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梅毒螺旋体颗粒凝集试验及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在梅毒检测中的检验效能评价 被引量:38
1
作者 邵先兵 张燕 张娜 《中国性科学》 2015年第5期49-52,共4页
目的:研究三种常用的不同血清学诊断方法对梅毒螺旋抗体的检测效果,从而为提高梅毒螺旋抗体的检出率提供较好的诊断方法。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4年7月于我科门诊就诊的274例患者为观察对象,根据有无感染梅毒将其分为两组,其中177例... 目的:研究三种常用的不同血清学诊断方法对梅毒螺旋抗体的检测效果,从而为提高梅毒螺旋抗体的检出率提供较好的诊断方法。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4年7月于我科门诊就诊的274例患者为观察对象,根据有无感染梅毒将其分为两组,其中177例感染梅毒患者为观察组,97例非梅毒患者为对照组,分别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梅毒螺旋体明胶颗粒凝集试验(TPPA)、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TRUST)三种常用的不同血清学诊断方法对两组患者进行梅毒螺旋抗体的检测,分别比较三种检测方法检测的梅毒螺旋抗体的阳性例数、敏感性和特异性,并进行分析。结果:在检测梅毒患者血清标本的阳性率方面,ELISA法最高,为98.87%,TRUST法最低,为88.70%,ELISA法与TPPA法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RUST法分别与ELISA法、TPPA法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ELISA法、TRUST法、TPPA法检测梅毒患者血清的敏感性分别为98.87%、88.70%、97.18%,特异性分别为98.97%、95.88%、100.00%,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7.96%、82.30%、95.10%,阳性预测值分别为99.43%、97.52%、100.00%;ELISA法敏感性和阴性预测值最高,与TRUST法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PPA法特异性和阳性预测值最高,与TRUST法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种血清学检测方法同时显示梅毒患者血清阳性者有155例,同时显示阴性者有1例,TRUST法显示阴性而TPPA法和ELISA法显示阳性者17例。结论:三种血清学检测方法的侧重点各不相同,ELISA法适用于大批量样本筛查、TPPA法适用于进行梅毒确诊、TRUST法应用于对梅毒患者治疗疗效及预后的判断,在临床中应结合实际情况进行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清学方法 梅毒 螺旋抗体 检测效果
下载PDF
ICU住院患者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被引量:20
2
作者 黄旭军 毛园清 +2 位作者 聂根 金向红 王莹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1963-1966,共4页
目的分析ICU住院患者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为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6年5月医院ICU住院的72例感染患者,进行细菌分离及鉴定,并分析感染患者的病原菌分布及药敏试验结果。结果 ICU住院的72例感染患者的感... 目的分析ICU住院患者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为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6年5月医院ICU住院的72例感染患者,进行细菌分离及鉴定,并分析感染患者的病原菌分布及药敏试验结果。结果 ICU住院的72例感染患者的感染部位以呼吸道、泌尿道、消化道为主,分别占56.9%、26.4%和15.3%,标本来源以痰液、尿液、血液为主,分别占52.7%、27.5%和18.7%;共分离病原菌91株,其中革兰阴性菌55株占60.4%,革兰阳性菌34株占37.4%,真菌2株占2.2%;革兰阴性菌中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检出率较高,分别为30.8%和16.5%,革兰阳性菌中肠球菌属和金黄色葡萄球菌检出率较高,分别为22.0%和9.9%,真菌中白假丝酵母菌占2.2%;革兰阴性菌对氨基糖苷类、喹诺酮类、第三代头孢菌素等抗菌药物耐药率较高,部分可达100.0%,而对美罗培南、亚胺培南、阿米卡星及头孢哌酮/舒巴坦等仍较敏感,革兰阳性菌对青霉素、克林霉素等普遍耐药,但对万古霉素、替考拉宁、利福平等仍较敏感。结论 ICU住院患者发生感染以呼吸道感染最为常见,泌尿系感染次之;在分离菌株中仍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对美罗培南、亚胺培南、阿米卡星及头孢哌酮/舒巴坦等抗菌药物仍较敏感,可以为临床医师的经验性用药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CU 住院患者 病原菌分布 耐药性
原文传递
138株临床分离肺炎克雷伯菌耐药性与多位点序列分型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陈鲜宝 金向红 +1 位作者 邵先兵 任姜黎 《全科医学临床与教育》 2015年第5期529-532,共4页
目的:研究肺炎克雷伯菌的耐药率与分子流行病学规律,明确其遗传背景,为临床抗菌药物的合理选择提供依据。方法收集临床分离肺炎克雷伯菌138株,采用K-B纸片扩散法进行10种常用抗菌药物的体外药物敏感性试验,对所有菌株进行多位点序... 目的:研究肺炎克雷伯菌的耐药率与分子流行病学规律,明确其遗传背景,为临床抗菌药物的合理选择提供依据。方法收集临床分离肺炎克雷伯菌138株,采用K-B纸片扩散法进行10种常用抗菌药物的体外药物敏感性试验,对所有菌株进行多位点序列分型(MLST)。结果 MLST方案中选取的7个管家基因GC含量均分布于55.02%~65.06%。各等位基因数分布于3~6范围内,其中infB的等位基因数只有3个,而tonB的等位基因数有6个。tonB的多态性位点最多,为79个;体外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表明,138株肺炎克雷伯菌对10种抗菌药物耐药率分布于9.42%~50.00%;MLST结果显示,全部菌株共形成9个ST型,其中ST11有78株、ST258有16株、ST340有10株、ST379有8株,上述4个ST型均属于克隆复合体CC258。此外,本次研究还发现1个新ST型。结论肺炎克雷伯菌对临床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率较高,呈现多重耐药趋势;肺炎克雷伯菌的传播趋势相对集中,在院内抗生素选择压的作用下易形成典型的克隆复合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炎克雷伯菌 多位点序列分型 管家基因 克隆复合体
下载PDF
小儿轮状病毒肠炎血清与粪细胞因子变化及儿泻停颗粒干预的影响 被引量:5
4
作者 陈鲜宝 张品忠 +1 位作者 陈志兴 李林根 《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 CAS 2015年第10期703-706,共4页
[目的]探讨小儿轮状病毒肠炎(IRVE)血清、粪细胞因子变化与儿泻停颗粒干预的影响。[方法]将112例6个月-3岁的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6例。2组均予以常规治疗。观察组采用儿泻停颗粒1-6个月0.5g/次;7个月-2岁1.0g/次;3岁2.0g/... [目的]探讨小儿轮状病毒肠炎(IRVE)血清、粪细胞因子变化与儿泻停颗粒干预的影响。[方法]将112例6个月-3岁的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6例。2组均予以常规治疗。观察组采用儿泻停颗粒1-6个月0.5g/次;7个月-2岁1.0g/次;3岁2.0g/次;3次/d口服,3d一疗程。对照组采用布拉氏酵母菌散剂〈1岁,0.125g/次;1-3岁0.25g/次,2次/d口服。另设40例健康体检儿童为健康对照组。治疗前3组取静脉血及粪,采用EILAIS法测定血粪IFN-γ及TNF-α水平,观察组与对照组在治疗3d后再次测定IFN-γ,TNF-α。[结果]观察组显效率与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前2组血清与粪IFN-γ、TNF-α水平比较(P〉0.05)。但与健康组比较(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组治疗后血清与粪IFN-γ水平较治疗前明显上升(P〈0.01);TNF-α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且观察组较对照组更明显(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仍然未能达健康组水平。[结论]IRVE与血清和粪炎症细胞因子失调有关。儿泻停颗粒治疗IRVE临床疗效可能与其有效调控IFN-γ、TNF-α的水平,提高抗病毒及发挥免疫保护功能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轮状病毒肠炎 小儿 细胞因子 儿泻停颗粒
原文传递
果糖胺在糖尿病及糖尿病前期中的临床诊断切点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邵先兵 张燕 《浙江临床医学》 2016年第9期1702-1704,共3页
目的探讨应用ROC曲线分析和评估果糖胺(FMN)对糖尿病及糖尿病前期的临床诊断切点,并确定最佳切点,评价各糖代谢指标的临床应用性能。方法分别检测392例糖尿病患者(DM组)、128例糖尿病前期患者(pre—DM组)、105例正常糖耐量者(... 目的探讨应用ROC曲线分析和评估果糖胺(FMN)对糖尿病及糖尿病前期的临床诊断切点,并确定最佳切点,评价各糖代谢指标的临床应用性能。方法分别检测392例糖尿病患者(DM组)、128例糖尿病前期患者(pre—DM组)、105例正常糖耐量者(NGT组)血清FMN、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hPG)、全血糖化血红蛋白(HbAlc)水平,比较3组人群各项指标的差异,分析DM组FMN与其他指标的相关性,应用ROC曲线分析FMN对DM和pre—DM的诊断效能,并确定最佳切点。结果DM组FPG、2hPG、HbAlc、FMN水平明显高于pre-DM组和NGT组(P〈0.001);pre-DM组4项指标均明显高于NGT纽(P〈0.001)。FMN与HbAlc、FPG、2hPG呈正相关[相关系数(r)值分别为0.81、0.72和0.70,p值分别为〈0.001、0.008、0.012]。DM纽检测指标2hPG的ROC曲线下面积(AUC)最大(0.982),然后依次为HbAlc(0.941)、FPG(0.869)、FMN(0.766),DM组中FMN的最佳切点(Cut—off值)为2.17mmol/L,敏感度为63.8%,特异性为83.7%。Pre-DM组中检测指标2hPG的AUC最大(0.985),然后依次为FPG(0.864)、HbAlc(0.785)、FMN(0.703),其FMN的Cut-off直为1.98mmol/L,敏感性为68.8%,特异性为80.0%。结论FMN除用于糖尿病患者血糖监测外,还可以作为2hPG和HbAlc的良好补充,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其最佳切点分别为2.17和1.98mmol/L,与厂商提供的参考区间有一定差别,各实验室应建立自己的参考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果糖胺 糖尿病 前糖尿病 最佳切点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