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社会结构变化背景下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统战策略重构 被引量:7
1
作者 郝丽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21-25,共5页
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国民经济快速发展,我国社会结构发生了深刻变化,突出表现之一是新的社会阶层力量不断发展壮大。当前,我国对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的统战工作存在思想教育工作较为薄弱、提供的政治参与渠道单一、工作制度机制不健全、组... 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国民经济快速发展,我国社会结构发生了深刻变化,突出表现之一是新的社会阶层力量不断发展壮大。当前,我国对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的统战工作存在思想教育工作较为薄弱、提供的政治参与渠道单一、工作制度机制不健全、组织建设有待加强等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创新工作理念、加强思想引领、拓宽政治参与渠道、搭建制度平台、完善支持政策、优化分类施策,是新时期做好统战工作的应有之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的社会阶层 社会结构 统战工作
下载PDF
党的统一战线百年回顾:从历史逻辑到现实定位 被引量:6
2
作者 郝丽 《学海》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22-28,共7页
回顾党近百年的历史,基于从历史逻辑到现实定位的研究主线,根据不同时期的主要矛盾、历史任务与党的路线方针,党的统一战线可划分为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统一战线、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的人民民主统一战线、改革开放以来至十八大的... 回顾党近百年的历史,基于从历史逻辑到现实定位的研究主线,根据不同时期的主要矛盾、历史任务与党的路线方针,党的统一战线可划分为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统一战线、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的人民民主统一战线、改革开放以来至十八大的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十八大以来的新时代爱国统一战线。结合政治、经济、文化、社会与国际环境的具体变化,统一战线深刻体现出“继承性与创新性”“一致性与多样性”相结合的历史逻辑。同时,就其现实定位而言,统一战线作为党的三大法宝之一,其效用既体现在组织形式上,又彰显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按照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新要求,必须始终坚持党对统一战线的集中统一领导、提升统一战线参政议政的综合能力,更好地总结历史经验、认识历史规律、掌握历史主动,充分发挥统一战线在治国理政中的法宝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党百年 统一战线 历史逻辑 现实定位
下载PDF
基层直接民主制度体系建设:实践价值、内在张力与发展路径 被引量:1
3
作者 陈家刚 吴悠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5-12,共8页
基层治理是全部政治生活的基础,其核心是基层民主。建设基层直接民主制度体系是在基层社会落实党的领导制度体系的具体路径,有助于完善人民当家做主制度体系,推动人民当家做主制度体系的“接地气”发展,促进基层直接民主与基层治理相互... 基层治理是全部政治生活的基础,其核心是基层民主。建设基层直接民主制度体系是在基层社会落实党的领导制度体系的具体路径,有助于完善人民当家做主制度体系,推动人民当家做主制度体系的“接地气”发展,促进基层直接民主与基层治理相互贯通,推动基层治理创新和激发基层治理活力。完善基层直接民主制度体系,需要关注基层直接民主制度体系建设面临的内在张力,即基层直接民主制度体系下规范性的民主目标与民主现实之间存在的差距,制度规范与实践运作之间存在的脱节现象,主体功能与程序设计存在需要磨合的环节。构建完善的基层直接民主制度体系,重点在于解决基层民主的制度结构环节不完整、覆盖不全面、关系不顺畅的问题,解决基层民主的理想与现实、原则与制度、稳定与发展之间的张力问题,解决基层民主的观念认知、制度意识和能力提升的实践性问题。走民主和法治之路,直面现代化发展逻辑诱发的基层问题,坚持以人为目的本身,提升基层民主制度的针对性和灵活性,将在更高层次上实现基层直接民主制度体系的完善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层治理 民主政治 基层直接民主体系 现代化
下载PDF
新时代人民政协制度功能角色研究
4
作者 张铮 李政华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64-72,232,共10页
人民政协制度是从中国土壤中生长出来的制度,在新中国成立及发展各阶段身负重要功能角色。人民政协制度酝酿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确立于新中国成立之际,发展于改革开放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定型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团结... 人民政协制度是从中国土壤中生长出来的制度,在新中国成立及发展各阶段身负重要功能角色。人民政协制度酝酿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确立于新中国成立之际,发展于改革开放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定型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团结与民主是人民政协的两大主题,包容型团结与协商型民主作为内在逻辑理路贯穿人民政协制度功能角色建设全过程。新时代以来,人民政协制度明确其作为专门协商机构的精准制度定位,围绕勠力巩固包容型团结与充分发展协商型民主这一逻辑展开制度发展布局。当前,人民政协制度功能角色应继续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坚持并加强党对人民政协的全面领导以增进团结的向心力;完善委员联系界别群众机制与强化委员责任担当以增强团结的凝聚力;充分发挥人民政协新型智库功能以提升协商民主科学化水平;推进人民政协协商制度化发展以提升协商民主制度化水平;明晰人民政协协商制度整体定位以提升协商民主规范化水平,进而从五方面加强其制度功能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民政协制度 功能角色 包容型团结 协商型民主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