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3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建立中国模式的公民器官捐献体系,为人民群众提供高质量的器官移植医疗服务 被引量:36
1
作者 黄洁夫 叶啟发 《武汉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17年第6期861-865,共5页
在党中央、国务院支持下,在国家卫生计生委和中国红十字会总会的直接领导下,经过十余年艰辛改革,我国已初步建立了一套公平、公正、阳光、透明的公民器官捐献移植体系,创立了移植事业的"中国模式"。"中国模式"的核... 在党中央、国务院支持下,在国家卫生计生委和中国红十字会总会的直接领导下,经过十余年艰辛改革,我国已初步建立了一套公平、公正、阳光、透明的公民器官捐献移植体系,创立了移植事业的"中国模式"。"中国模式"的核心内涵是由政府主导,全社会动员响应,推进移植事业进步,为人民群众提供高质量的器官移植医疗服务。该模式是我国为破解全球性供体器官短缺难题所提出的中国方案,是对世界器官移植事业发展的贡献,可为世界上有相同文化背景及相似社会经济发展阶段的国家提供可借鉴的新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模式 器官捐献 器官移植
原文传递
中国人体器官获取组织发展与建设历程 被引量:20
2
作者 黄伟 叶啟发 +3 位作者 范晓礼 邹永康 杜冰 马旭东 《武汉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21年第2期173-178,共6页
器官移植技术自20世纪70年代在我国开展以来,已成为治疗终末期器官功能衰竭的唯一有效手段。自21世纪以来推行公民逝世后自愿器官捐献重大改革,保障了我国器官移植事业健康发展。建立科学规范的器官获取组织,是保证我国器官移植快速发... 器官移植技术自20世纪70年代在我国开展以来,已成为治疗终末期器官功能衰竭的唯一有效手段。自21世纪以来推行公民逝世后自愿器官捐献重大改革,保障了我国器官移植事业健康发展。建立科学规范的器官获取组织,是保证我国器官移植快速发展的基石。器官捐献受我国传统文化、伦理、法制、经济、社会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体系的建立艰难曲折。在党中央、国务院坚强支持下,在国家卫健委和中国红十字总会的直接领导下,经过十余年艰辛改革,我国已初步建立了一套公平、公正、阳光、透明的公民器官捐献移植体系。回顾我国器官获取组织的发展历程,探索符合中国国情的器官捐献和移植的"中国模式",助力我国器官移植事业有序规范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器官移植 器官获取组织 器官捐献
原文传递
肝移植术后急性压疮与慢性压疮发生的高危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 被引量:16
3
作者 余红梅 叶娟 叶啟发 《武汉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16年第4期666-669,共4页
目的:分析肝移植手术患者急性压疮和慢性压疮发生的原因,提出相应的护理对策。方法:观察13例(急性压疮组)肝移植手术术中发生皮肤压疮或术后3d内发生皮肤压疮患者,以及同期行肝移植手术术后>3d发生皮肤压疮患者8例(慢性压疮组),统计... 目的:分析肝移植手术患者急性压疮和慢性压疮发生的原因,提出相应的护理对策。方法:观察13例(急性压疮组)肝移植手术术中发生皮肤压疮或术后3d内发生皮肤压疮患者,以及同期行肝移植手术术后>3d发生皮肤压疮患者8例(慢性压疮组),统计两组术前Braden评分、血清总蛋白、血清白蛋白、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应用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各因素在急性与慢性压疮发生中是否有差别,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急性压疮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单因素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显示:急性期压疮患者Braden评分明显低于慢性期压疮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血总蛋白、血清白蛋白、手术时间和术中失血量急性期组高于慢性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二者在体重与年龄方面二者差异并不显著,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1)。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急性期压疮发生的相对独立高危险因素为手术时间(P<0.05)、术中出血量(P<0.05)、术前Braden评分(P<0.05),而术前血清总蛋白与血清白蛋白为慢性期压疮发生的高危因素。结论:肝移植手术急性期压疮发生的独立高危因素为术前Braden评分、手术时间和术中失血量,而肝移植手术慢性期压疮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为血总蛋白低及血清白蛋白低,针对这些高危因素制定相应的护理措施,降低肝移植手术急慢性皮肤压疮发生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移植 急性压疮 慢性压疮 危险因素
原文传递
人体器官捐献协调员的现状与素质要求 被引量:15
4
作者 郑志 司晶 +5 位作者 李志军 舒涛 徐哲 张亮 黄伟 叶啟发 《武汉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16年第4期680-682,共3页
近年来,我国器官移植事业迅速发展,但是供体短缺问题依然严峻。在器官捐献过程中,人体器官捐献协调员发挥的作用更为直接,是器官捐献协调团队的骨干力量。充分认识协调员的职责与内涵,科学严谨地培养优秀的人体器官捐献协调员,有助于全... 近年来,我国器官移植事业迅速发展,但是供体短缺问题依然严峻。在器官捐献过程中,人体器官捐献协调员发挥的作用更为直接,是器官捐献协调团队的骨干力量。充分认识协调员的职责与内涵,科学严谨地培养优秀的人体器官捐献协调员,有助于全面推动我国器官捐献事业的健康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器官捐献 器官移植 人体器官捐献协调员
原文传递
协同护理模式在肾移植术后的应用 被引量:14
5
作者 周鑫 胡正斌 +1 位作者 叶啟发 陈杰 《武汉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16年第4期662-665,共4页
目的:探讨协同护理模式对中国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献(CDCD)肾移植患者对疾病的认知水平、自我护理能力、生活质量以及长期存活率的影响。方法:选取肾移植患者100例(来自50对CDCD供肾),其中每对CDCD的一个供肾移植患者随机分至A组,另一个供... 目的:探讨协同护理模式对中国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献(CDCD)肾移植患者对疾病的认知水平、自我护理能力、生活质量以及长期存活率的影响。方法:选取肾移植患者100例(来自50对CDCD供肾),其中每对CDCD的一个供肾移植患者随机分至A组,另一个供肾移植患者分至B组,两组采取不同处理:A组为对照组(n=50),实施常规护理。B组为干预组(n=50),即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协同护理模式,干预6个月后,采用疾病不确定感量表(MuIs)、自我护理能力测定量表(ESCA)两个方面比较两组干预效果。结果:应用协同护理模式能够显著提高肾移植术后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和生活质量,帮助患者改善不良情绪,以及提高对疾病的认知(P<0.05)。结论:协同护理模式能提高肾移植患者对疾病的认知水平,改善负面情绪,提高患者自理能力及生活质量,并对提高移植术后长期存活率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献 肾移植 协同护理模式
原文传递
线粒体融合与分裂的分子机制及相关疾病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1
6
作者 黄凯欣 熊艳 +1 位作者 郑乐葳 叶啟发 《武汉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19年第2期333-337,共5页
线粒体是细胞能量代谢的中心,线粒体的网格形态可通过其融合与分裂而处于一种动态的变化中,以此适应不同环境下的能量需求。线粒体融合蛋白Mitofusin1/2(Mfn1/2),视神经萎缩蛋白(OPA1)和线粒体分裂蛋白(Drp1)分别在线粒体的融合和分裂... 线粒体是细胞能量代谢的中心,线粒体的网格形态可通过其融合与分裂而处于一种动态的变化中,以此适应不同环境下的能量需求。线粒体融合蛋白Mitofusin1/2(Mfn1/2),视神经萎缩蛋白(OPA1)和线粒体分裂蛋白(Drp1)分别在线粒体的融合和分裂过程中起到了关键的调节作用。而线粒体融合与分裂功能的异常,参与了人体各个系统许多损伤过程,包括视神经萎缩、缺血再灌注损伤等。本文将回顾上述几种关键蛋白为代表的线粒体融合与分裂关键调控分子、调节机制以及其异常所造成的疾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粒体 融合与分裂 Mfn1 MFN2 OPA1 Drp1
原文传递
浅谈中国人体器官捐献协调员的产生及发展 被引量:10
7
作者 李志军 司晶 +5 位作者 郑志 舒涛 徐哲 张亮 黄伟 叶啟发 《武汉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16年第4期677-679,共3页
器官移植是各种终末期器官功能低下和衰竭的唯一有效的治疗手段,然而,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献才刚刚步入健康可持续发展的道路,还有许多问题亟待解决,尤其是供体器官的缺乏,一直制约着中国移植事业的发展。为满足器官需... 器官移植是各种终末期器官功能低下和衰竭的唯一有效的治疗手段,然而,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献才刚刚步入健康可持续发展的道路,还有许多问题亟待解决,尤其是供体器官的缺乏,一直制约着中国移植事业的发展。为满足器官需求,一种移植医学新角色——移植协调员就此产生。协调员的工作从寻找潜在的捐献者、积极地与家属沟通到器官移植的完成,均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就移植器官协调员的发展历程进行阐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器官移植 器官损献 器官捐献
原文传递
肝移植术后胆道并发症的病因、诊断及治疗 被引量:10
8
作者 李弦 范林 +4 位作者 李玲 王彦峰 钟自彪 范晓礼 叶啟发 《中华肝胆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469-472,共4页
肝移植术后胆道并发症(biliary complications,BC)作为影响肝移植远期疗效的重要并发症已经引起临床与研究人员的高度重视。胆道并发症是指具有临床表现,有影像学依据,需要进行手术或者介入性治疗的胆道狭窄、梗阻及胆瘘等。其发... 肝移植术后胆道并发症(biliary complications,BC)作为影响肝移植远期疗效的重要并发症已经引起临床与研究人员的高度重视。胆道并发症是指具有临床表现,有影像学依据,需要进行手术或者介入性治疗的胆道狭窄、梗阻及胆瘘等。其发生与手术方式、胆道变异、血管损伤及供体质量等因素有关。本文对目前BC的病因、诊断及治疗进展予以综述,以期有助于后续的临床和实验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移植 胆道并发症 病因 诊断 治疗
原文传递
人体器官获取组织(OPO)质量控制与管理指标 被引量:8
9
作者 范晓礼 叶啟发 +5 位作者 黄伟 范林 叶少军 王彦峰 杜冰 郭燕红 《武汉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21年第2期182-186,共5页
为提升人体器官获取组织(OPO)的医疗服务能力,加强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制定OPO质量控制与管理指标,包括核心指标、技术指标、参考指标及绩效指标,作为OPO管理标尺,促进人体器官获取工作同质化、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 人体器官获取组织 器官移植 器官捐献 质量控制 指标
原文传递
关于医疗机构人体器官获取组织独立于人体器官移植科室的工作实施细则(讨论稿) 被引量:8
10
作者 叶啟发 范林 +7 位作者 钟自彪 陈钢 杨发勇 余果 黄伟 艾紫叶 袁玉峰 王行环 《武汉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21年第2期179-181,210,共4页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贯彻落实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人体捐献器官获取与分配管理规定》(下称《管理规定》),规范医院人体器官获取、分配体系,保障人体器官捐献与移植事业健康发展,遵照《管理规定》第十条人体器官获取组织(organ procure...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贯彻落实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人体捐献器官获取与分配管理规定》(下称《管理规定》),规范医院人体器官获取、分配体系,保障人体器官捐献与移植事业健康发展,遵照《管理规定》第十条人体器官获取组织(organ procurement organizations,OPO)应当独立于人体器官移植科室,结合我国人体器官捐献获取与分配实际,特制订OPO实施人体器官捐献、获取与分配工作实施细则(下称《工作实施细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器官获取组织 器官移植 医疗机构
原文传递
自体肝移植手术技术与规范探讨 被引量:8
11
作者 叶啟发 李弦 +3 位作者 明英姿 彭贵主 成柯 王彦峰 《中华肝胆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73-75,共3页
由于供肝短缺,自体肝移植(ALT)越来越受到肝胆外科医生的青睐。自体肝移植手术难度大、技术要求高、适应种类多、疾病类型复杂。目前自体肝移植开展较少。由于外科医师对复杂肝切除技术、器官低温灌注保存技术、体外静脉转流技术、... 由于供肝短缺,自体肝移植(ALT)越来越受到肝胆外科医生的青睐。自体肝移植手术难度大、技术要求高、适应种类多、疾病类型复杂。目前自体肝移植开展较少。由于外科医师对复杂肝切除技术、器官低温灌注保存技术、体外静脉转流技术、离体肝体外膜肺氧合(ECMO)灌流切除修整、保留肝再植、保留肝质量和体积评估、肝移植血管吻合技术等多个技术流程不熟,而且手术疗效又与术中游离血管程度、肿块浸润部位及大小、淋巴结浸润范围、灌注置管部位及各管道开放顺序紧密相关。因此,确立准确、科学、规范的自体肝移植技术,对提高自体肝移植术总体疗效及改善预后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体肝移植 技术 手术径路 规范
原文传递
中国公民捐献时代的移植研究新思考 被引量:7
12
作者 叶啟发 仲福顺 +3 位作者 钟自彪 叶少军 王彦峰 王行环 《武汉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16年第4期532-539,共8页
自2015年起,中国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献(CDCD)取代司法途径供体来源,成为器官移植使用的唯一来源。但由于CDCD器官对热缺血、冷缺血、再灌注损伤的耐受性更低,因此,CDCD器官早期维护、修复、器官评估技术对于移植受者预后尤为重要。本文旨... 自2015年起,中国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献(CDCD)取代司法途径供体来源,成为器官移植使用的唯一来源。但由于CDCD器官对热缺血、冷缺血、再灌注损伤的耐受性更低,因此,CDCD器官早期维护、修复、器官评估技术对于移植受者预后尤为重要。本文旨在对CDCD器官的损伤机制、质量评估、维护和修复机制进展进行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献 器官保护 缺血-再灌注损伤 CDCD器官质量 维护和修复 机制
原文传递
浅析中国人体器官捐献协调员的重要作用 被引量:7
13
作者 郑志 叶啟发 +5 位作者 司晶 李志军 徐哲 张亮 舒涛 黄伟 《武汉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17年第6期950-953,共4页
21世纪以来,全球器官移植技术日益成熟,但可用于移植的供体器官严重不足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器官移植技术的蓬勃发展。因此,世界各国纷纷建立移植协调机构等配套管理制度以充分提升器官的利用率,器官移植协调员也由此应运而生。从供体... 21世纪以来,全球器官移植技术日益成熟,但可用于移植的供体器官严重不足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器官移植技术的蓬勃发展。因此,世界各国纷纷建立移植协调机构等配套管理制度以充分提升器官的利用率,器官移植协调员也由此应运而生。从供体的识别、捐献、获取到器官移植的诸多进程都离不开器官移植协调员,包括:供体器官的协调;协助完成供体和受体的术前评估;受体的出院健康教育和出院随访;器官移植文件材料的整理和数据的统计与分析;伦理作用和协助相关组织机构开展器官移植宣传工作等。本文就器官移植协调员在器官移植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展开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器官移植 移植协调员 供体 受体 协调
原文传递
兔脑死亡状态下肝脏质量的评估 被引量:7
14
作者 杜冰 李玲 +3 位作者 钟自彪 范晓礼 王彦峰 叶啟发 《中华肝胆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920-924,共5页
目的建立稳定的兔脑死亡模型,检测脑死亡后不同时间点肝脏形态及功能变化,评估脑死亡者供肝进行移植手术的可行性。方法健康新西兰兔4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n=20)和脑死亡组(n=20)。各组再根据脑死亡后时间分为2、4、6及8h四个... 目的建立稳定的兔脑死亡模型,检测脑死亡后不同时间点肝脏形态及功能变化,评估脑死亡者供肝进行移植手术的可行性。方法健康新西兰兔4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n=20)和脑死亡组(n=20)。各组再根据脑死亡后时间分为2、4、6及8h四个亚组。分别于实验结束后,留取血液及肝脏组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水平,HE染色法观察肝脏的形态学改变,原位末端标记法检测肝脏细胞的凋亡情况;并用竞争抑制ELISA法检测血清中白介素(IL)-1β、IL-6、IL8、肿瘤坏死因子(TNF)-α的水平。结果脑死亡后2、4、6及8h血清中ALT与AST均有所升高,且以脑死亡后8h最高,与6h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1,P=0.0086)。光镜下,脑死亡后2、4h肝脏无明显改变;而在脑死亡后8h,肝细胞变性明显,肝索结构消失,部分肝细胞灶状坏死。该形态学变化与凋亡指数的变化趋势一致。血清IL-1β、IL-6、IL-8、TNF-α水平均随着脑死亡时间延长而增加。结论脑死亡可以导致肝脏功能及形态学改变,且随脑死亡时间的延长其改变更加明显。该现象可能与炎症介质的释放有关。脑死亡状态维持8h以上,肝脏的形态及功能将发生明显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死亡 炎症因子 凋亡
原文传递
肝移植术后谵妄的临床分析及干预 被引量:6
15
作者 潘丽 贺学宇 叶啟发 《武汉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17年第6期933-935,共3页
目的:分析肝移植术后患者发生谵妄的影响因素并提出干预措施。方法:收集142例肝移植术后患者,采用重症监护谵妄筛查表(ICDSC)筛查出谵妄患者,并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及病因给予药物及非药物的干预。记录症状缓解的时间,分析与谵妄发生相... 目的:分析肝移植术后患者发生谵妄的影响因素并提出干预措施。方法:收集142例肝移植术后患者,采用重症监护谵妄筛查表(ICDSC)筛查出谵妄患者,并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及病因给予药物及非药物的干预。记录症状缓解的时间,分析与谵妄发生相关的危险因素。结果:本组患者发生谵妄16例,发生率为12.7%,根据结果分析原因,采取干预措施。结论:医务人员采用重症谵妄筛查表(ICDSC)进行评估,在早期发现患者谵妄的发生,并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降低谵妄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移植 谵妄 干预
原文传递
自体肝移植术中静脉转流技术的探讨 被引量:6
16
作者 王伟 叶啟发 +3 位作者 范晓礼 熊艳 付贞 王彦峰 《中华肝胆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641-644,共4页
肝移植是治疗终末期肝病及肝脏肿瘤的重要手段。为缓解供体的缺乏,自体肝移植(autologous liver transplantation,ALT)作为对常规手术不能切除的肝占位性病变的补充技术日益受到青睐。但是,与同种异体肝移植相比,其无肝期持续时... 肝移植是治疗终末期肝病及肝脏肿瘤的重要手段。为缓解供体的缺乏,自体肝移植(autologous liver transplantation,ALT)作为对常规手术不能切除的肝占位性病变的补充技术日益受到青睐。但是,与同种异体肝移植相比,其无肝期持续时间长,对患者的影响更大。体外静脉转流(veno-venousbypass,VVB)作为一种保持无肝期血流动力学和内环境稳定的技术,已常规应用于ALT术中。本文就ALT术中的静脉转流(VVB)技术进行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体肝移植 无肝期 体外静脉转流
原文传递
两种连续肾脏替代治疗在肝移植术后急性肾功能衰竭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6
17
作者 贺学宇 潘丽 +1 位作者 汪蓉蓉 叶啟发 《武汉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17年第6期920-922,共3页
目的:探讨连续性肾脏替代疗法(CRRT)治疗肝移植术后急性肾功能衰竭的最佳模式。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7年1月在我院进行同种异体肝移植手术48例急性肾功能衰竭患者,随机分为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滤过(CVVH)和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透析滤... 目的:探讨连续性肾脏替代疗法(CRRT)治疗肝移植术后急性肾功能衰竭的最佳模式。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7年1月在我院进行同种异体肝移植手术48例急性肾功能衰竭患者,随机分为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滤过(CVVH)和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透析滤过(CVVHDF)两组,治疗剂量、血流量、抗凝方法相同。比较两种治疗方式对肌酐、尿素氮、磷的清除率和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白蛋白的变化;同时,观察治疗过程中患者体温、呼吸、血压、心率情况。结果:CVVH和CVVHDF治疗后都能很好稳定患者生命体征,改善炎症反应,血白蛋白水平相当;与CVVH相比,CVVHDF对尿素氮及肌酐清除效果更好,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对中分子溶质磷的清除率略低。结论:CVVHDF清除小分子效果佳,可安全有效地应用于肝移植术后急性肾功能衰竭的治疗,改善患者肾功能,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滤过 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透析滤过 肝移植 急性肾衰竭
原文传递
焦磷酸测序技术快速测定肾移植受体人群CYP3A5~*3基因多态性方法的建立 被引量:5
18
作者 朱利军 李定云 +7 位作者 李智 叶启发 王果 明英姿 成柯 赵于军 佘兴国 周宏灏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5期2302-2306,共5页
目的建立基于焦磷酸测序技术(Pyrosequencing)的肾移植受体CYP3A5*3基因多态性的简单、快速、准确、高通量的检测方法。方法提取221例肾移植受体和200例健康人外周血基因组DNA,应用Pyro-MarkID焦磷酸测序仪进行焦磷酸测序,采用Sanger法... 目的建立基于焦磷酸测序技术(Pyrosequencing)的肾移植受体CYP3A5*3基因多态性的简单、快速、准确、高通量的检测方法。方法提取221例肾移植受体和200例健康人外周血基因组DNA,应用Pyro-MarkID焦磷酸测序仪进行焦磷酸测序,采用Sanger法DNA测序作为标准对照,观察分析焦磷酸测序法的可靠性,并分析肾移植受体人群CYP3A5*3多态性的分布。结果建立了基于焦磷酸测序技术的CYP3A5*3基因多态性检测新方法,实现了DNA标本的快速、可靠、高通量检测,经重复性检测和Sanger标准法DNA测序可靠性检测,用焦磷酸测序技术检测CYP3A5*3多态性的突变检出率及重复率均达100%。221例肾移植受体CYP3A5*3基因型分布:*1/*1型为23例(10.4%),*1/*3型为89例(40.3%),*3/*3型为109例(49.3%),与正常人群比较等位基因分布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结论与传统的测序方法相比,焦磷酸测序法能够简单、快速、准确地测定肾移植受体CYP3A5*3基因型,适合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焦磷酸法测序 CYP3A5*3多态性 肾移植
下载PDF
经胆囊管胆道引流在DCD肝移植胆道并发症防治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5
19
作者 彭贵主 王垒 +5 位作者 王彦峰 张毅 叶少军 周大为 夏志平 叶啟发 《武汉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16年第4期612-614,646,共4页
胆道并发症是肝移植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严重影响肝移植的成功率与疗效。与过去尸体供肝相比,心脏死亡器官捐献(DCD)供肝在胆道并发症方面带来新的挑战。本文总结本中心近3年DCD肝移植胆道并发症发生情况并探讨经胆囊管胆道引流在... 胆道并发症是肝移植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严重影响肝移植的成功率与疗效。与过去尸体供肝相比,心脏死亡器官捐献(DCD)供肝在胆道并发症方面带来新的挑战。本文总结本中心近3年DCD肝移植胆道并发症发生情况并探讨经胆囊管胆道引流在胆道并发症中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道并发症 DCD肝移植 经胆囊管胆道引流
原文传递
影响腹部实体器官移植受者发生多重耐药革兰阴性菌血流感染死亡的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5
20
作者 万齐全 张盛 +1 位作者 方泽鸿 叶啟发 《武汉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16年第4期620-626,共7页
目的:探讨腹部实体器官移植受者发生多重耐药的革兰阴性菌血流感染的流行病学、微生物学并分析其相关的30d内死亡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一项双中心、时间长达13年的腹部实体器官移植受者发生多重耐药革兰阴性菌血流感染相关的临... 目的:探讨腹部实体器官移植受者发生多重耐药的革兰阴性菌血流感染的流行病学、微生物学并分析其相关的30d内死亡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一项双中心、时间长达13年的腹部实体器官移植受者发生多重耐药革兰阴性菌血流感染相关的临床资料。使用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方法确立与死亡相关的危险因素。结果:在研究观察期间,共有2 169例病人进行了腹部实体器官移植手术。91例腹部实体器官移植受者(4.6%)发生了99次多重耐药革兰阴性菌血流感染,其中,最多见致病菌为大肠埃希氏菌(29株,29.3%),其次为鲍曼不动杆菌(24株,24.2%)。该91例患者的平均年龄为(44.0±12.7)岁。首次多重耐药革兰阴性菌血流感染后的死亡率为39.6%(死亡36例)。单因素分析确立以下变量能够预测血流感染相关死亡:肺部为原发部位(P=0.001)、院内感染来源(P=0.002)、同时存在其他血流感染(P<0.001)、发生多重耐药革兰阴性菌血流感染时体温≥40℃(P=0.039)、血肌酐>1.5mg/dl(P=0.006)、血清白蛋白<30g/L(P=0.009)、血小板计数<50 000/ml(P<0.001)以及感染性休克(P<0.001)。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感染性休克(OR=160.463,95%CI=19.377-1 328.832,P<0.001)、血肌酐>1.5mg/dl(OR=24.498,95%CI=3.449-173.998,P=0.001)、院内感染来源(OR=23.963,95%CI=1.285-446.991,P=0.033)以及同时存在其他血流感染(OR=27.074,95%CI=3.937-186.210,P=0.001)能够预测多重耐药革兰阴性菌血流感染相关30d内的死亡。结论:腹部实体器官移植发生多重耐药革兰阴性菌血流感染的发病率及死亡率均高,致病菌主要为大肠埃希氏菌及鲍曼不动杆菌。感染性休克、血肌酐>1.5mg/dl、院内感染来源以及同时存在其他血流感染能预测多重耐药革兰阴性菌血流感染相关30d内的死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重耐药 革兰阴性菌血流感染 预测子 死亡率 腹部实体器官移植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