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我为李大钊烈士书写碑文
1
作者 杨萱庭 《北京党史》 2002年第4期46-47,共2页
快到清明节了,每到这嫩柳婆娑,水光漫漫之际,李大钊烈士的长子李葆华同志总要来找我,同去万安公墓李大钊烈士陵园悼念。整整20年了,葆华同志年年如此,这是因为我当年为李大钊烈士陵园纪念碑书写了碑文。能为纪念党的创始人大钊烈士略... 快到清明节了,每到这嫩柳婆娑,水光漫漫之际,李大钊烈士的长子李葆华同志总要来找我,同去万安公墓李大钊烈士陵园悼念。整整20年了,葆华同志年年如此,这是因为我当年为李大钊烈士陵园纪念碑书写了碑文。能为纪念党的创始人大钊烈士略尽绵薄之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大钊 烈士陵园 党的创始人 书法作品 中顾委 荣高棠 烈士纪念碑 碑文 绵薄之力 胡耀邦
原文传递
1945年华北战区受降仪式目击记
2
作者 赵勇田 《北京党史》 2002年第5期44-45,共2页
凡是打过仗的人,都会体味到胜利后的喜悦和欢欣。我15岁加入八路军行列,在冀中平原和太行山转战,参加了抗日战争的全过程。1945年8月,日本投降的时候,我有机会目睹了北平日军惨败的情状。
关键词 1945年 抗日战争 华北 日本投降 战区 无条件投降 毛泽东 日本法西斯 冀中平原 八路军
原文传递
党的建设与党史工作
3
作者 王之鸿 《北京党史》 2003年第1期37-38,共2页
江泽民同志指出:“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键在坚持与时俱进,核心在坚持党的先进性,本质在坚持执政为民。”这为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明了方向。“核心在坚持党的先进性”总结了党的历史经验,分析了党和国家面临的新形... 江泽民同志指出:“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键在坚持与时俱进,核心在坚持党的先进性,本质在坚持执政为民。”这为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明了方向。“核心在坚持党的先进性”总结了党的历史经验,分析了党和国家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体现了治国必先治党、治党务必从严的方略,揭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真谛和精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个代表” 党的建设 重要思想 坚持党的先进性 党史工作 与时俱进 “三个代表”思想 社会主义事业 执政为民 治国必先治党
原文传递
北京大学先进知识分子群体产生的环境
4
作者 常德志 《北京党史》 CSSCI 1999年第4期18-19,共2页
五四时期,以李大钊、陈独秀、邓中夏为代表的一批具有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在北京大学产生并成长起来。在时代的大潮中,这个群体释放出了巨大能量,在北京大学和中国革命史中的地位和作用为世人瞩目。这个群体之所以能够产生,除社... 五四时期,以李大钊、陈独秀、邓中夏为代表的一批具有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在北京大学产生并成长起来。在时代的大潮中,这个群体释放出了巨大能量,在北京大学和中国革命史中的地位和作用为世人瞩目。这个群体之所以能够产生,除社会因素外,北京大学自身的因素应是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识分子群体 李大钊 北京大学 马克思主义 蔡元培 陈独秀 学先进 基尔特社会主义 共产主义思想 青年学生
原文传递
彭真对加强干部队伍作风建设的历史贡献
5
作者 王钦双 《北京党史》 2010年第4期15-18,共4页
干部作风是干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外在反‘映.是干部党性修养、政治品质、道德境界的具体表现。加强干部队伍作风建设,是党的干部队伍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长期的中国革命和建设过程中.彭真对干部队伍作风建设极为重视.不... 干部作风是干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外在反‘映.是干部党性修养、政治品质、道德境界的具体表现。加强干部队伍作风建设,是党的干部队伍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长期的中国革命和建设过程中.彭真对干部队伍作风建设极为重视.不断探索干部作风建设的途径和形式.提出了一系列关于干部的思想作风、学风、工作作风、领导作风等方面建设的思想.丰富和发展了党的作风建设理论,为加强干部队伍建设作出了重大的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部队伍建设 干部作风建设 历史贡献 彭真 中国革命和建设 党的作风建设 党性修养 政治品质
原文传递
中国共产党与大革命时期黄埔军校的政治教育
6
作者 王钦双 王前 《上海市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24年第5期133-146,共14页
黄埔军校实施系统政治教育,是中国军校教育史上的一大创举。在国共合作的大背景下,中国共产党高度重视黄埔军校的政治工作,选派大量优秀人才到军校从事政治教育,为大革命时期黄埔军校的政治教育成功实施作出了重大贡献,主要表现为“三... 黄埔军校实施系统政治教育,是中国军校教育史上的一大创举。在国共合作的大背景下,中国共产党高度重视黄埔军校的政治工作,选派大量优秀人才到军校从事政治教育,为大革命时期黄埔军校的政治教育成功实施作出了重大贡献,主要表现为“三主一创”,即中国共产党人主持黄埔军校的政治教育机构,主导黄埔军校的政治教育方向,主讲黄埔军校的政治教育课程,创新黄埔军校的政治教育体系和教育形式,从而极大提升了黄埔军校政治教育的成效,培养出一大批既能指挥作战,又会做政治工作的军事政治干部,为支援北伐战争,巩固广东后方作出了重要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埔军校 政治教育 中国共产党 周恩来 熊雄 历史贡献
下载PDF
北平军事调处执行部历史研究述评 被引量:3
7
作者 王钦双 《北京党史》 2016年第2期48-54,共7页
1946年1月13日.根据同年1月10日国共双方签署的停战令的规定和《建立军事调处执行部的协议》,军事调处执行部(简称军调部)在北平正式成立。作为调处国共停止军事冲突、恢复交通的监督执行机构.军调部在其存续期间为调停国共军事冲... 1946年1月13日.根据同年1月10日国共双方签署的停战令的规定和《建立军事调处执行部的协议》,军事调处执行部(简称军调部)在北平正式成立。作为调处国共停止军事冲突、恢复交通的监督执行机构.军调部在其存续期间为调停国共军事冲突、缓和中国政治紧张局势做出了一定的努力,给中国人民带来了和平希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军事冲突 历史研究 北平 述评 存续期间 执行机构 中国政治 中国人民
原文传递
七大前后毛泽东如何破除山头主义 被引量:3
8
作者 王钦双 王前 《党的文献》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22-124,共3页
在我们党领导的长期游击战争中,各个革命根据地在分散的情况下,曾出现过带有小团体主义和宗派主义性质的山头主义,严重损害着党的团结统一。七大前后,毛泽东向全党全军提出要克服山头主义倾向。针对山头主义的历史和实际,毛泽东见微知著... 在我们党领导的长期游击战争中,各个革命根据地在分散的情况下,曾出现过带有小团体主义和宗派主义性质的山头主义,严重损害着党的团结统一。七大前后,毛泽东向全党全军提出要克服山头主义倾向。针对山头主义的历史和实际,毛泽东见微知著,依据党的建设的实际,系统提出了切实可行的解决方略,即:承认山头,反对山头主义;尊重实际,照顾山头;着眼大局,消除山头主义。七大前后毛泽东解决山头主义的成功实践,为加强党的团结统一、推动中国革命事业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共七大 毛泽东 山头主义 宗派主义 小团体主义
原文传递
从北京箭杆胡同到上海渔阳里——陈独秀由新文化运动主将转变为中共创始人的时空轨迹 被引量:2
9
作者 王钦双 《北京党史》 2019年第3期42-51,共10页
箭杆胡同和渔阳里是20世纪20年代前后北京和上海两条普通的胡同(里弄)。正是有了陈独秀在其中居住、工作和生活,这两条普通的胡同才声名远播,名垂青史。当年箭杆胡同发出的声声呐喊惊醒全中国,震撼社会各界,逐渐汇聚成五四运动的强大洪... 箭杆胡同和渔阳里是20世纪20年代前后北京和上海两条普通的胡同(里弄)。正是有了陈独秀在其中居住、工作和生活,这两条普通的胡同才声名远播,名垂青史。当年箭杆胡同发出的声声呐喊惊醒全中国,震撼社会各界,逐渐汇聚成五四运动的强大洪流;渔阳里的火种,划破沉沉黑暗中国的上空,渐成燎原之势,照亮整个中国,最终改变了中国的命运和世界的格局。陈独秀在上海渔阳里思想和行为的转变不是偶然的,而是他在北京箭杆胡同居住期间思想转向和实践探索合乎逻辑的延伸和升华。工作地点的变动和住所的迁移,并未隔断与影响他与北京的广泛深入联系。从工作生活住地及其转换的视角,研究五四运动前后陈独秀思想和行为转变的轨迹,无疑会加深我们对于中国共产党孕育和创建历史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陈独秀 北京箭杆胡同 上海渔阳里 思想明星 政治领袖
原文传递
蔡和森的四次莫斯科之行 被引量:1
10
作者 王钦双 《湘潮(理论版)》 2015年第3期152-156,共5页
自1921年底由法回国到1931年8月英勇牺牲,蔡和森作为职业革命家的生涯约有10年。这十年中,其前期主要是在国内从事党的宣传理论工作,成为中共早期宣传理论战线的重要领导人和杰出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宣传家;其后半期先后四次赴莫斯科,... 自1921年底由法回国到1931年8月英勇牺牲,蔡和森作为职业革命家的生涯约有10年。这十年中,其前期主要是在国内从事党的宣传理论工作,成为中共早期宣传理论战线的重要领导人和杰出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宣传家;其后半期先后四次赴莫斯科,并在此工作、治病、生活近四年(44个月),占其革命职业革命生涯的近2/5。此间,虽历经跌宕起伏,变故丛生,他却志向弥坚,愈挫愈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理论战线 职业革命家 宣传家 中共六大 立三路线 陈独秀主义 革命形势 中共五大 李立 维经斯基
原文传递
是三方协商一致,还是美方决定?——1946年军事调处中有关“美方决定权”的争论 被引量:1
11
作者 王钦双 《安徽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91-100,共10页
"三方协商一致",是1946年初美国总统特使马歇尔提议、国共双方认可的调处国共冲突工作的一项核心原则。因此,任何对这一原则的重大修改必然会引起各方的激烈争论。自1946年3月底军调部美方委员提出准许给予执行小组美方成员... "三方协商一致",是1946年初美国总统特使马歇尔提议、国共双方认可的调处国共冲突工作的一项核心原则。因此,任何对这一原则的重大修改必然会引起各方的激烈争论。自1946年3月底军调部美方委员提出准许给予执行小组美方成员以决定权,至同年6月底三人小组通过《解决执行小组交通小组北平军调部及长春军调分部中某些争执之条款》,国、共、美三方围绕赋予"美方决定权"的问题展开了两轮长达近3个月之久的争论。这场起初由军调部美方代表提出、继之由蒋介石挑起的重大原则争论,对于马歇尔赴华使命的成功与否、国共全面内战的缘起与结局以及中美关系的未来走向均产生了重大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军事调处 三方协商一致 美方决定权 争论 影响
下载PDF
中共十二大与新时期党的建设 被引量:1
12
作者 王钦双 《北京党史》 2013年第1期19-23,共5页
中共十二大.是中国共产党进入新时期召开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这次大会不仅制定了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时期特点和需要的新党章.提出了党的建设新主题和全面加强党的建设的各项任务,而且还成功解决了领导层的新老交替,为新时期党的... 中共十二大.是中国共产党进入新时期召开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这次大会不仅制定了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时期特点和需要的新党章.提出了党的建设新主题和全面加强党的建设的各项任务,而且还成功解决了领导层的新老交替,为新时期党的建设指明了方向.在党的建设史上具有重大的意义。本文依据翔实的史料,就中共十二大对改革开放新时期党的建设的重大贡献作一初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党的建设 新时期 十二大 中共 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社会主义现代化 中国共产党 新老交替
原文传递
周恩来与1946年广东军事调处 被引量:1
13
作者 王钦双 《军事历史研究》 2020年第6期77-92,共16页
广东军事调处,是1946年全国军事调处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其调处的复杂性、曲折性及形势的严重性超出全国各地。针对国民党广东军事当局顽固坚持该地区无中共部队及军调部职权不及于长江以南、再三无视国民政府的相关指令、且不断为军... 广东军事调处,是1946年全国军事调处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其调处的复杂性、曲折性及形势的严重性超出全国各地。针对国民党广东军事当局顽固坚持该地区无中共部队及军调部职权不及于长江以南、再三无视国民政府的相关指令、且不断为军事调处设置障碍等严重错误行径,周恩来多方奔走,充分利用三人会议这个平台和其他各种可能的途径,努力寻求打开僵局的办法。经过长时间复杂的谈判与商讨,东江纵队北撤山东问题终于成功解决。不仅如此,周恩来还为解决广东其他中共武装人员转移问题付出巨大心血。因此,广东军事调处可谓周恩来军调生涯中关注最密集、倾注精力心血较多、取得的成果亦最为显著的一次调处活动,充分体现了他驾驭处理复杂问题的非凡智慧、高超的谈判技巧和卓越的斗争艺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恩来 广东军事调处 东江纵队 琼崖纵队
原文传递
中共四大对党的建设的历史探索
14
作者 胡顺强 王钦双 《北京党史》 2017年第2期27-32,共6页
中共四大是在全国革命形势迅速高涨的形势下,为总结国共合作一年来的经验、加强对革命运动的领导而召开的一次大会。大会针对党的建设中存在的问题,积极探索加强党的建设的新途径:首次明确阐述无产阶级对国民革命的领导权问题,提出"... 中共四大是在全国革命形势迅速高涨的形势下,为总结国共合作一年来的经验、加强对革命运动的领导而召开的一次大会。大会针对党的建设中存在的问题,积极探索加强党的建设的新途径:首次明确阐述无产阶级对国民革命的领导权问题,提出"扩大党员数量"、加强党的组织建设的任务,决定将党的工作重点由帮助国民党发展组织转向自身的组织建设,将党的组织建设的重点从执行委员会和地方委员会转移到党的支部建设上来,在加强中央机关建设和改进党的宣传工作等方面提出新的正确思路,为党由宣传小团体建设成强大的无产阶级群众性政党奠定了基础,开辟了道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共四大 党的建设 贡献 影响
原文传递
中共第七届中央委员会与新中国的诞生
15
作者 王钦双 《苏区研究》 CSSCI 2021年第1期69-88,共20页
中共七大提出了建立一个新中国的总路线和伟大历史任务。路线确定以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七大选出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新的中央委员会,从而为新中国的建立准备了成熟的领导集体,使新中国的建立有了根本的可靠的组织保障。七大闭幕以后... 中共七大提出了建立一个新中国的总路线和伟大历史任务。路线确定以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七大选出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新的中央委员会,从而为新中国的建立准备了成熟的领导集体,使新中国的建立有了根本的可靠的组织保障。七大闭幕以后,中央委员们在各地、各个领域创造性工作的开展,加速了中国革命胜利的进程,为新中国的诞生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并以他们出色的行动、辉煌的业绩诠释和证明了第七届中央委员会是建党以来结构最为合理的领导群体。文章通过对中共第七届中央委员会结构的数理分析、及其成员在解放战争中为新中国诞生建功立业的实证研究,论述中共第七届中央委员会与新中国的诞生的紧密关系,为今天新时代中央领导机构建设提供有益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共七大 新中国 诞生 中央委员会 贡献
下载PDF
邓小平政治体制改革若干重要思想述论
16
作者 王钦双 《北京党史》 2014年第5期12-15,共4页
政治体制改革是当代中国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改革开放新时期,邓小平从总结文化大革命的教训入手,从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出发,深刻论述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必要性和迫切性,精心设计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宏伟蓝图,为我... 政治体制改革是当代中国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改革开放新时期,邓小平从总结文化大革命的教训入手,从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出发,深刻论述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必要性和迫切性,精心设计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宏伟蓝图,为我国政治体制改革指明了方向,推动了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顺利发展。深入研究邓小平政治体制改革思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治体制改革思想 邓小平 重要思想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述论 文化大革命 当代中国 改革开放
原文传递
川南游击纵队的建立、发展和历史贡献
17
作者 王钦双 《巴蜀史志》 2022年第5期191-199,共9页
红军川南游击纵队,是中共中央、中革军委在长征途中为配合中央红军主力战略转移而建立的一支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的红军队伍。这支人数不多且装备有限的游击部队临危受命,在脱离主力部队、处境十分困难的情况下,英勇转战川滇黔边区20多个县... 红军川南游击纵队,是中共中央、中革军委在长征途中为配合中央红军主力战略转移而建立的一支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的红军队伍。这支人数不多且装备有限的游击部队临危受命,在脱离主力部队、处境十分困难的情况下,英勇转战川滇黔边区20多个县,在人民群众支持下,以游击战争打击和牵制敌人,有力地配合了主力红军完成长征壮举,为长征胜利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发动群众,打击反动势力,宣传和扩大了共产党和红军的影响,在川滇黔地区留下了彪炳史册的英雄史诗,成为长征史诗中的壮丽篇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革军委 主力部队 游击战争 英雄史诗 重要战略意义 游击部队 中央红军 打击
下载PDF
东城区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实践与成效
18
作者 赵妍 《北京党史》 2019年第5期52-54,共3页
东城区作为首都北京的中心城区,人文积淀深厚,文化魅力凸显,是全市历史文化街区最多的城区。"十三五"期间,东城区坚持实施"文化强区"战略,注重发挥历史文化资源优势,加强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围绕"一条主线、四... 东城区作为首都北京的中心城区,人文积淀深厚,文化魅力凸显,是全市历史文化街区最多的城区。"十三五"期间,东城区坚持实施"文化强区"战略,注重发挥历史文化资源优势,加强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围绕"一条主线、四个重点"战略任务,在街区更新、城市治理、民生改善、文化强区等方面出实招、下实功、见实效,全面提升区域发展品质,推进"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区"建设再上新台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文化名城 保护 文化强区 更新改造 优化提升
原文传递
有关北平军事调处执行部文献的收录与评价
19
作者 王钦双 《北京党史》 2015年第2期30-33,共4页
文献的整理、出版是历史研究的基础。改革开放30多年来,学界和相关机构对军调部文献的整理、出版做了大量的工作,在已出版的专题文集或相关文集中披露和发表了一些有关军调部的文献资料。近年来,对当年军调部参加者、亲历者和见证人回... 文献的整理、出版是历史研究的基础。改革开放30多年来,学界和相关机构对军调部文献的整理、出版做了大量的工作,在已出版的专题文集或相关文集中披露和发表了一些有关军调部的文献资料。近年来,对当年军调部参加者、亲历者和见证人回忆或口述资料的收集整理也取得了明显的进展。但即便如此,与中国近现代史上其他重大事件或机构相比,军调部档案资料的公布、整理、开发与利用还是明显滞后。本文依据目前能够收集到的资料,对军调部文献资料的整理、出版和利用情况进行简要的评述,并就如何进一步加大对军调部文献资料的收集、整理提出自己的一点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军调部 文献资料 评述 思考
原文传递
张闻天与中央红军长征落脚陕甘革命根据地的抉择
20
作者 王钦双 《上海党史与党建》 2016年第5期11-13,共3页
落脚陕甘革命根据地,是中共中央在极端险恶的转移过程中根据敌我情况变化不断调整原定计划,反复探求、慎重选择的结果,是中共中央集体智慧的结晶。在此过程中,作为中共中央总书记和长征途中系列中央重要会议的主持人,张闻天为此做出了... 落脚陕甘革命根据地,是中共中央在极端险恶的转移过程中根据敌我情况变化不断调整原定计划,反复探求、慎重选择的结果,是中共中央集体智慧的结晶。在此过程中,作为中共中央总书记和长征途中系列中央重要会议的主持人,张闻天为此做出了独特的历史性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闻天 长征 落脚点 陕甘 贡献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