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超声引导腘窝上坐骨神经联合隐神经阻滞在拇外翻合并跖趾关节脱位手术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7
1
作者 徐惠青 张志军 +1 位作者 贾若 段立鹏 《中国骨伤》 CAS 2018年第10期907-911,共5页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腘窝上坐骨神经联合隐神经阻滞在前足矫形手术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自2017年1月至2017年10月,将60例拇外翻合并跖趾关节脱位需要手术治疗的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30例采用超声引导腘窝上...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腘窝上坐骨神经联合隐神经阻滞在前足矫形手术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自2017年1月至2017年10月,将60例拇外翻合并跖趾关节脱位需要手术治疗的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30例采用超声引导腘窝上坐骨神经联合隐神经阻滞,其中男13例,女17例,年龄31~76(59.23±10.07)岁;体重指数为21~30(24.57±1.85) kg/m^2;ASA分级:Ⅰ级12例,Ⅱ级18例。对照组30例采用单次腰麻,其中男12例,女18例,年龄20~74(54.20±15.87)岁;体重指数为20~29(24.43±3.15) kg/m^2;ASA分级:Ⅰ级11例,Ⅱ级19例。观察两组患者麻醉的阻滞时间、感觉神经阻滞起效时间、运动神经阻滞起效时间、运动神经经阻滞失效时间、感觉神经阻滞失效时间;比较阻滞前(T_0),阻滞后15 min(T_1),阻滞后30 min(T_2),手术开始时(T_3),手术开始后30 min(T_4),术毕(T_5)的血流动力学变化,观察患者的不良反应情况及主观满意度。结果:两种麻醉方案均获得满意的临床效果。试验组的麻醉阻滞时间、感觉神经阻滞起效时间、运动神经阻滞失效时间、感觉神经阻滞失效时间长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两组的运动神经阻滞起效时间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麻醉后各时间点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和心率(HR)与阻滞前(T_0)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麻醉后各时间点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与阻滞前(T_0)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率(HR)与阻滞前(T_0)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引导腘窝上坐骨神经联合隐神经阻滞能够满足拇外翻及前足疾病手术的需求,维持血流动力学平稳,同时可有效延长术后镇痛时间,并且膝关节以上部位可以自由活动,提高了患者的整体舒适度及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坐骨神经 拇外翻 跖趾关节 关节脱位
下载PDF
基于文献研究的针刀治疗不良事件现状统计及对策分析 被引量:8
2
作者 潘珺俊 冯敏山 +6 位作者 徐惠青 张振宇 韩潇箫 苏红 万友红 李美姣 司江涛 《北京中医药》 2021年第12期1310-1320,共11页
目的了解国内针刀治疗不良事件的现状,促进针刀治疗的标准化操作,从而提高针刀治疗的安全性。方法采用回顾性期刊文献研究,检索CNKI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维普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PubMed、Cochrane Cen... 目的了解国内针刀治疗不良事件的现状,促进针刀治疗的标准化操作,从而提高针刀治疗的安全性。方法采用回顾性期刊文献研究,检索CNKI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维普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PubMed、Cochrane Central Register of Controlled Trials(CENTRAL)、Embase的针刀治疗不良事件病例报道类文献,对使用的针刀类型、不良事件类型、相应病例数、原发疾病、不良事件原因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检出有效文献181篇,共1 126例。针刀治疗不良事件主要发生部位在腰臀部、膝部、颈部及手指部位,不良事件主要包括疼痛、皮下出血或血肿、晕针刀、神经损伤等,也包括脊髓损伤、内脏损伤甚至死亡等严重不良事件。结论针刀治疗在关键的解剖位置和复杂疾病时的安全性尚待提高,针刀治疗标准化是提高其安全性的重要途径,相关工作亟待开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刀 不良事件 现状分析 对策
下载PDF
真实世界腰椎融合术后胃肠功能障碍的影响因素分析及Nomogram预测模型建立 被引量:4
3
作者 张鑫微 张志军 +2 位作者 贾若 张世民 徐惠青 《北京医学》 CAS 2022年第4期292-297,共6页
目的探讨真实世界全身麻醉下后入路腰椎融合术(posterior lumbar interbody fusion,PLIF)术后胃肠道功能障碍(postoperative gastrointestinal dysfunction,POGD)的影响因素并构建预测模型。方法选择2019年12月至2021年9月中国中医科学... 目的探讨真实世界全身麻醉下后入路腰椎融合术(posterior lumbar interbody fusion,PLIF)术后胃肠道功能障碍(postoperative gastrointestinal dysfunction,POGD)的影响因素并构建预测模型。方法选择2019年12月至2021年9月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接受PLIF手术的363例患者,通过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POGD的独立危险因素,纳入并建立Nomogram预测模型。计算相对校正的C指数验证模型的区分度,采用绘制Calibration校准曲线验证模型的一致性,采用决策曲线分析(decision curve analysis,DCA)验证Nomogram预测模型的临床预测效能。结果363例PLIF患者中,POGD组108例(29.8%),非POGD组255例(70.2%)。经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最终筛选出6个危险因素,即吸烟史、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merican Society of Anesthesiologists,ASA)分级≥Ⅱ级、合并心脏疾病、肝胆疾病、胃肠疾病、血管疾病。纳入并建立Nomogram预测模型。经内部验证,该模型C指数为0.768,具有较好的区分度;校准曲线显示一致性良好。DCA曲线表明当POGD发生风险阈值在10.0%~72.0%时,此列线图具有临床使用价值。结论基于真实世界的Nomogram预测模型对PLIF患者发生POGD风险有良好的预测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术后胃肠功能障碍 后入路腰椎融合术 真实世界 影响因素 Nomogram预测模型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