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改革发展新时期的基本公共服务 被引量:5
1
作者 迟福林 《中国党政干部论坛》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18-19,25,共3页
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大国,也是一个转轨大国。改革开放30年来,伴随着经济转轨和社会转型,中国实现了发展阶段的历史性跨越,其中一个重要的表现,我概括为由生存型社会开始步入发展型社会。中国发展阶段的这一提升。给经济社会发展带来... 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大国,也是一个转轨大国。改革开放30年来,伴随着经济转轨和社会转型,中国实现了发展阶段的历史性跨越,其中一个重要的表现,我概括为由生存型社会开始步入发展型社会。中国发展阶段的这一提升。给经济社会发展带来巨大的发展活力,同时也蕴含着深刻的社会矛盾。当前,改革发展呈现许多新的阶段性特征,与这一转变有很大的关系。其中,引起人们普遍关注的一个问题是,全社会公共需求全面快速增长与公共产品短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革开放 公共服务 社会转型 经济社会发展 发展中大国 阶段性特征 经济转轨 社会矛盾
原文传递
改革新阶段与行业协会的发展
2
作者 迟福林 《市长参考》 2003年第7期3-5,共3页
关键词 行业协会 市场经济主体 市场化改革 制度建设 微观基础 政府职能
下载PDF
我国经济社会转型时期的公共服务制度改革与创新
3
作者 迟福林 《上海改革》 2004年第5期19-22,共4页
要从我国经济社会全面转型的客观需求出发,推进公共服务制度的改革和创新。公共服务制度改革和创新.最重要的是要实现公共服务型政府的转变;建立和完善公共服务制度:创造公共服务制度改革与创新的环境;研究和设计公共服务制度改革... 要从我国经济社会全面转型的客观需求出发,推进公共服务制度的改革和创新。公共服务制度改革和创新.最重要的是要实现公共服务型政府的转变;建立和完善公共服务制度:创造公共服务制度改革与创新的环境;研究和设计公共服务制度改革与创新的有效途径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服务制度 改革 创新 中国 政府
下载PDF
企业家的价值与使命
4
作者 迟福林 《江苏经济》 2003年第6期8-9,共2页
关键词 企业家 混合所有制经济 市场经济 微观基础 企业治理结构 人力资本
下载PDF
加快基本服务均等化进程
5
作者 迟福林 王朝君(组稿) 《中国卫生》 2007年第5期72-75,共4页
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指的是全体居民应当享有水平大致相当的基本公共服务,包括义务教育、基本卫生医疗、就业和社会保障等。当前,我国人均GDP已经超过1700美元,整个社会正由初步小康向全面小康过渡。在这个特定背景下,要以人的全... 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指的是全体居民应当享有水平大致相当的基本公共服务,包括义务教育、基本卫生医疗、就业和社会保障等。当前,我国人均GDP已经超过1700美元,整个社会正由初步小康向全面小康过渡。在这个特定背景下,要以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加快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进程,尽快形成惠及全民的公共服务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服务 人的全面发展 人均GDP 义务教育 卫生医疗 社会保障 服务体系 小康
原文传递
大部制推动新阶段政府转型 被引量:3
6
作者 迟福林 《人民论坛》 2008年第7期41-41,共1页
推进大部制改革,需要深入研究如何推进各级政府职能转变、建立中央对地方新的管理模式,更重要的是。
关键词 政府转型 政府职能转变 中央政府 管理模式
下载PDF
民间组织有益利益协调
7
作者 迟福林 《财经》 2005年第21期64-64,共1页
从国际经验和中国实际来看,人均GDP从1000美元向3000美元的过渡时期,是社会利益关系及其公共需求深刻变化的关键时期。
关键词 利益协调 民间组织 社会利益关系 人均GDP 国际经验 过渡时期 美元 公共
下载PDF
当前改革攻坚面临三大挑战
8
作者 迟福林 《决策与信息》 2005年第5期77-77,共1页
能否实现市场化改革的实质性突破、能否解决好改革与多数人利益的问题、能否实质性推进以政府转型为重点的结构性改革,是我国当前改革攻坚面临的三大挑战。在以人为本、建设和谐社会为改革发展总体目标的新时期,各级政府的工作应当尽... 能否实现市场化改革的实质性突破、能否解决好改革与多数人利益的问题、能否实质性推进以政府转型为重点的结构性改革,是我国当前改革攻坚面临的三大挑战。在以人为本、建设和谐社会为改革发展总体目标的新时期,各级政府的工作应当尽快实现以GDP为中心向以提供制度性公共产品为中心的转变。因此,政府自身建设与改革已成为影响整体改革进程的关键性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市场经济体制 改革 中国 市场机制 政府职能 经济结构 以人为本
下载PDF
要扩大内需先推进改革
9
作者 迟福林 《天津经济》 2008年第11期84-84,共1页
近日在“中国改革的下一步:变化与选择”国际研讨会上做主题演讲时,迟福林表示:当前,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缓解经济压力,需要把宏观经济政策的基点放到“保增长”上。从中长期来看,扩大内需,保持经济稳定增长,不仅需要财政政策和... 近日在“中国改革的下一步:变化与选择”国际研讨会上做主题演讲时,迟福林表示:当前,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缓解经济压力,需要把宏观经济政策的基点放到“保增长”上。从中长期来看,扩大内需,保持经济稳定增长,不仅需要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松动,更需要推进结构性改革,以使宏观政策调整与重大改革有机结合。他指出,我国的宏观经济问题有一个总量的问题,更有一个结构性的问题。例如,民营经济和中小企业成为国民经济最具活力的组成部分,如果其发展的制度环境不能进一步改善,财政货币政策的松动并不会从根本上改变它们的生存发展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改革 扩大内需 财政货币政策 结构性改革 国际金融危机 宏观经济政策 经济稳定增长 宏观政策调整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