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非战争军事行动中的现场急救 被引量:2
1
作者 班雨 黎檀实 《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 2012年第3期203-204,208,共3页
当今世界,自然灾害、事故灾难、恐怖袭击、突发传染病疫情等各类非传统安全问题日益成为国家安全的直接威胁,给人民生命健康和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严峻挑战,胡锦涛主席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要提高军队应对多种安全威胁。
关键词 非战争军事行动 现场急救 心肺复苏
下载PDF
血乳酸和PH值变化在危重病患者中的意义 被引量:1
2
作者 计达 韩辉 +2 位作者 孙菁 贾立静 黎檀实 《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 2013年第2期118-120,125,共4页
目的研究危重病患者血清乳酸(LacticAcid)与血PH值变化的临床意义及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总结132例急诊ICU患者,血清乳酸、PH值与碱剩余(BE)的水平,根据乳酸水平将患者分为4组。分析乳酸水平在不同状态下,与血PH值与碱剩余... 目的研究危重病患者血清乳酸(LacticAcid)与血PH值变化的临床意义及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总结132例急诊ICU患者,血清乳酸、PH值与碱剩余(BE)的水平,根据乳酸水平将患者分为4组。分析乳酸水平在不同状态下,与血PH值与碱剩余(BE)的关系及死亡率的变化。结果132例危重患者有85例血清乳酸升高,占总数的64.39%,血Lac增高组死亡率明显高于血Lac正常组(P〈0.01);血Lac水平愈高,预后愈差,死亡率愈高。血Lac〉12,死亡率明显增高(P〈0.001)。同时显示:血Lac水平与PH值呈负相关,血Lac水平愈高,PH值愈低。相关系数-0.8738,P〈0.001。结论危重病患者中,血LAC测定有助于了解组织细胞的缺氧情况。血LAC浓度的变化与血PH变化有良好相关性,血LAC的变化可以反映病情变化,它是判定预后的一个重要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乳酸 PH值 危重病
下载PDF
乌司他丁对外伤性脓毒症脏器保护及全身炎症反应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1
3
作者 朱志宏 孙荣距 +2 位作者 班雨 苏琴 黎檀实 《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 2011年第12期1065-1067,1074,共4页
目的 探讨乌司他丁(Ulinastatin,UTI)对严重外伤后脓毒症的重要脏器功能保护及全身炎症反应的抑制作用.方法 选择42例严重外伤后脓毒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UTI治疗组.对照组常规给予抗炎、抗休克补液治疗,UTI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 目的 探讨乌司他丁(Ulinastatin,UTI)对严重外伤后脓毒症的重要脏器功能保护及全身炎症反应的抑制作用.方法 选择42例严重外伤后脓毒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UTI治疗组.对照组常规给予抗炎、抗休克补液治疗,UTI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UTI治疗,连续3 d.各组分别于入院第0天,入院第1、2、3天测定动脉血气分析、血常规及临床生化指标,结果与对照组的组间比较,UTI治疗组的外周血中C反应蛋白、白细胞总数显著下降(P〈0.05或P〈0.01),患者的心率、呼吸频率显著改善(P〈0.05),严重外伤后经过UTI治疗3d,患者的心肌酶学、肝功能及肾功能指标显著改善,其中AST、ALT、BUN、Cr、LDH及CK指标,与入院0天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P〈0.01).与对照组比较,UTI治疗组的心肌酶谱CK、肾功能的Cr与BUN、肝功能的ALT、AST指标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P〈0.01),而LDH、CK-MB则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UTI能有效降低严重外伤后脓毒症患者的脏器功能受损及抑制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司他丁 脓毒症 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 严重创伤
下载PDF
超声造影介入止血治疗创伤性肝脾破裂出血急救护理的探讨 被引量:1
4
作者 潘菲 韩学美 +1 位作者 赵卫燕 刘钰 《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 2011年第12期1068-1071,共4页
目的 探讨142例肝脾破裂患者进行超声造影(CEUS)引导下介入止血治疗的护理方法和建立规范化的护理流程.方法 对55例肝破裂,87例脾破裂患者进行超声造影引导下的介入止血治疗.依据美国创伤外科协会的分级(AAST)[1]标准,对创伤引起的... 目的 探讨142例肝脾破裂患者进行超声造影(CEUS)引导下介入止血治疗的护理方法和建立规范化的护理流程.方法 对55例肝破裂,87例脾破裂患者进行超声造影引导下的介入止血治疗.依据美国创伤外科协会的分级(AAST)[1]标准,对创伤引起的肝脾破裂Ⅲ-Ⅳ级患者进行超声造影引导下的止血治疗.动态监测患者生命体征,介入止血治疗后1天、2天、3天、7天的腹膜刺激症状、腹腔积液及血液血红蛋白(HB)数值进行动态观察,及早发现腹腔是否存在活动性再出血.结果 138例CEUS患者引导注射后即刻显示无活动性出血,治疗1h后的血压稍升高,但与治疗前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心率及呼吸频率治疗前后虽有变化,但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前后HB(97.72±11.29),腹腔积液(8.14±3.09),剔除其它合并伤因素,患者平均住院日(6.96±2.17)d.结论 CEUS引导下局部止血剂注射治疗肝脾破裂出血,止血效果可靠、操作安全简便,护理人员采取有效的、规范化的护理措施是保障治疗成功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造影 肝破裂 脾破裂 护理
下载PDF
白金10分钟——论现代抢救时间新观念与临床研究 被引量:204
5
作者 何忠杰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0期745-746,共2页
关键词 抢救 早期急救 临床研究 疾病 伤残率 急诊工作 心肺复苏术 伤病 新观念 医患
下载PDF
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体外分离培养表型鉴定与标记 被引量:11
6
作者 何忠杰 马俊勋 +1 位作者 方驰华 杨丽萍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2期902-904,共3页
目的探讨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体外分离培养、表型鉴定和标记的方法,为临床进行细胞移植治疗心、肝、脑等器官急性衰竭提供种子细胞。方法无菌条件下取大鼠股骨、胫骨和腓骨,用冲洗法冲出骨髓,用直接贴壁法分离纯化MSCs,体外扩增... 目的探讨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体外分离培养、表型鉴定和标记的方法,为临床进行细胞移植治疗心、肝、脑等器官急性衰竭提供种子细胞。方法无菌条件下取大鼠股骨、胫骨和腓骨,用冲洗法冲出骨髓,用直接贴壁法分离纯化MSCs,体外扩增,用免疫细胞化学法及流式细胞仪分别对培养的MSCs进行鉴定,并检测第3代MSCs的细胞周期。结果体外培养的原代MSCs 72 h内可见有少量贴壁细胞,7 d左右达到汇合。免疫细胞化学示,MSCs CD29、CD44、CD73、CD105、CD166表达阳性,而CD14、CD34、CD45表达阴性。流式细胞仪示,CD14阳性率为0.19%、CD29为64.36%、CD34为0.17%、CD44为86.73%、CD45为0.18%、CD73为90.21%、CD105为74.25%、CD166为54.60%。细胞周期显示,第3代MSCs约有90%的细胞处于G0/G1期。结论MSCs在体外很容易分离培养和扩增,DAPI标记MSCs敏感性好,标记效率高,可作为标记细胞的一种有效手段,MSCs体外培养成功为细胞移植治疗急危重症器官衰竭提供新的治疗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分离培养 表型 细胞周期 大鼠 流式细胞仪
下载PDF
爆发性心肌炎的诊治进展 被引量:13
7
作者 褚志祥 王猛 朱海燕 《临床急诊杂志》 CAS 2019年第9期687-691,共5页
爆发性心肌炎(fulminant myocarditis)起病急骤、病情发展迅猛[1]、预后凶险,且早期症状常不典型,易误诊。患者常存在严重的血流动力学障碍,并且临床表现多样,无特异性的实验室指标,早期的基于生命支持的综合治疗可显著提高患者的存活率... 爆发性心肌炎(fulminant myocarditis)起病急骤、病情发展迅猛[1]、预后凶险,且早期症状常不典型,易误诊。患者常存在严重的血流动力学障碍,并且临床表现多样,无特异性的实验室指标,早期的基于生命支持的综合治疗可显著提高患者的存活率。1 爆发性心肌炎1.1 流行病学特征爆发性心肌炎,又称急性重症病毒性心肌炎,是一种临床综合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爆发性心肌炎 诊治 进展
原文传递
急救"白金10分钟"——时间就是生命 被引量:12
8
作者 何忠杰 《城市与减灾》 2005年第2期6-8,共3页
国内外急救专家的研究表明,灾害导致人员死亡有3个重要时间分期,其中,伤后一小时内的现场死亡率约占50%,而最初的10分钟又是死亡率最高的时间段,应更加重视在此时间段内的有效急救工作.因此,从急救的角度,我们将灾害发生后的最初10分钟... 国内外急救专家的研究表明,灾害导致人员死亡有3个重要时间分期,其中,伤后一小时内的现场死亡率约占50%,而最初的10分钟又是死亡率最高的时间段,应更加重视在此时间段内的有效急救工作.因此,从急救的角度,我们将灾害发生后的最初10分钟,称为"白金10分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灾害 急救工作 “白金10分钟” 现场死亡率
下载PDF
改良氧利用率在心脏停跳后自主循环恢复早期阶段的变化研究 被引量:12
9
作者 何忠杰 任国军 +9 位作者 柯友洋 陈东 张宪 彭国球 赵晓东 党伟 马俊勋 刘波 陈春鸣 袁晓玲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237-240,共4页
目的利用改良氧利用率(MO2UC)指标对心肺复苏期间自主循环恢复早期的氧代谢进行监测研究。方法前瞻性地监测10例心肺复苏病人复苏中的动脉及相关静脉血气,计算MO2UC,并进行动态观察。结果①成活组MO2UC为0.31±0.08,死亡组MO2UC为0.... 目的利用改良氧利用率(MO2UC)指标对心肺复苏期间自主循环恢复早期的氧代谢进行监测研究。方法前瞻性地监测10例心肺复苏病人复苏中的动脉及相关静脉血气,计算MO2UC,并进行动态观察。结果①成活组MO2UC为0.31±0.08,死亡组MO2UC为0.71±0.25,有显著性差异( P<0 001)。②复苏结果比较无任何效果3例死亡,其MO2UC变化呈现出高值或上升趋势(MO2UC=0.82±0.16)。自主循环恢复2 例,最终死亡,其MO2UC呈下降趋势(MO2UC=0.50±0 29)。自主循环、呼吸、意识恢复5例,其MO2UC为0.31±0.08。结论①可用MO2UC-循环状态对心肺复苏进行四分期大循环恢复、微循环障碍或(和)细胞氧利用抑制、细胞氧代谢恢复和偿还组织氧债、恢复正常。②MO2UC曲线的变化还可以作为病人危重程度的预警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良氧利用率 氧利用率 氧代谢 心肺复苏 白金10分钟
下载PDF
帕博利珠单抗相关爆发性心肌炎一例 被引量:2
10
作者 杨霈龙 朱海燕 《新医学》 CAS 2021年第9期717-720,共4页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s)是近年来肿瘤治疗领域的最重要进展之一。随着ICIs适应证的不断拓展及国内原研药相继进入临床,ICIs将用于越来越多的肿瘤患者,然而ICIs的严重不良反应尚未引起临床医师的广泛关注。该文报道1例肝癌术后复发接受...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s)是近年来肿瘤治疗领域的最重要进展之一。随着ICIs适应证的不断拓展及国内原研药相继进入临床,ICIs将用于越来越多的肿瘤患者,然而ICIs的严重不良反应尚未引起临床医师的广泛关注。该文报道1例肝癌术后复发接受帕博利珠单抗治疗引起爆发性心肌炎的病例,患者主要表现为心肌酶升高,难治性心律失常,伴有肝损伤,呼吸衰竭等,虽经积极抢救最终死亡。该例提示ICIs相关免疫性心肌炎早期症状不典型,但疾病呈爆发性进展,需要临床医师早期识别,及早干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 爆发性心肌炎 帕博利珠单抗 不良反应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