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糖尿病肾病诊断与治疗新进展 被引量:42
1
作者 刘裔凯 罗说明 +1 位作者 邓敏 周智广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CAS 2020年第8期688-691,706,共5页
糖尿病是一组由环境与遗传等多种病因共同引起的以糖代谢紊乱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糖尿病肾病(DN)是糖尿病患者最常见、最严重的慢性合并症。目前,糖尿病肾病约占糖尿病患者的40%,是全世界慢性肾病的主要原因。中国已是世界第一糖尿病大... 糖尿病是一组由环境与遗传等多种病因共同引起的以糖代谢紊乱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糖尿病肾病(DN)是糖尿病患者最常见、最严重的慢性合并症。目前,糖尿病肾病约占糖尿病患者的40%,是全世界慢性肾病的主要原因。中国已是世界第一糖尿病大国,也是糖尿病肾病大国。本文就糖尿病肾病诊断与治疗方面的新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旨在提供有关DN诊断和治疗的最新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糖尿病肾病 危险因素 生物学标志物
下载PDF
糖尿病性心脏病研究进展 被引量:21
2
作者 邱俊霖 罗说明 周智广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CAS 2020年第8期679-687,共9页
近年糖尿病发病率急剧增高,成为仅次于心脑血管疾病和癌症的又一大疾病,严重危害人类健康。而在糖尿病当中,糖尿病性心脏病最严重,致死率极高。糖尿病可通过3种方式影响心脏:冠心病、糖尿病心肌病和心脏自主神经病变。不同糖尿病类型,... 近年糖尿病发病率急剧增高,成为仅次于心脑血管疾病和癌症的又一大疾病,严重危害人类健康。而在糖尿病当中,糖尿病性心脏病最严重,致死率极高。糖尿病可通过3种方式影响心脏:冠心病、糖尿病心肌病和心脏自主神经病变。不同糖尿病类型,发病情况不同。3种糖尿病性心脏病的发病机制有共同的地方,但在筛查及治疗的手段上又有所不同。本文整合相关的最新进展旨在分析阐明糖尿病性心脏病的机制、临床筛查和潜在治疗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性心脏病 冠心病 糖尿病心肌病 心脏自主神经病变 1型糖尿病 2型糖尿病
下载PDF
病程1年内2型糖尿病患者亚临床动脉粥样硬化的患病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5
3
作者 谭艳 夏萃 +3 位作者 李祯 刘石平 彭莉红 周智广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CAS 2020年第8期668-672,687,共6页
目的探讨病程1年内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特征以及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C-IMT)的影响因素,为2型糖尿病患者早期进行大血管并发症的筛查和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招募代谢内分泌科门诊的病程1年内2型糖尿病患者64例,收集患者人体学参数、血... 目的探讨病程1年内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特征以及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C-IMT)的影响因素,为2型糖尿病患者早期进行大血管并发症的筛查和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招募代谢内分泌科门诊的病程1年内2型糖尿病患者64例,收集患者人体学参数、血压以及血糖、胰岛功能、血脂、肝肾功能等资料。此外,用彩超检测双侧C-IMT、用双能X骨密度仪检测体脂。按颈动脉彩超的结果,将患者分为非亚临床动脉粥样硬化(As)组(非亚临床As组,16例)和亚临床动脉粥样硬化组(亚临床As组,48例);比较2组患者临床特征的差异,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因素。结果64例研究对象中亚临床As的患者占比为75.0%。与非亚临床As组比较,亚临床As组年龄更大、高血压病史占比更高、体质指数更大、血胆固醇更高、低密度脂蛋白更高、代谢综合征占比更高(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年龄与内膜中膜厚度呈正相关(r=0.32,P<0.05)。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OR=1.10)和男性(OR=9.24)是亚临床As组发生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即使2型糖尿病被诊断的时间不长,但亚临床动脉粥样硬化的患者占比很高。高龄、男性或合并代谢综合征的2型糖尿病患者更容易发生动脉硬化,更应尽早筛查大血管病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 亚临床动脉粥样硬化 影响因素
下载PDF
胰岛自身抗体在糖尿病精准诊断和预测中的价值及进展 被引量:13
4
作者 黄干 周智广 《中国实用内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40-44,共5页
胰岛自身抗体是自身免疫糖尿病的体液免疫标志物,联合多个自身抗体检测不但有助于经典1型糖尿病的诊断和发病风险预测,而且能从初诊2型糖尿病中甄别出成人隐匿性自身免疫糖尿病(LADA),并预测其将来对胰岛素治疗的需要。胰岛自身抗体检... 胰岛自身抗体是自身免疫糖尿病的体液免疫标志物,联合多个自身抗体检测不但有助于经典1型糖尿病的诊断和发病风险预测,而且能从初诊2型糖尿病中甄别出成人隐匿性自身免疫糖尿病(LADA),并预测其将来对胰岛素治疗的需要。胰岛自身抗体检测方法目前的"金标准"为放射配体法,采用生物素-链酶亲和素的桥联酶联免疫法,以及MSD电化学发光法具有很好的检测效果。新型胰岛自身抗体的发现、多抗体筛查方法的改进以及胰岛自身抗体的异质性研究等,将为临床上筛查自身免疫糖尿病以及预测胰岛功能的衰竭提供更好的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岛自身抗体 1型糖尿病 成人隐匿性自身免疫糖尿病
原文传递
《糖尿病分型诊断中国专家共识》解读 被引量:9
5
作者 邓超 李霞 周智广 《中华糖尿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99-103,共5页
为建立规范化的糖尿病分型诊断流程,早期识别病因明确的糖尿病患者,指导临床精准诊疗实践,中国医师协会内分泌代谢科医师分会和国家代谢性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长沙)特组织专家,制定了《糖尿病分型诊断中国专家共识》。笔者就共识出台... 为建立规范化的糖尿病分型诊断流程,早期识别病因明确的糖尿病患者,指导临床精准诊疗实践,中国医师协会内分泌代谢科医师分会和国家代谢性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长沙)特组织专家,制定了《糖尿病分型诊断中国专家共识》。笔者就共识出台背景与要点内容进行解读,旨在为同行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病因 分型 精准医学 自身免疫 基因检测
原文传递
暴发性1型糖尿病的遗传学特征 被引量:10
6
作者 罗说明 马小茜 周智广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561-563,共3页
暴发性1型糖尿病(FT1D)是由日本学者于2000年提出的1型糖尿病(T1DM)新亚型[1].该病起病急骤,病情危重,预后凶险,是常常涉及内科、儿科、妇产科、皮肤科、急诊科等多临床学科的代谢性疾病急危重症.FT1D病因和发病机制尚不清楚,最初... 暴发性1型糖尿病(FT1D)是由日本学者于2000年提出的1型糖尿病(T1DM)新亚型[1].该病起病急骤,病情危重,预后凶险,是常常涉及内科、儿科、妇产科、皮肤科、急诊科等多临床学科的代谢性疾病急危重症.FT1D病因和发病机制尚不清楚,最初认为其胰岛自身抗体阴性,且胰腺病理检查未发现胰岛炎,是不同于经典T1DM的新亚型,故将其归入特发性T1 DM范畴.主要临床特征表现为急性暴发性起病、严重酮症酸中毒,血糖较高而糖化血红蛋白水平相对较低,β细胞功能急剧衰竭为特点.药物过敏综合征、病毒感染及妊娠可能为FT1D的易感因素.后续研究发现自身免疫病与人类白细胞抗原(HLA)基因可能与FT1D有关.本文从HLA基因与非HLA基因两方面就FT1D的遗传学特征阐述如下,为同行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暴发性1型糖尿病 遗传学特征 HLA基因 药物过敏综合征 人类白细胞抗原 自身抗体阴性 血红蛋白水平 T1DM
原文传递
1型糖尿病的精准医疗距离我们有多远? 被引量:8
7
作者 周智广 《中华内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4-5,共2页
“精准医学”(precision medicine)医疗模式有别于“个体化医疗”(personalized medicine),前者强调在传统临床发现和检查的基础上,结合基因或分子机制对疾病精细分类和治疗。从传统医学到循证医学(标准化方案干预典型患者),... “精准医学”(precision medicine)医疗模式有别于“个体化医疗”(personalized medicine),前者强调在传统临床发现和检查的基础上,结合基因或分子机制对疾病精细分类和治疗。从传统医学到循证医学(标准化方案干预典型患者),从个体化治疗到精准医疗,医学模式伴随着科技进步在不断演变。个性化医疗的核心关注个体情况,而精准医学趋向于精确面向罹患特定疾病的少量特定人群,更重视“病”的深度特征和“药”的高度精准性;它以个人基因组信息为基础,结合蛋白质组、代谢组等相关内环境信息,为患者量身定制最佳治疗方案,是在对人、病、药深度认识基础上而形成的高水平医疗。目前人们将实施精准医疗计划的探索首先聚焦在恶性肿瘤和糖尿病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个体化医疗 1型糖尿病 个体化治疗 距离 循证医学 最佳治疗方案 人基因组 标准化方案
原文传递
糖皮质激素治疗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时的血糖管理共识 被引量:2
8
作者 中国医师协会内分泌代谢科医师分会 国家代谢性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长沙) +1 位作者 李霞 周智广 《中华糖尿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23-127,共5页
糖皮质激素广泛用于治疗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重型和危重型患者,诱发的高血糖是临床十分突出的问题。具有发生率高、发生速度快、血糖升高显著以及午后高血糖等临床特点,需要临时进行额外的、更积极的血糖管理。接受糖皮质激素治疗前应注重... 糖皮质激素广泛用于治疗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重型和危重型患者,诱发的高血糖是临床十分突出的问题。具有发生率高、发生速度快、血糖升高显著以及午后高血糖等临床特点,需要临时进行额外的、更积极的血糖管理。接受糖皮质激素治疗前应注重询问病史和进行糖代谢筛查,根据糖代谢状态实施血糖监测,建议非糖尿病患者监测下午4点血糖以早期发现高血糖,糖尿病患者则监测多点血糖。降糖策略需依据患者病情和血糖谱制定,血糖轻度升高者予以合理的口服降糖药或胰高糖素样肽-1受体激动剂治疗;血糖明显升高(>16.7 mmol/L)、既往使用胰岛素治疗或给予肠内外营养者建议采用胰岛素治疗。制定本管理共识旨在加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患者接受糖皮质激素治疗期间的血糖管理,并改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 糖皮质激素 血糖管理
原文传递
1型糖尿病的表观遗传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5
9
作者 谢志国 孙肖霄 +1 位作者 黄干 周智广 《中华糖尿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302-304,共3页
1型糖尿病(T1DM)是由T淋巴细胞介导的对胰岛B细胞破坏而导致胰岛素绝对缺乏的疾病。
关键词 1型糖尿病 表观遗传学 细胞破坏 细胞介导 胰岛素 胰岛B
原文传递
1型糖尿病血管并发症防治:挑战与希望 被引量:5
10
作者 罗说明 周智广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CAS 2020年第8期645-650,共6页
1型糖尿病(T1DM)血管并发症临床上表现为微血管和大血管并发症,是患者致死、致残的最主要原因。血糖控制不良以及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升高是血管并发症发展的主要危险因素。胰岛素强化降糖治疗可以作为T1DM患者预防血管并发症发生... 1型糖尿病(T1DM)血管并发症临床上表现为微血管和大血管并发症,是患者致死、致残的最主要原因。血糖控制不良以及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升高是血管并发症发展的主要危险因素。胰岛素强化降糖治疗可以作为T1DM患者预防血管并发症发生的三级预防手段。新型口服降糖药及干细胞治疗与T1DM血管并发症的研究已起步,有望为T1DM血管并发症的防治提供更多的手段与循证医学证据。深入理解T1DM血管并发症的发生发展机制对预防和治疗T1DM患者心血管事件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型糖尿病 血管并发症 糖尿病肾病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下载PDF
成人隐匿性自身免疫糖尿病的遗传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1
作者 尹娜娜 罗说明 +1 位作者 林健 周智广 《中华糖尿病杂志》 CAS CSCD 2016年第6期372-375,共4页
成人隐匿性自身免疫糖尿病(LADA)是成人起病的缓慢进展的自身免疫糖尿病,属于免疫介导性1型糖尿病(T1DM)的亚型,但其临床特点不同于经典T1DM,更多是介于T1DM和2型糖尿病(T2DM)的中间状态。
关键词 隐匿性自身免疫糖尿病 成人 遗传学 T1DM 1型糖尿病 免疫介导性 2型糖尿病 临床特点
原文传递
中国1型糖尿病综合管理模式的建立与实施 被引量:4
12
作者 谢雨婷 李霞 周智广 《中国医师杂志》 CAS 2019年第1期1-3,共3页
1型糖尿病需要终生依赖胰岛素治疗,如何维持血糖平稳、调整胰岛素剂量,对患者而言是个持续存在的挑战。1型糖尿病的管理涉及到跨学科的协作,以及对患者及家庭有效的糖尿病自我管理教育。相较于英、美等国家较为成熟的管理及教育体系,我... 1型糖尿病需要终生依赖胰岛素治疗,如何维持血糖平稳、调整胰岛素剂量,对患者而言是个持续存在的挑战。1型糖尿病的管理涉及到跨学科的协作,以及对患者及家庭有效的糖尿病自我管理教育。相较于英、美等国家较为成熟的管理及教育体系,我国目前尚缺乏一个完善、规范、统一的1型糖尿病综合管理系统。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于2015年11月建立了国内首个1型糖尿病综合管理联合门诊,涵盖内分泌科、糖尿病教育、营养科、运动医学、眼科以及心理科。为我国1型糖尿病综合管理提供了全新并且可行的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1型 疾病管理 血糖 胰岛素
原文传递
1型糖尿病人群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临床应对指南
13
作者 中国医师协会内分泌代谢科医师分会 国家代谢性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长沙) +2 位作者 中国1型糖尿病联盟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1型糖尿病学组 周智广 《中华糖尿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18-122,共5页
糖尿病患者是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后进展为重症及危重症的高危人群,而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亦可造成其血糖波动、诱发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甚至威胁生命。1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波动大,更易发生酮症酸中毒;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期间的血糖控制和健康管理... 糖尿病患者是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后进展为重症及危重症的高危人群,而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亦可造成其血糖波动、诱发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甚至威胁生命。1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波动大,更易发生酮症酸中毒;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期间的血糖控制和健康管理对于避免急性并发症、住院及不良预后亟须重视。本指南基于国内外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诊治的临床经验及证据,从饮食、运动、胰岛素调整、血糖监测、糖尿病酮症及酮症酸中毒识别处理以及心理支持等方面进行阐述,旨在提高1型糖尿病人群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期间的管理水平,改善其生存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 糖尿病 1型 血糖监测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原文传递
免疫代谢学:肥胖与2型糖尿病研究的新方向 被引量:4
14
作者 周智广 《中华糖尿病杂志》 CAS CSCD 2015年第4期193-194,共2页
长期以来,科学家们认为免疫系统中的效应细胞是肿瘤及感染性疾病的防御细胞,而调节细胞主要作用于致敏和自身免疫反应。近年来,许多研究表明免疫细胞还有不少非传统的免疫作用,包括参与神经退行性病变、心血管疾病及代谢性疾病的发... 长期以来,科学家们认为免疫系统中的效应细胞是肿瘤及感染性疾病的防御细胞,而调节细胞主要作用于致敏和自身免疫反应。近年来,许多研究表明免疫细胞还有不少非传统的免疫作用,包括参与神经退行性病变、心血管疾病及代谢性疾病的发生发展。崭新的科研前沿方向--免疫代谢学(immunometabolism)[1],主要研究免疫与代谢在生理及疾病中的相互影响。该学科目前在两方面取得了引人瞩目的进展:一方面,新近认为天然或获得性免疫系统参与了既往所认为的非免疫性疾病,如肥胖,产生代谢与免疫方面的异常,可导致对2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癌症或神经退行性病变的易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代谢性疾病 免疫系统 2型糖尿病 肥胖 神经退行性病变 感染性疾病 心血管疾病 自身免疫反应
原文传递
特殊人群暴发性1型糖尿病 被引量:3
15
作者 罗说明 邓敏 +1 位作者 章臻翊 周智广 《中国医师杂志》 CAS 2019年第1期7-10,共4页
暴发性1型糖尿病(FT1D)是1型糖尿病的新亚型,其起病急骤,常伴有意识障碍或胰酶升高,出现严重高血糖及代谢紊乱,临床上属于急危重症。孕妇、老年与儿童青少年因其生理上与成人不同,其发生相应的FT1D存在不同的临床表现与处理措施。本文... 暴发性1型糖尿病(FT1D)是1型糖尿病的新亚型,其起病急骤,常伴有意识障碍或胰酶升高,出现严重高血糖及代谢紊乱,临床上属于急危重症。孕妇、老年与儿童青少年因其生理上与成人不同,其发生相应的FT1D存在不同的临床表现与处理措施。本文就孕妇、老人、儿童青少年特殊人群FT1D的特征与管理进行归纳整理,以提高对FT1D的再认识,呼吁所有临床医师提高警惕,重视特殊人群F1TD的早期诊断与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1型 急性病 孕妇 老年人 儿童 青少年
原文传递
成人隐匿性自身免疫糖尿病患者HLA-Ⅱ类易感等位基因及基因型的鉴定 被引量:3
16
作者 尹娜娜 罗说明 +6 位作者 林健 谢志国 黄干 李霞 郑沛林 王建平 周智广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581-586,共6页
目的 鉴定中国汉族成人隐匿性自身免疫糖尿病(LADA)患者人类白细胞抗原(HLA)-DRB1、DQA1与DQB1易感等位基因及基因型.方法 采用PCR直接测序法(PCR-SBT),对1999至2015年主要来自湖南汉族地区652例LADA患者和1 181名健康对照的HLA-D... 目的 鉴定中国汉族成人隐匿性自身免疫糖尿病(LADA)患者人类白细胞抗原(HLA)-DRB1、DQA1与DQB1易感等位基因及基因型.方法 采用PCR直接测序法(PCR-SBT),对1999至2015年主要来自湖南汉族地区652例LADA患者和1 181名健康对照的HLA-DRB1、DQA1与DQB1位点进行高分辨基因分型.分析比较LADA患者与健康对照组的基因频率.结果 中国汉族LADA患者HLA-DQA1易感等位基因为DQA1* 03(OR=1.23,Pc =0.028);DQB1易感等位基因有4种,分别为DQB1* 0201(OR=2.24,Pc<0.001)、DQB1* 0303(OR=1.30,Pc=0.030)、DQB1*0304(OR=10.23,Pc =0.004) 、DQB1* 0401(OR=1.94,Pc <0.001);DRB1易感等位基因有3种,分别为DRB1*0301 (OR =2.10,Pc <0.001)、DRB1*0405(OR=1.89,Pc <0.001)与DRB1* 0901(OR=1.36,Pc =0.008). LADA患者HLA-Ⅱ类易感基因型分别为DQA1* 03/05(OR=1.81,Pc =0.007)、DQB1* 0201/0201(OR=5.74,Pc<0.001)、DQB1*0201/0303(OR=2.58,Pc=0.010)、DRB1*0301/0901 (OR =3.43,Pc =0.028)与DRB1* 0901/0901(OR=1.82,Pc=0.021).中国汉族与高加索人LADA比较,DQB1* 0201、DRB1* 0301为两者共有易感等位基因.而DQA1* 03 、DQB1* 0303、DQB1*0304、DQB1*0401 、DRB1*0405与DRB1* 0901为中国汉族特异性易感等位基因.结论 中国LADA患者易感等位基因为DQA1* 03、DQB1*0201、DQB1* 0303、DQB1*0304、DQB1*0401、DRB1* 0301 、DRB1* 0405与DRB1* 0901;易感基因型为DQA1* 03/05、DQB1* 0201/0201、DQB1*0201/0303 、DRB1* 0301/0901与DRB1* 0901/090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1型 自身免疫疾病 人类白细胞抗原 等位基因 基因型
原文传递
成人隐匿性自身免疫糖尿病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与谷氨酸脱羧酶抗体滴度的关系 被引量:2
17
作者 胡宇航 李桢 +6 位作者 姜宏卫 马瑜瑾 闫彩凤 牛晓红 李霞 颜湘 周智广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CAS 2020年第8期662-667,共6页
目的探讨成人隐匿性自身免疫糖尿病(LADA)患者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C-IMT)与谷氨酸脱羧酶抗体(GADA)滴度的关系。方法选取2015年9月至2019年4月参与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国家代谢性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LADA临床试验研究的160名患者基线资... 目的探讨成人隐匿性自身免疫糖尿病(LADA)患者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C-IMT)与谷氨酸脱羧酶抗体(GADA)滴度的关系。方法选取2015年9月至2019年4月参与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国家代谢性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LADA临床试验研究的160名患者基线资料。以GADA滴度为界值分为高滴度LADA-1型(GADA滴度≥0.3)和低滴度LADA-2型(0.05≤GADA滴度<0.3)。收集其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资料及其他临床资料进行横断面分析。结果LADA-2型患者年龄、高血压比例、代谢综合征比例、体质量、体质指数、腰围、臀围、收缩压、舒张压、空腹C肽、HOMA-IR、甘油三酯水平明显高于LADA-1型患者(P<0.05),而胰岛素使用比例明显低于LADA-1型患者(P<0.01)。与LADA-1型患者比较,LADA-2型患者C-IMT增厚者明显增多(P<0.01),且C-IMT增厚更为显著(P<0.001),在校正代谢综合征相关因素后差异仍显著。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C-IMT与饮酒史呈正相关(P<0.01),与GADA滴度呈负相关(P<0.01)。根据HOMA-IR将患者分为低HOMA-IR组(HOMA-IR≤2.0)和高HOMA-IR组(HOMA-IR>2.0),LADA-1型高HOMA-IR组较低HOMA-IR组C-IMT显著升高(P<0.01),而LADA-2型患者高、低HOMA-IR组无差异。结论GADA低滴度的LADA患者较高滴度患者有更高的动脉粥样硬化风险,该风险与胰岛素抵抗相关。GADA滴度为LADA患者C-IMT增厚的独立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人隐匿性自身免疫糖尿病 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 谷氨酸脱羧酶抗体
下载PDF
血清非甲基化胰岛素DNA检测方法的建立 被引量:2
18
作者 林健 刘颖丰 +2 位作者 谢志国 周智广 黄干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0期2393-2397,共5页
目的建立血清非甲基化胰岛素DNA的检测方法,并初步评价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文献报道的Akirav法和Husseiny法反应体系进行验证和改良。同时选取2014年2月至2015年2月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门诊或病房诊断为1型糖尿病(T1DM)且病程1年... 目的建立血清非甲基化胰岛素DNA的检测方法,并初步评价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文献报道的Akirav法和Husseiny法反应体系进行验证和改良。同时选取2014年2月至2015年2月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门诊或病房诊断为1型糖尿病(T1DM)且病程1年以内的患者6例,以及年龄相匹配的健康对照8例,采用改良Akirav法检测其血清中非甲基化胰岛素DNA水平,初步评价临床应用价值。本研究方案经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2012)伦理审第(S12)号]。结果Akirav法的甲基化非依赖性PCR(MIP)反应特异性较差,无法获得目标产物;Husseiny法的甲基化特异性定量PCR(qMSP)引物扩增效率为(76.98±2.88)%,低于推荐的80%,结果可信度差。利用Akirav法的主要思路,结合Husseiny法中提供的引物,建立的改良Akirav法灵敏度较高,检测T1DM患者血清中的非甲基化胰岛素DNA水平高于正常对照[非甲基化指数(DI)分别为0.039(0.028—0.083)和0.016(0.003—0.029),P=0.005]。结论改良Akirav法能有效检测血清非甲基化胰岛素DNA水平,T1DM患者血清中非甲基化胰岛素DNA水平高于健康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1型 非甲基化胰岛素DNA 诊断技术和方法
原文传递
干细胞免疫教育临床治疗糖尿病的分子和细胞学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9
作者 赵勇 李霞 周智广 《中国医师杂志》 CAS 2019年第1期16-18,共3页
免疫紊乱和胰岛β细胞缺乏是1型和2型糖尿病共同存在的关键问题。经过国际多中心的临床和基础研究证明了干细胞免疫教育(Stem Cell Educator)治疗糖尿病患者的安全性和临床疗效;脐血多能干细胞CB-SC可通过细胞膜分子和释放的可溶性分子... 免疫紊乱和胰岛β细胞缺乏是1型和2型糖尿病共同存在的关键问题。经过国际多中心的临床和基础研究证明了干细胞免疫教育(Stem Cell Educator)治疗糖尿病患者的安全性和临床疗效;脐血多能干细胞CB-SC可通过细胞膜分子和释放的可溶性分子修复患者的多种免疫细胞紊乱(包括T细胞、调节性T细胞、单核细胞),纠正自身免疫记忆;另外,可通过血小板释放的线粒体,进一步发挥免疫调节作用,刺激胰岛β细胞的再生,改善胰岛功能和糖代谢,为糖尿病的治疗开辟了崭新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能干细胞 免疫疗法 胰岛素分泌细胞 糖尿病
原文传递
成人隐匿性自身免疫糖尿病胰岛β细胞功能研究进展 被引量:1
20
作者 赵越 罗说明 周智广 《中华糖尿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438-440,共3页
糖尿病是一个连续的疾病谱,成人隐匿性自身免疫糖尿病(LADA)是介于1型糖尿病(T1DM)和2型糖尿病(T2DM)之间的过度类型,其胰岛β细胞功能衰退速度较T2DM患者快,且最终发展为依赖胰岛素治疗。由于LADA的发生、发展较T1DM缓慢,因... 糖尿病是一个连续的疾病谱,成人隐匿性自身免疫糖尿病(LADA)是介于1型糖尿病(T1DM)和2型糖尿病(T2DM)之间的过度类型,其胰岛β细胞功能衰退速度较T2DM患者快,且最终发展为依赖胰岛素治疗。由于LADA的发生、发展较T1DM缓慢,因此,保护胰岛β细胞功能从而延缓疾病进程成为近年来的研究热点。本文就LADA患者胰岛β细胞功能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匿性自身免疫糖尿病 胰岛Β细胞功能 成人 T2DM T1DM LADA 2型糖尿病 1型糖尿病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