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习近平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论述及其创新贡献 被引量:14
1
作者 王易 秦玉娟 《教学与研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5-16,共12页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站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战略高度,从马克思主义根本立场出发,发表了一系列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论述,科学诠释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全新定位、基本内涵、现代价值与传承弘扬等内容。作为习近平新...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站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战略高度,从马克思主义根本立场出发,发表了一系列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论述,科学诠释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全新定位、基本内涵、现代价值与传承弘扬等内容。作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新论断与新思想进一步深化了中国共产党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识,繁荣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不断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境界,在展示中国文明形象的同时也为世界发展贡献了智慧与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两个结合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
原文传递
论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 被引量:16
2
作者 陶文昭 《思想理论教育》 CSSCI 2018年第3期16-19,共4页
十九大提出要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这是解决实践问题的迫切要求,基于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基本性质,体现了党的建设连续性和创新性的统一。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就是在党的建设总布局中首先要抓好政治建设,并且在其他各项建设中突出政治... 十九大提出要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这是解决实践问题的迫切要求,基于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基本性质,体现了党的建设连续性和创新性的统一。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就是在党的建设总布局中首先要抓好政治建设,并且在其他各项建设中突出政治要求。政治建设要抓落实,坚持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尊崇党章,完善和落实民主集中制的各项制度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党的建设 党的政治建设 首位
原文传递
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有机融入思政课教学研究 被引量:14
3
作者 王易 《教学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3-18,共6页
引导广大青年学生继承优良传统、赓续红色血脉,要把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中不断熔铸锻造形成的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有机融入思政课教学。要整体把握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的精神之源、纵向流变及横向延展等整体样态;系统阐释中... 引导广大青年学生继承优良传统、赓续红色血脉,要把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中不断熔铸锻造形成的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有机融入思政课教学。要整体把握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的精神之源、纵向流变及横向延展等整体样态;系统阐释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中一以贯之的精髓要义;深入挖掘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的思想资源、时代特征和精神力量,激励广大青年学生做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 思想政治理论课 立德树人
原文传递
历史唯物主义空间转向的当代审思 被引量:7
4
作者 沈江平 《世界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5-14,160,共11页
历史唯物主义空间转向思潮大体上是顺应晚期资本主义发展变化,回应西方学者对生产主义的质疑和西方批判理论逻辑演进的产物。历史唯物主义空间转向为我们提供了解码资本主义矛盾危机的新视窗,孵化出了反抗资本主义的新力量,在一定程度... 历史唯物主义空间转向思潮大体上是顺应晚期资本主义发展变化,回应西方学者对生产主义的质疑和西方批判理论逻辑演进的产物。历史唯物主义空间转向为我们提供了解码资本主义矛盾危机的新视窗,孵化出了反抗资本主义的新力量,在一定程度上丰富和促进了对历史唯物主义的阐发。但据此认为历史唯物主义空间缺场值得商榷。事实上,马克思及其继承者始终保持通过空间视域的管道,在现实的生产逻辑和社会关系中来诠释“空间”,空间维度内嵌于现实逻辑中。因而对历史唯物主义的当代诠释必须契合资本主义历史和当代现实,而不是以纯粹的逻辑来断言马克思空间思想的缺场,更非简单地从时间走向空间,用空间本体论来取代生产逻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转向 历史唯物主义 生产逻辑 空间本体论 重建
原文传递
苏联剧变三十年来研究中的一些错误观点及思考 被引量:2
5
作者 汪亭友 吴深林 《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78-88,108,共12页
苏联解体30余年来,我国学术界相关研究成果丰硕,基本弄清了这一重大历史事件的来龙去脉、应有的教训及对中国的启示等,同时也出现了不少令人担忧的问题,突出表现在形成了一些错误观点,严重误导了我国学术界和普通民众,严重威胁了我国意... 苏联解体30余年来,我国学术界相关研究成果丰硕,基本弄清了这一重大历史事件的来龙去脉、应有的教训及对中国的启示等,同时也出现了不少令人担忧的问题,突出表现在形成了一些错误观点,严重误导了我国学术界和普通民众,严重威胁了我国意识形态安全。新时代要坚持中国共产党关于苏联共产党历史和苏联历史的正确结论,旗帜鲜明、理直气壮地反对针对苏联的历史虚无主义,注意区分学术问题、认识问题与政治问题、原则问题,坚持正确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结论,通过理论辨析和思想引导解决认识分歧,努力达成共识,共同进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联剧变 十月革命 斯大林模式 人道的民主社会主义
原文传递
现代性批判:一种比较叙事 被引量:3
6
作者 沈江平 胡秀灵 《云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31-38,共8页
近现代性及其问题附身于资本主义的形成、发展,现代性批判也随之产生。现代性问题的审视,离不开对西方马克思主义和后现代主义两股思潮的梳理。基于主体性思维、理性至上主义、理论归宿三个维度解读两者对现代性批判的异同。事实上,无... 近现代性及其问题附身于资本主义的形成、发展,现代性批判也随之产生。现代性问题的审视,离不开对西方马克思主义和后现代主义两股思潮的梳理。基于主体性思维、理性至上主义、理论归宿三个维度解读两者对现代性批判的异同。事实上,无论是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现代性“救赎”还是后现代主义对现代性的基本否定,要么重新落入传统哲学的窠臼,要么走向一种虚无,都没能从现代性问题中抽身出来,割裂现代性问题与资本主义制度的内在联系,也就无法真正拯救现代性。回到马克思的现代性批判就成为理论和实践的必然结果。遵循马克思深刻的实践观的哲学批判、资本逻辑的批判路径以及辩证的态度,科学诠释了现代性问题。由此衍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性构建与践行坚持与社会主义制度相向而行,破解“传统—中国/现代—西方”的二元对立的局限认知,遵循现代性规律的普遍性和中国经验特殊性相契合的路径,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性的构建和演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性批判 西方马克思主义 后现代主义 资本逻辑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性
下载PDF
论马克思主义党的领导理论中国化研究的科学体系 被引量:3
7
作者 张世飞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108-115,共8页
马克思主义党的领导理论中国化研究,是研究马克思主义党的领导理论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实践相结合的一门学科。其科学体系主要包括两个层面:从理论体系上说,包括马克思主义党的领导理论中国化概论,主要研究马克思主义党的领导理论中国化... 马克思主义党的领导理论中国化研究,是研究马克思主义党的领导理论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实践相结合的一门学科。其科学体系主要包括两个层面:从理论体系上说,包括马克思主义党的领导理论中国化概论,主要研究马克思主义党的领导理论中国化的研究对象、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等一些基础理论问题;从学科体系上说,除马克思主义党的领导理论中国化概论外,还有马克思主义党的领导理论中国化史、马克思主义党的领导理论中国化重要文献、马克思主义党的领导理论中国化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研究等。研究马克思主义党的领导理论中国化,对于丰富和完善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中国化乃至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的学科体系,进一步解决实践进程中的一些实际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党的领导理论 理论体系 学科体系
下载PDF
扎实推进马克思主义与优秀传统文化的融合:动因与路径 被引量:2
8
作者 沈江平 《思想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97-102,共6页
习近平在2019年3月18日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要高度重视思想政治工作,就必须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为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提供根本保证。同时还要看到,中华民族几千年来形成的博大精深的优秀传统文化,... 习近平在2019年3月18日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要高度重视思想政治工作,就必须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为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提供根本保证。同时还要看到,中华民族几千年来形成的博大精深的优秀传统文化,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提供了深厚力量,这是思想政治理论课将马克思主义与优秀传统文化融合的深层次动因所在。重读和领悟这一讲话精神,必须站在历史高度,梳理和总结马克思主义在中国高等教育创办、发展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精神给养功效。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发掘两者内在关联,实现马克思主义与优秀传统文化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的深度融合,共同完成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为社会主义事业培养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优秀传统文化 思想政治理论课 给养 融合
原文传递
“实践本体论”:一种历史唯物主义的检视 被引量:1
9
作者 沈江平 《天津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33-43,共11页
实践唯物主义与教科书理解模式作为历史的产物,在特定历史时期解读马克思主义问题上起到了重要的积极作用,突出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证维度,也推动了中国理论工作者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民族化审思。受制于内部观点不一,对实践范畴的解读... 实践唯物主义与教科书理解模式作为历史的产物,在特定历史时期解读马克思主义问题上起到了重要的积极作用,突出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证维度,也推动了中国理论工作者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民族化审思。受制于内部观点不一,对实践范畴的解读也是各说其词,导致实践唯物主义内部并非铁板一块。尤其“实践本体论”将实践置于与物质相同的属性和地位,漠视自然的优先地位,将原本属于实践的中介属性和作用夸大为物质本体或实体,最终将实践唯物主义推至形而上学体系建构的边缘。历史唯物主义以承认世界是运动发展的物质世界为基础和前提,承认自然界的客观性和优先性,从唯物主义自然观发展至唯物主义历史观,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伟大哲学革命。放弃历史性的思维逻辑和解释原则,把现实的人的实践退化为一个抽象的思辨的本体论的概念无疑是实践唯物主义及其实践本体论的宿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践唯物主义 实践本体论 历史唯物主义 自然优先 实践
原文传递
人工智能中的女性异化图绘及其应对 被引量:1
10
作者 沈江平 秦睿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29-37,共9页
人类社会向智能化发展的大势不可避免,争议也随之而来。人工智能发展在推动社会发展、提高生产效率、促进人从劳动中解放出来的同时,人工智能中的女性异化现象也不断浮出水面。资本对人工智能技术的偏好、男性在人工智能领域的主导地位... 人类社会向智能化发展的大势不可避免,争议也随之而来。人工智能发展在推动社会发展、提高生产效率、促进人从劳动中解放出来的同时,人工智能中的女性异化现象也不断浮出水面。资本对人工智能技术的偏好、男性在人工智能领域的主导地位、社会消费对女性身体的偏好等等都导致女性在人工智能大数据时代不可避免地出现经典作家所批判的异化现象。人工智能领域中的女性异化具体呈现为:身体符号化、数字技术性别化和女性主体性被侵蚀。要祛除上述异化现象,除了要大力提升女性主体意识和合理规划工具理性、价值理性外,坚持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规律来观照人工智能异化是根本路径。具体而言,我们要致力于技术、理性与人文、感性,法律与道德,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等系统矛盾解答中来获求人工智能中女性异化现象的消解,坚持系统辩证思维,为女性解放提供一种新的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女性异化 大数据 历史唯物主义 女性解放
下载PDF
磨难挫折中涌现出的家国情怀 被引量:2
11
作者 张世飞 《人民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32-35,共4页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生存与发展需要有精神力量的支撑,也需要形成自身独有的精神特质。对于中国而言,作为世界上唯一一个文明进程没有间断的文明古国,作为在艰难困苦中不断成长壮大的国家,家国情怀这一强大的中国精神发挥出了巨大的现...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生存与发展需要有精神力量的支撑,也需要形成自身独有的精神特质。对于中国而言,作为世界上唯一一个文明进程没有间断的文明古国,作为在艰难困苦中不断成长壮大的国家,家国情怀这一强大的中国精神发挥出了巨大的现实支撑力。研究中华民族家国情怀的历史根基、淬炼途径以及时代意蕴,对我们当今继续弘扬家国情怀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国情怀 历史传统 磨难挫折 新时代
下载PDF
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必须准确把握四对关系
12
作者 沈江平 《古田干部学院学报》 2022年第2期21-27,共7页
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在认知和践行中,相关问题的解析以及其不同层面的内在逻辑关联尚没得到充分彰显,制约了大众对“根本制度”及其深刻内涵的理解、认同和践履。从“根本制度”蕴含的普遍性与特殊性、长... 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在认知和践行中,相关问题的解析以及其不同层面的内在逻辑关联尚没得到充分彰显,制约了大众对“根本制度”及其深刻内涵的理解、认同和践履。从“根本制度”蕴含的普遍性与特殊性、长期性与阶段性、总体性与部分性、历史性与现实性这四对关系范畴中来揭示和呈现其内在逻辑、理论基础和价值意蕴,有利于深化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和马克思主义制度哲学研究,进而在思潮批判与主义建构的生成逻辑中捍卫马克思主义,促进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以便寻求更好地适应大众诉求和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指导地位的呈现机制和落实制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遍性与特殊性 长期性与阶段性 总体性与部分性 历史性与现实性 根本制度
下载PDF
党的全面领导概念论析
13
作者 张世飞 黎田 《理论与评论》 2020年第2期35-43,共9页
阐释和界定党的全面领导概念是进行党的全面领导研究的理论基础。从演进历程看,党的全面领导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政治职能,“全面”体现了马克思主义政党领导行为的特质和优势;从价值意蕴角度看,党的全面领导是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政治使... 阐释和界定党的全面领导概念是进行党的全面领导研究的理论基础。从演进历程看,党的全面领导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政治职能,“全面”体现了马克思主义政党领导行为的特质和优势;从价值意蕴角度看,党的全面领导是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政治使命,是推进两个伟大革命的根本保证,是中国之制显著优势的核心要义;从概念厘定的角度看,党的全面领导具有丰富的内涵外延,在新时代的历史方位上,党的全面领导指中国共产党通过多种形式,对党和国家各项事业进行全领域、全覆盖、全过程的引领和推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党的全面领导 新时代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下载PDF
中国共产党人的制度情怀
14
作者 陶文昭 《新华月报》 2016年第17期22-23,共2页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回顾历史、展望未来,提出了许多新的重要论断。其中有关制度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确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国共产党的伟大历史贡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先进制度,要坚持...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回顾历史、展望未来,提出了许多新的重要论断。其中有关制度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确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国共产党的伟大历史贡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先进制度,要坚持制度自信。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要勇于推进制度创新,全面深化各个方面改革,让制度更加成熟定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我们有信心为人类对更好社会制度的探索提供中国方案。这些重要论断充分展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制度情怀,概括起来主要体现为制度贡献、制度自信、制度目标和制度改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人 制度问题 情怀 社会主义制度 中国共产党领导 中国特色 制度改革 历史贡献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