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构建中药上市后再评价HIS(hospital information system)集成数据仓库,为以中药适应症、剂量疗程、联合用药、合并疾病以及不良反应等为主要内容的中药上市后临床再评价关键技术研究提供数据支撑,为上市后中成药的安全性、有效性...目的:构建中药上市后再评价HIS(hospital information system)集成数据仓库,为以中药适应症、剂量疗程、联合用药、合并疾病以及不良反应等为主要内容的中药上市后临床再评价关键技术研究提供数据支撑,为上市后中成药的安全性、有效性和经济性的回顾研究提供数据,同时也为前瞻性研究提供基础。方法:上市中药HIS集成数据仓库利用信息采集系统和数据仓库技术,将多家医院HIS系统的数据进行清洗和有机整合,形成结构标准化、数据规范化的统一的数据仓库,在此基础上开展上市中药再评价关键技术研究。结果:构建了围绕患者住院主记录、患者住院医嘱、患者疾病诊断以及检验指标和经济指标几个主题的包含海量数据的数据仓库和多个可供研究的子数据仓库。结论:建立的数据仓库和子数据仓库可以为中药上市后临床再评价课题提供研究数据并具有临床使用价值,同时也为进一步的研究指明了方向。展开更多
临床使用的中成药品种繁多,不良反应时有发生,中成药上市后的安全性问题成为患者与医生所关注的问题。本研究选取10家医院的医院信息系统(hospital information system,HIS)临床数据,通过清理、整合形成海量真实世界数据仓库。从数据仓...临床使用的中成药品种繁多,不良反应时有发生,中成药上市后的安全性问题成为患者与医生所关注的问题。本研究选取10家医院的医院信息系统(hospital information system,HIS)临床数据,通过清理、整合形成海量真实世界数据仓库。从数据仓库中提取中成药单品种数据,选取理化检查指标中的血、尿、便常规,血生化检查中的血肌酐、血尿素氮、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检查项目作为安全性实验室评价指标。比较用药前后上述指标的异常变化,应用数据挖掘的方法,与未应用该中成药的人群进行对比分析,对上市后中成药的安全性做出评价。本研究为基于真实世界数据仓库的上市后中成药安全性再评价提供新的思路与方法,为中成药的临床安全使用提供指导。展开更多
目的研究中医证候积分在临床研究疗效评价中的应用现状。方法检索《中医杂志》、《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Chinese Journal of Integrative Medicine(CJIM)、Evidence-Based Complementary and Alternative Medicine(ECAM)American Jour...目的研究中医证候积分在临床研究疗效评价中的应用现状。方法检索《中医杂志》、《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Chinese Journal of Integrative Medicine(CJIM)、Evidence-Based Complementary and Alternative Medicine(ECAM)American Journal of Chinese Medicine(AJCM)5种期刊,纳入其在2013年全年发表的所有中医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RCTs)。提取各文献中报告的中医证候积分及其相关信息。采用描述性统计和x^2检验方法,描述纳入研究的一般特征、各期刊RCTs中中医证候积分的报告比例、制定依据、采用的评价规则及重要程度;比较证候积分在不同病种、有无中医辨证、研究实施地、不同期刊之间的应用率差异。结果共纳入240项RCTs(中文178篇,英文62篇)。27.1%(65/240)的RCTs采用证候积分评价疗效,其中以《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应用率最高[35.3%(18/51)],AJCM最低(0%,0/7)。各RCTs报告的证候积分制定依据共17种,《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是最常用的依据。46项RCTs报告了具体的证候积分评分标准,6项RCTs将其作为主要或次要结局指标。研究数量排前10位病种的中医证候积分应用率最低为精神和行为障碍9.5%(2/21),最高为内分泌、营养和代谢疾病39.1%(9/23)。与无中医辨证比较,有中医辨证的RCTs应用证候积分的比例较高(P<0.01)。中文核心期刊、国内SCI收录期刊、国外SCI期刊中RCTs的证候积分应用率分别是32.0%、28.6%、4.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2.4593,P<0.01)。国内学者在国内、国外期刊发表的RCTs中采用证候积分的比例分别为32.0%和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3615,P<0.01)。国外学者发表的RCTs无一采用证候积分。结论中医证候积分用于疗效评价,目前还缺乏统一、通用的评价标准,在国内中医临床研究中的应用尚不普遍,在国外学术界的认可程度不高。展开更多
目的:了解1990~2020年近30年来我国冠心病中医证的流行病学调查研究概况。方法:系统检索CNKI、VIP、WANFANG DATA、PubMed等数据库,纳入我国冠心病中医证的流行病学调查研究文献,对其调查目的、调查对象、调查方法及主要调查结果等进行...目的:了解1990~2020年近30年来我国冠心病中医证的流行病学调查研究概况。方法:系统检索CNKI、VIP、WANFANG DATA、PubMed等数据库,纳入我国冠心病中医证的流行病学调查研究文献,对其调查目的、调查对象、调查方法及主要调查结果等进行描述统计。根据NICE推荐的研究质量评价标准以及STROBE声明第四版对纳入文献的方法学质量和报告质量进行评价。结果:①最终纳入139篇目标文献,最早发表于1992年,2007~2020年之间发表130篇(93.5%);调查地区涵盖全国28个省市自治区,主要集中在华北(44.6%)、中南(44.6%)、华东(33.8%)共纳入100546例冠心病患者,累计覆盖707个研究中心,住院或门诊患者占91.0%;②61.9%的调查采用横断面调查研究方法,其余分别采用队列研究方法(28.0%)、病例对照研究方法(10.1%);77.7%的调查主要研究证的分布特征,其余分别为研究证或临床表征的演变规律(28.8%),研究证与理化指标的关系(15.8%),明确辨证依据(10.8%)以及研究证对心血管事件的影响(5%);③主要调查结果显示,频数排名前四位的证为血瘀证(64.2%)、气虚证(57.3%)、痰浊(湿)证(37.8%)、阴虚证(26.7%),呈血瘀证>气虚证>痰浊(湿)证>阴虚证>阳虚证>气滞证>热证>水饮证>寒凝证>血虚证的趋势。不同阶段冠心病患者中医证分布结果显示,稳定性冠心病患者痰浊(湿)证(58.6%)和阳虚证(26.8%)比例高于其他阶段;至急性冠脉综合征阶段开始出现热证(2.8%);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气虚证比例最高(81.2%),且近1/3(33.1%)患者出现水饮证。介入术后3个月内,血瘀证比例显著下降(术前68.3%→术后1 d 46.7%→术后1周44.7%→术后1个月35.1%→术后3个月26.2%),但术后6个月又升至42.6%,总体呈先降后升趋势。此外,气虚证成为介入术后各时间点最主要的单元证,且术后6个月比例最高达64.4%;气滞证比例于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呈上升趋势,热证、血虚证比例�展开更多
文摘目的:构建中药上市后再评价HIS(hospital information system)集成数据仓库,为以中药适应症、剂量疗程、联合用药、合并疾病以及不良反应等为主要内容的中药上市后临床再评价关键技术研究提供数据支撑,为上市后中成药的安全性、有效性和经济性的回顾研究提供数据,同时也为前瞻性研究提供基础。方法:上市中药HIS集成数据仓库利用信息采集系统和数据仓库技术,将多家医院HIS系统的数据进行清洗和有机整合,形成结构标准化、数据规范化的统一的数据仓库,在此基础上开展上市中药再评价关键技术研究。结果:构建了围绕患者住院主记录、患者住院医嘱、患者疾病诊断以及检验指标和经济指标几个主题的包含海量数据的数据仓库和多个可供研究的子数据仓库。结论:建立的数据仓库和子数据仓库可以为中药上市后临床再评价课题提供研究数据并具有临床使用价值,同时也为进一步的研究指明了方向。
文摘临床使用的中成药品种繁多,不良反应时有发生,中成药上市后的安全性问题成为患者与医生所关注的问题。本研究选取10家医院的医院信息系统(hospital information system,HIS)临床数据,通过清理、整合形成海量真实世界数据仓库。从数据仓库中提取中成药单品种数据,选取理化检查指标中的血、尿、便常规,血生化检查中的血肌酐、血尿素氮、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检查项目作为安全性实验室评价指标。比较用药前后上述指标的异常变化,应用数据挖掘的方法,与未应用该中成药的人群进行对比分析,对上市后中成药的安全性做出评价。本研究为基于真实世界数据仓库的上市后中成药安全性再评价提供新的思路与方法,为中成药的临床安全使用提供指导。
文摘目的研究中医证候积分在临床研究疗效评价中的应用现状。方法检索《中医杂志》、《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Chinese Journal of Integrative Medicine(CJIM)、Evidence-Based Complementary and Alternative Medicine(ECAM)American Journal of Chinese Medicine(AJCM)5种期刊,纳入其在2013年全年发表的所有中医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RCTs)。提取各文献中报告的中医证候积分及其相关信息。采用描述性统计和x^2检验方法,描述纳入研究的一般特征、各期刊RCTs中中医证候积分的报告比例、制定依据、采用的评价规则及重要程度;比较证候积分在不同病种、有无中医辨证、研究实施地、不同期刊之间的应用率差异。结果共纳入240项RCTs(中文178篇,英文62篇)。27.1%(65/240)的RCTs采用证候积分评价疗效,其中以《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应用率最高[35.3%(18/51)],AJCM最低(0%,0/7)。各RCTs报告的证候积分制定依据共17种,《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是最常用的依据。46项RCTs报告了具体的证候积分评分标准,6项RCTs将其作为主要或次要结局指标。研究数量排前10位病种的中医证候积分应用率最低为精神和行为障碍9.5%(2/21),最高为内分泌、营养和代谢疾病39.1%(9/23)。与无中医辨证比较,有中医辨证的RCTs应用证候积分的比例较高(P<0.01)。中文核心期刊、国内SCI收录期刊、国外SCI期刊中RCTs的证候积分应用率分别是32.0%、28.6%、4.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2.4593,P<0.01)。国内学者在国内、国外期刊发表的RCTs中采用证候积分的比例分别为32.0%和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3615,P<0.01)。国外学者发表的RCTs无一采用证候积分。结论中医证候积分用于疗效评价,目前还缺乏统一、通用的评价标准,在国内中医临床研究中的应用尚不普遍,在国外学术界的认可程度不高。
文摘目的:了解1990~2020年近30年来我国冠心病中医证的流行病学调查研究概况。方法:系统检索CNKI、VIP、WANFANG DATA、PubMed等数据库,纳入我国冠心病中医证的流行病学调查研究文献,对其调查目的、调查对象、调查方法及主要调查结果等进行描述统计。根据NICE推荐的研究质量评价标准以及STROBE声明第四版对纳入文献的方法学质量和报告质量进行评价。结果:①最终纳入139篇目标文献,最早发表于1992年,2007~2020年之间发表130篇(93.5%);调查地区涵盖全国28个省市自治区,主要集中在华北(44.6%)、中南(44.6%)、华东(33.8%)共纳入100546例冠心病患者,累计覆盖707个研究中心,住院或门诊患者占91.0%;②61.9%的调查采用横断面调查研究方法,其余分别采用队列研究方法(28.0%)、病例对照研究方法(10.1%);77.7%的调查主要研究证的分布特征,其余分别为研究证或临床表征的演变规律(28.8%),研究证与理化指标的关系(15.8%),明确辨证依据(10.8%)以及研究证对心血管事件的影响(5%);③主要调查结果显示,频数排名前四位的证为血瘀证(64.2%)、气虚证(57.3%)、痰浊(湿)证(37.8%)、阴虚证(26.7%),呈血瘀证>气虚证>痰浊(湿)证>阴虚证>阳虚证>气滞证>热证>水饮证>寒凝证>血虚证的趋势。不同阶段冠心病患者中医证分布结果显示,稳定性冠心病患者痰浊(湿)证(58.6%)和阳虚证(26.8%)比例高于其他阶段;至急性冠脉综合征阶段开始出现热证(2.8%);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气虚证比例最高(81.2%),且近1/3(33.1%)患者出现水饮证。介入术后3个月内,血瘀证比例显著下降(术前68.3%→术后1 d 46.7%→术后1周44.7%→术后1个月35.1%→术后3个月26.2%),但术后6个月又升至42.6%,总体呈先降后升趋势。此外,气虚证成为介入术后各时间点最主要的单元证,且术后6个月比例最高达64.4%;气滞证比例于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呈上升趋势,热证、血虚证比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