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我国群体性事件的产生原因分析
- 1
-
-
作者
臧彦卿
倪君
-
机构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诉讼法专业
-
出处
《中国西部科技》
2006年第24期36-37,共2页
-
文摘
群体性事件是由社会群体性矛盾引起的,不受既定的社会规范约束,具有一定的社会影响,破坏社会正常秩序的事件,其产生原因是多方面的,处置群体性事件必须首先分析当前群体性事件的产生原因。
-
关键词
群体性事件
公安机关
原因
-
分类号
TP311.13
[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计算机软件与理论]
-
-
题名浅论诉讼标的识别标准
- 2
-
-
作者
桂华杰
-
机构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诉讼法专业
-
出处
《湖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02年第4期74-75,共2页
-
文摘
各种诉讼标的学说都将识别标准作为核心问题进行研究,试图从理论上概括出统一、明确的识别标准,但是都没有成功。诉讼标的识别标准研究离不开事实理由和实体法律适用的复杂关系是理论所无法概括的,因此诉讼标的识别应当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
关键词
诉讼标的
识别标准
事实理由
实体法律适用
-
分类号
D0
[政治法律—政治学]
-
-
题名警察应当出席作证
- 3
-
-
作者
周建华
-
机构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诉讼法专业硕士研究生
-
出处
《江西律师》
2002年第5期22-23,15,共3页
-
文摘
龙宗智先生在其《中国作证制度之三大怪现状评析》(《中国律师)2001年第1期)一文中将“警察不作证”列为我国刑事诉讼中证人作证制度的一大怪现状。在英美法系国家,警察向法庭作证被认为是诉讼制度中天经地义的事情。他们认为警察作为侦查活动的主体,对于证明目击犯罪的情况,对于被告人投案的情况,以及对于侦查中收集物证、获得口供的过程和方法,有着其他证人无法替代的“知情者”身份。
-
关键词
警察
侦查
证人作证制度
英美法系国家
口供
诉讼制度
被告人
法庭
刑事诉讼
律师
-
分类号
D925
[政治法律—诉讼法学]
D918
[政治法律—法学]
-
-
题名从再审条件谈我国的民事再审制度的完善
- 4
-
-
作者
周成
倪君
-
机构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诉讼法专业
-
出处
《中国西部科技》
2006年第24期55-55,共1页
-
文摘
民事再审制度作为一种权利的救济制度,在很多国家的民事诉讼中都占有一席之地,尤其在大陆法系国家更有比较详尽的规定。我国传统概念上将审判监督程序与再审程序相提并论。近年来,这一观点受到许多学者的质疑,普遍认为审判监督程序仅是开启再审程序的方式之一。本文试图从现行民事诉讼法中关于提起再审的条件与大陆法系部分国家的再审条件作比较,通过分析,以期求得再审制度在此方面的完善。
-
关键词
民事诉讼
再审
条件
缺陷分析
-
分类号
D925.1
[政治法律—诉讼法学]
-
-
题名论刑事司法改革的方向
- 5
-
-
作者
旷凌云
-
机构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
出处
《广东法学》
2004年第6期33-37,共5页
-
文摘
刑事司法改革的实质在于对公正和效率关系的协调。在处理公正和效率的关系时,经济领域内的“效率优先论”并不适合刑事诉讼领域。为保障我国刑事司法改革的良性运作,我们必须坚持“公正优先,兼顾效率”的价值取向,在公正的基础上追求效率。
-
关键词
刑事司法
公正
刑事诉讼
效率优先
经济领域
保障
改革
运作
协调
中国
-
分类号
D925
[政治法律—诉讼法学]
D924
[政治法律—法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