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依达拉奉在急性脑梗死患者rt-PA静脉溶栓后出血性转化中的作用 被引量:7
1
作者 许春梅 樊蓉 张丽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0年第17期79-83,共5页
目的探讨依达拉奉在急性脑梗死患者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静脉溶栓后出血性转化(HT)中的作用。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2月凉山彝族自治州第二人民医院行rt-PA溶栓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98例,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5... 目的探讨依达拉奉在急性脑梗死患者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静脉溶栓后出血性转化(HT)中的作用。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2月凉山彝族自治州第二人民医院行rt-PA溶栓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98例,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50例)和研究组(48例),对照组予以rt-PA静脉溶栓及常规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依达拉奉,比较两组患者血清指标[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血浆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血浆细胞纤维连接蛋白(c-Fn)]、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及Barthel指数,记录两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第1、3天MMP-9、GFAP、c-Fn水平高于治疗前,治疗后第7、14天各指标水平低于治疗前,且治疗时间越长,各指标水平越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研究组治疗后第3、7、14天MMP-9、GFAP、c-Fn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此外,两组患者各指标交互作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第14天,两组患者NIHSS评分低于治疗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Barthel指数高于治疗前,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研究组HT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依达拉奉可减少HT发生,改善患者生活自理能力,减轻神经功能损害,用药安全性较好,可能与其下调MMP-9、GFAP、c-Fn等因子水平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依达拉奉 急性脑梗死 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静脉溶栓 出血性转化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