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深刻把握我党理论创新的基本经验
1
作者 图尔荪·吾普尔 《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维文版)》 2023年第3期54-61,共8页
建党以来,我党理论创新中,始终注重理论联系实际、马克思主义一元与多样性相统一、坚持与发展马克思主义相统一的基本经验,不断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因此,在新时代,要深刻把握我们党理论创新的基本经验,继续理论创新,不断推进新时代中... 建党以来,我党理论创新中,始终注重理论联系实际、马克思主义一元与多样性相统一、坚持与发展马克思主义相统一的基本经验,不断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因此,在新时代,要深刻把握我们党理论创新的基本经验,继续理论创新,不断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 理论创新 经验
下载PDF
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对疏附县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思考 被引量:2
2
作者 麦麦提艾力 《中国商界》 2009年第11X期170-170,共1页
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是一项关系到农业增产、农民增收、财政增长、农村稳定的战略任务,它不仅仅是农业内部的一个单项性的工作,而是包括生产力结构调整和生产关系结构的调整,涉及到农产品流通体制改革,农业产业化经营,农业科技革命,农... 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是一项关系到农业增产、农民增收、财政增长、农村稳定的战略任务,它不仅仅是农业内部的一个单项性的工作,而是包括生产力结构调整和生产关系结构的调整,涉及到农产品流通体制改革,农业产业化经营,农业科技革命,农村合作经营组织、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等。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产业结构调整 农村经济发展 农民收入
下载PDF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加强党的制度建设 被引量:1
3
作者 万英奇 《中国商界》 2010年第3X期160-160,共1页
党的十七大报告、十七届四中全会指出,党的建设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围绕"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不断增强党内生活和党的建设制度的严密性和科学性,推进党的建设的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使党的制度建设为党内生活提供运行机... 党的十七大报告、十七届四中全会指出,党的建设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围绕"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不断增强党内生活和党的建设制度的严密性和科学性,推进党的建设的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使党的制度建设为党内生活提供运行机制、制度保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学发展观 制度 建设
下载PDF
社会公平、正义的主要表现及实现的措施
4
作者 玉苏普江·奥布力 《中国商界》 2009年第10X期91-91,共1页
胡锦涛总书记指出公平正是和谐社会的重要特征之一,并概括了公平正义的内涵,即社会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得到妥善协调,人民内部矛盾和其他社会矛盾得到正确处理,社会公平和正义得到切实维护和实现。社会公平的核心是机会的公平、规则的公平... 胡锦涛总书记指出公平正是和谐社会的重要特征之一,并概括了公平正义的内涵,即社会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得到妥善协调,人民内部矛盾和其他社会矛盾得到正确处理,社会公平和正义得到切实维护和实现。社会公平的核心是机会的公平、规则的公平、分配的公平。促进社会公平和正义,既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键环节,又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在新时期维护和实现社会公平的根本途径仍然是努力发展社会经济,实现效率与公平的统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现 措施
下载PDF
科学发展观的特征
5
作者 麦麦提力.玉苏普 《中国商界》 2010年第9X期308-308,共1页
科学发展观是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在全面小康社会建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中形成的核心理论。科学发展观的形成具有历史继承性、现实发展性、时代创新性等特征。把握科学发展观的形成特征,是不断深化科学发展观认识的基础,是... 科学发展观是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在全面小康社会建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中形成的核心理论。科学发展观的形成具有历史继承性、现实发展性、时代创新性等特征。把握科学发展观的形成特征,是不断深化科学发展观认识的基础,是进一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前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展理论 科学发展观 形成特征
下载PDF
全面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内涵、特点和原则
6
作者 艾麦提江·阿布都热西提 《中国商界》 2009年第10X期167-167,共1页
十七大报告对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提出了具体要求。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从而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具有深厚的群众基础和可靠的力量... 十七大报告对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提出了具体要求。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从而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具有深厚的群众基础和可靠的力量源泉,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涵 特点 原则
下载PDF
科学发展观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7
作者 图尔荪.吾普尔 《中国商界》 2010年第2X期102-102,共1页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科学发展观这一重大战略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最新成果,是对党的第...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科学发展观这一重大战略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最新成果,是对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形势 要求 内涵 理念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
8
作者 图尔荪江吾普尔 《中国商界》 2009年第11X期161-161,共1页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中国共产党人从中国实际出发的伟大创造,也是在实践发展基础上与时俱进不断推进的永续过程。从毛泽东、邓小平老一辈马克思主义者到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再到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从...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中国共产党人从中国实际出发的伟大创造,也是在实践发展基础上与时俱进不断推进的永续过程。从毛泽东、邓小平老一辈马克思主义者到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再到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从探索开始到不断发展创新到以科学发展观和和谐社会为主要内容的马克思主义最新成果。中国共产党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是一个波澜壮阔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马克思主义 中国实际 相结合
下载PDF
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宗教理论与政策演变探析
9
作者 麦麦提艾力 《中国商界》 2009年第10X期156-156,共1页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人对如何贯彻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和宗教本身的规律办事,对待宗教不能用行政命令的方法及新时期、新阶段中国共产党的宗教理论政策。加大对爱国宗教人士的培养和教育工作。宗教工作进一步开拓了新局面。体现了党在...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人对如何贯彻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和宗教本身的规律办事,对待宗教不能用行政命令的方法及新时期、新阶段中国共产党的宗教理论政策。加大对爱国宗教人士的培养和教育工作。宗教工作进一步开拓了新局面。体现了党在宗教理论政策上继承与创新的统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宗教 探索 政策
下载PDF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提出的必要性
10
作者 玉苏普江·奥布力 《中国商界》 2009年第10X期158-158,共1页
党的十七大在理论上的最大亮点就是提出了一面旗帜,一条道路,一个理论体系,这面旗帜就是我们要永远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这条道路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个体系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深刻认识和全面把握这个理论体系... 党的十七大在理论上的最大亮点就是提出了一面旗帜,一条道路,一个理论体系,这面旗帜就是我们要永远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这条道路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个体系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深刻认识和全面把握这个理论体系,是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的基本要求,也是理解掌握十七大精神的关键环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展 理伦
下载PDF
全面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和根本要求
11
作者 艾麦提江·阿布都热西提 《中国商界》 2009年第10X期160-160,共1页
科学发展观包含丰富的内容。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这一精辟概括,深刻揭示了科学发展观的科学科学内涵、精神实质。
关键词 发展 以人为本 统筹
下载PDF
加大扶贫开发工作力度,打牢和谐社会的基础
12
作者 玉苏普江·奥布力 《中国电子商务》 2010年第8期195-195,共1页
构建和谐社会,我们必须充分认识搞好扶贫开发工作的重大意义及扶贫开发工作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扶贫开发为社会稳定和和谐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要切实实现构建和谐社会伟大目标,就要进一步认识到全县目前扶贫开发工作面临的形势与任务,... 构建和谐社会,我们必须充分认识搞好扶贫开发工作的重大意义及扶贫开发工作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扶贫开发为社会稳定和和谐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要切实实现构建和谐社会伟大目标,就要进一步认识到全县目前扶贫开发工作面临的形势与任务,坚持扶贫方针,加大扶贫投入力度,广泛动员全社会力量,想方设法增加农民收入,进一步推动扶贫开发工作切实取得实效,为构建和谐社会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扶贫开发 和谐社会 共同富裕 可持续发展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