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光声电治疗术后皮肤黏膜屏障修复专家共识 被引量:5
1
作者 中华医学会皮肤性病学会美容激光学组 中华医学会医学美容学会激光美容学组 +21 位作者 杨森 杨蓉娅 卢忠 周国瑜 林彤 李文志 栾琪 涂彩霞 张庆瑞 杨春俊 刘永生 尹锐 刘仲荣 刘盛秀 易阳艳 夏志宽 程少为 董继英 王力军 宋清华 陈瑾 陈抗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319-322,共4页
随着光声电在临床医学的应用进展,更多基于能量的上述设备应用于皮肤和黏膜疾病的治疗或者用于改善容貌。这些设备无论是热作用机制,还是非热作用机制,均会对皮肤、黏膜产生不同程度的炎症反应,多数可自行修复,少数若处理不当,可能遗留... 随着光声电在临床医学的应用进展,更多基于能量的上述设备应用于皮肤和黏膜疾病的治疗或者用于改善容貌。这些设备无论是热作用机制,还是非热作用机制,均会对皮肤、黏膜产生不同程度的炎症反应,多数可自行修复,少数若处理不当,可能遗留远期不良反应甚至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肤黏膜修复 光声电治疗术后 共识
下载PDF
黄褐斑药物治疗新进展 被引量:8
2
作者 夏志宽 张金侠 杨蓉娅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19年第5期22-24,共3页
黄褐斑是一种常见的慢性色素增加性皮肤病,常见于FitzpatrickⅢ~Ⅵ型皮肤的青中年女性,病因复杂且发病机制不清。临床上目前治疗方法繁多,一般采用联合疗法,其中药物治疗是最主要的方法。不管是外用药物还是口服药物,均以酪氨酸酶抑制... 黄褐斑是一种常见的慢性色素增加性皮肤病,常见于FitzpatrickⅢ~Ⅵ型皮肤的青中年女性,病因复杂且发病机制不清。临床上目前治疗方法繁多,一般采用联合疗法,其中药物治疗是最主要的方法。不管是外用药物还是口服药物,均以酪氨酸酶抑制剂为主,通过抑制酪氨酸酶合成及黑素小体转运等途径来达到治疗目的。本文综述了近年来黄褐斑药物治疗的新进展,以期为相关的临床防治和学术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褐斑 药物治疗 新进展 色素沉着
下载PDF
活血祛风汤联合放血疗法对慢性荨麻疹患者外周血T细胞中细胞因子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8
3
作者 苏孟 王彤 《湖北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1年第1期74-76,共3页
目的观察活血祛风汤联合放血疗法对慢性荨麻疹患者外周血T细胞细胞因子表达的影响。方法将我院慢性荨麻疹患者6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34例。对照组采用活血祛风汤治疗,研究组采用活血祛风汤联合放血疗法治疗。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 目的观察活血祛风汤联合放血疗法对慢性荨麻疹患者外周血T细胞细胞因子表达的影响。方法将我院慢性荨麻疹患者6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34例。对照组采用活血祛风汤治疗,研究组采用活血祛风汤联合放血疗法治疗。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及对外周血T细胞中主要细胞因子表达的影响。结果治疗后,研究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白介素-4(IL-4)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白介素-2(IL-2)、干扰素-βIFN-γ)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活血祛风汤联合放血疗法治疗慢性荨麻疹效果理想,可在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荨麻疹 活血祛风汤 放血疗法 T细胞 细胞因子表达
原文传递
以皮肤软组织和胸椎为主要损害的播散性隐球菌病一例并文献复习
4
作者 王宇 王文岭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2024年第5期330-333,共4页
报道1例以皮肤软组织和胸椎为主要损害的播散性隐球菌病。患者,女,47岁。腰痛伴面部反复起丘疹3个月。皮肤科检查:面部散在直径大约5~7mm肤色扁平丘疹,部分中央有“脐凹”。皮肤组织病理:真皮急性炎性肉芽组织形成,可见较多中性粒细胞... 报道1例以皮肤软组织和胸椎为主要损害的播散性隐球菌病。患者,女,47岁。腰痛伴面部反复起丘疹3个月。皮肤科检查:面部散在直径大约5~7mm肤色扁平丘疹,部分中央有“脐凹”。皮肤组织病理:真皮急性炎性肉芽组织形成,可见较多中性粒细胞和组织细胞聚集,组织细胞内外可见散在圆形及卵形透亮小体,部分中央可见红色小球。免疫组化:AE1/AE3(上皮+),CD1a(-),CMV(-),EBER分子原位杂交(-),S100(-)、CD68(-)。特殊染色PAS、HE、六胺银染色均见大量孢子。皮损处渗液真菌镜检见大量宽阔荚膜的孢子。真菌培养见白色蜡样光滑菌落。分子生物学鉴定为新生隐球菌。诊断:皮肤隐球菌病;骨隐球菌病;溶血性贫血。治疗予胸12椎体病灶清除及口服氟康唑胶囊400 mg/d,随访1年面部丘疹及腰部肿物未复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部丘疹 腰痛 隐球菌病 播散性
下载PDF
阿萨希毛孢子菌胞外分泌酶和药物敏感性的微进化研究 被引量:5
5
作者 郞德休 杨鑫 +3 位作者 廖勇 彭卓颖 丛林 杨蓉娅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1293-1296,共4页
目的研究宿主体内微进化对阿萨希毛孢子菌(Trichosporon asahii,T.asahii)胞外分泌酶和三唑类抗真菌药物敏感性的影响。方法酶检测培养基分析菌株胞外分泌酶种类和活性,采用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研究所(CLSI)制定的M27-A3实验方案进行... 目的研究宿主体内微进化对阿萨希毛孢子菌(Trichosporon asahii,T.asahii)胞外分泌酶和三唑类抗真菌药物敏感性的影响。方法酶检测培养基分析菌株胞外分泌酶种类和活性,采用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研究所(CLSI)制定的M27-A3实验方案进行药物敏感实验。结果原代株(TO)胞外分泌酶谱组成及活性:蛋白酶(++++)、脂肪酶(++)、溶血素(++++)和磷脂酶(+++),微进化株(TEVO)胞外分泌酶谱组成及活性:蛋白酶(+)、脂肪酶(++)、溶血素(+++)。原代株的氟康唑、伊曲康唑和伏立康唑MIC值分别为8μg/ml、0.5μg/ml和0.125μg/ml,微进化株的MIC值分别为32μg/ml、4μg/ml、0.25μg/ml。结论在宿主内环境和抗真菌药物双重压力下,阿萨希毛孢子菌改变其胞外分泌酶谱、降低部分毒力并增强耐药性以适应宿主内环境,从而与宿主形成长期共存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萨希毛孢子菌 胞外分泌酶 抗真菌药物 药物敏感实验 微进化
原文传递
敏感性皮肤的研究进展
6
作者 白爽 夏志宽 +2 位作者 敖俊红 张宇鹏 杨蓉娅 《中华医学美学美容杂志》 2023年第5期425-428,共4页
敏感性皮肤是一种与皮肤神经系统异常相关的综合征,认知已由先前的单一皮肤屏障受损逐步发展至与基因、皮肤神经系统改变有关的神经源性炎症;这种神经源性炎症可能是系统性神经高反应性的皮肤表现。近年来关于敏感性皮肤的研究日益增多... 敏感性皮肤是一种与皮肤神经系统异常相关的综合征,认知已由先前的单一皮肤屏障受损逐步发展至与基因、皮肤神经系统改变有关的神经源性炎症;这种神经源性炎症可能是系统性神经高反应性的皮肤表现。近年来关于敏感性皮肤的研究日益增多,其中神经相关发病因素是研究热点之一。从病因与发病机制、诊断、治疗方面概述敏感性皮肤的近期研究进展,旨在为相关研究提供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敏感性皮肤 皮肤神经源性 炎症 皮肤屏障 表皮微环境
原文传递
青斑样血管病合并银屑病1例
7
作者 苏孟 李海涛 +1 位作者 王聪敏 王彤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342-344,共3页
患者男,28岁,双下肢暗红色斑10个月余,右下肢水疱、溃疡伴疼痛1周。皮肤科情况:双小腿远端、踝部、足背及足底部见瘀点、瘀斑及网状色素沉着斑,伴有节段性散在分布的溃疡,表面覆盖黑色痂皮。皮损组织病理示:病变中央区见坏死区域,真皮... 患者男,28岁,双下肢暗红色斑10个月余,右下肢水疱、溃疡伴疼痛1周。皮肤科情况:双小腿远端、踝部、足背及足底部见瘀点、瘀斑及网状色素沉着斑,伴有节段性散在分布的溃疡,表面覆盖黑色痂皮。皮损组织病理示:病变中央区见坏死区域,真皮乳头层和浅层可见到大量红细胞外渗,小血管增生,胶原明显增粗,真皮浅中层血管内可见纤维蛋白血栓形成。诊断:青斑样血管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斑样血管病 银屑病 溃疡 白色萎缩
下载PDF
青蒿素及其衍生物抗真菌研究进展 被引量:4
8
作者 骆万婷 李海涛 杨蓉娅 《实用皮肤病学杂志》 2021年第1期36-38,共3页
全球真菌感染率、耐药率升高,给人类健康带来严重威胁,需研发全新的抗真菌药以及挖掘现有药物的潜在抗真菌作用。青蒿素及其衍生物不仅具有抗疟疾等作用,新近发现其对多种病原真菌也具有抑制作用或增效抗真菌药的作用。该文将青蒿素及... 全球真菌感染率、耐药率升高,给人类健康带来严重威胁,需研发全新的抗真菌药以及挖掘现有药物的潜在抗真菌作用。青蒿素及其衍生物不仅具有抗疟疾等作用,新近发现其对多种病原真菌也具有抑制作用或增效抗真菌药的作用。该文将青蒿素及其衍生物对常见致病真菌的作用研究进行综述,为新型抗真菌药物的发现或研发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菌 青蒿素 衍生物
下载PDF
高能蓝光辐照致皮肤屏障损伤的表型特征 被引量:2
9
作者 刘沛仪 马彦云 +4 位作者 宁静 张馨元 葛格 刘玮 王久存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394-400,共7页
目的:本文通过人体临床试验、小鼠实验和细胞实验观察蓝光致皮肤屏障损伤的表型特征,初步揭示高能蓝光对皮肤屏障损伤的影响。方法:纳入40名健康受试者,测量背部皮肤辐照蓝光(120 J/cm2)前后的经皮水分丢失(TEWL)值。将12只背部事先脱... 目的:本文通过人体临床试验、小鼠实验和细胞实验观察蓝光致皮肤屏障损伤的表型特征,初步揭示高能蓝光对皮肤屏障损伤的影响。方法:纳入40名健康受试者,测量背部皮肤辐照蓝光(120 J/cm2)前后的经皮水分丢失(TEWL)值。将12只背部事先脱毛的清洁级C57BL/6小鼠随机分成对照组与照光组,照光组连续2周进行每日200 J/cm2的蓝光辐照后,观察小鼠背部皮肤的变化情况,苏木精-伊红(HE)染色检测小鼠皮肤表皮的厚度变化;免疫组化染色检测皮肤屏障功能蛋白的表达变化:丝聚蛋白(FLG)、角蛋白(KRT)1及KRT10。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qPCR)检测蓝光辐照后人皮肤角质形成细胞HaCat细胞中皮肤屏障功能基因的表达变化:KRT1、KRT10、KRT14、FLG、内披蛋白(IVL)及兜甲蛋白(LOR)。结果 :蓝光辐照24 h后,受试者皮肤TEWL值是辐照前的1.2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连续2周的蓝光辐照期间观察到小鼠背部皮肤出现粗糙、脱屑及瘙痒等皮肤屏障损伤的相关特征表型;辐照2周后小鼠背部皮肤的免疫组化结果显示照光组的皮肤屏障功能蛋白(FLG、KRT1、KRT10)均上调,且蛋白定位异常;HE染色结果显示照光组的表皮厚度(22.49±3.96 nm)及表皮的角质层厚度(6.55±2.49 nm)相比于对照组的表皮厚度(7.59±1.94 nm)及对照组的角质层厚度(2.46±0.99 nm)均有增厚,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照光组HaCat细胞中的皮肤屏障功能基因(KRT1、KRT10、KRT14、FLG、IVL、LOR)的表达均上调(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能蓝光损伤皮肤屏障,该损伤可能与蓝光诱发的皮肤屏障功能相关蛋白表达的升高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能蓝光 皮肤屏障 屏障损伤 经皮水分丢失
下载PDF
猴痘的流行病学及临床诊疗 被引量:1
10
作者 葛格 谢宜彤 +1 位作者 祝贺 杨蓉娅 《实用皮肤病学杂志》 2022年第4期224-229,共6页
猴痘是由猴痘病毒感染引起的人畜共患传染病,临床症状与天花类似,但严重程度较天花轻。猴痘主要在非洲地区传播和流行,但自2022年5月以来,猴痘在多个非流行国家及地区出现大规模流行和暴发,并出现人际传播。因其具有一定的传染性和病死... 猴痘是由猴痘病毒感染引起的人畜共患传染病,临床症状与天花类似,但严重程度较天花轻。猴痘主要在非洲地区传播和流行,但自2022年5月以来,猴痘在多个非流行国家及地区出现大规模流行和暴发,并出现人际传播。因其具有一定的传染性和病死率,世界卫生组织建议所有国家均应警惕猴痘疫情的发生。该文主要从流行病学、临床诊疗等方面阐述猴痘的特点,旨在为预防猴痘疫情在我国发生及传播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猴痘 流行病学 诊断 治疗
下载PDF
荆防方加减联合富马酸卢帕他定治疗风热型慢性荨麻疹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2
11
作者 苏孟 王彤 《皮肤病与性病》 2021年第3期384-385,共2页
目的 观察荆防方加减联合富马酸卢帕他定片治疗风热型慢性荨麻疹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72例符合风热型慢性荨麻疹的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抗组胺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荆防方加减治疗。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 目的 观察荆防方加减联合富马酸卢帕他定片治疗风热型慢性荨麻疹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72例符合风热型慢性荨麻疹的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抗组胺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荆防方加减治疗。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症状评分、中医证候积分及观察指标均低于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荆防方加减联合富马酸卢帕他定片治疗风热型慢性荨麻疹疗效明显,值得临床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荆防方加减 慢性荨麻疹 风热型
下载PDF
佛山市某三甲医院深部分离真菌情况调查和分析
12
作者 区敏仪 吴奎海 +1 位作者 祝贺 李海涛 《实用皮肤病学杂志》 2022年第1期5-8,共4页
目的调查分析佛山市某三甲医院近6年来深部分离真菌的分布特点、耐药特征,为临床诊治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2015年1月—2020年12月检验科培养鉴定深部分离真菌的患者临床资料,对菌种分布、药物体外敏感性等进行分析。结果共分离... 目的调查分析佛山市某三甲医院近6年来深部分离真菌的分布特点、耐药特征,为临床诊治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2015年1月—2020年12月检验科培养鉴定深部分离真菌的患者临床资料,对菌种分布、药物体外敏感性等进行分析。结果共分离出非重复深部真菌10457株。位于前3位的菌株分别是白念珠菌、热带念珠菌和光滑念珠菌;其中,白念珠菌所占比例呈逐年下降趋势,而非白念珠菌呈上升趋势。常见念珠菌对氟胞嘧啶、两性霉素B的耐药率比3种唑类药物(氟康唑、伊曲康唑、伏立康唑)的耐药率低(P<0.001)。白念珠菌、光滑念珠菌、近平滑念珠菌对两性霉素B、氟胞嘧啶、氟康唑、伊曲康唑、伏立康唑的耐药率较低,而热带念珠菌、克柔念珠菌对上述药物的耐药率较高(P<0.05)。结论近6年来,该院深部真菌感染率有上升趋势。病原菌以白念珠菌为主,但非白念珠菌比例也有所上升。念珠菌对氟胞嘧啶、两性霉素B的耐药率比唑类药物的耐药率低。白念珠菌、光滑念珠菌、近平滑念珠菌对常见抗真菌药物的耐药率较低,而热带念珠菌、克柔念珠菌的耐药率相对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菌 深部 菌群分布 耐药率分析
下载PDF
微进化对阿萨希毛孢子菌感染宿主的影响
13
作者 彭卓颖 廖勇 +3 位作者 巴根 杨鑫 张骞宇 杨蓉娅 《中国真菌学杂志》 CSCD 2022年第3期213-219,共7页
目的研究微进化对阿萨希毛孢子菌(Trichosporon asahii,T.asahii)感染宿主情况及感染后机体免疫反应等方面的影响。方法用微进化株(TEVO)与阿萨希毛孢子菌原代株(TO)感染Balb/c小鼠,比较两株菌感染小鼠脏器组织中真菌的相对载量、髓过... 目的研究微进化对阿萨希毛孢子菌(Trichosporon asahii,T.asahii)感染宿主情况及感染后机体免疫反应等方面的影响。方法用微进化株(TEVO)与阿萨希毛孢子菌原代株(TO)感染Balb/c小鼠,比较两株菌感染小鼠脏器组织中真菌的相对载量、髓过氧化物酶(myeloperoxidase,MPO)、血清β-葡聚糖水平以及脾脏T细胞分化差异。结果TEVO菌株以孢子状态为主,TO菌株以菌丝生长状态为主;TEVO组小鼠各组织相对载量、血浆(1,3)-β-D-葡聚糖水平及MPO浓度均明显低于TO组;TEVO组小鼠脾脏中CD4^(+)T细胞和CD8^(+)T细胞的比例均高于TO组。结论微进化后的TEVO菌株对宿主的感染能力以及感染前期宿主对TEVO菌株的防御和杀伤能力均低于TO菌株,这可能与TEVO菌株表型变化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进化 阿萨希毛孢子菌 表型
下载PDF
黄褐斑健康教育的新进展 被引量:1
14
作者 姚美华 王聪敏 张雪洋 《湖北科技学院学报(医学版)》 2021年第1期90-92,共3页
目前临床上对黄褐斑的治疗尚没有一种确切有效的方法,所以导致黄褐斑的治疗比较困难且易复发。在黄褐斑患者治疗过程中,为提高治疗效果及减少复发,健康教育是非常重要的一项内容。健康教育能帮助患者正确认识疾病,做好黄褐斑的日常防护... 目前临床上对黄褐斑的治疗尚没有一种确切有效的方法,所以导致黄褐斑的治疗比较困难且易复发。在黄褐斑患者治疗过程中,为提高治疗效果及减少复发,健康教育是非常重要的一项内容。健康教育能帮助患者正确认识疾病,做好黄褐斑的日常防护与管理,是取得疗效的基础保障。我们对黄褐斑的影响因素,如防晒、皮肤屏障修复剂的使用及生活方式等健康教育相关因素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认为在长期综合治疗的同时,进行健康教育是非常必要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健康教育 黄褐斑 进展
下载PDF
阿萨希毛孢子菌体外亚硫酸氢钠甲萘醌抗氧化诱导及对其形态学影响的研究
15
作者 李海涛 欧敏仪 +2 位作者 敖俊红 杨蓉娅 祝贺 《实用皮肤病学杂志》 2019年第3期138-142,共5页
目的研究体外能否用亚硫酸氢钠甲萘醌(MSB)诱导出抗MSB的阿萨希毛孢子菌(T.asahii)菌株,并观察抗氧化株的稳定性,进一步观察诱导前后菌株形态学的变化。方法将T.asahii CBS 2479、CBS 8904在MSB浓度逐渐梯级倍增的YPD液体培养基中传代,... 目的研究体外能否用亚硫酸氢钠甲萘醌(MSB)诱导出抗MSB的阿萨希毛孢子菌(T.asahii)菌株,并观察抗氧化株的稳定性,进一步观察诱导前后菌株形态学的变化。方法将T.asahii CBS 2479、CBS 8904在MSB浓度逐渐梯级倍增的YPD液体培养基中传代,直至T.asahii在YPD液体培养基中不会生长即终止诱导;将诱导末代菌株在不含MSB的YPD液体培养基中连续传10代,观察诱导和回复过程中菌株的酶学和形态学变化。结果 CBS 2479诱导前过氧化氢酶(CAT)值为46.89 U/mgprot,MSB诱导后、回复后CAT均值分别为(150.36±62.49)U/mgprot和(82.35±21.13)U/mgprot;诱导前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值为178.54U/mgprot,诱导后、回复后均值分别为(500.30±181.13)U/mgprot和(577.58±63.71)U/mgprot。CBS 8904诱导前CAT值为44.06 U/mgprot,MSB诱导后、回复后CAT均值分别为(109.69±39.80)U/mgprot、(83.30±6.96)U/mgprot;诱导前SOD值为226.70 U/mgprot,MSB诱导后、回复后CAT均值分别为(640.65±195.60)U/mgprot和(719.70±48.23)U/mgprot。MSB诱导前后T.asahii的菌落形状、沟回形态、沟回数量均发生了明显变化,光镜下T.asahii由以菌丝为主或孢子为主向菌丝、孢子混合状态转换。结论无论是T.asahii的临床株,还是环境株,利用浓度梯级倍增MSB在体外均能成功诱导出抗氧化的T.asahii菌株,但抗氧化能力有差异。MSB诱导前后T.asahii的肉眼形态和光镜下形态均发生了较明显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萨希毛孢子菌 亚硫酸氢钠甲萘醌 诱导 形态学
下载PDF
遗传性对称性色素异常症一家系报告
16
作者 苏孟 王聪敏 李海涛 《山西医药杂志》 CAS 2020年第8期979-980,共2页
遗传性对称性色素异常症(dyschromatosis symmetrica hereditaria,DSH)为一种临床上少见的常染色显性遗传性疾病。本报道遇到的DSH一家系,具体如下。1临床资料先证者,男,21岁。主因双手背色素异常15余年于2019年7月2日来我院门诊就诊。
关键词 遗传性对称性色素异常症 色素异常 先证者 门诊就诊 显性遗传性疾病 临床资料 DSH
下载PDF
融合性网状乳头瘤病2例并文献分析
17
作者 苏孟 王聪敏 +1 位作者 李海涛 王彤 《山西医药杂志》 CAS 2020年第15期1980-1982,共3页
融合性网状乳头瘤病(confluent and reticulate papillomatosis,CRP)为一种临床上少见、不易诊断、容易误诊且病因不明的皮肤病。CRP目前被认为是一种表皮异常角化性疾病,可能与内分泌失调、代谢性疾病、遗传因素、光敏性及机体对真菌... 融合性网状乳头瘤病(confluent and reticulate papillomatosis,CRP)为一种临床上少见、不易诊断、容易误诊且病因不明的皮肤病。CRP目前被认为是一种表皮异常角化性疾病,可能与内分泌失调、代谢性疾病、遗传因素、光敏性及机体对真菌或细菌的异常反应等因素有关[1-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融合性网状乳头瘤病 内分泌失调 代谢性疾病 文献分析 角化性疾病 遗传因素 光敏性 病因不明
下载PDF
皮肤激光美容术后防晒护理对减少不良反应和护理质量的影响探究
18
作者 姚美华 王聪敏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 2021年第10期163-164,共2页
探讨防晒护理方法对皮肤激光美容术后患者应用情况。方法:按照不同护理方式均分我院2018年6月-2020年1月患者(全部接受皮肤激光美容术治疗)50例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共两组。给予对照组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施行全面的防晒护理... 探讨防晒护理方法对皮肤激光美容术后患者应用情况。方法:按照不同护理方式均分我院2018年6月-2020年1月患者(全部接受皮肤激光美容术治疗)50例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共两组。给予对照组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施行全面的防晒护理,比较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及护理质量。结果:观察组不良反应总的发生率8.00%比对照组40.00%较低(P<0.05)。观察组经1个月护理后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皮肤激光美容术后患者护理中采用防晒护理获得显著作用,可有效减少包括复发皮损等在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提高患者护理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肤激光美容术 防晒护理 色素沉着 复发皮损
下载PDF
微进化对阿萨希毛孢子菌与小鼠巨噬细胞RAW264.7相互作用的影响
19
作者 彭卓颖 廖勇 +2 位作者 杨鑫 张骞宇 杨蓉娅 《中国真菌学杂志》 CSCD 2021年第2期96-100,共5页
目的研究微进化对阿萨希毛孢子菌(T.asahii)与巨噬细胞RAW264.7相互作用的影响。方法将微进化前后的T.asahii与RAW264.7细胞共培养,检测RAW264.7对两株菌的吞噬和杀伤能力以及两株菌对RAW264.7产生的细胞毒性的差异,同时分析RAW264.7自... 目的研究微进化对阿萨希毛孢子菌(T.asahii)与巨噬细胞RAW264.7相互作用的影响。方法将微进化前后的T.asahii与RAW264.7细胞共培养,检测RAW264.7对两株菌的吞噬和杀伤能力以及两株菌对RAW264.7产生的细胞毒性的差异,同时分析RAW264.7自身细胞因子分泌情况的变化。结果巨噬细胞对原代菌株(TO)的吞噬能力以及杀伤率均明显高于微进化株(TEVO);TO菌株对巨噬细胞的细胞毒性要强于TEVO;当巨噬细胞与菌株按1∶3或1∶6共培养24 h时,与TO共培养的巨噬细胞TNF-α和IL-6的分泌量要高于TEVO组,而按1∶9共培养时TEVO组细胞因子的分泌量却高于TO组。结论微进化后的TEVO菌株与巨噬细胞的相互作用明显弱于原代株TO,这也为TEVO菌株在宿主体内长期共存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进化 阿萨希毛孢子菌 天然免疫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