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优质护理服务在脑外伤患者护理中的作用 被引量:4
1
作者 张碧群 钟雪枚 钟映红 《心电图杂志(电子版)》 2018年第1期114-116,共3页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对于脑外伤患者康复的意义。方法选取2016年10月-2017年7月东莞市第八人民医院外科收治的60例脑外伤患者为观察组,进行优质护理;按照年龄、性别以及外伤史,在以往2年的病案资料中分层抽样患者60例为对照组,进行常规护...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对于脑外伤患者康复的意义。方法选取2016年10月-2017年7月东莞市第八人民医院外科收治的60例脑外伤患者为观察组,进行优质护理;按照年龄、性别以及外伤史,在以往2年的病案资料中分层抽样患者60例为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研究两组患者治疗4周后的生命质量之间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生命质量评价中,患者的躯体功能、社会功能、活力、心理功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优质护理对于脑外伤康复患者生命质量的提高具有积极的意义,值得在临床工作中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优质护理 脑外伤 生命质量
下载PDF
以奥马哈系统为理论依据的泌尿造口患者延续护理方案的价值 被引量:8
2
作者 张碧群 古玉华 刘建莉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17年第3期367-368,共2页
目的探究以奥马哈系统为理论依据的泌尿造口患者延续护理方案的价值。方法选取本院在2014年7月至2016年7月期间收治的膀胱造瘘、前列腺电切和结石需要进行泌尿造口并且放置双J管的患者共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进行常... 目的探究以奥马哈系统为理论依据的泌尿造口患者延续护理方案的价值。方法选取本院在2014年7月至2016年7月期间收治的膀胱造瘘、前列腺电切和结石需要进行泌尿造口并且放置双J管的患者共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患者进行以奥马哈系统为理论依据的延续护理方案,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护理干预前两组患者Stomo-QOL评分情况无显著差异(P>0.05),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患者Stomo-QOL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患者自主护理能力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以奥马哈系统为理论依据的泌尿造口患者延续护理方案与常规护理方法相比,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提高患者对自身造口的护理能力,减轻患者痛苦,同时也有效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减少医患矛盾,临床上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奥马哈系统 理论依据 泌尿造口 延续护理方案
下载PDF
个性化护理在甲状腺手术护理中的临床价值探究 被引量:18
3
作者 孙国申 吴坤远 钟玫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7年第18期136-138,共3页
目的探讨在甲状腺手术护理中实施个性化护理的临床价值。方法 60例甲状腺手术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采用个体化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焦虑自评量表(SAS)、抑... 目的探讨在甲状腺手术护理中实施个性化护理的临床价值。方法 60例甲状腺手术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采用个体化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6.7%,高于对照组的8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甲状腺手术护理中应用个性化护理有较高的临床价值,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个性化护理 甲状腺手术 临床价值
下载PDF
后路短节段椎弓根钉结合伤椎置钉与跨伤椎置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9
4
作者 赵继福 万乾 +2 位作者 崔文波 张炯涛 黄丽芳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20年第9期938-940,共3页
目的比较后路短节段椎弓根钉结合伤椎置钉与跨伤椎置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3-03—2019-06诊治的70例胸腰椎骨折,37例采用后路短节段椎弓根钉结合伤椎置钉椎弓根内固定治疗(经伤椎置钉组),33例采用后路... 目的比较后路短节段椎弓根钉结合伤椎置钉与跨伤椎置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3-03—2019-06诊治的70例胸腰椎骨折,37例采用后路短节段椎弓根钉结合伤椎置钉椎弓根内固定治疗(经伤椎置钉组),33例采用后路短节段椎弓根钉跨伤椎置钉内固定治疗(跨伤椎固定组),比较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2周、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疼痛VAS评分、ODI指数以及术后即刻伤椎矫正率、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伤椎高度丢失率。结果70例均顺利完成手术并获得随访,随访时间平均9(7~12)个月。2组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2周、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疼痛VAS评分、ODI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伤椎置钉组术后即刻伤椎矫正率较跨伤椎固定组高,术后3个月伤椎高度丢失率较跨伤椎固定组低,术后6个月伤椎高度丢失率较跨伤椎固定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后路短节段椎弓根钉结合伤椎置钉与跨伤椎置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均可取得满意疗效,结合伤椎置钉内固定手术能更好的恢复椎体的高度,并能有效防止后期高度丢失,是轻中度胸腰椎骨折较为有效治疗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腰椎骨折 伤椎置钉 椎弓根钉 内固定
原文传递
细节管理在中重型颅脑外伤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8
5
作者 钟雪枚 孙国申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8年第23期130-132,共3页
目的观察细节管理在中重型颅脑外伤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30例中重型颅脑外伤患者,采用数字随机法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1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研究组采用细节管理。比较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住院天数、住院费用、护理满意度以及... 目的观察细节管理在中重型颅脑外伤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30例中重型颅脑外伤患者,采用数字随机法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1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研究组采用细节管理。比较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住院天数、住院费用、护理满意度以及护理前后格拉斯哥昏迷评分法(GCS)评分。结果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13.33%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6.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住院天数(17.22±1.69)d短于对照组的(23.56±1.49)d,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住院费用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前,研究组GCS评分(5.46±0.21)分与对照组的(5.64±0.65)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GCS评分明显上升,且研究组GCS评分(7.98±0.62)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32±0.41)分,组内及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研究组护理总满意度为93.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细节管理在中重型颅脑外伤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可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节管理 中重型颅脑外伤 护理 应用效果
下载PDF
小儿尿道下裂尿道成形术的手术配合护理对策探究 被引量:8
6
作者 孙国申 钟雪枚 《中国实用医药》 2018年第4期174-175,共2页
目的分析总结小儿尿道下裂尿道成形术的手术配合护理措施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38例尿道下裂患儿的临床资料,所有患儿均实施尿道成形术治疗,并给予有效的护理和手术配合,观察患儿的手术效果。结果 38例患儿均顺利完成手术,且配合良好,... 目的分析总结小儿尿道下裂尿道成形术的手术配合护理措施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38例尿道下裂患儿的临床资料,所有患儿均实施尿道成形术治疗,并给予有效的护理和手术配合,观察患儿的手术效果。结果 38例患儿均顺利完成手术,且配合良好,手术治疗后均于1~2周拔出导尿管,恢复正常排尿。术后2例出现尿瘘,其他无尿道口狭窄、感染等并发症发生,恢复良好,患儿及家属的护理满意度为94.74%(36/38)。结论在尿道下裂患儿尿道成形术中,给予有针对性的手术配合护理,能够有效减少患儿并发症发生,提高手术效果,可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道下裂 手术配合 尿道成形术 护理对策
下载PDF
单侧与双侧行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临床疗效及价值对比 被引量:8
7
作者 张炯涛 崔文波 +1 位作者 赵继福 邝铭业 《黑龙江医学》 2019年第3期216-217,219,共3页
目的对比单侧与双侧行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PV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VCFs)的临床疗效及价值。方法本次研究对象选自东莞市第八人民医院2016年2月—2018年3月收治的72例胸腰段椎体(胸12-腰2)OVCFs患者,其中35例行单侧PVP术治疗... 目的对比单侧与双侧行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PV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VCFs)的临床疗效及价值。方法本次研究对象选自东莞市第八人民医院2016年2月—2018年3月收治的72例胸腰段椎体(胸12-腰2)OVCFs患者,其中35例行单侧PVP术治疗(单侧组),37例行双侧PVP治疗(双侧组)。通过回顾性分析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水泥填充量、X线曝光次数、术后渗漏率、疼痛VAS评分,进行两种治疗方法的临床疗效及价值对比。结果单侧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水泥填充量、X线曝光次数均显著优于双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比较两组的术后渗漏率、疼痛VAS评分均无显著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单侧与双侧行PVP治疗OVCFs的临床疗效均良好,其中单侧PVP术的安全性相对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 临床疗效
下载PDF
平胃散加减联合中药敷脐治疗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临床观察 被引量:5
8
作者 卞肖玲 林汝洁 +3 位作者 杜紫荆 郭庆祺 舒阳妹 彭彩霞 《中西医结合研究》 2022年第6期396-398,共3页
目的探讨平胃散加减联合中药敷脐治疗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9年9月—2022年6月本院门诊诊治的150例肠系膜淋巴结炎患儿,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B、C组,每组50例。A组患儿予以酪酸梭菌肠球菌三联活菌片,B组患儿予... 目的探讨平胃散加减联合中药敷脐治疗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9年9月—2022年6月本院门诊诊治的150例肠系膜淋巴结炎患儿,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B、C组,每组50例。A组患儿予以酪酸梭菌肠球菌三联活菌片,B组患儿予以平胃散加减口服,C组患儿予以平胃散加减口服联合自拟穴位贴敷方敷脐。比较3组患儿临床症状的消失时间及复发情况、临床疗效,比较3组患儿治疗前后白细胞计数及肠系膜淋巴结横纵径。结果治疗后,C组患儿临床症状消失时间显著短于A组、B组(P<0.05),复发率显著低于A组(P<0.05),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A组、B组(P<0.05),肠系膜淋巴结横纵径显著小于A组、B组(P<0.05)。结论平胃散加减联合中药敷脐治疗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可有效改善患儿临床症状,缩小患儿淋巴结横纵径,提高临床疗效,且复发率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胃散加减 中药敷脐 肠系膜淋巴结炎 酪酸梭菌肠球菌三联活菌片
下载PDF
甲状腺手术并发喉返神经损伤的临床原因探究 被引量:5
9
作者 赵振军 陈荣军 《吉林医药学院学报》 2020年第1期38-40,共3页
目的探讨甲状腺手术并发喉返神经损伤的原因,为制定预防喉返神经损伤临床策略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收集2017年1月—2019年1月行甲状腺手术患者120例临床资料,并根据手术方式将患者分为显露喉返神经组和未显露喉返神经组,每组60例,对两... 目的探讨甲状腺手术并发喉返神经损伤的原因,为制定预防喉返神经损伤临床策略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收集2017年1月—2019年1月行甲状腺手术患者120例临床资料,并根据手术方式将患者分为显露喉返神经组和未显露喉返神经组,每组60例,对两组患者术后发生喉返神经损伤情况进行统计学分析。收集患者术中喉返神变异情况、患者甲状腺手术次数以及患者甲状腺疾病性质的临床资料,并统计分析对喉返神经损伤的影响。结果喉返神经显露组患者神经损伤发生率明显低于未显露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喉返神经解剖结构变异者喉返神经损伤发生率高于无变异者;初次行甲状腺手术者喉返神经损伤发生率低于两次及以上手术史者;且术中甲状腺恶性肿瘤者较甲状腺良性疾病者更易发生喉返神经损伤,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甲状腺手术未显露喉返神经、喉返神经解剖变异、甲状腺手术次数较多及甲状腺疾病恶性性质是造成喉返神经损伤的重要原因。术中充分显露喉返神经解剖结构,可有效减少神经损伤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 喉返神经损伤 原因
下载PDF
化脓性阑尾炎患者腹腔镜手术后发生肠瘘的危险因素及预测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1
10
作者 赵振军 肖改欢 +3 位作者 张碧群 江祖德 陈荣军 陈伟立 《广西医学》 CAS 2023年第13期1557-1561,共5页
目的探讨化脓性阑尾炎患者腹腔镜手术后发生肠瘘的危险因素,并建立列线图预测模型。方法回顾性分析100例经腹腔镜手术治疗的化脓性阑尾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后是否发生肠瘘将患者分为肠瘘组(35例)和非肠瘘组(65例)。比较两组患者的... 目的探讨化脓性阑尾炎患者腹腔镜手术后发生肠瘘的危险因素,并建立列线图预测模型。方法回顾性分析100例经腹腔镜手术治疗的化脓性阑尾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后是否发生肠瘘将患者分为肠瘘组(35例)和非肠瘘组(65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LASSO回归分析筛选自变量后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根据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获得的危险因素建立列线图预测模型并进行内部验证。结果经腹腔镜手术治疗后,有35例(35.0%)化脓性阑尾炎患者发生肠瘘。肠瘘组的年龄≥35岁的患者比例、男性患者比例、体质指数≥24 kg/m^(2)的患者比例、合并肠梗阻的患者比例、有术后感染的患者比例及有Crohn病史的患者比例均高于非肠瘘组(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体质指数≥24 kg/m^(2)、合并肠梗阻、有术后感染、有Crohn病史均为化脓性阑尾炎患者腹腔镜手术后发生肠瘘的危险因素(均P<0.05)。采用上述因素建立列线图预测模型,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及校准曲线提示该模型具有较好的区分度和准确度。结论体质指数≥24 kg/m^(2)、合并肠梗阻、有术后感染、Crohn病史均为化脓性阑尾炎患者腹腔镜手术后发生肠瘘的独立危险因素。根据上述因素建立的列线图预测模型在评估患者术后肠瘘发生风险方面具有较高的准确度和区分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脓性阑尾炎 腹腔镜手术 肠瘘 危险因素 列线图 预测模型
下载PDF
退行性脊柱侧凸的Lenke-Silva分型及手术方法的选择 被引量:3
11
作者 赵继福 崔文波 +1 位作者 万乾 刘宇涛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21年第9期917-919,共3页
目的探讨退行性脊柱侧凸的Lenke-Silva分型及其指导临床治疗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6-01—2019-07诊治的35例退行性脊柱侧凸,损伤按Lenke-Silva分型:Ⅰ型2例,Ⅱ型10例,Ⅲ型11例,Ⅳ型7例,Ⅴ型3例,Ⅵ型2例。Ⅰ型只需要进行减压处理;... 目的探讨退行性脊柱侧凸的Lenke-Silva分型及其指导临床治疗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6-01—2019-07诊治的35例退行性脊柱侧凸,损伤按Lenke-Silva分型:Ⅰ型2例,Ⅱ型10例,Ⅲ型11例,Ⅳ型7例,Ⅴ型3例,Ⅵ型2例。Ⅰ型只需要进行减压处理;Ⅱ~Ⅳ型需要行减压联合短节段固定,矫正冠状面侧凸及腰椎后凸畸形;Ⅴ型与Ⅵ型需要行减压联合长节段固定,矫正矢状面及冠状面的失衡,必要时需截骨矫形。比较术前、术后3个月及末次随访时疼痛VAS评分、ODI指数、伤椎Cobb角、腰椎前凸角(Lumbar lordosis,LL)、骨盆倾斜角(Pelvic tilt,PT)、骨盆入射角(Pelvic incidence,PI)与LL的差值。结果 35例均顺利完成手术并获得完整随访,随访时间8~24个月,平均15个月。术后1例出现脑脊液漏,1例出现肺部感染,1例出现下肢静脉血栓,均经对症治疗后治愈。术后3个月及末次随访时疼痛VAS评分、ODI指数、伤椎Cobb角、PT、PI与LL差值较术前减小,LL较术前增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Lenke-Silva分型指导退行性脊柱侧凸的治疗可取得满意的临床疗效,此分型可信度高,重复性好,临床实用性高,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行性脊柱侧凸 Lenke-Silva分型 脊柱-骨盆参数
原文传递
强化盆底肌训练对前列腺增生行电切术术后尿失禁患者的影响 被引量:3
12
作者 钟玫 李秋燕 刘日升 《广东医科大学学报》 2022年第4期433-435,共3页
目的 观察强化盆底肌训练对前列腺增生行电切术术后尿失禁患者的影响。方法 选取该院泌尿外科前列腺增生行电切术术后尿失禁患者8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41例。对照组实施盆底肌常规训练,研究组实施盆底肌强化训练。采用国际... 目的 观察强化盆底肌训练对前列腺增生行电切术术后尿失禁患者的影响。方法 选取该院泌尿外科前列腺增生行电切术术后尿失禁患者8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41例。对照组实施盆底肌常规训练,研究组实施盆底肌强化训练。采用国际尿失禁咨询委员会尿失禁问卷表简表(ICIQ-SF)对患者恢复情况进行评估,比较两组患者训练前后的ICIQ-SF评分、生活质量与尿失禁发生率。结果 与训练前比较,训练1、3个月后两组患者ICIQ-SF评分与尿失禁发生率均明显下降(P<0.01),且以研究组更为显著(P<0.01);训练3个月后两组I-QOL评分均明显增高(P<0.05或0.01),且以研究组更为显著(P<0.05)。结论 强化盆底肌训练能有效降低前列腺增生行电切术术后患者尿失禁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效果优于常规盆底肌训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盆底肌训练 前列腺增生行电切术 尿失禁
下载PDF
一次性包皮环切吻合器与包皮环扎术在包皮儿童治疗中的临床对比 被引量:3
13
作者 朱海威 《数理医药学杂志》 CAS 2021年第8期1140-1142,共3页
目的:对比一次性包皮环切吻合器与包皮环扎术在包皮儿童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前瞻性选择2019年9月~2020年8月某院收治的90例包皮患儿作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环扎术组和环切吻合器组各45例,环扎术组采用包皮环扎术治疗,环... 目的:对比一次性包皮环切吻合器与包皮环扎术在包皮儿童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前瞻性选择2019年9月~2020年8月某院收治的90例包皮患儿作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环扎术组和环切吻合器组各45例,环扎术组采用包皮环扎术治疗,环切吻合器组采用一次性包皮环切吻合器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指标(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切口完全愈合时间)和术后1个月及术后3个月时美观性(美观满意度调查量表评分),并记录对比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环扎术组出血量低于环切吻合器组,手术时间短于环切吻合器组,切口完全愈合时间长于环切吻合器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3个月时的美观满意度调查量表评分均高于于术后1个月,且环切吻合器组术后1个月以及术后3个月时的美观满意度调查量表评分均高于环扎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环切吻合器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环扎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包皮环扎术在缩短手术时间、降低出血量方面更有优势,而一次性包皮环切吻合器在缩短切口愈合时间,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以及美观性方面更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包皮 儿童 包皮环扎术 一次性包皮环切吻合器
下载PDF
外洗消肿方治疗跟骨骨折肿胀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3
14
作者 赵继福 邝铭业 崔文波 《内蒙古中医药》 2017年第8期103-104,共2页
目的:观察外洗消肿方治疗跟骨骨折肿胀的疗效。方法:50例跟骨骨折肿胀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5例,观察组接受外洗消肿方熏洗治疗,对照组接受常规甘露醇治疗。比较两组第1、3、5、7天的肿胀情况与视觉模拟评分(VAS)情况。结果:... 目的:观察外洗消肿方治疗跟骨骨折肿胀的疗效。方法:50例跟骨骨折肿胀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5例,观察组接受外洗消肿方熏洗治疗,对照组接受常规甘露醇治疗。比较两组第1、3、5、7天的肿胀情况与视觉模拟评分(VAS)情况。结果:两组在治疗后肿胀均较前消退,观察组在治疗第3、5、7天肿胀消退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均较治疗前疼痛明显好转,观察组在第3、5、7天VAS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外洗消肿方可明显改善跟骨骨折肿胀情况,并可缓解患者疼痛,值得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血消肿方 跟骨骨折 甘露醇 肿胀
下载PDF
结构式心理干预对腹腔镜单孔阑尾切除术患者围手术期疼痛程度和应激反应的影响 被引量:1
15
作者 王海燕 刘灼明 王咪咪 《中国校医》 2020年第6期459-461,共3页
目的观察结构式心理干预对腹腔镜单孔阑尾切除术患者围手术期疼痛程度、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0月—2019年1月于本院行腹腔镜单孔阑尾切除术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干预组,每组30例。2组均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组予以结构... 目的观察结构式心理干预对腹腔镜单孔阑尾切除术患者围手术期疼痛程度、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0月—2019年1月于本院行腹腔镜单孔阑尾切除术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干预组,每组30例。2组均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组予以结构式心理干预,比较2组术前及术后12 h、24 h、36 h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干预前后的焦虑评分(SAS)和抑郁评分(SDS)及生理应激水平。结果术后12 h、24 h、36 h VAS评分对照组分别为(3.85±1.03)分、(2.57±1.05)分、(2.01±1.03)分,干预组分别为(3.18±1.14)分、(2.03±1.02)分、(1.44±0.96)分,较2组术前VAS评分均显著降低(P<0.05),且同一时间干预组术后VA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干预组SAS、SDS评分分别为(40.21±10.07)分、(40.03±8.31)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5.46±10.16)分、(44.41±8.46)分(P<0.05)。干预后干预组促肾上腺皮质激素、血清皮质醇、去甲肾上腺素水平分别为(25.76±4.21)pg/mL、(189.32±23.97)ng/mL、(189.57±15.34)ng/mL,低于对照组的(29.51±4.08)pg/mL、(205.61±24.54)ng/mL、(194.62±15.10)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结构式心理干预对腹腔镜单孔阑尾切除术疼痛程度及应激反应的效果显著,值得推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理护理 阑尾切除术 疼痛 应激 生理性
原文传递
Quadrant通道下单侧椎弓根固定TLIF与开放TLIF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2
16
作者 张炯涛 崔文波 +1 位作者 赵继福 邝铭业 《吉林医学》 CAS 2019年第8期1736-1737,共2页
目的:对应用经Quadrant通道下单侧椎弓根固定经椎间孔腰椎体融合(TLIF)与开放TLIF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效果进行比较分析。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30例)与对照组(30例),对照组应用常规开放TLIF治疗方法,观察组则应用经Quadrant通... 目的:对应用经Quadrant通道下单侧椎弓根固定经椎间孔腰椎体融合(TLIF)与开放TLIF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效果进行比较分析。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30例)与对照组(30例),对照组应用常规开放TLIF治疗方法,观察组则应用经Quadrant通道下TLIF治疗,对比两组疗效。结果:在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引流量等临床指标上,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观察组患者VAS评分及JOA评分均显著优于同组术前及对照组术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Quadrant通道下单侧椎弓根固定TLIF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疗效显著,具有手术创伤小、术后恢复时间快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QUADRANT通道 经椎间孔腰椎体融合术 腰椎退行性疾病
下载PDF
全面护理对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的临床效果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钟雪枚 钟映红 谢上娥 《中国实用医药》 2019年第19期166-167,共2页
目的分析全面护理应用于行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的脑出血患者护理中的临床效果。方法38例行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的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9例。对照组患者于围手术期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于围手术期内实施全面护理。... 目的分析全面护理应用于行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的脑出血患者护理中的临床效果。方法38例行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的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9例。对照组患者于围手术期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于围手术期内实施全面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护理后,观察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4.7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8.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5.26%,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1.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全面护理模式对行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的脑出血患者进行护理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和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面护理 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 脑出血 护理效果
下载PDF
经皮椎体成形术和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疗效对比分析 被引量:2
18
作者 邝铭业 崔文波 张炯涛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7年第6期42-44,共3页
目的探讨经皮经皮椎体成形术和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12年12月—2015年12月住院患有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并进行椎体成形术的患者46例,将其随机分为A组25例和B组21例,A组采用经皮椎体成形术... 目的探讨经皮经皮椎体成形术和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12年12月—2015年12月住院患有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并进行椎体成形术的患者46例,将其随机分为A组25例和B组21例,A组采用经皮椎体成形术(PVP)进行治疗,B组采用球囊后凸椎体成形术(PKP)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术前、术后行VAS疼痛评分及并发症分析。结果两组患者手术前后的VAS评分和Cobb角的改变情况自身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治疗后的VAS评分对比,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B组患者的Cobb角改善程度优于A组患者;B组患者的骨水泥渗漏率低于A组患者。结论经皮椎体成形术和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均具有创伤小,比较安全,近期效果好等优点;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在改善Cobb角和减少骨水泥渗漏方面优于经皮椎体成形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 骨折 椎体成形术 微创
下载PDF
经皮椎间孔镜腰椎间盘切除术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中的价值分析 被引量:2
19
作者 张炯涛 崔文波 +1 位作者 赵继福 邝铭业 《华夏医学》 CAS 2018年第6期35-38,共4页
目的:分析经皮椎间孔镜腰椎间盘切除术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研究对象为8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行常规椎板开窗腰椎间盘切除术,观察组行经皮椎间孔镜腰椎间盘切除术。分... 目的:分析经皮椎间孔镜腰椎间盘切除术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研究对象为8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行常规椎板开窗腰椎间盘切除术,观察组行经皮椎间孔镜腰椎间盘切除术。分析比较两组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后总有效率以及疼痛VAS评分。结果:观察组的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后总有效率以及疼痛VAS评分等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椎间孔镜腰椎间盘切除术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中的应用价值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椎间孔镜腰椎间盘切除术 开窗腰椎间盘切除术 腰椎间盘突出症
下载PDF
零切迹自稳性颈椎融合器治疗颈椎病合并骨质疏松 被引量:2
20
作者 赵继福 万乾 崔文波 《中国骨伤》 CAS CSCD 2021年第1期68-72,共5页
目的:探讨零切迹自稳性颈椎融合器(ROI-C)治疗老年颈椎病合并骨质疏松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2013年5月至2018年5月经颈椎前路行ROI-C治疗颈椎病患者145例,其中年龄≥60岁且经骨密度测定存在骨质疏松症患者31例,对其进行回顾性分析。31... 目的:探讨零切迹自稳性颈椎融合器(ROI-C)治疗老年颈椎病合并骨质疏松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2013年5月至2018年5月经颈椎前路行ROI-C治疗颈椎病患者145例,其中年龄≥60岁且经骨密度测定存在骨质疏松症患者31例,对其进行回顾性分析。31例患者中男9例,女22例,年龄60~84(69.12±7.65)岁;单节段23例,双节段6例,3节段2例,共置入ROI-C融合器41枚。记录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分别采用日本骨科协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评分和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价手术前后的神经功能及颈部疼痛情况,并通过影像学资料观察手术前后的颈椎生理曲度(以Cobb角表示)、手术节段椎间隙高度及椎间融合情况。结果:31例患者术后均获得随访,时间12~24(15.6±4.4)个月。手术时间75~113(101.33±10.25)min,术中出血量14~51(33.18±16.56)ml;其中23例单节段患者手术时间75~98(85.47±8.70)min,术中出血量14~30(21.18±6.56)ml。31例患者JOA评分术前为9.66±2.12,末次随访时提高至14.36±1.24(P<0.05);VAS评分术前为4.21±0.83,末次随访时下降至1.12±0.57(P<0.05);颈椎Cobb角术前为(13.14±4.54)°,末次随访时改善至(22.31±5.42)°(P<0.05);手术椎间隙高度由术前的(3.28±0.73)mm恢复至末次随访的(4.87±0.45)mm(P<0.05)。所有患者末次随访时手术节段已融合,未发现融合器失效情况。末次随访时无吞咽苦难、声音嘶哑等并发症。结论:经颈椎前路应用ROI-C治疗老年颈椎病合并骨质疏松患者疗效可靠,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少,并可有效恢复颈椎生理曲度及椎间隙高度,且术后并发症少,融合成功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病 骨质疏松 脊柱融合术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