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推动无锡经济社会发展绿色转型
1
作者 李建波 《今商圈》 2023年第23期1-3,共3页
下载PDF
环境政治视阈下生态文明建设的逻辑探析 被引量:4
2
作者 贾秀飞 叶鸿蔚 《重庆社会科学》 CSSCI 2019年第2期76-83,共8页
生态文明作为一种文明形态,并非短期可以促成的。生态文明建设的内在逻辑还需要进一步"抽丝剥茧",这是进一步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要求,当然也是新时代的要求。环境政治的视域和研究方法在应... 生态文明作为一种文明形态,并非短期可以促成的。生态文明建设的内在逻辑还需要进一步"抽丝剥茧",这是进一步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要求,当然也是新时代的要求。环境政治的视域和研究方法在应合生态文明时,产生了多元的利益主体(不仅仅限于政府、企业、社会、媒体及公众)。不同的主体彼此利益纠葛,形成了错综复杂的生态利益圈层,且在这个圈层中主体的地位并不对等。对此要尝试继续优化生态文明建设的路径:执政党执政思维的绿化;构建生态法治政府;完善生态环境行政监管体制;培养生态公民社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政治 生态文明 博弈过程 生态利益
下载PDF
创新以人为本的政府管理 被引量:1
3
作者 郁彩虹 《理论界》 2008年第3期37-38,共2页
坚持以人为本、创新政府管理,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和内在要求。本文在剖析以人为本和创新政府管理的内涵及其相互关系的基础上,提出了以人为本创新政府管理的具体对策。
关键词 以人为本 创新 政府管理
原文传递
市场经济社会的价值伦理向度
4
作者 曹洪东 《淮海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1期1-4,共4页
随着市场资源配置方式由基础性作用向决定性作用的转型,市场经济社会也逐步发育和成长。与市场经济的社会存在相联系,必然会产生与其特定历史阶段和社会现实相适应的某种道德社会心理和伦理社会意识。当今中国正处于一个价值坐标的关键... 随着市场资源配置方式由基础性作用向决定性作用的转型,市场经济社会也逐步发育和成长。与市场经济的社会存在相联系,必然会产生与其特定历史阶段和社会现实相适应的某种道德社会心理和伦理社会意识。当今中国正处于一个价值坐标的关键点,能否建构科学、和谐、认同并有实效的价值伦理,对国家的兴旺发达、民族的振兴崛起、社会的和谐稳定至关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市场经济社会 伦理 价值 向度
下载PDF
让无锡老字号品牌走出困境
5
作者 曹洪东 《中国名牌》 2019年第7期74-75,共2页
无锡是江苏省经济发达城市之一,人文历史悠久.工商基因厚重,区位优势明显.具有良好的品牌建设底蕴和基础。无锡实体经济特别是先进制造业和新兴产业比较发达,但涉及到老字号企业,其品牌建设的质量和效益同周边其他城市相比还比较薄弱。
关键词 老字号品牌 无锡 经济发达城市 先进制造业 老字号企业 人文历史 区位优势 产业比较
原文传递
“幸福无锡建设”的基本经验及路径前瞻
6
作者 曹洪东 《发展》 2011年第11期100-102,共3页
人民幸福,是马克思主义题中应有之义,是科学发展观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近年来,无锡各级政府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进程中,既关注经济发展和物质财富的增长,又注重人民群众幸福指数的不断提升,把发展评价的尺度从单... 人民幸福,是马克思主义题中应有之义,是科学发展观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近年来,无锡各级政府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进程中,既关注经济发展和物质财富的增长,又注重人民群众幸福指数的不断提升,把发展评价的尺度从单纯的增加经济收益转向增加经济收益与增添群众幸福感受并重,从而将经济增长、社会进步这一比较抽象的指标,与无锡市每个家庭、每个市民的切身感受紧密地结合起来,实现幸福指数与GDP的同步提高。但面向"十二五"期间的更高目标要求,无锡还面临发展中的一些制约因素,如何化解这些不利因素,需要做一些前瞻性路径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幸福无锡 基本经验 路径 前瞻
下载PDF
环境治理多元主体的政治博弈——以太湖治理为例 被引量:2
7
作者 贾秀飞 《鄱阳湖学刊》 2019年第2期52-58,125-126,共8页
进一步厘清环境治理的主体构成框架,是积极推动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需要。环境政治具备创新的利益主体框架,包括政府、企业、社会、媒体及公众五类,与当前环境治理的价值诉求具有同一性,即实现真正的绿色变革。在环境与政治的博弈过程中... 进一步厘清环境治理的主体构成框架,是积极推动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需要。环境政治具备创新的利益主体框架,包括政府、企业、社会、媒体及公众五类,与当前环境治理的价值诉求具有同一性,即实现真正的绿色变革。在环境与政治的博弈过程中,不同主体地位的不对等与力量的不均衡,以及不同主体在权力、利益以及价值选择上的博弈(失衡—再平衡—平衡),这些现象的产生有多重原因,而最主要的是环境政治框架下集权与分权的悖论。因此,党中央执政思维的绿化、生态法治政府的构建、生态环境行政监管体制的完善以及建设生态公民社会显得尤为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治理 多元主体 环境政治 生态文明建设
下载PDF
社会抗争行为场域的逻辑:基于政治机会结构与政府学习维度的检视 被引量:2
8
作者 贾秀飞 《理论导刊》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48-53,共6页
社会抗争关系到利益表达与维护,作为一种非制度化的政治参与形式,国内的抗争诉求多集中在"权利与利益"方面。社会抗争行为发生在一定的场域之中,场域中包含抗争者、管控者、制度、规则等内容,场域具有非"是非"特征... 社会抗争关系到利益表达与维护,作为一种非制度化的政治参与形式,国内的抗争诉求多集中在"权利与利益"方面。社会抗争行为发生在一定的场域之中,场域中包含抗争者、管控者、制度、规则等内容,场域具有非"是非"特征,呈现出一种波动性的"半闭合"状态。社会抗争行为场域的产生离不开政治机会结构,政治机会结构塑造了抗争场域,在场域中放置了政治机会与政治限制。当然政治机会结构是政府"过程学习"的结果,虽然政府有"内生性"学习目标(为人民服务),但是政府的学习也会出现偏差,因而社会抗争行为的场域——政治机会结构——政府的"过程学习",这一衍变过程即是社会抗争行为场域的逻辑所在。展望未来,逐步构建回应性政治,在政治吸纳上做功课,遵循社会抗争行为场域的逻辑,显得尤为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抗争 场域 政治机会结构 “过程学习”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