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国家精英的再生产与中亚政治转型 被引量:1
1
作者 孙超 《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 CSSCI 2022年第2期25-52,166,167,共30页
中亚各国独立以来大多走向超级总统制,权力继承问题成为中亚政治稳定的关键。中亚建政初期通过制度设计与协调以及主权问题的解决,政治强人与精英逐渐形成默契。在经济转型、“去俄罗斯化”与民族国家建设中,中亚政治领袖形成长执政模式... 中亚各国独立以来大多走向超级总统制,权力继承问题成为中亚政治稳定的关键。中亚建政初期通过制度设计与协调以及主权问题的解决,政治强人与精英逐渐形成默契。在经济转型、“去俄罗斯化”与民族国家建设中,中亚政治领袖形成长执政模式,国家精英集团完成了政权的合法性构建。各国政治精英配合中亚政治强人进行社会工程构建,在国家现代化、拓展行政权力、形成恩庇网络以及构建新市民社会上达成一致,加强了超级总统制的韧性。中亚政治精英在适应中亚政治演进过程中形成了与中亚政治强人良好的共生关系模式,新的国家精英在体制优势中不断获得市场和社会优势。中亚政权的平稳过渡并未改变政治强人的庇护网络与精英再生产,在疫情引发的不确定性下,政治安全风险更为凸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英政治 中亚 政治转型 权力更替
原文传递
我国学术界关于冷战思维研究现状述评 被引量:13
2
作者 钮维敢 《社会主义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128-132,共5页
本文从冷战思维研究的视角,关于冷战思维的内容、含义和特点,以及冷战思维的根源等方面,对我国学术界研究冷战思维的主要成就和不足进行了总结,并提出:研究冷战思维,必须顾及到究竟什么是冷战,不能把冷战思维的概念无限放大,也不可以简... 本文从冷战思维研究的视角,关于冷战思维的内容、含义和特点,以及冷战思维的根源等方面,对我国学术界研究冷战思维的主要成就和不足进行了总结,并提出:研究冷战思维,必须顾及到究竟什么是冷战,不能把冷战思维的概念无限放大,也不可以简单地缩小;当前研究冷战思维的视角比较单一;全盘冷战思维是否恰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战 冷战思维 意识形态 强权政治
下载PDF
关于“一带一路”倡议实践进程中的冷战思维研究现状及再思考 被引量:7
3
作者 钮维敢 孙超 《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63-171,共9页
"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后,始终受到西方冷战思维的困扰。中国政界对此高度重视,也经常对形式不同的冷战思维及挑战加以驳斥;国内外学界也高度关注这些冷战思维现象并进行研究,成果虽然较为丰硕,但还没有出现专论,几乎都是在其他... "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后,始终受到西方冷战思维的困扰。中国政界对此高度重视,也经常对形式不同的冷战思维及挑战加以驳斥;国内外学界也高度关注这些冷战思维现象并进行研究,成果虽然较为丰硕,但还没有出现专论,几乎都是在其他专题的论述中简单地提及冷战思维,而未将冷战思维作为研究的重点。文章从冷战遗留视角切入,联系国际秩序变迁的背景,将"一带一路"倡议、冷战思维、冷战这几个关键概念进行相关性研究,并展开综合剖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带一路”倡议 冷战思维 亚洲安全观 国际秩序
下载PDF
论冷战结束的亚洲模式和欧洲模式 被引量:7
4
作者 钮维敢 《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33-40,共8页
冷战结束可以划分为欧洲模式和亚洲模式。冷战在欧洲结束具有相对彻底性,在亚洲结束则具有非彻底性。这是冷战在亚洲和欧洲结束的具体历史状况以及现实发展造成的。冷战机制在欧洲和亚洲的存在和结束状况是冷战结束两种模式的基本根源... 冷战结束可以划分为欧洲模式和亚洲模式。冷战在欧洲结束具有相对彻底性,在亚洲结束则具有非彻底性。这是冷战在亚洲和欧洲结束的具体历史状况以及现实发展造成的。冷战机制在欧洲和亚洲的存在和结束状况是冷战结束两种模式的基本根源。冷战结束的两种模式划分有利于人们对国际关系中冷战现象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战 冷战结束 雅尔塔体制 旧金山体制
下载PDF
当代世界格局衍化与中国全球治理角色转型 被引量:5
5
作者 钮维敢 孙超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44-154,共11页
国际社会的大事件及参与其中的大国角色,尤其是它们的参与目标实现程度的对比结果,是判断世界格局性状的重要指标。两极格局瓦解以来,世界格局处于单极化趋势与多极化趋势并存的三支力量(要求建立单极世界格局的力量、中间游移力量、要... 国际社会的大事件及参与其中的大国角色,尤其是它们的参与目标实现程度的对比结果,是判断世界格局性状的重要指标。两极格局瓦解以来,世界格局处于单极化趋势与多极化趋势并存的三支力量(要求建立单极世界格局的力量、中间游移力量、要求建立多极世界格局的力量)角逐的总体状态。在冷战结束到2007年美国次贷危机爆发这个阶段,单极化趋势总体上较为明显;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之后,尤其是2010年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以来,多极化趋势逐渐凸显。在当代世界格局的衍化中,中国的全球治理角色也悄然地发生着变化:由边缘逐渐走向中心,由被动逐渐转型为主动,日益强劲地推动世界格局的多极化和民主化,致力于构建公正、合理、公平的全球治理秩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治理 世界格局 中国角色
下载PDF
国际干预、强力国家与分离冲突的升级--基于欧亚地区的考察 被引量:5
6
作者 孙超 《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 CSSCI 2018年第1期44-68,共25页
近年来,分离冲突研究已成为政治学和民族学关注的核心议题之一。以往的研究侧重分析分离冲突爆发的原因,对分离冲突的升级机制探讨并不充分。本文结合欧亚地区地缘政治特性,认为国际干预力量和母国的国家权力类型是促进该地区分离冲突... 近年来,分离冲突研究已成为政治学和民族学关注的核心议题之一。以往的研究侧重分析分离冲突爆发的原因,对分离冲突的升级机制探讨并不充分。本文结合欧亚地区地缘政治特性,认为国际干预力量和母国的国家权力类型是促进该地区分离冲突升级的重要因素。基于对分离行为体、母国和外部干预力量三个行为体的演绎分析,本文提出欧亚地区分离冲突升级"三角关系"假设,认为获得国际力量支持分离共同体更坚定从母国分离的决心,更倾向于母国对抗爆发分离冲突。而强力国家的母国更倾向于采取武力手段解决分离冲突。分离共同体与强力母国之间对抗将加速分离冲突的升级。本文选取4个案例,运用过程追踪的方法对分离冲突升级的"三角关系"假设进行检验,结果修正以上假说,认为强力国家逻辑是分离冲突升级的核心变量,外部干预作为重要辅助变量发挥作用。分离冲突升级的"三角关系"假设揭示了分离冲突演化的路径,对多民族国家制定合理的政策控制和预防分离冲突的发生具有一定的政策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欧亚地区 分离冲突升级 国际干预 强力国家
原文传递
论普京的“可控民主”治国模式 被引量:3
7
作者 范建中 邱芝 《江苏行政学院学报》 2005年第5期83-88,共6页
“可控民主”是俄罗斯在经历了10多年痛苦的转轨进程后确立的治国模式,它不是普京个人意志的显现,而是符合俄罗斯历史、国情、民意的现实选择。俄罗斯的政治发展道路将因“可控民主”而打上自己特殊的历史印记。目前,“可控民主”是与... “可控民主”是俄罗斯在经历了10多年痛苦的转轨进程后确立的治国模式,它不是普京个人意志的显现,而是符合俄罗斯历史、国情、民意的现实选择。俄罗斯的政治发展道路将因“可控民主”而打上自己特殊的历史印记。目前,“可控民主”是与俄罗斯转型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政治结构模式。但由于自身内在矛盾的掣肘,“可控民主”也面临着诸多的挑战。从长远看,发展民主政治是其必然趋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俄罗斯 可控民主 现实合理性 内在矛盾 发展走向
下载PDF
中俄关系与中国的国际战略环境 被引量:2
8
作者 范建中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50-54,共5页
俄罗斯作为当代世界主要国际战略力量之一 ,是影响国际格局变化的重要因素。俄罗斯作为中国最大的邻国 ,又是影响中国周边战略环境的重要因素。中俄关系能否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 ,俄罗斯能否成为抗衡单极霸权的积极力量 ,对中国的外交战... 俄罗斯作为当代世界主要国际战略力量之一 ,是影响国际格局变化的重要因素。俄罗斯作为中国最大的邻国 ,又是影响中国周边战略环境的重要因素。中俄关系能否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 ,俄罗斯能否成为抗衡单极霸权的积极力量 ,对中国的外交战略决策具有重大现实意义。本文阐述了俄罗斯在中国国际战略环境中的地位 ,分析了未来中俄关系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和制约性因素 ,认为在一般情况下两国关系至少还有 1 0~ 1 5年的稳定发展期。因此 ,加强和深化同俄罗斯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 ,仍应作为我国安全战略和发展战略的主要内容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战略环境 俄罗斯 中国 安全战略 发展战略
下载PDF
国家构建、民主化回应与中亚政治稳定的形成 被引量:5
9
作者 孙超 《国际关系研究》 CSSCI 2019年第3期22-56,M0004,共36页
以往关于中亚国家构建的文献多着眼于中亚民族-国家建设,忽视了与此密切相关的国家权力集中与制度合法性建设的有机联系,更回避分析中亚各国应对外部环境的制度适应性。中亚政治稳定的形成得益于稳定秩序三角,即权力集中、合法性策略以... 以往关于中亚国家构建的文献多着眼于中亚民族-国家建设,忽视了与此密切相关的国家权力集中与制度合法性建设的有机联系,更回避分析中亚各国应对外部环境的制度适应性。中亚政治稳定的形成得益于稳定秩序三角,即权力集中、合法性策略以及对国际民主化浪潮的灵活回应。具体来说,中亚政治精英迅速适应了国际社会中的民主扩散进程,在此基础之上培育了独特的选举文化来完善总统制权力框架,以积累制度合法性,并通过政治共同体建设培育了新的政治民族。这些因素有力地促成了中亚政治秩序的稳定。这种稳定局面也将在较长时间内延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构建 驯服民主化 中亚 政治稳定 制度合法性
原文传递
非正式制度、中心化国家构建与现代中亚政治的形成 被引量:4
10
作者 孙超 《俄罗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08-140,共33页
独立伊始,中亚就面临着构建现代国家的重要任务。西方主流学界创造了中亚研究的核心概念体系与命题,强调中亚政治分析的正式与非正式制度的二分法,夸大非正式制度的重要性,甚至将新庇护主义模式作为解释中亚政治演进的核心内容,忽视中... 独立伊始,中亚就面临着构建现代国家的重要任务。西方主流学界创造了中亚研究的核心概念体系与命题,强调中亚政治分析的正式与非正式制度的二分法,夸大非正式制度的重要性,甚至将新庇护主义模式作为解释中亚政治演进的核心内容,忽视中亚国家在国家建设中制度建设与制度互融的成就。制度构建不仅是中亚政治的核心内容,也是中亚政治现代化的关键。通过不断发明和建立新制度,同时将非正式制度权力网络融入正式制度,这些是中亚现代国家建设的核心内容。一些中亚国家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中心化国家(centralized states)发展模式:减少地方主义、族群矛盾以及部族政治给现代国家建设带来的负面效应;同时,吸纳地方政治精英以增强国家能力,发展象征符号来凝聚共识,构建国家意识形态以重建合法性。中亚政治突破了制度正式/非正式二元逻辑,正在形成现代中亚政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亚政治 中亚非正式制度 中亚中心化国家 中亚权力网络
原文传递
俄罗斯“政权党”能否成为执政党——基于制度环境和政情发展的分析 被引量:4
11
作者 范建中 《江苏行政学院学报》 2007年第1期78-83,共6页
俄罗斯的第一个“政权党”是不完全的“政权党”。随着政情的变化和制度环境的改善,俄罗斯新的“政权党”———“统一俄罗斯”党发展成为国内决定性政治力量。“统一俄罗斯”党由“政权党”上升为执政党,必然涉及宪政制度的变更,但归... 俄罗斯的第一个“政权党”是不完全的“政权党”。随着政情的变化和制度环境的改善,俄罗斯新的“政权党”———“统一俄罗斯”党发展成为国内决定性政治力量。“统一俄罗斯”党由“政权党”上升为执政党,必然涉及宪政制度的变更,但归根结底取决于俄罗斯的政情。从目前情况看,构建以政党为中心的新的政治体制,从而使“政权党”成为执政党的条件并没有成熟。但到了后普京时代,俄罗斯政治舞台上出现执政党的可能性是存在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俄罗斯“政权党” 地位变化 制度环境 政情发展
下载PDF
朴槿惠政府对朝政策解析 被引量:4
12
作者 付玉帅 刘宝全 《当代韩国》 2013年第2期55-66,共12页
朝鲜试射导弹和第三次核试验后,朝鲜半岛和东北亚国际关系进入新的"朝鲜半岛拥核和核威胁"时代,朝核问题成为韩国新政府面临的首个重大课题。朝鲜半岛局势动荡相对削弱了韩国对朝的战略优势,为其对朝传统政策带来诸多挑战。... 朝鲜试射导弹和第三次核试验后,朝鲜半岛和东北亚国际关系进入新的"朝鲜半岛拥核和核威胁"时代,朝核问题成为韩国新政府面临的首个重大课题。朝鲜半岛局势动荡相对削弱了韩国对朝的战略优势,为其对朝传统政策带来诸多挑战。朴槿惠政府被迫更新政策,采取包括提升对朝一揽子"抑制力"与实施人道主义援助并行的"均衡政策"战略,推动朝鲜半岛"信任政治"进程。目前,朴槿惠政府扩大对朝拥核的国际抑制力是迫于朝核危机形势而采取的权宜之计,不会偏离信任进程的基本框架。由于国内外各种因素制约,从维护朝鲜半岛和平、安全、繁荣和统一的长期目标来看,朴槿惠政府采取对朝新政及与国际社会一道构建与朝互信是明智而"有希望"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朴槿惠政府 对朝政策 朝核问题 均衡政策 信赖政治
原文传递
公共外交原理:基于建构主义视角的阐释 被引量:3
13
作者 谈东晨 钮维敢 《战略决策研究》 2019年第4期65-92,103,104,共30页
回归国际政治理论能够实现各派公共外交学说的价值分立。主流理论在阐释公共外交原理上的莫衷一是,实际为理性主义和反思主义之间的争鸣。为了拓展薄弱的建构主义理论范式,有必要在建构主义视角下对公共外交原理深入再思考,尤其是分析... 回归国际政治理论能够实现各派公共外交学说的价值分立。主流理论在阐释公共外交原理上的莫衷一是,实际为理性主义和反思主义之间的争鸣。为了拓展薄弱的建构主义理论范式,有必要在建构主义视角下对公共外交原理深入再思考,尤其是分析公共外交中的结构、施动性和文化。研究表明,在结构的观念分配中,公共外交更具建构优势;公共外交所激发的个体施动性对国家层面的规范结构发挥建构作用;公共外交建构共有知识,但仍是文化负载者之间的竞争行为。这为阐释公共外交活动探索出一条建构主义路径。为检验其有效性,选取以色列在第二次黎巴嫩战争中的公共外交活动进行演绎分析。从结构、施动性和文化来研究公共外交,有利于认识中国身份演进与公共外交中认识论、方法论与问题的变化,也带来一些启示:加强对外援助项目的科学管理,同时重视个体施动性的地位和潜力。当前中国身份的演进正面临来自外国媒体和信息安全等方面的挑战,与时俱进的外交理论将是中国公共外交建构人类命运共同体文化的行动指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外交 建构主义 规范结构 共有知识 施动性 中国身份
下载PDF
日本宪法第九条起源及其原因 被引量:3
14
作者 杨夏鸣 《江苏行政学院学报》 CSSCI 2008年第4期131-136,共6页
美国占领当局、日本官僚、日本进步力量和远东委员会是影响日本宪法制定的四种政治力量,日本宪法及第九条的产生是这四种力量互动的结果。尽管宪法第九条是由币原喜重郎提出,并得到麦克阿瑟的全力支持,但日本进步力量以及世界爱好和平... 美国占领当局、日本官僚、日本进步力量和远东委员会是影响日本宪法制定的四种政治力量,日本宪法及第九条的产生是这四种力量互动的结果。尽管宪法第九条是由币原喜重郎提出,并得到麦克阿瑟的全力支持,但日本进步力量以及世界爱好和平力量在此过程中却发挥了重要作用。宪法第九条的提出既是出于现实政治的需要,但更是日本民族对战争失败及其所产生灾难性后果的反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宪法 宪法制定 宪法第九条 起源
下载PDF
俄罗斯的过渡性政治体制:历史缘由与现实矛盾 被引量:3
15
作者 范建中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64-67,89,共5页
在俄罗斯社会转型过程中 ,出现了被称为“选任专制政体”的过渡性政治体制。它既含有民主的因素 ,又具有集权统治的特点。在一定时期内 ,这种体制有利于社会稳定 ,但从长远看 ,必将成为俄罗斯政治发展的障碍。本文从俄罗斯的历史文化特... 在俄罗斯社会转型过程中 ,出现了被称为“选任专制政体”的过渡性政治体制。它既含有民主的因素 ,又具有集权统治的特点。在一定时期内 ,这种体制有利于社会稳定 ,但从长远看 ,必将成为俄罗斯政治发展的障碍。本文从俄罗斯的历史文化特点和改革极权主义制度的一般规律出发 ,阐述了俄罗斯推行“选任专制政体”的必然性 ;同时 ,又围绕国家权力体制、联邦体制和政党制度等多个方面 ,就俄罗斯过渡性政治体制的制度性缺陷和现实矛盾进行分析 ,说明这种体制不可能成为推进俄罗斯现代化进程的政治框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俄罗斯 过渡性政治体制 选任专制政体 集权统治 国家权力体制 联邦体制 政党制度
下载PDF
俄乌冲突与国际局势:回顾与展望(之二)
16
作者 李自国 尚月 +1 位作者 孙超 万青松 《俄罗斯研究》 CSSCI 2023年第3期68-97,共30页
俄乌冲突持续,给欧亚地区和整个世界秩序带来了巨大的不确定性和深远的影响。俄乌双方在冲突爆发后进行了六轮谈判,在技术性问题上有所收获,但没有取得实质性突破。国际上越来越多的国家劝和促谈,但美国希望通过这场冲突纾解内部矛盾,... 俄乌冲突持续,给欧亚地区和整个世界秩序带来了巨大的不确定性和深远的影响。俄乌双方在冲突爆发后进行了六轮谈判,在技术性问题上有所收获,但没有取得实质性突破。国际上越来越多的国家劝和促谈,但美国希望通过这场冲突纾解内部矛盾,强化同盟体系,这是这场冲突发生与持续的重要原因。国际秩序进入动荡变革期,俄罗斯认为主权至关重要,自身在这一时期扮演重要角色,并且尝试在这一时期塑造新的国际格局分野,以形成有独特自我意识的文明与“俄罗斯世界”。俄罗斯的这些国际秩序观在一定程度上塑造着俄乌冲突之下的国际秩序。这场冲突还引发了大国能源博弈,对能源安全、粮食安全、全球经济复苏、国际金融体系稳定构成巨大冲击,也对能源转型、绿色议程产生消极影响。作为全球能源出口大国的俄罗斯在评估全球能源变局的现实与潜在影响的基础上,主动采取了一系列内外应对举措:在欧洲方向,继续维持对欧能源供应;在中东方向,重点拓展与能源大国的多样化合作;在亚洲方向,巩固能源出口的亚太传统市场,大力开辟新市场;在欧亚方面,布局构建统一的欧亚能源空间,重点强化欧亚大陆东端、北部方向的能源合作与开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俄乌冲突 俄乌谈判 国际秩序观 欧亚地区秩序 能源格局
原文传递
中立身份下的战略选择——土库曼斯坦的中立外交与能源战略 被引量:2
17
作者 孙超 吴靖 《俄罗斯研究》 CSSCI 2022年第3期109-139,共31页
土库曼斯坦是联合国承认的永久中立国,作为国家对外战略的“永久中立”,既涉及国家安全,也关乎国家发展。土库曼斯坦能源出口战略基于两个现实需要,一是获得能源经济的独立自主,二是推动国内经济的稳步增长、维护体制安全。土库曼斯坦... 土库曼斯坦是联合国承认的永久中立国,作为国家对外战略的“永久中立”,既涉及国家安全,也关乎国家发展。土库曼斯坦能源出口战略基于两个现实需要,一是获得能源经济的独立自主,二是推动国内经济的稳步增长、维护体制安全。土库曼斯坦积极调整中立身份的内涵,推动能源出口战略变革。同时,依据中立身份要求,土库曼斯坦将能源合作伙伴分为可信赖国家、中间国家和不友好国家三种类型,发展出不同程度的合作关系。与此相关,土库曼斯坦的中立外交和能源战略在不同时期(天然气出口单一时期、合作伙伴构建时期和能源出口多元化时期)形成了各自的阶段性特点。当前,土库曼斯坦谋求以更积极的姿态处理地区能源争端,在全球能源治理体系和油气地缘政治博弈中发挥重要作用,不断提升地区和国际影响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立身份 中立国 土库曼斯坦中立外交 土库曼斯坦能源战略
原文传递
俄罗斯民族主义:思想影响与政治功能
18
作者 刘长江 《唯实》 2004年第10期31-35,共5页
民族主义是当代俄罗斯最具影响力的政治与社会思潮,这是苏联解体和俄罗斯衰落引起的对俄罗斯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的一种值得关注的现象。民族主义在今天的俄罗斯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现象,包含着各种意识形态的内容,它已经并将继续对俄罗斯的... 民族主义是当代俄罗斯最具影响力的政治与社会思潮,这是苏联解体和俄罗斯衰落引起的对俄罗斯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的一种值得关注的现象。民族主义在今天的俄罗斯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现象,包含着各种意识形态的内容,它已经并将继续对俄罗斯的政治发展和外交战略产生重大影响,在发挥着某些积极作用的同时,对民众可能产生某种消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俄罗斯 民族主义 思想影响 政治功能
下载PDF
2008国际金融危机与冷战思维因素 被引量:1
19
作者 钮维敢 《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5期9-13,共5页
2008年以来的国际金融危机显著特点是,社会主义国家也深陷其中,而且国际社会重估资本主义发展模式的价值,舆论对社会主义有所改变,中国模式受到重视,这与冷战思维紧密关联,与苏东剧变后资本主义宣布历史终结的情境形成了鲜明对比。冷战... 2008年以来的国际金融危机显著特点是,社会主义国家也深陷其中,而且国际社会重估资本主义发展模式的价值,舆论对社会主义有所改变,中国模式受到重视,这与冷战思维紧密关联,与苏东剧变后资本主义宣布历史终结的情境形成了鲜明对比。冷战思维对国际金融危机形成和发展具有深刻影响,它使得资本主义国家内部形成自我意向的优越性从而掩盖内在机制的根本缺陷,同时在造成外交成本高居不下,拖累国内经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金融危机 冷战思维 成因 冷战结束 历史终结论
下载PDF
雅尔塔体制与旧金山体制关系的再思考--以国际法视角下的中日领土主权争端为中心 被引量:1
20
作者 钮维敢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60-169,共10页
旧金山体制是在美国主导下的单方面对二战与冷战进行强行衔接与延伸的地区安全体制。它在形式上被伪装成二战遗留问题,但在本质上是较为典型的冷战遗留问题。旧金山体制因冷战而被孽生出来,但它不是雅尔塔体制的组成部分。将旧金山体制... 旧金山体制是在美国主导下的单方面对二战与冷战进行强行衔接与延伸的地区安全体制。它在形式上被伪装成二战遗留问题,但在本质上是较为典型的冷战遗留问题。旧金山体制因冷战而被孽生出来,但它不是雅尔塔体制的组成部分。将旧金山体制看成雅尔塔体制的组成部分,在学理、实践上都会形成悖论,并有违相关中国领土主权的合法性,不利于中国声索这些领土主权而有利于美日篡改与歪曲历史,将形成学术乌龙——或可被日本等国用来颠覆雅尔塔体制安排的战后国际秩序;它穿越冷战时代,营造了亚太安全秩序中的众多具体国际争端,并借助这些争端得以苟延与演化,是美国亚太同盟链的核心,是亚太地区合作的毒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旧金山体制 冷战遗留问题 亚太安全秩序 雅尔塔体制 中国和平发展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