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小刀蛏室内人工育苗技术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于瑞海 王永旺 +3 位作者 张哲 马培振 李玲蔚 孙长兵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42-49,共8页
本文研究了小刀蛏(Cultellus attenuatus)室内人工育苗技术。在繁殖季节选择壳长7.5cm亲贝,采用铺泥沙蓄养培育,以阴干+维生素浸泡刺激法获得精、卵,幼虫培育中人工控制幼虫密度,D形幼虫到壳顶幼虫前期为5~6个/mL,壳顶幼虫后期为1~2个/m... 本文研究了小刀蛏(Cultellus attenuatus)室内人工育苗技术。在繁殖季节选择壳长7.5cm亲贝,采用铺泥沙蓄养培育,以阴干+维生素浸泡刺激法获得精、卵,幼虫培育中人工控制幼虫密度,D形幼虫到壳顶幼虫前期为5~6个/mL,壳顶幼虫后期为1~2个/mL。进行了不同运输方式和不同底质亲贝蓄养比较试验、不同底质附着基采苗方法试验以及稚贝无底质上升流培育和不同盐度培育试验。研究表明,采用铺细沙加冰的运输方法亲贝成活率最高,干露9h成活率可达90%;以纯海泥底质蓄养的亲贝肥满度和成活率最高;无底质采苗和铺泥采苗对幼虫变态率的影响没有差异;无底质采苗的稚贝,其生长速度明显慢于铺泥采苗;小刀蛏稚贝不宜用上升流进行培育,宜采用铺泥培育的方法;盐度为15时,稚贝培养效果最好,生长速度快、成活率高,盐度为35时培养效果最差。采用上述技术,成功培育出3mm以上的商品苗2000万粒,育苗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刀蛏 人工育苗 肥满度 成活率 铺泥采苗 盐度
下载PDF
黄河三角洲近江牡蛎规模化苗种繁育技术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李海昆 王永旺 +4 位作者 刘洋 于瑞海 马培振 陈洪彰 孙长兵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S01期48-55,共8页
本研究以黄河三角洲近江牡蛎(Crassostrea ariakensis)为材料,从亲贝性腺促熟培养条件和幼虫培育的盐度、密度、附着基等方面对近江牡蛎规模化苗种繁育技术进行探索,开展近江牡蛎苗种规模化人工繁育。研究发现:采用升温促熟的方式进行... 本研究以黄河三角洲近江牡蛎(Crassostrea ariakensis)为材料,从亲贝性腺促熟培养条件和幼虫培育的盐度、密度、附着基等方面对近江牡蛎规模化苗种繁育技术进行探索,开展近江牡蛎苗种规模化人工繁育。研究发现:采用升温促熟的方式进行黄河三角洲近江牡蛎亲贝促熟培养,经过40 d室内培育,性腺发育成熟;以阴干-升温水刺激方式产卵排精,亲贝精卵排放率达到80%以上;盐度20时,近江牡蛎的受精率、卵裂率和孵化率均最高,达到(96.96±1.91)%、(95.93±1.97)%和(95.87±0.92)%,幼虫生长速度最快,存活率最高且显著高于25和30盐度组(P<0.05);与初始密度为10 ind/mL相比,初始密度为6和3 ind/mL时幼虫的生长速度和存活率均较高;牡蛎壳稚贝比扇贝壳稚贝的附着密度稍高,但差异不显著(P>0.05)。通过幼虫培育,共获得近江牡蛎稚贝1.98亿粒;平均每个培育池附着基12万片,出苗650万粒;单位水体出苗量达到32.5×10~4粒/m^3,达到规模化苗种生产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江牡蛎 人工繁育 亲贝培育 幼虫 盐度 培育密度 附着基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