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外固定器治疗儿童胫骨慢性骨髓炎后骨缺损和肢体短缩 被引量:4
1
作者 樊靖 张湘生 +1 位作者 万军 孙德毅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12-115,共4页
[目的]探讨运用外固定器行骨段转移术治疗儿童胫骨慢性骨髓炎造成的骨缺损和肢体短缩的疗效及经验,为临床合理选择治疗方法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研究1994年1月~2010年1月采用外固定器治疗的26例儿童胫骨慢性骨髓炎造成的骨缺损和肢... [目的]探讨运用外固定器行骨段转移术治疗儿童胫骨慢性骨髓炎造成的骨缺损和肢体短缩的疗效及经验,为临床合理选择治疗方法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研究1994年1月~2010年1月采用外固定器治疗的26例儿童胫骨慢性骨髓炎造成的骨缺损和肢体短缩行骨段转移术。男15例,女11例,年龄8~17岁,平均11.6岁,术前患肢平均骨缺损长度4.8 cm,肢体短缩差值平均5.3 cm。[结果]全部病人均获随访。术后随访平均116个月,平均外固定指数48.0 d/cm。延长范围5.8~15.1 cm(平均10.3 cm),骨不连接愈合时间平均6.6个月(4~13个月)。骨愈合率100%,所有患者肢体长度差异得到纠正。[结论]骨外固定器行骨段转移术是治疗儿童伴有肢体短缩的胫骨大段骨缺损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固定器 骨段转移术 骨缺损 肢体短缩
原文传递
雌激素受体在骨肉瘤中的表达及治疗中的作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2
作者 欧阳正晓 彭丹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13年第6期1413-1418,共6页
近年来,雌激素受体在部分生殖及非生殖系统肿瘤中发现有高表达,因成骨细胞中同样发现有雌激素受体的表达,拟雌激素类药物已广泛应用于抗骨质疏松治疗。在骨肉瘤组织及细胞系中,多数研究认为雌激素受体有表达,且在细胞系中应用抗激素及... 近年来,雌激素受体在部分生殖及非生殖系统肿瘤中发现有高表达,因成骨细胞中同样发现有雌激素受体的表达,拟雌激素类药物已广泛应用于抗骨质疏松治疗。在骨肉瘤组织及细胞系中,多数研究认为雌激素受体有表达,且在细胞系中应用抗激素及激素刺激均有效,同时发现应用于乳腺癌内分泌治疗的雌激素受体调节类抗癌药物在其他肿瘤中具有化疗增敏效应。这些发现可能是对于骨肉瘤患者,尤其是对于发现有肺部转移且化疗反应差的患者是一种新的有效的治疗手段。雌激素相关抗癌疗法在非骨肉瘤类的许多肿瘤研究中已有大量报道,本文主要介绍雌激素受体在骨肉瘤中的表达及治疗中的作用的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肉瘤 雌激素受体 化疗
下载PDF
疼痛管理在髋关节置换患者护理中应用的疗效评价 被引量:3
3
作者 黄蓉 《当代护士(下旬刊)》 2015年第8期44-46,共3页
目的探讨和评价疼痛管理在髋关节置换患者护理中应用的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9月~2014年3月期间本科收治的行髋关节置换术的32例患者,将其随机分成两组,试验组和对照组各16例。试验组采用疼痛管理护理方式,对照组采用既往常规止痛方... 目的探讨和评价疼痛管理在髋关节置换患者护理中应用的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9月~2014年3月期间本科收治的行髋关节置换术的32例患者,将其随机分成两组,试验组和对照组各16例。试验组采用疼痛管理护理方式,对照组采用既往常规止痛方法。比较两组患者疼痛的程度和对护理工作的评价。结果术后试验组轻度、中度、重度疼痛患者分别为15人、1人、0人,术后对照组轻度、中度、重度疼痛患者分别为6人、9人、0人;试验组平均住院治疗时间为(8.56±1.548)d,对照组平均住院治疗时间为(12.69±2.469)d、经统计学分析,两组各项观察指标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疼痛管理护理方式效果较好。结论实施疼痛管理护理,可有效缓解髋关节置换患者疼痛,疼痛管理护理方式是促进患者康复的重要环节,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髋关节置换 疼痛 疼痛管理
下载PDF
外固定器相关并发症的防治研究及进展 被引量:2
4
作者 樊靖(综述) 张湘生(审校) 《中国医师杂志》 CAS 2012年第3期427-429,共3页
骨外固定技术(technology of external skeletal fixation)从十九世纪50年代发展至今,无论是生物学理论还是外固定器(extemal fixator)运用和适应证方面都有了突破性的进展。在运用于治疗骨折的基础上,能够治疗传统骨科技术难以... 骨外固定技术(technology of external skeletal fixation)从十九世纪50年代发展至今,无论是生物学理论还是外固定器(extemal fixator)运用和适应证方面都有了突破性的进展。在运用于治疗骨折的基础上,能够治疗传统骨科技术难以治疗的严重肢体损伤、骨不连、骨缺损,纠正肢体畸形和功能重建,为骨科其它相关技术的研究与临床应用开辟了新的途径。但是应用外固定器所产生的并发症也相应的日益增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固定器/副作用 手术后并发症/预防和控制 综述
原文传递
他莫昔芬联合多柔比星对人骨肉瘤MG-63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1
5
作者 欧阳正晓 彭丹 《肿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409-414,共6页
目的:探讨他莫昔芬(tamoxifen,TAM)联合多柔比星(doxorubicin,ADR)对人骨肉瘤MG-63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比较二者联合作用的疗效是否优于单药。方法:采用RT-PCR法检测人骨肉瘤MG-63细胞的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ER)mRNA表达。应... 目的:探讨他莫昔芬(tamoxifen,TAM)联合多柔比星(doxorubicin,ADR)对人骨肉瘤MG-63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比较二者联合作用的疗效是否优于单药。方法:采用RT-PCR法检测人骨肉瘤MG-63细胞的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ER)mRNA表达。应用倒置显微镜观察TAM和ADR单药及两药联合作用下各组细胞的形态学变化。MTT法检测单药及两药联合作用下各组细胞的生长抑制情况。结果:人骨肉瘤MG-63细胞表达ER。细胞形态学观察发现各组细胞用药后,与对照组相比均可见生长抑制变化。MTT法检测显示TAM及ADR均可在体外抑制人骨肉瘤MG-63细胞的增殖,两药联合组细胞增殖抑制率高于2个同等浓度单药组,甚至高于2倍浓度单独用药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骨肉瘤MG-63细胞表达ER,ADR及TAM以及两药联用均可抑制细胞增殖,两药联合应用组细胞抑制率高于单药组。推测其机制可能是由于TAM能增加人骨肉瘤MG-63细胞对化疗药物ADR的敏感性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肉瘤 受体 雌激素 他莫昔芬 多柔比星 细胞增殖
原文传递
成分输血对大剂量化疗后Ⅳ度骨髓抑制和高热的疗效 被引量:17
6
作者 樊靖 张湘生 +3 位作者 刘傥 凌林 陈涛 唐仲文 《实用癌症杂志》 2012年第3期288-291,共4页
目的探讨成分输血对恶性骨肿瘤患者大剂量化疗中出现高热和Ⅳ度骨髓抑制的疗效。方法对13例大剂量化疗治疗中出现高热伴DIC倾向和Ⅳ度骨髓抑制的恶性骨肿瘤患者,应用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治疗无效、物理及药物降温无效时,立即给予... 目的探讨成分输血对恶性骨肿瘤患者大剂量化疗中出现高热和Ⅳ度骨髓抑制的疗效。方法对13例大剂量化疗治疗中出现高热伴DIC倾向和Ⅳ度骨髓抑制的恶性骨肿瘤患者,应用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治疗无效、物理及药物降温无效时,立即给予输入浓缩红细胞与血小板。结果经给予成分输血治疗后,11例患者体温在24 h内降至正常,2~3天后,白细胞开始回升,未发生重要器官出血。结论当大剂量化疗患者出现高热并处于Ⅳ度骨髓抑制病危状态时,早期给予成分输血并应用升血细胞药物,同时选择有效的抗生素,能有效缓解症状,挽救患者的生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分输血 大剂量化疗 高热 IV度骨髓抑制
下载PDF
建立病情早期预警工作流程 保障患者安全 被引量:59
7
作者 彭伶丽 李映兰 +6 位作者 贺爱兰 唐红英 阳建怡 吴英 陈廷寅 李波 陶子荣 《中国护理管理》 CSCD 2014年第12期1250-1254,共5页
医疗护理安全是医院管理的核心和目标。本文旨在介绍病情早期预警工作流程建立的背景及该流程的相关概念,分享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建立并推进该流程的实践经验,探讨尚待改进的问题,展望该流程在未来的应用。
关键词 病情早期预警 SBAR 标准化沟通 护理安全 修订后早期预警评分 MEWS
下载PDF
基于早期预警评分建立的骨科术后患者程序化监护方案的应用价值研究 被引量:23
8
作者 彭伶丽 杨佳琪 金惠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335-337,共3页
目的探讨基于早期预警评分(MEWS)的骨科术后患者程序化监护方案的应用价值。方法将骨科术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110例)和实验组(109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的监测方案即根据医生医嘱进行监测,实验组采用根据MEWS评分设计的程序化监护方案... 目的探讨基于早期预警评分(MEWS)的骨科术后患者程序化监护方案的应用价值。方法将骨科术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110例)和实验组(109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的监测方案即根据医生医嘱进行监测,实验组采用根据MEWS评分设计的程序化监护方案。对比分析两组意外事件发生率、30 d内病死率、ICU转入率、平均住院日及患者的满意度。结果实验组在意外事件发生率、30 d内病死率、ICU转入率、平均住院日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MEWS评分建立的骨科术后患者程序化监护方案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能降低骨科手术后患者风险的发生,有利于医护之间的合作,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增强了护士的主动服务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预警评分 骨科 整体护理 程序化监护
下载PDF
国外骨折联络服务在髋部骨折患者中的应用及启示 被引量:17
9
作者 刘明明 彭伶丽 张燕 《护士进修杂志》 2020年第19期1758-1761,共4页
髋部骨折是老年人骨折中较为常见的一种,尽管目前对于髋部骨折的治疗和初级预防措施有所提升,但对于二级预防并未取得理想的结果。骨折联络服务作为二级预防措施,目前在国外老年髋部骨折的预防中应用广泛,但在国内鲜有报道。本综述总结... 髋部骨折是老年人骨折中较为常见的一种,尽管目前对于髋部骨折的治疗和初级预防措施有所提升,但对于二级预防并未取得理想的结果。骨折联络服务作为二级预防措施,目前在国外老年髋部骨折的预防中应用广泛,但在国内鲜有报道。本综述总结国外骨折联络服务在髋部骨折二级预防中的应用情况,旨在为我国的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外护理 骨折联络服务 髋部骨折 综述
下载PDF
腓肠神经血管皮瓣修复足跟区皮肤软组织缺损 被引量:13
10
作者 董忠根 魏建伟 +3 位作者 刘立宏 郑磊 马丙栋 武文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421-423,共3页
[目的]探讨远端蒂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足跟区的特点。[方法]2002年6月~2008年7月行远端蒂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足跟区皮肤软组织缺损58例,其中创面合并有足跟部空洞形成者10例,创面位于跟底行皮神经吻合13例,皮瓣面积8 cm... [目的]探讨远端蒂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足跟区的特点。[方法]2002年6月~2008年7月行远端蒂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足跟区皮肤软组织缺损58例,其中创面合并有足跟部空洞形成者10例,创面位于跟底行皮神经吻合13例,皮瓣面积8 cm×4 cm~20 cm×15 cm,皮瓣的切取采用先显露穿支血管后游离皮瓣的方法。[结果]本组58例皮瓣中,46例完全存活,12例远端浅表或部分坏死,经换药、Ⅱ期缝合或植皮后创面愈合。经术后1~34个月随访,皮瓣均外观较满意,感染控制且无复发,无慢性溃疡及压疮形成,行走功能好。[结论]远端蒂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足跟区创面具有血运丰富,成活面积大,手术简单,成功率高,可重建保护性感觉的优点,大部分足跟区皮肤软组织缺损可用该皮瓣修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腓肠神经 外科皮瓣 足跟区 软组织缺损 修复
下载PDF
皮瓣移植术后非侵入性微循环监测方法的进展 被引量:11
11
作者 刘明明(综述) 彭伶丽(综述) +2 位作者 唐举玉(审阅) 杨佳琪(审阅) 黄女桐(审阅) 《中华显微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208-208,I0002-I0004,共2页
皮瓣移植技术在创面修复、功能重建和体表器官再造领域中的应用已越来越广泛。由于术后发生血管危象直接影响到皮瓣移植成功率,皮瓣移植术后微循环的监测方法应运而生。目前,国内、外侵入性皮瓣微循环监测方法的成本相对较高,操作复杂,... 皮瓣移植技术在创面修复、功能重建和体表器官再造领域中的应用已越来越广泛。由于术后发生血管危象直接影响到皮瓣移植成功率,皮瓣移植术后微循环的监测方法应运而生。目前,国内、外侵入性皮瓣微循环监测方法的成本相对较高,操作复杂,且对患者具有一定的侵入性,且国内未见对非侵入性监测方法作比较系统的报道,本文旨在系统介绍国内外临床上使用的非侵入性监测方法,总结其优缺点,为临床寻找最佳的微循环监测方法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瓣移植术 血管危象 微循环监测 非侵入性
原文传递
APACHEⅡ评分在急诊多发伤患者救护中的指导价值 被引量:7
12
作者 彭伶丽 王红红 +1 位作者 莫伟 袁秋翠 《现代临床护理》 2010年第12期1-3,共3页
目的探讨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Ⅱ(acute physiology and chronic health evaluation,APACHEⅡ)评分在急诊多发伤患者救护中的指导价值。方法选择本院2008年5月-2009年4月急诊抢救室多发伤患者229例,分析APACHEⅡ评分与患者死亡率、并发症... 目的探讨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Ⅱ(acute physiology and chronic health evaluation,APACHEⅡ)评分在急诊多发伤患者救护中的指导价值。方法选择本院2008年5月-2009年4月急诊抢救室多发伤患者229例,分析APACHEⅡ评分与患者死亡率、并发症发生率的关系。结果不同APACHEⅡ分值段患者的死亡率、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均P<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APACHEⅡ分值>10分时,分值每增加5分,死亡率及并发症发生率增高;APACHEⅡ分值>20分时,死亡率及并发症发生率明显增高。结论 APACHEⅡ评分能准确客观地评估急诊多发伤患者的疾病严重程度,为临床医护人员接诊、实施早期对症治疗提供了客观、科学的指导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Ⅱ评分 急诊 多发伤 护理
下载PDF
远端蒂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近端位置与部分坏死的关系 被引量:8
13
作者 董忠根 魏建伟 +5 位作者 刘立宏 罗顺红 杨洋 周征兵 何苗 邓翔午 《中华整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331-336,共6页
目的探讨远端蒂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的近端位置对皮瓣部分坏死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4月至2009年5月应用远端蒂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转移修复小腿下段及足踝部创面的病例资料,共153位患者157例皮瓣。将小腿后面从外踝尖至胭窝... 目的探讨远端蒂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的近端位置对皮瓣部分坏死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4月至2009年5月应用远端蒂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转移修复小腿下段及足踝部创面的病例资料,共153位患者157例皮瓣。将小腿后面从外踝尖至胭窝横纹等分为9个区,从下至上依次为第1至第9区。皮瓣分为成活组(包括完全成活、远端表皮坏死和伤口裂开的皮瓣)和部分坏死组;根据皮瓣近端位置,将皮瓣分为近端不超过第6区(A组)、位于第7区(B组)、第8区(C组)和第9区即小腿上1/9区段(D组)4个组。皮瓣采用顺逆结合法切取。结果皮瓣完全成活125例;远端表皮坏死8例,远端伤口裂开6例;远端部分坏死18例(11.5%)。A、B、C和D组皮瓣部分坏死率分别为0(0/19)、2.3%(1/44)、11.3%(7/62)和31.3%(10/32),A组与B组、B组与C组比较,皮瓣部分坏死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皮瓣部分坏死率:D组高于C组(P=0.012)、近端位于小腿下7/9区域的皮瓣(1.6%,1/63)低于小腿上2/9区域的皮瓣(18.1%,17/9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远端蒂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的近端不超过小腿下7/9与上2/9交界线时,皮瓣成活可靠;皮瓣近端位于小腿上1/9区段时,皮瓣部分坏死的可能十牛明昂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腓肠神经 外科皮瓣 筋膜蒂皮瓣 危险因素
原文传递
辛伐他汀与BMP-2促进兔桡骨骨折愈合的对比观察研究 被引量:6
14
作者 蔡羽中 何爱咏 +1 位作者 王欣文 闫振升 《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 CAS 2011年第1期10-14,F0002,共6页
目的探讨辛伐他汀促进骨折愈合的效果。方法建立兔单侧桡骨骨折(3mm)模型36只,按照随机原则分为A、B、C3组,每组12只。A组为空白对照组,予以0.9%氯化钠溶液灌胃,骨折局部注射0.9%氯化钠溶液;B组为骨形态发生蛋白-2(BMP-2)对照组,予以0.9... 目的探讨辛伐他汀促进骨折愈合的效果。方法建立兔单侧桡骨骨折(3mm)模型36只,按照随机原则分为A、B、C3组,每组12只。A组为空白对照组,予以0.9%氯化钠溶液灌胃,骨折局部注射0.9%氯化钠溶液;B组为骨形态发生蛋白-2(BMP-2)对照组,予以0.9%氯化钠溶液灌胃,骨折局部注射BMP-2溶液;C组为辛伐他汀实验组,予以辛伐他汀配置液灌胃,骨折局部注射0.9%氯化钠溶液。在术后2、4、8周通过X射线摄片、病理组织切片、骨密度测定及生物力学测定(仅在第8周)等指标来观测评估骨折愈合情况,并分析各组骨折愈合程度差异有无统计学意义。结果 X射线摄片检查:在术后各个时间点,B组和C组在骨痂的形成改建及骨髓腔的再通上均要优于A组,而B、C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骨密度测定:术后2、4周时,C组、B组均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在第2周时B组要优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第4周时,B组与C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术后第8周时,A组要优于B组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B组与C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生物力学测定(第8周时):B组和C组均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和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织形态学检查:C组和B组在胶原纤维、软骨组织、骨小梁及骨基质的形成时期均早于A组,B组和C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辛伐他汀有良好的成骨作用;辛伐他汀可以促进骨折愈合,效果与BMP-2接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辛伐他汀 骨折 兔桡骨 愈合 骨形态发生蛋白-2
下载PDF
皮瓣移植术后侵入性微循环监测方法的进展 被引量:4
15
作者 刘明明(综述) 彭伶丽(综述) 唐举玉(审阅) 《中华显微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414-416,I0004,I0005,共5页
皮瓣移植技术在创面修复、功能重建和体表器官再造领域中的应用已越来越广泛,由于其术后发生的血管危象直接影响到皮瓣移植成功率,皮瓣移植术后微循环的监测方法应运而生。但术后监测方法在临床的应用情况仍然备受争议,尤其是侵入性辅... 皮瓣移植技术在创面修复、功能重建和体表器官再造领域中的应用已越来越广泛,由于其术后发生的血管危象直接影响到皮瓣移植成功率,皮瓣移植术后微循环的监测方法应运而生。但术后监测方法在临床的应用情况仍然备受争议,尤其是侵入性辅助监测技术,然而国内尚未见对其进行系统报道。本文旨在总结其优点和缺点,为临床一线显微外科医护人员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瓣移植术 血管危象 微循环监测 侵入性
原文传递
循证医学思维方法在骨科中的应用 被引量:4
16
作者 谢求恩 何爱咏 《医学与哲学(B)》 2007年第7期54-55,共2页
循证医学(evidence-based medicine,EBM)是遵循证据的医学,这一新型边缘学科的出现使传统经验医学面临巨大的挑战。为提高骨科医疗质量,我们必须克服经验医学中存在的问题,科学地应用循证医学的思维方法来指导骨科临床实践。这将是21世... 循证医学(evidence-based medicine,EBM)是遵循证据的医学,这一新型边缘学科的出现使传统经验医学面临巨大的挑战。为提高骨科医疗质量,我们必须克服经验医学中存在的问题,科学地应用循证医学的思维方法来指导骨科临床实践。这将是21世纪骨科学发展的必然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证医学 骨科 思维方法
下载PDF
美皮康在骨科外固定架患者护理中的应用 被引量:4
17
作者 曹婧 彭伶丽 +2 位作者 王金 毛海月 李小艳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12年第19期3719-3721,共3页
目的:探讨美皮康应用于外固定架针孔换药方式的临床效果。方法:将骨科50例四肢骨折行外固定架固定的患者随机分成实验组24例和对照组26例。实验组以美皮康有边型敷料换药,对照组以临床常用的络合碘纱布条进行换药,比较两组每天更换敷料... 目的:探讨美皮康应用于外固定架针孔换药方式的临床效果。方法:将骨科50例四肢骨折行外固定架固定的患者随机分成实验组24例和对照组26例。实验组以美皮康有边型敷料换药,对照组以临床常用的络合碘纱布条进行换药,比较两组每天更换敷料频次,外固定针孔及周围皮肤红肿、渗出情况,护士更换污染床单被套频次及护士满意度。结果:实验组每天更换敷料频次少于对照组(P<0.05),外固定针孔及周围皮肤红肿、渗出等情况,实验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中护士更换污染床单被套频次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护士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美皮康对保护骨科外固定针孔的治疗效果优于传统络合碘纱布条换药,对预防外固定针道感染有效,同时减轻护士维持床单位整洁、减少床单被套的更换频次,提高护士的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固定架 护理 换药 美皮康
原文传递
关于骨科护理中的人文文化建设的几点思考 被引量:3
18
作者 曾广兰 《中国医药指南》 2011年第15期170-171,共2页
社会的发展及医疗水平的进步,现代人对医疗服务的要求越来越高。在以健康为中心的护理理念日益完善,人文关怀在骨科护理中发挥着尤为重要的作用。骨科临床护理工作中,由于患者心存不信任、担心手术效果及预后等等。为了使医患合作,共同... 社会的发展及医疗水平的进步,现代人对医疗服务的要求越来越高。在以健康为中心的护理理念日益完善,人文关怀在骨科护理中发挥着尤为重要的作用。骨科临床护理工作中,由于患者心存不信任、担心手术效果及预后等等。为了使医患合作,共同应对疾病。骨科人文文化建设,一定条件下个性化服务。显得尤为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科护理 人文关怀 建议及思考
下载PDF
远端蒂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小腿下段胫前创面的手术技巧 被引量:2
19
作者 张志国 董忠根 +6 位作者 魏建伟 刘立宏 倪江东 罗顺红 罗兆彪 左建伟 孙雨峰 《中国现代手术学杂志》 2011年第3期178-182,共5页
目的探讨提高远端蒂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小腿下段胫前创面成功率的手术技巧。方法应用该皮瓣修复小腿下段胫前创面48例。皮瓣切取采用顺逆结合法,8例术中重新调整皮瓣旋转点及瓣部位置。7例修复纵形创面的皮瓣采用瓣部斜行设计。8... 目的探讨提高远端蒂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小腿下段胫前创面成功率的手术技巧。方法应用该皮瓣修复小腿下段胫前创面48例。皮瓣切取采用顺逆结合法,8例术中重新调整皮瓣旋转点及瓣部位置。7例修复纵形创面的皮瓣采用瓣部斜行设计。8例皮瓣经跟腱后方转位。12例为半岛状皮瓣。结果皮瓣完全存活42例;远端表皮坏死2例,创面自然愈合;皮瓣部分坏死4例(8.3%),1例换药、2例二期缝合、1例植皮后创面愈合。结论顺逆结合法切取皮瓣,合理选择皮瓣转位路径和筋膜蒂形式,适宜的纵形创面采用瓣部斜行设计,及减少蒂部和瓣部张力的措施,有助于提高该皮瓣修复小腿下段胫前创面的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腓肠神经 外科皮瓣 腿损伤 软组织损伤
下载PDF
以骨间背侧血管及筋膜皮下组织为蒂的骨间背侧皮瓣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1
20
作者 张志国 董忠根 +5 位作者 刘立宏 罗顺红 周征兵 杨洋 何苗 蒋波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1038-1040,共3页
[目的]探讨以骨间背侧血管及筋膜皮下组织为蒂的骨间背侧皮瓣的特点及疗效。[方法]切取骨间背侧皮瓣时,蒂部包含骨间背侧血管、肌间隔及2~3cm宽的深筋膜和皮下组织,部分蒂部还包含1.0~1.5cm宽的皮条。2002年1月~2009年1月,临床应用... [目的]探讨以骨间背侧血管及筋膜皮下组织为蒂的骨间背侧皮瓣的特点及疗效。[方法]切取骨间背侧皮瓣时,蒂部包含骨间背侧血管、肌间隔及2~3cm宽的深筋膜和皮下组织,部分蒂部还包含1.0~1.5cm宽的皮条。2002年1月~2009年1月,临床应用骨间背侧皮瓣35例,其中1例出现骨间背侧动脉在尺骨茎突上5cm缺失变异。皮瓣大小5cm×3cm~12cm×7.5cm,蒂长4~11cm;筋膜皮下组织蒂宽2cm18例,2.5cm9例,3cm6例。[结果]33例皮瓣完全成活;1例皮瓣远端表皮坏死,另1例远端部分坏死,分别经换药和植皮后创面愈合。骨间背侧动脉解剖变异的1例皮瓣完全成活。[结论]以骨间背侧血管及筋膜皮下组织为蒂的骨间背侧皮瓣具有成活可靠,切取简便,遇到骨间背侧动脉及其皮肤穿支解剖变异时仍可应用的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间背侧动脉 筋膜皮瓣 变异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