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77篇文章
< 1 2 3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实业投资率下降之谜:经济金融化视角 被引量:1000
1
作者 张成思 张步昙 《经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32-46,共15页
近年来中国实业投资率呈现持续下滑趋势,而宽松政策和刺激措施似乎都没有明显改善投资状况,实业投资率下降成为亟需解释之谜。本文以非金融企业通过金融渠道获利占比日益上升作为金融化特征的切入点,对我国实业投资率下降现象进行诠释... 近年来中国实业投资率呈现持续下滑趋势,而宽松政策和刺激措施似乎都没有明显改善投资状况,实业投资率下降成为亟需解释之谜。本文以非金融企业通过金融渠道获利占比日益上升作为金融化特征的切入点,对我国实业投资率下降现象进行诠释。本文首先构建金融化环境下的微观企业投资决策模型,然后基于理论模型进行实证分析,探索金融化对实业投资率的直接与间接影响。研究表明:经济金融化显著降低了企业的实业投资率,并弱化了货币政策提振实体经济的效果;同时,金融资产的风险收益错配也抑制实业投资,且这种抑制效应随着金融化程度的提升而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业投资 金融化 融资约束 货币政策
原文传递
中国全要素生产率的估算:1979—2004 被引量:1206
2
作者 郭庆旺 贾俊雪 《经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51-60,共10页
本文在分析比较了全要素生产率四种估算方法的基础上,估算出我国1979—2004年间的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并对我国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和经济增长源泉做了简要分析。分析表明(1)1993年以前,我国的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总体呈现出涨跌互现的波动... 本文在分析比较了全要素生产率四种估算方法的基础上,估算出我国1979—2004年间的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并对我国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和经济增长源泉做了简要分析。分析表明(1)1993年以前,我国的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总体呈现出涨跌互现的波动情形且波动较为剧烈频繁,1993年以来,则呈现出逐年下降趋势,直到2000年才得以缓解,此后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总体呈现出逐年攀升势头;(2)1979—2004年间我国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及其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较低,表明我国经济增长主要依赖于要素投入增长,是一种较为典型的投入型增长方式;(3)我国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较低的原因在于技术进步率偏低、生产能力没有得到充分利用、技术效率低下和资源配置不尽合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要素生产率 2004年 1993年 中国 经济增长 增长率 生产率增长 2000年 技术进步率 估算方法 分析比较 下降趋势 要素投入 增长方式 充分利用 生产能力 资源配置 技术效率 分析表 呈现 贡献率 波动 总体
原文传递
中国潜在产出与产出缺口的估算 被引量:398
3
作者 郭庆旺 贾俊雪 《经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31-39,共9页
本文在分析比较了潜在产出的三种估算方法的基础上 ,估算出我国1 978— 2 0 0 2年间的潜在产出、产出缺口和潜在增长率。结果表明 :(1 ) 1 978— 2 0 0 2年间我国的产出缺口出现了波动水平正负交替的古典周期情形 ;(2 ) 1 995年以前 ,... 本文在分析比较了潜在产出的三种估算方法的基础上 ,估算出我国1 978— 2 0 0 2年间的潜在产出、产出缺口和潜在增长率。结果表明 :(1 ) 1 978— 2 0 0 2年间我国的产出缺口出现了波动水平正负交替的古典周期情形 ;(2 ) 1 995年以前 ,产出缺口波动比较剧烈而且频繁 ,1 996年特别是 1 999年以后 ,产出缺口变化较为平缓 ;(3 )从 1 999年开始 ,我国产出缺口扩大的势头明显趋缓 ,但在 2 0 0 2年出现了一些反转迹象 ,这表明 1 998年开始实施的积极财政政策在遏制经济下滑、治理经济衰退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 ;(4)根据以消除趋势法和生产函数法估算的潜在产出 ,我们可以推断 1 978— 2 0 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潜在产出 中国 产出缺口 消除趋势法 生产函数法 宏观经济学 经济波动 估算方法
原文传递
中国省份经济的全要素生产率分析 被引量:264
4
作者 郭庆旺 赵志耘 贾俊雪 《世界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46-53,80,共9页
本文首先利用非参数DEA-Malmquist指数方法估算出中国各省份1979~2003年间的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效率变化和技术进步率,从而对中国省份经济做全要素生产率分析,然后利用核密度估计对中国省份经济的相对劳动生产率、相对全要素生产率、... 本文首先利用非参数DEA-Malmquist指数方法估算出中国各省份1979~2003年间的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效率变化和技术进步率,从而对中国省份经济做全要素生产率分析,然后利用核密度估计对中国省份经济的相对劳动生产率、相对全要素生产率、相对效率和相对技术进步做分布动态演进分析。分析表明,中国省份经济增长差异较大且有逐步增大的倾向,主要由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尤其是技术进步率差异较大且逐步增大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要素生产率 省份 中国 生产率增长 技术进步率 经济增长差异 2003年 劳动生产率 核密度估计 指数方法 演进分析 相对效率 DEA 非参数 分析表 利用
原文传递
金融杠杆、杠杆波动与经济增长 被引量:263
5
作者 马勇 陈雨露 《经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31-45,共15页
本文基于68个国家1981—2012年的动态面板数据,采用系统GMM估计方法对金融杠杆及其波动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实证结果表明,金融杠杆和经济增长之间存在显著的"倒U型"关系,即随着金融杠杆水平的提高,经济增速会先升高... 本文基于68个国家1981—2012年的动态面板数据,采用系统GMM估计方法对金融杠杆及其波动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实证结果表明,金融杠杆和经济增长之间存在显著的"倒U型"关系,即随着金融杠杆水平的提高,经济增速会先升高后降低,存在一个"拐点"。与此同时,金融杠杆波动和经济增长之间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这意味着金融杠杆波动性的加大会对经济增长产生明显的负面效应。根据相关实证结果推算,预计中国将于2019—2020年进入拐点区域,此后宏观经济可能面临经济"保增长"和金融"去杠杆"两个基本问题。为此,应积极加快经济的转型升级,同时采取稳健有序的"去杠杆化"策略,以实现经济增长和金融稳定的双重平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融杠杆 杠杆波动 经济增长
原文传递
政府公共资本投资的长期经济增长效应 被引量:240
6
作者 郭庆旺 贾俊雪 《经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29-40,共12页
本文首先建立一个包含政府公共资本投资的两部门内生增长模型,并把公共资本投资分为政府物质资本投资和人力资本投资,从而对公共资本投资的长期经济增长效应进行理论分析。结论是,两种形式的公共资本投资对长期经济增长都可能具有正效... 本文首先建立一个包含政府公共资本投资的两部门内生增长模型,并把公共资本投资分为政府物质资本投资和人力资本投资,从而对公共资本投资的长期经济增长效应进行理论分析。结论是,两种形式的公共资本投资对长期经济增长都可能具有正效应也可能具有负效应,取决于民间经济主体消费跨时替代弹性大小。其次,我们利用向量自回归分析框架,对我国1978—2004年间公共资本投资对长期经济增长的影响作实证分析。结论是,我国两种形式的公共资本投资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着长期均衡关系,其中政府公共物质资本投资对长期经济增长的正影响更为显著,而政府公共人力资本投资对长期经济增长的正影响较小,且在短期内不利于经济增长。这一结论对我国今后科学制定财政政策和选择公共投资领域都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府物质资本投资 政府人力资本投资 长期经济增长
原文传递
地方政府行为、投资冲动与宏观经济稳定 被引量:229
7
作者 郭庆旺 贾俊雪 《管理世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19-25,共7页
本文在澄清了地方政府行为对宏观经济稳定冲击的一般作用机制的基础上,建立一个3阶段序贯博弈模型,分析了地方政府行为对宏观经济稳定的冲击。分析表明,地方政府在财政利益和政治晋升的双重激励下,总是有利用违规优惠政策进行引资的强... 本文在澄清了地方政府行为对宏观经济稳定冲击的一般作用机制的基础上,建立一个3阶段序贯博弈模型,分析了地方政府行为对宏观经济稳定的冲击。分析表明,地方政府在财政利益和政治晋升的双重激励下,总是有利用违规优惠政策进行引资的强烈动机,从而引发企业投资冲动,导致投资过热,进而对宏观经济稳定产生巨大冲击。中央政府可以通过加大行政查处力度来有效遏制投资过热,但面临着力度不够则调控效果不佳,力度太大则经济“硬着陆”的两难困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方政府行为 投资冲动 宏观经济稳定
原文传递
减税降费的潜在财政影响与风险防范 被引量:217
8
作者 郭庆旺 《管理世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10,M0004,共11页
具有持续针对性、成本降低性、长期持久性的减税降费政策无疑会减轻企业负担,同时也会给各级财政带来巨大压力:不仅财政赤字规模在未来三四年内会扩大,而且财政收入体系的法治化程度会有所削弱。为了确保减税降费政策落地生根,同时又要... 具有持续针对性、成本降低性、长期持久性的减税降费政策无疑会减轻企业负担,同时也会给各级财政带来巨大压力:不仅财政赤字规模在未来三四年内会扩大,而且财政收入体系的法治化程度会有所削弱。为了确保减税降费政策落地生根,同时又要防范财政风险,保证财政健康发展,必须深化财政改革,加快建设现代财政制度,其中更具有针对性的主要举措包括:制定财政整顿策略,精简机构,削减财政补贴,控制社会福利性支出增速;加强财政治理,全面实施中期预算和预算绩效管理,加强各级人大常委会预算工作委员会工作;实行税收支出预算,真正形成经立法机构审批、监督、检查的"第五本预算";推进财政收入体系现代化,提高税收收入占全口径财政收入的比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减税降费 财政影响 财政风险防范
原文传递
解读中国农贷制度 被引量:156
9
作者 张杰 《金融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8,共8页
本文试图在中国现存的农贷制度和农贷制度的长期历史演进之间建立起某种可信的逻辑联系。由于中国农户的特质决定其信贷需求具有特殊性,因此本文的分析便由解剖农户入手。首先,大致梳理了经典文献中有关农户行为的三个基本命题,特别强... 本文试图在中国现存的农贷制度和农贷制度的长期历史演进之间建立起某种可信的逻辑联系。由于中国农户的特质决定其信贷需求具有特殊性,因此本文的分析便由解剖农户入手。首先,大致梳理了经典文献中有关农户行为的三个基本命题,特别强调了其中的黄宗智"小农等式"以及农户信贷的维生性质;其次,刻画农户与国家的关系,指出历史上国家农贷制度的主要功能是维持小农的温饱状态,从而节约其管理社会的成本;第三,讨论农户的筹资次序,揭示中国农贷特有的"两极三元结构"。在本文最后,通过透视农贷制度的发展现状,提出改革中国农贷制度的要害与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户的信贷需求 国家 筹资次序 农贷制度改革
原文传递
金融发展与企业创新产出——基于不同融资模式对比视角 被引量:205
10
作者 钟腾 汪昌云 《金融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127-142,共16页
本文从股票市场规模、银行业规模和银行业市场化三个维度衡量金融发展,发现股票市场相比于银行业更有利于促进企业专利创新,特别是对创新含量较高的发明专利影响更为显著。对影响渠道的分析表明,股票市场促进创新的渠道是通过缓解外部... 本文从股票市场规模、银行业规模和银行业市场化三个维度衡量金融发展,发现股票市场相比于银行业更有利于促进企业专利创新,特别是对创新含量较高的发明专利影响更为显著。对影响渠道的分析表明,股票市场促进创新的渠道是通过缓解外部融资约束,促进高科技企业的创新产出。在知识产权保护程度更高的地区,股票市场对创新的促进作用更加显著。进一步研究表明,专利创新显著提高了公司未来五年的市场价值。本文的政策含义是,大力发展直接融资市场并辅之以较完善的知识产权保护,有利于提高企业创新产出,进而提升公司长期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融发展 创新产出 公司价值 融资模式 知识产权保护
原文传递
交通基础设施如何促进资本流动——基于高铁开通和上市公司异地投资的研究 被引量:202
11
作者 马光荣 程小萌 杨恩艳 《中国工业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5-23,共19页
交通基础设施影响经济增长和地区经济差距的一个重要渠道是促进了跨地区的资本流动。本文基于2006—2018年高铁开通和上市公司异地投资数据,研究了交通基础设施对跨地区资本流动的影响。为了解决高铁开通的内生性问题,本文基于各城市地... 交通基础设施影响经济增长和地区经济差距的一个重要渠道是促进了跨地区的资本流动。本文基于2006—2018年高铁开通和上市公司异地投资数据,研究了交通基础设施对跨地区资本流动的影响。为了解决高铁开通的内生性问题,本文基于各城市地理位置构建了工具变量。实证结果表明,高铁连通之后,上市公司赴异地投资的数量明显增加。与此同时,高铁对城市间资本流动的促进作用具有方向上的不对称性,高铁开通导致资本从中小城市净流入大城市。机制分析表明,高铁开通降低资本流动障碍后,资本之所以会净流入大城市,是因为大城市有更大的本地市场规模,生产的规模报酬递增效应、产业集聚和技术溢出使企业在大城市有更高的生产率。这一结论从企业投资流向的角度验证了高铁开通存在"虹吸效应",也为"卢卡斯之谜"提供了新的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铁 上市公司 异地投资 虹吸效应 卢卡斯之谜
原文传递
金融周期和金融波动如何影响经济增长与金融稳定? 被引量:195
12
作者 陈雨露 马勇 阮卓阳 《金融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22,共22页
本文通过对全球68个主要经济体1981-2012年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系统考察了金融周期和金融波动对经济增长与金融稳定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在金融高涨期和衰退期,经济增长率较低,同时容易爆发金融危机;相比之下,金融正常期的经济增... 本文通过对全球68个主要经济体1981-2012年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系统考察了金融周期和金融波动对经济增长与金融稳定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在金融高涨期和衰退期,经济增长率较低,同时容易爆发金融危机;相比之下,金融正常期的经济增长率更高,同时金融体系的稳定性也更强。这意味着,只有当金融周期处于相对平稳的正常状态时才有助于经济增长和金融稳定,反之,不论金融周期过热还是过冷,经济增长和金融稳定都会受到明显的负面影响。此外,无论金融周期处于何种阶段(高涨期、衰退期或正常期),金融波动的增加都伴随着更低的经济增长率和更高的金融危机发生概率,这意味着,金融波动的增加不仅会显著削弱一国的经济增长,同时还会导致金融体系的不稳定性明显上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融周期 金融波动 经济增长 金融稳定
原文传递
银行授信、信贷紧缩与企业研发 被引量:187
13
作者 马光荣 刘明 杨恩艳 《金融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76-93,共18页
企业研发是生产率提升和长期经济增长最重要的源泉,但企业研发需要长期持续不断的资金支持,而且由于其风险高、孵化周期长和信息不对称等因素,更容易受到融资约束的影响。本文使用世界银行在中国12000余家企业的调查数据,用企业是... 企业研发是生产率提升和长期经济增长最重要的源泉,但企业研发需要长期持续不断的资金支持,而且由于其风险高、孵化周期长和信息不对称等因素,更容易受到融资约束的影响。本文使用世界银行在中国12000余家企业的调查数据,用企业是否获得银行授信以及授信额度大小来衡量企业是否有稳定的外部融资渠道,考察了其对企业研发行为的影响。结果发现,企业获得银行授信,其研发概率提高8.6个百分点,研发强度提高0.24个百分点,而且全要素生产率增长也更快。我们还进一步使用2003—2004年宏观调控中的信贷紧缩政策作为一个自然实验,发现受信贷紧缩政策冲击更大的企业,研发支出下降更多甚至是中断研发投资。本文的实证结果表明,缺乏稳定持续的融资渠道是阻碍中国企业创新的一个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企业创新 银行授信 融资约束 信贷紧缩
原文传递
金融化的逻辑与反思 被引量:171
14
作者 张成思 《经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4-20,共17页
新古典经济学、政治经济学和现代金融学等各流派对金融化逻辑的意见分歧很大,并展开了激烈而又长久的论战,导致各界对金融化的概念、属性、驱动因素及其逻辑内涵等重要问题的理解不但没有更清晰,反而日益模糊,这给决策层的现实判断也带... 新古典经济学、政治经济学和现代金融学等各流派对金融化逻辑的意见分歧很大,并展开了激烈而又长久的论战,导致各界对金融化的概念、属性、驱动因素及其逻辑内涵等重要问题的理解不但没有更清晰,反而日益模糊,这给决策层的现实判断也带来了极大困扰。本文基于宏观、微观、中观三个层次阐释金融化的逻辑,指出宏观金融发展说和微观金融市场说推动了泛金融业的金融化,并且影响了微观企业的经营理念,再加之实践中企业趋利避险,从而驱动了微观企业的金融化;而宏微观层次的金融化也微妙地催生了中观层次的商品金融化。三个层次的金融化本质上都反映了资本的逐利天性,并从深层次反映出经济体对多元化金融体系日益增长的需求。虽然过度金融化会带来负面冲击,增加经济的脆弱性,甚至可能引发危机,但负面冲击是随机冲击而不是系统性冲击,所以不能简单地将其等同于“矛盾的累积”甚至是“发展的陷阱”。正确认识和理解金融化的深层次逻辑并包容资本的逐利天性,合理运用金融化理念可以推进多元化和市场化金融体系发展,进而实现“好的金融”服务于实体经济和国计民生的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融化 金融发展 金融危机 政治经济学
原文传递
数字技术创新与中国企业高质量发展——来自企业数字专利的证据 被引量:166
15
作者 黄勃 李海彤 +1 位作者 刘俊岐 雷敬华 《经济研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97-115,共19页
在当前数字经济时代,数字技术创新已成为驱动中国经济发展的核心要素。本文以中国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通过文本分析识别企业数字专利以刻画数字技术创新水平,进而从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角度考察了数字技术创新的经济后果。研究发现,数字... 在当前数字经济时代,数字技术创新已成为驱动中国经济发展的核心要素。本文以中国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通过文本分析识别企业数字专利以刻画数字技术创新水平,进而从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角度考察了数字技术创新的经济后果。研究发现,数字技术创新显著促进了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提升,赋能了中国企业高质量发展,这一结论在控制内生性和进行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在作用机制方面,数字技术创新发挥了管理赋能、投资赋能、营运赋能与劳动赋能功能,有助于企业降低内部管控成本,提高投资决策质量与资产营运效率,改善劳动力资源结构,从而推动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进一步分析发现,完善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与数字基础设施将会增大数字技术创新对企业生产率的积极影响;同时,对于高新技术企业以及劳动密集型企业,数字技术创新的生产率效应更为显著。此外,底层技术与实践应用层面的数字技术创新对企业生产率均有提升作用。本研究验证了数字技术创新对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赋能作用,为我国数字技术创新的政策制定以及企业数字化发展的战略决策提供了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技术 全要素生产率 企业创新 高质量发展 文本分析
原文传递
地方政府间策略互动行为、财政支出竞争与地区经济增长 被引量:164
16
作者 郭庆旺 贾俊雪 《管理世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17-27,共11页
本文运用空间计量模型考察我国省级政府在财政支出政策方面的策略互动行为、形成机制及其对经济增长的影响。1986~2006年间,我国地方政府在财政总支出(包括预算内和预算外支出)、各类支出项目(包括经济性、社会性和维持性支出)方... 本文运用空间计量模型考察我国省级政府在财政支出政策方面的策略互动行为、形成机制及其对经济增长的影响。1986~2006年间,我国地方政府在财政总支出(包括预算内和预算外支出)、各类支出项目(包括经济性、社会性和维持性支出)方面存在显著的策略互动行为,财政竞争机制在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地方政府预算内支出、经济性和维持性支出竞争不利于地区经济增长,其中经济性支出竞争的抑制作用并不显著,社会性支出竞争对地区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预算外支出竞争的影响则比较模糊。1994年分税制改革明显改变了地方政府间策略互动行为模式,有效遏制了地区间过度竞争态势,对地区经济增长产生积极促进作用,但同时也过度削弱了地方政府在经济性支出方面的竞争性行为,加剧了经济性支出对地区经济增长的不利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方政府 策略互动行为 财政支出竞争 地区经济增长
原文传递
公共教育政策、经济增长与人力资本溢价 被引量:162
17
作者 郭庆旺 贾俊雪 《经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22-35,共14页
本文构建一个包含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的两阶段人力资本积累模型,考察公共教育支出规模、结构和高等教育可获取性对不同教育背景的家庭的人力资本投资行为、熟练和非熟练劳动力的相对供给和相对效率的影响,揭示出公共教育政策对经济增长... 本文构建一个包含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的两阶段人力资本积累模型,考察公共教育支出规模、结构和高等教育可获取性对不同教育背景的家庭的人力资本投资行为、熟练和非熟练劳动力的相对供给和相对效率的影响,揭示出公共教育政策对经济增长和人力资本溢价的影响机制。基于中国省份经济的实证研究表明,我国地方公共教育投入政策并未充分发挥对地区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且不利于缩小劳动力工资差异;教育资源更多地向基础教育倾斜将更好地促进我国地区经济增长,也有利于降低人力资本溢价水平,但后一种影响并不显著;中等职业技术教育支出和高等教育支出政策对地区经济增长和人力资本溢价水平的影响总体上较为模糊;高校扩招政策有助于降低人力资本溢价水平,但对地区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并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教育政策 经济增长 人力资本溢价
原文传递
注资与国有银行改革:一个金融政治经济学的视角 被引量:116
18
作者 张杰 《经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4-14,共11页
本文旨在为人们解读国家通过注资方式推动国有银行改革的意图与绩效提供一个金融政治经济学的视角。其主要命题与观点大致有 :第一 ,政府推动下的银行改革有一个共同的特征 ,那就是一般都受到某种外部因素的刺激并追求短期见效的效果 ;... 本文旨在为人们解读国家通过注资方式推动国有银行改革的意图与绩效提供一个金融政治经济学的视角。其主要命题与观点大致有 :第一 ,政府推动下的银行改革有一个共同的特征 ,那就是一般都受到某种外部因素的刺激并追求短期见效的效果 ;第二 ,在微观经济基础未能得到有效调整的情况下 ,单方面改变银行资本结构的行动注定会无功而返 ;第三 ,国有银行制度在世界范围普遍存在 ,且不乏有效运作的例证 ,通过人为方式降低国有银行比例以提高整体银行效率是一种逻辑误导 ;第四 ,中国国有银行低效率运行的根源不在出资人本身 ,而在于出资人获取回报的特殊经济流程 ;第五 ,若考虑到被巴塞尔协议剔除的一些无形资产可以在国有银行的资本结构中得到确认 ,则国有银行出资人的资本压力就没有人们相象的那么大。本文的结论是 ,中国国有银行的问题是经济改革过程诸多矛盾与利益博弈的长期积淀 ,解决方案须基于演进主义的方法论 ,绝不可毕其功于一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有商业银行 中国 金融体制 改革 资本结构 资本充足率 外汇储备 不良资产
原文传递
宏观审慎政策的协调与搭配:基于中国的模拟分析 被引量:160
19
作者 马勇 陈雨露 《金融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57-69,共13页
本文在一个包含内生性金融体系的DSGE模型框架下,系统考察了包括货币政策、信贷政策和金融监管政策在内的宏观审慎政策规则及三者之间的协调搭配问题。基于中国经济的模拟分析得出了三个基本结论:一是从政策规则的制定来看,宏观审慎更... 本文在一个包含内生性金融体系的DSGE模型框架下,系统考察了包括货币政策、信贷政策和金融监管政策在内的宏观审慎政策规则及三者之间的协调搭配问题。基于中国经济的模拟分析得出了三个基本结论:一是从政策规则的制定来看,宏观审慎更青睐简单清晰的规则,而不是复杂的多目标规则;二是从政策的协调搭配来看,基于宏观审慎的货币政策、信贷政策和金融监管政策通过合理的组合和搭配,不仅能更好地稳定经济和金融体系,而且可以有效降低单一政策所面临的多目标困境和政策负担;三是从政策的运用方向和力度来看,宏观审慎政策的协调搭配需要避免"政策冲突"和"政策叠加"问题,前者会削弱政策效果并增加政策实施的成本,而后者则可能导致经济系统以一种非预期的方式进行调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宏观审慎 政策协调 DSGE模型
原文传递
媒体的负面报道、经理人声誉与企业业绩改善——来自我国上市公司的证据 被引量:155
20
作者 郑志刚 丁冬 汪昌云 《金融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163-176,共14页
即使没有外部监管部门的介入,理论上媒体的负面报道将引起普通民众的关注,形成对注重声誉的经理人行为的外部约束,从而发挥公司治理的作用。基于我国上市公司的数据,本文研究发现媒体对上市公司的负面报道与公司下一期的业绩改善存在显... 即使没有外部监管部门的介入,理论上媒体的负面报道将引起普通民众的关注,形成对注重声誉的经理人行为的外部约束,从而发挥公司治理的作用。基于我国上市公司的数据,本文研究发现媒体对上市公司的负面报道与公司下一期的业绩改善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本文在实证分析中控制了影响企业业绩的各种潜在因素,因此企业下一期的业绩改善很大程度来自于注重声誉的经理人针对媒体负面报道进行的业绩改善。在上述意义上,本文为媒体的负面报道通过影响经理人声誉来扮演公司治理角色提供了间接的证据。本文的研究表明,媒体报道之所以成为我国实现公司治理目的可以借助的法律外制度不仅仅是由于媒体报道导致了行政机构的介入进而促使企业改正,同样可能由于媒体的负面报道将引起普通民众的关注而形成对注重声誉的经理人行为的外部约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媒体报道 经理人声誉 法律外制度 公司治理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3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