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8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数字记忆:文化记忆的数字宫殿 被引量:132
1
作者 冯惠玲 《中国图书馆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4-16,共13页
信息化进程对于人类记忆是双刃剑,信息技术在强化社会生活记录能力的同时也引发了新的社会失忆现象,数字记忆成为新一代文化记忆。本文在简要爬梳数字记忆由来和现状的基础上,阐述数字记忆的基本原理和社会价值,归纳出多资源互补、多媒... 信息化进程对于人类记忆是双刃剑,信息技术在强化社会生活记录能力的同时也引发了新的社会失忆现象,数字记忆成为新一代文化记忆。本文在简要爬梳数字记忆由来和现状的基础上,阐述数字记忆的基本原理和社会价值,归纳出多资源互补、多媒体连通、迭代式生长、开放式构建等特点,从目标定位、文化阐释、资源整合、编排展示、技术支撑五个方面提出构建数字记忆项目的架构和要领。本文还分析了图书馆、档案馆、博物馆等记忆机构在数字记忆建设中的重要角色及其原因,倡导图档博机构在数字记忆构建中拓展职能,增加活力。参考文献3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记忆 数字记忆 文化记忆 图档博 记忆机构
下载PDF
数字人文视角下的数字记忆——兼议数字记忆的方法特点 被引量:35
2
作者 冯惠玲 《数字人文研究》 2021年第1期87-95,共9页
"数字人文"和"数字记忆"同为数字技术与人文现象的相遇,文章从分析二者的内涵、架构和方法论特征出发,试图厘清二者关系,寻找共同发展道路.二者重合的基本面主要表现在领域对象的人文属性、数字资源的多样性、数字... "数字人文"和"数字记忆"同为数字技术与人文现象的相遇,文章从分析二者的内涵、架构和方法论特征出发,试图厘清二者关系,寻找共同发展道路.二者重合的基本面主要表现在领域对象的人文属性、数字资源的多样性、数字方法的近似性,以及成果形式的复合性等方面,体现了二者在深层目的和实现路径上的吻合.现阶段的不重合主要表现在数字方法应用规范性、拓展性、工具化程度,以及数字资源呈现理念与方式上的差异.在二者同向推进的过程中,数字人文需要在理论和实践中同步扩大包容性,超越人文计算格局,以数字方法代替计算方法作为方法论基础;数字记忆需要加强理论构建和方法论研究,促进叙事的数字化转型,通过故事数据化、数据故事化等方法提升科学性、规范性和功能度,加强与数字人文的对话交流,共同构建更加开放、宽阔的数字人文谱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人文 数字记忆 数字方法 叙事学 数字叙事
原文传递
传统文化觉醒:符码体系与视听场域的再生产--基于河南卫视“中国节日”系列节目的文化观察 被引量:27
3
作者 顾亚奇 张旭 《中国电视》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30-34,共5页
河南卫视"中国节日"系列节目的产生,以当下优秀传统文化社会公众层面的集体觉醒为语境,其要点在于以视听新修辞与观众建立共生关系,在历史与现实交汇中重新诠释传统故事。影像具有文化符码的属性,河南丰厚的文化积淀和独特的... 河南卫视"中国节日"系列节目的产生,以当下优秀传统文化社会公众层面的集体觉醒为语境,其要点在于以视听新修辞与观众建立共生关系,在历史与现实交汇中重新诠释传统故事。影像具有文化符码的属性,河南丰厚的文化积淀和独特的地域特色搭建了符码体系的基础,综艺晚会的载体以新技术应用、实景虚拟融通突破了旧有模式,完成了传统经典的现代转译,传统文化借此获得活化、重塑及价值再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文化 河南卫视 《唐宫夜宴》 综艺晚会
原文传递
“SCP2”数字人文教育综合体系的构建与应用 被引量:23
4
作者 加小双 冯惠玲 《图书馆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22-29,共8页
随着数字人文作为独立学科受到普遍认可,数字人文教育随即在国内外高校相继展开。数字人文是一种体现"破坏性创新"的知识生产实践,它要求有一种与其相适应的教育体系作为支撑。文章在对数字人文核心理念和基本特征进行系统分... 随着数字人文作为独立学科受到普遍认可,数字人文教育随即在国内外高校相继展开。数字人文是一种体现"破坏性创新"的知识生产实践,它要求有一种与其相适应的教育体系作为支撑。文章在对数字人文核心理念和基本特征进行系统分析的基础上,构建了SCP2数字人文教育综合体系,并对其应用实践和应用价值进行描述和分析。SCP2体系是一种"开源"教育模式,作为一个体现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的框架体系,能为各高校建设以数字人文为基础的新文科教育体系提供方法和路径指引,助力新时代数字人文人才的培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人文 教育 协作 课程
下载PDF
图书馆红色文献利用与研究探析——以中国人民大学图书馆为例 被引量:21
5
作者 宋姬芳 朱小梅 王丽丽 《图书馆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71-76,共6页
探索图书馆红色文献的利用和研究现状,将有效支持和推动中国共产党史、中国现代史和区域史等多领域的研究,对传承红色基因、弘扬革命精神以及资政育人都有重要意义。论文以中国人民大学图书馆整理红色文献目录、建设红色文献平台、红色... 探索图书馆红色文献的利用和研究现状,将有效支持和推动中国共产党史、中国现代史和区域史等多领域的研究,对传承红色基因、弘扬革命精神以及资政育人都有重要意义。论文以中国人民大学图书馆整理红色文献目录、建设红色文献平台、红色文献数字化开发、策划红色展览等为例,进一步深度挖掘与研究红色文献深度利用方式,力图通过馆际合作、与院系专家合作和课题研究等,探索红色文献研究的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色文献 中国人民大学图书馆 文献利用
下载PDF
层次与空间:数字记忆视角下名人档案的价值挖掘研究 被引量:20
6
作者 牛力 高晨翔 +1 位作者 刘力超 刘慧琳 《档案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38-144,共7页
对名人档案的层次及空间进行分析与解构,梳理名人档案价值挖掘的理论基础与技术体系,能够提升名人档案的知识发现深度与价值呈现维度。首先聚焦于名人档案本体,以名人档案的形成流转与开发利用方式为导向,构建了名人档案的价值凝练(由... 对名人档案的层次及空间进行分析与解构,梳理名人档案价值挖掘的理论基础与技术体系,能够提升名人档案的知识发现深度与价值呈现维度。首先聚焦于名人档案本体,以名人档案的形成流转与开发利用方式为导向,构建了名人档案的价值凝练(由记忆实体到名人全宗)和价值挖掘(由名人全宗到记忆图谱)路径,形成了名人档案价值挖掘的层次与空间。其次,以名人档案为操作对象,以理论导向、资源整理、系统设计与知识服务为核心探讨了名人档案价值挖掘理论与技术基础。本研究提出的名人档案价值挖掘层次结构与空间布局为名人档案的知识化研究提供了新理论及技术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记忆 数字人文 名人档案 价值挖掘
原文传递
数字人文项目中档案数据开发工具及应用研究——以“欧洲时光机”为例 被引量:20
7
作者 龙家庆 《北京档案》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0-15,共6页
欧洲时光机是数字人文研究的典型项目,它充分运用档案数据来勾勒历史场景,还原了欧洲历史和文化源流。本研究采用案例分析法,对欧洲时光机项目展开调查,梳理其"孕育"和"成长"两个阶段的特征,揭示项目发展脉络。按... 欧洲时光机是数字人文研究的典型项目,它充分运用档案数据来勾勒历史场景,还原了欧洲历史和文化源流。本研究采用案例分析法,对欧洲时光机项目展开调查,梳理其"孕育"和"成长"两个阶段的特征,揭示项目发展脉络。按照欧洲时光机的业务步骤,对档案数据收集、扫描识读、内容关联、分布存储、开发利用等环节进行工具技术分析。在实际项目开展中,除了对工具技术关注外,还应考虑项目应用场景、档案叙事功能和协同合作范畴,进而立体化实现档案资源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欧洲时光机 档案数据 数字人文 文本识读
下载PDF
基于开放公文的新冠肺炎政策知识图谱构建与分析 被引量:19
8
作者 霍朝光 钱毅 祁天娇 《档案学通讯》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53-62,共10页
新冠肺炎防疫期间面向公众开放的公文是公众获取政策动向的重要渠道,是党政机关部门处理疫情公共事务的重要记录和证据,是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归档和研究的重要信息资源。基于11506份开放公文,构建新冠肺炎政策知识图谱,一方面可通过图数... 新冠肺炎防疫期间面向公众开放的公文是公众获取政策动向的重要渠道,是党政机关部门处理疫情公共事务的重要记录和证据,是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归档和研究的重要信息资源。基于11506份开放公文,构建新冠肺炎政策知识图谱,一方面可通过图数据库的形式对疫情相关政策公文进行归档存储和关联组织,另一方面可追溯法律渊源、透视权力协同、监督政策焦点,为公共事务应急管理决策提供支持,通过开放公文知识图谱化的方式赋能后疫情社会。面对新冠肺炎等重大卫生事件,应建立防疫行政公文应急归档机制,构建知识图谱维护开放公文的关联性,强化知识图谱在决策支持与公众服务中的智能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冠肺炎 防疫政策 公文 知识图谱 政策计量
原文传递
人物事件导向的多模态档案资源知识聚合模式研究 被引量:18
9
作者 牛力 展超凡 +1 位作者 高晨翔 闫石 《档案学通讯》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36-44,共9页
档案知识聚合作为档案领域构建多维度、跨媒体知识体系的新方法,为多模态名人档案资源的知识挖掘与利用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通过分析名人档案资源特征,从总体方法论角度设计基于语义的档案知识聚合模式,模式设计整体分为资源采集模块... 档案知识聚合作为档案领域构建多维度、跨媒体知识体系的新方法,为多模态名人档案资源的知识挖掘与利用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通过分析名人档案资源特征,从总体方法论角度设计基于语义的档案知识聚合模式,模式设计整体分为资源采集模块、本体构建模块、关联聚合模块和知识服务模块四部分,从确定资源内容、本体模型构建到知识服务类型对如何实现底层多模态档案资源的知识性聚合展开方法过程探究。最后以吴宝康名人档案资源为例进行实证性研究,证明模式设计的科学性与实用性,进而为档案知识聚合研究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与发展路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档案知识聚合 名人档案 多模态资源 数字人文
原文传递
“Z世代”悦己型消费与视听艺术的“破圈”实践 被引量:15
10
作者 顾亚奇 袁文洁 《中国电视》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20-25,共6页
“Z世代”信息获取、社交传播和艺术消费更注重娱乐性、互动性和体验性,对视听产品的审美与情感价值提出新要求。视听内容生产者应充分考虑“Z世代”群体悦己型消费的特点与需求,以新技术应用重造视听符号体系,适度把握“新奇狂欢”的... “Z世代”信息获取、社交传播和艺术消费更注重娱乐性、互动性和体验性,对视听产品的审美与情感价值提出新要求。视听内容生产者应充分考虑“Z世代”群体悦己型消费的特点与需求,以新技术应用重造视听符号体系,适度把握“新奇狂欢”的娱乐特性,探索自然、真实的新语态,充分挖掘平台聚合、开放、流动的社交属性,实现“小众”内容生产的“破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Z世代 消费 内容生产 社交属性
原文传递
全景共情机制:虚拟现实在空间叙事与文化记忆中的应用 被引量:12
11
作者 郭春宁 富晓星 《天津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22-126,共5页
近年来,借由关注囚室空间、难民记忆、灾后重建等社会议题,虚拟现实之技术艺术体系成为多元讨论的平台,更凸显了学科交叉的合力及潜能。虚拟现实通过特有技术将观者纳入共同书写文化和记忆的过程中,观者与媒介互动,成为沉浸式共情体验... 近年来,借由关注囚室空间、难民记忆、灾后重建等社会议题,虚拟现实之技术艺术体系成为多元讨论的平台,更凸显了学科交叉的合力及潜能。虚拟现实通过特有技术将观者纳入共同书写文化和记忆的过程中,观者与媒介互动,成为沉浸式共情体验的新主体,并在开放的空间中自由“发声”。更进一步,观众在全景中成为参与者和行动者,从对社会议题的观看,转化为介入式的、具有合作意义的社会行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拟现实 空间叙事 文化记忆 共情
原文传递
数字人文视角下的古籍知识关联探析 被引量:11
12
作者 王丽丽 张宁 《农业图书情报学报》 2022年第9期51-59,共9页
[目的/意义]数字人文方兴未艾,为古籍知识关联的实现提供了重要现代科技手段。对古籍内容挖掘与知识关联进行研究,有助于提升古籍资源开发水平与服务质量,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方法/过程]通过文献综述和网络调... [目的/意义]数字人文方兴未艾,为古籍知识关联的实现提供了重要现代科技手段。对古籍内容挖掘与知识关联进行研究,有助于提升古籍资源开发水平与服务质量,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方法/过程]通过文献综述和网络调研,梳理数字人文视角下古籍知识关联的研究,探讨古籍知识关联的关键环节,通过古籍知识关联应用举例分析古籍知识关联的壁垒。[结果/结论]数字人文视角下,从文献单元层次的组织深入到知识单元层次的组织,借助数据分析技术、机器学习、可视化技术等,可实现古籍知识关联。古籍知识关联起点是文献组织,基础是古籍数据,本质是知识组织。古籍知识关联可进行方志与家谱挖掘、钤印知识网络发现、特定时期与地域学者研究脉络与交往分析等,但在实施中仍面临知识元处理难度大、技术要求高、集成平台少等壁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籍整理 数字人文 知识关联 知识元
下载PDF
面向数字叙事的多模态红色馆藏资源开发策略研究 被引量:8
13
作者 龙家庆 裴佳杰 张强 《图书馆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38-46,共9页
数字叙事理论为红色馆藏资源开发提供了优化可能,有助于立体多维地呈现党史记忆和国家精神。采用文献研究和内容分析方法,在归纳红色馆藏资源多模态特征的同时,厘清数字叙事理论内涵,为红色馆藏资源开发提供指导基础。以数字叙事理论框... 数字叙事理论为红色馆藏资源开发提供了优化可能,有助于立体多维地呈现党史记忆和国家精神。采用文献研究和内容分析方法,在归纳红色馆藏资源多模态特征的同时,厘清数字叙事理论内涵,为红色馆藏资源开发提供指导基础。以数字叙事理论框架为分析依据,从叙事主体、叙事内容、叙事逻辑、叙事方式4个方面识别红色馆藏传统叙事的开发难点。面向红色馆藏开发需求,以方志敏红色人物馆藏资源为例,提出多模态红色馆藏资源的数字叙事开发策略,包括立足红色馆藏资源、开展多元主体叙事、呈现多维沉浸叙事、聚合红色知识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色馆藏 数字叙事 多模态 图档博机构知识表达
原文传递
北京“双奥”遗产的数字化保存与传播 被引量:10
14
作者 冯惠玲 任瑾 陈怡 《图书情报知识》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22-31,共10页
[目的/意义]北京作为全球唯一的“双奥之城”,所创造的奥运遗产具有独一无二的价值,珍视、保护和弘扬北京“双奥”遗产是值得研究和付诸行动的大课题。[研究设计/方法]使用文献研究与案例分析方法,对奥运遗产的概念及行动发展加以梳理,... [目的/意义]北京作为全球唯一的“双奥之城”,所创造的奥运遗产具有独一无二的价值,珍视、保护和弘扬北京“双奥”遗产是值得研究和付诸行动的大课题。[研究设计/方法]使用文献研究与案例分析方法,对奥运遗产的概念及行动发展加以梳理,分析奥运遗产数字化保存与传播的必要性与可行性;针对国内外有关奥运遗产数字化的探索,剖析其知易行难现象背后的原因,并以“北京记忆•双奥之城”数字展厅的建设为例,探讨“双奥”遗产的数字化保存与传播的应用落地与前景构想。[结论/发现]“双奥”遗产数字化保存与传播在抗风险性、可获得性、传播力、增值性方面具有显著优势;当前数字化进程存在惯性思维、路径困惑、平台缺失、疏于运维的问题;“北京记忆•双奥之城”数字展厅建设中形成的制度、规范和方法体系,有助于在普及奥运知识、弘扬奥运精神方面推出北京经验,并推动数字时代全球奥运遗产战略的实施落地。[创新/价值]北京“双奥”遗产的数字化保存与传播将为国际奥林匹克运动和北京记忆打造珍贵数字资产,在网络空间中建立奥林匹克遗产社区,实现全球公众无障碍分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奥运遗产 数字化保存 数字化传播 北京奥运会 数字展厅 数字人文
下载PDF
社交媒体时代短视频的多重文化图景 被引量:11
15
作者 顾亚奇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142-150,共9页
社交网络平台上的短视频已成为当前重要的媒介现象,它悄然重塑着大众文化的结构与景观。作为包裹着意识形态的文化产品,短视频改变了人们日常表达的方式,存在使个体形成"易得性偏见"的风险。作为权力再分配的虚拟场域,短视频... 社交网络平台上的短视频已成为当前重要的媒介现象,它悄然重塑着大众文化的结构与景观。作为包裹着意识形态的文化产品,短视频改变了人们日常表达的方式,存在使个体形成"易得性偏见"的风险。作为权力再分配的虚拟场域,短视频与政策、资本、公众等多方面形成互动和制约,在消费主义的驱动下,用户的盈余时间被商品化,情感传递代替了真实关系,导致互联网时代"群体性孤独"现象出现。从传播维度看,短视频对算法推荐与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应用迎合了用户"自我表演"的精神需求,也可能异化为隐性的文化霸权新形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交媒体 短视频 虚拟空间 大众文化
原文传递
自我决定理论视角下我国中小学生冰雪运动参与行为研究——困难感知度的中介效应 被引量:8
16
作者 张磊 王芝清 《西安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50-160,共11页
基于自我决定理论和情绪ABC理论,构建了冰雪参与行为理论模型。对2104份中小学生样本进行研究,结果发现:内外部动机对困难感知度具有显著负向影响,对冰雪参与行为具有显著正向影响,且内部动机高于外部动机;较少被关注的困难感知度在动... 基于自我决定理论和情绪ABC理论,构建了冰雪参与行为理论模型。对2104份中小学生样本进行研究,结果发现:内外部动机对困难感知度具有显著负向影响,对冰雪参与行为具有显著正向影响,且内部动机高于外部动机;较少被关注的困难感知度在动机对冰雪参与行为的影响过程中具有部分中介效应。说明冰雪参与行为受到多种因素影响,为了发挥内外部动机的直接效应及困难感知度的中介效应,应凝聚学校、家庭、社会的多种合力激发中小学生运动参与动机,促进广大中小学生积极参与冰雪运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小学生 自我决定理论 冰雪参与行为 冰雪参与动机 困难感知度
下载PDF
数字人文赋能档案资源体系建设:机制与路径 被引量:9
17
作者 加小双 姚静 《山西档案》 2022年第3期19-27,共9页
数字人文现已成为档案领域理论研究的关注热点和实践领域的探索焦点,本文以“数字人文如何赋能档案资源体系建设”为研究问题,集中探究数字人文赋能档案资源体系建设的作用机制与发展路径。在对国内外档案领域的数字人文项目进行广泛调... 数字人文现已成为档案领域理论研究的关注热点和实践领域的探索焦点,本文以“数字人文如何赋能档案资源体系建设”为研究问题,集中探究数字人文赋能档案资源体系建设的作用机制与发展路径。在对国内外档案领域的数字人文项目进行广泛调查的基础上,选取13个典型项目进行时间、空间、信息等维度的编码分析,进而归纳结论。研究提出数字人文赋能档案资源体系建设的三维机制体系:首先,在纵向的时间维度,数字人文赋能历史档案资源的数字化建设进而实现存量档案资源的开发利用;其次,在横向的空间维度,数字人文赋能档案资源专题建设进而实现档案资源的范围拓展;最后,在竖向的信息维度,数字人文赋能档案资源的数据化进而推动实现档案数据叙事和媒介重构。研究还提出充分利用数字人文赋能档案资源体系建设的发展路径:首先,应巧妙借助数字人文方法和工具,做好历史档案资源的存量开发与利用;其次,应拓展档案资源对象范围;最后,应发挥档案数据赋能作用,实现档案资源的可视化呈现和知识化服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人文 档案资源体系 数据化
下载PDF
从历史档案到历史大数据:基于威尼斯时光机十年路径的探索 被引量:8
18
作者 祁天娇 《中国图书馆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16-129,共14页
在全面数字转型的国家战略背景下,包括档案馆在内的历史文化遗产收藏机构正面临着建设历史大数据的机遇和挑战。将历史馆藏转化为历史大数据,改变历史档案原有封闭、单维、低价值密度和隐晦知识结构的状态,用新的网络化、开放化、关联... 在全面数字转型的国家战略背景下,包括档案馆在内的历史文化遗产收藏机构正面临着建设历史大数据的机遇和挑战。将历史馆藏转化为历史大数据,改变历史档案原有封闭、单维、低价值密度和隐晦知识结构的状态,用新的网络化、开放化、关联化、结构化的状态连接更多类型的历史资源,以走出历史档案在当代的价值实现困境,是历史档案数字转型的可行方案。本文以历史档案如何转化为历史大数据为研究问题,以历史档案的价值实现为研究目标,以案例分析为研究方法,选择当前以历史档案为依托建设历史大数据最为典型的“威尼斯时光机”项目为分析对象,解读该项目关于历史大数据的理论成果,总结该项目十年间探索的数字化、数据化、语义化和知识化的实践路径,并将其转化为具有通用性、可复用价值的经验,以期为数字时代的历史文化资源保护、量化历史研究以及新文科背景下的交叉学科发展,贡献档案学的方法与力量。图1。参考文献2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记忆 历史档案 历史大数据 数字转型 威尼斯时光机
下载PDF
基于档案化保护的传统村落数字记忆建构:内涵、路径与案例应用 被引量:4
19
作者 马林青 《档案与建设》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48-51,共4页
传统村落是中华文明的“基因库”和“活化石”,在推进实施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的背景下,建设数字形态的传统村落文化记忆,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文章在对传统村落数字记忆建构及传统村落档案化保护的内涵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基于档案化... 传统村落是中华文明的“基因库”和“活化石”,在推进实施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的背景下,建设数字形态的传统村落文化记忆,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文章在对传统村落数字记忆建构及传统村落档案化保护的内涵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基于档案化保护的传统村落数字记忆建构路径,并以台州古村落数字记忆建设项目为例,对该路径的应用情况进行说明,以期深化对数字记忆建构方法的认识,为档案部门利用数字技术和方法开展传统村落档案资源建设和深度开发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村落 数字记忆 档案化保护 数字档案资源建设 古村落
下载PDF
本体驱动的档案文献遗产元数据设计与应用研究——以苏州丝绸档案为例 被引量:4
20
作者 牛力 黄赖华 +1 位作者 贾君枝 刘雨欣 《信息资源管理学报》 2023年第5期15-31,共17页
档案文献遗产元数据是实现档案文献遗产组织、数字存储的关键,也是开发利用的保障。本研究引入本体理论与方法,考虑本体中包含的类的定义、类的层级结构以及类的属性等特点,设计具有语义特征、包含内容元素的聚合式元数据体系。以档案... 档案文献遗产元数据是实现档案文献遗产组织、数字存储的关键,也是开发利用的保障。本研究引入本体理论与方法,考虑本体中包含的类的定义、类的层级结构以及类的属性等特点,设计具有语义特征、包含内容元素的聚合式元数据体系。以档案文献遗产为研究对象,以档案文献遗产的元数据设计为核心问题,提出本体驱动的档案文献遗产元数据设计总体框架和具体步骤,包括资源选取与采集、本体模型的构建、从本体到元数据、元数据方案应用四个方面,并以苏州丝绸档案为例,结合资源特征,构建本体模型,实现该对象的元数据方案设计与应用,以证实本体方法指导元数据构建的有效性与科学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档案文献遗产 元数据 本体 苏州丝绸档案 档案实体 数字化资源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