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系统性分析与评价目前针刺治疗糖尿病肾病(DN)疗效及机制研究的现有证据。方法:在国内外数据库中检索针刺治疗DN涉及机制相关生物标志物的人体或动物随机对照试验及疗效相关meta分析。对纳入文献的腧穴选择、腧穴归经、针刺治疗DN...目的:系统性分析与评价目前针刺治疗糖尿病肾病(DN)疗效及机制研究的现有证据。方法:在国内外数据库中检索针刺治疗DN涉及机制相关生物标志物的人体或动物随机对照试验及疗效相关meta分析。对纳入文献的腧穴选择、腧穴归经、针刺治疗DN机制研究中高频腧穴涉及生物标志物的分布进行总结与分析。通过SYRCLE或Cochrane偏倚风险评估工具对文献质量进行评价。结果:初筛764篇文献中,共纳入针刺治疗DN疗效相关meta分析3篇,针刺治疗DN机制研究35篇。纳入文献的总体质量中等。疗效分析表明在西医基础治疗上联合针刺治疗能够更好的减轻DN患者的24 h尿蛋白定量、降低血肌酐水平和降低尿白蛋白排泄率。文献中涉及腧穴共计49个,其中使用频次>10的高频腧穴共15个,排名前3位的分别为足三里31篇(88.6%)、肾俞28篇(80.0%)和三阴交21篇(60.0%)。观察指标方面,研究频次以糖代谢途径为主[涉及6项观察指标,研究频次最高的依次为空腹血糖(FBG)22篇、餐后2 h血糖(2 h PG)14篇];其次是免疫炎症途径[共10项指标,其中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5篇,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CD_(3)^(+)、CD_(4)^(+)、CD_(8)^(+)T淋巴细胞各3篇];再次是氧化应激途径[共6项,其中羰基(PCO)5篇,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8-羟基脱氧鸟苷(8-OHdG)各4篇]。排名前三位高频腧穴的研究指标多涉及糖代谢途径的FBG、2 h PG,氧化应激途径的PCO,以及免疫炎症途径的TGF-β1等。结论:针刺可有效改善DN患者肾功能水平,其可能机制以糖代谢和免疫炎症途径为主,部分涉及氧化应激及血流动力学途径,但在因果推断方面,仍需开展规范、高质量的研究加以验证。展开更多
文摘目的通过分析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后(简称“新冠后”)慢性疲劳综合征(chronic fatigue syndrome,CFS)患者与正常受试者的单细胞转录组数据,探讨新冠后CFS与炎症反应、氧化应激和细胞凋亡之间的分子机制,并预测调控关键基因的潜在中药,为治疗新冠后CFS提供理论支持。方法使用R语言4.2.1中的“Seurat”包处理新冠后CFS患者与正常受试者的外周血单细胞测序数据,“CellChat”包进行细胞通讯分析,“scMetabolism”包评估细胞代谢特征,综合5种算法(AddModuleScore、AUCell、UCell、singscore和ssGSEA)计算新冠后CFS患者与正常受试者中5种免疫细胞炎症反应、氧化应激和细胞凋亡评分,并比较两者间的差异。使用“scCODE”包鉴定各类免疫细胞在正常受试者与新冠后CFS患者之间的差异表达(differential expression,DE)基因。Upset图分析得到新冠后CFS炎症反应相关基因(inflammatory response related genes,IRGs)、氧化应激相关基因(oxidative stress related genes,OSRGs)和细胞凋亡相关基因(apoptosis related genes,ARGs)。使用“ClusterProfiler”包分别对IRGs、OSRGs、ARGs进行基因本体生物学过程(gene ontology biological process,GOBP)富集分析。基于STRING数据库及Cytoscape软件构建“IRGs-OSRGs-ARGs”分子交互复杂网络,使用cytoHubba插件筛选关键基因。利用COREMINE数据库预测调控关键基因的中药,并通过古今医案云平台统计中药的性味归经、药物功效分类。结果共鉴定出5种免疫细胞,分别为B细胞、CD4^(+)T细胞、CD8^(+)T细胞、NK细胞和单核细胞。相比于正常受试者,新冠后CFS患者的细胞通讯更为丰富且强度更大,两者之间并无明显差异的细胞代谢特征。新冠后CFS患者中各类免疫细胞的炎症反应、氧化应激和细胞凋亡评分普遍高于正常受试者。共得到33个IRGs、17个OSRGs和54个ARGs。“IRGs-OSRGs-ARGs”分子交互网络显示,IRGs、OSRGs和ARGs之间存在密切联�
文摘目的:系统性分析与评价目前针刺治疗糖尿病肾病(DN)疗效及机制研究的现有证据。方法:在国内外数据库中检索针刺治疗DN涉及机制相关生物标志物的人体或动物随机对照试验及疗效相关meta分析。对纳入文献的腧穴选择、腧穴归经、针刺治疗DN机制研究中高频腧穴涉及生物标志物的分布进行总结与分析。通过SYRCLE或Cochrane偏倚风险评估工具对文献质量进行评价。结果:初筛764篇文献中,共纳入针刺治疗DN疗效相关meta分析3篇,针刺治疗DN机制研究35篇。纳入文献的总体质量中等。疗效分析表明在西医基础治疗上联合针刺治疗能够更好的减轻DN患者的24 h尿蛋白定量、降低血肌酐水平和降低尿白蛋白排泄率。文献中涉及腧穴共计49个,其中使用频次>10的高频腧穴共15个,排名前3位的分别为足三里31篇(88.6%)、肾俞28篇(80.0%)和三阴交21篇(60.0%)。观察指标方面,研究频次以糖代谢途径为主[涉及6项观察指标,研究频次最高的依次为空腹血糖(FBG)22篇、餐后2 h血糖(2 h PG)14篇];其次是免疫炎症途径[共10项指标,其中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5篇,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CD_(3)^(+)、CD_(4)^(+)、CD_(8)^(+)T淋巴细胞各3篇];再次是氧化应激途径[共6项,其中羰基(PCO)5篇,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8-羟基脱氧鸟苷(8-OHdG)各4篇]。排名前三位高频腧穴的研究指标多涉及糖代谢途径的FBG、2 h PG,氧化应激途径的PCO,以及免疫炎症途径的TGF-β1等。结论:针刺可有效改善DN患者肾功能水平,其可能机制以糖代谢和免疫炎症途径为主,部分涉及氧化应激及血流动力学途径,但在因果推断方面,仍需开展规范、高质量的研究加以验证。
文摘目的探讨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患者大脑灰质体积、灰质皮层厚度及基于皮层厚度的结构协变网络(structural covariance network,SCN)的拓扑属性改变。材料与方法本研究共筛选了250例来自ADNI数据库的被试,包括AD组100人,健康对照(healthy controls,HCs)组150人。首先,利用基于体素的形态学分析方法(voxel-based morphometry,VBM)和基于表面的形态学分析方法(surface-based morphometry,SBM)分别计算每组被试的灰质体积和皮层厚度并比较其组间差异。其次,将有组间差异的脑区定义为感兴趣区(region of interest,ROI),提取每一个ROI的灰质体积和皮层厚度值,与认知量表进行偏相关分析。最后,构建基于皮层厚度的SCN并利用图论分析方法分析该网络的全局属性及局部属性的变化特征。结果第一,相较于HCs组,AD组的灰质体积和皮层厚度显著下降[体素和顶点水平总体误差(family-wise error,FWE)校正后P<0.001]。AD组灰质体积下降的脑区主要包括双侧海马、双侧眶额皮层、左侧岛叶、右侧枕下回、左侧楔前叶、左侧中央前回、左侧中央扣带回。AD组皮层厚度变薄的脑区主要包括双侧颞叶、双侧额叶、双侧顶叶、双侧扣带回、双侧梭状回、双侧岛回、双侧楔前叶等。第二,偏相关分析表明,AD组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得分分别与右侧海马体积[rs=0.35,错误发现率(false discovery rate,FDR)校正后P<0.001]、左侧海马体积(r_(s)=0.38,FDR校正后P<0.001)、右侧梭状回皮层厚度(r_(s)=0.38,FDR校正后P<0.001)呈正相关;临床痴呆评定量表(Clinical Dementia Rating Sum of Boxes,CDR-SB)评分与左侧梭状回皮层厚度(r_(s)=-0.39,FDR校正后P<0.001)呈负相关。第三,脑网络分析表明,AD组SCN的全局效率(P<0.001)、局部效率(P=0.03)及小世界属性(P<0.001)高于HCs组,最短路径低于HCs组(P<0.001)。结论联合VBM、SBM的形态学分析及SCN的图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