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6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吕立江教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特色及验案探析 被引量:1
1
作者 袁元辉 胡丰亚 +1 位作者 赖庆钟 吕立江 《甘肃中医学院学报》 2015年第1期10-12,共3页
总结吕立江教授通过分型和分期2种方法相结合,合理应用五步复位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经验,并对验案进行分析。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症 推拿手法 临床经验 吕立江
原文传递
痔临床诊治指南(2006版) 被引量:2135
2
《中华胃肠外科杂志》 CAS 2006年第5期461-463,共3页
痔是常见、多发的疾病。痔的治疗方法较多,各有其适应证、禁忌证,若治疗不当会发生较严重的并发症和后遗症。2006年7月,在原《痔临床诊治指南(草案)》的基础上,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结直肠肛门外科学组、中华中医药学会肛肠病专... 痔是常见、多发的疾病。痔的治疗方法较多,各有其适应证、禁忌证,若治疗不当会发生较严重的并发症和后遗症。2006年7月,在原《痔临床诊治指南(草案)》的基础上,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结直肠肛门外科学组、中华中医药学会肛肠病专业委员会、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结直肠肛门病专业委员会,再次就痔的病理生理以及对痔的诊疗方案进行了反复讨论,进一步修订了《痔临床诊治指南(草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诊治指南 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 临床 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 中华中医药学会 专业委员会 治疗方法
原文传递
特应性皮炎中医诊疗方案专家共识 被引量:116
3
作者 陈达灿 《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 CAS 2013年第1期60-61,共2页
特应性皮炎是临床常见病,严重影响着患者及其家庭的生活质量,中医药在控制病情、延缓复发及改善生活质量方面确有疗效。制定本共识的目的是为临床医生诊治特应性皮炎提供指导性意见,现将全文公布如下,并希望在今后的应用中不断完善。
关键词 特应性皮炎 中医 治疗
下载PDF
慢性乙型肝炎中医诊疗指南(2018年版) 被引量:103
4
作者 王灵台 +34 位作者 钱英 高月求 李秀惠 徐春军 孙学华 周振华 张鑫 常占杰 车念聪 陈晓蓉 池晓玲 高锐 管小江 郭朋 过建春 胡建华 扈晓宇 李筠 李丽 李芹 李晓东 李勇 刘华宝 卢秉久 毛德文 孙克伟 王宪波 邢练军 姚树坤 余泽云 张国梁 张明香 张玮 赵文霞 赵学印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2520-2525,共6页
中医药在我国慢性乙型肝炎诊治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自20世纪80年代至今,中医药诊治慢性乙型肝炎一直被列为我国科技攻关的重点之一,并已取得诸多研究成果,形成了慢性乙型肝炎辨证分型和治疗方案,在中西医结合治疗方面进行有益探索... 中医药在我国慢性乙型肝炎诊治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自20世纪80年代至今,中医药诊治慢性乙型肝炎一直被列为我国科技攻关的重点之一,并已取得诸多研究成果,形成了慢性乙型肝炎辨证分型和治疗方案,在中西医结合治疗方面进行有益探索,初步明确了中医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优势环节。为进一步促进中医药防治慢性乙型肝炎诊疗方案的规范化,提高中医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效果,为慢性乙型肝炎中医药治疗的临床实践提供可靠证据依据,确保中医药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结合近几年慢性乙型肝炎中医药防治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 乙型 慢性 中医诊断 中医治法 诊疗准则
下载PDF
基于正常人人体中医红外成像特征的研究 被引量:12
5
作者 李洪娟 孙涛 +1 位作者 相乐康 王雨婷 《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 2021年第1期88-91,共4页
目的获得正常人人体中医红外成像特征(人体热结构)。方法利用红外成像中医检测系统对1668例正常体检人群进行红外成像检测,获得研究目标人群督任脉、三焦以及脏腑对应区域平均温度差(人体热结构)。采用SSPS 20.0统计学软件,分析研究正... 目的获得正常人人体中医红外成像特征(人体热结构)。方法利用红外成像中医检测系统对1668例正常体检人群进行红外成像检测,获得研究目标人群督任脉、三焦以及脏腑对应区域平均温度差(人体热结构)。采用SSPS 20.0统计学软件,分析研究正常人群人体热结构数据。结果获得目标人群人体热结构均值。结论通过研究首次采用非平衡态热力学理论,按照中医理论对人体正常热结构进行分析,发现正常人体热结构符合非平衡热力系统的耗散结构,中医术语"阴平阳秘"在红外成像检测中成为客观数据判定的方法。研究结果可为未来红外成像检测应用于中医临床和基础研究领域提供参考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红外成像检测 非平衡态热力学 正常人体热结构
下载PDF
苗静:手脚湿冷、手心潮湿当心寒湿困脾型脂肪肝
6
作者 张美玲 苗静 《肝博士》 2024年第2期17-18,共2页
记者问:脂肪肝的发病机制和发病原因是什么?苗静教授:近年来,脂肪肝患者的数量逐年上升,并且患者群体越来越年轻化。目前脂肪肝的发病机制比较复杂,尚未完全清楚,但现在被广泛接受的理论是“二次打击学说”或“多次打击学说”,主要涉及... 记者问:脂肪肝的发病机制和发病原因是什么?苗静教授:近年来,脂肪肝患者的数量逐年上升,并且患者群体越来越年轻化。目前脂肪肝的发病机制比较复杂,尚未完全清楚,但现在被广泛接受的理论是“二次打击学说”或“多次打击学说”,主要涉及肝脏内脂肪沉积和脂肪酸的代谢紊乱失衡。然而,中医对于脂肪肝的发病有不同的理解,中医注重辨证求因、审因论治,因此需要先进行辨证分型,根据不同的病因采取相应的治疗策略。例如,除了常见的分型的4型或5型脂肪肝,中医还有一种寒湿困脾型脂肪肝,这种类型在临床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审因论治 辨证求因 治疗策略 脂肪肝 患者群体 脂肪沉积 发病机制 代谢紊乱
下载PDF
中医治未病健康辨识与干预关键技术创建及推广应用
7
作者 杨志敏 王琦 +12 位作者 黄鹂 陈欣燕 谢雁鸣 林嬿钊 姚海强 原嘉民 宾炜 徐福平 傅昊阳 谭菲 蔡坚雄 孙晨 方晓东 《中国科技成果》 2023年第20期7-8,共2页
慢性病是全球公共卫生尤其是我国未来面临的重大医疗问题,2019年我国因慢性病导致的死亡人数占总死亡人数的88.5%,占我国疾病总负担的70%,耗费大量医疗资源.因此,发挥中医治未病优势,早发现、早干预,主动健康是慢病防控的关键关口.《深... 慢性病是全球公共卫生尤其是我国未来面临的重大医疗问题,2019年我国因慢性病导致的死亡人数占总死亡人数的88.5%,占我国疾病总负担的70%,耗费大量医疗资源.因此,发挥中医治未病优势,早发现、早干预,主动健康是慢病防控的关键关口.《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2021年重点工作任务的通知》对于慢性病的防治工作提倡"防"重于"治",并首次提出:发挥治未病预防保健功能,建立医联体解决慢病防治问题.可见,中医治未病服务已成为健康中国战略不可或缺的力量.但是,发展治未病预防保健作用存在3个瓶颈:健康状态辨识的规范和工具匮乏,无法合理分类健康状态;针对不同人群的治未病干预方案欠规范及其疗效证据不足,不能充分满足群众和临床需求;中医健康管理大数据平台缺乏,造成数据资源浪费和管理不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治未病 预防保健 总死亡人数 全球公共卫生 慢病防治 临床需求 医联体 医疗资源
原文传递
中医药“个休化”治失眠
8
作者 袁灿兴 《科学生活》 2021年第5期62-64,共3页
睡眠占据着人们生命的三分之一时间,是生命必须的过程,但现实生活中却有不少失眠患者。失眠究竟有哪些危害,中医药又如何调治失眠呢?失眠的症状与危害如果一个人睡眠时间为零,只能存活四天。失眠对社会发展的负面影响巨大,据有关统计资... 睡眠占据着人们生命的三分之一时间,是生命必须的过程,但现实生活中却有不少失眠患者。失眠究竟有哪些危害,中医药又如何调治失眠呢?失眠的症状与危害如果一个人睡眠时间为零,只能存活四天。失眠对社会发展的负面影响巨大,据有关统计资料显示,45%的车祸和55%的工伤事故都是由于睡眠障碍导致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失眠患者 中医药 睡眠时间 睡眠障碍 工伤事故 三分之一 统计资料 调治
原文传递
中医抗艾进行时
9
作者 戴安娜 徐立然 《中医健康养生》 2019年第12期16-18,共3页
艾滋病是近三十余年来新发重大、疑难、病死率极高的感染性疾病,更是造成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公共卫生问题。中医重在治“虚”“郁”艾滋病病毒携带者和艾滋病患者临床体质症状可以用“虚”和“郁”二字概括,表现为“气血不足”和“肝郁... 艾滋病是近三十余年来新发重大、疑难、病死率极高的感染性疾病,更是造成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公共卫生问题。中医重在治“虚”“郁”艾滋病病毒携带者和艾滋病患者临床体质症状可以用“虚”和“郁”二字概括,表现为“气血不足”和“肝郁气滞”。中医认为,外感“疫毒”是艾滋病发生的外因,正气虚损、气血虚损是艾滋病发生的内因。“疫毒”潜伏于内,首先犯脾,延绵至五脏,气血阴阳俱虚,以元气虚损为主要特性;临床证候多为脾气亏虚、气阴两虚、肝郁气滞、湿热内蕴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脾气亏虚 湿热内蕴 气阴两虚 临床证候 气血不足 肝郁气滞 气血虚损 艾滋病
下载PDF
慢性乙型肝炎及相关肝硬化、肝癌的中医防治体系构建及应用
10
作者 童光东 +8 位作者 邢宇锋 周大桥 贺劲松 魏春山 韩志毅 谭沛 池晓玲 杨宏志 蒋开平 《中国科技成果》 2021年第16期59-60,共2页
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肝癌是慢性HBV感染自然史的“三部曲”。抗病毒治疗虽然有效地抑制病毒复制,但必须长期服用,且在治疗HBV慢性携带状态,肝硬化、阻断肝癌等方面作用皆是有限的。过去中医界对“肝着”(慢性乙型肝炎)的主要病机缺... 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肝癌是慢性HBV感染自然史的“三部曲”。抗病毒治疗虽然有效地抑制病毒复制,但必须长期服用,且在治疗HBV慢性携带状态,肝硬化、阻断肝癌等方面作用皆是有限的。过去中医界对“肝着”(慢性乙型肝炎)的主要病机缺乏深入研究,因而临床上把肝着、积聚(肝硬化)、肝癌作为孤立的病种来看待,治疗上采用调理肝脾,活血化瘀,以及扶正攻邪等方法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携带状态 中医界 慢性乙型肝炎 攻邪 慢性HBV感染 肝着 肝硬化 中医防治
原文传递
专家门诊
11
作者 仝小林 《糖尿病新世界》 2009年第12期62-64,共3页
Q:糖尿病患者如何调整降压药? 我患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十年余,2004年因服络活喜血压不能稳定而改服施慧达加代文,不久双踝出现水肿,经服氯化钾和速尿(速尿每天服半片,连服5天)后,水肿逐步消退。今年10月双踝又出现水肿至今未退(... Q:糖尿病患者如何调整降压药? 我患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十年余,2004年因服络活喜血压不能稳定而改服施慧达加代文,不久双踝出现水肿,经服氯化钾和速尿(速尿每天服半片,连服5天)后,水肿逐步消退。今年10月双踝又出现水肿至今未退(肝肾功能均正常),请问是否要调整降压药,用哪种药较好?已服过的降压药:珍菊降压片(因血糖高停用)、络活喜(因效果不好停用)、依苏(因咳嗽停用)、科秦西(因全身发痒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 专家门诊 珍菊降压片 降压药 糖尿病患 肝肾功能 络活喜 施慧达
下载PDF
缺铁性贫血的10大治疗误区
12
作者 李冬云 《健康》 2015年第4期8-9,共2页
在不愁吃喝的年代,贫血似乎应该离我们很远,但实际上由于贫血发生的多种原因和它不为人注意的早期征象,许多人正受着贫血的隐性威胁。缺铁是最常见的营养缺乏症,缺铁性贫血是临床上最常见的一种贫血。
关键词 缺铁性贫血 误区 治疗 营养缺乏
原文传递
急救要穴人中
13
作者 水苏 刘长信 《中国保健营养》 2011年第1期98-99,共2页
在缺医少药的情况下,手掐或针刺人中穴来实施急救,实为救命之法宝。
关键词 人中穴 急救 取穴方法 保健知识
下载PDF
治疗不孕不育症的误区(一)——警惕“TN综合征”
14
作者 戚广崇 《家庭用药》 2006年第1期38-39,共2页
近年来,环境污染、工作压力大等因素使不孕不育的比例不断上升,于是不少夫妻纷纷求助于医院。随着科学的发展.治疗不孕不育的手段也在不断更新,不论是对病人还是对医生来说,一些陈旧的观念应当及时摒弃。
关键词 不孕症 不育症 “TN综合征” 环境污染 工作压力 性生活 生殖机能 精子质量
原文传递
支气管哮喘中医证候诊断标准(2016版) 被引量:280
15
作者 李建生 王至婉 《中医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2期1978-1980,共3页
支气管哮喘(bronchial asthma)简称哮喘,是由嗜酸粒细胞、肥大细胞、T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等多种气道炎性细胞和气道上皮细胞、平滑肌细胞等结构细胞及细胞组分参与的气道慢性炎症疾病。这种慢性炎症导致气道高反应性,常出现广泛多... 支气管哮喘(bronchial asthma)简称哮喘,是由嗜酸粒细胞、肥大细胞、T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等多种气道炎性细胞和气道上皮细胞、平滑肌细胞等结构细胞及细胞组分参与的气道慢性炎症疾病。这种慢性炎症导致气道高反应性,常出现广泛多变的可逆性气流受限,并引起反复发作的喘息、气急、胸闷或咳嗽等,常存在典型的呼吸道症状:1)超过1个症状(喘息、气短、胸闷和咳嗽),尤其在成人患者;2)夜间或早晨症状常常加重;3)症状表现和强度随时间变化;4)症状是由病毒感染(感冒)、锻炼、接触过敏源、天气变化、大笑或刺激物如汽车废气、烟雾或强烈气味触发。多数患者可自行或经治疗缓解。根据临床表现,哮喘分三期,即急性发作期、慢性持续期、临床缓解期。本病多属于中医学“哮病”范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气管哮喘 证候诊断标准 中医学 呼吸道症状 气道上皮细胞 慢性炎症疾病 嗜酸粒细胞 临床缓解期
原文传递
慢性肺原性心脏病中医诊疗指南(2014版) 被引量:166
16
作者 李建生 余学庆 《中医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526-531,共6页
慢性肺原性心脏病(简称慢性肺心病)是指由肺组织、肺血管、胸廓等慢性疾病引起肺组织结构和(或)功能异常,肺血管阻力增加,肺动脉压增高,引起右心扩张、肥厚等损害,伴或不伴右心衰竭的心脏病,并排除先天性心脏病和左心病变引起... 慢性肺原性心脏病(简称慢性肺心病)是指由肺组织、肺血管、胸廓等慢性疾病引起肺组织结构和(或)功能异常,肺血管阻力增加,肺动脉压增高,引起右心扩张、肥厚等损害,伴或不伴右心衰竭的心脏病,并排除先天性心脏病和左心病变引起者。慢性肺心病的主要病理变化为肺动脉高压(肺血管的器质性和功能性改变)和心功能的改变(右心功能和左心功能的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肺原性心脏病 中医诊疗指南 肺血管阻力 慢性肺心病 肺组织结构 先天性心脏病 左心功能 右心衰竭
原文传递
抑郁症中医证候诊断标准及治疗方案 被引量:142
17
作者 唐启盛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810-811,共2页
抑郁症是指以显著而持久的情绪低落、活动能力减退、思维与认知功能迟缓为临床主要特征的一类情感性精神障碍。这是一种发病率、伤残率、死亡率较高的疾病,严重危害人们的身心健康。根据临床表现和特征,抑郁症相当于中医学的郁病、失... 抑郁症是指以显著而持久的情绪低落、活动能力减退、思维与认知功能迟缓为临床主要特征的一类情感性精神障碍。这是一种发病率、伤残率、死亡率较高的疾病,严重危害人们的身心健康。根据临床表现和特征,抑郁症相当于中医学的郁病、失眠、善忘、癫证、百合病、梅核气等范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郁症 证候诊断标准 治疗方案
原文传递
弥漫性间质性肺疾病的中医证候诊断标准(2012版) 被引量:82
18
《中医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3期1163-1165,共3页
弥漫性间质性肺疾病(diffuse interstitial lung disease,DILD)是以弥漫性肺泡单位的特异性肺泡炎症伴间质纤维化为基本病变的一大组非肿瘤、非感染异质性疾病组成的疾病谱,以运动性呼吸困难、弥漫性肺浸润、限制性通气障碍、
关键词 弥漫性间质性肺疾病 证候诊断标准 运动性呼吸困难 限制性通气障碍 中医 肺泡炎症 间质纤维化 异质性疾病
原文传递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围手术期心肌损伤中医诊疗专家共识 被引量:74
19
作者 刘红旭 吴永健 +4 位作者 王显 张敏州 毛静远 朱明军 林谦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389-393,共5页
上世纪80年代以来,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成为冠心病的重要治疗方法之一。根据全国介入心脏病论坛(CCIF)报告,2015年中国大陆登记注册完成PCI病例超过567 000例,位居世界第二。但是仍有无复流... 上世纪80年代以来,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成为冠心病的重要治疗方法之一。根据全国介入心脏病论坛(CCIF)报告,2015年中国大陆登记注册完成PCI病例超过567 000例,位居世界第二。但是仍有无复流与慢血流、缺血再灌注损伤、围手术期心肌损伤(peri-procedure myocardial injury,PMI),以及支架内再狭窄和支架内血栓等一些手术相关问题难以避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诊疗 气虚血瘀 缺血再灌注损伤 支架内再狭窄 支架内血栓 痰瘀互阻 无复流现象 介入治疗 参附注射液 专家共识
原文传递
慢性呼吸衰竭中医证候诊断标准(2012版) 被引量:50
20
《中医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981-983,共3页
慢性呼吸衰竭是由于肺内外各种原因引起的通气和(或)换气功能严重障碍,导致不能有效进行气体交换,呼吸时产生严重缺氧或伴二氧化碳潴留,从而引起一系列生理功能和代谢紊乱的临床综合征,常表现为呼吸困难、发绀,精神神经症状,水、电解... 慢性呼吸衰竭是由于肺内外各种原因引起的通气和(或)换气功能严重障碍,导致不能有效进行气体交换,呼吸时产生严重缺氧或伴二氧化碳潴留,从而引起一系列生理功能和代谢紊乱的临床综合征,常表现为呼吸困难、发绀,精神神经症状,水、电解质紊乱,酸碱平衡失调,循环系统症状及其他脏器功能障碍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呼吸衰竭 证候诊断标准 中医 二氧化碳潴留 精神神经症状 酸碱平衡失调 脏器功能障碍 循环系统症状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