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家庭农场”是中国农业的发展出路吗? 被引量:241
1
作者 黄宗智 《开放时代》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76-194,共19页
中共中央于2013年年初提出要发展"家庭农场",之后全国讨论沸沸扬扬,其中的主流意见特别强调推进家庭农场的规模化,提倡土地的大量流转,以为借此可以同时提高劳动和土地生产率。其所用的口号"家庭农场"是来自美国的... 中共中央于2013年年初提出要发展"家庭农场",之后全国讨论沸沸扬扬,其中的主流意见特别强调推进家庭农场的规模化,提倡土地的大量流转,以为借此可以同时提高劳动和土地生产率。其所用的口号"家庭农场"是来自美国的修辞,背后是对美国农业的想象。本文论证,这是个不符合世界农业经济史所展示的农业现代化经济逻辑的设想,它错误地试图硬套"地多人少"的美国模式于"人多地少"的中国,错误地使用来自机器时代的经济学于农业,亟需改正。它也是对当今早已由企业型大农场主宰的美国农业经济实际的误解。美国农业现代化模式的主导逻辑是节省劳动力,而中国过去三十年来已经走出来的"劳动和资本双密集化""小而精"模式的关键则在节省土地。美国的"大而粗"模式不符合当前中国农业的实际,更不符合具有厚重传统的关于真正的小农经济家庭农场的理论洞见。中国近三十年来已经相当广泛兴起的适度规模的、"小而精"的真正家庭农场才是中国农业正确的发展道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地关系 美国“大而粗”农业模式 中国“小而精”农业模式 适度规模 小农经济理论
原文传递
中国新时代的小农场及其纵向一体化:龙头企业还是合作组织? 被引量:35
2
作者 黄宗智 《中国乡村研究》 2010年第2期11-30,共20页
中国农业的未来不在于大规模机械化的农场,而是在于资本—劳动双密集化的小规模畜禽鱼饲养和菜果种植家庭农场。中国的食品消费正从原来的8∶1∶1型,即八成粮食、一成肉食、一成蔬菜向4∶3∶3型转化。它促进了农业结构的相应转型。小规... 中国农业的未来不在于大规模机械化的农场,而是在于资本—劳动双密集化的小规模畜禽鱼饲养和菜果种植家庭农场。中国的食品消费正从原来的8∶1∶1型,即八成粮食、一成肉食、一成蔬菜向4∶3∶3型转化。它促进了农业结构的相应转型。小规模家庭农场其实比大农场更适合中国的新时代农业,包括绿色农业,因为它需要的是密集的、多种小量的手工劳动,不允许简单的规模经济效益,更多依赖的是范围经济效益。同时,它也更适合于中国高人口压力的实际。但小农场仍然需要从生产到加工到销售的纵向一体化,虽然并不附带耕作横向一体化。合作组织正是在如此的背景下,为了把小农场和规模加工与销售整合起来而自发性兴起的。但是近年来,中国政府一直在积极扶持资本主义型的龙头企业,把它们认作纵向一体化的第一选择。今天,中国农业正面临一个十字路口,其将来的纵向一体化将以什么样的组织模式为主尚是个未知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品消费 资本—劳动双密集化 园艺业 范围经济效益 纵向一体化 不同最佳规模 龙头企业 合作组织
下载PDF
中国的隐性农业革命 被引量:24
3
作者 黄宗智 《中国乡村研究》 2010年第2期1-10+259,共10页
中国农业在改革以来所经历的变化堪称一场隐性农业革命。今天回顾起来,其主要动力其实除来自农业外,不是传统的农业现代化中的科学选种与化肥,更不是机械化,而是非农部门的发展以及收入上升而导致的人民食品需求转型,特别是畜—禽—鱼... 中国农业在改革以来所经历的变化堪称一场隐性农业革命。今天回顾起来,其主要动力其实除来自农业外,不是传统的农业现代化中的科学选种与化肥,更不是机械化,而是非农部门的发展以及收入上升而导致的人民食品需求转型,特别是畜—禽—鱼和菜—果消费的大规模上升,由此导致农业结构的基本转化。它是个由消费变化所导致的农业革命。正因为如此,它更多地体现于产值上的变化,而不是传统模式中的那种产量上的变化。为此,也比较容易被人们忽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品消费转化 农业结构转化 新农业 旧农业 粮食种植 畜—禽—鱼饲养 菜—果种植
下载PDF
大豆生产和进口的经济逻辑 被引量:18
4
作者 黄宗智 高原 《开放时代》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76-188,8,共13页
在当前关于大豆的讨论中,有两点尚未得到争论双方的重视:一是大豆生产和进口背后的经济逻辑;二是中国政府政策中可取的抉择以及其所隐含的有可能成为充满建设性潜力的未来出路。我们不该把大豆经济简单看作是一种"外国资本"与... 在当前关于大豆的讨论中,有两点尚未得到争论双方的重视:一是大豆生产和进口背后的经济逻辑;二是中国政府政策中可取的抉择以及其所隐含的有可能成为充满建设性潜力的未来出路。我们不该把大豆经济简单看作是一种"外国资本"与"中国主体性"非此即彼的对立,也不应把它简单看作是"科学的西方"和"落后的中国"之间的非此即彼的对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大豆 转基因大豆 旧农业 新农业 大豆蛋白
原文传递
《中国的经济计划体系、过程和机制:中西方学者对话(六)》导言 被引量:5
5
作者 黄宗智 《开放时代》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5-7,4,共3页
在当前的目标责任制官僚管理体系下,有一定的内在动力促使GDP和政府收入目标远远优先于环境保护和社会公正目标。干部升迁与目标责任制的紧密挂钩,以及中央与地方间的拉锯和分歧,一如韩—麦文所指出,也许是当前计划实际运作中的两个关... 在当前的目标责任制官僚管理体系下,有一定的内在动力促使GDP和政府收入目标远远优先于环境保护和社会公正目标。干部升迁与目标责任制的紧密挂钩,以及中央与地方间的拉锯和分歧,一如韩—麦文所指出,也许是当前计划实际运作中的两个关键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计划 计划体系 中国 西方学者 导言 对话 资本主义 社会主义
原文传递
《中国政治体系正当性基础的来源与走向:中西方学者对话(七)》导言 被引量:4
6
作者 黄宗智 《开放时代》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2-19,共8页
本专辑讨论的问题是中国政治体系正当性基础的来源和走向。正如韦伯指出,政府权力或支配体系必须要具有一定的正当性才有可能使民众自愿接受,长期持续。在韦伯的理论中,西方政治制度的正当性源自其“理性化”,体现于“形式主义理性... 本专辑讨论的问题是中国政治体系正当性基础的来源和走向。正如韦伯指出,政府权力或支配体系必须要具有一定的正当性才有可能使民众自愿接受,长期持续。在韦伯的理论中,西方政治制度的正当性源自其“理性化”,体现于“形式主义理性”法律(即由法律逻辑所整合的法律)和“理性的”科层制以及民主制度.而这一切都是和资本主义以及市场经济紧密相关的。他把“形式主义法律”和“实体主义法律”建构为对立的两大理想类型。和“形式主义”类型一样,“实体主义”类型可以是“不理性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当性基础 政治体系 西方学者 中国 法律逻辑 导言 对话 西方政治制度
原文传递
我是如何思考中国小农的 被引量:3
7
作者 黄宗智 《文化纵横》 CSSCI 2022年第5期68-76,M0004,共10页
长期以来,受“资本主义萌芽论”和西方资本主义“规模化农场”经营理念的影响,在中国的农政决策者和学术界中,不少人都将小农经济视作农业现代化必须消除的、落后的负担。问题是,这些源自西方经验的模式,真的能够有效地认识中国小农经... 长期以来,受“资本主义萌芽论”和西方资本主义“规模化农场”经营理念的影响,在中国的农政决策者和学术界中,不少人都将小农经济视作农业现代化必须消除的、落后的负担。问题是,这些源自西方经验的模式,真的能够有效地认识中国小农经济的真实面貌吗?黄宗智先生《华北的小农经济与社会变迁》和《长江三角洲的小农家庭与乡村发展》二书通过翔实精准的材料爬疏与系统详尽的跟踪调查,真正回到中国农村和农业发展的历史实际,共同证明了:不同于中西方学术界两大主流理论的预设,明清以来的中国小农经济并未朝着追求规模经济效益的大农场发展,相反在“人多地少”的基本国情下长期内卷化演进,呈现出极其顽强的生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农经济 内卷化 农业现代化
原文传递
主编导读:中华法系研究评析 被引量:1
8
作者 马小红 《法律文化研究》 2014年第1期1-23,共23页
“中华法系”是从20世纪初就备受法学界关注的论题,而每过一段时间,对相关的研究成果进行学术史梳理的论著也屡见不鲜~①。我们是否还有必要对这样一个由来已久的研究论题进行再探究和再总结,这本《中华法系专题》与以往已经取得的丰富... “中华法系”是从20世纪初就备受法学界关注的论题,而每过一段时间,对相关的研究成果进行学术史梳理的论著也屡见不鲜~①。我们是否还有必要对这样一个由来已久的研究论题进行再探究和再总结,这本《中华法系专题》与以往已经取得的丰富的研究成果相比有何不同,这是我们应该首先向诸位读者交代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研究 论题 学术史 研究成果 探究 法学界 评析
原文传递
律、律义与中华法系关系之研究(2013)
9
作者 马小红 《法律文化研究》 2014年第1期300-321,共22页
自近代“法系”之说形成后,“律”就成为中华法系研究中的重点。更有学者将律视为中华法系之核心,并将《唐律疏议》视为中华法系或中华法系成熟时期的代表作。~①笔者认为,问题也就由此产生:一是,尽管学界对“中华法系”的定义并不一致... 自近代“法系”之说形成后,“律”就成为中华法系研究中的重点。更有学者将律视为中华法系之核心,并将《唐律疏议》视为中华法系或中华法系成熟时期的代表作。~①笔者认为,问题也就由此产生:一是,尽管学界对“中华法系”的定义并不一致,但没有人否认中华法系是以“礼”为主导,以“德”为皈依的,中华法系的价值取向几乎完全与儒家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研究 学界 律义 代表作 笔者 问题 将律 法系 学者
原文传递
改版前言
10
作者 马小红 《法律文化研究》 2014年第1期1-2,383,共3页
《法律文化研究》自2005年至2010年已经出版六辑。时隔三年,我们改版续发,原因是多方面的。本刊停发最为直接的原因是主编曾宪义教授的不幸去世。此外,近年来我本人新增的“做事”迟疑与拖沓的毛病以及出版社方面的出版困难也都是这项... 《法律文化研究》自2005年至2010年已经出版六辑。时隔三年,我们改版续发,原因是多方面的。本刊停发最为直接的原因是主编曾宪义教授的不幸去世。此外,近年来我本人新增的“做事”迟疑与拖沓的毛病以及出版社方面的出版困难也都是这项工作停顿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出版社 原因 法律 文化 毛病 前言 六辑 时隔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