SAP诊疗过程,患者临床表现为剧烈腹痛、高热、多浆膜腔积液(胸腔、腹腔、心包),淀粉酶、尿淀粉酶和IL-6水平明显增高,影像学检查可见胰头水肿、胰体增大、胰尾处大量渗出,按常规重症胰腺炎治疗联合TCZ治疗,并观察患者预后情况。结果患者SAP后出现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致多脏器损伤。按常规重症胰腺炎治疗联合TCZ治疗,患者IL-6水平快速下降,体温正常,浆膜腔积液快速吸收,心、肺压迫症状明显缓解,淀粉酶、尿淀粉酶水平明显下降,SIRS反应和其他脏器继发损伤程度减轻。结论ALL治疗时使用培门冬酰胺酶是发生SAP的高危因素,化疗后粒细胞缺乏期感染增大SAP的危险性及治疗难度。TCZ可有效阻断IL-6介导的炎性反应、减轻脏器损害,改善患者预后、缩短病程,在ALL化疗后继发的SAP治疗中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托珠单抗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门冬酰胺酶 重症急性胰腺炎
下载PDF
伴GATA2基因突变的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的临床特征及预后分析
2
作者 单若琪 黄赛 +3 位作者 谷振阳 王楠 刘代红 窦立萍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27-334,共8页
目的:探讨伴有GATA2基因突变的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的临床特征、共存突变基因及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21年1月就诊于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血液科的370例初诊AML患者的临床资料,应用二代基因测序技术检... 目的:探讨伴有GATA2基因突变的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的临床特征、共存突变基因及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21年1月就诊于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血液科的370例初诊AML患者的临床资料,应用二代基因测序技术检测其突变基因,分析AML中GATA2突变患者的临床特征、GATA2突变的共变基因及GATA2突变对预后的影响。结果:370例AML患者中,共23例(6.2%)患者检测到GATA2突变。与GATA2未突变组相比,GATA2突变组患者多属于正常核型(P=0.037)且多处于低危细胞遗传学分层(P=0.028),CEBPAdm、NRAS在GATA2突变组的发生率显著高于GATA2未突变组(P=0.010,P=0.009),两组在性别、年龄、白细胞数、血小板数、血红蛋白、原始细胞数、诱导方案、CR率方面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3例伴有GATA2突变的患者中主要共存基因突变依次为CEBPAdm、NRAS(均为39.1%),NPM1、FLT3、TET2、WT1(均为17.4%),ASXL1、IDH1(均为13.0%)。生存分析结果显示,在整个队列中,伴GATA2突变组患者与不伴GATA2突变组患者5年总生存(OS)及无白血病生存(LFS)率无统计学差异(P=0.306,P=0.308);在306例不伴CEBPAdm的患者中,GATA2突变组患者较GATA2未突变组患者5年OS率及LFS率均有提高趋势,但差异未达统计学意义(P2=0.092,P=0.056);而在64例伴CEBPAdm的患者中,GATA2突变组患者与GATA未突变组患者5年OS率无统计学差异(P=0.104),但GATA2突变组患者5年LFS率显著降低(P=0.047)。23例GATA2突变患者中,16例接受“3+7”诱导方案,其中12例接受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7例接受“PDCAG”诱导方案,其中3例接受移植。“3+7”方案组与“DCAG”方案组相比,CR率无统计学差异(=1.000)。移植组较化疗组5年OS率及LFS率显著提高(P=0.021,P=0.020)。结论:GATA2突变显著多见于核型正常及低危细胞遗传学分层的m AML患者,与CEBPAdm、NRAS共突变显著相关。GATA2对预后的意义受CEBPAd共突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髓系白血病 GATA2基因突变 CEBPAdm 造血干细胞移植 预后
下载PDF
三级检诊在血液病教学中针对不同学生的教学效果评价
3
作者 杜振兰 高铭 陈鹏 《中外医药研究》 2023年第18期162-164,共3页
目的:总结三级检诊在儿童和成人血液病教学中的实践情况,分析三级检诊的教学规范针对不同学生教学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22年12月于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儿童血液科和2015年1月—2022年12月于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成人血... 目的:总结三级检诊在儿童和成人血液病教学中的实践情况,分析三级检诊的教学规范针对不同学生教学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22年12月于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儿童血液科和2015年1月—2022年12月于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成人血液科接受培训的实习生、规培生、进修生资料。收集并比较实习生、规培生、进修生出科考核成绩、问卷调查结果。结果:实习生基本知识优秀率高于规培生、进修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习生临床技能优秀率低于规培生、进修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习生病理分析优秀率低于规培生、进修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满意度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血液病教学方面,将血液病教学活动融入三级检诊中,针对不同学员的专业基础及特点进行教学,可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级检诊 三级查房 血液病 教学
下载PDF
自体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自然杀伤/T细胞淋巴瘤患者的多中心临床研究
4
作者 方姝 王昭 +15 位作者 付晓瑞 李乃农 胡亮钉 刘耀 董玉君 吴晓雄 王旖旎 张明智 李晓帆 李欲航 王买红 任汉云 吴亚妹 高春记 刘代红 黄文荣 《国际输血及血液学杂志》 CAS 2021年第5期406-414,共9页
目的探讨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auto-HSCT)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治疗自然杀伤/T细胞淋巴瘤(NKTL)患者的疗效及预后差异。方法选择2007年6月至2017年6月,于国内8家三级甲等教学医院住院并接受auto-HSCT或allo-HSCT治疗的37例N... 目的探讨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auto-HSCT)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治疗自然杀伤/T细胞淋巴瘤(NKTL)患者的疗效及预后差异。方法选择2007年6月至2017年6月,于国内8家三级甲等教学医院住院并接受auto-HSCT或allo-HSCT治疗的37例NKTL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接受的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类型,将其分为auto-HSCT组(n=17)和allo-HSCT组(n=20)。auto-HSCT和allo-HSCT组患者的中位年龄分别为34.0岁(27.5~43.5岁)和33.0岁(25.8~41.3岁);男性患者分别为10和17例;女性分别为7和3例。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收集2组患者的临床病例资料,并且分析其疗效及预后。对2组患者的随访截至2017年12月31日。2组NKTL患者的临床分期、受累部位及移植前化疗方案种类构成比等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对于呈偏态分布的计量资料,如患者年龄、单个核细胞(MNC)及CD34+细胞输注量等,2组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2组NKTL患者的累积复发、累积移植相关死亡率(TRM)、总体生存(OS)和疾病无进展生存(PFS)曲线,并且对2组上述指标采用log-rank检验进行比较。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对NKTL患者OS率的影响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2013年修订版《世界医学协会赫尔辛基宣言》要求,并且与所有受试者签署临床研究知情同意书。结果①auto-HSCT组17例NKTL患者中,移植前处于完全缓解(CR)、部分缓解(PR)、疾病稳定(SD)和疾病进展(PD)的患者分别为12、4、1例及0;allo-HSCT组分别为4、11、1及4例。2组患者骨髓受累、移植前疾病状态、预处理方案种类的构成比分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χ^(2)=12.087、P=0.016,χ^(2)=23.632、P<0.001)。②auto-HSCT组NKTL患者的中性粒细胞和血小板均植入成功,中位植入时间分别为11.0 d(9.5~11.0 d)和11.0 d(9.5~14.0 d);allo-HSCT组患者中,中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瘤 造血干细胞移植 移植物抗宿主病 治疗结果 预后 回顾性研究 多中心研究 自然杀伤/T细胞淋巴瘤
原文传递
女性原发性生殖系统非霍奇金淋巴瘤的临床特征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何靓 丁美琪 +3 位作者 潘民 武永莉 薄剑 赵瑜 《转化医学杂志》 2021年第1期26-29,34,共5页
目的探讨女性原发性生殖系统非霍奇金淋巴瘤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解放军总医院2010年1月-2016年1月确诊并住院治疗的19例女性原发性生殖系统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的临床病例。结果19例患者中以年龄<60岁人群为主,初诊时多未见贫... 目的探讨女性原发性生殖系统非霍奇金淋巴瘤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解放军总医院2010年1月-2016年1月确诊并住院治疗的19例女性原发性生殖系统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的临床病例。结果19例患者中以年龄<60岁人群为主,初诊时多未见贫血发生,月经状态无特殊,超过70%的患者无典型症状且无大型肿物,Ann Arbor分期主要为ⅣE期,检出12例;原发或受侵部位以卵巢为主,检出7例;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是其主要病理类型,检出13例;11例患者国际预后指数(International Prognstic Index,IPI)评分多为中高危。诊断方法中,13例患者为手术确诊,6例通过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确诊。采用的主要治疗方案包括R-CHOP或CHOP、EPOCH、MINE、ESHAP等,其中7例同时给予阿糖胞苷+甲氨喋呤+地塞米松鞘内注射预防治疗;全部患者均接受3~20个疗程化疗,其中9例完全缓解,7例部分缓解,3例病情进展。5例患者化疗后接受放射治疗,1例接受内照射治疗。随访时间为7~60个月(5年),中位随访时间为20.5个月,19例患者1年、3年和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89.47%、70.59%和58.33%。19例患者在治疗期间2例死亡,死亡原因为感染、中枢神经系统进展;5年总死亡12例。结论女性原发性生殖系统非霍奇金淋巴瘤较罕见,发病后无典型症状,确诊时多为晚期,手术、化疗、放疗是其主要治疗手段,5年内生存率相对较低,临床应重视该疾病的早期诊断与治疗,以改善患者预后、延长生存时间、提高生存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生殖系统非霍奇金淋巴瘤 女性 临床特征 生存状况
下载PDF
1例乳腺癌老年患者难治急性髓系白血病行微移植术的护理 被引量:4
6
作者 田雅文 宁新 +3 位作者 魏亚菊 刘海艳 杨雪 甄丽清 《护理学报》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62-63,共2页
总结1例乳腺癌老年患者愈后发生难治复发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行12次微移植术的护理经验。给患者回输2次新鲜造血干细胞及10次冻存造血干细胞的微移植治疗。积极给予抗感染、抗凝治疗,从健康供者的选择、动员、回输干细胞至粒缺期并发严... 总结1例乳腺癌老年患者愈后发生难治复发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行12次微移植术的护理经验。给患者回输2次新鲜造血干细胞及10次冻存造血干细胞的微移植治疗。积极给予抗感染、抗凝治疗,从健康供者的选择、动员、回输干细胞至粒缺期并发严重的耐药菌感染、针刺操作后导致的严重淋巴回流受阻及高凝状态时出现的导管堵塞,给予对症护理,密切观察病情和心理护理后,患者顺利出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髓系白血病 老年 耐药菌感染 微移植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