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36篇文章
< 1 2 3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三级甲等医院护士死亡态度、死亡应对能力与死亡教育需求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褚冬燕 廖小利 +2 位作者 蔡亮 熊俊 杨璇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23年第12期930-936,共7页
目的调查三级甲等医院护士死亡态度、死亡应对能力与死亡教育需求的现状,并分析这三者之间的关系,以期为临床开展死亡教育提供建议和指导。方法于2022年1—3月便利抽样法选取湖南省长沙市5所三级甲等医院护士1 902名作为研究对象,使用... 目的调查三级甲等医院护士死亡态度、死亡应对能力与死亡教育需求的现状,并分析这三者之间的关系,以期为临床开展死亡教育提供建议和指导。方法于2022年1—3月便利抽样法选取湖南省长沙市5所三级甲等医院护士1 902名作为研究对象,使用一般资料问卷、死亡态度描绘量表、死亡应对能力量表和死亡教育需求问卷进行横断面调查,并分析其死亡态度、死亡应对能力与死亡教育需求之间的关系。结果最终回收有效问卷1 837份。护士死亡态度总分为(91.37 ± 11.26)分、死亡应对能力总分为(109.25 ± 21.67)分、死亡教育需求总分为(214.13 ± 28.64)分。护士自然接受与死亡教育需求呈正相关(r=0.458,P<0.05)、逃离接受与死亡教育需求呈正相关(r=0.312,P<0.05)、趋近接受与死亡教育需求呈正相关(r=0.347,P<0.05)、死亡逃避与死亡教育需求呈负相关(r=-0.291,P<0.05)、死亡应对能力与死亡教育需求呈正相关(r=0.356,P<0.05)。结论护士死亡态度较为正向、死亡应对能力处于中等水平、死亡教育需求较高;护士死亡教育需求与正向死亡态度和死亡应对能力呈正相关。应该加强死亡教育,培育正向死亡态度、提高死亡应对能力,提升临终护理质量和患者死亡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护士 死亡态度 死亡应对能力 死亡教育
原文传递
骨科“双轨合一”培养模式实践中的问题及思考 被引量:1
2
作者 王剑龙 王卫国 +2 位作者 程哲 王国伟 张磐 《科技风》 2023年第2期147-149,共3页
研究生教育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是本科毕业后教育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当前的培养模式中,存在将其二者同时开展、合并培养的“双轨合一”培养模式。在实践中发现此模式在骨科学习、实践培养与考核、科研思维能力培养及人文关怀、医患... 研究生教育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是本科毕业后教育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当前的培养模式中,存在将其二者同时开展、合并培养的“双轨合一”培养模式。在实践中发现此模式在骨科学习、实践培养与考核、科研思维能力培养及人文关怀、医患关系培养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并尝试对其进行分析思考并提出解决办法和建议,为骨科“双轨合一”培养模式改革提供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科 双轨合一 研究生教育 住培制度
下载PDF
采用后路多棒内固定治疗重度先天性上胸段脊柱侧弯矫形的疗效 被引量:3
3
作者 刘仁峰 王正光 +2 位作者 谭伟 邓幼文 周勇 《骨科临床与研究杂志》 2023年第3期142-147,155,共7页
目的评估采用后路多棒内固定技术治疗重度先天性上胸段脊柱侧弯的近期临床效果。方法对2017年1月到2022年6月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脊柱外科治疗的重度先天性上胸段脊柱侧弯患者20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依手术方法将全部患者分为两... 目的评估采用后路多棒内固定技术治疗重度先天性上胸段脊柱侧弯的近期临床效果。方法对2017年1月到2022年6月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脊柱外科治疗的重度先天性上胸段脊柱侧弯患者20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依手术方法将全部患者分为两组:多棒内固定组(n=10)采用后路多棒内固定结合僵硬区远端多节段Ponte截骨术;传统双棒内固定组(n=10)采用传统双棒内固定结合后路全脊椎截骨术(PVCR)或经椎弓根椎体截骨(PSO)。记录患者一般临床资料以及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融合节段数量、多棒链接位置和术后并发症等,同时分别测量患者术前、术后及末次随访时侧弯Cobb角、最大后凸Cobb角(GK)、矢状面平衡参数(SVA)和冠状面平衡参数(C 7PL-CSVL)等影像学指标,并进行组内与组间比较。结果随访(18.10±3.73)(13~23)个月。多棒内固定组患者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均较传统双棒内固定组显著减少(均P<0.05)。两组患者术后侧弯Cobb角、GK、SVA和C 7PL-CSVL均较术前有显著改善(均P<0.05)。多棒内固定组患者术后侧弯Cobb角矫正率为(64.62±7.43)%,GK矫正率为(31.16±12.48)%,稍高于传统双棒内固定组的(62.84±6.35)%和(32.55±9.878)%,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随访期间未见矫形区上、下端继发脊柱侧弯、后凸或失衡;两组患者身高增加(8.60±1.10)(6.5~10.0)cm,外观改善均令人满意。多棒内固定组出现术后并发症3例,包括表皮伤口感染1例和肌间静脉血栓形成2例;传统双棒内固定组出现并发症5例,包括表皮伤口感染2例、脑脊液漏1例和肌间静脉血栓形成2例;两组均未见神经相关并发症。对全部并发症均行对症治疗。结论后路多棒内固定结合僵硬区远端多节段Ponte截骨在重度先天性上胸段脊柱侧弯患者的治疗中可获得安全可靠的近期效果,尤其适用于后凸不严重的上胸段僵硬先天性脊柱侧弯病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侧凸 胸椎 先天畸形 矫形外科固定装置 内固定器 截骨术
下载PDF
椎体成形术治疗细小椎弓根的上腰椎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的研究进展
4
作者 胡天瑞(综述) 王卫国(审校)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580-584,共5页
我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在老龄人群中,骨质疏松非常普遍,50岁及以上成年人中骨质疏松症患病率有所增加[1],骨质疏松症及相关并发症已成为全球性的公共卫生问题[2],老年人容易发生胸腰椎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3,4]。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perc... 我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在老龄人群中,骨质疏松非常普遍,50岁及以上成年人中骨质疏松症患病率有所增加[1],骨质疏松症及相关并发症已成为全球性的公共卫生问题[2],老年人容易发生胸腰椎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3,4]。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可以明显改善疼痛和生活质量,创伤小、操作简单方便[5~7],临床疗效可靠,是近年来治疗老年患者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的主要手段,也是急性症状性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的首选方法[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 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 急性症状 老龄人群 骨质疏松症 胸腰椎 椎弓根 相关并发症
下载PDF
显微镜微通道单侧入路治疗孤立型胸椎黄韧带骨化症 被引量:3
5
作者 王瑶 李劲松 +2 位作者 陈友虎 尹文思 袁渤 《临床骨科杂志》 2021年第1期1-5,共5页
目的探讨显微镜微通道单侧入路治疗孤立型胸椎黄韧带骨化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显微镜微通道单侧入路治疗6例胸椎黄韧带骨化症患者。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住院时间。比较手术前后肌酸磷酸激酶(CK)水平,采用疼痛VAS评分和JOA... 目的探讨显微镜微通道单侧入路治疗孤立型胸椎黄韧带骨化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显微镜微通道单侧入路治疗6例胸椎黄韧带骨化症患者。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住院时间。比较手术前后肌酸磷酸激酶(CK)水平,采用疼痛VAS评分和JOA评分评价临床疗效。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6~20(10.1±5.7)个月。手术时间70~108(86.4±11.7)min,术中出血量25~65(40.7±12.5)ml,术后住院时间5~7(5.4±0.7)d。CK水平:术后1 d较术前明显升高(P<0.05);术后3、5 d恢复正常,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VAS评分和JOA评分:术后5 d及1、6个月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术后1、6个月均较术后5 d明显改善(P<0.05);术后1个月与术后6个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显微镜微通道单侧入路治疗孤立型胸椎黄韧带骨化症具有创伤小、出血量少、手术时间短、患者术后恢复快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显微镜微通道 黄韧带骨化症 微创
下载PDF
显微镜微通道入路与后正中入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3
6
作者 王瑶 李劲松 +1 位作者 陈友虎 尹文思 《临床骨科杂志》 2020年第6期796-799,共4页
目的比较显微镜微通道入路与后正中入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根据手术方法不同将68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分为A组(采用后正中入路,34例)和B组(采用显微镜微通道入路,34例)。记录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比较... 目的比较显微镜微通道入路与后正中入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根据手术方法不同将68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分为A组(采用后正中入路,34例)和B组(采用显微镜微通道入路,34例)。记录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比较两组术后1 d、1个月、6个月疼痛VAS评分。结果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B组少(短)于A组(P<0.05),手术时间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6~27个月。两组术后均未出现椎间盘突出复发、神经根损伤、切口感染、脑脊液漏等并发症。VAS评分:两组术后1 d、1个月、6个月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 d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6个月,两组均较术后1 d降低(P<0.05),但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显微镜微通道入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具有创伤小、术中出血少、术后住院时间短、术后疼痛轻微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显微镜微通道 腰椎间盘突出症 微创
下载PDF
神经再生、多模态神经调制治疗脊髓损伤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7
作者 冯浩铭 余珊子 +2 位作者 张小波 冯万江 王剑龙 《中国综合临床》 2021年第5期474-479,共6页
脊髓损伤在临床上具有较高致残率,依据不同的损伤节段和严重程度可将其分为完全性脊髓损伤和不完全性脊髓损伤。治疗的主要目的是保护神经,目前急性脊髓损伤主要采用外科减压手术、神经营养、激素治疗、低温治疗以及康复干预等临床综合... 脊髓损伤在临床上具有较高致残率,依据不同的损伤节段和严重程度可将其分为完全性脊髓损伤和不完全性脊髓损伤。治疗的主要目的是保护神经,目前急性脊髓损伤主要采用外科减压手术、神经营养、激素治疗、低温治疗以及康复干预等临床综合治疗。近年来内、外源性神经干细胞研究领域有所突破,干细胞移植的基础研究已取得重要进展。从长远来看,神经再生与神经调制措施可能是修复脊髓损伤最有前景的疗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 神经再生 多模态神经调制 减压手术 激素疗法 治疗性低温
原文传递
腰椎弹性棒动态固定治疗腰椎椎管狭窄邻近节段退变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2
8
作者 周若舟 房佐忠 +2 位作者 邓国兵 王元嵩 李劲松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4期85-90,共6页
目的比较脊柱融合辅以邻近节段弹性棒动态固定与单纯脊柱融合治疗腰椎椎管狭窄邻近节段退变(ASD)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9年12月—2021年4月在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行手术治疗的40例腰椎椎管狭窄患者。将其随机分为A、B组,每组20例。A组... 目的比较脊柱融合辅以邻近节段弹性棒动态固定与单纯脊柱融合治疗腰椎椎管狭窄邻近节段退变(ASD)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9年12月—2021年4月在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行手术治疗的40例腰椎椎管狭窄患者。将其随机分为A、B组,每组20例。A组行脊柱融合辅以邻近节段弹性棒动态固定,B组行单纯脊柱融合。分析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1 d、3个月、6个月、12个月的腰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腰椎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术后固定节段和动态固定邻近节段椎间隙高度比值(ISR)、邻近节段腰椎活动度(ROM)、邻近节段腰椎间盘退变Pfirrmann分级的变化。结果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1 d、3个月、6个月、12个月的VAS、ODI评分比较,采用重复测量设计的方差分析,结果:①不同时间点VAS、ODI评分有差异(F=575.55和1436.967,均P=0.000);②A与B组VAS、ODI评分无差异(F=2.402和1.952,P=0.129和0.171);③两组VAS、ODI评分变化趋势有差异(F=6.469和9.116,均P=0.000)。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1 d、3个月、6个月、12个月的ISR、ROM、Pfirrmann分级比较,采用重复测量设计的方差分析,结果:①不同时间点ISR、ROM有差异(F=65.454和614.002,均P=0.000),Pfirrmann分级无差异(F=1.221,P=0.305);②A与B组ISR、ROM、Pfirrmann分级有差异(F=31.005、649.492和18.185,均P=0.000);③两组ISR、ROM、Pfirrmann分级变化趋势有差异(F=7.420、213.145和19.963,均P=0.000)。结论脊柱融合辅助以弹性棒动态固定治疗腰椎椎管狭窄,可以保留脊柱活动度,有效维持邻近节段的椎间高度,分散加载至邻近节段椎间盘的力学载荷,有效改善腰椎椎管狭窄ASD患者的临床症状和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椎管狭窄 邻近节段退变 动态固定 脊柱融合
下载PDF
颈椎管内浆细胞肉芽肿1例报道并文献复习
9
作者 潘柏宇 汪逸凡 邓幼文 《重庆医学》 CAS 2023年第13期2077-2080,共4页
浆细胞肉芽肿(PCG)是一种少见的炎性假瘤,以纤维结缔组织增生伴大量多克隆浆细胞浸润为组织形态学特点,多发生于肺,极少见于椎管内^([1])。本文回顾了1例椎管内PCG患者的临床资料,报道如下。
关键词 颈椎管内 髓外硬膜下 浆细胞肉芽肿
下载PDF
腹膜后间叶性软骨肉瘤侵犯结肠1例
10
作者 何见明 程军 +1 位作者 谭伟 邓幼文 《中华骨与关节外科杂志》 2022年第3期213-215,共3页
骨外间叶性软骨肉瘤(extraskeletal mesenchymal chondrosarcoma,ESMC)是一种罕见的起源于软组织的恶性软骨肿瘤。原发肿瘤常见于下肢、眼眶及中枢神经系统,发生于腹膜后者非常罕见[1-3]。本文报道湘西自治州人民医院收治的1例腹膜后间... 骨外间叶性软骨肉瘤(extraskeletal mesenchymal chondrosarcoma,ESMC)是一种罕见的起源于软组织的恶性软骨肿瘤。原发肿瘤常见于下肢、眼眶及中枢神经系统,发生于腹膜后者非常罕见[1-3]。本文报道湘西自治州人民医院收治的1例腹膜后间叶性骨外软骨肉瘤侵犯结肠脾曲的51岁男性患者,并进行相关文献复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外软骨肉瘤 腹膜后肿瘤 间叶性软骨肉瘤 结肠
下载PDF
骨肉瘤预后相关基因的研究进展
11
作者 张小波 史桂霞 +1 位作者 曹恒 王剑龙 《中国综合临床》 2022年第3期279-284,共6页
骨肉瘤是一种起源于间充质组织的原发性恶性肿瘤, 主要发生在儿童和青少年, 具有恶性程度高、生长快、转移早及预后差等特点。目前国内外大部分研究主要集中于早期诊断和治疗上。然而, 可靠的预测指标对于监测疾病变化、指导治疗和评估... 骨肉瘤是一种起源于间充质组织的原发性恶性肿瘤, 主要发生在儿童和青少年, 具有恶性程度高、生长快、转移早及预后差等特点。目前国内外大部分研究主要集中于早期诊断和治疗上。然而, 可靠的预测指标对于监测疾病变化、指导治疗和评估预后至关重要。近几年关于骨肉瘤预后相关基因的研究已成为新的热点, 其异常表达影响骨肉瘤细胞的进展、侵袭和转移等过程, 在骨肉瘤的耐药性及化疗中均发挥重要作用。现就影响骨肉瘤预后相关的基因:miRNAs、lncRNA、CircRNA、ErbB基因家族的异常表达及癌基因、免疫相关基因的失调做简要概括, 充分的了解其特征, 以期为骨肉瘤患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一种新方向和可能新的药物治疗靶点, 从而达到改善骨肉瘤患者预后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肉瘤 预后 基因
原文传递
经皮椎弓根钉微创手术治疗脊柱骨折患者的临床效果及DVT影响
12
作者 王正光 刘栋彪 周勇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1年第7期27-28,共2页
经皮椎弓根钉微创手术治疗脊柱骨折患者的临床效果及DVT影响。方法 随机选取2019年10月-2020年10月在我院治疗的脊柱骨折患者60例,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参照组,各30例。参照组实施传统开放内固定治疗,观察组实施经皮椎弓根钉... 经皮椎弓根钉微创手术治疗脊柱骨折患者的临床效果及DVT影响。方法 随机选取2019年10月-2020年10月在我院治疗的脊柱骨折患者60例,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参照组,各30例。参照组实施传统开放内固定治疗,观察组实施经皮椎弓根钉微创手术。观察两组临床优良率、围术期指标以及DVT发生率。结果 两组临床优良率对比有差异,观察组高于参照组,差异明显(P<0.05)。两组围术期指标对比有差异,观察组各指标均优于参照组,差异明显(P<0.05)。两组DVT发生率对比有差异,观察组低于参照组,差异明显(P<0.05)。结论 经皮椎弓根钉微创手术治疗脊柱骨折效果理想,并可改善患者的围术期指标,降低DVT发生率,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椎弓根钉微创手术 脊柱骨折 临床效果 DVT
下载PDF
颈椎病患病特征的流行病学研究 被引量:147
13
作者 王冰 段义萍 +4 位作者 张友常 王启明 黄兆民 樊振勇 卓尚丕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472-474,共3页
目的 :调查人群中颈椎病的患病特征。方法 :对 1 0 0 9位不同职业、年龄和性别者进行问卷表和X线照片调查。结果 :颈椎病患者中 ,干部、技术员、财会人员分别为 78.83% ,74 .2 1 %和 5 8.70 % ;工作紧张、长期伏案者占 5 9.75 % ;喜高... 目的 :调查人群中颈椎病的患病特征。方法 :对 1 0 0 9位不同职业、年龄和性别者进行问卷表和X线照片调查。结果 :颈椎病患者中 ,干部、技术员、财会人员分别为 78.83% ,74 .2 1 %和 5 8.70 % ;工作紧张、长期伏案者占 5 9.75 % ;喜高中枕者占 80 .0 3%。X线照片病变部位C5~ 640 .79% ,C4~ 52 6 .2 9% ,C6~ 71 8.2 0 % ;椎体前后缘骨刺 6 5 .75 % ,椎间隙变窄 36 .87% ,椎间孔变窄 2 9.1 9% ,生理曲度异常 31 .0 3%。结论 :通过对颈椎病发病危险因素的流行病学研究 ,可以提高对颈椎病的认识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病 流行病学研究 X线照片 调查 椎体 预防和治疗 椎间孔 人群
下载PDF
长期留置导尿管患者导管相关性尿路感染预防护理的最佳证据总结 被引量:83
14
作者 王文丽 朱政 +6 位作者 彭德珍 赵丽萍 王卫星 陈学樊 赵兴娥 曾媛媛 谭晓菊 《护士进修杂志》 2019年第16期1473-1477,共5页
目的评估并总结长期留置导尿管患者导管相关性尿路感染预防护理的最佳证据,为临床医务人员开展规范化的护理提供依据。方法检索美国国立指南库(NGC)、澳大利亚循证卫生保健中心(JBI)证据总结数据库、Cochrane数据库、英国国家卫生与临... 目的评估并总结长期留置导尿管患者导管相关性尿路感染预防护理的最佳证据,为临床医务人员开展规范化的护理提供依据。方法检索美国国立指南库(NGC)、澳大利亚循证卫生保健中心(JBI)证据总结数据库、Cochrane数据库、英国国家卫生与临床优化研究所(NICE)、苏格兰院际指南网(SIGN)等所有长期留置导尿管导管相关性尿路感染预防护理的最佳证据,包括指南、系统评价、证据总结等。结果共纳入4篇文献,总结出预防长期留置导尿管导管相关性尿路感染预防护理的最佳证据54条,通过对证据进行归纳分析,最终形成长期留置导尿管患者尿管置管指征、减少尿道损伤、人员素质与要求、防止逆行感染、保持尿管系统密闭性和保持尿管系统通畅性6个方面的最佳证据。结论本次最佳证据总结为医务人员预防尿路感染的发生提供循证证据支持,起到预防长期留置导尿管患者导管相关性尿路感染发生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期留置导尿管 尿路感染 预防 护理 最佳证据
下载PDF
术后重症腰椎间盘炎治疗方法的比较 被引量:72
15
作者 李晶 吕国华 +4 位作者 康意军 李启贤 卢畅 马泽民 王冰 《中华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69-71,共3页
目的探讨重症腰椎间盘炎的有效、省时、经济的治疗方法。方法回顾分析1992年10月~2000年10月诊治的15例重症腰椎间盘炎患者的治疗过程,比较前路经腹膜后入路病变间隙残余椎间盘切除术和传统的保守治疗方法在疗效、住院时间、治疗费用... 目的探讨重症腰椎间盘炎的有效、省时、经济的治疗方法。方法回顾分析1992年10月~2000年10月诊治的15例重症腰椎间盘炎患者的治疗过程,比较前路经腹膜后入路病变间隙残余椎间盘切除术和传统的保守治疗方法在疗效、住院时间、治疗费用方面的差异。结果经保守治疗组症状持续时间平均3.8个月(3~5个月),住院时间平均1.5个月(1~3个月),住院费用平均3.25万元(2~6万元);手术治疗组在术后3~5d严重腰痛明显缓解,不需再使用止痛剂,住院时间平均16.5d(14~23d),住院费用平均0.8万元(0.6~1.5万元)。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对重症腰椎间盘炎患者采用传统的保守治疗方法疗效差、费用高、住院时间长;而采用前路经腹膜后病变间隙残余椎间盘切除术则能迅速解除症状、缩短住院时间、降低费用,是治疗重症腰椎间盘炎最为有效的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间盘节除术 腰椎间盘炎 治疗 并发症 预防
原文传递
神经外科重症患者应用间歇推进法盲插螺旋鼻肠管的效果研究 被引量:40
16
作者 徐灿 王文丽 +1 位作者 易容芳 赵丽萍 《中华护理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439-441,共3页
目的 探讨神经外科重症患者应用间歇推进法盲插螺旋鼻肠管的效果。方法 将112例神经外科重症患者按入院顺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6例。观察组采用间歇推进法插管,即徒手将螺旋形鼻肠管盲插入胃内后,每隔30~60min推进5cm,同时等待该... 目的 探讨神经外科重症患者应用间歇推进法盲插螺旋鼻肠管的效果。方法 将112例神经外科重症患者按入院顺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6例。观察组采用间歇推进法插管,即徒手将螺旋形鼻肠管盲插入胃内后,每隔30~60min推进5cm,同时等待该段时间内通过肠蠕动使肠管下行通过幽门到达小肠;对照组将螺旋形鼻肠管盲插入胃内后,预留需要置入的长度悬空固定于耳垂,等待48h,依靠胃肠蠕动将鼻肠管送达小肠。观察比较两组的48h插管成功率、实施肠内营养所需等待时间和并发症等情况。结果 观察组91.07%(51/56)的患者48h插管成功并开始实施肠内营养,对照组32.15%(18/56)的患者48h插管成功并开始实施肠内营养,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11,P〈0.01);在插管过程中,观察组有6例出现鼻黏膜轻度出血,对照组5例出现鼻黏膜轻度出血,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0,P〉0.05);两组患者插管时均无呼吸道异位或消化道穿孔等并发症。结论 间歇推进法提高了盲插螺旋肠管成功率,适用于神经外科重症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插管法 胃肠 吞咽障碍 危重病人医疗
原文传递
突出腰椎间盘组织再吸收现象的机制研究 被引量:31
17
作者 李晶 周江南 +1 位作者 李康华 雷光华 《中华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343-346,共4页
目的探讨椎间盘组织接触有血运组织后能否被吸收缩小及其发生机制。方法(1)将15只大白兔随机分为A、B、C3组。经前外侧入路取出L4-5、L5-6椎间盘,共30个,将这些标本放入通风的无菌操作台内使水分蒸发,当剩余质量为起始质量的一半以下时... 目的探讨椎间盘组织接触有血运组织后能否被吸收缩小及其发生机制。方法(1)将15只大白兔随机分为A、B、C3组。经前外侧入路取出L4-5、L5-6椎间盘,共30个,将这些标本放入通风的无菌操作台内使水分蒸发,当剩余质量为起始质量的一半以下时将容器封口,记录数值备用。在A组兔两侧臀部各做长1cm切口,将椎间盘埋植在皮下。在B组兔两侧臀部各做长1cm切口显露臀肌,将椎间盘埋植在肌肉内。在C组兔下腰部正中做长3cm切口、咬除椎板显露硬脊膜,将2块椎间盘埋植在硬膜外。3个月后取出埋植椎间盘,称重后用体积分数为10%的甲醛溶液固定留作组织学和免疫组化检查。(2)收集LDH患者的椎间盘标本10个,与兔标本一起行组织学及免疫组化检查。组织学检查采用HE染色;免疫组化检查采用抗人巨噬细胞抗体CD68染色。结果埋植在皮下的椎间盘质量无明显变化(P>0.05);埋植在椎管内和肌肉内的椎间盘前后质量有显著性差异,P值分别小于0.01和0.05。组织学检查显示埋植在肌肉内和椎管内的椎间盘均有肉芽组织侵入,免疫组化CD68染色呈阳性,埋植在皮下的椎间盘1例有肉芽组织侵入,CD68染色呈弱阳性;10例患者的椎间盘标本,其中5例破裂型突出HE染色见有明显的血管肉芽组织侵入,另5例膨隆型突出未见肉芽组织侵入,但CD68染色均呈阳性。结论(1)突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间盘组织 再吸收 免疫组织化学 新生血管化 病理性 腰椎间盘突出
原文传递
完全内窥镜下经椎板间入路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被引量:33
18
作者 吕国华 王冰 +4 位作者 刘伟东 胡嘉瑞 李磊 陈维华 任磊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448-452,共5页
目的:评价完全内窥镜(full-endoscopic,FE)下经椎板间入路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方法: 2008年8月~2009年2月应用FE下经椎板间入路手术治疗3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男16例,女14例;年龄20~52岁,平均36.1岁;病程15~120d,平均66... 目的:评价完全内窥镜(full-endoscopic,FE)下经椎板间入路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方法: 2008年8月~2009年2月应用FE下经椎板间入路手术治疗3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男16例,女14例;年龄20~52岁,平均36.1岁;病程15~120d,平均66d。患者均伴有不同程度的腰痛和单侧坐骨神经痛。经临床和影像学检查均为单节段病变,L5/S1 24例,L4/5 6例。突出类型:侧方型18例,旁中央型8例,游离型4例。术前、术后3个月和末次随访时应用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对患者腿痛和腰痛进行评定,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及术后并发症。结果:2例转为开放小切口手术,其余28例顺利完成手术,术中出血量少未予估计。2例出现硬膜小裂口,无神经根损伤及术后出血等并发症。手术时间45~105min,平均70.7min;住院时间 3~7d,平均5.7d,伤口均一期愈合。26例患者出院时下肢痛消失,2例减轻。术后随访1.0~1.5年,平均1.3年,无复发病例。腿痛VAS术前、术后3个月和末次随访时分别为76.8mm、7.6mm和7.3mm,术后3个月与术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末次随访与术后3个月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腰痛VAS术前、术后3个月和末次随访时分别为18.8mm、11.0mm和10.7mm,术后3个月与术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末次随访与术后 3个月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FE下经椎板间入路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可获得良好的临床疗效,同时具有创伤小、出血量和并发症少、术后恢复快等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症 内窥镜 椎间盘切除术 椎板间入路
下载PDF
不同植骨融合术治疗腰椎滑脱症的疗效比较分析 被引量:32
19
作者 陈威 王冰 +1 位作者 钟华 吕国华 《中国骨伤》 CAS 2011年第1期11-13,共3页
目的:比较3种不同植骨融合术治疗腰椎滑脱症的疗效。方法:自2006年1月至2008年12月共收治腰椎滑脱症患者85例,男36例,女49例;年龄38~65岁,平均51.8岁。采用3种手术方法:后外侧植骨融合术32例(A组)、后路椎体间植骨融合术28例(B组)、前... 目的:比较3种不同植骨融合术治疗腰椎滑脱症的疗效。方法:自2006年1月至2008年12月共收治腰椎滑脱症患者85例,男36例,女49例;年龄38~65岁,平均51.8岁。采用3种手术方法:后外侧植骨融合术32例(A组)、后路椎体间植骨融合术28例(B组)、前路椎体间植骨融合术25例(C组)。疗效评定采用Nakai评分标准,骨性融合标准采用Suk标准判断。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均不少于2年。A组:优19例,良9例,中4例;B组:优16例,良9例,中3例;C组:优14例,良8例,中3例。A、B、C组的融合率分别为68.8%(22/32)、92.9%(26/28)、92.0%(23/25)。B、C组的椎间隙高度维持及融合率均优于A组(P<0.05)。结论:对于治疗腰椎滑脱症,前路及后路椎体间植骨融合术在椎间隙高度维持及融合率优于后外侧植骨融合术,但腰椎滑脱症病情及伴随并发症多样化,应具体根据患者滑脱类型、程度、有无椎间盘突出及神经症状等做出相应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椎滑脱 固定装置 脊柱融合术 骨移植
下载PDF
陈旧性胸腰椎骨折的手术治疗 被引量:29
20
作者 邓幼文 吕国华 王冰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5期271-274,共4页
目的:探讨陈旧性胸腰椎骨折的手术适应证。方法:1995年到2004年诊治30例陈旧性胸腰椎骨折患者,针对三种不同情况选择三种不同手术方式,其中前路手术者16例,后路手术者8例,前后路联合手术者6例,比较分析临床结果。结果:三种术式都没有严... 目的:探讨陈旧性胸腰椎骨折的手术适应证。方法:1995年到2004年诊治30例陈旧性胸腰椎骨折患者,针对三种不同情况选择三种不同手术方式,其中前路手术者16例,后路手术者8例,前后路联合手术者6例,比较分析临床结果。结果:三种术式都没有严重并发症,术后及随访结果显示患者局部疼痛症状明显缓解,均获得良好的骨性融合,神经功能明显改善;后凸Cobb角从术前平均36.1°矫正至12.8°,三种术式的矫正率相近。结论:对陈旧性胸腰骨折患者,术前全面评估,有针对性地选择手术方式,可以获得较好的临床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腰椎 陈旧性骨折 手术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