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988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场景:移动时代媒体的新要素 被引量:1102
1
作者 彭兰 《新闻记者》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20-27,共8页
与PC时代的互联网传播相比,移动时代场景的意义大大强化,移动传播的本质是基于场景的服务,即对场景(情境)的感知及信息(服务)适配。场景成为了继内容、形式、社交之后媒体的另一种核心要素。空间与环境、实时状态、生活惯性、社交氛围... 与PC时代的互联网传播相比,移动时代场景的意义大大强化,移动传播的本质是基于场景的服务,即对场景(情境)的感知及信息(服务)适配。场景成为了继内容、形式、社交之后媒体的另一种核心要素。空间与环境、实时状态、生活惯性、社交氛围是构成场景的四个基本要素。当移动媒体在内容媒体、关系媒体、服务媒体三个方向上拓展时,它的主要任务就是完成信息流、关系流与服务流的形成与组织。此时,场景本身可能成为移动媒体的新入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交媒体 移动传播场景 内容 形式
原文传递
全球视野下的“数据新闻”:理念与实践 被引量:387
2
作者 方洁 颜冬 《国际新闻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73-83,共11页
"大数据"是2012年以来国内新闻传播学界热议的话题。与之不同的是,关于"数据新闻"的研究却非常欠缺。后者是当下全球新闻业应对大数据时代发展变革中产生的新兴领域,且被视为未来新闻业的发展趋势。本文试图通过对... "大数据"是2012年以来国内新闻传播学界热议的话题。与之不同的是,关于"数据新闻"的研究却非常欠缺。后者是当下全球新闻业应对大数据时代发展变革中产生的新兴领域,且被视为未来新闻业的发展趋势。本文试图通过对国内外关于数据新闻的阐释文献的梳理,结合主流媒体实践数据新闻的经典案例剖析,解读"数据新闻"的概念内涵与基本特征,理清数据新闻与精确新闻、计算机辅助新闻报道、数据可视化之间的关系,展示数据新闻实践的最新成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据新闻 精确新闻 数据可视化 新闻报道 计算机辅助报道 大数据
原文传递
元宇宙:媒介化社会的未来生态图景 被引量:384
3
作者 喻国明 耿晓梦 《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110-118,F0002,共10页
元宇宙是集成与融合现在和未来全部数字技术于一体的终极数字媒介,它将实现现实世界和虚拟世界连接革命,进而成为超越现实世界的、更高维度的新型世界。本质上,元宇宙描绘和构造了未来社会的愿景形态。媒介是人体的延伸,不同于分割感官... 元宇宙是集成与融合现在和未来全部数字技术于一体的终极数字媒介,它将实现现实世界和虚拟世界连接革命,进而成为超越现实世界的、更高维度的新型世界。本质上,元宇宙描绘和构造了未来社会的愿景形态。媒介是人体的延伸,不同于分割感官以致传播权力外化的模拟媒介技术,数字媒介以再造“数据躯体”具身的新型主体方式实现了传播权力向个人的回归,个体的赋能赋权是数字时代媒介技术进化的根本逻辑。以此为原点研判未来传播的发展与格局,可以发现,在互联网技术完成对传统社会深刻解构(即“去组织化”)的同时,其孕育的下一代数字媒介使命在于重新架构社会形态的“再组织化”,以建立一个全新的数字化社会。其中,区块链技术是实现去中心化的分布式社会中人与人之间信任、协同的技术基础;以VR/AR/MR(虚拟现实/增强现实/混合现实)为代表的交互技术持续迭代升级,为元宇宙的世界提供从物理世界到生(心)理世界,从现实空间到虚拟空间的全面无缝连接;游戏范式则是元宇宙的运作方式和交互机制;网络及计算技术的不断升级夯实了元宇宙网络层面的连接力与效率。可见,元宇宙是对互联网相关技术的全面融合、连接与重组,由此构造出元宇宙作为未来互联网终极发展的目标愿景。就推动互联网相关要素全面融合的关键抓手而言,去中心化地扩展现实是推进元宇宙构建的重要着力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宇宙 数字媒介 互联网 媒介化社会 虚拟现实 场景
下载PDF
媒介融合方向下的四个关键变革 被引量:275
4
作者 彭兰 《青年记者》 2009年第4期22-24,共3页
全媒体实验的目标是实现真正的媒介融合。全媒体实验中的种种改革,都需要从媒介融合时代新的市场需求和产业发展规律出发。在这个方向之下,有四个关键变革是需要认真思考的。
关键词 媒介融合 变革 产业发展规律 市场需求 全媒体 实验
下载PDF
互联网时代的新权力范式:“关系赋权”--“连接一切”场景下的社会关系的重组与权力格局的变迁 被引量:240
5
作者 喻国明 马慧 《国际新闻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6-27,共22页
互联网在中国发展的20余年,是信息技术从传播工具、渠道、媒介、平台进化为基础性社会要素的过程,它从本质上改变了人与人连接的场景与方式,推动社会关系网络从差序格局、团体格局向开放、互动的复杂分布式网络转型,引发了社会资源分配... 互联网在中国发展的20余年,是信息技术从传播工具、渠道、媒介、平台进化为基础性社会要素的过程,它从本质上改变了人与人连接的场景与方式,推动社会关系网络从差序格局、团体格局向开放、互动的复杂分布式网络转型,引发了社会资源分配规则及权力分布格局的变迁。互联网作为一种新的权力来源,它对于个体与自组织群体的激活,更多地为社会中的"相对无权者"进行赋权,使权力和垄断资源从国家行为体向非国家行为体转移。本文试图在社会学、政治学、复杂系统及自组织等学科、理论的交叉视域内,探讨关系赋权的动力机制与影响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息技术 场景 关系网络 自组织 涌现
原文传递
社会化媒体、移动终端、大数据:影响新闻生产的新技术因素 被引量:232
6
作者 彭兰 《新闻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6期3-8,共6页
今天的传媒业面临的技术冲击,是前所未有的。尽管技术因素不能决定一切,但如果无视新技术带来的影响,固守传统媒体的思维与工作方式,那么在新技术浪潮的冲击下,终将变得越来越被动。
关键词 技术因素 传统媒体 移动终端 新闻生产 社会化 技术冲击 新技术 传媒业
下载PDF
“大数据”时代:新闻业面临的新震荡 被引量:225
7
作者 彭兰 《编辑之友》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6-10,共5页
大数据技术正在对今天的新闻业形成冲击,它在一定程度上将对现有的新闻生产的模式与机制产生影响,这主要体现在:大数据技术渗透到新闻生产的核心环节,大数据技术重树新闻质量标杆,大数据技术进一步提升受众反馈的价值,大数据技术拓展用... 大数据技术正在对今天的新闻业形成冲击,它在一定程度上将对现有的新闻生产的模式与机制产生影响,这主要体现在:大数据技术渗透到新闻生产的核心环节,大数据技术重树新闻质量标杆,大数据技术进一步提升受众反馈的价值,大数据技术拓展用户分析广度与深度。在大数据技术等因素的推动下,新闻业务将实现一些方向性调整,如趋势预测性新闻和数据驱动型深度报道分量的增加,数据呈现、分析与解读能力的提高,新闻生产中跨界合作的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数据 信息图表 计算机辅助报道 数据驱动型新闻
下载PDF
社会化媒体时代的三种媒介素养及其关系 被引量:219
8
作者 彭兰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52-60,共9页
社会化媒体以新的传播机制,对信息传播格局带来影响,并对现实社会产生越来越大的作用。社会化媒体的传播特点,也对公众、传媒业者以及政府机构与官员的媒介素养提出了新的要求。对于公众来说,社会化媒体时代的媒介素养应该包括媒介使用... 社会化媒体以新的传播机制,对信息传播格局带来影响,并对现实社会产生越来越大的作用。社会化媒体的传播特点,也对公众、传媒业者以及政府机构与官员的媒介素养提出了新的要求。对于公众来说,社会化媒体时代的媒介素养应该包括媒介使用素养、信息生产素养、信息消费素养、社会交往素养、社会协作素养、社会参与素养等。对于传媒业者来说,社会化媒体时代对他们的媒介素养提出的新要求包括,对社会化媒体的认识与运用能力,社会化媒体时代的数据与技术素养,在社会化媒体中"公"、"私"界限的把握能力等。对政府机构和官员来说,媒介素养不是简单的"应对媒体"的能力,而应该表现为对媒体角色、功能的认知及相应权利的保障,对社会化媒体价值的认知及对公众相应权利的保障,信息公开渠道的建设与保障,与媒体及公众的交流意识和能力。公众媒介素养、传媒业者的媒介素养以及政府机构与官员的媒介素养,这三者是同时存在、相互依赖的关系。对于一个平衡的、积极的信息传播系统来说,三者缺一不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化媒体 媒介素养 公民素养 官员媒介素养
下载PDF
传播中的身体问题与传播研究的未来 被引量:215
9
作者 刘海龙 《国际新闻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37-46,共10页
在传统的传播研究中,身体问题几乎一直不受重视。本文试图描述该问题的起源与视域,并引起传播学界兴趣。本文首先梳理了传播研究中身体问题的思想史,接下来对于麦克卢汉、媒介考古学、控制论、后人类主义等理论资源中与传播研究相关的... 在传统的传播研究中,身体问题几乎一直不受重视。本文试图描述该问题的起源与视域,并引起传播学界兴趣。本文首先梳理了传播研究中身体问题的思想史,接下来对于麦克卢汉、媒介考古学、控制论、后人类主义等理论资源中与传播研究相关的身体理论进行了初步探讨,试图勾勒传播中身体研究的主要议题。最后,笔者借助通俗文化中的后人类主义叙事,从未来视角反思了当下的传播研究中身体问题的重要性及如何展开。本文认为,身体议题对于传播研究来说,既是挑战也是机遇,对它的态度会影响传播学科未来的价值与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身体 传播研究 后人类主义 虚拟现实
原文传递
影响力经济——对传媒产业本质的一种诠释 被引量:182
10
作者 喻国明 《现代传播(北京广播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1-3,共3页
《影响力经济———对传媒产业本质的一种诠释》一文是根据喻国明教授于 2 0 0 2年岁末 ,在湖南卫视举办的“千年论坛”上的演讲整理而成。该文从战略层面到技术层面 ,对当今中国传媒运行中的若干重要理论与实践命题发表了生动、独特而... 《影响力经济———对传媒产业本质的一种诠释》一文是根据喻国明教授于 2 0 0 2年岁末 ,在湖南卫视举办的“千年论坛”上的演讲整理而成。该文从战略层面到技术层面 ,对当今中国传媒运行中的若干重要理论与实践命题发表了生动、独特而颇具启发意义的阐释与表述。文中关于传媒产业本质为“影响力经济”的观点、传媒影响力发生与建构所依赖的“三个环节”的观点等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影响力经济 传媒产业 本质 诠释 传媒影响力 忠诚度 满意度 资源配置 经济本质
下载PDF
具身性与传播研究的身体观念——知觉现象学与认知科学的视角 被引量:210
11
作者 刘海龙 束开荣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80-89,共10页
离身观念曾主导着不同领域学者对传播与身体关系的研究,但他们彼此之间的冲突和张力为具身性进入传播与身体研究提供了理论空间。研究发现,具身性为反思既有的两种传播观念以及关照新传媒技术实践提供了难得的逻辑切入点。首先,批判性... 离身观念曾主导着不同领域学者对传播与身体关系的研究,但他们彼此之间的冲突和张力为具身性进入传播与身体研究提供了理论空间。研究发现,具身性为反思既有的两种传播观念以及关照新传媒技术实践提供了难得的逻辑切入点。首先,批判性地揭示传播传递观所隐含的刺激—反应这一实证主义逻辑,凸显身体及其知觉类型在传播效果研究中的系统性缺席;其次,从符号与现实关系的角度检视传播仪式观的作用机制,尝试以具身视角填补由这一作用机制所造成的学理困境;再次,以具身观念反观新传媒技术及其实践,将虚拟现实理解为具身性的传播实践,借此为彻底离身的技术神话去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具身性 传播研究 身体观念 虚拟现实
下载PDF
新闻传播的变化融合了什么——从美国新闻传播的变化谈起 被引量:187
12
作者 蔡雯 《中国记者》 北大核心 2005年第9期70-72,共3页
对已经拥有若干种类的媒介并期望在未来市场上获取更多利润的美国传媒公司来说,要将技术发展提供的可能性转变为媒介产业的现实经营模式,无疑是一场从经营理念到业务流程的全方位变革。
关键词 新闻传播 美国 媒介产业 传媒公司 未来市场 经营模式 技术发展 业务流程 经营理念
原文传递
智能化:未来传播模式创新的核心逻辑——兼论“人工智能+媒体”的基本运作范式 被引量:189
13
作者 喻国明 兰美娜 李玮 《新闻与写作》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41-45,共5页
人工智能技术在新闻传播领域的全面渗透是近年来的一个现象级的发展。人工智能技术不仅形塑了整个传媒业的业态面貌,也在微观上重塑了传媒产业的业务链。本文探讨了人工智能技术如何改变新闻生产与推送的具体环节、如何优化受众的感官... 人工智能技术在新闻传播领域的全面渗透是近年来的一个现象级的发展。人工智能技术不仅形塑了整个传媒业的业态面貌,也在微观上重塑了传媒产业的业务链。本文探讨了人工智能技术如何改变新闻生产与推送的具体环节、如何优化受众的感官和认知体验,以及如何让新闻产品更懂用户的基本运作范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传播模式 运作范式 核心逻辑
原文传递
“平台型媒体”的缘起、理论与操作关键 被引量:183
14
作者 喻国明 焦建 张鑫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20-127,共8页
互联网作为一种"高维媒介",激活了以个人为基本单位的社会传播的全新格局。"个人"被激活之后媒介生态的重构本质上是一场革命,而"平台型媒体"则是"互联网+"时代媒体转型融合发展的一个主流模... 互联网作为一种"高维媒介",激活了以个人为基本单位的社会传播的全新格局。"个人"被激活之后媒介生态的重构本质上是一场革命,而"平台型媒体"则是"互联网+"时代媒体转型融合发展的一个主流模式。平台型媒体的操作要点是:打造一个吸引和掌握着海量流量的开放平台;构建新型的信息节点及节点集群;政府在其中的角色应从传播机构的管理者转变为社会传播生态的共建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联网+” 高维媒介 平台型媒体 传媒转型
原文传递
“个人被激活”的时代:互联网逻辑下传播生态的重构——关于“互联网是一种高维媒介”观点的延伸探讨 被引量:182
15
作者 喻国明 张超 +2 位作者 李珊 包路冶 张诗诺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4,共4页
互联网作为一种不同于传统媒介的"高维媒介",其最大的特点是改变了以往以"机构"为基本单位的社会传播的格局,取而代之的是以"个人"为基本单位的社会传播,由此形成了传播领域的种种"新常态"。... 互联网作为一种不同于传统媒介的"高维媒介",其最大的特点是改变了以往以"机构"为基本单位的社会传播的格局,取而代之的是以"个人"为基本单位的社会传播,由此形成了传播领域的种种"新常态"。本文以"个人被激活"的时代为背景,探讨了互联网逻辑下传播生态的重构。论文集中分析了个人操控社会传播资源的能力被激活、个人湮没的信息需求与偏好被激活以及个人闲置的各类微资源被激活等新的社会传播态势,并对"个人"对媒介生态的重构及新媒介生态构建的行动路线图进行了探讨,最后重点研究了政府在这一"新常态"下社会角色从传播机构的管理者到社会传播生态的共建者的转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联网逻辑 高维媒介 媒介生态 机制转换
下载PDF
虚拟在场:网络粉丝社群的互动仪式链 被引量:181
16
作者 潘曙雅 张煜祺 《国际新闻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35-46,共12页
伴随着数字化浪潮的袭来,公共领域与私人空间的界限愈加模糊,中国互联网空间上涌现了大量的虚拟社群。在众多虚拟社群中,粉丝社群是声势最大且最为引人注目的。网络粉丝社群的凝聚力从何而来?为何网络粉丝社群具有高度的行动同质性?新... 伴随着数字化浪潮的袭来,公共领域与私人空间的界限愈加模糊,中国互联网空间上涌现了大量的虚拟社群。在众多虚拟社群中,粉丝社群是声势最大且最为引人注目的。网络粉丝社群的凝聚力从何而来?为何网络粉丝社群具有高度的行动同质性?新媒体技术在其中扮演着何种角色?本文从互动仪式理论的角度出发,采用了参与式观察与民族志的研究方法,对韩国电视剧《来自星星的你》的粉丝社群进行研究。研究发现,互联网直播是维系电视剧粉丝社群的重要仪式,实时讨论是相互情感连接产生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动仪式链 粉丝社群 来自星星的你 虚拟社群 情感能量
原文传递
互联网与集体记忆构建 被引量:178
17
作者 胡百精 《中国高校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98-106,159,共9页
集体记忆是族群认同的基本依据,是共同体合法性的重要来源。互联网改造了人类的时空观和现代社会的权力关系,为集体记忆的书写和阐释带来了挑战:祛魅、断裂、窄化、公共舆论主导、常人社会消费和部落化等。这些挑战加剧了现代认同与合... 集体记忆是族群认同的基本依据,是共同体合法性的重要来源。互联网改造了人类的时空观和现代社会的权力关系,为集体记忆的书写和阐释带来了挑战:祛魅、断裂、窄化、公共舆论主导、常人社会消费和部落化等。这些挑战加剧了现代认同与合法性危机,同时也潜隐着再造社会团结与共同体生活的可能性。应当促进多元协商、构建公共领域和重彰价值理性,以形塑互联网时代的集体记忆、族群认同与合法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联网 社交媒体 集体记忆 认同 合法性 共同体
原文传递
到底什么是新媒体? 被引量:175
18
作者 匡文波 《新闻与写作》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24-27,共4页
关于"新媒体"(New Media)的确切定义,业界和学界目前尚未达成共识。笔者认为目前对新媒体界定中存在的最大问题就是界定过宽且逻辑混乱。笔者认为,与传统媒体相比,新媒体具有如下的特征:即时性、开放性、个性化、分众性、信... 关于"新媒体"(New Media)的确切定义,业界和学界目前尚未达成共识。笔者认为目前对新媒体界定中存在的最大问题就是界定过宽且逻辑混乱。笔者认为,与传统媒体相比,新媒体具有如下的特征:即时性、开放性、个性化、分众性、信息的海量性、低成本全球传播、检索便捷、融合性等。但是新媒体的本质特征是技术上的数字化、传播上的互动性。我们可以将新媒体定义为:借助计算机(或具有计算机本质特征的数字设备)传播信息的载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媒体 定义
原文传递
媒体可供性视角下“四全媒体”产业格局与增长空间 被引量:168
19
作者 喻国明 赵睿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37-44,共8页
“四全媒体”(全程媒体、全息媒体、全员媒体、全效媒体)是对全媒体时代媒介融合趋势的精辟概括,对这一全新传播格局的解读需要以系统的理论框架为支撑。媒介可供性是一种全新的媒介研究视角,其分为信息生产的可供性、社交可供性和移动... “四全媒体”(全程媒体、全息媒体、全员媒体、全效媒体)是对全媒体时代媒介融合趋势的精辟概括,对这一全新传播格局的解读需要以系统的理论框架为支撑。媒介可供性是一种全新的媒介研究视角,其分为信息生产的可供性、社交可供性和移动可供性三个部分,其理论框架正适用于探究“四全媒体”建设中的新兴传播形态和新型传播架构的需要。在新闻产业实践中,对“四全媒体”的打造过程正是一个媒体可供性不断提升的过程,基于媒体可供性框架解读我国“四全媒体”建设实践与未来发展的可能进路,也将有助于把握媒介融合规律,发现媒介价值增长的新节点。高效的媒介融合不仅是体量上的增加,更应该是媒介可供性不断提升的自然结果。媒体当前的重要任务是探索新技术为媒体增进可供性的进路,突破当前媒介融合困境,并借由可供性框架评估新兴媒介技术和全新媒体组织形式的发展潜力,从而走向更为广阔的未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媒介可供性 “四全媒体” 媒介融合 5G
下载PDF
沉浸媒介:重新定义媒介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被引量:157
20
作者 李沁 《国际新闻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115-139,共25页
媒介,正经历又一场由技术推动的大转型,这些迅速占据人类生存空间的新形态,冲击着传统媒介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如何界定由VR、人工智能产生的新形态,以及无处不在的监控摄像头、植入了芯片的人……因技术而生的新事物,却不能简单以"... 媒介,正经历又一场由技术推动的大转型,这些迅速占据人类生存空间的新形态,冲击着传统媒介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如何界定由VR、人工智能产生的新形态,以及无处不在的监控摄像头、植入了芯片的人……因技术而生的新事物,却不能简单以"媒介技术"来称之,因为它们已具有特立的存在性,有了物理的生命,或虚拟的形态,并且在传播要素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中,呈现出一些共同的新特征。本研究力图建立一个分类架构来理解媒介新形态,分析媒介概念内涵和外延的变化,尝试在第三媒介时代沉浸传播的语境下,将这些以沉浸技术为主要特质的新兴媒介统一定义为"沉浸媒介",并进而验证技术、社会、人性化对媒介形态共同作用的具体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浸媒体 人工智能 虚拟现实 网络直播 沉浸传播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