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8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出版对外交流与国际合作40年 被引量:21
1
作者 周蔚华 杨石华 《中国出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0期19-26,共8页
改革开放40年来,以中国加入国际版权相关公约和加入WTO为两个重要节点,中国出版业对外交流与国际合作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1978~1992)的特征是打开国门、学习借鉴,主要方式是人员走出去、经验请进来推动中国出版业的发展;第二阶段(... 改革开放40年来,以中国加入国际版权相关公约和加入WTO为两个重要节点,中国出版业对外交流与国际合作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1978~1992)的特征是打开国门、学习借鉴,主要方式是人员走出去、经验请进来推动中国出版业的发展;第二阶段(1992~2001)的特征是"规范性引进",主要实践方式是大规模引进版权,进行版权贸易;第三阶段(2001~)的特征是侧重于运用两种资源、两个市场,主要实践方式是中国出版加快走出去步伐。中国出版在40年间的对外交流与国际合作中取得了非凡成就,推动了中国出版业快速发展、国家形象的对外传播及文化的发展和繁荣。当前,中国出版对外交流与国际合作正在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应从量的增长向质的提升转变,通过输出更多优质精品图书,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扩大中国图书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革开放40年 中国出版 对外交流 国际合作
下载PDF
中国式现代化的故事内核与传播话语 被引量:7
2
作者 栾轶玫 《编辑之友》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6-13,28,共9页
党的二十大明确提出: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讲好中国式现代化的故事是新发展阶段中国国家叙事的重点所... 党的二十大明确提出: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讲好中国式现代化的故事是新发展阶段中国国家叙事的重点所在,它兼具内塑与外塑的功能:对内,可以增强全民凝聚力;对外,可以外展国家形象力,这些都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创造积极条件与发展环境。文章从“全新”“全民”“全面”“全局”四个方面概括了新发展阶段中国式现代化的故事内涵,并从“变与不变”“同与不同”“化解不和”三方面,探讨了新发展阶段中国式现代化传播话语的基底。媒体传播中只有准确把握中国式现代化在新发展阶段的故事内核与传播话语,才能准确地回答时代之问,解决受众之惑,为中国式现代化创造有利的国内国际舆论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故事内核 传播话语
下载PDF
关系视角下重大主题融媒体报道的变迁与调适 被引量:8
3
作者 栾轶玫 徐雪莹 《新闻与写作》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90-95,共6页
融媒体时代,重大主题报道各要素间关系愈加复杂,传播内容不断丰富。本文基于"全国两会""抗击新冠疫情""新中国成立70周年"等重大主题报道案例,从关系视角探讨了重大主题报道的理论与实践转向,提出面对持... 融媒体时代,重大主题报道各要素间关系愈加复杂,传播内容不断丰富。本文基于"全国两会""抗击新冠疫情""新中国成立70周年"等重大主题报道案例,从关系视角探讨了重大主题报道的理论与实践转向,提出面对持续变化的媒介生态,重大主题报道需处理好三对关系:大屏主场与小屏协同的屏幕关系、肖像刻画与群像呈现的镜头关系、立体叙事与互文效果的叙事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融媒体 重大主题报道 大屏与小屏 肖像与群像 叙事理论
原文传递
突发性灾难事件的数据新闻报道模式研究 被引量:7
4
作者 许向东 刘轶欧 《新闻爱好者》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18-20,共3页
突发性灾难事件报道是一个独特的领域,具有不可预测性、瞬息万变、现场感强等特点,受众对拉近自己与现场之间的距离甚至还原现场有着强烈的需求。此外,突发性灾难事件涉及面广,受众所需要的信息不仅仅局限在现场的救援情况,还对救援方... 突发性灾难事件报道是一个独特的领域,具有不可预测性、瞬息万变、现场感强等特点,受众对拉近自己与现场之间的距离甚至还原现场有着强烈的需求。此外,突发性灾难事件涉及面广,受众所需要的信息不仅仅局限在现场的救援情况,还对救援方式的选择及其利弊、遇到类似事件如何逃生等有着一定的信息需求。不久前发生了"东方之星"翻沉事件,在举国上下为之扼腕叹息的同时,我们也注意到,随着新的传播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突发性灾难 报道模式 灾难事件 东方之星 现场感 信息需求 传播理念 在现场 救援情况 社会化媒体
下载PDF
融媒体时代重大主题报道的传播边控 被引量:6
5
作者 栾轶玫 徐雪莹 《当代传播》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92-94,共3页
融媒体时代,重大主题报道的生产与传播主体趋向多元、报道内容愈加丰富多样。原本稳定的传播边界开始流动游移,变得模糊不确定,传播的"边控"提上日程。边控是指媒体机构对传播边界进行把控、调整的行为,旨在探寻新标准进而规... 融媒体时代,重大主题报道的生产与传播主体趋向多元、报道内容愈加丰富多样。原本稳定的传播边界开始流动游移,变得模糊不确定,传播的"边控"提上日程。边控是指媒体机构对传播边界进行把控、调整的行为,旨在探寻新标准进而规范媒介场内多元主体的传播活动。本文阐述了当下媒介环境中重大主题报道进行传播边控的必要性,并提出三种边控策略,以期为重大主题报道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参考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融媒体 重大主题报道 传播边控 媒介场
下载PDF
西藏骚乱激发网络传播勃兴成为影响西方舆论重要力量 被引量:6
6
作者 李大玖 《新闻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63-65,共3页
旅美华人李大玖先生以传媒人的身份,对西方媒体作近距离的观察,为我们揭示了CNN、BBC、《纽约时报》等涉藏报道的不公正倾向。因西藏骚乱所激发出来的海内外华人网络传播的勃然而兴,正在成为当今之世最强大的"中国之声"。
关键词 西藏独立 西方舆论 网络传播 骚乱 力量 消息来源
原文传递
新闻敲诈的失范因素和治理路径 被引量:4
7
作者 周俊 白元琪 《中国记者》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31-32,共2页
随着全国范围内打击新闻敲诈和假新闻专项行动的深入,"新闻敲诈"成为新闻行业和舆论的热点,本文多角度分析了新闻敲诈产生的原因,并提出治理对策。
关键词 新闻媒体 治理路径 新闻敲诈
原文传递
传媒为什么会“本能造假” 被引量:3
8
作者 陈力丹 《新闻记者》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41-43,共3页
传媒制造假新闻,人人都知道不对。这种情形的出现,通常由于没有遵循必要的职业准则,或者出于追求利益、刻意制造轰动效应等目的。然而还有一种传媒的造假,即电视现场直播中习惯性地掩饰眼前一目了然的场景,当事人却很少与“造假”... 传媒制造假新闻,人人都知道不对。这种情形的出现,通常由于没有遵循必要的职业准则,或者出于追求利益、刻意制造轰动效应等目的。然而还有一种传媒的造假,即电视现场直播中习惯性地掩饰眼前一目了然的场景,当事人却很少与“造假”联系起来想过,这种情形的传播效果是反向的,比一般的假新闻对传媒公信力的损害要大得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媒公信力 本能 电视现场直播 职业准则 轰动效应 传播效果 假新闻 习惯性
原文传递
一条客观展示观点的消息——评消息《李毅中质疑:为何还没人被究刑责?》
9
作者 陈力丹 孙美玲 《新闻实践》 2009年第2期35-36,共2页
在受众的印象里,最频繁的黑色的灾难莫过于频发于各地的矿难事故。在这种情形下,传媒持续关注矿难给人民带来的实际损害,追寻深层原因的报道,传达中央的精神,给百姓以清晰的交代,发挥着传媒监测社会环境的职能。但是多数关于矿难... 在受众的印象里,最频繁的黑色的灾难莫过于频发于各地的矿难事故。在这种情形下,传媒持续关注矿难给人民带来的实际损害,追寻深层原因的报道,传达中央的精神,给百姓以清晰的交代,发挥着传媒监测社会环境的职能。但是多数关于矿难的报道,停留在简单告知的层面,而且报道虎头蛇尾,对于后续的进展缺少关注。这条消息的特点,就在于它延续了两年来对同一个事件的持续关注,用可视化的场景和话语细节,态度的对比和直接引语,展现了政府对维护职工生命安全权益的重视,揭示了发生矿难的深层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息 李毅中 矿难事故 实际损害 社会环境 直接引语 生命安全 可视化
下载PDF
新闻文本的个性特征 被引量:18
10
作者 杨保军 《当代传播》 2004年第2期10-11,共2页
新闻文本是新闻传播主体创造的劳动成果,是新闻接受主体认知评价的对象,是传、受主体在新闻传播活动中进行交流、沟通和互动的中介.新闻文本既反映着传播主体的传播目的和传播水平,也直接影响着新闻接受主体的信息收受活动.无疑,系统分... 新闻文本是新闻传播主体创造的劳动成果,是新闻接受主体认知评价的对象,是传、受主体在新闻传播活动中进行交流、沟通和互动的中介.新闻文本既反映着传播主体的传播目的和传播水平,也直接影响着新闻接受主体的信息收受活动.无疑,系统分析新闻文本的个性特征,对于新闻收受者的理解接受活动有着直接的意义,对于新闻传播主体如何创制新闻文本也有着不言而喻的实践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闻文本 新闻传播主体 文本结构 个性特征
下载PDF
传媒要有国家版图意识
11
作者 陈力丹 《新闻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4期10-12,共3页
黄岩岛事件让我国的传媒多少意识到国家领土和主权的重要性。我们不仅要维护我国的领土主权,同时也要在我国政府承认的前提下,尊重别国的领土和主权。在这方面,我国的传媒负有很大的责任,因为我国的传媒均为国有资产,传媒上关于国... 黄岩岛事件让我国的传媒多少意识到国家领土和主权的重要性。我们不仅要维护我国的领土主权,同时也要在我国政府承认的前提下,尊重别国的领土和主权。在这方面,我国的传媒负有很大的责任,因为我国的传媒均为国有资产,传媒上关于国家领土边界的文字和地图,并非仅仅是传媒的立场,而是代表我国政府的立场。尤其是传媒上刊播的地图,一目了然,显示着我国政府关于国土的基本立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媒业 国家版图意识 黄岩岛事件 领土主权
下载PDF
泛在时代的“传播的偏向”及其文明特征 被引量:76
12
作者 李沁 《国际新闻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6-22,共17页
哈罗德·伊尼斯在其传播学经典著作《传播的偏向》中提出传播和传播媒介都具有偏向性,"或倚重时间或倚重空间","一种新媒介的长处,将导致一种新文明的产生"。互联网传播在时间和空间上较之以前所有媒介发生深... 哈罗德·伊尼斯在其传播学经典著作《传播的偏向》中提出传播和传播媒介都具有偏向性,"或倚重时间或倚重空间","一种新媒介的长处,将导致一种新文明的产生"。互联网传播在时间和空间上较之以前所有媒介发生深刻变革,尤其是进入泛在传播时代,其传播模式是沉浸传播,在时间上无时不在,在空间上无处不在,时间与空间二者较之旧媒介更为均衡。那么泛在时代的传播是否还存在"传播的偏向"?如果没有偏向,那"传播的偏向"这一理论工具是否过时?如果有"偏向",那么互联网文明的偏向是什么?本研究对"传播的偏向"这一研究工具进行批判性和发展性探讨,提出了泛在时代沉浸传播的偏向是"人",并据此推演出泛在文明的基本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播的偏向 伊尼斯 沉浸传播 时空 互联网文明
原文传递
网络舆情治理的基本逻辑与规制构建 被引量:70
13
作者 喻国明 《探索与争鸣》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9-12,共4页
对于一个进化力和自组织能力很强的网络文化有机生态的成长而言,尊重规律的规制构建极为重要,其底线是让每一个网络文化的生产者和表达者都拥有一种免于"动辄得咎"的表达自由度。在这条"底线"之上,在互联网逻辑下... 对于一个进化力和自组织能力很强的网络文化有机生态的成长而言,尊重规律的规制构建极为重要,其底线是让每一个网络文化的生产者和表达者都拥有一种免于"动辄得咎"的表达自由度。在这条"底线"之上,在互联网逻辑下的舆情生态中,基于共同体的协同作用系统达到动态平衡,而政府则应充当"守夜人"角色,通过制定规则、搭建平台、共营生态,为舆情生态系统中每个主体提供最基础的保障与约束。在互联网所构造的新舆情生态中,政府的角色已经不是无所不能的控制者和指挥者,而应以一种全新的面貌出现,将自身作为融入大生态系统中的一分子,理性地放低姿态,从"管理组织"进化到"共建生态"的核心推动者,实现容纳社会多元主体的共同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舆情治理 社会多元 社会舆情生态
原文传递
重构媒体与用户关系--国际媒体同行的互联网思维经验 被引量:61
14
作者 陈力丹 史一棋 《新闻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4期75-80,共6页
本文以截止2014年11月国际主要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融合的最新进展材料为基础,梳理出一些能够指导媒体融合的观念和经验,以供我国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融合参考。作者认为,新媒体对传统媒体的冲击,最深刻的表现在媒体和用户的关系上。未来... 本文以截止2014年11月国际主要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融合的最新进展材料为基础,梳理出一些能够指导媒体融合的观念和经验,以供我国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融合参考。作者认为,新媒体对传统媒体的冲击,最深刻的表现在媒体和用户的关系上。未来的媒体,用户才是其最重要的资源,不是通过传统广告,而是通过为用户提供一系列服务产生的黏性获利。在"互联网+传媒业"的时代,传统媒体要将媒介融合理解为"内容生产+产品形态+渠道占有"的一个整体,而非单纯的"内容为王","渠道为王"或者"技术为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媒体融合 用户体验 互联网+传媒业 沉浸传播
原文传递
沉浸广告模式:大数据时代的逻辑颠覆与概念重构 被引量:19
15
作者 李沁 《当代传播》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90-96,共7页
D·E·舒尔茨提出,我们一直以来所认识的广告几乎成为一个无用的困扰性概念。新技术使传统广告面临消亡,广告不再是广而告之,其基本特征、形成机制和传播模式都发生着本质变化。本研究发现,基于泛在连接和大数据算法的沉浸传播... D·E·舒尔茨提出,我们一直以来所认识的广告几乎成为一个无用的困扰性概念。新技术使传统广告面临消亡,广告不再是广而告之,其基本特征、形成机制和传播模式都发生着本质变化。本研究发现,基于泛在连接和大数据算法的沉浸传播,重新定义了广告的产品形态、传播时空、传播过程、用户关系,建构出广告的未来形态——沉浸广告。沉浸广告的本质是一个动态协作共享的智能程序,随时等待被激活,无时不在、无处不在,无固定形态和内容,同一个广告,可以呈现完全不同的故事。沉浸广告具有"因时而生"和"因人而生"的特点,每个个人又是他人广告的数据背景,通过体验式消费和泛在分享,改变整体广告的形态和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告 沉浸传播 泛众传播 体验式消费 大数据
下载PDF
正本清源:“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概念的生成与发展 被引量:18
16
作者 邓绍根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17,共17页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是中国特色的政治术语和核心概念。"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一词首先出现于1978年1月出版的《广播电视宣传概论》一书中。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运动中,该词不断被新闻界使用,概念初步确定。在...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是中国特色的政治术语和核心概念。"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一词首先出现于1978年1月出版的《广播电视宣传概论》一书中。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运动中,该词不断被新闻界使用,概念初步确定。在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闻理论体系建设过程中,该词逐渐被推广,概念正式生成。1999年兴起的历次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活动,不仅推动该词在全国普及,而且随着其学术研究和理论建设的展开,其概念内涵在理论、历史和现实等层面深化发展,外延不断扩大。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经历了一个从新名词到学术关键词再到政治术语的演变过程,现已成为习近平关于新闻舆论工作重要论述的核心概念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 《广播电视宣传概论》 概念史 正本清源
下载PDF
华人华侨身份认同程度与中华文化传播行为研究 被引量:18
17
作者 李沁 王雨馨 《当代传播》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55-60,64,共7页
本研究从身份认同和群体传播的理论视角,探究华人华侨的中华文化传播行为与心理动因。对海内外华人华侨群体展开问卷调研发现,华人华侨的身份认同程度对其接受及传播中华文化传播行为有显著正影响;数据分析同时呈现了华人华侨身份认同... 本研究从身份认同和群体传播的理论视角,探究华人华侨的中华文化传播行为与心理动因。对海内外华人华侨群体展开问卷调研发现,华人华侨的身份认同程度对其接受及传播中华文化传播行为有显著正影响;数据分析同时呈现了华人华侨身份认同程度较高的四个群体的基本特征。研究发现,虽然数字媒介的影响不断增加,但传统聚会等群体传播,依然是华人华侨接受和传播中华文化的主要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人华侨 中华文化传播 身份认同 民族认同 群体传播
下载PDF
论胡锦涛关于传媒工作的新思维 被引量:13
18
作者 陈力丹 《当代传播》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4-6,共3页
2008年6月20日,胡锦涛总书记在人民日报社发表讲话,并在人民网与网友对话,引起全国新闻传播界的广泛关注。这里就他的讲话谈一些体会。
关键词 胡锦涛总书记 传媒 思维 人民日报社 历史性变化 新闻传播 人民网 网友
下载PDF
以科学发展观推进新闻教育改革 被引量:16
19
作者 高钢 《当代传播》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86-88,共3页
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这是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和基本要求。这之间我们看到的不仅是凝聚着全党和全国人民共同利益追求的治国理念,而且看到了经过中国... 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这是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和基本要求。这之间我们看到的不仅是凝聚着全党和全国人民共同利益追求的治国理念,而且看到了经过中国改革开放30年实践锤炼出的适用于我们推进各个领域工作的科学的思维方法、智慧的行动原则和光辉的人文精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学发展观 新闻教育改革 以人为本 根本方法 科学内涵 精神实质 治国理念 利益追求
下载PDF
视频号的激活与突破:强社交平台的视频化之路 被引量:11
20
作者 彭兰 《新闻与写作》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63-72,共10页
对于基于微信平台的视频号来说,强社交属性对其视频化发展有一定限制,但它也具有差异化发展的可能。视频号可以在以下几方面争取突破:开辟视频新闻发展的“第三条”道路;以直播营造多样化的公共空间;提高知识生产的“浓度”与“海拔”;... 对于基于微信平台的视频号来说,强社交属性对其视频化发展有一定限制,但它也具有差异化发展的可能。视频号可以在以下几方面争取突破:开辟视频新闻发展的“第三条”道路;以直播营造多样化的公共空间;提高知识生产的“浓度”与“海拔”;打造适合老年用户的“新电视”与“新社交”;建构视频化的新生存空间。在视频化的方向下,平台还需要通过活动或“模因”的示范来推广产品,培育平台独有的文化基调与基因,在宏观上进行生态调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交平台 强社交 视频号 视频化 视频化生存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