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送风支管传热分析 被引量:2
1
作者 许俊 胡显波 邹忠平 《四川冶金》 CAS 2008年第3期63-64,22,共3页
本文根据送风支管的传热原理,建立了送风支管的传热数学模型,利用有限元软件MSC.Marc计算了各种条件下送风支管的温度场,并对计算结果进行分析,可为工程设计提供设计依据。
关键词 送风支管 温度场 分析
下载PDF
高炉炉缸气隙的危害及防治 被引量:21
2
作者 邹忠平 郭宪臻 《钢铁》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9-13,共5页
从炉缸问题调查着手,通过大量理论计算指出了炉缸气隙的危害,并结合现场调查、施工和生产实践,分析了炉缸产生气隙的各种因素,最终提出了从设计、施工到高炉操作的这些炉缸长寿链上各关键环节系统防止炉缸气隙的有效措施,为高炉炉缸实... 从炉缸问题调查着手,通过大量理论计算指出了炉缸气隙的危害,并结合现场调查、施工和生产实践,分析了炉缸产生气隙的各种因素,最终提出了从设计、施工到高炉操作的这些炉缸长寿链上各关键环节系统防止炉缸气隙的有效措施,为高炉炉缸实现无气隙化操作、实现炉缸长寿提供了全面的解决方案。研究指出夹壳式冷却方式、热水烘炉、防止炉缸漏水是减小炉缸气隙最有效的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炉缸长寿 气隙 设计 维护
原文传递
高炉炉缸长寿设计理念及长寿对策 被引量:20
3
作者 邹忠平 项钟庸 +1 位作者 欧阳标 王亮 《钢铁研究》 CAS 2011年第1期38-42,共5页
通过模型计算、调查和对比分析,就高炉炉缸的长寿问题进行了系统的研究,提出合理冷却强度、建立有效的传热体系、使炉缸尽快形成稳定的渣铁凝固层是炉缸长寿的关键。通过对死铁层深度、炉缸冷却设备、炉缸冷却水系统设计及耐材配置进行... 通过模型计算、调查和对比分析,就高炉炉缸的长寿问题进行了系统的研究,提出合理冷却强度、建立有效的传热体系、使炉缸尽快形成稳定的渣铁凝固层是炉缸长寿的关键。通过对死铁层深度、炉缸冷却设备、炉缸冷却水系统设计及耐材配置进行研究与分析,提出了微观高水速、高冷却强度,宏观低水量,配合合理的冷却壁结构设计和炉缸耐材配置,建立合理的炉缸传热体系,使炉墙热面尽快形成稳定的渣铁凝固层,靠稳定的渣铁凝固层使炉缸实现长寿的设计理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炉炉缸 长寿理念 长寿对策
原文传递
高炉炉缸长寿探讨 被引量:16
4
作者 邹忠平 郭宪臻 《中国冶金》 CAS 2013年第6期7-13,20,共8页
从炉缸结构设计关键要素的分析着手,从侵蚀机制、炉缸传热体系的建立到炉缸的设计理念对炉缸的长寿进行了全面的论述。指出高炉长寿的关键控制环节为:设计、施工、烘炉、开炉节奏、操作稳定、维护管理。在合适的炉缸冷却系统和结构配置... 从炉缸结构设计关键要素的分析着手,从侵蚀机制、炉缸传热体系的建立到炉缸的设计理念对炉缸的长寿进行了全面的论述。指出高炉长寿的关键控制环节为:设计、施工、烘炉、开炉节奏、操作稳定、维护管理。在合适的炉缸冷却系统和结构配置条件下,有效杜绝和防止气隙是炉缸长寿的关键。设计要有完善的防止气隙的措施;安装中要严格控制每一个环节;采用热水烘炉提高炉墙温度,促进水分蒸发;控制高炉开炉进程,给予新高炉一个磨合期,保证炉缸的传热体系可靠、有效,以实现炉缸的无气隙化操作。无论炉缸耐材采用何种配置结构和采用何种冷却系统,都必须以建立良好的传热体系为前提,只有尽快形成稳定的渣铁壳,才能实现炉缸的长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炉缸长寿 传热体系 冷却水 气隙 炉缸配置设计
原文传递
钢铁企业能耗瓶颈诊断数学模型及应用 被引量:12
5
作者 王刚 白皓 +2 位作者 苍大强 张延玲 宗燕兵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1195-1199,共5页
针对钢铁厂物质流和能量流对能耗同时产生影响的问题,建立了能耗瓶颈诊断模型.模型分别用钢比系数和工序能耗衡量物质流和能量流,其功能是将吨钢综合能耗的变化分解为钢比系数的变化和工序能耗的变化,从而将两种因素的影响相分离,寻找... 针对钢铁厂物质流和能量流对能耗同时产生影响的问题,建立了能耗瓶颈诊断模型.模型分别用钢比系数和工序能耗衡量物质流和能量流,其功能是将吨钢综合能耗的变化分解为钢比系数的变化和工序能耗的变化,从而将两种因素的影响相分离,寻找能耗瓶颈.模型分析通过三步进行,分别针对总流程、区域和工序,形成了系统的分析体系.同时,提出了贡献指数的概念,以定量地描述各个因素对吨钢综合能耗的影响大小.利用该模型对某钢厂2001年和2007年的能耗指标进行实例分析,找出了相应的能耗瓶颈为炼铁区域和轧钢区域钢比系数的增加与炼钢区域工序能耗的上升,并提出了增加热送热装比、降低加热炉燃料消耗等节能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耗 节能 诊断模型 钢比系数
原文传递
热管式磁流变传动装置的设计与试验 被引量:10
6
作者 郑军 张光辉 曹兴进 《机械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305-311,共7页
磁流变传动装置(Magnetorheological transmission device,MRTD)是一种性能优良的新型智能传动器件。设计一种采用磁流变液作为传动介质、利用整体针翅回转热管进行散热的新型热管式磁流变传动装置,研制传动装置样机并对其进行试验测试... 磁流变传动装置(Magnetorheological transmission device,MRTD)是一种性能优良的新型智能传动器件。设计一种采用磁流变液作为传动介质、利用整体针翅回转热管进行散热的新型热管式磁流变传动装置,研制传动装置样机并对其进行试验测试。结果表明,磁流变传动装置传递的转矩可以通过调节励磁电流来控制;装置传递的转矩基本不随滑差转速的改变而改变,具有良好的恒转矩特性;整体针翅回转热管能有效地对传动装置进行散热,且散热能力随转速的提高而增大,为解决传动装置的发热问题提供一种有效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流变液 Bingham模型 传动装置 回转热管
下载PDF
高炉操作维护与炉缸长寿的探讨 被引量:11
7
作者 邹忠平 项钟庸 《中国冶金》 CAS 2013年第7期17-20,44,共5页
生产维护在炉缸长寿链上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对生产维护中与炉缸长寿相关的各种因素,如气隙、凝固层、热负荷等进行系统的分析,从而论述炉缸操作维护中的有效长寿措施,以期为实现炉缸长寿提供有益的帮助。
关键词 高炉炉缸 长寿 气隙 凝固层 热负荷
原文传递
钢铁企业基于能耗指标分解模型的情景分析 被引量:4
8
作者 白皓 马扬 +2 位作者 王刚 苍大强 张鑫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1513-1520,共8页
在钢铁厂能耗指标分解模型的基础上运用情景分析法,对钢铁厂的主工序吨钢能耗情况进行分析和预测.为评价国内某钢铁厂2009年和2012年的能耗水平,构建了先进工序能耗、近期可行及远期可能余热回收情景,其中近期可行余热回收情景只涉及烧... 在钢铁厂能耗指标分解模型的基础上运用情景分析法,对钢铁厂的主工序吨钢能耗情况进行分析和预测.为评价国内某钢铁厂2009年和2012年的能耗水平,构建了先进工序能耗、近期可行及远期可能余热回收情景,其中近期可行余热回收情景只涉及烧结烟气、热轧烟气和冷轧高温烟气的余热回收,远期可能余热回收情景则包括各工序排放的高温烟气和固体废弃物的余热回收.通过对各情景的比较,得出节能效果最好的是先进工序能耗情景,近期可行余热回收节能效果并不显著,远期可能余热回收可较大幅降低能耗,最后提出了应用先进电炉预热技术、发展高温固体余热回收技术及提高轧钢工序余热回收等进一步节能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铁工业 能耗 节能 情景分析
原文传递
用炉腹煤气量指数和透气阻力系数优化高炉操作 被引量:5
9
作者 邓涛 王刚 +1 位作者 何茂成 梁红星 《炼铁》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7-10,共4页
针对邯钢1号高炉稳定性降低、生产指标下滑的状况,高炉生产技术人员积极转变操作理念和思路,运用炉腹煤气量指数和透气阻力系数来优化高炉操作,高炉的稳定性及各项技术经济指标得到明显改善。实践表明,1号高炉炉腹煤气量在7500~7700m3/... 针对邯钢1号高炉稳定性降低、生产指标下滑的状况,高炉生产技术人员积极转变操作理念和思路,运用炉腹煤气量指数和透气阻力系数来优化高炉操作,高炉的稳定性及各项技术经济指标得到明显改善。实践表明,1号高炉炉腹煤气量在7500~7700m3/min、炉腹煤气量指数在59~62m/min、透气阻力系数在3.4~3.7,高炉日产量较调整前提高329 t/d、燃料比降低11 kg/t、焦比降低34 kg/t、煤比提高23 kg/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型高炉 炉腹煤气量指数 透气阻力系 数操作参数 稳定顺行
下载PDF
旋风除尘器流场仿真分析 被引量:3
10
作者 张波 文建军 《计算机辅助工程》 2011年第2期100-103,共4页
为分析旋风除尘器的速度场和分离效率,通过计算流体力学(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CFD)方法研究典型的旋风除尘器的强旋流场.用ANSYS Workbench提供的Geometry和Mesh软件进行三维几何建模和非结构网格划分,以高炉煤气的除尘为例进... 为分析旋风除尘器的速度场和分离效率,通过计算流体力学(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CFD)方法研究典型的旋风除尘器的强旋流场.用ANSYS Workbench提供的Geometry和Mesh软件进行三维几何建模和非结构网格划分,以高炉煤气的除尘为例进行流场仿真.湍流模拟采用雷诺应力模型,分离效率预测采用基于拉格朗日方法的离散相模型(Discrete Phase Model,DPM).通过分析压力场和速度场的分布,得到旋风除尘器中的内、外旋流结构;该结构并非完全稳定,涡轴存在一定的摆动.仿真结果表明选用的旋风除尘器模型对高炉煤气有良好的除尘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旋风除尘器 流场 分离效率 计算流体力学
下载PDF
煤粉在Corex熔融气化炉内的燃烧行为研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曹希荣 张丙怀 +3 位作者 贾国利 阳海彬 张涛 彭华国 《钢铁钒钛》 CAS 2008年第1期6-9,共4页
Corex熔融还原炼铁是新兴的炼铁工艺,虽然它可以不用或少用焦炭冶炼铁水,但是需要用块煤来生产。为了替代一部分块煤以及充分利用产生的煤粉,提出了往熔融气化炉喷吹煤粉的方法。Corex喷煤可以借鉴高炉喷煤的经验,但是它们之间有一些区... Corex熔融还原炼铁是新兴的炼铁工艺,虽然它可以不用或少用焦炭冶炼铁水,但是需要用块煤来生产。为了替代一部分块煤以及充分利用产生的煤粉,提出了往熔融气化炉喷吹煤粉的方法。Corex喷煤可以借鉴高炉喷煤的经验,但是它们之间有一些区别。采用热态模拟的方法对煤粉在Corex熔融气化炉内的燃烧行为进行研究,得到煤的粒度、挥发分含量以及喷吹位置和CO浓度等因素对煤粉燃烧率和气化率的影响规律。实验将为Corex喷煤技术的开发提供必要的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REX 喷煤 粒度 燃烧率 气化率
下载PDF
高炉下部区域气液平衡实证研究 被引量:4
12
作者 徐小辉 项钟庸 +1 位作者 邹忠平 罗云文 《钢铁》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17-21,共5页
通过炉腹煤气量指数与透气阻力系数的关系,研究了炉腹煤气量指数的控制对改善炉内料柱透气能力的作用以及对高炉下部区域气液平衡的影响。依据实际生产技术指标数据加以实证分析,绘制炉腹煤气量指数液泛关联图。研究结果表明,炉腹煤气... 通过炉腹煤气量指数与透气阻力系数的关系,研究了炉腹煤气量指数的控制对改善炉内料柱透气能力的作用以及对高炉下部区域气液平衡的影响。依据实际生产技术指标数据加以实证分析,绘制炉腹煤气量指数液泛关联图。研究结果表明,炉腹煤气量指数能够较好地用于衡量高炉强化程度,对提高煤气利用效率、保持高炉下部气液平衡、维持高炉稳定顺行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炉 气液平衡 炉腹煤气量指数 实证分析
原文传递
高炉煤气水分对热风炉系统的影响及应对措施 被引量:2
13
作者 王贤 邹忠平 罗志红 《炼铁》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38-41,共4页
探讨了高炉煤气水分对热风炉系统的影响,并提出了应对措施。热风炉的燃烧温度、炉壳应力腐蚀,以及换热器酸露点腐蚀等问题,都与高炉煤气水分有关。煤气水分会影响到煤气的热值,为了满足高炉高风温的需求,当煤气的腐蚀性较小时,建议热风... 探讨了高炉煤气水分对热风炉系统的影响,并提出了应对措施。热风炉的燃烧温度、炉壳应力腐蚀,以及换热器酸露点腐蚀等问题,都与高炉煤气水分有关。煤气水分会影响到煤气的热值,为了满足高炉高风温的需求,当煤气的腐蚀性较小时,建议热风炉用煤气可不经过喷淋洗涤;当煤气的腐蚀性较强时,建议在送热风炉的煤气管道上设置喷浓碱除酸设施,既可减少水分的带入,又能减少煤气中的酸性气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风炉 高炉煤气 水分 换热器
下载PDF
炉缸侵蚀模型的开发 被引量:2
14
作者 许俊 邹忠平 廖川 《钢铁研究》 CAS 2009年第1期36-37,48,共3页
根据高炉炉缸传热、侵蚀的特点,应用有限元和设计优化技术相结合的方法,并依据炉缸侵蚀模型的计算流程、基本概念,应用APDL开发了高炉炉缸侵蚀模型计算软件,并对该模型调试过程中的关键问题进行了讨论。应用该炉缸侵蚀模型对国内某高炉... 根据高炉炉缸传热、侵蚀的特点,应用有限元和设计优化技术相结合的方法,并依据炉缸侵蚀模型的计算流程、基本概念,应用APDL开发了高炉炉缸侵蚀模型计算软件,并对该模型调试过程中的关键问题进行了讨论。应用该炉缸侵蚀模型对国内某高炉的炉缸侵蚀曲线进行计算,计算出的炉缸侵蚀曲线与实际情况基本相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炉缸 侵蚀模型 流程 基本概念
下载PDF
八钢C(3号)高炉喷煤系统设计特点分析 被引量:2
15
作者 张杰 何海熙 +2 位作者 颜新 安志庆 闻为民 《中国冶金》 CAS 2012年第11期39-41,61,共4页
八钢C(3号)高炉(以下简称C高炉)喷煤系统采用三罐并列、双喷吹主管(一用一备)、双分配器直接喷吹工艺。通过采用多项先进技术,如:优化管道设计、支管检堵、支管自动反吹和关键阀门安全联锁等,实现了低阻损、低能耗、低磨损的全自动远距... 八钢C(3号)高炉(以下简称C高炉)喷煤系统采用三罐并列、双喷吹主管(一用一备)、双分配器直接喷吹工艺。通过采用多项先进技术,如:优化管道设计、支管检堵、支管自动反吹和关键阀门安全联锁等,实现了低阻损、低能耗、低磨损的全自动远距离直接喷吹,为C高炉实现"高产、优质、低耗、长寿"创造了良好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喷煤系统 三罐并列 分配器 远距离直接喷吹
原文传递
磁流变传动装置理论分析及试验测试 被引量:2
16
作者 郑军 彭学元 +1 位作者 王蜀生 张光辉 《机械强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24-28,共5页
基于Bingham黏塑性流体模型,对磁流变传动装置的工作原理及设计方法进行理论分析,在此分析的基础上设计和制作装置样机,并对其进行试验测试。结果表明,装置传递的转矩可以通过调节励磁电流来控制,传递转矩的试验测试结果与理论分析结果... 基于Bingham黏塑性流体模型,对磁流变传动装置的工作原理及设计方法进行理论分析,在此分析的基础上设计和制作装置样机,并对其进行试验测试。结果表明,装置传递的转矩可以通过调节励磁电流来控制,传递转矩的试验测试结果与理论分析结果基本吻合;装置传递的转矩基本不随滑差转速的改变而改变,具有良好的恒转矩特性;装置还具有很快的动态响应性能;文中的分析原理和方法是可行的,对磁流变传动装置的可靠设计和性能分析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流变液 Bingham模型 传动装置 传递转矩
下载PDF
热风炉富氧烧炉工艺及应用 被引量:1
17
作者 熊拾根 王贤 张少魁 《炼铁》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47-49,共3页
对热风炉富氧烧炉的工艺原理、流程、经济性、应用案例等进行了阐述。认为:①全厂氧气富余情况下,热风炉富氧烧炉可以作为降本增效的有益辅助工艺;②富氧烧炉的富氧率受拱顶温度、燃烧器形式、燃烧器及燃烧室耐材性能,以及炉壳防腐、NO_... 对热风炉富氧烧炉的工艺原理、流程、经济性、应用案例等进行了阐述。认为:①全厂氧气富余情况下,热风炉富氧烧炉可以作为降本增效的有益辅助工艺;②富氧烧炉的富氧率受拱顶温度、燃烧器形式、燃烧器及燃烧室耐材性能,以及炉壳防腐、NO_(X)的排放等因素所限制;③外燃式热风炉富氧烧炉富氧率控制在4%以内,系统是安全可靠的,可实现节能和降本增效的效果;④对于耐材配置不高、燃烧器阻损较大、结构稳定性较差的内燃式热风炉,不适宜采用富氧烧炉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风炉 富氧烧炉 富氧率 高风温 燃烧器
下载PDF
高炉炉缸局部温度异常的原因探析 被引量:1
18
作者 贾娟鱼 伍积明 许俊 《炼铁》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18-21,共4页
探讨了BC某高炉炉缸局部范围内温度异常升高的原因。通过从炭素捣打料的导热系数、炭砖砖缝渗铁和冷却壁制造防渗碳层间隙等方面的计算分析,以耦合实际温度,认为冷却壁与炭砖之间的炭素捣打料没有捣打密实,使捣打料的导热系数由正常的17... 探讨了BC某高炉炉缸局部范围内温度异常升高的原因。通过从炭素捣打料的导热系数、炭砖砖缝渗铁和冷却壁制造防渗碳层间隙等方面的计算分析,以耦合实际温度,认为冷却壁与炭砖之间的炭素捣打料没有捣打密实,使捣打料的导热系数由正常的17.3W/(m·℃)变成了7.4W/(m·℃),成了传热体系的薄弱环节,是炉缸温度异常升高的原因。高炉炉缸安全,稳定与寿命,取决于设计.制造施工安装和生产维护等四个主要因素,这四个因素函数之间是乘积关系,而不是加和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炉 炉缸 温度升高 炭素捣打料 导热系数
下载PDF
浅谈高炉重力除尘器吸排罐车卸灰存在的问题及改进 被引量:1
19
作者 杜鹃 邹达基 +3 位作者 姜楠 田辉 郑军 熊拾根 《炼铁》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52-54,共3页
高炉重力除尘器吸排罐车卸灰工艺在应用过程中经常出现堵塞、卸灰不畅、磨损等现象。调研国内多座高炉重力除尘器吸排罐车卸灰状况,发现存在排灰罐放散管及输灰管磨穿、罐顶除尘器布袋龙骨变形、吸排罐车抽灰时间长、输灰橡胶软管寿命... 高炉重力除尘器吸排罐车卸灰工艺在应用过程中经常出现堵塞、卸灰不畅、磨损等现象。调研国内多座高炉重力除尘器吸排罐车卸灰状况,发现存在排灰罐放散管及输灰管磨穿、罐顶除尘器布袋龙骨变形、吸排罐车抽灰时间长、输灰橡胶软管寿命短等问题。通过采取控制排灰罐压力、增加氮气管路流量调节功能、提高输灰管道耐磨能力、调整压力控制等措施,进行了设计改进。改进后的重力除尘器吸排罐车卸灰系统,属于新一代全过程密闭卸灰系统,可有效减少高炉污染物的排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炉 重力除尘器 吸排罐车 排灰罐 密闭卸灰
下载PDF
磁流变传动装置动态响应性能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郑军 张光辉 曹兴进 《机械强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99-202,共4页
根据Bingham粘塑性流体理论和Navier-Stokes方程,通过数值计算对磁流变传动装置的动态响应性能进行讨论,分析磁流变液的瞬态流场变化和流变响应时间及其影响因素,并对传动装置样机的动态响应性能进行测试。研究结果表明,磁流变液瞬间变... 根据Bingham粘塑性流体理论和Navier-Stokes方程,通过数值计算对磁流变传动装置的动态响应性能进行讨论,分析磁流变液的瞬态流场变化和流变响应时间及其影响因素,并对传动装置样机的动态响应性能进行测试。研究结果表明,磁流变液瞬间变成Bingham体后,传动装置流场分布发生明显变化;传动装置流变响应时间随工作间隙磁场强度增大而减小,随滑差转速及工作间隙厚度的增大而增大;磁流变传动装置动态响应性能良好,响应时间仅为几十毫秒。为磁流变传动装置的可靠设计和性能分析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流变液 Bingham模型 动态响应 瞬态流场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