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4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东郡之置与秦灭六国--以权力结构与郡制推行为中心 被引量:18
1
作者 孙闻博 《史学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27-42,共16页
秦统一战争得以成功展开,与东郡之置关系密切。秦昭襄王末年,范雎"远交近攻"战略在山东合纵下,遭遇挫折。蔡泽确立"东收周室"之策,突破秦既往连横外交,通过中部领土伸展,决断合纵之势。秦庄襄王至秦王政初年,蒙骜... 秦统一战争得以成功展开,与东郡之置关系密切。秦昭襄王末年,范雎"远交近攻"战略在山东合纵下,遭遇挫折。蔡泽确立"东收周室"之策,突破秦既往连横外交,通过中部领土伸展,决断合纵之势。秦庄襄王至秦王政初年,蒙骜在吕不韦执政下统兵续进,"初置三川",随后突破太行山、荧阳一线,深入六国腹地,设置东郡。东郡扩境后成功与中立国齐国连接,将河北燕、赵与河南魏、楚隔绝,完成了以往东向连横未能达到的目标。"初置东郡",不仅为秦灭六国奠定了重要基础,而且为理解汉廷控御东方诸侯提供了新的线索。嬴政亲政,启动兼并战争。统帅王翦、王贲父子以东郡—齐国为界,分居南、北两侧攻灭诸国。统一帝业,由此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权力结构 秦郡制 合纵连横 东郡 齐国 王翦父子
原文传递
秦兼并战争中的“出其人”政策--上古移民史的特例 被引量:14
2
作者 王子今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80-86,166-167,共7页
秦在逐步东进,推动兼并的战争进程中,曾经发生对新占领地区"出其人"或曰"归其人",即推行驱逐原居民而仅仅占有其土地的政策。有记载表明,对这样的地区,秦又有"募徙"、"赐爵"、"赦罪人迁之... 秦在逐步东进,推动兼并的战争进程中,曾经发生对新占领地区"出其人"或曰"归其人",即推行驱逐原居民而仅仅占有其土地的政策。有记载表明,对这样的地区,秦又有"募徙"、"赐爵"、"赦罪人迁之"予以充实的情形。这种特殊的移民方式,可能体现新占领区居民与秦人之间极端敌对的情绪,以及因此导致的秦军政长官对新占领区居民的不信任心态。而秦史中确实可以看到这种敌对心理引致沉痛行政教训的实例。秦"徕民"追求导致的新占领区政策的调整,有积极的意义。大致在秦昭襄王时代,以往"秦能取其地,而不能夺其民"的情形已经有所改变。"募徙"、"赐爵"、"赦罪人迁之"的方式,作为秦的一项重要的政治发明,在后来的历史中依然得以沿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战争 出其人 募徙 赦罪人迁之 移民
下载PDF
里耶秦简牍户籍文书妻从夫姓蠡测 被引量:12
3
作者 孙兆华 王子今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43-53,共11页
里耶秦简牍户籍文书所见妻不书姓现象,或许反映了妻从夫姓的社会情形。其中只有户人书姓,体现了秦文书的简洁,也体现出秦户籍管理中以户人为中心的原则。户人之妻不书姓,可能是从夫姓,或体现了出嫁从夫观念在秦边疆地带的普遍流行。西... 里耶秦简牍户籍文书所见妻不书姓现象,或许反映了妻从夫姓的社会情形。其中只有户人书姓,体现了秦文书的简洁,也体现出秦户籍管理中以户人为中心的原则。户人之妻不书姓,可能是从夫姓,或体现了出嫁从夫观念在秦边疆地带的普遍流行。西北汉简所见卒家属廪名籍、葆出入名籍、吏及家属符和过关简牍中妻从夫姓明显,孙吴的临湘侯国户籍简牍则存在妻不书姓现象,两者或可证明里耶秦简牍户籍文书中的妻从夫姓情形延及后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里耶秦简牍 户籍 汉简 吴简 妻从夫姓
原文传递
论秦始皇南海置郡 被引量:10
4
作者 王子今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33-40,共8页
秦统一的规模,并不限于兼并六国。进军岭南,并置桂林、南海、象郡,使得秦帝国的版图在南方超越了楚国原有疆域,岭南地方自此融汇入中原文化圈,中原政权控制的海岸线亦得以空前延长。这对于中国海疆史、海洋资源开发史和海上交通史意义... 秦统一的规模,并不限于兼并六国。进军岭南,并置桂林、南海、象郡,使得秦帝国的版图在南方超越了楚国原有疆域,岭南地方自此融汇入中原文化圈,中原政权控制的海岸线亦得以空前延长。这对于中国海疆史、海洋资源开发史和海上交通史意义十分重要。考察西汉时期南洋航路的开通,不能忽略秦始皇时代的前期之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秦始皇 统一国家 南海 桂林 象郡 郡县制 海疆史
下载PDF
秦汉人世界意识中的“北海”和“西海” 被引量:9
5
作者 王子今 《史学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24-31,共8页
据秦汉文献记载,"北边"和"西边"地区称湖泊池沼为"海"。这一情形与中原人有关"四海"的观念存在某种内在关联,也反映了当时人的天下观和世界意识。有关"北海"和"西海"的历... 据秦汉文献记载,"北边"和"西边"地区称湖泊池沼为"海"。这一情形与中原人有关"四海"的观念存在某种内在关联,也反映了当时人的天下观和世界意识。有关"北海"和"西海"的历史文化信息,可以为历史自然地理、历史人文地理和生态环境史提供重要的史料。历史学、民族学、语言学、地理学乃至生态学研究者都应当关注相关问题的考察和研究,以拓展不同主题的学术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秦汉 四海 北海 西海 地理学 生态环境史
原文传递
论《赵正书》言“秦王”"出斿天下" 被引量:7
6
作者 王子今 《鲁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2期54-59,共6页
北京大学藏西汉简《赵正书》对于秦史记忆提供了新的文献遗存。特别是其中有关秦始皇和秦二世"出斿天下"的记载,有助于我们认识和理解两位秦皇帝以出巡为形式的政治行为的动机和意义。有关秦统一的行政史、管理史、交通史、... 北京大学藏西汉简《赵正书》对于秦史记忆提供了新的文献遗存。特别是其中有关秦始皇和秦二世"出斿天下"的记载,有助于我们认识和理解两位秦皇帝以出巡为形式的政治行为的动机和意义。有关秦统一的行政史、管理史、交通史、政治文化史等视角的考察,也可以由此获得新的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京大学藏西汉竹书 《赵正书》 秦王赵正 出斿天下
下载PDF
《尚书·高宗肜日》新探——兼论殷周的两次宗教变革及“民”的发现 被引量:7
7
作者 梁涛 《学术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24-33,共10页
《高宗肜日》的主旨是"儆民"说而不是"敬民"说,强调国君的职责是惩戒、治理民众,要求对所有的先王一视同仁,平等对待,反映了殷人对于民众不同于周人的认识。"高宗肜日"并非传统所理解的武丁祭成汤,而是... 《高宗肜日》的主旨是"儆民"说而不是"敬民"说,强调国君的职责是惩戒、治理民众,要求对所有的先王一视同仁,平等对待,反映了殷人对于民众不同于周人的认识。"高宗肜日"并非传统所理解的武丁祭成汤,而是武丁之子祖庚或祖甲祭武丁,其后果是促成了商代的周祭制度。《高宗肜日》虽然记载的是商代的事件,但其著于竹帛则在周初,实际涉及殷周两次性质不同的宗教变革。前者是强化神权,加强对民众的统治,后者则是民的发现,使民作为一种整体力量获得了前所未有的承认和关注,殷周文化的差异应从这一点来理解。由于记录者将周人的观念、用语带入《高宗肜日》中,后世经学家又"以周释殷",造成人们对《高宗肜日》的误读。今后的《尚书》研究应重视殷周思想的差异,从后世"以周释殷"的层层累积中,剥离出殷人真实的思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宗肜日》 敬民 儆民 周祭 殷周
原文传递
武关·武候·武关候:论战国秦汉武关位置与武关道走向 被引量:6
8
作者 王子今 《中国历史地理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5-11,共7页
作为战国秦汉时期联系秦楚地方的交通要道,武关道在交通格局中有重要的地位。楚怀王、秦始皇、汉高祖、汉武帝,以及商鞅、张仪、周亚夫等都曾经以武关道为舞台,进行了重要的历史表演。武关位置的确定,对于认识武关道走向至关重要。陕西... 作为战国秦汉时期联系秦楚地方的交通要道,武关道在交通格局中有重要的地位。楚怀王、秦始皇、汉高祖、汉武帝,以及商鞅、张仪、周亚夫等都曾经以武关道为舞台,进行了重要的历史表演。武关位置的确定,对于认识武关道走向至关重要。陕西丹凤武关镇曾经出土有"武"字戳印的板瓦和"武候"文字瓦当,有助于推进战国秦汉武关与武关道的研究。地湾出土简文"武关候",可以证实"武候"即负责武关管理守卫的职能设置,从而成为推进交通史研究的重要文物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武关 武关道 “武候”瓦当 地湾 汉简 武关候
原文传递
从岳麓简"秦更名令"看秦统一对人名的影响 被引量:5
9
作者 孙兆华 《鲁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2期60-63,共4页
岳麓秦简有一条涉及黔首、徒隶更名的律令简文,可称之为"秦更名令",涉及的对象是平民、刑徒和奴婢。因此,秦统一后的"秦更名方"所见"诸官[名]为秦,尽更"法令当在"秦更名令"之前颁布。作为新政... 岳麓秦简有一条涉及黔首、徒隶更名的律令简文,可称之为"秦更名令",涉及的对象是平民、刑徒和奴婢。因此,秦统一后的"秦更名方"所见"诸官[名]为秦,尽更"法令当在"秦更名令"之前颁布。作为新政治形势下的更新制度、更新名物之举,上述两种有关人名法令的颁布从客观上维护了先秦礼制,这也许反映了秦统一后在制度更新的血液里含有旧的成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秦更名令 秦统一 人名
下载PDF
秦帝国的文化格局与稷下学的历史命运 被引量:5
10
作者 王子今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13-126,共14页
战国时期形成辉煌创获和深远影响的稷下学因秦的统一面对新的历史形势。在方士与儒生身份混一的情况下,曾经以稷下学为标志的齐学曾经受到执政集团热诚然而有限度的尊重。当时滨海地方的学术主流与帝国政治曾经彼此有所妥协。焚书坑儒... 战国时期形成辉煌创获和深远影响的稷下学因秦的统一面对新的历史形势。在方士与儒生身份混一的情况下,曾经以稷下学为标志的齐学曾经受到执政集团热诚然而有限度的尊重。当时滨海地方的学术主流与帝国政治曾经彼此有所妥协。焚书坑儒极端举措并没有宣布稷下学的终结。稷下学者仍顽强坚持自己的学术风格。汉初出现有利于多学派复苏的学术气候。至于汉武帝"罢黜百家,表章六经"的时代,稷下学风依然受到司马迁这样的学者的高度肯定。在儒学全面占据社会意识形态主导地位之后,《汉书》卷三〇《艺文志》设定的思想史框架,将稷下学论著拆分入"道""阴阳""名"等家。这时得到主流学界认可的"杂家"名号,或许可以看作稷下学学术史乐章的终止符。所谓"杂家"在学术思想史上取代了以往以"稷下"为符号的文化存在。稷下学人及其继承者的学术成就于是以另一种表述形式记录于历史。"稷下"虽已成为遥远的学术纪念,其精神内核却仍然长久地发生着历史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稷下学 统一 博士 焚书坑儒 汉初学术
下载PDF
宛珠·齐纨·穰橙邓橘:战国秦汉商品地方品牌的经济史考察 被引量:4
11
作者 王子今 《中国经济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5-17,共13页
李斯《谏逐客书》说到战国物产的流通,使得僻在西北的秦国上层人物为求“快意”而逐取各地高等级生活消费品的情形。其中,“宛珠”“阿缟”等标志地方优势的商品品牌出现。秦完成统一事业,大力进行“治直道、驰道”的交通建设,全国经济... 李斯《谏逐客书》说到战国物产的流通,使得僻在西北的秦国上层人物为求“快意”而逐取各地高等级生活消费品的情形。其中,“宛珠”“阿缟”等标志地方优势的商品品牌出现。秦完成统一事业,大力进行“治直道、驰道”的交通建设,全国经济联系实现空前的规模。在交通建设方面,汉人亦因循秦制。汉代多见类似“宛珠”“阿缟”的地方品牌。作为纺织品,有“鲁缟”、“齐纨”、“蜀锦”以及河西出土汉简所见“任城国亢父缣”等。而“河内廿两帛”“广汉八繌布”等简文,不仅标示产地,而且突出强调了产品质量规格,特别是后者用以满足下层社会衣服的消费需要,与奢侈品完全不同。类似显示地方品牌效应的商品名号,居延汉简又有“济南剑”“河内苇笥”等。果品名牌“穰橙邓橘”借汉赋的影响在文学史上亦享有盛誉。“大一统”经济文化背景下优势地方品牌商品的颇多出现,反映了值得交通史、民生史研究者特别关注的重要进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宛珠 齐纨 河内廿两帛 广汉八稯布 穰橙邓橘 交通 市场
原文传递
《史记》“失期,法皆斩”辨疑--关于陈胜暴动起因的史学史考察 被引量:4
12
作者 王子今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76-86,共11页
陈胜发起反秦暴动,“天下云集相应”。《史记》记载陈胜暴动的直接原因是往渔阳戍所的役人“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时期”,因“失期,法皆斩”,于是决心“举大计”,“为天下唱”。有人据睡虎地秦墓竹简《徭律》“水雨,除兴”提出质疑,否... 陈胜发起反秦暴动,“天下云集相应”。《史记》记载陈胜暴动的直接原因是往渔阳戍所的役人“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时期”,因“失期,法皆斩”,于是决心“举大计”,“为天下唱”。有人据睡虎地秦墓竹简《徭律》“水雨,除兴”提出质疑,否定秦法严酷之说,推想“失期,法皆斩”与“丹书”“鱼腹”“篝火狐鸣”等类同,也是陈胜等鼓动同行戍卒“举大名”的策略。考察相关史事,可知秦代“徭”与“兴戍”不同。从战国至汉代对于军事行为“失期”的惩处都是严厉的。后世继承军法这一传统,虽然有“藉弟令毋斩”情形,但是也有处罚更为残酷的史例。对于“失期,法皆斩”与相关历史迹象,应当从考察秦王朝国家控制方式的角度予以全面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史记》 陈胜 “失期 法皆斩” 徭律
下载PDF
汉代“海中星占”书论议 被引量:4
13
作者 王子今 《史学集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36-42,108,共8页
《汉书》卷三〇《艺文志》"天文"题下著录《海中星占验》等6种著作共136卷。题名均首言"海中"。一些学者继张衡"海人之占"说,以为是航海技术经验总结。顾炎武《日知录》则判定"海中"即"中... 《汉书》卷三〇《艺文志》"天文"题下著录《海中星占验》等6种著作共136卷。题名均首言"海中"。一些学者继张衡"海人之占"说,以为是航海技术经验总结。顾炎武《日知录》则判定"海中"即"中国",应与航海行为无关。然而考察《汉书》语言习惯,"海中"均指海上。《艺文志》"天文"类"海中星占"书之所谓"海中",应当不是顾炎武所谓"中国"。《淮南子》等文献所见以星象判定海上航行方向的情形,可以说明航海技术的进步。多种文化迹象表明,汉代"海上星占"书应包含海上天文观象的记录,在一定意义上具有航海经验总结的性质,应当可以看作早期海洋学的成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代 天文 海中 星占 航海
下载PDF
说“江南豫章”:《史记》地名标点疑议 被引量:2
14
作者 王子今 《地方文化研究》 2016年第2期42-45,94,共5页
中华书局1959年点校本《史记》地名标点存在若干有疑问处,2013年点校本二十四史修订本《史记》或一仍其旧。若可有以澄清,或可有益于古史研究、《史记》卷一二九《货殖列传》中华书局标点本作"衡山、九江、江南、豫章、长沙,是南楚... 中华书局1959年点校本《史记》地名标点存在若干有疑问处,2013年点校本二十四史修订本《史记》或一仍其旧。若可有以澄清,或可有益于古史研究、《史记》卷一二九《货殖列传》中华书局标点本作"衡山、九江、江南、豫章、长沙,是南楚也"的文句,"江南、豫章"应作"江南豫章"。就"南楚"界定,张守节《正义》"淮南衡山、九江二郡及江南豫章、长沙二郡"的理解,比较接近司马迁原意。司马迁言"江淮以南"、"楚越之地"与所谓"南楚",似乎有大致一致的区域地理意义。"豫章"先"江北"后"江南"之说也值得注意。"江南豫章"问题的考察以及司马迁"江南"观的理解,自然应当注意江南经济文化发展的时代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史记》 地名 标点 江南 豫章 江南豫章
下载PDF
论伯乐、九方堙为秦穆公“求马” 被引量:2
15
作者 王子今 《重庆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年第2期5-12,共8页
伯乐据说"善治马""善驭马",而更多迹象表明,伯乐是早期相马技术经验的总结者。伯乐有晋人秦人或赵人秦人异说。有学者认为,"春秋之末似有两伯乐",一为"赵人","另一伯乐为秦人也"。... 伯乐据说"善治马""善驭马",而更多迹象表明,伯乐是早期相马技术经验的总结者。伯乐有晋人秦人或赵人秦人异说。有学者认为,"春秋之末似有两伯乐",一为"赵人","另一伯乐为秦人也"。而《吕氏春秋·观表》说到"古之善相马者","秦之伯乐、九方堙,尤尽其妙矣",是值得重视的信息。《淮南子·道应》有伯乐推荐九方堙为秦穆公"求马"的故事,其中说到"相马"的技术与理念。伯乐举荐九方堙为秦穆公求"良马","三月而反报""得马""沙丘","马至,而果千里之马",或说"马至,果天下之马也"的故事,使人联想到汉武帝时代向西北方向寻求优良马种以充实天子之厩并提升汉王朝骑兵军团战马素质的努力。伯乐、九方堙为秦穆公求"天下之马"事,或许可以看作汉武帝时代"天马"追求的历史先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伯乐 治马 相马 九方堙 秦穆公 沙丘
下载PDF
秦始皇直道的盐运效能 被引量:2
16
作者 王子今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6期1-7,共7页
秦人有重视盐产资源和盐运线路的传统。秦始皇直道在连通九原与云阳,形成南北"直通之"的交通格局,以实现抗击匈奴的军事支持功用外,也有经济作用。这条交通干线有利于北边地方盐产内运的效能,体现了统一的秦帝国执政集团的经... 秦人有重视盐产资源和盐运线路的传统。秦始皇直道在连通九原与云阳,形成南北"直通之"的交通格局,以实现抗击匈奴的军事支持功用外,也有经济作用。这条交通干线有利于北边地方盐产内运的效能,体现了统一的秦帝国执政集团的经济战略意识,也是秦史研究者应当注意的学术考察主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秦始皇 直道 盐运 上郡 九原 朔方
下载PDF
里耶秦简“邮利足”考 被引量:1
17
作者 王子今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41-48,共8页
睡虎地秦简可见负责传递文书的"轻足"身份。里耶秦简除"邮人"外,又见"邮利足"。"利足"与"轻足",均体现行走能力的优胜。但"邮利足"作为服务于邮驿系统的专业人员参与"... 睡虎地秦简可见负责传递文书的"轻足"身份。里耶秦简除"邮人"外,又见"邮利足"。"利足"与"轻足",均体现行走能力的优胜。但"邮利足"作为服务于邮驿系统的专业人员参与"以邮行"实践,体现"邮"对于通信效率的特殊追求。对于"邮利足"的考察,有利于理解秦的交通能力以及秦政的节奏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里耶秦简 邮人 邮利足 轻足 轻利 邮驿交通
下载PDF
东方朔西游与武帝新政——兼论山东士人的地域流动 被引量:1
18
作者 孙闻博 《史林》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44-54,219,共12页
西汉武帝初年,东方朔曾从东方故齐之地,远赴长安上书。所言学习经历,乃是理想化的天子大臣特征;待诏公车后的相关言行,对他的家世背景实际多有揭示。这些均有助于理解东方朔的政治行为。东方朔西行并非孤立事件,而是"群士西游"... 西汉武帝初年,东方朔曾从东方故齐之地,远赴长安上书。所言学习经历,乃是理想化的天子大臣特征;待诏公车后的相关言行,对他的家世背景实际多有揭示。这些均有助于理解东方朔的政治行为。东方朔西行并非孤立事件,而是"群士西游"的一个缩影。在武帝前期变革汉政背景下,背后呈现的是出身较低的"山东"贤士由地方而中央、"山东"而关中的地域流动。武帝用"山东"寒微之士,伸张皇权,压制西汉早期之"军功受益阶层",实现对相权及官僚组织之制约。而东方朔仕宦京师多年,却成就了避世金马的"朝隐"形象。这实际又为认识西汉中叶武帝用士的政治特征提供了线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方朔 武帝新政 群士西游 地域流动 避世金马 武帝用士
原文传递
酉阳县小考 被引量:1
19
作者 李兰芳 《鲁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2期64-67,共4页
根据2002年出土的里耶秦简,酉阳设县至迟在秦始皇统一中国初,治所在今湖南省永顺县东南。汉属武陵郡,行政辖区有变化。东汉时,这一地区的五溪蛮反抗中央,马援曾南征,失利。三国时,孙吴与蜀汉、曹魏也都发生过争夺这一地区的战争。可见... 根据2002年出土的里耶秦简,酉阳设县至迟在秦始皇统一中国初,治所在今湖南省永顺县东南。汉属武陵郡,行政辖区有变化。东汉时,这一地区的五溪蛮反抗中央,马援曾南征,失利。三国时,孙吴与蜀汉、曹魏也都发生过争夺这一地区的战争。可见其地理位置的重要。孙吴曾分置黚阳县,晋、宋、齐均袭。至梁隋之际,废酉阳县,改设大乡县。今重庆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来自元朝设置的酉阳州,与此无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酉阳 里耶秦简 五溪蛮
下载PDF
“移风易俗,天下向道”:贾谊对商君变法后秦俗的批判 被引量:1
20
作者 钟良灿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6期25-32,共8页
汉初贾谊对秦之家庭风俗有过深刻的批判,认为商君变法"遗礼义,弃仁恩",导致"秦俗日败",且影响到汉初。贾谊所批评的秦家庭风俗之败,主要是战国以来小家庭独立性增强的必然结果,有些也是秦早期所染戎狄之俗的残存表... 汉初贾谊对秦之家庭风俗有过深刻的批判,认为商君变法"遗礼义,弃仁恩",导致"秦俗日败",且影响到汉初。贾谊所批评的秦家庭风俗之败,主要是战国以来小家庭独立性增强的必然结果,有些也是秦早期所染戎狄之俗的残存表现。贾谊对商君变法后秦俗的批判,是为实现"移风易俗,天下向道"的治国目标。贾谊主张以"礼义治国",其思想源于荀子。在秦速亡的背景下,其对商鞅的批评更多的是儒、法治国理念冲突的表现,因而具体指谪颇有偏见。秦统一后的朝代几乎都沿用了秦的分家制度,贾谊所批评的秦俗在一定程度上也一直得以延续。尽管如此,贾谊的批评对后世仍产生了一定影响,后世儒生对"移风易俗"的向往和努力,其实也是贾谊思想的延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秦代 家庭风俗 分异 商鞅 贾谊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