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历史思维的哲学诠释与当代价值 被引量:4
1
作者 李正义 《东岳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175-182,共8页
历史思维即思维的历史方法,是把过去、现在和未来贯通起来思考问题的根本方法和总的视野。马克思正是以深邃的历史思维,放眼于人类整个历史发展过程,找到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规律。历史思维的哲学诉求表现为对过去的反思、对现实(当下... 历史思维即思维的历史方法,是把过去、现在和未来贯通起来思考问题的根本方法和总的视野。马克思正是以深邃的历史思维,放眼于人类整个历史发展过程,找到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规律。历史思维的哲学诉求表现为对过去的反思、对现实(当下)的辩护与批判和对未来的创新。党员干部只有厘清历史思维的哲学品质和哲学诉求,才能把握时代的发展趋势,肩负起开创历史的责任担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思维 唯物史观 实践
原文传递
马克思政治经济学语境中的辩证法批判
2
作者 董冰 《山东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47-53,144,共8页
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曾有观点认为,马克思对黑格尔辩证法的批判和清算仅仅是哲学领域的事情。事实上,马克思从事政治经济学研究对拯救辩证法的“合理内核”、完成对黑格尔辩证法的唯物主义颠倒所发挥的作用更具有决定性意义。在政治经... 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曾有观点认为,马克思对黑格尔辩证法的批判和清算仅仅是哲学领域的事情。事实上,马克思从事政治经济学研究对拯救辩证法的“合理内核”、完成对黑格尔辩证法的唯物主义颠倒所发挥的作用更具有决定性意义。在政治经济学语境中,马克思通过对劳动、私有财产、剩余价值和资本主义经济运行规律的揭示,将“合理形态”的辩证法的世俗基础确立在人的物质生产活动上,从而使辩证法的革命性和批判性表现在人们改变现实处境、改造现实社会的运动和具体活动中,使辩证法的逻辑结构与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统一于共产主义社会代替资本主义社会的历史必然性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辩证法 政治经济学 黑格尔 国民经济学
原文传递
历史思维的哲学诠释与当代价值 被引量:1
3
作者 李正义 《社会科学文摘》 2019年第9期84-86,共3页
历史思维即思维的历史方法,是把过去、现在和未来贯通起来思考问题的根本方法和总的视野。马克思正是以深邃的历史思维,放眼于人类整个历史发展过程,找到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规律。历史思维的哲学诉求表现为对过去的反思、对现实(当下... 历史思维即思维的历史方法,是把过去、现在和未来贯通起来思考问题的根本方法和总的视野。马克思正是以深邃的历史思维,放眼于人类整个历史发展过程,找到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规律。历史思维的哲学诉求表现为对过去的反思、对现实(当下)的辩护与批判和对未来的创新。我们只有厘清历史思维的哲学品质和哲学诉求,才能把握时代的发展趋势,肩负起开创历史的责任担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思维 哲学诉求 唯物史观 历史观 哲学诠释
原文传递
属人的幸福如何可能?--读《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4
作者 孙成竹 蔡怡然 《山东行政学院学报》 2021年第6期122-128,共7页
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关于无产阶级历史命运及其自由解放的运思,间接地指向了人类幸福的问题。在马克思的语境中,属人的幸福是可以历史地展现出来的人的生命活动之和谐而完满的状态。作为人的“在世之在”的原初状态的幸... 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关于无产阶级历史命运及其自由解放的运思,间接地指向了人类幸福的问题。在马克思的语境中,属人的幸福是可以历史地展现出来的人的生命活动之和谐而完满的状态。作为人的“在世之在”的原初状态的幸福,不是“主体”的某种主观性体验,也不以虚妄的永生为前提,因为特定的个体作为特定的类存在物是迟早要死的。因此,马克思的运思包不仅包含着对近代主体形而上学,特别是康德和黑格尔之幸福观的深刻批判,而且呈现出向亚里士多德的某种回归。马克思致力于描述和阐释作为人的生命活动之完满状态的幸福及其构成要件的历史地生成,即人的需要合乎人性的满足,人的感觉的丰富性的生成,人的能力的全面发展,以及人的社会归属的实现,并热情肯定现代私有财产之运动对于人类幸福得以实现的物质条件的孕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幸福 劳动活动 历史条件
下载PDF
从数字治理走向数字善治的路径探索 被引量:11
5
作者 吴晶晶 《山东行政学院学报》 2022年第2期73-81,共9页
数字技术作为人类社会最重要的治理工具,在根本上形塑着国家治理的新形态,但也在实际运用中产生了不少矛盾和问题。数字治理负面效应的产生,与社会结构失衡、人们对数字理性的盲目推崇、国家治理中权力结构设置不合理等都有密切关系。对... 数字技术作为人类社会最重要的治理工具,在根本上形塑着国家治理的新形态,但也在实际运用中产生了不少矛盾和问题。数字治理负面效应的产生,与社会结构失衡、人们对数字理性的盲目推崇、国家治理中权力结构设置不合理等都有密切关系。对此,加快形成数字治理共同体,关注数字治理的价值维度,厘定数字治理的权力边界,推动数字治理整体性升级等,都是克服数字治理的负面作用,推动其走向“善治”的积极尝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治理 “负面效应” 数字善治
下载PDF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原创性贡献 被引量:9
6
作者 王艳峰 吴晶晶 《科学社会主义》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29-40,共12页
作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最新理论成果,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开辟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新境界。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总结历史经验、把握建设规律,在全面深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创新实践中,提出一系列新思想新举措,... 作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最新理论成果,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开辟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新境界。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总结历史经验、把握建设规律,在全面深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创新实践中,提出一系列新思想新举措,形成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完整理论体系。“生命共同体论”、“绿色发展论”、“两山论”、“美丽强国论”、“生态生产力论”、“生态文明观”、“生态民生观”、“系统治理观”、“严密法治观”、“全球治理观”等十个原创性思想,分别从本体论、认识论、辩证法、实践论、历史观、价值论、系统论、制度论、世界历史理论等方面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哲学,极大地推动了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创新。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所蕴含的这些“哲学之思”,为建设美丽中国提供了思想指南,也为破解全球生态问题提供了中国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 原创性贡献 理论创新 实践创新
原文传递
中国现代伦理形态的发展与建构——基于梁启超新民伦理的研究
7
作者 徐亚州 谢桂山 《内蒙古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5-121,共7页
随着西方现代思想理论在中国近代场域的深入传播,梁启超展开了对中国传统伦理道德观念的反思性审视,开启了寻求社会现代化和新民人格的实践探索。梁启超主张伦理观念应当积极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需求,强调传统儒家伦理学和现代西方伦理... 随着西方现代思想理论在中国近代场域的深入传播,梁启超展开了对中国传统伦理道德观念的反思性审视,开启了寻求社会现代化和新民人格的实践探索。梁启超主张伦理观念应当积极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需求,强调传统儒家伦理学和现代西方伦理学之间的文明互鉴。梁启超的新民伦理含有三个维度的伦理观念,即“国家认同类”“社会合群类”和“个人自觉类”,且三个维度的价值取向之间互补相通,形成了一个立体而有深度的伦理观念体系。这些思想智慧共同构建了一个具有包容性、平衡性和全面性的伦理体系,有助于指导个体在中国近代复杂的伦理抉择中找到契合的实践方向。梁启超关于新民伦理的思考与探索,对中国近代伦理道德的完善以及中国近代社会生活的革新产生了深远影响,对现代伦理话语的推进以及现代伦理理论的建构给予了重要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梁启超 新民伦理 文明互鉴 中国近代 现代伦理
下载PDF
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基层党建工作探析 被引量:6
8
作者 刘泽峰 《党政干部学刊》 2020年第12期56-63,共8页
农村基层党建工作是构筑乡村振兴强大动力系统的关键,是新时代农村百姓生活质量提升的核心保障。当前,农村基层党建工作面临党员干部整体素质不高、党员干部年龄结构不合理、党员教育管理不到位等问题。解决这些问题,应加强党员思想文... 农村基层党建工作是构筑乡村振兴强大动力系统的关键,是新时代农村百姓生活质量提升的核心保障。当前,农村基层党建工作面临党员干部整体素质不高、党员干部年龄结构不合理、党员教育管理不到位等问题。解决这些问题,应加强党员思想文化教育,提升干部队伍综合素质;加强舆论引导,提升党员干部创新能力;加强组织队伍建设,提升基层党组织吸引效能;拓宽新型党建资源覆盖空间,提升基层党建工作整体质量;注重农村基层领导方法创新,夯实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农村基层党建 基层治理
原文传递
马克思“现实的人”思想的双重逻辑 被引量:6
9
作者 贾英健 《理论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21-128,共8页
马克思哲学始终立足于对传统哲学"抽象的人"的批判基础上,是以"现实的人"为价值指归的新人学。这种新人学,体现在马克思思想演进的批判逻辑中,也体现在实践基础之上的历史的生成逻辑之中。正是这双重逻辑的展开中,... 马克思哲学始终立足于对传统哲学"抽象的人"的批判基础上,是以"现实的人"为价值指归的新人学。这种新人学,体现在马克思思想演进的批判逻辑中,也体现在实践基础之上的历史的生成逻辑之中。正是这双重逻辑的展开中,我们不难发现,马克思哲学的变革是一种立足于现实实践基础的总体性的人学变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现实的人 哲学 逻辑
下载PDF
“全媒体”时代公私和谐的实践探索
10
作者 徐亚州 《新疆社会科学》 2023年第1期112-118,共7页
“全媒体”作为现代社会最为突出的时代元素,整合运用了各种媒体的技术手段、表现形式和传播渠道,呈现了全程、全息、全员、全效的新媒体形态。“公私”问题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而逐渐浮现。“全媒体”在改变客观世界、重构人类生活的同... “全媒体”作为现代社会最为突出的时代元素,整合运用了各种媒体的技术手段、表现形式和传播渠道,呈现了全程、全息、全员、全效的新媒体形态。“公私”问题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而逐渐浮现。“全媒体”在改变客观世界、重构人类生活的同时,也进一步突显了“私人空间”和“公共空间”的张力问题。“全媒体”作为一种技术手段本身并无所谓正负价值,需要跟进媒体领域制度规范体系的建设以及重视媒体领域公民德性的培养。“全媒体”领域中的道德规范主要在“公德”方面,应当确保公共精神的核心关切,进而才能推进公私之间的和谐关系。这种从“制度规范”到“公民德性”再到“公共精神”的实践探索,逻辑在于对现实生活世界的整体把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媒体 公私 和谐 生活世界
下载PDF
网络场域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的理性审视 被引量:3
11
作者 郝良华 许晓 《理论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30-139,共10页
网络场域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建构是顺应我国互联网快速发展的现实需要,关乎旗帜和道路,应从原则、价值、动力和目标四个维度进行把握。当前,网络场域主流意识形态话语面临主体缺位失语、传播样式单一、回应迟滞低效以及表达囿于传统等... 网络场域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建构是顺应我国互联网快速发展的现实需要,关乎旗帜和道路,应从原则、价值、动力和目标四个维度进行把握。当前,网络场域主流意识形态话语面临主体缺位失语、传播样式单一、回应迟滞低效以及表达囿于传统等诸多方面的问题,存在着一定程度的公信力、传播力、解释力以及吸引力流失的话语困境。切实维护和保障网络意识形态安全,应从提升话语主体权威性、增强话语传播效能性、强化话语解释精准性、永葆话语表达鲜活性四个方面耦合发力,最终实现网络场域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的优化与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场域 主流意识形态 话语权 流失困境
下载PDF
梁启超新民伦理思想及其价值研究
12
作者 徐亚州 《伦理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59-66,共8页
借由进化论思想在中国近代社会的广泛传播,梁启超率先提出了“道德革命”的口号,全面开启了中国传统伦理思想的审视与反思。通过对中国旧伦理与泰西新伦理的淬厉采补,梁启超的新民伦理涵括了“国家认同类”“个人自觉类”“社会合群类... 借由进化论思想在中国近代社会的广泛传播,梁启超率先提出了“道德革命”的口号,全面开启了中国传统伦理思想的审视与反思。通过对中国旧伦理与泰西新伦理的淬厉采补,梁启超的新民伦理涵括了“国家认同类”“个人自觉类”“社会合群类”三个维度的道德观念与价值取向,旨在探求一种能够契合中国社会需要且可以服务于世界文明的“新民”人格。这种伦理形态立足于中国传统伦理的实践智慧,疏通于马克思主义伦理学、西方伦理学和中国传统伦理学之间的文明互鉴,凸显了由“行为”到“行为者”的转向以及由“义务论”到“德性论”的回归。当代伦理学的发展建构应当努力拓展传统伦理学的内涵和外延,跳出西方伦理学的话语体系和理论架构,体现伦理精神的中国风格和中国品质,给世界范围内的伦理研究和道德实践提供重要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梁启超 新民伦理 文明互鉴 中国社会 世界文明
下载PDF
孔子天命的超越性分析
13
作者 冯晨 《东岳论丛》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78-83,共6页
孔子信仰的对象没有超然于天地之外。天的自然法则与人的自由规则在孔子精神世界有机融合,形成了具有特殊内涵的天命信仰。在此基础上,孔子天命的超越性具有双重意义:一是个体生命向自然超越,即孔子在对天的理解中纯化着道德自我;二是... 孔子信仰的对象没有超然于天地之外。天的自然法则与人的自由规则在孔子精神世界有机融合,形成了具有特殊内涵的天命信仰。在此基础上,孔子天命的超越性具有双重意义:一是个体生命向自然超越,即孔子在对天的理解中纯化着道德自我;二是个体生命向历史文化超越,即自我精神与礼乐精神在实践中统一。在此超越方式下,孔子一方面为自己的生命精神开创了道德实践新路,建立了自己的意义世界,另一方面,也实现了生命精神与历史文化精神的互动,引领了时代文化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子 天命 超越性
原文传递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干部教育培训重要论述的精神实质与践行路径
14
作者 王艳峰 包娜 《沂蒙干部学院学报》 2023年第3期111-120,共10页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干部教育培训的重要论述高屋建瓴,深刻阐述了新时代干部教育培训的战略地位、根本原则、目标任务、工作方法和实践路径,是对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创新阐发,是一个逻辑严密的有机整体,具有坚定的人民立场、深厚的家国情怀...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干部教育培训的重要论述高屋建瓴,深刻阐述了新时代干部教育培训的战略地位、根本原则、目标任务、工作方法和实践路径,是对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创新阐发,是一个逻辑严密的有机整体,具有坚定的人民立场、深厚的家国情怀、鲜明的时代特征和强烈的实践导向,标志着我们党对干部教育培训规律的认识达到了新高度。蕴含其中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直面新形势下干部教育培训的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开辟了马克思主义干部教育思想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深刻领会和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干部教育培训重要论述的核心要义和精神实质,培养造就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执政骨干队伍,对于高质量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部教育培训 高质量发展 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
下载PDF
建设美丽中国的时代方位 被引量:3
15
作者 王艳峰 杜利英 《学习论坛》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8-23,共6页
建设美丽中国是时代提出的任务,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题中应有之义。新时代,人民群众在物质文化需求得到满足的基础上提出了新的需求,如美好生活需求。新的需求需要新的供给来满足,解决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是满足人民群众美好... 建设美丽中国是时代提出的任务,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题中应有之义。新时代,人民群众在物质文化需求得到满足的基础上提出了新的需求,如美好生活需求。新的需求需要新的供给来满足,解决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是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生活需求的主要抓手。新时代中国的历史性变革是美丽中国建设的现实依据,社会主要矛盾的历史性变化是美丽中国建设的现实基础,大国走向强国的历史趋势是美丽中国建设的时代坐标。建设美丽中国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任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代 美丽中国 时代方位 社会主要矛盾
下载PDF
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伦理道德建设问题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刘泽峰 陈彬 《大连干部学刊》 2021年第1期54-59,共6页
以伦理道德建设促进乡风文明,是乡村振兴的应有之义。但是,当前农村道德建设却面临诸多问题:传统美德遗落、道德“恶俗”蔓延;情感关系“物化”、育养问题频发;土地情愫淡化、精神家园“失根”。这一系列问题产生的原因,既有时代快速更... 以伦理道德建设促进乡风文明,是乡村振兴的应有之义。但是,当前农村道德建设却面临诸多问题:传统美德遗落、道德“恶俗”蔓延;情感关系“物化”、育养问题频发;土地情愫淡化、精神家园“失根”。这一系列问题产生的原因,既有时代快速更替带来的道德迷离,也有农村建设片面化导致的道德失范。因此,要加强农村伦理道德建设,必须明晰道德判断和评价标准、建立有力的载体依托、创新伦理道德建设方式方法,从而实现农村伦理道德水平的提升,重构农村美丽“乡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农村道德建设 乡村文明
下载PDF
平等问题的历史逻辑与当代价值 被引量:1
17
作者 李正义 《东岳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58-64,共7页
“平等”是一个历史概念。建立在资本主义私有制基础上的劳动尺度的不平等以及劳动异化所导致的人的异化,使得资本主义社会“平等”的实质是资产阶级的特权。无产阶级通过革命扬弃异化劳动,消灭一切阶级差别,恢复劳动的自然本质,“平等... “平等”是一个历史概念。建立在资本主义私有制基础上的劳动尺度的不平等以及劳动异化所导致的人的异化,使得资本主义社会“平等”的实质是资产阶级的特权。无产阶级通过革命扬弃异化劳动,消灭一切阶级差别,恢复劳动的自然本质,“平等”问题最终被历史地扬弃、逻辑地消解。平等问题的研究对于厘清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平等”范畴、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等 历史逻辑 价值
原文传递
全真道南宗在山东的发现——关于薛祖师宗派的几处石刻及初步探讨
18
作者 白如祥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01-109,167,共10页
全真道有南宗和北宗的分派,北宗在南方广为传播,但在北方一直没有发现南宗的踪迹,不过近年来在山东发现的几处石刻可能会改变这一状况。这几处石刻散布在山东的三个地方,在每个地方的石刻中都发现有一首道教宗派的派字诗,文字虽有差异... 全真道有南宗和北宗的分派,北宗在南方广为传播,但在北方一直没有发现南宗的踪迹,不过近年来在山东发现的几处石刻可能会改变这一状况。这几处石刻散布在山东的三个地方,在每个地方的石刻中都发现有一首道教宗派的派字诗,文字虽有差异但是大体相同,由此可以断定在这些地方曾经存在同一个道教宗派,这就是来自全真道南宗的“薛祖师宗派”。这些石刻出现于明朝的嘉靖和万历年间,是这一时期全真道复兴的历史反映。从石刻的内容来看,“薛祖师宗派”认同自己的全真身份,也得到了当地的全真道北宗尤其是自认为全真道正统的“七真宗派”的认可。“薛祖师宗派”的发现,对全真道研究尤其是对全真道南北宗之间关系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薛祖师宗派 全真道南宗 全真道复兴 七真宗派 石刻
下载PDF
恩格斯关于唯物辩证法中三对关系的澄明——基于对《自然辩证法》文本的理解 被引量:1
19
作者 陈彬 《理论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54-61,共8页
准确把握形而上学思维与辩证思维、形式逻辑与辩证逻辑、主观辩证法与客观辩证法三组关系,是正确理解唯物辩证法的关键,也是正确运用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方法论的前提。恩格斯在19世纪70年代开始创作的《自然辩证法》深刻阐释了辩证思维... 准确把握形而上学思维与辩证思维、形式逻辑与辩证逻辑、主观辩证法与客观辩证法三组关系,是正确理解唯物辩证法的关键,也是正确运用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方法论的前提。恩格斯在19世纪70年代开始创作的《自然辩证法》深刻阐释了辩证思维对形而上学思维的扬弃和超越、形式逻辑与辩证逻辑的差异及其合理性限度以及主客观辩证法的关系定位,厘清了常见的认识误区,蕴含着唯物辩证法的深刻理论本源和宝贵思想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恩格斯 唯物辩证法 《自然辩证法》
下载PDF
常态化疫情防控背景下思想舆论工作问题及进路 被引量:1
20
作者 刘泽峰 《新东方》 2020年第5期50-54,共5页
与新冠病毒侵害人民群众生命健康相形而生的是思想舆论领域的"病毒"对人民群众精神思想的侵蚀和对人民群众价值情感的伤害,值得引起高度警惕。当前,我国抗击疫情工作已取得重要战略性成果,进入常态化防控状态,但是意识形态领... 与新冠病毒侵害人民群众生命健康相形而生的是思想舆论领域的"病毒"对人民群众精神思想的侵蚀和对人民群众价值情感的伤害,值得引起高度警惕。当前,我国抗击疫情工作已取得重要战略性成果,进入常态化防控状态,但是意识形态领域"抗疫"工作仍面临较多问题。因此,必须全面认识新形势下做好思想舆论工作的必要性和紧迫性,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主动出击,占据思想舆论工作的制高点,巩固意识形态工作的主阵地,为抗疫工作的全面胜利汇聚最强大的精神合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疫情防控 思想舆论工作 社会治理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