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认知康复训练联合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对脑卒中后认知障碍患者认知功能和血清BDNF、VEGF的影响 被引量:22
1
作者 沈雷鸣 于江丽 +3 位作者 吕晓静 姜慧丽 姚珂蕾 赵恒立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22年第3期482-485,446,共5页
目的:观察脑卒中后认知障碍(PSCI)患者在认知康复训练基础上辅助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r TMS)治疗后,其认知功能和血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变化。方法:选择我院2020年1月~2020年12月期间接收的300例PSC... 目的:观察脑卒中后认知障碍(PSCI)患者在认知康复训练基础上辅助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r TMS)治疗后,其认知功能和血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变化。方法:选择我院2020年1月~2020年12月期间接收的300例PSCI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实验组(150例)、对照组(150例)。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认知康复训练,实验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高频r TMS。对比两组认知功能、日常生活能力、听觉事件相关电位、血清BDNF和VEGF水平及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治疗4周后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各条目评分及总分均较治疗前升高,且实验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4周后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分较治疗前升高,且实验组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治疗4周后P300潜伏期短于对照组,P300波幅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4周后血清BDNF、VEGF水平升高,且实验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组间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认知康复训练联合高频r TMS可有效改善PSCI患者认知功能,上调其血清BDNF、VEGF水平,改善听觉事件相关电位,从而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知康复训练 高频 重复经颅磁刺激 脑卒中后认知障碍 认知功能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原文传递
低剂量利妥昔单抗治疗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的长期疗效 被引量:2
2
作者 杨扬 陈利锋 +9 位作者 武雷 姚甲瑞 王娜 苏小清 李冬梅 韩丽娜 吴卫平 黄德晖 蒋天裕 王振福 《中国神经免疫学和神经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356-361,共6页
目的观察低剂量利妥昔单抗治疗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NMOSD)的长期疗效。方法回顾性收集2008年1月至2018年11月解放军总医院收治的NMOSD患者76例,其中男14例,女62例。根据治疗方案将患者分为利妥昔单抗(RTX)组(n=23)、硫唑嘌呤(AZA)组(n... 目的观察低剂量利妥昔单抗治疗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NMOSD)的长期疗效。方法回顾性收集2008年1月至2018年11月解放军总医院收治的NMOSD患者76例,其中男14例,女62例。根据治疗方案将患者分为利妥昔单抗(RTX)组(n=23)、硫唑嘌呤(AZA)组(n=32)及吗替麦考酚酯(MMF)组(n=21)。对患者进行长期随访,比较不同药物干预组患者间以及水通道蛋白4(AQP-4)抗体阳性与阴性患者间治疗前后扩展的残疾功能状态评分(EDSS)、年复发率(ARR)的差异,并记录各组患者不良反应情况。采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比较不同药物组患者的复发情况。结果AQP4-Ab阳性或阴性患者3种药物治疗组间治疗前及治疗后EDSS评分和ARR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与治疗前比较,AQP4-Ab阳性或阴性患者经不同药物治疗后其EDSS评分和ARR均下降(P<0.05,P<0.01)。RTX组、AZA组及MMF组患者治疗后其EDSS评分和ARR下降程度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Kaplan-Meier生存分析结果显示RTX组患者累积无复发率较AZA组和MMF组高(P<0.05)。各组患者均未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结论RTX、AZA及MMF均可有效降低AQP4-Ab阳性及阴性NMOSD患者的ARR和疾病残疾进展,低剂量RTX治疗NMOSD患者的累积复发率更低,但确切结论尚需进一步大样本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神经脊髓炎 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 水通道蛋白质-4 利妥昔单抗 硫唑嘌呤 吗替麦考酚酯 随访研究
下载PDF
早期团体康复运动改善帕金森病患者的生活质量探讨 被引量:2
3
作者 杨扬 蒋天裕 +8 位作者 陈利锋 姚甲瑞 王娜 刘丹丹 李冬梅 刘丹 吴卫平 高中宝 王振福 《中华老年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645-649,共5页
目的探讨早期团体特异性运动康复对PD患者的运动和非运动症状的影响。方法收集我院门诊及住院的88例PD患者, 采用随机延迟设计方案, 将患者随机分为早期团体运动组(E-EG)、延迟运动组(L-EG)以及对照组(CG)。E-EG执行严格正规的团体特异... 目的探讨早期团体特异性运动康复对PD患者的运动和非运动症状的影响。方法收集我院门诊及住院的88例PD患者, 采用随机延迟设计方案, 将患者随机分为早期团体运动组(E-EG)、延迟运动组(L-EG)以及对照组(CG)。E-EG执行严格正规的团体特异性运动康复方案, 2次/周, 1 h/次, 持续18个月(2018年5月至2019年11月);L-EG参加上述运动方案的最后6~12个月训练。本研究应用PD统一的疾病评分量表(UPDRS)、生活质量问卷(PDQ-39)、连线A、连线B测试、九孔柱测试、30 s蹲起试验(30s SST)、10 m步速、运动平衡评估系统(Mini-BEST)、高级平衡量表(FAB)及简易平衡量表(TUG)评估。结果 E-EG组的PD患者训练后UPDRS均值17.5±8.3较训练前UPDRS均值20.0±8.6明显下降(t=-2.2, P=0.02), 训练后PDQ-39评分均值27.2±2.1较训练前PDQ-39评分均值29.0±9.8显著下降(t=-2.6, P=0.001), 训练后连线B均值114.2±25.5较训练前均值129.8±28.4明显减少(t=-2.3, P=0.02)以及训练后9孔柱试验均值33.7±7.3较训练前均值39.6±9.3显著下降(t=-2.5, P=0.001)。结论团体特异性运动康复训练的实施改善了PD患者的运动能力和生活质量, 尤其在早期运动组。特异性运动康复应尽早应用于PD的综合治疗策略当中, 让更多的PD患者受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运动 团体运动 特异性运动 康复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